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验指导
统计学——实验指导
实训一:图表展示与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目的要求]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运用EXECL、SPSS等软件对属性数据的图表频数分布、条形图、饼图等图的做法和数值型数据的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时间序列图等图的做法以及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度、离散度以及进行计算的分析.[实验内容]频数分布、条形图、饼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时间序列图等图的制作;集中趋势度的计算;离散度的计算.[实验步骤]1.定性数据的图表的做法a.输入属性数据(直接输入,数据库查询导入,文本向导导入)b.对属性数据的变量重新赋值(将属性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c.分别用EXCEL和SPSS软件的相关功能计算频数、百分比频数和累积频数,并根据上述统计的结果,做出条形图、饼图等图表。
2.数值型数据的图表的做法a. 输入数值型数据(直接输入,数据库查询导入,文本向导导入)b.运用EXCEL、SPSS等软件中相关图表功能做出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时间序列图等图的做法。
3.数据的概括性度量.a.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库查询导入,文本向导导入)b.分别用EXCEL中的average、median、mode、power、quartile函数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和四分位数。
b. 运用EXCEL等软件中相关功能计算极差、四分位间距、样本和总体的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C.用SPSS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对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实验结果]要求提交一份实训报告。
实训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目的要求]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运用EXECL、spss等软件对总体方差未知均值的区间估计(大样本、小样本)、比例的区间估计(大样本)和样本容量的计算,以及进行Z 双侧检验、Z 单侧检验和t 检验。
[实验内容]区间估计(方差已知、未知)样本容量假设检验[实验步骤]1.区间估计a.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库查询导入,文本向导导入)b.利用AVERAGE、STDEV函数计算均值及标准差。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统计学实验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统计学实验教育统计学实验作为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来探索教育领域中的统计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学实验的目的、内容、设计和实施,帮助读者了解该实验的重要性和实施细节。
一、实验目的教育统计学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其未来从事教育研究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支持。
通过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从而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1. 数据采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包括明确研究目标、设计问卷或观察表、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等。
他们需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数据处理:学生将学习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编码。
他们需要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Excel或SPSS,以及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 数据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教育数据。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读和解释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以及结果和结论。
报告要求清晰明确,逻辑严谨,语言简洁准确。
同时,学生还需要展示数据表格、图表或图像等,以直观地呈现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计1. 实验组织:教育统计学实验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
在理论教学阶段,教师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讲授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
2. 实验材料:学生需要准备一台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如Excel或SPSS。
此外,他们还需要访问教育数据资源,如学校教育统计报表、教育调查问卷等。
3. 实验时间:根据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安排适当的实验时间。
应用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二-假设检验
02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数据准备
数据来源
选择适当的数据集,可以是实际数据或模拟数 据。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以满足假设检 验的要求。
数据分组
根据实验需求,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便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方法选择
双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是 否有显著差异。
卡方检验
置差异的假设。
似然比检验法
似然比统计量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似然函数,并构造 似然比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大样本性质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似然比统计量近 似服从卡方分布,从而可以利用卡方 分布表进行假设检验。
贝叶斯因子检验法
01
贝叶斯因子定义
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于比较两个假设相对支持度的一个指标。
02
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独 立。
单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 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同一总体中两个相关 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F检验
用于比较两个或更多总体方差 是否有显著差异。
检验过程实施
提出假设
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 设。
01
02
选择检验统计量
根据假设检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检验 统计量。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 实验目的:比较两个二项分布的比例是否 存在显著差异。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实验步骤
1. 收集两组二项分布数据,记录成功次数和总 次数。
