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中学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及答案:综合型问题

合集下载

北城中学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及答案: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北城中学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及答案: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北城中学中考数学专题:第1课时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问题(含答案)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的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很多数学问题,特别是有未知数的几何问题,就需要用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理或公式,建立起未知数和已知数间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来解决,这对解决和计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题,是非常需要的。

近几年中考注重对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考查,实际问题中往往蕴含着方程与不等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和不等式(组)模型,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有的已知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组)、应用题的条件编制、也有根据方程进行数学建模等等.解决有关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试题,首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结果的多样性,使答案简明、准确.类型之一根据图表信息列方程(组)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在具体的生活中根据图示得到方程或不等式,由此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在于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两架天平保持平衡,且每块巧克力的质量相等,每个果冻的质量也相等,则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 g.2.教师节来临之际,群群所在的班级准备向每位辛勤工作的教师献一束鲜花,每束由4支鲜花包装而成,其中有象征母爱的康乃馨和象征尊敬的水仙花两种鲜花,同一种鲜花每支的价格相同.请你根据第一、二束鲜花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束鲜花的价格.3.某厂工人小王某月工作的部分信息如下:信息一:工作时间:每天上午8∶20~12∶00,下午14∶00~16∶00,每月25元;信息二: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并且按规定每月生产甲产品的件数不少于60件.生产产品件数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见下表:生产甲产品件数(件) 生产乙产品件数(件) 所用总时间(分)10 10 35030 20 850信息三:按件计酬,每生产一件甲产品可得1.50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可得2.80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王每生产一件甲种产品,每生产一件乙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分?(2)小王该月最多能得多少元?此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多少件?类型之二借助方程组合或不等式(组)解决方案问题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方案问题是中考一种新题型,考察了同学们综合运用方程组和不等式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和说理的能力.4.某校准备组织290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行李共有100件.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8辆,经了解,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0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1)设租用甲种汽车x辆,请你帮助学校设计所有可能的租车方案;(2)如果甲、乙两种汽车每辆的租车费用分别为2000元、1800元,请你选择最省钱的一种租车方案.5.暑假期间,小明到父亲经营的小超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天小明随父亲从银行换回来58张,共计200元的零钞用于顾客付款时找零.细心的小时清理了一下,发现其中面值为1元的有20张,面值为10元的有7张,剩下的均为2元和5元的钞票.你能否用所学的数学方法算出2元和5元的钞票的各有多少张吗?请写出演算过程.6.为支持四川抗震救灾,重庆市A、B、C三地现在分别有赈灾物资100吨,、100吨、80吨,需要全部运往四川重灾地区的D、E两县。

中考数学分类(含答案)综合型问题

中考数学分类(含答案)综合型问题
2 ( 2)依题意, OA = 32 4 2 5. 即⊙ A 的半径为 5. 而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2=5. 即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 = ⊙ A 的半径,
第 8 页 共 88 页
∴直线 l 与⊙ A 相切 .
1
3
3
( 3)由题意,把 x=-1 代入 y=- x +1 ,得 y= ,即 D ( -1 , ) .
∴ l= AB +BC +AC = 2 3 + 2 3 DE = 8 3 DE ,解得 DE = 1 , 3
83
∴△ ABC 的周长为

3
3 .( 2010 江苏南京 )( 8 分)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2 ,M 是 AD 的中点,点 E 从 点 A 出发,沿 AB 运动到点 B 停止,连接 EM 并延长交射线 CD 于点 F ,过 M 作 EF 的垂 线交射线 BC 于点 G ,连结 EG 、 FG 。
中考数学分类(含答案)
综合
一、选择题 1 .( 2010 江苏苏州) 如图,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2 ,0) 、 (0 , 2) ,⊙ C 的圆心坐
标为 (- 1 ,0) ,半径为 1 .若 D 是⊙ 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 DA 与 y 轴交于点 E,则△ 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
A.2
B 两点, A( 1,0) 。
(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 2) 如图,以 AB 为直径作圆,与抛物线交于点 D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 F,
依次连接 A、D 、B 、E,点 Q 为线段 AB 上一个动点 (Q 与 A、B 两点不重合) ,
过点 Q 作 QF
AE 于 F , QG
DB 于 G ,请判断 QF

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复习

(备战中考)年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中考真题+模拟试题+单元测试)综合型问题类型之一代数类型的综合题代数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代人法、待定系数法等.解代数综合题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要抓住题意,化整为零,层层深人,各个击破.例1.(2011山东滨州,25,12分)如图,某广场设计的一建筑物造型的纵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O 落在水平面上,对称轴是水平线OC 。

点A 、B 在抛物线造型上,且点A 到水平面的距离AC =4O 米,点B 到水平面距离为2米,OC =8米。

(1) 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 为了安全美观,现需在水平线OC 上找一点P ,用质地、规格已确定的圆形钢管制作两根支柱PA 、PB 对抛物线造型进行支撑加固,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两根支柱用料最省(支柱与地面、造型对接方式的用料多少问题暂不考虑)时的点P ?(无需证明)(3) 为了施工方便,现需计算出点O 、P 之间的距离,那么两根支柱用料最省时点O 、P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请写出求解过程)【答案】解:(1)以点O 为原点、射线OC 为y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1分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2y ax =,………………2分由题意知点A 的坐标为(4,8)。

