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演模型研究VSP处理
斜井VSP射线追踪正演模拟的开题报告
斜井VSP射线追踪正演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斜井VSP全波形反演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勘探和开发中,其原理是利用地下储层产生的弹性波在井筒内反射、折射和散射以及由井筒内部物质的短距离散射产生的多次波,以及地层对波的吸收、衍射和干涉等特征,采集井壁处各个深度对地面上的天然地震波进行反演,从而获取地下储层的高精度地质信息。
该技术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储层勘探和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井筒斜井的影响,其成像效果存在一些缺陷,如图像化分辨率低、信噪比低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斜井VSP成像结果进行改进已成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斜井VSP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方法,该方法旨在对斜井VSP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成像处理,通过对地下储层产生的弹性波在井筒内的传播轨迹进行模拟,实现对地下储层的高精度成像。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利用多点定位射线追踪方法来提高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优化采样策略和识别算法以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和抗干扰性,并在实际案例中进行应用和验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斜井VSP数学模型建立斜井VSP的声波传播模型,并考虑斜井井筒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井筒内的波场传播规律。
2. 实现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方法基于数学模型,开发实用的射线追踪正演模拟程序,用于模拟地震波在井筒内的传播过程,实现三维成像。
3. 优化采样策略和识别算法针对井筒内噪声干扰和成像效果提升等问题,提出优化采样策略和识别算法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抗干扰的高精度成像。
4. 应用和验证在实际油田勘探和开发中,对已知储层进行检测和成像,从而验证所研究的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方法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针对斜井VSP数据进行高精度成像的新方法和技术,可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精细化和准确的地质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VSP_随钻地震地质导向建模技术应用研究
44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地震勘探目标向尺度小、细、深及复杂特征的趋势发展,高质量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若要资源突破,物探先行已成为目前高质量勘探、少井高产和效益开发的主要方法,因此,地震资料处理速度建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从常规的时间域速度建模向深度域速度建模发展,并研发了地下非均质地层介质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应用国内外很多建模学者正在研究的FWI 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
当前,高精度速度建模还处于瓶颈期,超深层碳酸盐岩地质复杂,速度精度不足导致断裂、缝洞体等成像不清晰、构造归位不准确等问题,FWI 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FWI 建模对资料要求很高,陆上地震超深层勘探目标效果还不显著,所以,要获得更多高品质地震资料,实现“多做物探少打井,打高产井”的目标,迫切需要效率和精度都高的速度建模技术来支撑,保证地震反演速度精度与钻井速度高度一致,再通过高精度成像结果为钻井提供更好的分析资料,实时指导钻井轨迹的调整。
井中地震勘探作为能够快速获得垂向地震剖面和最初了解地下信息的技术,随着采集装备、处理技术的发展,从1917年至今,井中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垂直地震剖面(VSP)基础上形成了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变井源距VSP、井间地震、三维VSP、随钻地震等系列,成为不可或缺的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被广泛应用[1]。
其中,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 被广泛应用于层位与深度标定、速度求取、地震波吸收衰减因子求取和提高分辨率井控处理;随钻导向技术逐步用于钻头前地层深度预测、地层压力预测、钻头导向和提高储层钻遇率方面,并与零井源距VSP 一起应用于高精度速度建模,通过获得的高精度速度对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成像,从而帮助随钻井调整轨迹方向。
零偏VSP反演Q值CFS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nChn s ),2 1 i ie e 0 0,2 ( ) 1 9  ̄ 1 0 DOIl . 9 9 j is . 0 4 2 0 . 0 0 0 . 0 . 5 6 : 8 7 9 4, :0 3 6 / .s n 1 0 — 9 3 2 1 . 6 0 3
零偏 VS P反演 Q值 C S方 法 及 影 响 因素 研 究 F
whc su u l e r sn e y Qu l yFat r ih i s al r p ee td b ai co ,Q o h r. Ashg e rq e c te u tsmo eq ik yt a o r uc l h nlwe
( .I s t t o oo y a d Gep y is Th h n s a e f S in e , ejn 0 0 9 C ia 1 n t u e f Ge lg n o h sc , e i eeAc d my o ce c s B iig 1 0 2 , h n i C
速 、 源位 置等 因 素 的 影 响. 型 结 果 显 示 : F 震 模 C S法 比频 谱 比 法 、 幅 衰 减 法 能 更 加 准 确 识 别 薄 层界 面 , 准 确 反 演 出 振 可
厚 度 1 m 的地 层 ; 行 波 场 的 加 入 降低 反 演 结果 准确 度 , 其 对 高 Q 值 层 ; 0 上 尤 当有 效 渡 频 带 增 宽 时 , 高频 部 分 衰 减 明 显 ,
Su yo S meh d i n es n ui gzr 。fstV P d t td nCF to Q iv ri sn eoo fe S aa n o 。
W U n tn , ZH U a — i g。, LI Yik , CH ANG Yi - i g Gu ng m n U ~ e Xu
非零偏VSP波场分离的量化质控
非零偏VSP波场分离的量化质控摘要:保幅的波场分离是vsp后续属性研究的关键步骤,也是vsp准确成像的基础处理流程。
文章引用参数反演的方法对非零偏vsp的波场进行分离,其中反演出的入射角和视慢度参数在波场传播过程中具有实际物理意义,利用方法本身的可逆性,将分离出的单纯波场对原始波场进行重构,再用重构波场与原始波场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对波场分离的保幅效果进行量化质控的目的。
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波场分离测试,并对原始资料进行了重构,验证了保幅的效果,实现了量化质控的振幅保真的单纯波场分离。
关键词: vsp 三分量波场分离量化质控一、引言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分离相互干扰的不同波场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vsp观测系统同时记录了地面激发产生的下行波和上行波,尤其在有偏移距的vsp观测系统下,能同时观测到下行p波、下行p-s波、上行反射p-p波和上行反射p-s波。
用于vsp波场分离方法很多,如f-k滤波、radon变换和中值滤波等,都属于标量波场分离方法。
非零偏vsp波场以一定角度传播到井中水平和垂直三分量检波器,这个角度随着偏移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引入矢量波场分离方法对其进行分离。
esmersoy在1988年将反演的方法引入到两分量vsp的矢量波场分离中来,他通过最优化的方法估算出下行p波和sv波的视慢度和极化角参数,然后将参数代入方程求解波场。
随后这种技术被扩展到能同时分离上行p波和sv波并于下一年发表(leaney和esmersoy,1989)。
本文引用该反演方法,通过射线追踪正演约束反演参数,使反演方法更为稳定,参数更快收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并着重利用参数反演方法本身的可逆性对分离出下行和上行p 波和sv波对原始波场进行重构,与原始输入波场进行相减,验证保幅效果。
二、原理参数反演波场分离方法假设各级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的波都是平面波,不同平面波场在时间域的时移,表现在频率域中就是线性的相位移动:然后再对这些频率成分进行逆fourier变换到时间域,就可以分离出假设的各个波场。
第三讲横波勘探讲解
一、基本原理
1.纵波、横涉及转换波旳特点 又有两种横波: 一种是在射线平面以内传播旳SH横波,
一、基本原理
1.纵波、横涉及转换波旳特点
另一种是垂直于射线平面旳SV横波。 这两种横波偶合在一起,所以横波具有极化性。
一、基本原理
1.纵波、横涉及转换波旳特点 (3)转换波:当存在一种半无限弹性介质旳分界
一、基本原理
横波双折射特点:
(a)EDA介质中弹性波地面地震统计模拟:
一、基本原理
横波双折射特点:
(b)EDA介质中弹性波VSP统计模拟 第一层是各向同性介质,第二层是各向异性介质, 第三层是各向同性介质.