2.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检验统 计量。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3.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并查 找对应的p值。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实验一:用Excel构建指数分布、绘制指数分布图图1-2:指数分布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一般的电子产品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
在一些可靠性研究中指数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指数分布、掌握EXPONDIST函数的应用技巧。
指数函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无记忆性。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产生“填充数组原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快捷地生成一组有规律的数组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用Excel计算置信区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学习CONFIDENCE函数的应用技巧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实验软件:Excel 20072、实验数据:自选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第1步:打开Excel2007新建一张新的Excel表;第2步:分别在A1、A2、A3、A4、A6、A7、A8输入“样本均值”“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置信上限”“置信下限”;在B1、B2、B3、B4输入“90”“30”“100”“0.5”第3步:在B6单元格中输入“=CONFIDENCE(B4,B2,B3)”,然后按Enter键;第4步:在B7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第5步:同样在B8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计算结果如图2-1四、实验结果或数据处理图2-1:实验二:用Excel产生随机数见图3-1实验二:正态分布第1步:同均匀分布的第1步;第2步:在弹出“随机数发生器”对话框,首先在“分布”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正态”选项,并设置“变量个数”数值为1,设置“随机数个数”数值为20,在“参数”选区中平均值、标准差分别设置数值为30和20,在“输出选项”选区中单击“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设置为D2 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经济学院编二○○八年二月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作图,以发现数据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思路。
二、实验性质必修,基础层次三、主要仪器及试材计算机及EXCEL软件四、实验内容1.数据的预处理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五、实验学时2学时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开机;2.找到“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打开EXCEL文件;3.按要求完成上机作业,并把文件用自己学号命名保存供老师检查;4.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对每个习题的结论与统计学解释写在实验报告上。
七、上机作业演示题:A、B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数据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演示”。
①将两个班的考试成绩用一个公共的分组体系编制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绘制复式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③分析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3.01.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万元):105 117 97 124 119 108 88 129 114 105 123 116 115 110 115 100 87 107 119 103 103 137 138 92 118 120 112 95 142 136 146 127 135 117 113 104 125 108 126 152 105 117 9711910888129114105123116115110115100871071191031031371389211812011295142136146127135117113104125108126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01”。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
第一部分上机实验统计分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有两种方法,一是函数法;二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
㈠函数法在Excel中利用函数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可利用COUNTIF()和FREQUENCY()等函数,但要根据变量值的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函数。
当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时应使用COUNTIF()函数;当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时应使用FREQUENCY()函数。
⒈COUNTIF()函数COUNTIF()函数的语法构成是:COUNTIF(区域,条件)。
具体使用方法举例如下。
【例1.1】某学院某系某毕业班学生共有30人,他们的毕业就业情况如下表1-1。
试编制此调查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表1-1 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表首先将数据输入Excel单元格中,观察数据的类型个数,在工作表中的空余位置列出各组名称,如图1-1所示。
图1-1 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资料操作步骤:操作步骤:⑴将上述资料输入Excel工作表;在单元格D2中输入“工作单位性质”,在E2中输入“学生人数”,在D3:D6区域中依次输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自主创业,表示分组方式,同时这也可以表示分组组限。
如图1-1所示。
⑵选择单元格E3至E6区域,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常用函数”或者选择“统计”也可以,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COUNTIF”。
如图1-2所示。
图1-2 粘贴函数对话框⑶单击“确定”按钮,Excel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在数据区域“Range”中输入单元格B2:B31,在数据接受区间Criteria 中输入单元格D3:D6。
如图1-3所示。
图1-3 频数分布对话框⑷由于频数分布是数组操作,所以,此处不能直接单击“确定”按钮,而应按Ctrl +Shift组合键,同时敲“回车”键,得到频数分布。
如图1-4所示。
图1-4 频数分布结果另外,直接利用Excel函数公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结果。
统计学有用的实验
《统计学》课程实验指导【试验目的】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原理课程时,掌握统计学中的计算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Excel是目前办公软件中比较流行的软件,因此,本试验课以该软件为基础,实现它的统计计算功能。
通过该试验课程的学习,使每个学生能够达到能够利用该软件的统计计算功能熟练地完成教材中有关例题、习题的计算,并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验内容】Excel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统计图形、随机抽样、参数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回归分析。
【试验计划】两个教学周,上试验课一次,时间一小时。
