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急救手册(很实用)
野外急救
常见的野外急救方法第一部分溺水急救溺水是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
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一般的急救方法有以下几点: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
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儿童往往喜欢下水嬉戏,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他们在戏水时的安全问题,要学会对儿童的溺水急救技巧。
1.以最快的速度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堵塞呼吸道。
2.尽快让溺水者肺内吸入的水自然流出,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部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上来回走动或跳动;如溺水者为幼儿,可在水中进行倒水,可将其背向上,双手托住小儿腹部,高举过头,小儿口鼻应露出水面背向上,头脚下垂,让呼吸道的水自然流出。
对于呼吸、脉搏正常溺水者,经过“倒水”之后,回到家里后进行漱口,喝些姜汤或热茶,并注意保暖,让患儿安静入睡;注意如有咳嗽、发热时应去医院治疗。
野外急救措施
野外急救措施在野外活动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突发疾病或者受伤等,急救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在野外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准备工作在进行野外活动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工具,如创可贴、消毒棉球、止痛药、手电筒等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本次活动的具体场地和周边环境,以便在野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好地处理。
突发疾病在野外活动中,如果突然出现身体不适或者疾病等情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处理措施:1.让患者先静卧,并且松开衣领或者腰带,以便呼吸通畅。
2.如果患者失去知觉或者呼吸暂停,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3.如果患者呼吸急促或者胸闷,可以让患者进行深呼吸或者呕吐,以缓解症状。
4.如果患者晕厥或者呕吐,应该让患者侧卧,以防止误吸。
受伤处理在野外活动中,如果发生受伤情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处理措施:1.先停止出血:用紧急止血带固定在伤口以上的肢体上,避免血液过多流失。
2.用消毒棉球清理伤口:用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消毒棉球清洁伤口,以杀灭细菌。
3.处理伤口:如果伤口较小,可以直接用创可贴覆盖伤口;如果是较大的伤口,需要用绷带进行包扎固定。
4.给予止痛药:如果伤者感到疼痛,可以给予止痛药。
5.如果情况严重:如果伤势过重,应该立即向救援部门求助,以便及时抢救。
总结在野外活动中,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对突发疾病和受伤情况进行处理,以便及时将伤者保护好,寻求有效的救助。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进行参考和帮助,保障野外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野外生存手册之急救姿势日常篇PPT
溺水后按压胸部
小编提示
若急救方法不恰当,会耽误最佳救援时间,造成继发性死亡
不靠谱
1. 采取控水还是心肺复苏,主要取决于溺水者有没有呼吸 和心跳
2. 若溺水者有呼吸,要采取先控水的方法;若溺水者无呼 吸和心跳,要先进行心肺复苏
溺水后按压胸部
小编提示
小编提示
若身体有开放性伤口,或皮肤 对溫度特别敏感, 应避免冰敷
和热敷
不靠谱
脚扭伤后热敷 ,会使脚踝 变得更痛.更肿
正确“姿势”
1. 扭伤后伤者要立刻制动,前24-18小时,可用冷敷的办抑制出血; 2. 外用药物在受伤1一2天后使用,有需要时寻求医疗救助,48小时
后,可采用热敷;
鱼刺卡喉要拍背、喝醋、强咽饭团
若急救方法不恰当,会耽误最佳救援时间,造成继发性死亡
正确“姿势”
1. 控水:将溺水者体位侧卧,拍一拍后背,将水 等杂物控 出来
2. 心肺复苏:先做胸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频率为做30 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
昏迷掐人中
不靠谱
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掐 人中不适于所有昏迷
小编提示
老年人来说,正确方法是否掌握、 力气是否足够都是问题,因此最
痛感为宜 3. 若还出血,可稍微移动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烧伤烫伤后抹牙膏、鸡蛋清、酱油
小编提示
过低温度的冷疗对创面不利, 若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诊治
不靠谱
患者在创面上擅自涂抹,会掩盖 创面,使医生 无法确定创面的大 小和深度,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 面感染
正确“姿势”
1. 将烧、烫伤创面冲淋或浸入冷水中,或用冷 (冰)水浸湿的毛巾、纱店 等敷于创面
野外急救守则
野外急救守则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
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
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
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
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
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
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野战的生存技巧I、有效的隐蔽和保护自己:虽然被彩弹击中没有致命的危险,但是没有人想成为满身颜料的输家。
射击中,要射中一个停着不动的大面积靶,那是非常简单的;要想减少被击中的机会,你便要尽量利用地形和障碍,还有减小自己的身形是你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躲在障碍或掩体后面,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不过,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你改变防守或者是进攻,那么便要牵扯到移动的问题。
所以,弯腰的小跑和姿势标准的迅速匍匐,是最好的选择。
这两者都能够减少本方被击中的面积。
有人说,弯腰小跑的尺度是什么;还有,有时总是不自觉的直起腰和普通的跑步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我提供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在小跑中,非提枪的手臂在任何时间内触地不会感到吃力为衡量的标准。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一、引言户外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放松身心,但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户外急救常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户外急救常识,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常见的户外伤害类型及其处理方法,以及急救工具的准备等内容。
