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与思考
隐喻的认知功能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4 ・ 9
山 西广 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2 1 年 第 5期 01
等表示抽象意义的表达。人体其他部位的词和多数多义词的
词义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扩展来的。因此,在英语词汇的教 学中,只要合理使用人的想象力, 并在隐喻的认知功能作为 认识新事物的新视角 ( 此处指词的新意义)的指导下,对
的产生、 发展及应用无处不存在隐喻。因此 , 英语词汇教学 整个过程其实也可以说是隐喻的教学过程。而词汇意义发展 过程, 尤其是多义词、习语、短语动词及各文化间的文化共 核词的发展过程更体现着隐喻的轨迹。因此 , 在英语词汇教 学过程中也要遵循词义扩展的自 然过程,即先要重视英语中 的基本词汇,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讲解多义词以及 构词法,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隐喻在词汇意义扩展上的不 同之处。如ha 和头在英汉语中最初都只是用来指人类身 e d 体的最上面的部分。而随着人类更多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
隐喻的认知功能。他认为隐喻有如下几个认知功能:一是隐 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 二是隐喻是人类组织经验的
工具;三是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四是隐喻作为类推 说理的手段。并举例论述了 “ 作为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
于学习者平时的练习,理论意义上隐喻的 认知功能对此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而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刻意用其对听说技能
第 5期 ( 总第 8 ) 4期
21 0 1年 9月
山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n lo h n i do& T Unv ri o r a fS a x Ra i V
一
、
隐喻的认知功能和大学英语学习
束定芳在其学 术论文 《 论隐喻的 认知功能》中 论述了
硕士。
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教学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 隐喻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
因此,现代隐喻理论的一些观点对教学研究尤其是外语教学定然有许多启示。
本文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词汇教学、句式分析、文本理解等。
关键词:概念隐喻、外语教学一.引言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正式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不但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理论的建立做出了新的贡献,对隐喻理论的实践应用也进行了颇见成效的尝试。
然而相对其理论的日新月异,概念隐喻的实践应用却显得十分薄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尝试将概念隐喻理论纳入外语教学实践中,希望对该理论的应用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1.隐喻认知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是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 也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结构, 而是一种概念结构, 隐喻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表层表现;2 )在语言表达上, 隐喻是一种正常表达方式, 而非对正常表达的偏离;3) 隐喻表达的不是相似性, 而是跨域映射。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 ( 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 ( target domain) , 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 后者往往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 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
4) 意义不一定是字面的, 所以隐喻可以有真值。
5)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它是身体、大脑、心智、生活经验的产物, 因此不具有任意性;6)隐喻具有系统性。
7)隐喻具有层次性。
隐喻从结构复杂性的角度可分为两类: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
2.概念隐喻让我们先以一组隐喻为例:1)Ideas are food.2)All this paper has in it are raw facts,half-baked,ideas and warmed-over theories.3)She devoured for thought.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概念域指的是人的连贯的经验集合,即从上例来看,我们是通过FOOD这一个概念域来理解 IDEA这一概念域,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我们通过 JURNEY这个概念域来理解和谈论 LOVE 概念域,通过BUILDING来理解THOERY,通过PLANT来理解SOCIAL ORGANIZATION等。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隐喻,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视角转向认知科学的领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我们将回顾隐喻的传统观念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包括提高词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词汇记忆的持久性,以及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还将讨论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隐喻理论,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隐喻的认知理解,并为英语词汇学习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然而,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隐喻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
隐喻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抽象、复杂的概念。
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体验哲学和概念隐喻理论。
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基于身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体验,隐喻则是这种互动体验在语言中的反映。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是金钱”,这是因为我们体验到时间的有限性和金钱的价值性,并将两者相联系,从而形成了这一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则进一步指出,隐喻是一种系统性的概念映射,它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概念系统中,而非仅仅存在于语言中。
这一概念映射是无意识的,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战争是疾病”这一隐喻,将战争的概念映射到疾病上,导致我们在思考战争时,会不自觉地采用与疾病相关的概念,如“治愈”“传染”等。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隐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何陆敏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
