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风险评估的依据标准
![风险评估的依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87b0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png)
风险评估的依据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种风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现状、预期的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损失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风险程度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
在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根据评估领域不同,应有不同的依据标准。
以下为风险评估的依据标准及其详细介绍:1、法律法规标准在风险评估中,法律法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标准。
法律法规标准明确规定了对于某些行业、领域和活动的安全要求和制定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检查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了解该领域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如果评估结果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就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满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2、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在某个领域、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加工或运输过程中,相关技术机构或制定方所发布的规范、指导文件等。
在风险评估中,技术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标准。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并对比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程度和措施的有效性。
3、统计数据标准在风险评估中,统计数据标准是非常常用的依据标准。
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可以帮助评估人员预测风险并定量地评估风险。
通过对历史数据、现状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可能发生的后果。
4、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标准是指在风险管理领域中,行业、机构、组织制定的管理方案和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方法和策略、管理过程和措施等。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行业、机构、组织的风险管理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其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5、专家建议标准专家建议标准是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专家评估和经验积累等多种手段,得出的专家建议。
在风险评估中,专家建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标准。
由于某些领域的风险评估相对较新,评估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专家进行建议。
通过专家的建议,可以发现评估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https://img.taocdn.com/s3/m/047c74d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d.png)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是指用于评估安全风险的一套标准和方法。
这些技术标准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并提供基于风险的决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 NIST SP 800-30: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的一项风险评估标准,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2. ISO 2700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风险管理标准,为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
评估和管理信息安全风险。
3. OCTAVE:一种由Carnegie 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开
发的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组织内部的合作和合作来识别和管理风险。
4. FAIR:一种基于定量方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帮助组织
量化和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5. CSA CCM:由云安全联盟(CSA)发布的云计算控制矩阵,提供了一套用于评估云计算环境中安全风险的控制要求。
这些技术标准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评估安全风险,并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特定风险情境,可以选择适合的技术标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d0a2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f.png)
风险评价标准标题:风险评价标准引言概述: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估,以便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
风险评价标准是评估风险的基本依据,通过制定和遵守一定的标准,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标准的制定1.1 制定标准的目的: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评价过程,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1.2 参考依据:制定风险评价标准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规范。
1.3 专家意见征询:在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标准的内容2.1 评价对象范围:风险评价标准应当明确评价的对象范围,包括评价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2.2 评价指标:标准应当明确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风险的定义、等级划分、评价方法等。
2.3 评价流程:标准应当规定评价的流程和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评估、报告等环节。
三、标准的应用3.1 评价对象:风险评价标准适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包括环境风险评价、安全风险评价、项目风险评价等。
3.2 评价目的:标准可以用于评价风险的概率和严重性,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3.3 评价结果:标准的应用可以产生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标准的更新与完善4.1 更新机制: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科技和法规发展。
4.2 完善标准:标准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标准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3 国际对接:标准的更新应当与国际标准对接,促进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五、标准的意义和作用5.1 保障安全: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有效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5.2 促进发展:标准化的风险评价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5.3 降低成本: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价,可以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和成本。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d6ea4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7.png)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一、引言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它用于确定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和标准格式。
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一种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的风险评估方法。
它通过对风险的特征、可能性和影响进行主观分析,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在定性评估中,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来匡助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
例如,对于一个IT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根据系统的重要性、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威胁的可能性来进行定性评估。
如果系统的重要性高、漏洞严重且威胁可能性大,则将其评估为高风险。
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计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得出风险的数值化结果。
定量评估可以使用各种数学模型和工具,如风险计算公式、统计分析软件等。
例如,对于一个生产线的风险评估,可以采集关于设备故障率、维修时间和生产损失的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风险评估方法。
它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各种可能的事件序列和结果,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事件树分析可以匡助识别风险源、确定风险路径和评估风险的传播过程。
例如,对于一个化工厂的风险评估,可以使用事件树分析来分析各种可能的事故事件序列,如泄漏、爆炸等。
通过评估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标准格式风险评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份:背景信息、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和建议措施。
1. 背景信息背景信息部份介绍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评估的目的、范围和时间。
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数据,如系统的架构图、漏洞报告等。
