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进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权,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由过去的老师“要我学”变成学生的“我要学”。
学生选择性做题的自主权的增加,反映新课程的又一新理念: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承认个性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历史课程设置是为了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考查
历史学是由从古到今的很多知识点构成的系统的知识网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理论概念是历史学科内容的组成要素,也是历史科素养的源泉。近些年历史试题没有放松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考查:客观题中一共有20道题,其中有15道题左右是考查基本知识,如考查郡县制、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等等;主观题中用基本知识解答的试题部分分值也有18——20分,足见高考命题者对历史基础知识的高度重视。
试题的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在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者脚踏实地,一步一趋,力求平稳,稳步前进的态度。这也符合教育教学循序渐进、先知识后能力的基本规律。
4.新高考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在这方面新高考命题者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客观题中每年有8——10题,在主观题中也有部分试题,两项合计共70分左右,超过了试卷总分的一半还多,涉及的内容如近代史的晚清婚姻自由、思想开放程度,人头猴身的达尔文,材料题中的启蒙运动的政治经济作用、华盛顿拒绝称王……可以说这种渗透思想教育,对现代社会民主法制和价值观推崇的题目比比皆是,命题人有意无意间契合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最终目标: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命题人显然进行了精心布置,大胆尝试。有时用对比法如拿破仑称帝与华盛顿拒绝称王,说明个人品质足以影响历史进程;有时用分析法如近代中国不用男医接生反映中国思想开放但还不够彻底;有时用例证法如孝文帝废太子以示改革的决心。这种题可谓多种多样,挖掘了
历史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功能,在这方面2008年高考试题可谓达到极高水平,堪称经典之作。
这启迪我们,历史学首先是“人文”之学,多关注人,净化人,提升人的精神和素养是历史科的责任。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要带头挖掘这种宝藏,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薄力,时刻不忘教书更要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的成长。
5.重视学生学习历史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这种题目在客观题中常常有5、6题,在主观题中的分值有20分之多。客观题如唐太宗发挥宰相议政权、洋布盛行原因、农民孙志刚归社等。这种题目更多的是材料题,是对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总结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考查,如2010年第24 题关于启蒙运动的材料题,第三问“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答案是——论从史出。这些题目非常明显,都是考查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
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非常提倡的,但又是比较困难的,近几年高考试题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此种类型的试题设计,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和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6.新材料、新情景试题大量出现
在客观题中有13——15题,加上主观题,整个试卷中这种题目占了88%,几近九成。这种题目可以通过课本以外的史料或与现实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的情景,较好的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理解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题目的大量涌现,体现了历史学科命题的发展方向和命题技巧的成熟,这启示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题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新材料、新情景题的大量出现,有效的提高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师生的猜题,对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大有裨益。
7.命题的考查向社会史、科技文化史领域拓展
社会史、科技文化史占4——5题,客观题有4道左右,如2008年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近代西方的自然科技、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近现代西方的艺术;另有材料题1道,考查中国戏剧发展的内容,分值达22分。2009年试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