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研究闪电通道的导电特性
浅析电子密度与闪电放电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浅析 电子密度与 闪电放 电特性 之间 的相关性
陈 琛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摘 要 :闪电是一种常见的 自然现 象 ,蕴藏 着 巨大的能量 。而能量释放 时会产生强大的 电流和 电压 ,给人 们的生产和 生 活 带来极大的破 坏。通过介 绍闪电特性和等 离子体理论 , 利用等 离子体理论 分析 闪电光谱 , 并采用 S a h a 方程计算闪电通 道 的电子 密度 ,进而得 出电子密度与 闪电特 性之 间的关 系。 关键词 :闪电特性 ;电子密度 ;光谱 分析 ;S a h a方程 ’ .
1 闪 电特 性 介 绍
过分析 闪电光 的谱线持续 时间和强度变化 可得 出闪电光谱 的辐 射顺序为一次 电离 N I I 和O I I 离子谱线 、较低激发能离子谱线 、 高激发能离子谱线 。 闪电光谱 是由多种原子 和分子光谱构成 的。
在2 9 1 0 . 9 1 0 0 A波段 内 ,闪电原子光谱线包 括 NI I 、OI I 、NI 、 0I 、 H、 Ar I 、C a I 、C I 等; 分子光谱线包括 N2 ( 2 P) 、 N2 ( I n) 、 OH、 N H、 C N等 。 在强闪过程中 , 通常跃迁谱线 出现 的概率大 , 激发 能量 高 ;在 弱闪过 程中 ,跃 迁谱 线出现的概率小 ,激发能 量低 。 2 . 3 S a h a方程的具体应 用 假设 闪电通道满足热动平衡条件 , 利用 S a h a 方程对闪 电通 道 中的等离子体 电离度用温度 、 密度和原子 电离 能的函数描述 。 在 闪电等离子通道 内,各离子和原子 的速度满 足 S a h a 分布 ,由 此判 定闪电等离子体 内部 电离度决定了闪 电通道 内粒子 的分布 情况 。由此利用 S a h a 方程描述闪 电电子密度的表达式为 :
防雷知识系列-雷击闪电的特性
防雷知识系列(二)-雷击闪电的特性雷击闪电的特性(1)雷电流的特性雷电破坏作用与峰值电流及其波形有最密切的关系。
雷击的发生、雷电流大小与许多因数有关,其中主要的有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季节和气象。
其中气象情况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研究雷电流大多数采取大量观测记录,用统计的方法寻找出它的概率分布的方法。
根据资料表明,各次雷击闪电电流大小和波形差别很大。
尤其是不同种类放电差别更大。
为此有必要作如下说明。
由典型的雷雨云电荷分布可知,雷雨云下部带负电,而上部带正电。
根据云层带电极性来定义雷电流的极性时,云层带正电荷对地放电称为正闪电,而云层带负电荷对地放电称为负闪电。
正闪电时正电荷由云到地,为正值,负闪电时负电荷由云到地,故为负值。
云层对地是否发生闪电,取决于云体的电荷量及对地高度或者说云地间的电场强度。
云地间放电形成的先导是从云层内的电荷中心伸向地面。
这叫做向下先导。
其最大电场强度出现在云体的下边缘或地上高耸的物体顶端。
雷电先导也可能是从接地体向云层推进的向上先导。
因此,可以把闪分成四类,只沿着先导方向发生电荷中和的闪电叫无回击闪电。
当发生先导放电之后还出现逆先导方向放电的现象,称为有回击闪电。
上面讲到一次雷击大多数分成3~4次放电,一般是第一次放电的电流最大,正闪电的电流比负闪电的电流大。
这可以从图1.2典型的雷雨云中的电荷分布得到理解。
电流上升率数据对避雷保护问题极其重要,最大电流上升率出现在紧靠峰值电流之前。
习惯上用电流波形起始时刻至幅值下降为半幅值的时间间隔来表征雷电流脉冲部分的波长。
雷电流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区有很大区别,一般平原地区比山地雷电流大,正闪电比负闪电大,第一闪击比随后闪击大。
(2)闪电的电荷量闪电电荷是指一次闪电中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和的数量。
这个数量直接反映一次闪电放出的能量,也就是一次闪电的破坏力。
闪电电荷的多少是由雷云带电情况决定的,所以它又与地理条件和气象情况有关,也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又称为“X射线衍射光谱”,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征材料电子结构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X射线和电子碰撞而产生,可以用来研究材料表面、界面和小尺寸结构中电子结构的特征,以及电子态、核体积之间的关系。
XPS既可以用于常规的材料表征,如检测气体的化学成分,也可以用于对超导、磁导体、聚合物等新材料的表征。
X射线光电子能谱是一种基于表面的结构分析技术,它利用X射线照射材料,使材料内部电子层转移到近表面,并以多种方式向外释放,如放射、内发射和外散射。
这些电子与内部电子层之间的转移,会产生电子能谱,其特征反映了材料的电子结构。
XPS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材料表征技术,可用于研究材料表面、界面和小尺寸结构中的电子结构,使材料得到全面的表征。
它可以检测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以及材料表面的电荷分布和失活层的厚度;检测薄膜的厚度、表面结构和反常表面状态;检测物质体积中的化学成分;检测复合物中材料的混合比例;以及测量超导、磁导体、多孔材料等新材料的电子结构等。
当材料受到光或电子诱导时,可利用XPS观察表面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研究光或电子诱导的电子量子效应和物质表面的电子结构。
XPS的主要仪器由X射线源、负压封装台和电子视觉系统三部分组成。
X射线源通常是氩弧光源,它可以产生1400~180 eV的能量范围的X射线。
负压封装台可以将样品放在真空环境或受到有机溶剂、氧气等介质的环境中,以便实现样品表面的近稳定状态。
电子视觉系统包括显微镜、探针或离子发射等,用于测量和检测电子发散的能量和强度。
XPS技术有很多优势,如直接量度表面氧化物层厚度、分析特殊表面吸附分子状态等,使材料表征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这在材料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XPS的再现性优于其他表征技术,它的分辨率高于其他几乎所有表征技术,例如同位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磁共振波谱。
尽管XPS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它的量子效率较低、需要用高能X射线照射样品,会产生一定的副产物,或检测能力受到限制等。
闪电放电通道等离子体成分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7
其中 ,弛 为 i 电离 的 A 离子 数 密度 , 。为 电子数 密度 , 级
Z, i A 为 级电离的 A 离子 的配分 函数 , 为 i 电离 的 A 离 厶. 级 子的 电离能 ,△ 为 Dey e e理论对 电离能 的修正 。 b eHah l
近 于完 全 电离 ,一 次 电 离 离 子 占主 要 地 位 , NⅡ离 子 数 密 度最 高 ;不 同强 度 的 闪 电放 电 通 道 中 , Ⅱ和 0 且 N
Ⅱ离子 的相对浓度值变化不大 ;计算过程中考虑带 电离子 间库仑相互作用 以后 ,原子 电离能的计算 值降低 , 中性原子 以及一次 电离离子数密度 的计算值变小 ,高次 电离离子数密度 的计算值 变大 。
