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违、妄、执”等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了解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伽利略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伽利略,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名人,他就是——伽利略。
1)你们了解他吗?师介绍: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2)课文中有一段话介绍了年轻时的伽利略,出示: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伽利略年轻时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抓“很不寻常”,“常常”,“辩论家”。
(善于思考,善于发问。
)(你说得很好,抓住了重点词语来体会)还有谁也能这样说,抓重点词语是体会句子的好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句子。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伽利略真正为世人所认识、熟悉,还得缘于他年轻时一次伟大的试验。
这个实验就是——2、引导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强调多音字“着”3、检查预习: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得怎样?4、认读词语。
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拴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1)读词语:“辩”的形近字,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出示顺口溜: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引言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当两个铁球同时从不同高度落下时,它们着地的情况。
我们将分析不同高度对于着地时间和碰撞力的影响,并通过使用基本的物理原理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这个问题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相关实验或情景的联系。
理论分析1.着地时间零初速度下自由落体运动的着地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 = \\sqrt{\\frac{{2h}}{{g}}} $$其中,T代表着地时间,T代表起点高度,T代表重力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分别从高度T1和T2同时落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着地时间:$$ T_1 = \\sqrt{\\frac{{2h_1}}{{g}}} $$$$ T_2 = \\sqrt{\\frac{{2h_2}}{{g}}}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发现着地时间与物体起点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2.碰撞力当两个铁球着地时,会产生碰撞力。
碰撞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 = m \\cdot a $$其中,T代表力,T代表质量,T代表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的质量分别为T1和T2,它们受到的加速度分别为T1和T2。
由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以它们受到的加速度相等。
因此,两个铁球受到的碰撞力相等:$$ F_1 = F_2 = m_1 \\cdot a = m_2 \\cdot a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发现碰撞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数值计算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我们将使用实际数值进行计算。
假设第一个铁球的起点高度为2米,质量为1千克;第二个铁球的起点高度为1米,质量为2千克。
此外,我们可以使用地球上的标准重力加速度$g\\approx 9.8 m/s^2$进行计算。
根据上述假设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计算结果:•第一个铁球的着地时间:$$ T_1 = \\sqrt{\\frac{{2\\cdot 2}}{{9.8}}} \\approx 0.64 s $$•第二个铁球的着地时间:$$ T_2 = \\sqrt{\\frac{{2\\cdot 1}}{{9.8}}} \\approx 0.45 s $$•第一个铁球受到的碰撞力:$$ F_1 = m_1 \\cdot a = 1 \\cdot 9.8 = 9.8 N $$•第二个铁球受到的碰撞力:$$ F_2 = m_2 \\cdot a = 2 \\cdot 9.8 = 19.6 N $$应用和实验验证这个问题的应用场景很广泛。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件(课件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理学科中的经典问题——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重力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
详细内容涉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重力加速度的计算,以及不同高度物体同时落地的现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自由落体问题,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力加速度的适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视频、两个铁球模型。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3)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
5.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适用条件:地球表面附近,忽略空气阻力)。
3.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原理:不考虑空气阻力,不同高度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假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 9.8 m/s²,求一个高度为h的铁球落地所需的时间。
答案:落地时间t = √(2h/g)。
2. 作业题目:两个铁球,一个从10米高的地方落下,另一个从5米高的地方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求它们落地的时间差。
答案:时间差Δt = 0,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程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在机械工程中,减震和降噪是重要的技术问题。通过研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过程,可以了解冲击和振 动的传播规律,为减震降噪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教育领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可以作 为物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重力、加速度等基本 概念和原理。同时,该实验也可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 究精神。
改进方向
为了更精确地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采用更精确的测量技 术来提高实验的精度;考虑空气阻力等实际因素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在更广泛的 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以进一步验证自由落体理论的普适性。
05 跨学科应用与拓展
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通过精确测量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为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不同条件下 的自由落地运动
虽然我们已经验证了伽利略的自由落 地运动理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物 体往往会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 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介质、不同形 状等)物体的自由落地运动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的研究
自由落地运动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现 象,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未 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将自由落地运 动的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建筑 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以推动相关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误差来源分析
空气阻力影响
尽管实验中使用的是铁球,但空气阻力仍然会对下落时间 产生微小影响。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真空环境进行实 验。
测量设备精度
高速摄像机和精确计时器的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精度,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测量设备。
人为操作误差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重点)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难点)知识链接: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
[1]他在力学领域进行过著名的比萨斜塔重物自由下落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和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重要发现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的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以及金星、水星的盈亏现象等。
一、我来学生词: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到正确流利,能正确地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我要把课文读流利,并且能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违背(wâi wãi)胆大妄为(wàng wǎng)固执(zhì zhí)着地(zhuó zháo)更正(gēng gâng )的确( dí de )3、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4、我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
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的确更改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二、课文重点我分析:1、我来默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伽利略是()世纪()伟大的()。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的作文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的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会做许多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铁球、酒精灯、小蜡烛、一盒水和一盆水。
我们先将酒精灯点燃,然后把一根小蜡烛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当它燃烧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将铁球放入水中,用手把两个铁球分开,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其中一个铁球,它就会被弹到空中。
你瞧!在它掉到地上之前,它已经被弹到空中了。
接着,我们就要做这个实验了。
我先把一根小蜡烛放在铁球的上方,当它烧完的时候就说明实验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时刻了!我把两个铁球分别放在水池里。
然后再将两个铁球分别放在小蜡烛的上方,只见小蜡烛燃烧得越来越旺了,这说明我们成功了!