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
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 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浅谈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浅谈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的关系隐喻不是简单的修辞格,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有固定的认知机制,是依据相似性由始源域向目标域进行的映射。
这种映射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人类的经验基础之上。
隐喻的形成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因此而产生了隐喻思维,使人对固有的东西形成一种创造性认识,或者是意义的拓展与延伸。
本文从隐喻的本质、形成等方面阐释隐喻思维,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隐喻思维始源域目标域外语教学一、隐喻和隐喻的认知基础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隐喻可使我们的语言更形象生动,而在文章、诗歌、甚至歌曲中,作者借助隐喻创造性的表达,使得作品更有新意。
“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
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从词源的角度看,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而“-phor”的含义是“carry”,那么“metaphor”这一词意义包含“across”和“carry”,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既然隐喻所指的是转换,就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而这两种事物必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即其中某一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领域。
“被说明的领域称作目标领域,说明的领域被称作源领域”。
理解隐喻意义实际上就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也即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语义场的对立和对比而形成的语义映射。
如“theories are buildings”中“theories”为目标域或本体,而buildings为始源域或喻体,把理论比作是建筑即是两个领域之间的映射,有关这组意义映射的类似句子。
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
l 的概念系统中, 习惯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容器, 而大
脑 中的愤怒就如 同是容器 中热的物体 , 当人生气 的时
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里 , 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 } , 候 容器 中的 “ ” 上升 , 热 会 当人变得极 度生气 的时 用研究还不多。 庞继贤和丁展平[曾撰文讨论过隐喻 I 容器中的 “ 就几乎无法控制, 3 候, 热” 甚至撞到容器的 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尝试把Cm r 构建 的隐喻应用 J ae n o 顶部 , 因此正是 因为有 了 “ 大脑是 容器 , 愤怒是 容器
lU’ 言学的发展 , 语言学家指出隐喻本质上是 I 和文化教学三方面探讨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
人类 的一 种重要认知方式和思维手段 , 它不仅广泛存 一 应用 , 而进一步揭示 隐喻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从
在于语言之中, 也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 目前, l 越来越多 的英语教学工作 者已经开始对 隐喻 进行应 』
项外语交际能力 的设想 。 这些研究都表明积极 主动 的 I n l ”, es i 因为它们 和 “ i tecin ”源于相同的 o d ht h el g i 隐喻意识对语 言学习非常重要 , 而且会 明显影响学习 l 隐喻。 通过这样的讲 解 , 习语的意义不再是任意的 , 而
一
隐喻的认知理论 f 难以理解 的语言现象能够得到合理的解 释, 从而使语 18年Lkf lhs 推出了专著《 90 ao ̄J n n o o 我们赖以生 l 言学习变得不仅 “ 知其然” 还能 “ , 知其所以然” 。
、
存 的隐喻 》 在书中 , , 他们 以 “ 概念隐喻” 形式 提出了
1隐喻与 习语教 学 .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何陆敏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
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
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
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作者:郭兴华郑天洋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4期摘要: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
在分析概念隐喻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词汇和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概念隐喻;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一、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形成,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关性,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是两个概念域在结构上的映射,通常由目标域A和源域B构成,形式为A IS B,通过一个已知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概念(目标域)来感知一个未知的、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源域),即通过源域B来理解目标域A,理解概念隐喻就是理解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过程,从而达到认知学习的效果。
隐喻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与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语言习得息息相关。
通过对隐喻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域,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泛,从而拓展到其他的领域。
概念隐喻的常规性、任意性是隐喻的一般特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是其他隐喻所不具有的特性。
Lakoff认为,在日常生活中70%的语言都与概念隐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表明,词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而一词多义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隐喻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词汇教学忽略了词与词之间的认知联系以及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讲解,很少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来解读隐喻,相反把侧重点放在了词汇的机械记忆,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离不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过程,一种概念的结构可以用来建构另一种概念。