一、基本原理
小结:横波特点
(1) 垂直面内极化旳SV波 在界面上有二次波型转换
(2) 水平面内极化旳SH波 在界面上没有波型转换,也称自生波。
(1)最小炮检距。因为转换波在近炮检距旳反射能 量较弱,一般以为偏移距(最小炮距)应该加大。但是 考虑到要接受纵波反射时,偏移距不宜过大,一般 仍采用纵波观察系统所设计旳偏移距。
二、横波旳野外观察
4. 观察系统
(2)最大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旳选用一般与目旳层 旳深度、目旳层旳转换波反射系数有关。因为转换 波在大入射角时才会有足够旳能量,所以,一般情 况下,最大炮检距要比纵波勘探旳最大炮检距大。
横波勘探
一、基本原理 二、资料采集 三、资料处理 四、资料应用 五、思索题参照答案
一、基本原理
1.纵波、横涉及转换波旳特点 (1)纵波:从地震波动力学中已知,地震波在弹
性介质中会产生两种波,一种是在介质中质点振动 方向与波旳传播方向一致旳纵波,
其传播速度
一、基本原理
地震反演技术
Ri
i1vi(11) i vi v i1 i1 i vi
递推可得:
nvn
n
0(v20) i0
1 Ri 1 Ri
n
对(2)式取对数:
ln(
nvn
/
0v0
)
i0
ln[( 1 (3)
Ri
)
/(1
Ri
)]
对(3)式右边求和号内旳对数项按Taylor级数展开,得(4)式:
ln[( 1
井约束模型反演:
测井
地震
突出优点:地震与测井有机地结合 反演剖面:低、高频信息起源于测井资料
1、反演
从广义上讲,反演就是根据多种位场(电位、 重力位等)、波场(声波、弹性波等)电磁场和热 学场等旳地球物理观察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旳 构造形态及物质成份,定量计算其有关物理参 数旳过程。
2、反演理论
这是从一种物理系统上旳观察值来恢复该物理 系统有用信息旳一套数学和统计技术(如微积 分、微分方程、矩阵理论、统计估算和推测 等)。
精细解释好地震层位,它关系到模型建立旳精度,必须确保 层位解释旳合理性和可靠性。
根据工区旳地质构造背景,定义好地层之间旳接触关系,确 保模型旳合理性。
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编辑校正,做好同一种测井曲线 旳归一化处理。
选择合理旳处理流程和反演参数,确保反演处理旳合理性和 可行性。
➢煤厚变化趋势预测
3、地震反演技术 指利用人工激发产生旳地震波场推测地下地
质构造和地层内部特征变化旳措施技术。 4、正演与反演问题
给定模型及参数拟定模型旳响应即正演。
模型参数 输入
系统体现 正演理论
算子
输出
观察数据
数学工具 反演理论
Walkaway VSP试射法正演方法研究
2 O 1 5 年3 月
绿 色科 技 J o u na r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第 3期
Wa l k a wa y VS P试射法正演方法研究
周道琛
( 西安石 油 大 学, 陕 西 西安 7 1 0 0 6 5 )
中图分类号 : P 6 3 1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5 ) 0 3 — 0 2 7 9 — 0 3
1 Wa l k a wa y VS P试 射 法 正 演 基 本 原 理
1 . 1 Wa l k a wa y VS P简 介 Wa l k a wa y VS P( 变 偏 移 距 VS P) 是 一 种 在 地 表 震 源 炮 检 距 逐 渐 加 大 且 接 收 点 位 于 固定 的 位 置 获 得 垂 直 地
Wa l k a wa y VS P试 射 法 的 正演 问 题 。
三维VSP多波速度分析方法及应用
在三维 V P勘探 中, S 接收点在井 ( 直井 或斜 井) 激发点分布在地表 的某一平面内, 中, 求取满足
三 维 VS 观 测 系 统 的 地 震 反 射 波 时 距 曲 线 是 P VS P速度 分 析 的基 础 。某 炮 及 某 道 VS P反 射 P
波观测方式及射线轨迹 的几何 关系如 图 1 所示 。 由震源 A激发的纵波入射到水平反射界面 R 上 , 经 B点反射 , 由井中的检波器 D接收, 延长上行波
中图分类号 : 6 1 4 P 3.
文献标识码 : A
与常规地面地震资料相 比, 三维 VS P地震资
于横波速度, 仲达等[ 姚 忠瑞等[提 出零偏移 徐 、 。
距 V P三分量资料 中也存在转换横波 , S 并得到验 证 , 过拾取 横波初 至求取 横波速 度成为 可能。 通 2 1 年, 0 0 苏嫒嫒等[研究了斜井三维 VS g ] P纵波动 校叠加处理方法。 我们将地 面地 震多 波速 度分 析技 术引 入到 VS P多波速度分析中, VS 使 P动校正及速度分析
三维 V P多 波速 度 分 析 方 法及 应 用 S
斯兴焱 , 李录明 , 良君 赵俊 省 胥 ,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0 5 ;. 10 9 2 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德 阳分院, 四川德 阳 680 ;. 10 0 3 中国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 司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 I 阳 680 ) 四川德 10 0
收稿 日期 :00—1 21 2—3 ; 回日期 :0 1一 7—1 。 0改 21 O 5 作者简介 : 斯兴 焱(9 3 , , 18 一) 男 硕士 , 主要从事多 波资料数 据处理
斜井三维VSP多波射线正演方法
代射 线 追踪 算 法的计 算公 式 ; 同时考虑 射 线入射 到 界 面时 能量 分配 问题 ,探 讨 了三 维介质 条件 下 射 线追踪 计 算方 法。对斜 井 VS P三 维任 意起 伏 层状介 质 中多波进行 正 演模拟 ,结 果表 明:该 方法
可行性和有效性较 高,计算速度快,且计算精度 高。
第3 9卷 第 4期 2 1 年 8月 01 文章 编号 : 0 11 8 (0 10 -0 90 10 .9 62 1)40 5 —5
煤 田地 质 与勘 探
C OALGE oGY& E蛆 0RA 0L 皿0N
Vb . 1 39N O. 4 Aug. 01 2 1
斜 井三维 V P多波 射线 正 演方 法 S
邓颖 华 ,丁拼 搏 ,赵俊 省 , 仕超 任
(. 1 成都理工大学信 息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 息技术教育部 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 0 5 ; 10 9 2 .中国石油大学资信 学院,北京 12 0 ;3 大港 油田,天津 3 0 8) 02 0 . 020
摘 要:基 于 费马原 理 和 S el定理 , 三 维 VS nl 对 P两点射 线追踪 问题 作 了研 究 ,给 出 了三 维逐段 迭
Ab t a t s r c :Ba e n S e ll w n ma rn i l , h wo p i tr y ta i g me h d f r t r e d me s o a P s d o n l a a d Fe tp i c p e t e t o n a r c n t o o h e - i n i n lVS
wa t d e , n h a c l t g f r l s o D e me ti r t e r y ta i g a g rt m sg v n, h n t e i r — s su i d a d t e c lu a i o mu a f3 s g n t a i a —r c n l o ih wa i e t e h t a n e v e t e r y- a i g i r e d me so a d u wa o d c e y t k n n r y c a a t rsi so e s imi a t i a -r c n n t e - i n i n l v t h - me i m sc n u t d b a i g e e g h r c e itc ft e s c r y i o h n ac u t c o n .M u twa e f r r o e i g o e i t d we li D o p e d u wa a re u .Th e u t f l i v o wa d m d l f d v a e l n 3 c m lx me i m s c ri d o t n e r s ls o
硕士毕业论文-衰减介质中纵波和转换波的正演模拟及补偿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工学硕士学位)衰减介质中纵波和转换波的正演模拟及补偿学科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培养方向: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硕士生:严红勇指导老师:刘洋(教授)入学日期:2006年9月论文完成日期:2009年4月摘要纵波和转换波联合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勘探的有效技术,提高转换波的分辨率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而纵波和转换波在地层介质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层吸收、散射等各种原因,波的能量通常会衰减,相位产生畸变,严重影响了纵波和转换波的分辨率,而且转换横波受此影响更严重。
研究地震波在衰减介质中的传播特征,有效地计算地层介质的Q值、消除地层吸收对纵波和转换波传播的影响,是提高纵波和转换波分辨率的关键。
本文分别利用波场外推法和任意偶数阶有限差分模拟衰减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结果精度高、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通过模拟实例发现,地层的粘滞性使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分辨率降低。
模拟结果可以用来进行提高分辨率的地震处理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从叠前纵波和转换波道集中估算横波Q值的方法,并利用沿射线路径的波场延拓,将一种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应用到叠前共炮点纵波和转换波道集的衰减补偿中。