维普资讯
第2 卷 , 9 8 第 期
2008年 9 月
光
S e to c p n p c r lAn l ss p c r s o y a d S e t a a y i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Vo. 8 No 9 p 2 0 —0 8 12 , . ,p 0 32 0 S p e e ,2 0 e t mb r 0 8
痕量成分 。闪电通道温度一般都可 以达到 2 0 】 在这 40 0K_ , 样的温度下 ,放电通道呈等离子体状态 。 根 据 S h 方 程 ,得 到 电离 平 衡 方 程 [] aa 1 3
竺
nA
聃
一 22 ( 仇 T/ z 3 × l i  ̄ k ea T ( ) k h )/ A 1 cI / - 1 / 1 z  ̄ +e T A h
引 言
闪电过程是 自然界产生奇氮化合物 的主要途径之一 ,闪 电放 电通道及其 周 围的高温会 引起 大气 中 N2 02 C , , 02以 及 Hz 等成分 的分解 , 形成 N C 0, 0,0H, 0等物质 。 。本工作利用无 狭缝摄谱 仪获得 的青海 和西藏那曲地 区云对地 闪电回击 过程 的光谱资 料 ,计算 了闪 电回击通道等离 子体的温 度和 电子密度 、通道 主要元素 ( O和 Ar各级 电离 的离子数 密度等参数 , 闪 N, ) 为 电过程 的物理 机制 的研 究以及闪 电产生氮氧化物 和闪电通道 等离子体热力 学性 质的探讨提供 了参考数据 。
光谱法研究闪电回击放电通道的电阻及电流的热效应
(2)
式中,!q为线电荷密度,由半经验公式!qg(* 10. 6)10/7/L 计算得到,Ebreak = 2.0X106 V・m-1为空气击穿电场,Ecioud = 5.0X104 V・m-1为雷暴云背景电场,ntmc为原子数密 度,(=0. 97为通道电离度,< = 1.38X10-16 erg・k-1为波 尔兹曼常量,(dsso = 1 57 X 10-11 erg为N2的分子离解能, rloniz = 2. 33X10-11 erg 为 NI 的第一电离能。
由电导率”和核心通道半径可得到等离子体通道单位长 度的电阻'为
'='--+--r-2
(3)
1.3峰值电流
依据传输线模型,闪电核心通道的峰值电流与地面电场
之间的关系为
.------400-1 OOOnm
1>
"通讯联系人 e-mail:yuanp@
第1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3719
1理论方法
1.1闪电放电通道的电导率 电导率是描述等离子体输运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
LTE条件下,闪电放电通道的电导率为
其中,ne为电子密度,e为电子电量,me为电子质量,< 为玻 尔兹曼常数,T为通道温度,K元由通道内的粒子数密度% 电子密度以及碰撞积分决定。 1.2 核心通道半径和电阻
双极性闪电的光谱及物理特性研究
双极性闪电的光谱及物理特性研究双极性闪电的光谱及物理特性研究双极性闪电是一种罕见而神秘的大气现象,其光谱及物理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形成机制和影响。
本文将围绕双极性闪电的光谱特性和物理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其光谱成分和各类物理参数,探讨其对大气环境和电磁辐射的影响。
在研究双极性闪电的光谱特性中,科学家们发现其光谱成分主要由连续谱和不连续谱组成。
连续谱是由于电流流过空气时,气体分子与原子碰撞产生的热释放辐射所致。
这种连续谱的主要成分是热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而不连续谱是由于电流通过极化的空气和分子碰撞产生的激发和离化辐射。
这种不连续谱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以用来识别双极性闪电。
除了光谱特性,双极性闪电的物理特性也备受研究者关注。
首先,双极性闪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电流,其电流强度一般在千安到数万安之间。
这种强电流使得双极性闪电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普通雷电。
其次,双极性闪电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可以达到数十毫秒至数秒。
这种长时间的持续性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观测和记录双极性闪电的特性。
此外,双极性闪电的空间范围也相对较大,其形成过程可以从地面一直延伸到云层。
双极性闪电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气电动力学和闪电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双极性闪电的光谱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流在大气中的分布和传输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磁辐射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其次,双极性闪电与天气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其物理特性有助于我们对天气预测模型的改进和提高。
此外,对双极性闪电的研究还可以为大气电学和空间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然而,双极性闪电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双极性闪电的产生条件复杂且多样化,使得其观测和记录变得相对困难。
其次,由于双极性闪电的罕见性,研究者们很难收集足够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双极性闪电的观测仪器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对其光谱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研究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研究闪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具有毁灭性的力量,还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光谱特性。
研究闪电的光谱特性以及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深入理解闪电放电过程以及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闪电的光谱特性闪电是由电荷不平衡引起的放电现象,当电场强度达到气体击穿电场强度时,闪电放电就会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闪电放电道路上的气体分子和原子被激发,释放出能量形成光谱。
闪电的光谱特性主要包括可见光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可见光谱是最常见也是最具观赏性的光谱特性,包括蓝、绿、红等颜色的光线。
根据观察可知,闪电的光谱呈现出豆状形态或脉冲特性,在光谱强度方面也呈现出高度非均匀性。
紫外光谱是闪电放电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其波长范围介于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