隐喻认知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教师在授课阶段应该结合具体语境,在语境中理解认知学习并恰当地运用词汇,引导学生意识到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框架,掌握并运用词汇。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研究中,隐喻和翻译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两者不仅为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解方式,也进一步揭示了翻译实践的复杂性 和动态性。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隐喻和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
首先,我们讨论隐喻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角色。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修辞手 段,而且是一种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翻译过程中,隐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和处理文化差异,使目标文本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语境和规范。例如,在文学翻译 中,隐喻可以用来传达原文本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用来构建目标 文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隐喻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运用多渠道学习:通过书籍、杂志、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学习新词汇, 提高学习效率。
理解过程
理解过程是英语词汇学习的第二步。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词汇的 含义、用法、搭配等。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
1、联想记忆:将新词汇与已有知识建立,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理解。 2、对比记忆:将类似或相反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提高记忆效果。
最后,隐喻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单词使用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 个单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通过隐喻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 些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单词的使用。
隐喻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词汇学习 中的局限性
虽然隐喻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单词都可以通过隐喻来记忆和理解,有些单词的含 义和用法可能无法用隐喻来解释。其次,隐喻的使用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对同一隐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学习者需要注意隐 喻使用的具体情境和文化背景。
接下来,我们讨论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翻译认知语言学 强调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 的意义转换和文化协商。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翻译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使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和语义转换。此外,翻译认知语言 学还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语境敏感性。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摘要:隐喻的认知功能已逐渐引起代写论文人们的重视,但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基于卡梅伦的隐喻应用框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实际,可以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交际能力层面和文化层面。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一、隐喻的认知功能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
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
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
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
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Johnson,1980)。
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Lakoff,1980)。
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
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
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
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修辞手段,同时还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宏观上来看,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主要是建立已知与未知联系的过程,其本身就是较为明显的隐喻过程;而从微观上来看,英语课程中的词汇、语法、文化以及篇章阅读中大都运用了隐喻的形式,并且在解析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隐喻式的思维。
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隐喻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概念隐喻大学英语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在人们的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着。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语言学专家开始关注隐喻在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概念隐喻对语言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是指通过对一个知识领域的参照来理解和解析另外一个知识领域的具体过程,其也是源域与目的域两者之间的一组映射。
概念隐喻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词汇、语法和篇章阅读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大量存在,如文学作品、日常用语、科技、医学、经贸等领域中的许多隐喻语言都是概念隐喻所派生出来的。
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概念隐喻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单词和词汇的理解,并增强他们对词汇的识记效果。