模型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转换横波Q值的方法精度较高;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吸收补偿结果表明,此稳定全反Q滤波能有效地提高叠前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分辨率。
关键词:纵波转换波衰减Q值反Q滤波Forward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of PP- and PS-wavesin attenuated mediaABSTRACT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combined multi-wave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to solve the exploration problems in complicated area. The improvement of converted wave resolu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Nevertheless, the energy of wave could be attenuated and the phase could be distorted by the reason of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in the strata or other factors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P- and converted PS-waves in the strata, which severely affects the resolu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the converted PS-waves are affected more. To research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ismic wave in the attenuated medium, and effectively compute Q value of strata, and eliminate the effect to the propaga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which are the crucial 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This thesis takes the advantage of wave field extrapolation method and the simulation of seismic propagation in attenuated media based on arbitrary even orde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separately.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has a high precision, which consists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of simulation, we find that the viscosity of strata causes the attenuation of energy and the declination of re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improvement of resolution during th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n this thesis, we present amethod to evaluate the Q value of S-wave from the pre-stack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gather, Furthermore, we apply a stable and effective inverse Q filtering method into a prestack one, which uses wave field continuation along the ray path to compensate the attenuation of prestack common shot PP- and PS-waves.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model prove that the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Q values of S-wave has a high precision. The compensation results of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prove that the stable inverse Q filter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prestack PP- and PS-waves effectively.Keywords: reflected PP-wave, reflected converted PS-wave, attenuation, quality factor Q, inverse Q filter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前言 .. (1)1.1 引言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第2章地层吸收衰减理论 (3)2.1 岩石的吸收衰减机制 (3)2.2 岩石的吸收衰减参数 (4)2.3 地层吸收衰减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5)第3章衰减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8)3.1 沿射线路径波场延拓的衰减记录模拟 (8)3.1.1 理论推导 (8)3.1.2 模拟与分析 (9)3.2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粘弹性介质正演模拟 (13)3.2.1 描述介质非弹性吸收作用的粘弹性体模型 (13)3.2.2 开尔芬体粘弹性介质波动方程 (15)3.2.3 模拟方法 (17)3.2.4 模拟与分析 (20)第4章品质因子Q值的提取 (30)4.1 谱比法提取Q值的基本原理 (30)4.1.1 谱比法计算PP波的Q值 (30)4.1.2 谱比法计算PS波的Q值 (32)4.2 质心频移法提取Q值的基本原理 (33)4.2.1 质心频移法计算PP波的Q值 (33)4.2.2 质心频移法计算PS波的Q值 (36)4.3 模型记录的Q值提取 (36)4.3.1 从VSP资料中提取Q值 (36)4.3.2 从叠前道集中提取Q值 (37)4.4 实际资料的一种Q值求取方式 (40)第5章反Q滤波补偿原理与模型应用 (44)5.1 反Q滤波基本原理 (44)5.2 模型的衰减记录反Q滤波补偿 (48)5.2.1 单道衰减记录的补偿 (48)5.2.2 零偏VSP衰减记录的补偿 (50)5.2.3 叠前共炮点衰减记录的补偿 (53)第6章实际资料的Q值提取及反Q滤波补偿 (59)第7章结论与建议 (64)参考文献 (66)致谢 (71)第1章前言1.1 引言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的理论前提是把大地介质看成是完全弹性介质,地震波在其中传播没有能量损失和波形畸变。
井中地震VSP观测系统正演模拟
关键 词 : 井中V S P地震观测系统 ; 射线追踪 ; 正演模型 ; 合成记录
中图分类号 : P 6 3 1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8 9 1 8 ( 2 0 1 3 ) 0 2— 0 2 8 0— 0 7
井 中地震 V S P观 测 系统 正演 模 拟
牛欢 , 潘冬 明 , 周 国婷
( 中国矿 业大 学 资源 与地球 科学 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2 1 0 0 0 )
摘 要: 在分析井 中 V S P地 震观测系统特 点的基础上 , 对观测到的地震 波类 型和特征 作了 阐释 , 分析 了几种 V S P模 型( 水平界面模型 、 倾斜界面模型 、 变偏 移距模 型 、 不同深度检波点模 型 ) 的射线 追踪记 录以及合成记 录 , 利用 射线 追踪方法进行 正演模拟 , 得到正演结果 , 并研究地震波 的运动学特征。得出一些 规律 : 钻孑 L 穿过地层 的数 量等于合 成记 录上上行 波和下行 波的交点 的数量 ; 利用 P波进行射线追 踪和用转 换波追踪 其合成记 录有差别 , 即转换 波对 V S P合成记录有影响 ; 不 同倾角 的岩层对 V S P上行波 、 下行波的走时特征和能量特征有影响 ; V S P合成记 录的水平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来 , 制作 V S P模型 日益受 到勘探
或者 地表 附近 , 并 在 井 中按 相 隔 较 近 的距 离 放 置检 波器 。在 实 际 生 产 过 程 中 , 为 了 适 应 各 种 不 同 的
学家们的重视 。K . D . Wy a t t ( 1 9 8 1 ) 首先提出利用 一维波 动方程分解制作一维 V S P合成记 录的 S V S P方法 ; D . c . G a n l e y ( 1 81 9 ) 在制作这一 种合 成记录时 , 进一步考虑到
VSPCDP成像质量与井源距关系研究
采用 弹性 波动 方程 ,利 用交错 网格 方法 求 解Ⅲ ,用 正 演数 据 进 行处 理 ,研 究 VS C P成像 质 量 与井 源 PD
距 的关 系 。
1 模型正演与资料分析
1 1 地 质 模 型 与 观 测 方 式 .