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 保持冷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冷静的头脑能够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2. 拨打紧急电话: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当地的紧急电话,如911等。
告知相关部门你所处的位置和紧急情况的细节,以便他们能够及时派遣救援人员。
3. 评估伤势: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对伤者的伤势进行初步评估。
判断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三、常见的户外伤害类型及其处理方法1. 损伤和创伤- 擦伤和割伤:用清洁的水和肥皂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纱布进行包扎。
- 骨折和扭伤:尽量不要移动伤者,用固定物支撑受伤部位,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2. 烧伤和烫伤- 轻度烧伤和烫伤: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然后涂抹烧伤膏或保湿霜。
- 严重烧伤和烫伤: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并用湿润的干净布覆盖受伤部位,不要尝试自行处理。
3. 中暑和中风- 中暑:将中暑者移到阴凉处,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用冷毛巾敷在额头上。
- 中风: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尽量保持患者平躺,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4. 虫咬和蛇咬- 虫咬:用清水清洗受咬处,涂抹抗菌药膏,并用纱布进行包扎。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就医。
- 蛇咬: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并尽量保持患者静止不动,避免活动,不要尝试吸出毒液或用绳子绑扎伤口。
四、急救工具的准备1. 急救箱:在户外活动中,携带一只装有急救用品的急救箱是必要的。
急救箱中应包括消毒纱布、创可贴、止血带、消毒药水、冷敷袋等常用急救用品。
2. 充足的水和食物:户外活动中,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食物补充是非常重要的,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野外急救
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子,嘴对嘴将空气吹入病人肺部,持续2秒钟。然后停止吹气。让病人的胸疗 完全瘪下去。
重复步骤(2),每分钟做10次,直到伤病者能自主呼吸为止。测其脉搏,如果脉搏停止,就对其施行心肺复 苏治疗。
2.晕车药:假如你有晕车经历,那乘晕停、飞赛乐等晕车药是必要的,比如说你打算从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岛 乘船抵达槟城,提前1小时吃1片晕车药,3个小时的旅途就会很愉快。
3.胃肠药:对旅行者来说,当地美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在路边摊大快朵颐,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肠胃 被细菌感染的状况。药盒里少不了乳酶生、健胃消食片等有益菌类的消化药,还有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等治 疗肠道细菌感染,治疗腹泻的药物也很必须。
目的
目的
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预防身体脱水
预防身体脱水
人体进行户外运动时,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汗中含nacl0.25%)、呼吸、排 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 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 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 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
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
1)被毒蛇、昆虫咬伤: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 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 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 以不必担心中毒。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 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
标题:户外急救常识
引言概述: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在户外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外情况,因此了解户外急救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户外急救常识的五个重点内容。
一、紧急救援电话号码
1.1 了解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号码
1.2 确保手机信号覆盖区域
1.3 保持手机电量充足
二、基本急救技能
2.1 创伤处理:包扎、止血
2.2 呼吸急救:心肺复苏
2.3 骨折处理:固定伤处
三、常见急救用品
3.1 创口贴、绷带、消毒棉球
3.2 创可贴、止血纱布、冷敷贴
3.3 急救药品:止痛药、抗过敏药
四、应急处理步骤
4.1 保持冷静,评估伤情
4.2 采取适当急救措施
4.3 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五、预防措施
5.1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5.2 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恶劣天气
5.3 不要单独进行户外活动
结语:了解户外急救常识,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也能及时帮助他人,希望大家在户外活动中能够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安全。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且有趣的休闲方式,然而在户外活动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扭伤、感染、中暑等。
因此,了解一些户外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户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以帮助大家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1.感染:户外活动时易感染,应用消毒棉球和清水或酒精擦拭伤口,之后用抗菌药膏涂抹,并用绷带包扎。