虽然紫外光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到,但通过专业的光谱仪器可以捕捉到紫外光谱的存在。
闪电放电时释放的紫外光谱能够提供更多有关放电过程的信息。
红外光谱是闪电放电中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其波长范围超过可见光谱的波长,一般大于700纳米。
红外光谱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闪电放电产生的高温现象,进一步揭示闪电放电的机理。
二、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闪电的光谱强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放电电流越大,放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就越多,从而产生更强的光谱信号。
另一方面,不同放电电流强度下的闪电光谱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随着放电电流强度的增加,闪电光谱在可见光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方面的强度分布会发生相应变化。
具体来说,在可见光谱方面,放电电流增加会导致光谱强度分布向蓝光方向偏移;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方面,放电电流增加会导致光谱强度分布向端点增加。
三、深入研究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深入研究闪电光谱特性与相应放电电流强度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闪电放电过程以及探索天气变化的机理。
闪电光谱及通道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闪电光谱及通道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研究闪电光谱及通道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研究近年来,对于闪电的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
闪电是大气中一种瞬间释放的强电放电现象,其产生过程极其复杂,包括云内、云间和云地之间的电荷分离和积累过程。
而闪电放电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可以产生极高的温度。
因此,了解闪电过程中的光谱特性以及通道温度的演化规律,对于研究闪电的物理机制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对闪电过程进行了广泛观测,并采集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观测数据为我们研究闪电光谱和通道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提供了基础。
光谱是研究闪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通过对闪电放电过程中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闪电放电过程中不同发光物质的丰度分布以及能级的变化情况。
闪电放电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会使气体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从而导致光谱产生。
根据光谱的不同特点,可以揭示出闪电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物理过程,比如电离和激发效应、复合过程等。
因此,研究闪电的光谱特性可以揭示闪电放电的机制,对于了解和预测闪电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通道温度是闪电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闪电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温度可以达到上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
通道温度与闪电释放的能量以及电流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闪电通道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了解闪电放电过程的能量释放情况以及闪电通道内的物理过程。
同时,通道温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闪电与大气化学和气候的关系。
因为通道温度可以影响大气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从而影响大气中的气态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为了研究闪电光谱及通道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科学家运用了各种先进的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例如,利用光谱仪器可以捕捉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并通过光谱分析得到不同光谱线的强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光谱线的强度变化,可以确定不同组分的丰度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的测量,研究闪电通道温度的变化过程。
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为研究闪电过程提供了量化和定量化的手段。
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
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重要性极高的分析技术,它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旋转等现象的特性,通过检测光的频率、波长、强度等信息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每种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吸收、发射光谱的特征是不同的,通过探测并分析这些光谱特征,就可以识别物质的成分、结构及其它相关信息。