为简化模 型 ,建立 了水 平层 状地质 模 型 ,模 型 深 度 1 0 0 0 0 m,模 型长 度 4 0 m ( 1 00 图 、表 1 ,在第 ) O 处设 置 井 位 进 行 VS 数 据 的 正 演 模 拟 ,地 表 共 分 布 7个 炮 点 ,其 位 置 分 别 为 0 2 0 5 0 m P 、1 0 、1 0 、
析 V P DP成像 质 量 ,确 定 非零 井源 距 选 择 的 范 围 ,为 野 外 施 工 提 出合 理 的建 议 。 SC
[ 键 词 ] 非 零 VS 关 P测 井 ; 井 源距 ;VS C P剖 面 PD [ 图分 类 号 ] P 3. 4 中 6 14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0—9 5 ( 0 1 1 0 7 一 4 7 2 2 1 )1 — 0 2 O
i 0 矗。 ;蛰 ≯甏|
-
2
l l
。
- 4 6 Nhomakorabea8 图 1 速 度 模 型
[ 收稿日期]2 1 0 0 1— 9—0 9 [ 作者简介]曹齐放 ( 9 9 ) 1 7 一 ,男 ,2 0 0 1年江汉石油学院毕业 ,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油气藏开发地震研究 工作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江 01 1 3 1 J un l f ia dG s eh ooy (.P ) N v21 V 13 N . 1 o ra o l n a c n l O T g JJ I o.01 o.3 o 1
VSP的正演模型
VSP 的正演模型地球物理勘探中有两类问题,一类是正问题,一类是反问题。
一般来说,正问题即已知场源和介质的地球物理参数分布(包括地质形态和岩石物性)求地球物理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地球物理相应),反问题即已知地球物理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求场源和介质的地球物理参数分布。
VSP 作为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有两类问题。
正问题,即已知震源的激发特征,井和震源及接受点之间的几何布置,井旁地层和岩性的分布,求垂直排列上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反问题,即已知垂直排列上的波场响应,求井旁构造形态和地层岩性特征。
VSP 的直接目的也是解反问题。
VSP 的正演模型总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用处:(1)对VSP 的波场特征进行理论研究;(2)指导VSP 野外数据采集的工作设计,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现场质量控制的依据;(3)作为VSP 资料处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4)帮助VSP 资料解释。
VSP 正演模型的算法,和其它地球物理正演模型一样,有解析算法和数值算法两种。
解析算法精确,严格,但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模型,数值算法不够精确,只是前者不同程度的近似,但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模型。
VSP 模型算法的种类按照不同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法。
例如,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模型和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模型,声学介质模型和弹性介质模型,平面介质模型和曲面介质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等。
第一节 一维VSP 合成记录一维VSP 合成记录和地面常规一维合成地面记录的区别在于:前者计算多个不同深度点上的合成地震记录,后者只计算地面Z=0点上的合成地震记录,前者既包括上行波也包括下行波,后者只包括上行波。
1、SVSP 方法(合成垂直地震剖面)1)、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当波入射到一个分界面上时,波的能量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
定义反射波振幅和入射波振幅的比值为反射系数,透射波振幅和入射波的振幅的比值为透射系数。
入射到界面上的波可看成是位移波,也可看成是压力波;入射到界面上时,可以从界面上方入射,也可从界面下方入射,因而计算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VSP正反演综述
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页码:145~153)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Vol.24,No.1Feb.2009邹延延,徐义贤,沙椿.VSP 正反演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1):145~153Z ou Y Y ,Xu Y X ,Sha C.Review on the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Prog ress in Geophys.(in Chinese ),2009,24(1):145~153VSP 正反演综述邹延延1, 徐义贤2, 沙 椿1(1.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72;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 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一种发展很迅速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垂直地震剖面法是在介质内部点上直接观测,因而能够避开或减弱剖面上部低速带的干扰及外界噪声干扰,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研究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解决其地质问题,因此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最为活跃.本文从垂直地震剖面正反演的角度,并结合国内外实际的例子来介绍垂直地震剖面,同时讨论了垂直地震剖面未来发展的方向.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反演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9)0120145209R eview on the for w 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 ileZOU Yan 2yan , XU Y i 2xian , SHA Chun(1.Engineering i nvesti gation Co.,L t d.,Cheng du H y d roelect ric I nvesti gation &Desi gn I nstit ute ofChina H y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 p Co.,Cheng du 610072,China; 2.I nstit ute ofGeop hysics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y.Because VSP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analyze reflected and transmitted seismic waves generated by a source located at the surface and recorded by geophones positioned in a pared with surface seismic technology ,VSP has a higher S/N ratio and resolution ,and its waves’motiv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nspicuous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ation seism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mulation and inversion of VSP and gives the prospect of VSP.K eyw ords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simulation ,inversion收稿日期 2008203215; 修回日期 2008206220.作者简介 邹延延,男,1982年生,汉族,江西上饶人,主要从事水电工程物探工作.(E 2mail :zyyzff @ )0 引 言垂直地震剖面(VSP )是在地面激发、井内接收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它是连接测井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的桥梁.利用VSP 资料既可提供较纯的地震子波、反褶积因子、速度、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以及其他物理参数,还可以帮助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并指明多次波的来源和传播过程.VSP 可以同时记录纵波及横波,上行波及下行波,这就促使地震勘探步入了全波勘探的领域.同时其提供的速度及速度比、振幅及振幅比、频率及频率比、波长及波长比以及波形结构等信息,可用来研究井孔周围隐蔽性的油藏及砂岩体,或检测油气及圈定储油范围.正因为如此,VSP 资料有着其它物探资料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陆上物探技术中的常规手段,也是海上地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震源或检波器放在井中进行勘探的基本思想发源于地震勘探的初期,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Fessenden 的专利是这方面的第一个文献.后来,Barton 曾参考Fessende 早期的工作,介绍井中地震测量的可能应用.30年代末,Dix 提出利用井中检波器测量时深曲线和时间2速度关系,导致地震测井(速度检验放炮)技术的发展.这对地表地震资料解释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地球物理学家们仍然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4卷 没有继续前进,将这种具有肯定的物理和地质前提的井中地震方法发展为同时观测和利用续至波的垂直地震剖面.50年代,西方Jolly,Riggs以及Levin 和L ynn的著作,都曾强调井中地震的潜力,但是西半球对VSP仍然没有发生真正的兴趣.与西方不同,苏联在加尔彼林院士的领导和组织下,从50年代开始,经过60年代到70年代,一直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研制了VSP观测的专门仪器系统,试验了成套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发展了相应的解释理论基础,使VSP成为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新的观测方法.1973年,加尔彼林的专著《垂直地震剖面》给VSP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地震勘探的成本日益增高,成功率却逐渐下降,这就迫使各石油公司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因而他们对VSP的兴趣也逐渐增加.