如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中,英语中的隐喻表达可以说成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其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概念隐喻应为“money is water”,但在汉语中则可以说成是“挥金如土”。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可以通过bank这个词汇来进行更好地认识。
英语中“bank”的最原始和基本意思为“堤、岸”,从表面看来,其与现在所经常使用的“银行”之意基本没有什么联系。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石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讲,隐喻不仅仅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
在外语教学中,隐喻经常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法来教,或者完全弃之不顾,结果导致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低于对陈述性语言的理解。
针对外语教学的这种现状,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从隐喻应用于词句以及文化教学的角度,探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概念隐喻;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一、.概念隐喻理论很多学者一开始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隐喻,自1980年Lakoff&Johnson著作的Metaphors We Live By提出“概念隐喻”这个理论,开启了隐喻纳入认知领域研究的大门。
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在,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结构相对容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结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之上,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
如在“理解即看见”(UNDERSTANDING IS SEEING)这个概念隐喻中,就是从结构具体的源域“看见”到结构相对抽象的目标域“理解”的映射。
然而,平时常见的隐喻性表达与概念隐喻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隐喻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体现,我们可以使用隐喻性的语言表达来研究概念隐喻的本质。
例如TIME IS SPACE可以有这些隐喻性表达:(1) We are getting close to winter. (2) Move the meeting forward two days. (3)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理论应用于实践,最能体现理论的价值所在。
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词汇记忆不牢固,对句子篇章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概念隐喻理论的不熟悉导致。
因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语言隐喻性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特点,它给语言表达带来极大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一直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跨学科学习理论发展,研究人员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语言隐喻性上,现代语言学家也越来越关注隐喻性言语的建构,解析和运用方面。
而隐喻性研究正是在这帮助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隐喻性是一种潜在的语言特征,它不仅能提升语言的文学价值,还能更好的表达言语的思想,传达思想的情感和情绪,强调言语间联系与意义。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要想掌握体现英语隐喻性的句子,就需要把握英语表达中的一些特殊词汇,比如暗示、暗喻等等。
如果不学会使用这些特殊的词汇,还是无法发挥出英语中的隐喻性。
隐喻性研究的实际意义是,能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与交际中,消除学习者的语言障碍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并赋予语言艺术的动感美丽。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意义也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它可以帮助出现和发展出新语法或新标准,丰富语言形式;体现语言思维与句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增强英语口语表达的逼真感;增强文本内容和表达上的通俗美,以促进英语学习及语言表达的质量。
此外,研究语言隐喻性在英语教学中也很重要。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把语言学习从容易乏味的死板教育程式中解放出来,并开发出合理紧凑的语言教学流程,让学习者进一步渗透语言。
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专业的课程,使学习者通过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从被动观看及听及模仿型应答,转变为主动地倾听、发现、分析、转译和表达隐喻性表达的技能。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能改善学生的英语思维。
学习者通过发现语言隐喻性,建立英语思维模式,从而深层次的理解隐喻性语句的内涵,克服学习绊脚石,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完整地掌握学习内容,扩大学习面,在使用语言上进步更大。
总之,语言隐喻性研究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可以创新语言教学流程,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语言思维,从而达到有效地提升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的目的,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入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基本概念。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分别探讨了该理论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和口语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和启示。
结论部分总结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外语教学、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写作、文化学习、启示、应用、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和语法的使用,从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
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概念隐喻理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融入外语社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将进一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启示,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阐述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概念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拉卡弗(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它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和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的认知过程,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源领域)映射到另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目标领域),帮助人们理解并解释复杂的抽象概念。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被认为是构成语言和思维的基本单位,而隐喻则是联系不同领域概念之间的桥梁。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说明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及篇章和文化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投射,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借“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通常以A is B的形式表现。
