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7c2b48cc5ef7ba0d4a733bde.png)
•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特点 粉尘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游离二 氧化硅含量高,会使病变加重加快;微粒越小,容易 沉积肺内,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在呼吸道的沉积,不同种 类、不同特性的粉尘,以及进入人体的总量不同,对 人体的损害也不相同。一身会引起以下几种病变: 1、尘肺 2、肺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所致 肺部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局部刺激作用
2.噪声 • • • • 噪声的特性 噪声对人体影响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现行国家规定噪声标准
旧企业 允许噪声 90 93 96 99
每个工作日接触 新建企业 噪声时间(h) 允许噪声 8 85 4 88 2 91 1 94 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
三、职业危害化学因素及对人影响 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中产生的、能
残缺的家
• 在去王家村的路口上,有一家猪肉店铺。一位年 轻的妇女正忙着用纱罩将没卖完的半爿猪肉盖起来。 屋里的泥炉上,一只熏得黑黑的瓦罐里,正在熬的中 药“咕嘟咕嘟”翻滚着,浓浓的草药味在店铺里弥漫。 • 这是福湾村村民朱宝华租的门面,在店里操刀主 持的是他34岁的妻子樊小红。自从朱宝华进入矽肺病 Ⅱ期后,往日只在家里做做家务、连地也很少下的她, 现在不但要抛头露面,而且还要操起砍肉的刀,并以 此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 朱宝华说:让女人干男人的活,是没办法的办法。 同他们一样,被矽肺病改变了命运的,还有分散在全 乡各村的500余个家庭。 • 王家村7组的吴生林、张雪英夫妇共有4个儿子, 但老三吴备战、老二吴水金已经因矽肺病分别于1997 年、1998年死去。两位老人现在要抚养吴水金留下的 二男二女4个孩子。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ppt课件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fce8097375a417866f8feb.png)
xx
放射事故
2004年10月21日下午5时30 分,山东省金乡县华光辐照 厂发生了一起人员意外受到 钻一60放射源照射事故,初 步诊断2名病人为极重度急性 放射病。
xx
2004年10月21日下午,由于该辐照装置的铁 网门安全联锁、降源限位开关、踏板降源装 置、三道防人员误入辐照室的光电联锁等六 个安全装置及拉线开关全部失灵,放射源未 正常回落到井下安全位置,2名工作人员未 经监测进入辐照室工作,造成2人受超剂量 误照射。待发现撤出辐照室时,2名工作人 员受照时间约5-10分钟,受照人员距离放射 源约0.8-1.7米。2人受照后不久便出现呕吐 症状。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
① 金属及类金属:铅、汞、锰、磷、砷、硫 ②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③ 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 ④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 ⑤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 ⑥ 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
xx
xx
xx
历史沿革
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 希波克拉底首先认识到铅是造成 肠绞痛的原因。 1948年,联合国全体会议通过的 《全球人权宣言》确认,所有人享有 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的权利。 ILO(国际劳工组织)、WHO(世界卫生 组织):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战略 。 1996年第14届世界劳动安全卫生大会上达成 共识:劳动者在享受就业权利的同时,应享有 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xx
xx
2.职业卫生基本任务
识别
identification 不良的劳动条件
评价 evaluation
预测
forecast
基本任务是识别、评价、预 测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 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保障 工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b4bcd6c8e9951e79b892757.png)
三、毒效应(毒性效应、毒性作用、毒作用):毒 物或药物对机体所致的、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四、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是指 一种外源性化合物的接触剂量与其所产生的某种健 康效应的严重强度之间的关系。 五、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接触剂 量与人群中特定健康效应的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
(3) 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炭疽(处理动物尸体作业) 布氏杆菌---布鲁氏菌病(兽毛、皮革等作业); 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伐木工人); 艾滋病毒—艾滋病(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伯氏疏螺旋体(蜱叮咬)----莱姆病; 蘑菇孢子----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 法定的职业病
在广义职业病的基础上,各国政府根据本 国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以法规形式规 定的,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劳保待遇的职 业病。国外又称需补偿的疾病 (Compensable disease)。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 第二款: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 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刺激性气体:氯、氨、光气、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氟化氢、甲醛、 、 硫酸二甲酯、酸等。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 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 高分子化合物: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氯乙烯、含氟塑料等。 农药:有机磷农药等。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f56ff5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d.png)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和提高劳动者健康的一门学科。
为了使员工能够正确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本次培训将帮助员工全面了解职业卫生的相关内容和方法。
一、职业卫生的定义和意义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一门学科。
其重要性在于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病的种类与危害因素1. 职业病的种类职业病主要分为尘肺病、放射病、中毒病、物理病和生物病五大类,每种类别又包含多个具体疾病。
2.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三、职业卫生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1. 职业卫生的基本原则职业卫生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布局和终身学习等原则,以最大限度减少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
2. 职业卫生的管理方法职业卫生管理应包括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检测评价管理、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和应急处理管理等方面,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职业卫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需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危害因素,并正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五、职业健康监护与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来监测员工的身体状况及与工作相关的疾病风险。
针对不同的工种和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能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事故应急处理及预防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事故,包括突发事件、职业病急性发作等。
对于这些情况,员工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应急预案,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七、职业卫生的法规和政策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卫生权益,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规范职业卫生管理。
员工需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完整)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完整)职业卫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abb6e455270722182ef7a7.png)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一、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有哪些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分10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
三、如何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1、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
