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研究的思考

一引起思考的原因

1 50年代关于主宾语问题的讨论,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施受关系定主宾;一种是以位置先后定主宾。前一种关系也可称为一个语法形式内部成分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后一种关系也可称为一个语法形式内部成分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 詹按:我们对一个句子(或任意的语法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确定主语、宾语干什么呢?对人学习语言(母语或外语)来讲,无非是为了用来说明学生造出的一个句子是对还是错,或者当一个句子太长、太复杂的时候,借助主宾语这些概念,可以帮助理解这个句子。50年代的讨论是在承认有“主--谓” 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寻找确定“主语”(以及“宾语”)标准的努力。]

2 70年代关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认为汉语是主题明显的语言(topic-prominent),而英语则是主语明显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日语是主题跟主语并显语言(both topic-prominent and subject-prominent)。菲律宾语是主题跟主语都不明显语言(neither topic-prominent nor subject-prominent)。

Keenan, E. L.(1974) The Functional Principle: Generalizing the Notion 'Subject of', in Papers from the Te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P.298-309.

Keenan, E. L.(1976) Toward a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Subject'. in C.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 詹按:据曹逢甫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Keenan提出了“主语”的定义,即“主语”有三十多个特征,这些特征在各种语言中是普遍的。当然具体一种语言不一定全部用到所有的这些特征。]

Li, Charles N and Sandra A. Thompson (1976)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 Li, ed. , Subject and Topic,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曹逢甫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in Chinese : The First Step Toward Discourse Analysis. (1977年南加州大学博士论文)中译本谢蔚天《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曹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汉语是语段取向的语言(discourse-oriented),英语则是句子取向的语言(sentence-oriented)。他试图从言谈功用(discourse function)方面来分析主题与主语的差别,进而讨论主题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以及主题在言谈上的功用。他的结论是:汉语的主语不能带介词,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在指称上必须是“有所指的”(specific)[詹按:似应译为“特指”更合适一些],对述语动词的选择及指称相同的变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题则经常出现在句首,可以用表语气停顿的助词各开,在指称上必须是“定指的”(definite),而且可以涉及出现于句子外面的名词,但是只能对代名化变形与指称相同名词的删略变形发生作用。

3 90年代海外汉语研究界对汉语有无主语的争论

《汉语是否有语法功能-- 评两份博士论文对主语的讨论》文玉卿,载《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3期。

[詹按:认为汉语没有主语的学者似乎有这样的倾向,即主题这样的概念可以把汉语所有的语法现象,汉语的规律给描述清楚了。这种认识未免过于简单。

认为汉语有主语的学者可从来没有否认汉语有主题的存在。

为什么“主语”、“主题”这样的概念不能共存呢?]

4 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

目前关于汉语研究应以哪些语法单位为“本位”的不同观点计有如下一些:

(1)字本位;(2)词本位;(3)词组本位;(4)句本位;(5)小句本位;

(6)复本位;(7)无本位;

说不上眼花缭乱,也是“五花七门”了。

这本位,那本位,实际上都没有明确汉语语法研究中这些基本单位的界定问题。

如果我们问,什么是“字”?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组”?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小句”?等等问题,不知大多数汉语语法学家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更抽象的问题,语法研究中的单位是什么?干什么用?

对人的语法很难说清楚这些问题。而从对计算机而言的形式文法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似乎要相对容易一些。

汉语中最“硬”的基本单位是“字”,这毫无疑问。

汉语语法的任务是描述、解释汉语中的任意一个“字”是如何逐步组合,形成各种可以接受,能够传情达意的表达形式的。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中间站(非终结符),我们给这些中间站取了一些名称--词、词组、小句、句子、……等等。

给定一个表达式,如何判定它是“词”,还是不是“词”呢?

单音节的“字”似乎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地就是“词”,根本用不着费劲去判定。

多音节的“字串”(比如“白菜”)呢?

说到这里,实际上问题在于,我们对什么东西是“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这时候,我们不妨静心想一想,假如没有“词”这个概念会怎么样,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词”这样一个概念。

答案很简单,没有“词”这个概念,所有说汉语的人照样会说汉语。但前辈学者也已经论述过,如果用了“词”这个概念,讲语法会更方便些。

比如我要说明“*很白菜贵”不是一个合法的句子。我可以从“很”、“白菜”、“贵”这三个“词”开始讲起,说“很”是副词,“白菜+贵”构成“主谓”结构,而主谓结构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这个表达式非法,云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