这里的所说的“该类事物”即A指目标域,一般是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而“它类事物”即B指源域,通常是人们比较熟悉、具体的、有形的事物。
概念隐喻具有常规性、任意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
前两种特性为隐喻的一般特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为概念隐喻独有的特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最容易结合也是应用最广的方面是词汇教学。
Lakoff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在中70%的语言都源于概念隐喻,词汇在外语教学中历来都是难点和重点,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词汇教学认为词语与意义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所以只注重词汇的机械记忆,忽略了词汇间的认知联系。
往往出现学生将一个多义词的每个意项分别的、单独的加以记忆的现象,缺乏系统性有效的记忆与理解。
隐喻因具有易理解、化难为易、易记忆、易回忆性、生动有趣和具体形象等特点,可以被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词汇,改进词汇教学。
以单词cool为例,其最初意义为凉的、凉爽的,后来引申出其他相关联的含义:冷色的←凉的、凉爽的→冷静的→冷淡的→孤傲冷漠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来解释cool的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联系,说明不同词义的扩展和转化是隐喻思维的结果。
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推理规则,减轻学习负担,省去了死记硬背和重复记忆的麻烦,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隐喻的认知功能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基于卡梅伦的隐喻应用框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实际,可以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交际能力层面和文化层面。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一、隐喻的认知功能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
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
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
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
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1980)。
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
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
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
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
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认知隐喻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作用。
通过对认知隐喻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探讨认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认知隐喻的概念和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通过具体实践和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研究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方法在进行关于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时,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认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
研究过程中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认知隐喻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还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语言处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全面评估认知隐喻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认知隐喻的概念和特点认知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指的是将某一概念或现象理解为另一种概念或现象的方式。
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义学等讲演 。这些讲座被公认为是未来认知语言学发展的 萌芽 。L n akr 17 ag ce 在 96年开始 了对认知语法 的研究 ,其研 究结果后来成为为认知语法打下坚实基础的两卷本巨著 F u . on dt n f ont e r ai s C g iv a o o i G mma。L k f r ao  ̄人的论文 “ ig ii Lnus c t g s l” et t 和 T l a a my的论文 “ iuea dgo n o lx Fg r n ru di c mpe n
余 卫 华
( 州 师 范 大 学 ・浙 江 杭 州 ・ 0 3 杭 I 31 0 6)
内容提要 :本文从认知 语言 学的定义入手 ,介绍 了认知 语言 学从 上世纪 7 0年代 中期直 至现在 的三个发展 阶段及 L n ak r amy a of a g c e,T l ,L k f 等研究认知语 言学的 国际权威人物及其主要作品以及认 知语 言 学的主要研 究 内容和领 域 。作者 在论 述原型 与 范畴 、意 象图式 、概 念 隐喻 、相 似性 和 家族
snecsI etne”J 是 在此 期 间发 表的 。另外 , L k f& Jh sn 4 也都 ao o no
理意 象等 。认知语 言学十分关注现 实经验对 客观世界的作
用 ,人的 经 验 对客 观 世 界 的感 知 和 概 念化 的 特 有 方式 以及这
合著的 Meah r WeLv y 在此期间的出版对推动认知 t os ieB [ p 语言学的发展起到 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迄今为止 ,认知语言 学领域 的隐喻研 究大多源于这部著作 。因此,这十年可 以说 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萌芽时期 。
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强化外语教学
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强化外语教学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外语教学新思维,在词汇、阅读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开辟外语教学的新途径,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开拓其创新思维。