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治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出资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其它应做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在严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预防措施的警示牌.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职业危害如实告诉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同时单位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不得使用。
四、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要职责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保障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职业卫生管理义务;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结果;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设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其危害;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或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摘录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66120406eff9aef8941e0620.png)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摘录1.职业卫生学:是预测、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劳动者或相关人员疾病、健康损害、劳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的危害因素的学科。
2.职业卫生学的基本任务:识别、评价、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及由此引起的健康危害,早期发现职业性病损,防治职业性疾患,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和劳动生产率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统称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5.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有所区别:它有三层含义:①职业因素是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②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③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粉尘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感染、视频显示终端工作者的颈肩腕综合征等6.职业病有下列5个特点:①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②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作业者致病,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③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则容易康复,预后良好;⑤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如砂肺等,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预后愈差。
第一章1.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oxygen demand)。
2.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3.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叫氧债(oxygen debt)4.人-环境相适应模式、工作需求-控制模式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紧张的动因模式有:人-环境相适应模式和工作需求-控制模式。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ba340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关于以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的科学和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职业卫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涉及保护工人健康和预防职业疾病的学科。
职业卫生学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评估、监测和干预,职业卫生专家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职业卫生重要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尘埃和噪音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人免受这些危害,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知识1. 噪音控制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卫生专家应通过控制噪音来源、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2. 化学品管理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专家应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以减少工人暴露的风险。
3. 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职业卫生专家应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4. 作息规律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知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身体健康。
结语职业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领域,它关乎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了解和应用职业卫生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5a320f02020740be1e9b83.png)
• 卫法监发[2002]6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十大类)
A、粉尘类(13种)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 粉尘)尘肺的X线表现主要是肺门改变、小阴影、大阴影 (二)煤尘(煤矽尘) (三)石墨尘 (四)炭黑尘 (五)石棉尘(石棉肺 、胸膜间皮瘤 、肺癌 ) (六)滑石尘 (七)水泥尘 (八)云母尘 (九)陶瓷尘 (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十一)电焊烟尘 (十二)铸造粉尘 (十三)其他粉尘
B、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女, 2岁,左脚患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核素(金-198)瘤内注射。剂量 偏大,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破溃)
女,48岁,患腮腺癌(采用钴60外照射)致皮肤溃疡长达7年之久未愈。 处方剂量偏大
C、化学物质类(56种)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 四乙基铅)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3.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 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 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职业禁忌证: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 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 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 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 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6.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 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 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 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01cd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e.png)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和控制工作场所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因素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下面将从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危害因素、评价方法、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职业卫生的目的是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职业卫生的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精神因素。
其中,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粉尘、烟雾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组织等。