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根据检测到的光谱类型,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分为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量与原子的浓度成正比的原理来测定物质中的某种元素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火焰或电感耦合等热源来产生样品原子的激发态,然后再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样品,通过测定被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2.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将物质放置在高温火焰或等离子体中激发物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使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再采用光电探测器等设备测定这些光的强度和频率,从而确定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3.核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简称NMR,是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光的原理来测定物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核的磁共振信号的化学位移,可以确定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4.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是利用光的散射效应,通过测定被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激光束来照射样品,然后测量样品对激光束的散射光。
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光谱分析技术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途包括:1.分析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和化合物的光谱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手段来鉴定物质中所含的元素或化合物。
2.研究物质结构及其变化通过对物质光谱特征的研究,可以对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变化过程。
量子雷电现象的观测与分析方法
量子雷电现象的观测与分析方法概述量子雷电现象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观察到的非常特殊的现象,它通常在高强度电场下发生。
量子雷电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对理解和控制纳米尺度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量子雷电现象的观测方法和分析技术,并讨论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
观测方法1. 使用独立电子显微镜(SEM)独立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于观察纳米尺度物质状态的工具。
在研究量子雷电现象时,可以使用SEM观察电场下纳米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SEM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对纳米材料的局部电输运性质的观察。
2.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测量纳米尺度下的电子输运和表面形貌。
在观测量子雷电现象时,可以使用STM来探测纳米材料表面的电流分布和电场强度。
通过调整电势差,可以改变观测的电场强度,从而研究量子雷电现象的性质。
3. 光致发射显微镜(PEEM)光致发射显微镜是一种使用激光激发物质发射电子的显微镜。
它可以用于观测纳米材料在电场下的光电发射行为。
通过调整电场强度和激发光的能量,可以研究量子雷电现象的动力学过程。
分析方法1. 电子输运测量与分析通过在电场下测量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可以了解量子雷电现象的传导机制和电场效应。
可以通过构建合适的电容装置,在纳米材料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并测量相应的电流。
通过分析电流-电压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导电性质和电场响应。
2. 谐振子模型对于一些具有明确谐振子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使用谐振子模型来解释量子雷电现象。
谐振子模型可以描述材料中的电子态和输运特性,并通过调整谐振子参数来模拟电场下的现象。
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和模型预测,可以验证量子雷电现象的存在和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3. 量子力学理论量子雷电现象通常需要用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
可以使用量子力学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T)等,来研究量子雷电现象的电子结构和电场响应。
通过计算材料的带结构、能带弯曲等特性,可以得到量子雷电现象的来源和特征。
电子器件的超快光谱研究方法
电子器件的超快光谱研究方法在当今的高科技领域中,电子器件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器件是指由电子构成的设备,如晶体管、光电器件等。
通过对电子器件的研究,可以促进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便是超快光谱研究。
超快光谱研究方法是指运用超快激光脉冲对物质进行探测和瞬间研究的一种方法。
利用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可以将物质的结构、能带、电子态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探测和分析。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光学、化学、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中,特别是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超快光谱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物质对强激光脉冲的反应来实现。
当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中的电子会被激发成在能带中的寿命极短的激发态。
这种激发态的寿命通常为飞秒(fs)级别,因此需要非常快的技术手段来观测和记录这种现象,这就是超快光谱研究方法的核心所在。
超快光谱研究方法的应用在电子器件领域中也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对于晶体管,超快光谱研究方法可以揭示电荷载流子在固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和输运性质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晶体管的电子行为和电路特性。