现在你一定会问:“为什么铁球会同时落地呢?”我来告诉
你吧!原来是因为水对铁有一定的重量,所以铁是浮在水面上的。
而水对铁有浮力,所以铁不会下沉。
实验结束了!
—— 1 —1 —。
学习指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引言:该教案设计主要旨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交互与分析能力。
这里我们选取了一道物理问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作为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这样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背景及目标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力、质量、摩擦等内容,但并未接触到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引入通过一个短片或故事,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两个铁球的实际情况,并问学生如果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为什么?三、提出问题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两个铁球相同的情况下同时下落,同时着地?”或者“如果两个铁球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来展现物理规律。
教师可以设置同等高度,并让学生掉落两个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铁球,并记录下落时间。
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不论它们的大小、重量,都会同时着地。
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对质量、大小不做区分,而重力则与质量有关。
五、讨论及总结在实验后,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正确的物理规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并围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的讨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益处。
六、课后习题训练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理规律:1、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2、两个同重的铁,大小不同,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3、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评价及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这个教案进行评价和改进:1、申请学生未开放换位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活跃的讨论。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伽利略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就是自由落体定律。
两个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因为物质和密度相同,根据自由落体和重力原理,下落速度相同。
测量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取两个质量相同但成分不同的物体,排除其他干扰因素,让它们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它们下落过程中是否有细微差别。
但在地球上,物体落地的时间往往很短,即使有这样的力,也很难观察到有什么不同。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把环绕地球轨道上的物体看作是环绕地球坠落过程中的物体,但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两个铁球,一个重10磅,一个重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
10磅的球必须先落地,它的速度是1磅的10倍。
”这句话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伽利略想: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绑在一起,慢的一个会拖快的一个,下落的速度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绑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成一个整体,它们的重量是11磅,应该比10磅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个怎么解释?伽利略因为这个问题重复了很多次实验,所有的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是错的。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落地。
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铁球的重量无关。
当时伽利略只有25岁。
他已经成为一名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结果,同时宣布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一个开放性实验。
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伽利略是对的。
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
如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重力对两个铁球的影响。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
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它们
所受的重力是相同的,即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的质量分别
为m1和m2,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个铁球所受的重力分别为F1=m1g和
F2=m2g。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以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地面对两个铁球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都会对它施加等大反向的力。
所以当铁球着地时,地面会对铁球施加一个大小等于铁球所受重力的反向力。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保证铁球在地面上停留,不会无限加速下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两个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这个力可以使得铁球之间相互推开
或者拉近。
这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铁球之间的距离和接触面积
等因素。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需要考虑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
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天文学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 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 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 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 ),太阳 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 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 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 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 地动说” “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 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 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 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 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 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 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 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磅重,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两个铁球,一个 磅重 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磅重, 一个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 磅重的10倍 磅重的 倍。”
略 辩 奉 违 磅 拴 拖 释 宣 妄 执
的
de (好的) dí (的确) dì (目的) zhe (对着) zháo (着火) zhuó (穿着)
为
wéi (为难) wèi (为何)
着
更
gēng (更改) gèng (更加)
亚里士多德的话
凡善于考虑的人,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 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 东西的人。 东西的人。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哲学 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 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 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 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 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 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 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他承 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 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 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面写的是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是对的。
第1段写的是伽利略上小学的事。
第2段写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开始疑问,他反复做了很多次试验。