【试验地点】学院办公楼二层计算机机房试验一:描述性统计在Excel中的操作程序此分析工具用于生成对输入区域中数据的单变值分析,提供有关数据趋中性和易变性的信息。
(-)“描述统计”对话框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
该引用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按列或行组织的相邻数据区域组成。
分组方式如果需要指出输入区域中的数据是按行还是按列排列,请单击“逐行”或“逐列”。
标志位于第一行/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中包含标志项,请选中“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列中包含标志项,请选中“标志位于第一列”复选框;如果输入区域没有标志项,则该复选框不会被选中,Microsoft Excel 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宜的数据标志。
平均数置信度如果需要在输出表的某一行中包含均值的置信度,请选中此复选框,然后在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所要使用的置信度。
例如,数值 95% 可用来计算在显著性水平为 5% 时的均值置信度。
第 K 大值如果需要在输出表的某一行中包含每个区域的数据的第 k 个最大值,请选中择此复选框,然后在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 k 的数值。
如果输入 1,则这一行将包含数据集中的最大数值。
第 K 小值如果需要在输出表的某一行中包含每个区域的数据的第 k 个最小值,请选中此复选框,然后在右侧的编辑框中,输入 k 的数值。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用Excel 搜集与整理数据⋯⋯⋯⋯⋯⋯⋯⋯⋯⋯⋯⋯⋯⋯⋯⋯⋯⋯1实验二用Excel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3实验三用Excel 进行指数分析⋯⋯⋯⋯⋯⋯⋯⋯⋯⋯⋯⋯⋯⋯⋯⋯⋯⋯⋯6实验四用Excel 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8实验五用Excel 进行预测⋯⋯⋯⋯⋯⋯⋯⋯⋯⋯⋯⋯⋯⋯⋯⋯⋯⋯⋯⋯⋯12主要参考文献⋯⋯⋯⋯⋯⋯⋯⋯⋯⋯⋯⋯⋯⋯⋯⋯⋯⋯⋯⋯⋯⋯⋯⋯⋯⋯⋯17实验一 用 Excel 整理数据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用 EXCEL 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与降雨量和温度有一定关系。
为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态,收集数据如下序号温度(℃)降雨量 (mm)产量 (kg/hm2)1 6 25 22502 8 40 34503 10 58 45004 13 68 57505 14 110 58006 16 98 7500 7211208250要求:绘制小麦产量与降雨量和温度的气泡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图1第二步:选中某一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表选项,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再选择气泡图。
如图图2第三步: 单击下一步,再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这里我们选用系统默认的方式。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实验原理及步骤2:第一步:把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图 1 所示:开源数据对话框。
再选择系列按钮,在对话框中填入数据 X 、 Y 以及其对应值,如图 3 所示:实验二 用 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四、实验结论 从气泡图上可以看出,也在提高(气泡变大) 。
随着气温的增高, 降雨量也在增加; 随着气温好降雨量的增加, 小麦的产量图3第四步: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得如图 4 所示的气泡图:图4、实验目的和任务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三、实验原理及步骤1、我国1990 年至2004 年人均GDP的情况如下:(2)计算长期趋势2、一家商场2003-2005 年各季度的销售额数据(单位:元万)如下表所示一)测定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图5第一步:在A列输入年份,在 B 列输入人均GDP。
华北理工卫生统计学实验指导07参数估计
实验七:参数估计【目的要求】1.掌握均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产生原因2.掌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及估计方法3.熟悉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案例分析】案例1:某研究者于某年在某市随机调查了200例正常成年人血铅含量(μg/100g),将资料整理成表5-3的频数表形式,试估计该市正常成年人血铅含量的参考值范围及正常成年人平均血铅含量的置信区间。
由于血铅值高于某上限值才被看作异常,故作者将该数据代入公式X+1.64S计算得到该市正常成年人血铅含量95%参考值范围的上界;并用公式X+1.64 s计算得到正常成年人平均血铅含量的95%置信区间的上界。
试问这样做是否合适? 为什X么?应当怎么做?200名正常成年人血铅频数表组段(μg/100g)频数f累计频数累计频率(%)4~252512.58~325728.512~369346.516~3012361.520~2514874.024~2217085.028~1118190.532~818994.536~419396.540~419798.544~119899.048~119999.552~561200100.0合计∑f=200【SPSS操作】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选择变量到Dependent List列表中→选择Display选择框内的Statistics→OK【练习题】一、填空题1.抽样误差是指。
2.标准误是指。
3.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有和。
4.t分布的自由度是。
5.参数估计分为和。
6.总体概率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1.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B.方差C.均数标准误D.变异系数E.样本标准误S表示( )2.xA.总体均数B.样本均数的标准差C.总体均数离散程度D.变量值X的离散程度3.标准误越大,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 )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4.要减小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C.严格挑选观察对象D.增加抽样次数5.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当v趋于无穷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B.当v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C.v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D.t分布是一条以v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6.已知某地25岁正常成年男性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平均收缩压为119.0 mmHg. 113.0mmHg与119.0mmHg不同,原因是( )A.样本例数太少B.抽样误差C.总体均数不同D.系统误差E.个体差异太大7.从上题的同一个地区再随机抽取20名8岁正常男孩,测得平均收缩压为90 mmHg,标准差为9.8 mmHg.90 mmHg与113.0 mmHg不同,原因是( )A.样本例数太少B.抽样误差C.总体均数不同D.系统误差E.样本均数不可比8.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固定时,a越大,用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估计总体均数,估计的情况是()A.错的概率越大B.错的概率越小C.错的概率不变D.其精度越差9.统计推断包括两个重要方面()A.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B.计算均数和标准差C.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D.计算均数和标准误10.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A.