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
②杖藜(lí):用藜做成的拐杖。
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2)“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义同“反”。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梅沈钦圻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这首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________”和“能开”两个词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性格和精神。
(2)尾联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之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题型归类练习:(一)鉴赏形象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二)鉴赏语言题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鉴赏表达技巧题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四)点评思想内容题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本专题将介绍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型和分析技巧型两种题型,以及答题要求和分析技巧。
一、意境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在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⑴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题要求: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
不知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结合___和想象,具体描绘诗的前两句呈现的景象: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碧玉装扮而成,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B:概括介绍。
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___《声声慢》)、恬静优美(___《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___《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对于元代___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概括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可分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
七年级下学期部编本古诗词赏析习题八首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部编本古诗词赏析习题八首及答案习题一诗词赏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习题二诗词赏析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习题三诗词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习题四诗词赏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习题五诗词赏析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习题六诗词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习题七诗词赏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习题八诗词赏析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抱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
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夏夜独自候客来访的情景。
诗歌采用以景寄情的写法,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并结合诗歌描写的景物和氛围,以及塑造的形象来回答问题。
同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来分析,突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答题模式]主旨+情感+景物+形象+修辞题型示例]登高(XXX)XXXXXX,XXX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本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诗中哪些景物和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案:本诗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主旨是“登高望远,思考人生”。
诗中描绘了高山、长江、猿啸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形象,如繁霜鬓、停酒杯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先理解所用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说明其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同时,要注意诗歌的整体情感和主题,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修辞手法的层面上。
题型示例]欣赏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XXX)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XXX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题: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在这句诗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遍插茱萸”代指兄弟团聚的场面,强调了思乡之情和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情感,不能孤立地分析修辞手法。
示例:这句诗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遍插茱萸”代指兄弟团聚的场面,强调了诗人思乡之情和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少一人”这一修辞手法更突出了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3.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共20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结合画线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对朋友遥寄深情的?(2)古诗词中还有很多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请再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5.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周纯莉一、题型归纳(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 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 诗中的某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它的好处。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答题模式]:词意+技巧(修辞)+效果+内容+情感(意境)[题型示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诗中的“争”、“啄”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争”是争先恐后的意思,“啄”是衔着的意思(解释词义),“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技巧),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表达效果),表现了西湖早春的勃勃生机。
(意境)(二)名句赏析类[中考题型](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模式] 技巧+效果+内容+情感(哲理,意境)[题型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教师点拨: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 画面美。 4.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 思想。 5.借助意象、意境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的规范性指导: 1.卷面清爽。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 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 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2.表述严密。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 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 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相矛盾。 3.条理清晰。这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 用① ② ③ 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 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4.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而 且要注意剖析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无中 生有。
答案:“断”是断绝、隔绝的意思,写出了诗人与亲 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怯”字是“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离家 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 不平静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矛盾的心情。
常见问题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常见问题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技巧归纳: 对于这类题,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家、 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及作家的风格和作品主题的社 会意义相联系,准确把握作品的旨意和表达的感情。 答题步骤: (1)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景、人、事、物),阐 明诗句的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创设了什么意境(特点)。 (3)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或暗寓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主旨。
初一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
初一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秋夜寄邱员外①(唐)韦应物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②属:正值,恰逢。
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
(1)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诗人描写了鸣蝉、________ 、_______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初一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讲解诗歌鉴赏人教新课标
初一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讲解诗歌鉴赏人教新课标一.入门小测1.下面写作背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多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大方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B.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宽敞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形,心中不免感叹万千,因此写下了《登飞来峰》。
这首诗是他宦海浮沉多年的感怀之作。
C.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D.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答案】B这首诗是他初涉官场的感怀之作。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伙儿之一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答案】D清代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朴素/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答案】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二.要点梳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无聊的情绪。
【要点】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刻的绵长、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及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宽敞无限;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三:表达技巧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 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 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 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 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 国古代诗歌。
2020/10/19
学习目标
1.说出古诗词鉴赏的三种常见题型, 总结答题技巧。 2.运用答题技巧鉴赏课内外古诗。
2020/10/19
考试说明要求: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六类考查内容:
五种常见题型:
答案:“断”是断绝、隔绝的意思,写出了诗人与亲 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怯”字是“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离家 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 不平静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矛盾的心情。
2020/10/19
常见问题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分析诗歌的炼字应注意: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这些词是 诗歌炼字的关键。
答题技巧归纳:
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其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 最后,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 的表202达0/10/19效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类型二:主旨情感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寄托诗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 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020/10/19
常见问题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技巧归纳:
2020/10/19
常见问题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答题技巧归纳: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 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 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 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 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020/10/19
4.古诗词鉴赏。(3分)2011年滨州中考语文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古代诗歌基本常识 理解赏析名句 感知艺术形象 把握主旨情感
品味练字类 名句赏析类 主旨情感类
品析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
想象描述类
赏析表达技巧
2020/10/19
表达技巧类
类型一:品味炼字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和第三句中的“怯”字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2020/10/19
•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景)这首诗勾勒了茫茫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 千的景象。 ②(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政治抱负。
对于这类题,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家、 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及作家的风格和作品主题的社 会意义相联系,准确把握作品的旨意和表达的感情。 答题步骤: (1)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景、人、事、物), 阐明诗句的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创设了什么意境(特 点)。 (3)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 趣或暗 2020/10/19 寓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主旨。
答题步骤:
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 方式)
2020/10/19
整理反刍
整理本节课三种常见诗歌考 查类型的常见问题形式及答题技 巧,如有未解决的问题课提出来 在班级内解惑答疑。
2020/10/19
巩固检测
1.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 “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 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 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 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 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2020/10/19
•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把“日”与“春”作为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 加以强调。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 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④透漏出乐观、 积极、向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