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开课《作文指导—— 审题立意》的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公开课《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教学反思

王朝晖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说话训练”

二、导入

大多数同学反映的写作困难,可以归纳为“写什么”、“怎么写”。

本课重点解决材料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迅速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通过自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四、教师在听取小组介绍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小窍门”

五、根据学生自学和教师传授的技巧,进行材料作文立意的训练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在形式上做到了“生本”。

这是一堂“生本实践课”。

1.教学设想:每位学生在开学的时候,已经列出自己觉得写作文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老师将学生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后,确定本学期的作文指导内容。根据教材现成的资源(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本次课重点解决材料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审题立意。

课前,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引,通过自行查找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预习,对于“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审题立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自学成果(大阅读,小认知)。公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思考的问题、学到的知识或

者尚未解决的难题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同学们在聆听、争辩中有所感悟,获得

经验,以便及时补充自己的缺漏;同时,还能让每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和研讨中,

体验获取知识的快感,增强写好材料作文的信心。此外,老师也把自己的教学心

得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真正达到教与学相长。

2.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每个小组都准备发言(有的制作了PPT课件,有的手抄手绘,有的直接展示杂志刊物上

的文章)。课前半小时,学生才把本组的课件输入教师的电脑备用。按照生本的

原则,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并不就学生所讲的“对”

或“错”进行评论。因此,在课堂上,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教师

必须做大量的知识准备才行。我的做法是,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边听边记录,

及时寻找、挖掘出与学生的某些“共通之处”。然后,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与

学生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重组”,进而形成“良性碰撞”,从而促进教与学相长。

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用得上,必须现场灵机应变。我

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的确没有展示预先的PPT课件,而是将学生交流时提到

的写作方法之一“多角度立意”圈了起来,临时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揭示“多角度

选材”的示意图(见下图)。

这个图形象地呈现出“多角度”关系,令学生立刻若有所悟,也令在场听课的老师们眼前一亮!我只是随手列举了几个常用的构思角度,从材料的原因、过程、结果、性质、方式、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寻找自行立意的着眼点,还在图上面留了两个空位,让同学们自己去填写。这样,既体现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也符合生本的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的要求。

然后,拿出当天刚刚出版的《信息时报》(提前一天布置每个学生自行购买的),训练、检验这堂课所学到的“利用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在实际效果上做到了“生本”。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试验时,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老师执教时“撒得开,收不回”,课堂上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或者说这堂课应有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撒的开,收得回”。要避免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正确引导”的职业意识。学生找的资料准不准确、合不合适,虽然要求教师不就学生所讲的“对”或“错”进行评论,但如果出现明显不符合学习要求(或学生的言论过分时),教师当然应该及时指正,以免误导其他学生。

这个班的学生平时课堂纪律比较好,我感觉学生争论的习惯“不太明显”。公开课时,学生想发言,但又不太敢说,甚至连平时说话大胆的同学也变得紧张起来,张口结舌。所以,我只能不断地问:“还有没有哪个小组要出来分享学习心得?”课堂上,我大概花了30分钟让学生上来讲解、交流。现场记录情况如下:

1.朱海欣小组(确定论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电脑课件)

2.张海燕小组(迅速立意的七种方法,多角度立意;)

3.邓佩楣小组(立意的要点“深刻”,并找到一个“鲨鱼”的例子;在纸

上写了要点,实物投影)

4.黄雅斯小组(提问:怎样才能提炼出“新颖的观点”?)

5.王玮彦小组(以“井底之蛙”等帮助解答)

6.黄致美小组(提问:怎么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并在展示一个小

组里有争议的材料;将一份报纸的内容投影出来)

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争先恐后”地起来发言,但最终还是能够通过解说,分享交流所获的知识。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时,外校的老师在评价表上写着“这节课很真实”;评课组的组长也表示,教师这样上公开课其实是对自己的一次大胆挑战,同时也表

现出该教师的教学功力。

从课后回收的作业来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利用材料自行立意”的方法。也就是说,这堂课的实际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存在问题

1.如何将学生发言过程中的某些“共通之处”,与自己的知识积累更好地进行“重组”,进而形成“良性碰撞”,是我今后要努力探索的课题。这节课受时间限制,我感觉还没有将自己画出来的图示讲解清楚(虽然听课的语文老师们稍微想一想就明白我的用意了),需要在后面的课时里进一步说明。

2.对多媒体仪器出现故障,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是差了一点。包括学生在课前存入我这台笔记本电脑里的资料无法使用,学生显得很沮丧,对这次课的质量多少有一点影响。

(2006年4月13日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