2.刀伤或割伤:创口深度较浅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消毒的纱布覆盖,用压力止血。
如果创口很深,不可自行处理,应尽快就医。
3.骨折:遇到骨折事故时,应先为患者固定骨骼,可以使用棍子等辅助,然后送往医院。
4.扭伤:扭伤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扭伤后,应用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冰敷,减少肿胀,并保持受伤部位休息。
5.溺水:溺水发生时,应立即将溺水者拉出水面,并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术,以保证其生命。
6.中暑:中暑可能危及生命。
遇到中暑患者,应将其移到阴凉处并保持通风,给予足够的水分,也可适当冷敷。
7.烧伤:用清水冲洗烧伤伤口,避免使用冰水。
然后,应用消毒纱布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送往医院治疗。
8.蛇咬伤:蛇咬伤时,应用纱布或绷带将伤口箍紧。
身体的位置应保持低姿势,并尽快就医。
9.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急诊情况。
在户外发生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召唤急救车辆。
10.约束伤:遇到约束伤,应用清洁的纱布包扎,并保持休息。
如果切口较大或感染严重,应就医处理。
11.眼部伤害:如遭受到颗粒物的伤害,应用清水冲洗患眼,然后就医。
12.中毒:若患者中毒,应尽快弄清中毒原因,并尝试排出体内毒素。
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就医。
13.电击:遇到电击时,应立即断开电源,用绝缘物将电击患者与电源隔离,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14.海水中毒:如果误吞海水,应尽量吐掉,并用淡水漱口。
如有呕吐或肚子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5.蜜蜂蜇伤:蜜蜂蜇伤时,应尽量将蜇针从皮肤中取出。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户外活动中,突发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户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
1.制止出血:使用纱布、绷带等物品直接压迫伤口,使出血停止。
如果伤口较大,应用夹子夹住伤口周围的皮肤,以减少出血。
2.恢复呼吸:如果遇到窒息或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措施。
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法,使空气进入受伤者的呼吸道,帮助其恢复呼吸。
3.手外伤处理:如果手部受伤,应立即用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并用纱布包扎。
如果有严重的出血或断裂,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4.灼伤处理:如果皮肤被热水、火焰或化学物品灼伤,应将伤口放到冷水中冲洗,冷水能缓解疼痛并防止伤口感染。
然后用纱布覆盖伤口,尽快就医。
5.骨折处理:如果怀疑骨折,应采取固定的措施,防止骨头进一步移动。
可以使用绷带、铁丝或木条来固定骨折部位,然后及时就医。
6.热射病处理:如果遭受了高温的长时间暴露,可能会导致热射病。
应立即将受害者移到阴凉处,给予保持体温、补充水分等的急救措施,并尽快送医院。
7.麻痹处理:如果出现麻痹或感觉丧失的情况,可能是中毒或神经受损。
应立即停止接触有毒物品,并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然后尽快就医。
8.中暑处理: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应将受害者移到阴凉处,并用冷毛巾或冷水给予散热。
同时,给予大量的水分和适当的盐分补充,帮助其恢复。
9.心脏骤停处理:如果有人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尽快寻求医疗帮助,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击复苏。
10.窒息处理:如果有人窒息,应使用背部拍击或腹部推压方式,帮助受害者排出堵塞的物体。
若无法解除,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以保证受害者的呼吸通畅。
11.猫科动物咬伤处理:如果被猫科动物咬伤,要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清洁伤口,然后用碘酒或消毒酒精擦拭,并覆盖好伤口。
12.海洋生物咬伤处理:如果被海洋生物如海蟾蜍、海胆等咬伤,应立即用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醋清洗伤口,并用纱布覆盖。
户外急救手册
户外急救手册2019年02月18日一、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1、感冒药类:感冒冲剂 VC银翘片2、退烧药:扑热息痛、退热贴3、拉肚子:思密达、整肠生4、肠胃不适:保济丸、霍香正气水5、晕车:风油精、伤湿止痛膏6、驱蚊:花露水、防蚊剂7、损伤:防水创可贴、跌打药酒、白药喷雾剂、止痛贴、止血贴8、治蛇咬: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9、常规:纱布、医用胶布、小剪刀10、补充体力:塑料封装的葡萄糖注射液20MI的那种二、野外急救措施1、因奔跑或跌倒而发生关节扭伤、皮肤挫裂伤,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局部,如仪表皮擦伤,用酒精或白酒涂抹即可,也可用红药水。
如局部青紫肿胀,可用红花油等消肿药物涂于伤处,直到消肿为止,千万不能用针放血。
关节扭伤也不能强行按摩、扭动。
在早期也不可用热敷的方法。
如果伤口深而大,不能用烟灰、泥土等涂抹,不然有引起破伤风的可能,应该送医院处理。
如果是关节扭伤、肌肉损伤、手脚不能活动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切勿搬动、触摸受伤处,应用物品固定后送医院诊治。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
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
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
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
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观察后处理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野外急救
野外急救(1)如何避免雷击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
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
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
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
②跑向低地。
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
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
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
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
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
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