三、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确定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职业卫生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卫生问题;职业病诊断是指对患有职业病的工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方式,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个人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佩戴防护用品、穿戴防护服装等方式,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五、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职业病防治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预防职业病主要是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进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途径,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
治疗职业病主要是通过对患有职业病的工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4ea2bd8fab069dc502201a3.png)
(5)专家建议:将“过劳死”纳入职业病。
6.我国职业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1)作业场所缺乏职业病防护措施。 (2)从业人员没有配备职业病防护设备。 (3)缺乏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 训和教育。
(4)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不到位。
(二)职业健康(卫生)术语 1.职业 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 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5.职业卫生
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 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因 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 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 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 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能力
的对策(学科)。
6.劳动条件 是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 境的统称。 (1)生产工艺过程 (2)劳动过程 (3)生产环境
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 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 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 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 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 疽5人以上的。
生产事故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卫生部卫监罚2002第108号的职业病目 录规定的职业病为十大类115种。
13.职业病危害事故及其分类 (1)职业病危害事故 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 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2)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 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将职业病危害事故 分为:
(2)2003年,在福建 仙游东湖村打工的数 十名贵州农民工,被 发现患有严重矽肺病。 “东湖事件”被温家 宝总理批示公开通报。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知识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26ab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0.png)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知识随着工作岗位的不断细分和深化,职业卫生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作为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者,了解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员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职业卫生的健康和安全。
一、职业卫生的概念和意义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护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一种保障性工作。
职业卫生的意义在于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符合卫生健康安全要求,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根据职业病的发生机理和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和相应的职业卫生风险,从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和健康。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职业卫生适宜性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预测等内容。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是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们规定了企业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要求,保证了职业卫生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主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监测技术规程》等。
四、职业卫生监测和监控职业卫生监测和监控是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及其对身体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和评估,进而确定采取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和监测指标。
职业卫生监测和监控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实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职业病学调查和职业病长效监测等。
五、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是实施职业卫生服务的关键,它们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个人防护等多种手段,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影响,保护职工的身体和健康,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fff4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7.png)
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工作坚持的方针,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 年 4 月 18 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如中暑、高原病等;: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如噪声聋、铬鼻病等;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https://img.taocdn.com/s3/m/7428b5df19e8b8f67c1cb9e7.png)
• 二、职业中毒
• 劳动者在接触生产性毒物通过呼吸道,
皮肤,消化道而进入人体内,引起的中 毒称为职业中毒。
• 职业中毒分类 •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
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多数是由生产 事故或违反操作堆积所引起。
• 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在
这些毒物的作用下逐渐使人体发生病变,称为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 毒物引起的。
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叫做 生产性粉尘。粉尘的粒径多在0.1—10um, 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粉尘是固体分散性 气深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项是固 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 粒散逸在空气中氧化冷凝,而形成极细颗 粒的气溶胶。
•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 在煤炭、冶金、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
第二节 职业卫生术语与概念
• 1、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
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
• 2、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
生产作业环境三个方面。
• 3、作业场所:也称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
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作业场所的职 业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身心 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在实际的作业场 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二十 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 此时危害更大。
门
市、区安全 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
职业卫生专 业部门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危害因素预 防与治理
健康监护
职业病诊治
第三章 化学因素危害的预防控制
•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对化学因素危害,还可称为尘、毒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CASST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 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 平。