2.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部份详细介绍所采用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事件树分析等。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a6a6c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5.png)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一、引言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评估和预测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的风险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公众了解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为了确保环境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规范。
二、风险评估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评估应跨学科、跨专业进行,综合考虑潜在危险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结果。
2.科学性原则:评估应基于科学数据和分析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3.公正性原则:评估过程应透明、公开,接受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4.预防原则:评估应重点关注潜在危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5.灵活性原则:评估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同风险评估需求。
三、风险评估步骤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问题识别: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评估的焦点和关注点。
2.风险特征描述:收集和整理有关的数据和信息,评估潜在危险的性质、来源和规模。
3.暴露评价:评估人类和生态系统接触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和方式,确定受影响的人群和生态系统。
4.效应评估:评估潜在危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急性和慢性效应,确定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5.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暴露评价和效应评估的结果,确定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6.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潜在风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7.监测和复查:监测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并定期复查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估方法和措施。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保证评估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应遵循以下规范: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文献研究等,应选择可信度高、数据质量好的来源。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b08c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4.png)
风险评价标准标题:风险评价标准引言概述:风险评价标准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各行各业,风险评价标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组织和个人识别和应对可能对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一、确定评价对象1.1 确定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包括项目、产品、服务或组织等。
1.2 确定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还是为了决策支持。
1.3 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以便进行客观评估。
二、收集信息和数据2.1 收集内部信息:收集组织内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2.2 收集外部信息: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市场趋势、法规政策等。
2.3 分析信息和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三、评估风险3.1 识别风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
3.2 评估风险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风险的可能性。
3.3 评估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包括财务、声誉和运营等方面。
四、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1 风险控制:确定风险管理的控制策略,包括避免、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
4.2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和监测风险的变化。
4.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
五、风险评估报告5.1 撰写报告:将风险评估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评估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5.2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以降低风险。
5.3 审核报告: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评审,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组织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潜在风险,保障自身利益和安全。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16675f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b.png)
风险评价准则标题:风险评价准则引言概述:风险评价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匡助人们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wei)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遵循一定的准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的准则,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1.1 确定潜在风险:风险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确定潜在的危(wei)险和风险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技术故障等。
1.2 评估风险等级: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1.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评价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避免等。
二、风险评价的原则2.1 综合性原则:风险评价应该是综合性的,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
2.2 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价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3 可比性原则:风险评价应该具有可比性,即不同评价结果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评价的方法3.1 定性评价方法: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性质和可能的影响。
3.2 定量评价方法: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可能的损失。
3.3 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风险评价的步骤4.1 风险识别:确定潜在的风险源和可能的危(wei)险事件,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描述。
4.2 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3 风险评估:综合分析风险的结果,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的损失,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五、风险评价的应用5.1 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7b44f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f.png)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是指用于评估环境风险的一套规范和方法。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评估环境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 ISO 14001: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中包括了环境风险评估的要求和指南。
2. ASTM E1527-13:这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标准,用于评估潜在的环境污染物对房地产交易的影响。
3. EPA Risk Assessment Guidelines: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一套指南,用于评估环境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IEC 31010: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一套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包括了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5. OHSAS 18001: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中包括了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控制要求。
这些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ca2c6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a.png)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环境风险,各行业都应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概念与意义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项目,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的用于评估环境风险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规范和程序。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各行业评估环境风险、制定防控措施、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基本框架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评估的目标和原则: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如确定环境风险程度、评估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并确立评估工作中的原则,如科学性、公正性、透明性等。