而对于光电器件,则可以通过超快光谱研究方法来研究载流子在光电材料中的输运性质、光致变色和光控光学等特性,帮助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和更优异的光电器件。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超快光谱研究方法也不断获得创新和改进。
例如,将超快光谱研究方法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纳米器件中的电子行为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探测和分析。
此外,通过运用自旋超快光学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顺磁、反磁材料中的电子自旋相干时间进行超快探测,从而有助于揭示顺磁、反磁材料的自旋输运等特性。
总之,超快光谱研究方法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快光谱研究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为电子器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光谱分析方法分享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光谱分析方法分享光谱分析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光的色散、吸收、发射等性质的研究,进而揭示物质的结构、成分、性质等信息。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析溶液中物质的吸收光强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环境的信息的方法。
通过测量溶液中不同波长下的透射光强,可以绘制出吸收光谱曲线,进而推测出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分析。
二、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在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红外光谱波长范围通常从4000至400 cm-1,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收峰可以反映出它的分子结构、键的类型和环境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材料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
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分析样品中特定原子吸收特定波长光线的方法。
它是通过绘制出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光谱曲线,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通常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对于痕量元素的分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四、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通过物质分子与激发光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对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态进行分析的方法。
拉曼光谱波长范围覆盖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拉曼光谱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相变过程和分子动力学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拉曼光谱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五、核磁共振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是通过测定物质中核自旋状态的变化,从而获取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环境等信息的方法。
核磁共振光谱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和观测样品中不同核自旋的共振吸收信号,并解析出不同核种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等参数。
电化学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电化学光谱是针对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光谱法。
它将电化学方法与光谱方法相结合,通过对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光谱变化进行分析,得到物质的电化学行为规律,从而加深对物质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电化学光谱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将荧光、自发光等光谱性质和电化学现象相结合来研究物质的电化学行为。
荧光和自发光是物质在受到光照后由于激发或自发辐射而发出的光。
荧光和自发光的发生过程需要物质通过吸收光子而跃迁到激发态。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化学反应的进行,物质的吸收、激发和发射等特性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电化学光谱来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反应物能级和自由能的变化以及荧光或自发光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物质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学行为规律,并为进一步的电化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电化学光谱的应用1.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光谱在电化学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确定电解质的本质,分析离子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转化机理以及分析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例如,在某些溶液中,当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子转移反应结合到一起时,会产生发光现象。
通过对反应产生的荧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物质的电化学行为和反应过程的基本特征。
2. 生物医学研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电化学光谱为研究细胞和组织等微观结构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例如,某些特定的荧光化合物可以与细胞内的特定分子结合并发生荧光发射,通过对发射光谱的分析可以研究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和分子相互作用。