随总体均数而变化B.不随总体均数而变化C.固定区间D.随样本不同而变化11.总体概率的区间估计中,a值越大()A.置信度越大B.置信度越低C.估计的精度下降D.抽样误差越大E.抽样误差越小12.样本频率的标准误越大,()A.置信度越大B.置信度越低C.估计的精度下降D.抽样误差越大E.抽样误差越小13.置信区间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相比,()A.置信区间也能判断个体值是否正常B.估计的精度好C.估计的精度下降D.置信区间的宽度小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宽度E.两者的计算都利于标准误三、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同一批资料的标准误小于标准差()2.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两个样本,他们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3.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含量越大越好()4.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来自正偏峰分布的样本可用正态近似法作参数估计()5.t分布法计算置信区间只适合小样本而不适用于大样本()6.当v一定,a=0.05时,单侧t值小于双侧t值()7.t值相等时,单侧概率小于双侧概率()8.通过样本频率估计总体概率,99%置信区间的精度高于95%置信区间()S都是变异指标,因此它们都可以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9.S和x四、思考题1.参考值范围和置信区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t分布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均数标准误?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及控制?【作业】1.为了研究某地黄连中小檗碱含量,随机抽查该地20份黄连中小檗碱含量(mg/100g)得平均数为4.35,标准差为0.20,试计算:(1)总体均数的95%和99%的可信区间。
华北理工卫生统计学实验指导08 t检验、z检验
实验八:t检验、z检验【目的要求】1.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2.掌握t检验、z检验的应用条件及分析过程3.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案例分析】案例1:某医生研究脑缺氧对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将乳猪按出生体重配成7对,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脑缺氧模型组。
两组乳猪脑组织钙泵的含量差值(对照组减脑缺氧模型组)均数为0.0441ug/g,标准差为0.05716ug/g,经配对t检验(双侧),得t=2.0412,P>0.05,按a=0.05的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脑缺氧可造成钙泵含量的变化。
(1)本例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2)该结论可能犯几型错误?案例2:7名接种卡介苗的儿童,8周后用两批不同的结核菌素,一批是标准结核菌素,一批是新制结核菌素,分别注射在儿童的左右前臂。
以皮肤浸润直径(mm)为指标。
数据如下表所示。
某医生计算标准品与新制品的差值,均数为3.19mm,故认为新制结核菌素的皮肤浸润直径比标准结核菌素小。
两种结核菌素皮肤浸润直径比较(mm)编号1234567标准品12.014.515.513.012.010.57.5新制品10.010.012.210.0 5.58.5 6.5该医师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若不正确,应该怎么做?案例3: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如表2。
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5,P>0.05),t=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分组卡介苗抗体滴度(倒数)男生40201604032080402040801604080404040女生80201604040160402040160160408040该案例中资料的统计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若不正确,应该怎么做?【SPSS操作】1.单样本t检验Analyze → Compare Means →one-sample T Test…→ Test Variable(s):变量→ Test Value:总体水平→OK2.配对t检验Analyze → Compare Means → Paired-Samples T Test …→ Paired Variables:x1-x2(同时选中)→OK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Analyze → Compare Mean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 Test Variable(s):x → Grouping Variable:group →OK【练习题】一、填空题1.假设检验中的Ⅰ型错误指 。
统计师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统计师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在实验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师作为实验设计的关键人员,需要准确应用统计方法来设计并分析实验数据,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一、确定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在开始实验设计之前,统计师需要与研究团队合作,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统计师理解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进而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确定实验设计类型实验设计类型根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而定。
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配对设计、区组设计等。
统计师需要根据实验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设计类型,并合理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确定样本容量确定样本容量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师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和计算工具来确定所需的样本容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四、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实验的时间安排等。
统计师需要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数据质量的保证。
五、随机化分组随机化分组是为了消除实验结果受到无关因素的影响。
统计师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来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或样本到不同的实验组,确保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减小。
六、实施实验在实验实施过程中,统计师需要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和数据采集。
同时,统计师还要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七、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设计的重要一步,统计师需要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和展示,推断统计则可以利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推断和比较。
八、结果解释和结论推断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统计师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结论推断。