2. 风险评估的流程:明确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包括问题识别、数据收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并规定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
3. 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环境风险的程度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污染物浓度、暴露途径、暴露时间、易感人群比例等。
4. 风险评估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明确数据来源,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文献研究等,并规定数据采集方法,如样本选择、实验设计等。
5. 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制定评估所需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模型,如生态毒理学、健康风险评估、环境负荷模型等,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参数设置。
6. 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明确评估结果的报告格式、内容和要求,并规定报告的递交和归档要求。
四、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具体应用各行业在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操作。
以下以化工行业为例,介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具体应用:1. 问题识别与数据收集:确定化工项目的环境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并收集相关数据,如排放量、化学物质特性等。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82af3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3.png)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如高空坠落、电气触电、机械伤害等。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势在必行。
首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应包括对各类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高处作业、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通过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或减轻潜在风险。
其次,标准应明确各类危险源对从业人员的威胁程度和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
不同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
此外,标准还应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现场的布局、安全设施的设置、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置安全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标准还应规定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要求。
监督检查是确保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总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更加安全可靠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2478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1.png)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是指在环境管理和保护领域,用于评估环境风险的一套技术规范和标准。
它主要用于评估特定活动、项目或区域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风险评估的定义和目的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活动、项目或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和风险来源,全面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
2.科学性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可比性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4.参与性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注重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5.预防性原则:环境风险评估应具有预防性,及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环境风险,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三、环境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确定特定活动、项目或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3.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包括风险控制、风险减轻和风险监测等。
4.风险沟通: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风险意识和参与度。
5.风险监测: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1.确定制定需求:明确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制定目的、范围和应用领域。
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工作计划,明确制定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3.调研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d774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a.png)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是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所使用的规范和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风险信息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概述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在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体现了对评估过程和结果的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体系1. 评估对象的确定在进行风险评估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对象,即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评估对象的确定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2. 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方法是指评估人员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论,用于收集、分析和处理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半定量评估,评估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 评估指标的制定评估指标是用于衡量、评价和比较不同评估对象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准。
评估指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进行,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概率指标、影响指标和风险级别指标等。
4. 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是风险评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估人员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评估对象的特征、历史数据、相关文献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以便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5. 风险分析和评估在获得足够的数据和信息后,评估人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对评估对象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评估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6. 风险沟通和报告风险沟通和报告是风险评估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评估人员需要将评估结果以清晰、准确的方式传达给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风险报告应当包括评估结果、风险影响、建议措施等内容,并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5e5f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1.png)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目的1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合用范围2本标准合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引用标准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4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条4.1件或者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者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3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4.4要求5危害辨识5.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5.1.1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
如:5.1.2自然灾害等):✧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wei)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5.1.4见附录。
风险评估(基准)5.2要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清晰从存危害到可能导致的后果,既风险的描述(危5.2.1害最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工作区域附近的带电体,其风险描述是:导致员工触电伤亡。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42b3a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3.png)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潜在风险,以确定安全控制措施和控制策略的过程。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规范。
1.风险识别和预测规范:该规范规定了识别和预测风险的方法
和过程。