正是在各个石油公司的推动下,从1979年到1982年,经过短暂的几年时间,VSP就迅速在西方全面推广,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期间有代表性的是两次技术讨论会和两次继续教育活动.第一次技术讨论会于1979年10月在俄克拉荷马州的Bartlesville,由菲利浦石油公司研究中心举办.第一次继续教育于1982年3月在新奥尔良,由东南部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安排,近200名专家交流发展VSP方面的经验.第二次技术研讨会于1981年12月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由地球和行星科学部和麻省理工学院举办.M.N.Toksoz教授指导了这次研究会,会议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三分量VSP资料的采集和解释,特别是用于裂隙的探测,地震衰减的研究以及压缩波和切变波的联合解释等.第二次继续教育,1982年6月在Cannes,主讲人是地震服务有限公司的Peter Kennett和R.L. Ireson.通过上述有代表性的几次技术活动和其他一些技术会议,VSP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逐年迅猛增加.这些成果主要不是表现在VSP的理论方面,而是表现在发展VSP的工艺方面,尤其是计算机资料处理和野外资料采集,以及VSP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复杂构造和地层岩性勘探方面.除菲利浦石油公司外,美国地质调查局,SSC公司,CGG公司, ARCO公司,Schlumberger测井公司,以及几乎所有大石油公司现在都竞相利用VSP技术.1984年继南海和中原油田试验之后,胜利,江苏,大港,辽河,新疆等油田都先后在各自的一些井上作了试验性测量,取得了部分效果;工程勘察方面在国内也有一定的进展:1996年张双喜[4]等在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坝区白岩尖1#井进行VSP测试,很好地解释了井口周围复杂的花岗岩岩体内部风化带分布和裂隙及岩脉充填分布;2005年刘永华,田宗勇[5]将工程VSP与地震CT方法应用于三峡大坝工程物探检测中,在围岩精细分类、岩体内部完整性检测、洞室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地质工程技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光明,杨文采[6]等于2008年前后几年的时间中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进行了VSP调查,为研究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地幔组构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随着VSP技术的需要的日益增加,VSP数值模拟和反演也在加快自己的步伐,以求达到一个更新的阶段来进一步为地球物理服务[7~9.1 垂直地震剖面正演一直以来合成地震记录在把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相关联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种技术不久也被推广到VSP中.以前只能够在地表合成记录,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的VSP记录观察到在任意深度激发的波的传播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合成的VSP记录来分析波源的层状效应.当然在数据处理和解释阶段,模型也同样的可以提供VSP相关的资料.模型技术不仅可以正确指导野外资料采集、减少野外工作的盲目性,而且通过VSP 模型计算可以深入地研究地震波的各种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也可以给其它方法提供佐证[8,10,11].此外,通过VSP模型人机联合解释,还能给实际VSP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一种可靠的依据和有效手段.计算VSP地震模型的方法很多[12],一维可以解析法求解,高维用数值法,如有限差分法(FDM)[13~15],有限元法(FEM),积分方程法等,一般FEM计算精度高、网格剖分灵活,能够精确地模拟复杂介质中的VSP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但计算量大;FDM精度中等,计算速度较快;积分方程法针对特殊情况较为有效,如三维均匀介质中含较少不均匀体情况.鉴于反演的需要,FDM 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而对于VSP问题[16,17],射线追踪[18,19]最为常见.国内外有很多人做相关的课题[20~39].1.1 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利用声波测井记录来合成时间域的VSP已经发展起来,K.D.Wyatt[40]提出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利用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的资料来合成VSP记录,因为它能够很好的分析震源随着深度和时间变化传播,还可以观察到源在地下任意深度激发所产生的响应,所以这对于地震资料的解释有很大的帮641 1期邹延延,等:VSP正反演综述助,也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VSP记录的合成.同时D.C.Ganley在制作这种一维合成记录时,进一步考虑到吸收和品质因素的波散效应;国内学者许云、杨文采和王彦春采用波场递推法进行一维和零偏移距VSP正演计算.K.D.Wyaff和S.B.Wyatt又接着提出了二维的射线追踪模型,并用于VSP2CDP 迭加;合成的VSP资料被用于研究套管波,迭代正演模拟.Ap sel采用格林函数来合成VSP的记录; T.K.Y oung等比较了七种制作VSP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国内的吴保珍和王纪民讨论了纵和非纵SVSP的制作方法和重要应用;朱光明,胡建平,邱陶兴[41]完成了任意倾角的平界面情况下,零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迅速地、粗略地给出VSP测量可能得出的总体结果;Michel Diet rich和Michel Bouchon[42]利用离散的波数来表示地震波场,完成了弹性介质中VSP记录地合成,相对于声学介质,优点就是源和检波器时二维的,而且在这里还可以处理多层的介质,在这里包含所有的波,即使在很小的偏移距情况下,剪切波和转换波也非常的普遍.王彦春,董敏煜[43]给出了一种适合用测井曲线作模型,考虑吸收和频散下效应合成垂直地震剖面的快速算法,该算法适应于粘弹性参数只在垂向有变化,波源为平面波源的一维模型.1.2 非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也有不少是在非法线入射的情况下合成记录的.Diet rich等实现了有偏VSP 的数值模拟,但是不适用于高频.George A. McMechan把它扩展到常偏移距和多井源距的VSP,而且此时的模型也变成了横向变化的二维模型;朱光明,胡建平,邱陶兴[44]用渐近射线理论制作VSP非零偏移距任意形状界面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制作倾斜层、断层、尖灭、弯曲界面、透镜体等几类常见模型,并描述了各个模型上VSP响应的特征;可以看出这里的研究更进一步,由零偏移距扩展到非零偏移距,由倾斜界面模型扩展到任意界面模型,由单纯只考虑旅行时的几何射线追踪到同时考虑振幅的渐进射线追踪,以适应当时偏移距VSP发展的需要.F.Aminzadeh和J.M.Mendel完成了NN I平面波的VSP的合成,此次可以同时看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记录,同时还进行了不同地质模型和不同入射角时的VSP的研究;不过该方法仍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中不包括面波;(2)假设的是无损介质.Suprajit no和Greenhalgh在层状介质中利用反射法合成有偏VSP.他们的方法包含所有的面波和内部的多次波,而且提出了容纳偏斜孔的途径,同时又给出了关于一些横向变化的构造(断层,尖灭等)的近似解决的方案.然而此时必须计算每一深度检波器的反射矩阵.Subhashis Mallick和L.Neil Frazer用同样的反射法制作了多井源距的VSP的记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包含所有的面波和内部的多次波;(2)地震速度地复杂化和频率相关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内在的衰减;(3)反射矩阵不用在每一个深度重复计算;(4)适用于各向异性的模型.王仰华介绍了根据VSP初至走时反演地层速度的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同步地确定所有地层的速度解,即在确定某层的速度时,同时考虑了所有的初至走时.通过电算模型资料及实际观测资料的反演,可直观地显示出该方法的效果.文章还讨论了走时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这对设计最佳的VSP观测系统会有一定帮助.陈元庆,邓富求以实例说明了用VSP二维模拟方法对四川东部地区多层层状介质高陡复杂构造进行正演逼近,获得陡断带形态合理解释的良好效果;肖春燕,庄东海,金耀祖[45]利用有限元法和差分法对弹性波波动方程及其相关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无源形式下的波动方程递推解.引入震源后,进行VSP模拟调试,发现空间离散间隔,时间采样间隔,震源最大频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满足此关系可使模拟效果收敛稳定;朱建林和牟永光做出了有限元粘滞弹性波VSP地震模型.通过对一简单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所用方法能精确地模拟粘滞性弹性波的衰减特征;王成礼,李秉富等[46]采用射线追踪的迭代法构造了一种斜井VSP的正演模型;1996年李锐坚[47]用精度较高的四阶差分格式代替传统的二阶差分格式来求解声波方程,进而模拟地下半无限非均匀介质中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获得了能清楚分辨反射波,多次波,绕射波等各种波型的声波VSP剖面,该方法可用于计算构造任意复杂的地震模型;1998年胡建平[48]完成变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可以用来单独模拟P波、S波,也可以模拟P、P2SV波的复合波场,可以适应复杂介质情况.刘伟和K.D.Wyatt等把三维VSP勘探的有限差分的弹性模741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4卷 型用以来调查在墨西哥Gulf地区复杂介质中的全波的传播情况.岳洪波,吴守华[49]在考虑反射波的基础上,再考虑折射波,用渐近射线二维追踪制作模型,从而实现VSP的折、反射归位迭加,更精确地模拟好地下界面,更好地进行煤田大偏深比VSP资料处理.2 垂直地震剖面反演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是如何根据各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和物质性质,也是资料解释和处理中最关键的一环.2.1 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旅行时反演层位标定是VSP资料应用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内容,因此,VSP被誉为是地震2地质的桥梁,在区域构造解释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50~54].多井源距VSP数据的旅行时反演[55]常用来确定层状介质中的界面的深度.