3. 环境监测电化学光谱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物的检测。
例如,在大气环境中,光化学反应对空气的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大气中污染物发射的荧光进行分析,可以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4. 材料研究在材料研究中,电化学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为材料设计提供指导。
普雷斯顿线光谱
普雷斯顿线光谱
普雷斯顿线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识别原子和分子谱线的光谱法。
这种光谱法由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雷斯顿(Joseph Preston)于20世纪初提出。
普雷斯顿线光谱基于原子或分子在外加电场下的能级结构和跃迁规律。
当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时,它们的能级结构会发生变化,产生特定的谱线。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会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形成光谱线。
普雷斯顿线光谱的特点是,光谱线的频率与外加电场的强度呈线性关系。
通过测量不同强度的电场下光谱线的频率,可以建立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确定未知样品的频率和浓度。
普雷斯顿线光谱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识别和定量分析各种原子和分子,在气体分析、光谱学研究和卫星遥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分析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分析方法与技巧光谱分析是物理实验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现象,从而获得物质的特征信息。
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对入射光吸收一部分能量后所产生的光谱,其主要应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判定。
发射光谱则是指物质在受激光束照射下发射出的光谱,可以用于元素分析和表面分析。
拉曼光谱则利用物质分子的振动和旋转引起的能量散射,得到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为了准确获取光谱信息,实验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实验室环境的控制是必要的。
光谱分析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需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实验,而且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度,以防止杂质对光谱结果的影响。
其次,光源的选择和调节也是关键。
在吸收光谱分析中,光源应具有连续谱的特点,如白炽灯或氘灯。
而在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中,激光器是常用的光源,其波长和功率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此外,光源的稳定性也需要重视,光谱仪要能够持续获得稳定的光源信号。
实验过程中的样品制备和处理也需要注意。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固体样品需要粉碎和溶解,溶液样品需要稀释和滤除杂质。
此外,在光谱分析中一般都需要使用样品池或样品盒来容纳样品,对于透明样品需要选择透光性好的样品池,并确保样品的浓度适宜,以获得良好的光谱信号。
当然,光谱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也是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光谱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峰位分析、峰面积计算等,而现代光谱技术则借助计算机和数学模型进行更加精确和快速的数据处理。
在处理光谱数据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并对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之,光谱分析作为物理实验技术中的重要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闪电梯级先导的光谱诊断
其中 ω 为扩宽系数,Ne为德拜球体中的粒子数。
2 数据分析
依 据 无 狭 缝 光 栅 摄 谱 仪在青 海 地 区 获 得的闪电梯
级 先导光 谱,以记 录 闪电 发 生的时 间 命名为 0 u s、8 5 u s、
170us、255us,图1给出了闪电梯级先导由四张原始图转化
①作者简介:候强(1993—),男,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闪电。
闪电是一高温高压强辐射的自然现象,是影响高压运输 及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温度是其物理特性的重要参数, 因此研究闪电温度具有其重要意义[1-2]。闪电梯级先导发生 在首次回击之前,为首次回击开辟通道,由于梯级先导是 一个弱放电过程,发光较弱,所以很难获得其光谱,至今为 止,只有极少数的文献报道过梯级先导的光谱[3]。1968年, O r v i l le [4] 首次 报 道 梯级 先导光 谱,其仪器 测量的光 谱 范围 较 短,仅为5 6 0 ~ 6 6 0 n m;第二个关于闪电梯 级 先导光 谱的 工作是在4 0 年之 后,Wa r n e r [5 ] 等人在 2 011年 报 道了利用高 速摄谱仪获得的五张连续梯级先导图片,记录到的先导波 长范围为6 0 0 ~10 5 0 n m,并没有用光 谱 做 进 一步的定量分 析;2 015年,Cen等 [6 ] 记录 到波长范围4 0 0 ~10 0 0 n m的直窜 先导光谱,首次将波长扩展到红外范围,并通过谱线强度 分析了直窜先导温度的演化特性;近期,chang等[7]等人利 用获得的光 谱 对 梯 级 先导的 温 度 进 行 定 量 计 算,发 现 梯 级先导在向下传输过程中,温度有减小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闪电梯级先导电子密度的研 究;对闪电先导通道中电子密度与温 度的关系还没有报 道。本文利用闪电梯级先导光谱,依据多谱线法和氧原子 线Stark加宽获得了闪电梯级先导通道温度和电子密度,并 讨论了它们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进一步分析了闪电梯级先
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光谱NⅡIonSpectraRelatedtoLightning..