包括信息收集、风险源分析、风险排名和风险预测等环节。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识别和预测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方法规范:该规范规定了评估风险的方法和过程。
包括风险评估模型的选择、数据采集与分析、风险度量和安全威胁评估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潜在风险进行准确、全面地评估。
3.风险等级划分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一般可以根据影响范围、潜在损失和风险概率等指标来划分风险等级,如高、中、低。
4.风险控制措施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
施方法。
包括风险控制策略的确定、安全控制措施的设计和部署、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策略。
5.风险评估结果报告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风险评估结果报告的
内容和格式。
一般包括评估目的、方法和过程、风险等级分析、
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
通过规范的报告,向相关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
总之,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为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流程,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只有按照规范进行评估,才能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策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dfbd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3.png)
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和判断,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据此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决策。
风险评价标准是指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其目的是确保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针对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是指风险评价应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采用客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客观性是指风险评价应当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评价过程和结果应当公正、公开、透明,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其次,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可比性和适用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进行的风险评价应当具有可比性,评价结果应当具有一定的比较和参照意义,以便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对象的比较和分析。
适用性是指风险评价标准应当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风险类型、不同的风险对象和不同的评价目的,以确保评价标准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再次,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操作性是指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便于评价人员进行操作和实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用性是指风险评价标准应当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能够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最后,风险评价标准应当具有持续改进和更新的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风险评价标准应当不断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风险形势和新的评价需求,确保评价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风险评价标准是风险评价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适用性、操作性、实用性和持续改进和更新机制是评价标准的重要特点和要求。
只有严格遵循风险评价标准,才能够保证风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各级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
设备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设备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dd1c4d7fd5360cba1adbbc.png)
设备风险评估技术标准1目的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站设备风险评估。
3 规范性引用文件3.1《水力发电厂(站)安全评价标准》4 定义与术语4.1设备风险:设备风险是设备资产可能发生损失的大小,本标准中的设备是指生产设备,包括水轮机设备、发电机设备、电气设备、水电厂自动装置、水库及水工建筑物(含船闸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信息网络。
4.2设备状态评价:基于设备安全性评价结果,对反映设备健康状态的各状态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设备状态等级。
设备状态等级分为: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和严重状态。
4.3设备风险评估:是指在运行分析及状态评价的基础上,考虑设备的重要程度,确定设备的风险管控等级。
5 评估要求与方法5.1设备风险评估计划5.1.1生技部每年第一季度负责制定设备风险评估工作计划,计划应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与时间节点,并落实专人负责。
5.1.2各站承接设备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按照计划的要求落实设备风险评估工作。
5.2原则5.2.1. 在确定设备风险管控等级前应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及设备重要程度划分工作。
5.2.2 设备状态评价应结合设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并运用设备安全性评价结果。
5.3设备状态评价5.3.1安全性评价方法参考报告与记录表1,得出得出各设备评价值即得分率(报告与记录表2)。
5.3.2设备状态依据设备得分率确定,设备状态与得分率关系如下表3:表3设备状态与得分率关系得分率设备状态(健康度)得分率>90% 正常90%≥得分率>80% 关注80%≥得分率>60% 异常得分率≤60% 严重5.3.2.1正常设备是指技术性能完好、运行工况稳定、不存在缺陷且与运行条件相适应,主要(必备)技术资料齐全的设备。
5.3.2.2关注设备是指技术性能完好、运行工况稳定且与运行条件相适应,虽有一般缺陷,但不影响安全稳定运行,主要(必备)技术资料齐全的设备。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0d38e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a.png)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1.目的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应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5评估要求和方法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5.2.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5.2.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职业健康、环境的组合条件或行为的具体称谓,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危害名称可参照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定义,表中未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5.2.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在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照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归类,但不要计较是那一类危害;5.2.6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辨识,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频率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该危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2.7风险描述:主要是指危害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即现存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包括:人身伤残列明可能的人体伤、残部位、人身死亡列明可能的死亡人数、设备损坏列明可能损坏的设备或部件、事故/事件列明可能的设备和电网事故,包括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是否中断安全记录等、健康受损列明涉及到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可能影响、环境污染/破坏列明污染/破坏的环境区域和范围; 5.2.8风险种类与风险范畴:导致风险的原因及对应的类别参照下表;5.2.9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即对所评估出的作业风险,确定执行所评估的作业任务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时间频率、影响的设备等;5.2.10现有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涉及的人员、设备暴露情况,查找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人员风险行为、要求执行巡视检查等的具体规定和现场执行要求;改善设备和控制技术等已经应用的工程技术;防止风险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安全标识;保证人员意识和技能而开展的常态性的人员学习与教育培训;为降低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5.2.11风险等级分析进行风险等级分析时需考虑三个因素: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率;完整的事故顺序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风险值的计算:风险值=后果×暴露程度×可能性;风险值代表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5.2.11.1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的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基于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和经验;5.2.11.2风险评估公式中后果的定义及取值;后果是指危害所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包括受伤和财产破坏或损失;事故的后果被分配了数字化的分值,从灾难性100分到轻微1分;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a.灾难性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10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b.