关键词:隐喻认知;外语教学;培养可见,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间的隐喻异同,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认知方式的了解,使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深刻内涵。
教师本身也应该系统地进行文化方面的研究,既要了解目的语文化,又要熟知本国文化。
三、培养隐喻能力,开拓创新思维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
王寅教授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可以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认知和创造新事物。
但是人们不可能一味地创造新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常常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用隐喻的思维来思考、处理和表达新概念。
可以说,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隐喻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可以通过如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1.多读诗歌,加强文学修养思想与诗歌为邻,隐喻是诗歌的生命。
普遍存在于诗歌中的隐喻能给人以较多的启迪、丰富的遐想。
隐喻创造了很多相似性,建立了若干不同事体之间的联系,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因此,通过多读中外文诗歌,特别是那些充满哲理、内涵丰富的诗句,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学修养、陶冶情操,更可开拓思路,对于培养隐喻能力、开拓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2.注意积累隐喻表达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只有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一定的语言输出。
所以要想用隐喻来创造新的更好的语言表达就得有一定的隐喻积累。
【推荐下载】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键入文字]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说明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及篇章和文化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投射,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借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 Johnson,1980),通常以A is B的形式表现。
这里的所说的该类事物即A指目标域,一般是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而它类事物即B指源域,通常是人们比较熟悉、具体的、有形的事物。
概念隐喻具有常规性、任意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
前两种特性为隐喻的一般特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为概念隐喻独有的特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1 o
虽然概 念 隐喻研 究在理 论上 取得 了大 的突
基金 项 目: 本文系2 0 1 1 天津 市哲学社科项 目 “ 隐喻能 力的内涵、外 延及对 高层次英语专业 人才培 养的效 用研究 ”( 项 目编号 TJ WYl 1 — 0 4 1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苏立 昌,硕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语言学理论 通 讯地址 : 3 0 0 0 7 1 天津 市 卫津 路 9 4 号 南 开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新 的发展阶段 。认知语言学家提 出的概念隐喻系 综合语言能力等 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 的解决 。
列 理论 拓宽 了语 义理论 研究 的视 野 ,使 人们 对 本文试 图从概念 隐喻认知语言学意义理论 的理论
“ 意 义”这一古老的语言 学命题有 了新的认识 。
特 征 出发 ,探讨概念隐喻认知语言 学研 究对外语
与思 维问联 系的阐述 ;F a u c o n n i e r 和T u ne r r ( 2 0 0 2 ) 标域”( t a r g e t d o m a i n ) 意义域的意义映射过程 。这 对概 念 隐 喻意 义构 成 的认 知语 言 学 解释 ;
一
基于认知语言 学视 角提 出的隐喻理论是对原有
点研 究奠定 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并催生 了一系列 义表 述是 一个 意义概 念 向另一 个意义 概念 的映
研 究成果 ,如L a k o 卿 J o ns h o n ( 1 9 8 9 ) 对概念 隐喻 射 ,即由 “ 始源域 ”( s o u r c e d o ma i n ) 意义域向 “ 目
概念 隐喻认知语言学研 究
对外 语教 学 的意义 与思考
苏立 昌
( 南开 大学,天津)
摘
要 :本文从 宏观 角度探讨概念 隐喻认 知语 言学意 义理论 对外语教 学的意 义。文章从概 念隐
喻认知语 言学意义理论的理论特征 ,对外语教 学的意义 ,该理论在语 言教 学 实践运用 中存在 的具体
的形成与认知过程皆是建立在一种具有普遍意义 即为一个包含有人们用餐时所进行 的一系列活动 的 “ 类属域 ”语义意义空间基础之上 的。从认知 的社会脚本 ,人们通过这一系列社会活动去理解
2 .概念 隐喻认知语言学理 论发展 回顾 L a k o f f  ̄J - o h n s o n 于8 0 年代 初提 出了 “ 语义映
Ma p p i n g T h e o r y ) 概 念 隐喻认 知语 言学理论 映射 、脑意义空 间融合和社会脚本等一系列理论 射 ”(
模型 的提 出。这些模型为语言形式 与意义的契合 ( L a k o f&J o ns h o n ,1 9 8 o ) 。该理论认 为隐喻 的意
知科学为理论基础 。此外 ,还有一些语言学家从
在语言体系与外部世界认知的互动关系。概念 隐 人类学和社会 学的角度去探讨语言与意义之间的 社 会脚 喻意义表述过程 不仅仅是语域意义之 间的单向覆 联 系。如人类和社会语言学家所提 出了 “ 盖 ,而且是在共享语义空 间( 又称类属意义空间 ,
问题 ,及 怎样 应用这些意义理论指 导外语 教 学实践等 几个层面 ,对概念 隐喻认 知语 言学意 义理论对 外语教 学的意 义进行 了讨论 。 关键词 :概念 隐喻 ;认知语言 学;意 义理论 ;外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H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8 9 1( 2 0 1 5 )0 3 — 0 0 1 1 — 0 6
K i S v e c s e s ( 2 0 0 0 ,2 0 0 2 ,2 0 0 5 ) 对文化 因素对概念 隐喻意义理论 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
隐喻影 响的调查分析研究等。这对我们进一步认 首次从认知活动 的角度对隐喻意义的表述过程做
识语 言 ,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都起到 了重 要的启发作用 。 出理论解释 。此前 ,人们对隐喻意义表述过程 的 认 识 一直 停 留在 “ 修 辞手 段 ”层面 ( Ri g n e y,
这方面 的研究开始 由传统 的形式 和意义理论逐步 教学 的 启示 ,以及将 该理论 应 用于外 语教 学 的 拓展到更新 、更广的领域 ,譬如认知框架下的意 意义 。
义理论研究 。近年来 ,有关概念 隐喻与语言形式 及意 义表述 关系 的理论研究有了较快发展 ,这要 归功于近3 0 年来认知语言 学理论 的发展 ,如意义
“ 意 义融 合 ”( B l e n d i n g T h e o r y ) 理论 ( F a u — 论 的一个补充 。 c o n n i e r ,1 9 8 5 ) 在 “ 语义 映射 ”理论基础上对概 念 隐喻 皆以心理学和脑认
1 .引 言
破 ,但如何将现有理论更好地应用于语言教学实
1 9 8 0 年L a k o f和J o h n s o n 的《 我们赖 以生存的 践 ,解决 由于不 同文化差异导致的语言差异 ,克 隐喻 》一书问世后 ,认知语 言学研究进入 了一个 服语言学习障碍 ,从而有效地提高外语 学习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