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
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
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
①回到认识的地方。
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
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
②做好山路标志。
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
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
户外医疗知识:野外必备的十七种急救护理应急方法帮助头痛症状:分为颅内和颅外疼痛.多因压迫,撞击或其他因素引起.女性经期间也可能出现头痛.处理: 1尽快确诊,按病因治疗.2颅外疼痛,应进行对伤口的清洗和护理:3 一般头痛可镇静止痛,如口服安定、苯巴比妥、芬比得等.晕厥症状:常拌有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先驱症状.醒后可有头痛、遗忘、精神恍惚等.处理: 1.立即平卧位或头部略低,松解衣领,通风.2.用大拇指按人中,使晕厥者清醒.3.若以上处理仍不能使意识恢复,心脏骤停、没有呼吸时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4.处理外伤等并发症.5.尽快送医院处理.呕吐症状:一般会先有明显恶心或腹部不适.可伴随眩晕、头痛等.处理: 1.尽快确诊,按病因治疗.2.剧烈者应暂时禁食,适当补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急性腹泻伴随症状:重度失水、发热等处理: 1.休息.若频繁呕吐,暂禁食,补充开水,以开水、汤类为宜.2.轻微腹泻者,可服用黄连素或痢特灵来止泻.3.拌有脓血或米泔样大便者,应将患者用过的餐具,衣物等煮沸消毒,派泻物须进行处理(石灰),迅速送往医院电击伤(触电)症状:会使人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或假死.处理: 1.迅速切断电源.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2. 保持呼吸道畅通.3. 立即呼叫120急救.4. 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长时间进行)5 妥善处理电灼创面和外伤.碰到闪电打雷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品摘掉,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这样直接遭雷击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若被雷击中,会出现同触电一样的症状,这时应马上措施.淹溺症状:出现痉挛,因为缺氧而窒息,甚至心跳,呼吸停止.通常四肢冰冷,胃部扩张(吸水过多).处理:救人者:量力而行,不要随意下水游泳.游泳过程中,若腿部抽筋,要镇静.把脚的大拇指用力向上提,才能拉伸肌肉,同时呼叫同伴.治疗措施: 1. 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使呼吸道通畅.2. 使患者俯卧在救护者的腿上(救护者一腿跪下,一腿向屈曲),迅速倒出其呼吸道及胃内的3. 若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直到心跳恢复.等待120救护.中暑症状:在高温环境中伴有口渴,头晕,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红.稍重者则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加快,甚至昏迷.处理:迅速将病人转移到树荫等凉快的地方.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头擦身.补水时应在水中加入糖和盐,要喝清凉的.鲜橙多,营养快线,可乐等都是不合适的.准备好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仁丹等药品.重症中暑出现抽搐者,应马上送医院.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做过多活动.加强个人防护,戴遮阳帽等.烫伤症状:包括被火,热水,油和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烧伤。
在野外如何进行简易医疗急救
在野外如何进行简易医疗急救在野外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受伤、疾病等。
掌握一些简易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轻伤害。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在野外如何进行简易医疗急救。
一、准备工作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了解目的地的环境和可能遇到的风险,比如是否有陡峭的山路、有毒的植物或动物等。
其次,准备一个急救包,里面应包含以下基本物品:1、消毒用品:如碘伏棉签、酒精棉片等,用于伤口消毒。
2、包扎材料:如绷带、三角巾、纱布等,用于包扎伤口。
3、止血用品:如止血带、云南白药等,用于止血。
4、止痛药品: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
5、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用于处理过敏反应。
6、胃肠道药品:如蒙脱石散、藿香正气水等,用于治疗腹泻、呕吐等症状。
7、其他物品:如剪刀、镊子、手电筒、体温计等。
二、判断伤情在遇到受伤人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判断的要点:1、观察呼吸和心跳:如果伤者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检查意识状态:通过呼唤、拍打伤者来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
3、查看伤口:观察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出血情况以及是否有异物。
4、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注意有无骨折、扭伤、烧伤等情况。
三、处理伤口1、止血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1)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直到出血停止。
(2)止血带止血:在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一端)用止血带扎紧,但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放松一下,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2、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污垢和异物。
如果伤口中有较大的异物,不要强行拔出,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出血。
3、消毒伤口用碘伏棉签或酒精棉片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进行消毒。
4、包扎伤口根据伤口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
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起到止血和保护伤口的作用,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野外生存及急救常识
野外生存及急救常识一、意外种类处理方法1、风雨与电击电闪雷鸣时,人在树下或建筑物下容易遭雷击。