统计师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根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试验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Excel 统计功能的应用一.目的1. 掌握Excel 的基本操作。
2. 掌握Excel 的各种统计函数的调用。
3. 掌握次数分布表的制作。
4. 掌握各种次数分布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 输入数据:新建一个空白的工作薄,输入如下数据(如A1:J10所示):A B C D E F G H I J KLM 118151719161520181917=COUNT(A1:J10)100.000217181716182019171618=SUM(A1:J10)1747.000317161719181817171718=SUMSQ(A1:J10)30675.000418151618181817201918=L2^2/L130520.090517191517171716171818=AVERAGE(A1:J10)17.470617191917191718161817=L3-L4154.910717191616171717151716=VARP(A1:J10)1.549818191818191920171619=VAR(A1:J10) 1.565918171820191618191716=STDEVP(A1:J10) 1.2451015161817181717161917=STDEV(A1:J10) 1.25111<14.50CV =L10/L50.07212<15.56<15.5615.5=FREQUENCY(A1:J10,K12:K16)61316.51516.51516.5151417.53217.53217.5321518.52518.52518.5251619.51719.51719.51717>19.55>19.55518>20.502. 输入或调用统计函数:(1)选定要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如L1);(2)输入 =COUNT (A1:J10)后按ENTER 键,或在工具栏内依次单击:插入、函数、统计、COUNT 、确定、A1:J10 和确定,便可得到A1:J10样本容量n 的统计结果(如M1所示);(3)类似的操作(如L2:L11所示),可得到其它统计数的计算结果(如M2:M11所示); 3. 制作次数分布表:(1)在一连续的单元格内(如K12:K16)内输入各组的分界限(如15.5,16.5,…);(2)在第1组旁的单元格内(如L12)输入或调用统计函数 =FREQUENCY(A1:J10,K12:K16) (3)选定以L12开始的另一连续的单元格(如L12:L17,注意应比K12:K16多1个单元格),先按F2,然后同时按下CTRL+SHIFT+ENTER,便可得到A1:J10样本的次数统计结果(如M12:M17所示)。
统计学实验设计教学大纲
统计学实验设计教学大纲统计学实验设计教学大纲统计学实验设计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来获取可靠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在统计学实验设计教学中,我们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获取可靠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
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验对象、实验因素、实验水平和实验设计方案等。
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指研究中所关心的个体、单位或现象。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实验对象的特征和属性,以便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
2. 实验因素:实验因素是指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实验因素的种类和水平,以便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 实验水平:实验水平是指实验因素的各个取值。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实验因素的具体水平,以便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4. 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方案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对象、实验因素和实验水平,以及确定实验过程和数据收集方式等,来完成实验目标的具体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步骤。
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实验误差和偏差。
1. 随机化原则:随机化是指在实验设计中采用随机的方式来安排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以减少实验误差和偏差。
随机化原则要求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要充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重复性原则:重复性是指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重复性原则要求实验设计中的重复次数要充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控制变量原则: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设计中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华北理工卫生统计学实验指导09方差分析
实验九:方差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不同设计类型时方差分析总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2.熟悉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方法。
【案例分析】案例1:《脑积液磷酸己糖检测用于脑膜炎诊断的探讨》一文为比较三组患儿CST中PHI值是否不同,数据及分析结果见表9-23。
表9-23 三组患儿CST中PHI值的比较组别n X±S t pPM15407.0±294.7 5.34<0.01 WM、VE1415.0±13.1 6.47<0.01对照组237.0±4.8问:(1)该资料采用的是何种统计分析方法?(2)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可以采用何种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3)采用该统计方法应满足什么条件?该资料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应用什么方法?案例2:利舍平具有使小鼠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等递质下降的作用,为考察某种新药MWC 是否具有对抗利舍平降递质的作用,某研究者将24只小鼠随机等分为4组,给予不同处理后,测定其脑中NE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经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得F=59.306,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处理组NE的含量不同。
结合下表得出结论,即新药MWC 具有对抗利舍平使递质下降的作用。
小鼠经不同处理后脑中NE的含量蒸馏水组利舍平组MWC组利舍平+MWC组630 181 715 407760 103 663 397687 138 638 378676 141 887 363892 197 625 438523 193 648 412 该研究属于何种设计方案?所用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若不正确,应该用何种方法?【SPSS操作】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Dependent List:ldl—c(反应变量)→Factor:group→Options…:选择 Descriptive、 Homogeneity-of-variance、 Mean plot→Post Hoc…: LSD/ S-N-K→countine→OK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Dependent Variable:weight(反应变量)→Fixed Factor(s):drug/block(分组变量)→Model…→ Custom→Model:drug/block (分组变量)→Sum of squares:Type III→ Include intercept in model→Post Hoc…→Post Hoc Tests for:drug→ Tukey→ S-N-K→Options…→Estimated Marginal Means→Display Means for:drug→countine→OK3.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Analyze→General liner Model→Repeated Measures→Within-Subject Factor Name:重复测量变量名称(例如time)→Number of Levels:重复测量次数(例如4)→Add:显示time(4)→Define→依次将time1,time2,time3,time4加入到右侧窗口中→OK4.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Analyze→General liner Model→Univariate→Dependent Variable(反应变量)→Fixed Factor[s](自变量A)→Fixed Factor[s](自变量B)→OK【练习题】一、填空题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华北理工卫生统计学实验指导06常用概率分布