旅行时反演方法曾被用来反演层状介质的地震速度[56],层状介质的线形反演[57],以及反演速度和层状构造.庄东海用旅行时反演修正的非零偏移距VSP的模型,以加速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非零偏移距VSP的处理速度.用合成VSP 资料试算表明:旅行时的随机误差对模型的制作影响不大;只要能较准确地确定界面位置,用旅行时反演制作修改的非零偏移VSP模型是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初始模型的不同选择方法,并将旅行时反演用于实际VSP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大大地节省了非零偏移距的VSP资料的处理时间.陈竟一,张中杰采用模拟退火法,在假设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条件下利用有偏VSP反射波旅行时同时重建各向异性速度,采用几何射线追踪方法快速计算反射波旅行时,但是其中假设的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比较简单.进一步改善旅行时反演实用效果的方向之一是同时反演层速度和界面形态两类参数.特别是对于井底下地层,由于缺少井的约束,只能够利用上行波,反演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消除局部极值的影响,减少病态方程的产生,朱键和王永昌采用了Monte Carlo 方法调整参数初始值.利用双层剥层法同时对层速度和界面形态参数进行反演,利用最小二乘法迭代求解.通过改变参数单位以均衡微分系数矩阵元素等措施,使这种反演方法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法对井底以上、以下地层均适用.上述反演方法都仅仅停留在各向同性假设的基础上,然而在地震学反演中如果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地下介质结构成像的畸变.通过建立了一个二维的模型(第一层是各向同性的低速层,底下是横向各向同性的介质),Rachel等利用这个多偏移距VSP中透射波的数据反演证明上述结果.阿尔伯达盆地的多井源距VSP中的直达波数据模拟来确定中生代岩石的汤马什各向异性的弹性参数,结果发现是不唯一的,此时的只有18%的各向异性.J an Douma研究了各向异性的存在对各向同性旅行时反演的影响,结果在一次证明解的多样性,同时指出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横波分裂现象.在获得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储油层属性提取项目中的一个有关三维VSP的P、SV、SH波旅行时子项目资料中L udmila Adam,Kaspervan Wijk和Thomas Davis从中建立了相关的各向异性参数.张继国,牟风明[58]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了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得到在地下倾角较小时,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同一口井反演出的横波速度相似性较好的结论.2.2 利用垂直地震剖面资料进行地震层析反演和偏移层析成像最先用于医学,应用地球物理领域对层析成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海湾石油公司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从80年代开始秘密利用反射数据重建地下速度结构,在1984年的SEG年会上首次公布了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轰动.它是通过对观测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运动学(走时,射线路径)和动力学(振幅,波形,相位,频率)资料的分析,进而反演由大量射线覆盖的地下介质的结构,速度分布及其弹性参数等[59,60]主要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而偏移的目的是利用地震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成像[12,61~65].对于一次成功的层析成像来说确定精确的速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曾经Landa等做过相关分析,Yahya研究了残余曲率;Faye和J eannot做过聚焦分析.这些研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都假设速度变化是相对缓慢的,在介质中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但对于基于三维网格模型的层析反演来说,这是完全不行的,为此P.Farmer等通过利用VSP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旅行时的资料[66,67](来自挪威的Ekofisk油田)来确定速度,从而来弥补各向同性的缺点.这里的效果比早期的更好.赵平,F. Wenzel和P.Hat herly利用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三维有偏VSP直达波来层析,效果也很好;樊鹏军,韩立国,李志远[68]利用弹性波动方程进行了非841 1期邹延延,等:VSP正反演综述零偏移距VSP成像.成像结果表明:透射PS波成像与反射P波成像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而且透射PS 波成像是反射波成像很好的补充;王宝彬,刘洋,侯爱源[69]总结了一些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通过估算反射地层倾角信息可以更好地修正速度模型,从而提高VSP成像质量.既然VSP数据存储器趋于小型化,偏移的速度和效率就不如K irchhoff求和的稳定性,柔韧性那么重要.实质上K irchhoff法可以任意布置源和检波器,可以校正不规则空间采样.另外,可以使用射线追踪法来进行外部模拟引入复杂速度场中的折光度和散度.K irchhoff偏移很容易进入外部控制.这个外部控制在偏移VSP时显得格外突出.这一点可以在Keho,Levander,Wiggins[70],K ohler和K oenig[71]找得到.而在实际偏移过程中会因为噪音过多,弹性畸变,不规则空间采样和通过未知构造的传播.即使如此,P. B.Dillon[72],T.Nemet h等依然通过制约式的Kirchhoff偏移更好的对VSP资料进行了偏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复杂地区偏移会出现很多的假象.这些假象是由于有限的偏移窗口,物体照度的不足,波场分离的不彻底,速度模型的信息的过少所导致的.基于此,Alexander Druzhinin等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深度成像法,并且已经应用到北大西洋板块中.该方法是基于零偏移距VSP的Radon 变换[73],τ-p变换的深度偏移以及变偏移距VSP 的时差校正.T.Nemet h等给出了一个三维VSP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算法,其优点在于算法考虑了由于采集形式和目标体的结构所带来的波场的不规则采样,1998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Lo st Hills地区试用过;国内的方伍宝,陈林[74]提出了三维VSP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其实质是把地表数据的三维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推广应用到三维VSP数据.该方法适合于复杂介质、计算效率高、成像精度高,模拟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姚忠瑞,王延光等[75]采用适用于层状介质中局部大倾角构造的精确归位的非固定相移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三维VSP成像和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都比较好的效果,有力地说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同时克服了常规相移偏移算法中要求速度横向不变的缺点;针对常规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对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适应性差、效率很低,陈生昌,马在田,陈林[76]考虑基于三维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利用地震波场的互易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共接收点道集中进行三维VSP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三维VSP偏移成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适用于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同时为了利用时间域偏移成像方法对速度模型的相对不敏感特性,在三维VSP偏移成像中,借助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的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时间域速度模型横向变化要求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拓展了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应用范围.3 结 语虽然VSP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是运动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勘探目标要比以前复杂的多,难度大的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复杂地表条件.如黄土塬,沙漠、戈壁、冻土、沼泽、山地、碳酸盐岩裸露区、火山岩覆盖区等,这些地表地质条件使得难以得到高信噪比的资料.(2)复杂地下构造.如断块、岩性、风化壳、火成岩等特殊油气储集体.(3)上述两种情况的复合.即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地下构造也复杂,如山前高陡构造等.(4)大深度基底结构研究.如大深度基底埋深、起伏、断裂、岩性及基底内幕的研究[6].为此,我们不能够仅仅满足于二维的现状,要着眼于三维VSP模型的正演[8,77~79].三维VSP资料分辨率高,可以对井眼附近区域地面地震无法成像的小构造进行成像;三维VSP资料的各向异性信息丰富,可以实现井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有利于岩性特征研究和井位评价.当然也要进一步发展变偏移距以及多分量的VSP方法[80,81]以给资料解释和处理提供更可靠的科学根据.条件的复杂性不仅给正演得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对于VSP反演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象未知参数越来越多,反问题解的非唯一性也越来越严重,还可能更加远离实际应用的需求.总之,优秀的地球物理反演成果不但要有理论方法的创新,还要对反演模型及其属性作深一步的揭示.面对更加复杂的勘探目标和更加特殊的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单凭一种方法就表现出了某种局限性,须以其他方法作必要的补充以提高勘探的精确度[6,82,83].致 谢 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941。
