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环境地质学和地质环境概念,二者联系。
环境地质: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
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地质体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总和。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2.环境地质学内容、对象、主要分支学科。
内容:1.全球变化的研究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3.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4.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5.城市环境地质研究6.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7.医学环境地质研究8.生态环境地质研究9.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分支学科:1,环境水文地质学;2,环境工程地质学;3,环境地球化学;4,灾害地质学;5,城市环境地质学;6,矿山环境地质学;7,农业环境地质学等。
3.我国的地质环境变迁分为那四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原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阶段2.60年代初-70年代末的地质环境问题孕育发展阶段3.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地质环境急剧恶化阶段4.21世纪以来的地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凸显阶段。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地质环境的质量和地质环境的容量
地质环境的容量:既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评价:可以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地质空间资源等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价: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2.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现实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必须把握以下规律:1人地系统主从律;即人地之间存在着客观的主从关系。
2人地系统反馈律;即人对地的能动作用,总会伴随地对人的反作用的规律。
3人地关系递进律;即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对地球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客观依赖性越高。
4人地适应律;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必须合乎地球体系,功能释放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自然规律,必须合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合理更新与维持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优化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既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也要满足当代人的现实需要,又要足以支撑或有利于后代人的潜在需要。
3.举例说明人为地质作用的类型
1,人为剥蚀地质作用,如矿山剥离盖层、工程挖掘土石、农业平整土地等;2,人为搬运地质作
用,如填筑地基、采矿、场地开挖等;3,人为堆积地质作用,如滨海地区大面积填海造陆;4,人为塑造地形作用,农业上平整的土地、梯田,水库、运河、围海围胡造地等;5,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如长期大规模强烈开采地下水地区。
第三章
1.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一)在同一地区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同时发生。一个面积较大的地质环境系统,当它失稳时,导致某些地段发生地质灾害,其他地段可能只发育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二)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相互影响。
(1)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加剧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崩塌、滑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2)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持续发展可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条件(水土流失)。(三)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短暂的渐进性变化过程
3.我国地质环境问题多的原因是什么?
(一)新构造运动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是我国地质环境问题发生频率高、种类齐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三大阶梯的地形格局
第一级台阶是青藏高原。第二级台阶位于青藏高原以北和以东地区,其东界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三级台阶与第二级台阶毗邻,其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主要由平原、丘陵和低山组成,平均海拔高度低于500m
(三)特殊的气候条件
我国位于北半球,气候受大气环流的西风流控制。由于青藏高原,对西风流的屏障作用,近地的西风流被分为两支,一支绕流向北,一支转向偏南。
(四)人口过多、资源不足
第四章
1.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区别与联系?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武母质及岩石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
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土壤侵蚀是从土地表层侵蚀的角度描述土地退化的,而水土流失是从土地表层土壤流失总量角度来描述土地退化的。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植被等,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是加速水土流失的诱发动力,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砍滥伐、开垦扩种、顺坡耕种、开矿修路及弃土弃渣等。危害: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2,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3,流域下流泥沙淤积,影响调洪、灌溉和航运;4,污染水体。
3.结合实际,试述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应遵循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工程措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对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沿河流域的山地灾害防御、农田基本建设和堤防工程建设;采取“上游保、中游挡、下游导”的措施,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提高江、河、呼、库拦蓄洪水的能力、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
4、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水量很少,按97年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