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板书
钠的氧化物
一、过氧化钠(Na2O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3)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4)漂白性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分析法,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同时利用讨论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
仪器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小木条、玻璃管、药匙、三角架等;Na2O2、酚酞、蒸馏水、脱脂棉、品红溶液等。
教材地位
1.钠的化合物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的知识,并为碱金属、卤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氧化钠又有着重要的用途,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这节内容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增进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激励学生进步、提高课堂效益为宗旨,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想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所以本节课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最终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生实验得出实验现象
让学生体验“吹气生火”,学生动手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快乐
讨论分析
投影:呼吸面具、潜艇、航空航天、高原野外作业、矿井开采图片
学生观看,总结用途(供氧剂)并分析原理
生动的图片,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Na2O2和酸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分解,将两个方程式叠加
得出实验现象
让学生体验“滴水生火”的感觉
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
确定研究对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得出
学生思考并分析现象原因,书写反应方程式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追问,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实验探究
实验二: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轻轻卷好,放在石棉网上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3.用途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特点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都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知识。
2.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由于过于剧烈,所以用量不易太多。
综合应用
推断题:浅黄色粉末A跟无色液体B反应有无色气体C产生,金属D在C中燃烧可生成A,D跟B反应放出气体E,E和C又化合为B。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
ABCDE
学生思考、交流、解答
侧重知识的衔接及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能力进行检测
课堂练习
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学生解答
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来自百度文库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课
组织游戏,补充,点评
学生猜化学反应
让学生在游戏中回顾前面学习的重点知识,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展示样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让学生观察发现感知
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小结
即使知识系统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拓展迁移
教师设计讨论题:
1.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再向放出气体后的试管加入适量的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到目前为止,你学过的能生成氧气的反应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重点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解决学生掌握中的疑难问题
课题
钠的化合物
---钠的氧化钠
授课人
赵红娟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Na2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Na2O2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以事实为依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书写方程式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巩固练习
练习: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书写
巩固提升,突出重点
实验探究
实验三:向品红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
学生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得出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师生共同完成漂白原理,用途
学生分析出性质决定用途
小结
要求学生利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对本节课知识归纳和小结,教师补充,点评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板书
钠的氧化物
一、过氧化钠(Na2O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3)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4)漂白性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分析法,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同时利用讨论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
仪器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小木条、玻璃管、药匙、三角架等;Na2O2、酚酞、蒸馏水、脱脂棉、品红溶液等。
教材地位
1.钠的化合物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的知识,并为碱金属、卤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氧化钠又有着重要的用途,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这节内容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增进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激励学生进步、提高课堂效益为宗旨,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想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所以本节课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最终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生实验得出实验现象
让学生体验“吹气生火”,学生动手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快乐
讨论分析
投影:呼吸面具、潜艇、航空航天、高原野外作业、矿井开采图片
学生观看,总结用途(供氧剂)并分析原理
生动的图片,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Na2O2和酸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分解,将两个方程式叠加
得出实验现象
让学生体验“滴水生火”的感觉
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
确定研究对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得出
学生思考并分析现象原因,书写反应方程式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追问,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实验探究
实验二: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轻轻卷好,放在石棉网上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3.用途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特点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都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知识。
2.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由于过于剧烈,所以用量不易太多。
综合应用
推断题:浅黄色粉末A跟无色液体B反应有无色气体C产生,金属D在C中燃烧可生成A,D跟B反应放出气体E,E和C又化合为B。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
ABCDE
学生思考、交流、解答
侧重知识的衔接及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能力进行检测
课堂练习
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学生解答
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来自百度文库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课
组织游戏,补充,点评
学生猜化学反应
让学生在游戏中回顾前面学习的重点知识,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展示样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让学生观察发现感知
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小结
即使知识系统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拓展迁移
教师设计讨论题:
1.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再向放出气体后的试管加入适量的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到目前为止,你学过的能生成氧气的反应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重点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解决学生掌握中的疑难问题
课题
钠的化合物
---钠的氧化钠
授课人
赵红娟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Na2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Na2O2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以事实为依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书写方程式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巩固练习
练习: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书写
巩固提升,突出重点
实验探究
实验三:向品红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
学生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得出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师生共同完成漂白原理,用途
学生分析出性质决定用途
小结
要求学生利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对本节课知识归纳和小结,教师补充,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