第24卷,第3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 o l.24,No.3,pp 288-2912004年3月S p ectrosco py and S p ectral A nal y s is C arch ,!!!!!!!!!!!!!!!!!!!!!!!!!!!!!!!!!!!!!!!!!!!!!!!!!!!!!!!!!!!!!!!2004与闪电过程有关的!!离子光谱袁萍1,2,刘欣生1,张义军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大气物理室,甘肃兰州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将原子结构理论应用于与雷电相关的物理过程的研究,用多组态D irac-F ock 方法,且系统考虑了相对论效应、电子关联、延迟效应等重要贡献,计算了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 !离子光谱线波长、跃迁几率、振子强度以及相应的激发能量等参数,据此,对已观测到的闪电光谱做了比以前更详细的指认,为闪电过程物理机制的探讨以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主题词闪电光谱;N !离子;多组态D irac-F ock (C CDF )方法中图分类号:P427.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93(2004)03-0288-04收稿日期:2002-06-13,修订日期:2002-10-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批准号:40135010)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批准号:210037)作者简介:袁萍,女,1963年生,在读博士生。
引言闪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瞬间高电流放电现象。
由于闪电过程辐射的光信号能最直观地反映闪电通道的几何特性,其光谱特征又与通道内发生的微观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闪电光谱的研究一直是这一领域所关心的课题之一。
关于闪电光谱的观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工作仅限于获得一次闪电过程的时间积分光谱,通过对光谱线的识别[1],了解通道中出现的等离子体的成分。
闪电是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
闪电是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导致闪电形成的因素有很多,闪电也是非常危险的。
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闪电形成的原理。
闪电形成的原因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
这些电分两种。
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
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就象磁铁一样。
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
云和地面之间的空气都是绝缘体,会阻止两极电荷的电流通过。
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变得足够强时,两部分的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正电荷与负电荷就此相接触。
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放电)。
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
大多数的闪电都是连接两次的。
第一次叫前导闪接,是一股看不见的空气叫前导,一直下到接近地面的地方。
这一股带电的空气就象一条电线,为第二次电流建立一条导路。
在前导接近地面的一刹那,一道回接电流就沿着这条导路跳上来,这次回接产生的闪光就是我们通常所能看到的闪电了。
闪电的发生过程如果我们在两根电极之间加很高的电压,并把它们慢慢地靠近。
当两根电极靠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在它们之间就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所谓“弧光放电”现象。
雷雨云所产生的闪电,与上面所说的弧光放电非常相似,只不过闪电是转瞬即逝,而电极之间的火花却可以长时间存在。
因为在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可以人为地维持很久,而雷雨云中的电荷经放电后很难马上补充。
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者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
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
这么强的电场,足以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闪电。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