实验六:常用概率分布【目的要求】1.掌握正态分布的特点和面积分布规律,掌握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正态近似。
【案例分析】案例1: 2000年某地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十万分之七,该地10万人口,2001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为17人,有人说,该地2001年总体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与2000年持平。
如果是这样的话,该地2001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人数为17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006.0!177)17(177===-eX P 因为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所以说该地2001年总体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与2000年持平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该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练习题】一、填空题1. 分布的总体均数等于总体方差。
2.二项分布在 时服从正态分布。
3. 泊松分布在 时服从正态分布。
4.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 和 。
二、选择题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是( )A. 0,1B. 1,0C. 0,0D. 1,1 2.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 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 μ愈大 B. μ愈小 C. σ愈大 D. σ愈小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 σ,( )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 增大μ B. 减小μ C. 增大σ D. 减小σ4. 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N(μ1,σ12),随机变量Y 服从正态分布N(μ2,σ22),X 与Y 独立,则X-Y 服从( )A. N(μ1+ μ2,σ12- σ22)B. N(μ1- μ2,σ12- σ22)C. N(μ1-μ2,σ12+σ22)D. N(0σ12+σ22) 5. 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在( )条件下为对称图形。
A. n>50 B. π=0.5 C. n=1 D. π=1 6.( )的均数等于方差。
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Poisson 分布D. 对称分布7. 设X1,X2分别服从以λ1,λ2为均数的Poisson 分布,且X1,X2独立,则X1+X2服从以( )为方差的Poisson 分布。
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
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事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实验方法1.数据收集:在网上选取了一个关于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
3.数据分析:根据统计表格,进行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假设检验等分析方法,获取有关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信息和结论。
三、实验结果1.数据描述性统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下面是一些关键指标的统计结果:(1)学生就业率: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学生的就业率为70%。
(2)就业行业分布:将样本数据按就业行业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最常见的就业行业是IT/互联网行业,占比29%,其次是金融行业,占比21%。
(3)就业薪资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学生的平均月薪为6000元,中位数为5500元。
2.数据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下面是一些关键参数的推断统计结果:(1)总体就业率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总体就业率的95%置信区间为(0.67,0.73)。
(2)总体平均月薪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总体平均月薪的95%置信区间为(5600,6400)元。
3.假设检验:通过假设检验方法,验证一些学生就业情况的假设。
下面是一些关键假设的检验结果:(1)男生和女生的就业率差异: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就业率差异是显著的(p<0.05),即男生的就业率高于女生。
(2)985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就业薪资差异: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发现985高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薪资没有显著差异(p>0.05)。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样本数据,学生的就业率约为70%。
2.IT/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是学生就业最常见的行业。
3.学生的平均月薪约为6000元。
4.根据样本数据,总体就业率的95%置信区间为(0.67,0.73)。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原则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原则与方法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统计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实验的样本量和分组方式,还可以帮助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介绍实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则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随机性原则随机性是实验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不同的实验组中,可以有效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应该尽量采用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式,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2. 控制性原则控制性原则要求在实验设计中尽量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只改变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特定因素。