得到的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很高的楼上同时扔下来,众人亲眼所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们大吃一惊。
一个年轻的少女说:“真不可思议,居然是真的”一个小孩说:“那是真的,都一块着地了”伽利略用事实打败了假象,他理直气壮的说:“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不能改变事实”。
伽利略是个“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2我读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深有感触,所以我写出了这一篇作文。
这个故事讲:一个数学教授,怀疑古代的一名大科学家中的一句话有错。
是这样说的:" 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落下来,速度是1磅的10倍。
”他反复地想,终于去试验了。
结果都同时着地。
在一次数学课上,他在斜塔顶上,同时仍一个10磅重的和一个1磅重的,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的感触是人们真是太笨啦!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
没有试验过怎么知道呢?应该是亲眼所见才是真的,你们自己不知道,只是别人说的。
不过呢,这也不全怪你们,因为这个大科学家也有错。
我们应该学习那个数学教授。
他虽然怀疑大科学家,但是,这种也值得我们学习,这种大胆,也是一个好习惯.还要学习他的大胆试验,不试验怎么知道呢?《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3通过这篇__我知道啊里士多德被伽利略骗了,因为那个高空落体实验根本不足以证实谁对谁错。
试想,空气中存在摩擦力,不同质量的球体在真空中,而且在同一高度下落体当然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地面,但在有空气的状态下就不一样,如果两只实验球一大一小,小的球因为恒定的自由落体和较小的空气摩擦下,会比大球落得更快,相反,如果小球的质量为10磅,大球质量为1磅,那么也会是小球比大球先到地面。
【教育资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学习专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两个铁球谁先落地的原理
两个铁球谁先落地的原理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时候,较重的铁球会比较轻的铁球先落地。
这一原理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和气阻。
首先,从质量的角度来看。
质量较大的物体会受到更大的引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因此,较重的铁球会受到更大的重力,从而向下加速的速度更快。
而较轻的铁球由于受到的重力较小,加速度较小,速度增加的更慢。
因此,质量较大的铁球会先达到地面。
其次,从气阻的角度来看。
在空气中,物体下落时会受到气阻的影响。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所受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
而速度增加的越快,受到的气阻就越大。
因此,较重的铁球由于向下加速的速度更快,所受到的气阻也更大,减少了其下落的速度。
而较轻的铁球由于向下加速的速度较小,所受到的气阻也较小,使其下落的速度相对较大。
因此,较重的铁球会先达到地面。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气阻的角度来看,较重的铁球会比较轻的铁球先落地。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如下落的物体、摔落的物体等。
这是因为在地球的重力和空气的气阻的双重作用下,使得质量较大的物体比质量较小的物体更容易下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原理只适用于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如果较轻的铁球因为空气稀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落阻力小于较重的铁球,那么较轻的铁球可能比较重的铁球先落地。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总之,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质量较大的物体和气阻更小的物体往往会比较轻的物体和气阻较大的物体先落地。
这一原理是经过数百年的实验证明的,并且可以被普遍应用于许多物理学领域和实践中。
轻重不一样的东西
2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轻重不一样的东西会同时落地吗?
BRAND PLANING
商业产品部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1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3
我猜想:
有轻重两人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你认为会是哪个物体先落地呢?
我尝试:
准备1张纸和1本面积比纸大的书
01
一只手拿纸,一只手拿书。两只手在同一高度。
02
两只手同时松开,观察纸和书下落的情况。
03
1
我提问:
有没有办法让纸先落地或是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我探索:
同桌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把纸放在书上,纸的边缘不要越过书的边缘。 把书放在齐腰的地方,然后松开手。观察纸和书的落地情况。
游戏中的科学:
当书和纸分别松开的时候,由于书的重力比空气阻力大,所以空气阻力对书的下落速度没有太大影响,书会很快就落地;而纸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相当,所以纸会慢慢落下。当纸放在书上时,空气阻力是一样的,所以书和纸会同时落地。
名人归谬巧妙应对的例子 简短
名人归谬巧妙应对的例子简短
伽利略用归谬法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例子:
最经典的就是大小铁球同时下落,是重的快,还是轻的快了。
亚里士多德很自然的就认为重的落得快。
这个命题引起了伽利略的思考。
他认为,如果把大小两个物体绑在一起,那么它的下落速度会是怎样哪?
一方面,两个物体相加,会更重,下落速度会比大的物体速度更快;
另一方面,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小的物体会拖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会比大的物体速度更慢。
两个判断都成立,所以重的比轻的下落速度快不成立。
这是比较经典的归谬法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想:
慢
11磅 10磅
11磅
快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 快。
10+1>10
反 复 试 验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 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 批判中诞生的。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他把阿 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 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 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 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 教授,年仅25岁。1609年,经过刻苦钻研和 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 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1610年,伽利略出版 了他的《星际使者》。人们惊讶地说:“哥 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 信奉 胆大妄为 • 固执 •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
• 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每段的 主要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的疑问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 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 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 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公开证实
有的说:“这个 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 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 他就固执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 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启示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 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批判了被 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心 说,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 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 欧洲。正因为如此,布鲁诺引 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 仇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 被处以火刑。他向围观的人们
庄严地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 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英勇就义!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 广场上,人们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以永 远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 的伟大思想家。
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 哲学家
• 着地 • 胆大妄为
教授
当作
固执
更正
比萨斜塔
的确 试验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322) 古希腊哲 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 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 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 中“最博学的人”。他将 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 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 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 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