VSP初至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研究及应用
VSP初至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研究及应用罗天柱;胡明顺;韩迪;任义强【摘要】利用VSP资料准确获取地层速度,对地震数据时深转换和偏移成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受激发接收条件变化、近源动态干扰和初至拾取误差等因素,VSP资料初至时间往往含有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笔者研究了当VSP资料初至时间存在随机噪声干扰和仅有深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不同井源距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的误差特性.研究表明:①井源距越大,其对应资料初至反演速度误差越小;②当仅有深部资料时,井源距越小,其资料反演结果与实际地层速度更接近.为此,提出初至时间平滑后再反演,多井源距反演结果求平均的方法,从而提高层速度反演精度.利用该研究结论,在某海上Walkaway-VSP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9(043)003【总页数】10页(P608-617)【关键词】逐层递推反演;VSP;层速度;井源距;误差分析【作者】罗天柱;胡明顺;韩迪;任义强【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20世纪50年代末,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即VSP)方法由苏联科学界在1959年提出,该方法一经提出便成为研究热点。
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的信噪比高,分辨率高,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
能够提供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1-2]。
用 VSP 资料求取地层速度的常用方法是根据初至时间进行速度反演。
海上Walkaway VSP技术研究与应用
海上Walkaway VSP技术研究与应用李绪宣;范廷恩;胡光义;马淑芳;井涌泉;张显文【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海上油田开发中小断层识别、薄储层刻画的需求,综合考虑VSP平面方位角、井眼条件等因素,根据正演模拟和枪阵组合震源优化,面向油田地质目标,提出了Walkaway VSP资料采集方法,针对渤海H油田W1井设计了8方位的Walkaway VSP采集测线;针对常规VSP波场分离方法存在的混波、低频化、波形畸变等缺陷,提出了基于全局参数反演的波场分离技术;针对常规反Q 滤波技术仅适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提出了基于VSP射线路径的反Q滤波技术;首次将时域任意广角单程波动方程偏移算法推广到Walkaway VSP偏移成像中.这些技术成功应用于渤海H油田Walkaway VSP资料采集和处理中,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成果剖面,有利于波组特征识别和断层的精细刻画,满足了油藏精细研究的资料质量要求.【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5(027)002【总页数】8页(P1-7,23)【关键词】海上油田;Walkaway VSP;观测系统设计;波场分离;反Q滤波;偏移成像【作者】李绪宣;范廷恩;胡光义;马淑芳;井涌泉;张显文【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132.1+4近几年,VSP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4],其在复杂构造和岩性圈闭勘探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三维VSP技术与地面地震技术的结合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油田的开发和动态监测中。
Walkaway VSP技术是一种炮点沿着一条或多条过井的直线激发、井中布置检波器接收的非零偏VSP方法,其所得到的资料可以抽成共检波点道集和共炮点道集,使各个反射点的覆盖次数得以提高,从而实现用较高精度和分辨率资料研究目的层复杂地质构造,进而指导开发过程中的钻井。
Tesseral 培训讲义1-概述
多 种 便 利 的 建 模 方 式
交互手绘复杂构造
多 种 便 利 的 建 模 方 式
测井曲线建立薄层模型
多 种 便 利 的 建 模 方 式
输入JPEG文件拓绘
多 种 便 利 的 建 模 方 式
输入SEGY文件直接建模
计算引擎提供5种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解的算法:
垂直波场传播-对于垂直1-D传播的地震波快速计算地震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
TTI各向异性的厚度
带有各向异性校正的深度偏移
没有各向异性校正的深度偏移
模拟道集及其后续的深度偏移处理,使我们看到了考虑各向异性对于确定目标岩块位置的影响。左图示当考虑各向异性时,岩块 的偏移结果与模型完全吻和,右图示当不考虑各向异性时,岩块的位置偏离模型600-700m(在偏移剖面上模型作为剖面的底衬)
用灰度或彩色调色板,用变面积和波形道的方式显示地震剖面,转换信号等。
可视化和服务程序有如下
1. 2. 3. 4. 5. 6. 7. 8. Zero balancing 零配平 Linear gain 线性增益 Normalization 规格化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dd ―white noise‖ 加白噪 Random shift 加随机时移 Smoothing 平滑 Time shift 整体时移
Tesseral 2-D产品开发的简短里程碑: • 从1997-1999集中力量开发Tesseral 2D的第一版本, 进行市场调研和宣传。 • 自1999-2002在乌克兰的基辅完成了Tesseral 2-D的 技术优化和第三版本的开发。 • 2002年在美国SEG和欧洲EAGE参展介绍,并进入中 国市场。在北美和欧洲在两年内已有34个用户;在 中国现在有8个用户。 • 2002年12月份推出了Tesseral 2-D4.0版本。
井震结合断层解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井震结合断层解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彦辉;司丽;朴昌永;李操;王元波【摘要】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不准确、低级序小断层识别有误、大断层下盘构造假象、井震断点不匹配等问题。
为此,通过VSP的时深关系对声波曲线进行校正,进而制作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利用正演模型并结合分频等构造属性体信息,解决了小断层识别的难题;采用声波约束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构造成像精度,解决了时间剖面上的假构造和井震断点不匹配的问题。
应用完善的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技术有效指导对长垣油田典型区块断点的空间归位、断层的空间组合,断层解释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化了长垣油田断裂构造的认识,有效指导了断层附近新井部署及注采关系调整,为长垣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Th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method based on well-seismic integration gradually grew mature and go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But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synthetic seismogram calibration,identification of low-level small fault,structure illusion under lower walls of largefaults,mismatch of well-seismic breakpoint. According to time-depth relationships of the VSP,the acoustic curve is corrected,thus producing accurate synthetic seismograms. The problem of small fault identification is solved by the forward model and with information of tectonic attribute data such as spectral decompositions. By the technique o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PSDM)with acoustic constraints,the accuracy of structural imaging is further improved,and the problem of the false structure and the mismatch of well-seismic breakpoints of seismic profiles in time domain issolv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well-seismic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effectively guides the spatial positions of the breakpoints,spatial combinations of faults in the typical block of placanticline oilfield,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fault interpretation,thus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ulted structure in placanticline oilfield, effectively guides the deployment of new wells and injection-production adjustment near faults,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placanticline oilfield.【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9页(P50-58)【关键词】断层;标定;假象;井震结合;大庆长垣【作者】王彦辉;司丽;朴昌永;李操;王元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王彦辉,司丽,朴昌永,等.井震结合断层解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5):5058.WANGYanhui,SILi,PIAOChangyong,etal.DiscussiononSeveralIssuesofIntegratedWell-to-SeismicFaultInterpretation[J].JournalofSouthwest Petroleum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6,38(5):5058.为了充分发挥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刻画构造断层空间分布、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变化的作用,2006年以来,在大庆长垣先后开展了喇嘛甸油田3D 3C、萨尔图油田高密度3D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正演模型研究VSP处理涂齐催1姜雨1杜本强2(1.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研究院,上海200030)(2.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唐山063004)摘要: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其独特的观测方式,决定了VSP处理也有别于常规地震,最明显的就是VSP资料必须经过波场分离,才能利用下行波或上行波信息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反演。