CTWA=(C1T1+C2T2+….. +CnTn)/8
(2)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
12
CASST
5. 职业健康监护 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
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 康监护。
1133
13
CASST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 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 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277
27
CASST
直接读数仪表
2288
28
CASST
声级计
2299
29
CASST
非离子辐射探测仪
3300
30
CASST 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根据全国3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共诊断 各类职业病14296例。其中,尘肺病10963例,占 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 分别为600例和1638例。
13人中毒,2人死亡。
企业法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 年,同时处以10万元罚款。
109名工人罹患矽肺, 其中28人死亡。
全国各地媒体有大量报道。
自农愿民接中受,体25检人的罹1患08矽名肺。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
自愿体检的117名工人 中,32人罹患矽肺
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
333
33
CASST
3344
34
接触时间
5天/周,=8小时/天
接触限值 [dB(A)]
85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 效声级
5天/周,≠8小时/天
85
计算8h等效声级
≠5天/周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111
11
CASST
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n,次) n≤100
100<n≤1000 1000<n≤10000
99
9
CASST
工作场所中煤尘和矽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名称
PC-TWA(mg/m3) 总尘 呼尘
煤尘(游离SiO2<10% )
4
2.5
( 10% ≤游离SiO2≤50%) 1
0.7
矽尘
( 50% ≤游离SiO2≤80%)
0.7
0.3
(80%<游离SiO2)
0.5
0.2
1100
10
CASST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2244
24
CASST
3、 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 在一个车间; (3)其他,如照明不足等。
2255
25
CASST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列举了各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行业和工艺过程。
3377
37
CASST
1995年4月,在ILO/WHO职业卫生联合会的第十二届年
Hale Waihona Puke 会上,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制定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矽
肺的国际规划。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1997年6月,
ILO/WHO共同发起了“全球消除矽肺规划”。这是继消灭天
花、脊髓灰质炎后在全球倡导的予以消除的第三个疾病,
也是第一次消除职业病的国际联合行动。
1、粉尘类 (13种)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1种) 3、化学物质类 (56种) 4、物理因素(5种)
2266
26
CASST 5、生物因素 (3种)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3322
32
CASST
近年典型职业危害事件分析
时间 2001 2002 2002 2002 2003
2005
作业场所
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家 岭隧道工程采掘作业
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箱 包作坊
山东时风集团农机制造、 喷漆、粘胶岗位
北京市天晔包制品有限公 司刷胶作业
福建仙游石英矿加工
青海省互助县台子乡金矿 钻凿作业
4 天然源 民用航空 煤矿开采 其它矿藏开采等
5 国防活动 核舰艇及其支持设备 其他防卫活动
2200
20
6 其它 教育 兽医学及其它
CASST
1954- 1998年放射事故
事故 种类
医用 事故
其他
1954-1987 216 798
1988-1998 合计
27
243
305
1103
总计
1014
332
1346
1177
17
CASST
噪声超限
1188
18
CASST
1199
19
辐照加工装置 工业探伤装置 放射治疗装置 其他强辐射装置
CASST 特点:应用广泛、公众不了解危害
2 医学应用 诊断放射学 牙科放射学 核医学 放射治疗
1 核燃料循环 铀矿开采 铀矿水冶 反应堆运行 等
职业照射
3 工业应用 工业辐照 加速器运行等
一、基本概念
1. 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 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 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 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10大类,115种)
55
5
CASST
2. 职业危害: 又称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
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005年5月黄菊同志就《国内动态清样》第1528期 “矽肺病严重损害青海部分地区农民工健康”报导分别 作了重要批示
CASST
在 “两会”期间,职业健康危害已成为 热门话题,代表和委员单独或联合提案和建 议中,涉及到职业卫生工作的达十数件之多。
国际舆论及ILO和WHO等联合国专门机构 也早已对我国职业健康危害予以高度关注。
3. 职业病危害因素: 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
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 生物因素以及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 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66
6
CASST 4.职业接触限值(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指劳
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 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 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 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 许浓度三类。
88
8
CASST
(4)总粉尘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 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 的所有粉尘。 (5)呼吸性粉尘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 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 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 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2211
21
CASST
事故特点:
伤亡人数少社会影响大 国际敏感 人民关注 领导重视 人员救治困难
222
22
CASST
(4)生物因素,如 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
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 物等。
2233
23
CASST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形势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近年的统计数字,全世界每年死 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110万人,其中约25% 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初步估算,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 作之中,到2020年职业病人数将翻一翻。在这些工伤事 故和职业危害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非常高,如中国 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伤事故造成的损失约占某些国家GDP 的4%。
由于我国职业病统计要经过严格的诊断、鉴定 程序,未进入这一正规程序的职业病患者,特别 是广大的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农民工因为无知被 伤害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与大量的“未报告” 和“隐性”职业病例相比,“报告病例”只是 “冰山一角”。
3311
31
CASST
2007年职业病报告具有三个特点: ---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发病居高不下, 工龄缩短,表明粉尘作业场所卫生条件没有得 到根本改善; ---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 ---行业集中趋势明显,职业病病例数名列前三 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
4400
40
CASST
(三)建立顺畅的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1号),内 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其职责:
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 除外)职业卫生情况;按照职责分工,拟订作业场所 职业卫生有关执法规章和标准;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 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 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安全培训工 作;组织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参与职业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