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重复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应该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 复制性原则复制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应该尽量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复制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和一般性。
二、实验设计的统计学方法1. 样本量的确定在实验设计中,确定合适的样本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样本量,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功效分析、置信区间分析等,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样本量。
2. 实验分组的设计实验分组的设计是实验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分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常用的实验分组设计方法包括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配对设计等,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组设计方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EXCEL2010)要点
EXCEL实验指导书注意:由于简装版的EXCEL 中没有“数据分析”菜单,因此需要进行以下操作步骤来添加该菜单,前提是计算机中必须有OFFICE2010的原始安装软件,否则下列操作无法完成。
“文件”——“选项”——“加载项”——EXCEL加载项“转到”——“加载宏”——选择“分析工具库”——确定。
完成以上操作后“数据”菜单中出现“数据分析”则操作成功。
实验一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2、学会应用Excel创建表格,输入和编辑信息3、熟练运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求各种统计指标4、利用Excel的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5、掌握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原理二、实验要求1、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2、通过练习,能够独立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3、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组编制的基本操作方法;三、实验内容1、分别用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计算这31 个地区人口的总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
表1-1 2008年全国各地区人口统计2、根据抽样调查,某月X市50户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资料如下(单位:元):表1-2 某月X市50户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830 880 1230 1100 1180 1580 1210 1460 1170 10801050 1100 1070 1370 1200 1630 1250 1360 1270 14201180 1030 870 1150 1410 1170 1230 1260 1380 15101010 860 810 1130 1140 1190 1260 1350 930 14201080 1010 1050 1250 1160 1320 1380 1310 1270 1250 根据以上数据,以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为组限,对居民户月消费支出额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居民户月消费支出额的累计频数和频率。
医学统计学实验指导
医用统计方法练习1、某医师研究用春雷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实验组治疗患儿30例(4-5岁)都已用过氯霉素加痢特灵治疗无效,其中10例还曾用过OQPST(羟喹酞磺胺噻唑)加TMP 治疗无效;对照组用OQPST加TMP治疗患儿50例(4-5岁)。
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3%,对照组治愈率80%。
是否可以说明两组疗效近似?2、指出下表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两个治疗组对比并发症西药组中西结合组例数结果例数结果良好死亡良好死亡休克13 6 7 10 10 03、某医院传染科用侧柏叶注射合并化疗(简称合并组,34例)与单纯化疗(简称化疗组,34例)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比较如下表,指出下表绘制的缺点,并加以修正。
两组病例主要症状及体症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日数症状体征例数组别咳嗽吐痰潮热肺部湿罗音痰结核菌转阴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化疗34例合并34例4、用下表中资料绘成统计图身高(厘米)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合计人数 4 9 10 22 33 20 11 6 4 1 1206、用下表所列资料绘图传染病病死率(%)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及副伤寒10.9 18.0 11.0 2.7痢疾急性脊髓灰质炎1.2 3.47、根据下表所列资料绘成统计图某地某年3~4岁儿童急性传染病构成疾病病例数构成比(%)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白喉痢疾29202640145053047036.533.018.16.65.8合计8010 100.08、某医师检查了21名从事作业工人的血红蛋白量(g/100ml),资料如下表,试计算均数及标准差。
14.8 14.715.414.413.713.714.115.414.416.415.312.514.217.014.814.414.914.412.8 15.6 15.9 9、某市110名健康男工人的血红蛋白(g/100ml)列于下表,将此资料编制频数表,并计算均数,标准差及标准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统计整理与分组实验目的:运用excel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统计整理,能熟练运用菜单和各类函数进行数据筛选、排序,运用数据透视表绘制统计频数分布表。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课堂各类习题和练习,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教师演示、指导实验内容:1、品质数据分组:利用数据透视表直接绘制,但是需要注意排序数据2、数值数据分组:对数据排序后,能分析选择数值数据的分组形式。
能利用数据透视表编制单项式分组统计次数数列;熟练应用统计函数编制组距式分组统计次数分布数列。
一、统计数据的预处理1、数据筛选:参见指导P37—39(1)自动筛选:将鼠标定位于数据文件的变量标题行;点击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后,则在标题行出现下拉箭头;在需要筛选的变量下点击下拉箭头,自行选择筛选功能(前10个,自定义),后确定。
自动筛选结果会自动从原数据区域中被选择出来显示,不符合条件的被屏蔽。
自动筛选一次只能执行一次筛选条件。
取消筛选:将数据“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再点击一次,去掉自动筛选前的“√”。
(2)高级筛选:选择空白区域创立筛选条件区域:筛选变量、筛选条件值菜单“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后,进入高级筛选对话框;筛选方式:通常是筛选结果另行放置,防止与原数据混淆。
列表区域:整个数据库区域,一般系统会自动选择。
条件区域:高级筛选可同时执行多个条件的综合筛选结果,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区域。
如果同时多个条件筛选,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同行放置,表示“与”。
若至少满足多个条件之一,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换行放置,表示“或”。
筛选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或岗位为管理员的员工则如此设置:应用1:利用自动筛选选择男性员工;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当前工资在3万元以上的工人;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下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职工。