雷击和触电都可当即致死,轻则致伤。
超过65伏的交流电压就会伤害人体,而高压电线落地,周围10米方圆内都会使人触电。
闪电的电压可达1亿伏,击中人体,可使人立即碳化焦黑。
对于触电者的急救应分秒必争。
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非常危重,这时应一面进行抢救,一面紧急联系,就近送病人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转送病人去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不能中断。
1.关掉电闸,切断电源,然后施救。
无法关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竹杆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
如挑不开电线或其他致触电的带电电器,应用干的绳子套住触电者拖离,使其脱离电流。
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
切忌用手去拉触电者,不能因救人心切而忘了自身安全。
2.若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3.伤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伤者。
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4.若发现其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措施(少数已证实被电死者除外),一般抢救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
直到使触电者恢复呼吸、心跳,或确诊已无生还希望时为止。
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
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注意:1.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
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
2.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野外急救知识
野外急救知识野外急救知识在野外旅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如受伤、中暑、蛇咬等。
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野外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 常见意外情况常见的野外意外情况包括:受伤、中暑、蛇咬、昆虫叮咬等。
其中,受伤是最常见的。
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找到平坦地面进行休息,并进行简单包扎处理。
如果伤势较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 中暑在户外运动中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找到阴凉处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 蛇咬在野外旅行中可能会遭遇毒蛇咬伤。
被蛇咬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将被咬部位绷紧并升高。
然后用消毒剂或酒精清洗伤口,并在伤口处绑上弹性带或绷带。
最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 昆虫叮咬在野外旅行中,昆虫叮咬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被昆虫叮咬后应立即将伤口用冷水清洗,并涂上药膏或消毒水进行消毒。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5. 急救工具在野外旅行中,急救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急救工具包括:创可贴、止血带、消毒剂、药膏等。
此外,还应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解热镇痛药等。
6.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在野外旅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穿着适合的服装和鞋子等。
总之,在野外旅行中遇到意外情况时,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急救手册“野外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
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
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
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
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
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观察后处理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后文详述。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
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
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
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
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
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
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婴儿采用拍击足跟或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高声呼救患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无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急救体位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
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
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
注意保护头颈部。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打开气道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
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
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
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
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看、听、感觉呼吸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人工呼吸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
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