严重1安全:造成1-2人死亡,或者3-9人重伤;设备、财产损失300万到10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c.较严重1安全:造成1-2人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3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10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引起居民投诉d.一般1安全:造成3-9人轻伤;财产损失10万到1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有影响,引起居民抱怨e.次要1安全:造成1-2人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万到1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造成轻度影响f.轻微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财产损失1万元以下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5.2.11.3风险评估公式中暴露程度的定义和取值暴露程度是指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率;危险事件为第一个可能引发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暴露程度的取值从连续10分到特别少分;注明:OEL:职业接触限值允许水平:由企业制定的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5.2.11.4风险评估公式中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可能性是指危害引发事故或导致后果的概率;分数从最可能发生10分到几乎从未发生;5.2.11.5风险等级的判定根据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按下面关系式确认其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5.2.12 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评估结果中风险值大于70的,应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建议,控制措施建议可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5.2.13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估计提议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的程度,按照下表进行选择相应等级;5.2.14措施成本因素:根据所提出的建议措施,估计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并对应下表选择相应等级;序成本因素等级号1超过 500万元102100万元-500万元6350万元-100万元4410万元-50万元355万元-10万元261万元-5万元171万元以下5.2.15措施判断结果:计算出具体的判断数值,计算公式如下: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恰当;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不恰当;4.1.16建议的措施是否采纳:在“是”或“否”栏根据判断结果以及现场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资源情况等综合进行判别后确定;区域外部风险评估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可能造成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目的是为应急管理提供输入;各部门或作业单元基于工作的区域,具体识别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控制风险措施,最后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报要求如下:5.3.1区域:为部门、单位或班组所管辖的可能存在危害因素的区域;如“××班组”等;5.3.2区域内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的其它内容与区域内风险评估要求相同;其中“可能暴露与风险的人员、设备等其他信息”是对查找出来的外部环境风险,确定暴露与该环境下的人员数量与时间频率、设备类别与数量;6 附录附录一:安健环危害因素表附录二: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附录三:区域外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附录一:安健环危害因素表安健环危害因素表噪音振动容易碰撞的设备、设施有缺陷的设备、设施或部件不平整的地面高温低温尖锐的物体压力容器及气瓶压力液体磁场照明不足的设施过度的潮湿粉尘冷表面热表面质量不合格的工器具绝缘不良的固定设备破损的梯子便携式/固定非电离辐射热、太阳光线电离辐射X射线、伽马射线SF6气体及其分解物强酸强碱催化剂甲醛气体挥发的油漆油或油脂液态的金属铅热镀中的锡蒸气残余的有机磷电焊中的锰蒸气电缆外壳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试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打印机、复印机排出的有害气体废水水处理化学品危险废料无机固体废料危险化学物质颗粒物灰尘二氧化碳CO2液氨 NH3氢气 H2氧气 O2乙炔 C2H2二氧化硫SO2氨气 NH3一氧化碳CO 细菌有毒的植物昆虫蜜蜂等狗、老鼠蛇霉菌医疗废料病毒设计差、不方便使用的工具狭小的作业空间重复运动人工运输或处理繁琐的设计或技术过于发力差的接触面不符合习惯的信息不方便搬运物品的通道不方便操作的设备光线不合理空气质量不合格设计差的设备,工具、桌椅,物体等噪音、振动、热、辐射、空气质量等内务管理差缺乏存储空间作业环境有噪声作业环境有震动监视的压力接触危险物质失意胁迫工作压力欺凌、侮辱、威胁、社会福利问题酗酒与同事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误操作工作狂完美主义喜怒无常的行为恐惧症性格内向性格外向坏习惯缺乏技能缺乏经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不按规定程序作业人际关系超速驾驶群体压力疲劳工作新任务酒后作业反常的环境高温限制空间照明不足阴霾灰尘干旱低温潮湿强风夜间工作湿滑的地面粗糙不平整的地面雷电暴雨、下雪电高处的物体动能放射源高压高压力台风汽油、柴油、油剂化学反应静电蓄电池火灾、爆炸雷电滚动的物体转动的设备运转的手动工具工作中输送与吊装装置运行中的动力车辆滑动的物体附录二: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附件三:区域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550e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9.png)
风险评估标准标题:风险评估标准引言概述: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而风险评估标准则是评估风险的基础,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标准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1.1 确定评估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评估的对象范围,包括可能存在风险的业务、项目、产品等。
1.2 制定评估指标: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1.3 确定评估方法:选择适合评估对象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等。
二、风险评估标准的内容2.1 风险识别标准:明确各种可能的风险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2 风险评估标准:确定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紧急程度等评估指标,以便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2.3 风险控制标准: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风险评估标准的应用3.1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风险评估标准可以指导评估人员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 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3.3 风险沟通和报告的基础:评估标准的确定可以统一风险评估结果的表达方式,便于风险沟通和报告。
四、风险评估标准的优势4.1 提高评估准确性:标准化的评估标准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降低评估成本:标准化的评估标准可以提高评估效率,降低评估成本,为企业节约资源和时间。
4.3 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标准化的评估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方向和动力,帮助企业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五、风险评估标准的未来发展5.1 多元化评估标准:未来风险评估标准将更加多元化,适应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指导。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d529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6.png)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27921-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标准,其中包含了风险评估技术的要求和指导。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27921-2011标准提供了一种系统和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这个标准,风险评估技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数据,识别出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2.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发生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价:根据已分析的风险,评估其严重性和优先级,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4. 风险监控:对已评估的风险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识别新的风险和变化的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此外,标准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如事件树分析、敏感性分析、准则分析等,用于帮助组织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综上所述,27921-2011标准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帮助组织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1 目的
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3 引用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 术语和定义
4.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4.3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4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5 要求
5.1危害辨识
5.1.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5.1.2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
如:自然灾害等):
? 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
? 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
? 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1.4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