除波场分离外,VSP还有许多其它独特的处理环节。
基于PC-VSP系统,进行了VSP模拟,在正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VSP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VSP处理;常规地震;波场分离;PC-VSP系统;VSP模拟Using forward model to study VSP processingTu Qicui1Jiang Yu1Du Benqiang2(1. CNOOC Shanghai Ltd., Shanghai 200030, China)(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 Research Institute, Jidong Oilfield, TangShan 063004, China)Abstract:VSP is a survey technology of borehole seismic. Because of its special survey, VSP processing is also different from surface seismic and the most different is that VSP data need to be processed with wavefield separation, after which, downgoing wave or upgoing wave can be used to do interpretation and further inversion. Besides, VSP has many other special processing steps. With PC-VSP system, VSP modeling is done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VSP processing is done, based on forward data, and the final result of processing is very good.Key words:VSP processing;surface seismic;wavefield separation;PC-VSP system;VSP modeling──────────────── 1作者简介:涂齐催,1979年生,开发地震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地震岩石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不同于常规地震,VSP是在地表附近激发,在井中不同深度布置检波器进行观测。
与常规地震相比,VSP资料具有信噪比、分辨率高[1]等优点。
VSP资料可提供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2],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3],可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4],可以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5~7],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解释效果,甚至可以利用VSP资料研究岩性和储层物性[8~12]。
因此,VSP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地震观测技术。
野外采集的VSP资料和常规地震资料一样,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和反演。
在VSP勘探中,资料解释一般是利用上行波的信息。
但是在原始资料中,上行波很弱,它被较强下行波所掩盖而模糊不清,因此,必须经过波场分离处理,才能提取上行波,否则,几乎不可能识别它们,更谈不上对上行波进行解释。
除此之外,VSP处理还包括走廊叠加﹑VSP-CDP变换等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正演模拟,合成VSP记录,在此基础上对记录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波场分离﹑走廊叠加﹑VSP-CDP变换等VSP技术所独有的处理环节,并将处理结果与正演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处理的有效性。
1VSP勘探中主要地震波1.1 初至直达波直达波是由震源点出发向接收点直接传播的波,即依次到达井内各观测点的初至波。
直达波也称下行波,其波的旅行时间随观测点深度增大而增大,形成的初至同相轴具有正的视速度,如图1所示。
1.2 一次反射波一次反射波是由震源点出发向下传播,遇到反射界面并由反射界面向上反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的波。
一次反射波旅行时间随观测深度增大而减小,且只有当观测点位于界面之上时才能记录到它,其同相轴具有负的视速度,如图2所示。
图1 初至直达波图2 一次反射波Fig.1 primary direct waves Fig.2 the first refection waves图3 上行多次波图4下行多次波Fig.3 upgoing multiple waves Fig.4 downgoing multiple waves1.3 多次波VSP多次波有上行多次波和下行多次波,凡是来自检波器以下的多次波都是上行多次波,其旅行时随观测点深度增加而减小,其同相轴具有负的视速度, 如图3所示。
反之,凡是来自检波器以上的多次波都是下行多次波,其旅行时随观测点深度增加而增大,其同相轴具有正的视速度, 如图4所示。
1.4 上行波与下行波凡是接收来自观测点以下各种路径的波(无论是一次或多次波)统称上行波。
凡是接收来自观测点以上各种路径的波(无论是初至或多次波)统称下行波。
图5是一张理想的VSP时间记录剖面。
①表示由最初震源点激发产生的下行直达波和一次反射波,用重粗线表示;②表示由界面1反射回来的波到达地表后,经地表反射重新产生的“下行直达波”和“一次反射波”,用中粗线表示,实际上都是多次波,前者是下行多次波,后者是上行多次波;③表示由界面2反射回来的波到达地表后,经地表反射重新产生的“下行直达波”,用细线表示,实际上也是多次波,属下行多次波。
图5 一张理想的VSP记录剖面Fig.5 an idealistic VSP section2 PC-VSP系统VSP模拟和处理,均基于PC-VSP系统。
该系统是专门针对VSP开发的一套适用于微机的处理软件。
该软件在DOS操作系统下,通过批处理,可实现对VSP资料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理。
而且,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系统允许人机交互,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PC-VSP系统包括若干模块,主体是处理模块,包括SEGY到PC-VSP格式转换、垂直叠加(同深度叠加)、初至拾取、静态时移与排齐、频谱分析与滤波、振幅处理、波场分离、反褶积、Q值补偿、走廊叠加等等。
PC-VSP系统中还包括适用于非零偏VSP的一些处理模块,主要是VSP-CDP转换叠加和偏移处理。
另外,还有适用于变偏VSP和三分量VSP的一些处理模块,以及频谱分析、速度分析、速度反演等模块。
PC-VSP系统除上述处理模块外,还挂有一个VSP正演的模块RAYTRACE,可以实现射线追踪和合成VSP记录。
执行模块RAYTRACE,当其模式设置为MODE=RAYS时,就可以显示出射线追踪的情况;执行模块RAYTRACE,当其模式设置为MODE=SYNT时,就可以显示合成的VSP剖面。
3 VSP射线追踪及正演VSP正演模拟的算法,和其它地球物理正演模拟一样,有解析算法和数值算法两种。
解析算法精确严格,但是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模型;数值算法不够精确,只是前者不同程度的近似,但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模型。
VSP模型算法的种类按照不同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法。
例如,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模型和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模型,声学介质模型和弹性介质模型,水平界面模型和弯曲界面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等等。
本文主要运用旁轴射线近似的射线追踪方法来研究VSP模型,合成相应VSP记录。
旁轴射线近似法[13~14]是在渐进射线理论的基础上,避开两点射线追踪,根据接收点附近的某一条射线的信息,通过外推插值的方式得到接收点的波场信息,这样运行速度和执行效率大大提高,其实现步骤主要有:(1)在射线初始点位置(激发点)处激发一束扇形射线;(2)根据渐进射线理论射线级数(公式1)零阶近似计算(1)中所有射线的有关信息:相位、振幅等等;(3)对于介质中某一接收点R,找出其邻近的一条射线,根据该射线信息再外推R点信息。
通过调整激发点处扇形射线束的密度,旁轴射线近似法可以提高合成VSP记录精度,代价是相应增加计算量。
需要注意的是,旁轴射线近似法计算也有条件限制,同渐进射线理论一样,它也是在高频近似条件下才成立;在遇到不同介质分界面时,要求界面必须是连续两次可微的。
∑∞=→-→-=) ()](exp[kkk W jwtjWτω(1) 式中:→W-波函数,代表地震波某种物理特征量,如位移等;ω-谐波频率;τ-相位函数,地震波真正传播到介质中某点的时间;W k-k阶射线级数的振幅系数。
根据旁轴射线近似法,结合地质模型(图6)及VSP观测系统,在PC-VSP系统上进行射线追踪(图7),合成VSP记录(图8)。
设计的地质模型一共有四层,前三层厚度依次为300m、300m、200m,对应的层速度依次为600m/s、1000m/s、1500m/s。
正演过程中,选用偏移距=2000m,目的是模拟非零偏VSP,在此基础上,研究VSP处理。
4 VSP合成记录的处理VSP处理主要包括垂直叠加(同深度叠加)、初至拾取、静态时移与排齐、频谱分析与滤波、振幅处理、波场分离、反褶积、Q值补偿、走廊叠加等等。
处理过程中,初至拾取采用手工方法(图9),滤波采用中值滤波。
图6 地质模型Fig.6 geological model图7 射线追踪Fig.7 ray tracing图8 合成的VSP 记录Fig.8 synthetic VSP seismogramFig.9 picks of first arrival 波场分离[15]即上、下行波场的分离,是VSP 处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实际VSP 记录上,上行波和下行波互相重叠在一起,为了单独利用上行波信息或者下行波信息进行资料解释,必须进行波场分离。
分离VSP 上行波和下行波主要是依据两者视速度不同。
在VSP 中,下行波旅行时随记录深度增加而增加,视速度为正;上行波旅行时随记录深度增加而减少,视速度为负。
进行VSP 波场分离的主要方法有 F-K 滤波、多道速度滤波、τ-p 域滤波、中值滤波等等,本文采用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进行波场分离,速度较F-K 域滤波快,效果也很理想,而且整个过程由系统自动处理,客观上减少了人为误差。
中值滤波进行波场分离的过程如图10(a)、(b)、(c)、(d)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