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
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
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
连续做四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急止血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
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保护脊柱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
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户外旅游如何预测天气1、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
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2、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
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3、看到猫洗脸,会下雨。
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注:猫很爱清洁,不下雨也会洗脸)4、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
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5、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
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6、鱼跃出水面,会下雨。
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7、燕子低飞,会下雨。
天气转坏时,昆虫多靠地面飞行,燕子想吃昆虫,所以低飞。
(注:燕子低飞及蜻蜓低飞有雨这一说法不一定正确,这一现象只能说明气压低,有时就不下雨的)8、冬天雷鸣,会下雨。
面临海岸,冬天有雷鸣时,西北季风吹来,会降大雨。
9、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
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
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10、蚯蚓钻出地面,会下雨。
天气转坏,湿度增加,地面变暖,蚯蚓就会钻出地面来。
11、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
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12、早晨的雨,容易停。
古时女性,认为早上下雨,下午容易停,便卷袖洗衣服。
如何寻找水源果有朝一日,当你置身於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於广阔的森林里,而食水用尽口渴难受,且前是林海,后无水源,你如何冯你的智慧去获得所需之水份?相信大家可能均无此经验,但如身历其境的话,你是否立刻能找到水源?何处是水源?除非你身在大沙漠,否则水源寻找很容易,而植物代用水亦遍地皆是,只要你对植物有深切认识,敏锐辨别与观察力,都是捶手可得。
首先谈谈普通水源:1、地下水: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2、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
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
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
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
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5c.c然后消毒饮用。
3、若逢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时,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其采集方法於后:水树: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
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流出。
但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时已黄昏始能得水。
水藤:分布於八百公尺以下溪畔,潮湿地带。
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泊泊流出,待流尽后,在约其上约一尺年切割一段,水在源源流出。
仙人掌:各种仙人掌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
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
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
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
棕榄:此法收集较费时,砍倒树干,割去顶端,斜放地上,用容器在根部盛接,每八小时去茎一段,一日约可得五至八cc之水。
竹:如粗大之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成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椰子:未成熟之小椰子可食,成熟之椰子果,其汁液解渴清凉无比。
可治便秘消化不良诸症。
野丝瓜:将茎与根部切断,以容器纳入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约可得五至六cc之水。
4、另个亦可利用动物之指引而获水,因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
其次也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普遍监别法是吐口唾液水面,如迅速散开则可饮,若能聚不散,其水必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常用消毒法:1、煮沸法。
2、碘酒消毒法:以药箱中碘酒以1000cc加入8.2%之比例即可。
3、药片消毒:普通急救箱中应具备此类药品,1000cc水中加入二片饮水消毒片。
复杂地形如何行进山地与雪坡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
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
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行进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山地也是如此。
如果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
当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
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
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
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
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
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