2、数据排序:参见指导P41将鼠标定位于待分析数据区域的任意位置;点击菜单“数据”——排序后,进入排序对话框;排序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排序变量。
次要关键字:各总体单位排序变量取值相同时,若指定次要关键字,则按此排序,否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
我的数据区域:选择参与排序的数据区域。
有标题行,则数据区域第一行不参与排序,一般数据区域首行为变量名时如此选择。
否则,无标题行,数据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排序。
选项:指定升降序排列形式:次序、方向、方法,用于字符型数据的排序设置。
应用2:对加工零件数按照一定大小进行排序;对售后服务质量按照一定优劣进行排序。
二、统计分组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的编写通常在word 文档中录入和编辑,只要能用excel 生成相对规范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可以复制到word 中进行美化排版即可。
管理员1、品质数据的简单分组选择菜单“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入数据透视表操作向导对话框。
第一步:按照向导默认即可,只生成数据透视表。
第二步:选择源数据,返回excel文件选择包含变量名在内的整个数据库区域。
第三步:设计透视表的内容和格式。
透视表的显示位置:通常与原始数据放置在一起,透视表会占用一部分空间,所以最好与源数据相隔一定距离。
选择源数据文件工作表的空白区域,随意定位一个空白单元格即可。
布局:设计数据透视表的显示模式。
拖放分组变量在行标题栏,系统根据它的属性自动设置组数和类别。
拖放同一分组变量到数据区域,系统会自动生成一次对应各组的数据,默认为计数,即汇总各组的频数。
再次拖放仍然执行相同操作,只要双击按钮,实验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比如计算频率(双击后,进入修改界面,可以修改名称和汇总方式,点击“选项”拉开数据显示方式选择“占同列数据的百分比”即可)。
其余操作按照默认即可。
点击完成,分组表和普通统计表视觉上不大一致,选定已生产透视表的“数据”,右击后,选择“顺序——移至列”即可。
注意事项:(1)数据透视表是根据源数据生成,一旦源数据变化,则分组结果随时改变。
排版过程中,最好是选择性粘贴(值)然后再排版则表中数值不再变动。
(2)如果统计数据为讲究顺序的品质数据,则最好对对数据进行编码排列,然后对编码后的数据再分组,系统就不会排乱顺序。
或者先让系统自行排序,然后将分组结果选择性粘贴,操作者自行修改组别排列。
Excel函数和公式均以“=”开头。
函数格式:=函数名(参数),以等号开始,以回车结束;如果参数有多个,参数之间必须用“,”隔开。
输入函数最好在英文状态下输入,防止错误,而且还可以提示操作者函数的输入语法。
1)讲究顺序的数据,在编码时利用逻辑判断函数:=if(logic-test,[value-if-true],[value-if-false])比如:某职工的文化程度存放在单元格a1中,令高中及以下=1,大学本科=2,研究生=3,编码后的数据存放在b1单元格,则在b1中输入“=if(a1=’高中及以下’,1,if(a1=’大学本科’,2,3))”,然后回车,则自动赋值。
如果编码是数字赋值,注意透视表中的数据显示方式默认是求和汇总,需修改为计数。
2)选择性粘贴的操作。
当采用数据透视表生成统计分组结果以后,这里面的一切输出结果都是嵌套了数据宏工具,原始数据发生变化,结果会随时变化,并且操作者不能单独对其中的某些数据进行编辑修改。
为此,当需要对整理结果进行某些编辑时,通常只将结果复制出来,而不需要复制其内含的公式和格式等内容。
鼠标点击“复制”按钮,然后定位要复制的目标位置后,在“粘贴”按钮右侧有一个下拉小箭头,点开以后选择“值”或者在菜单“编辑”里面点击“选择性粘贴”,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数值”。
执行此项操作,表示只对原数据粘贴其结果,其他都不保留。
应用3:对工人分别根据户口类别和文化程度进行分组整理;对售后服务质量进行分组整理。
2、数值数据的单项式分组按分组标志采用数据透视表,基本操作同前,只是要注意修改布局对话框中的默认数据显示方式为计数。
应用4:编制中学生年龄分组表3、数值数据的组距式分组:参见实验指导P42-44组距式分组由于组数和组距、组限的设计主观性比较强,其格式需要研究人员自行编制,主要通过excel函数来完成。
具体操作顺序按照统计分组理论顺序进行。
(1)组数设计:组数Sturges经验公式1+log(总体单位数)/log(2)、总体单位数count(数据区域)(2)计算极差:最大值max(数据区域)、最小值min(数据区域)(3)等距组距设计:极差/组距,此计算结果通常不是整5或10的倍数,可人为认定。
(4)分组结构设计:选择存放分组数据的一个空白区域,设定第一组的结构,然后利用公式填充,注意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关系,合理利用数学逻辑可以快速提高分组效率。
(5)汇总频数:频数函数frequency(数据区域,临界值)。
输入此公式前,必须提前设定临界值,临界值用于判定总体单位的组别归属,遵循不重不漏和上限不在内原则,通常设置为比原始数据精度更精确一些,同时比组上限稍小一些的数值。
选定存放各组频数的所有组单元格后挪开鼠标,不要点击。
因为首行是反显的,直接利用键盘输入frequency函数即可。
该函数是一次生成所有组的频数,函数确认方法:Ctrl+Shift+Enter,三个键同时摁下,表示函数输入完毕,返回运算结果。
应用5:编制工人加工零件数等距分组表;根据职工当前工资数据,编制科学的统计分组表。
实验二:统计图表的绘制实验目的:运用excel进行统计表的排版设计,会生成合适反映数据特征的美观的各类统计图。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课堂各类习题和练习,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教师演示、指导实验内容:熟练绘制统计表,能绘制出相对专业地道的统计表;根据数据反映特征,熟练选择绘制合适的统计图形,掌握条形图、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图形的绘制方法。
一、统计表的绘制及编辑:参见指导P511、统计表的结构:一张完整的统计表一般包含总标题、行标题、列标题、数据主体。
通常一个excel工作簿会自动打开3张工作表,默认名称为sheet1-3,用户可以双击更改名称,可以拖动表的存放位置,也添加或删减工作表。
在工作表名称状态栏处鼠标定位添加或删减工作表,然后右击,即可快捷完成。
一般,统计表的信息如果不是系统自动生成,则用户自行设计录入。
系统自动生成的,则根据统计表的理论要求进行编辑即可。
如果统计整理得到的各类分组表,最好是将分组结果进行“复制——选择性粘贴——值”以后,再进行编辑比较方便。
2、统计表的要求:左右开口,上下封口,顶线和底线加粗。
统计表的各类边框及线的粗细利用菜单“格式——单元格”操作,进入格式设置对话框,点击边框,有多种样式的边框格式可供选择。
3、统计表的打印设置:如果统计数据特别多,需要打印输出,一张纸无法容纳或者需要换页输出打印,这时就需要打印设置。
通过菜单“文件”来执行。
(1)页面设置:用于设定打印页面纸张、页边距、页眉页脚、工作表打印选项等。
这种设置一般在其他设置完成后,在打印预览对话框中再选择。
(2)打印区域:鼠标选中需打印输出的数据区域,然后点击菜单“文件——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区域”即可。
(3)打印预览。
用于提前预览打印效果,防止打印效果不如人意或者错误,造成浪费。
选择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或常用工具里的打印预览按钮,进入预览界面。
1)设置:即页面设置,页面卡用于选择输出纸张大小及输出方向。
页边距卡用于设计上下左右及页眉页脚的边距,表格在页面上是否居中放置。
页眉/页脚卡用于设计表格外的文本内容。
如统计表的总标题我们一般放于页眉位置,表外附加说明和页码放置于页脚。
比如:点击自定义页眉,进入页眉设计对话框,用户可以自行输入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格式。
工作表卡用于专门针对表格输出进行设计,比如打印网格线,多页打印时需要统一将输出表格的首行设计为统计表的首行内容或首列内容等等。
2)页边距。
选择此选项,页面会自动按照用户设计的页边距显示出一系列边界线,用户可以随意拖放任意修改,直到满意。
应用1:选择A4纸张打印员工档案资料,要求自定义页眉为员工档案信息”,自定义页脚为“第?页,共?页”,表格居纸张正中,并打印网格线。
二、统计图的绘制:参见指导P60-75只要求大家就次数分布绘制最常用的统计图,关于其他功能的图形,我们在具体讲课中用到再给同学们讲解,所有统计图的基本操作几乎一样。
主要区别在于具体图形类型的绘制细节上要结合数据特点来选择数据区域,即数据“系列”的选择,这些系列在于区分开分类轴和数值轴即可,关于图形的美观程度,需要根据视觉效果再不断调整优化。
次数分布图都是基于次数分布表来绘制的,所以必须先分组,后作图。
无论什么统计图,在利用Excel制作时,所有的图形都是在菜单“插入——图表”选项下选择使用。
进入图表制作向导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