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V o 1 . 3 3 , N o . 1 2 , p p 3 1 9 2 — 3 1 9 6
De c e mb e r ,2 0 1 3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a n d S p e c t r a l An a l y s i s
四种不 同方 法计算 了同一 闪电放 电通道 的电导率 。结果表 明 :各种方 法所得 闪 电核 心通道 的 电导 率数量 级
均为 1 0 S・ m 子的碰撞 以及 它们各 自的碰撞 对通道电导率的贡献不可忽 略 ; 用碰 撞积分 的方法计 算闪 电核心通 道 的电导 率结果更为合理 。 在通道 电导率 的基础上估算 了 回击通 道 的放 电 电流 ,与辐射峰值 电场 实验资 料所得 的相
应 峰值电流相 比, 其结果在合理 的范围内,并进一步探讨 了温度 与电流放 电特性 的相关性 , 为研究 闪电放 电
电流提供 了一条可行 的途径 。 关键词 闪 电放 电通道 ;电导率 ; 放 电电流 ;峰值 电流 ; 作用 积分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1 : 1 0 . 3 9 6 4 / j . i s s n . 1 0 0 0 — 0 5 9 3 ( 2 0 1 3 ) 1 2 — 3 1 9 2 — 0 5
( 2 )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1 1 3 6 5 0 1 9 ,4 0 9 0 5 0 0 1 ) ,2 0 0 5 DP 1 7 3 0 6 5  ̄ 2 0 1 3 — 0 1 资助
作者简介 : 王雪娟 , 女, 1 9 8 8 年生, 西北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专业硕士研究生
而得到 回击通道 的电流 。为研究闪电放 电电流 提供 了一 条可 行 的途径 ,也为闪 电放 电过程物理机制 的研 究提供 了参 考数
据。
温度高达数万度 , 并使其高度 电离 , 形 成典型 的等离子 体通 道。 关于 闪电放 电电流 的研究 ,早期通 过高低 塔试验进 行测
量 ;目前 ,人 工 触 发 闪 电是 获 得 电 流 观 测 资 料 的 主 要 途 径_ 】 ; 理论方 面,人们通过建立各种模型进行估算l 2 伽 。电导 率是反映 闪电放 电通道导 电特性 的基本参 数 , 对研 究通道 电 流 、能量分布和传输及探讨放 电过程的物理机 制都有重 要意 义 。B o r o v s k y  ̄ j 认为当温度高于 1 0 0 0 0 K时 , 空气的电导率 与空气 密度和 自由电子的密度基本无 关 ,只与温度 有关 ,计 算 了闪电等离 子体 温 度 在 1 0 0 0 0 ~2 O 0 0 0 K 时 的 电导 率 ; R a i 【 5 ] 依据 回击通道 的 电流和 传输 的能量 ,运 用全 电离 气体 理论[ 计算了 电导率和 电子密度 ; Uma n [ ] 通过精确求解 B 0 一 l t z ma n n 方程 计 算 了 闪 电通 道 接 近峰 值 温度 时 的 电 导 率 ;
S a h a方程计算l 9 ]
一
谱信息研究 闪电通道 导电特性 的工作 非常少 。本工作依据 无
收 稿 日期 :2 O 1 3 - 0 3 — 1 3 , 修 订 日期 :2 0 1 3 — 0 5 — 2 5
4 . 8 s × 0 ( 鲁 ) ( ) . ( 去 ) o D 4 ¨ T
1 . 2 通 道 的 电子 密 度
C h a n g 2 等结合高温空气等离 子体 的输运 理论 ,计算 了闪 电 通道的 电导率 。
闪 电过程 的光谱辐射 与放 电特性密 切相关 ,目前依据 光
在L TE近似下 , 闪 电放 电等离子体 的速度遵循 Ma x we l 1
分布 ,各带 电粒 子和原 子之 间满 足 S a h a 分 布 。电子 密度 用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2 3 0 0 3 1
摘
要
依据无狭缝 光栅摄谱仪在青海 获得 的云对 地闪 电回击光谱 信息 ,结合 空气等 离子体传 输理 论 ,用
; 且 同一通道内的电导率随通道高度 的增加有减小 的趋势 ; 通道 内电子 与一 次 、 二次电离离
光谱 法 研 究 闪 电通 道 的导 电特 性
王 雪娟 ,袁 萍¨ ,岑建 勇 ,王 杰 ,张廷龙。
1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 与电子工程学 院,甘肃省原子分 子物理 与功 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 学与技术重点 实验室 , 安徽 合肥
中 图分 类 号 :P 4 2 7 . 3
引 言
闪电产生 的大电流及强电磁辐射是导致森 林火灾 、电力 和通讯 系统中断等的主要根源 。 强 回击 电流使 得放 电通道 的
狭缝光栅摄谱仪在青海获得 的闪电回击 过程 的光谱 , 基 于空 气等离子体 的传输理论 , 计算 了 闪电放 电通 道的 电导率 ,进
*通 讯 联 系 人 e - ma i l :y u a n p @ mw m u _ e d u . c n
e - m a i l : w a n g x u e j u a n 6 @1 6 3 . c o n r
1 . 1 通 道 温 度
1 理论 方 法
在L T E( 局 部热力 学平衡 ) 模 型下 ,依据 闪电 回击光谱 , 利用多谱线法计算通道温度_ 9
I n ( ) 一 一 十 c
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
其 中, 为波长 ,T为温度 ,c 为常数 ,I 为谱线 相对强度 , E 为上激 发能 , k为玻尔兹曼常数 , A为跃迁几率 ,g为统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