且点A 在抛物线上,………………3分所以8=a ×24,解得a=12,故所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212y x =………………4分 (2)找法:延长AC,交建筑物造型所在抛物线于点D,………………5分则点A 、D 关于OC 对称。

连接BD 交OC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

………………6分(3)由题意知点B 的横坐标为2,且点B 在抛物线上,所以点B 的坐标为(2,2)………………7分又知点A 的坐标为(4,8),所以点D 的坐标为(-4,8) (8)设直线BD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 , (9)则有2248k bk b+=⎧⎨-+=⎩ (10)解得k=-1,b=4.故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为 y=-x+4, (11)把x=0代入y=-x+4,得点P的坐标为(0,4)两根支柱用料最省时,点O、P之间的距离是4米。

2023年中考数学解析题专项训练题集(含答案五篇)

2023年中考数学解析题专项训练题集(含答案五篇)

2023年中考数学解析题专项训练题集(含答案五篇)> 本文档旨在通过五篇详细的解析题训练,帮助考生们掌握中考数学的核心考点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第一篇:代数与函数题目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0$,求证其两根之和等于2a。

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有:$x_{1,2}=\frac{-b\pm\sqrt{b^2-4ac}}{2a}$代入本题的系数,得到:$x_{1,2}=a$因此,两根之和为:$x_1+x_2=2a$答案:两根之和等于2a。

题目2:已知函数$f(x)=ax^2+bx+c$(a≠0),若$f(1)=3$,$f(-1)=5$,求$f(0)$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begin{cases}a+b+c=3 \\a-b+c=5\end{cases}$解这个方程组,得到:$\begin{cases}a=2 \\b=-1 \\c=0\end{cases}$因此,$f(0)=c=0$。

答案:$f(0)=0$。

第二篇:几何题目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C=90°,AB=10,BC=6,求AC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AC^2=AB^2-BC^2$代入本题的数值,得到:$AC^2=100-36$因此,$AC=8$。

答案:AC的长度为8。

题目2:已知菱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且AC=6,BD=8,求菱形的面积。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因此AO=OC=3,BO=OD=4。

我们可以将菱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frac{1}{2}\times AO \times BO = \frac{1}{2}\times 3 \times4=6$因此,菱形的面积为:$4\times 6=24$答案:菱形的面积为24。

第三篇:概率与统计题目1: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2个绿球,随机取出一个球,求取出红球的概率。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此类题考查形式多样,但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且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会用到前面的结论,解题时要多结合前面的问题,大胆猜想.综合性较强,入手简单,但要得满分较难,此类题型是今后中考命题的方向,应引起重视.1.如图①,△ABC 和△DEF 中,AB =AC ,DE =DF ,∠A =∠D. (1)求证:BC AB =EFDE;(2)由(1)中的结论可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顶角∠A 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即底边BC)与邻边(即腰AB 或AC)的比值也就确定,我们把这个比值记作T(A),即T(A)=∠A的对边(底边)∠A的邻边(腰)=BCAB .如T(60°)=1.①理解巩固:T(90°)=________,T (120°)=________,若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T(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学以致用:如图②,圆锥的母线长为9,底面直径PQ =8,一只蚂蚁从点P 沿着圆锥的侧面爬行到点Q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T(160°)≈1.97,T (80°)≈1.29,T (40°)≈0.68)2. (1)如图①,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证明:BE=CD;(2)如图②,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猜想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③,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3.问题:如图①,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①证明上述结论.【类比引申】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__________关系时,仍有EF=BE+FD.【探究应用】如图③,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道路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 =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 E⊥AD,DF=40(3-1)米,现要在E、F 之间修一条笔直的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2≈1.41,3≈1.73)4.理解: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 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 思路一 如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图① 设AC =1,则BD =BA =2,BC = 3.tan D =tan 15°=12+3=2-3(2+3)(2-3)=2- 3. 思路二 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假设α=60°,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 15°=tan (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3-11+3=2- 3.思路三 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 思路四 …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 (1)类比:求出tan 75°的值;(2)应用:如图②,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 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 ,则得A 、C 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 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3)拓展:如图③,直线y =12x -1与双曲线y =4x 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将直线AB 绕点C 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②图③备用图5.【操作发现】在计算器上输入一个正数,不断地按“ ”键求算术平方根,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或都等于1.【提出问题】输入一个实数,不断地进行“乘以常数k ,再加上常数b”的运算,有什么规律? 【分析问题】我们可用框图表示这种运算过程:也可用图象描述:如图①,在x 轴上表示出x 1,先在直线y =kx +b 上确定点(x 1,y 1),再在直线y =x 上确定纵坐标为y 1的点(x 2,y 1),然后在x 轴上确定对应的数x 2,…,依次类推. 【解决问题】研究输入实数x 1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不断增加,运算结果x n 怎样变化. (1)若k =2,b =-4,得到什么结论?可以输入特殊的数如3,4,5进行观察研究; (2)若k>1,又得到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3)①若k =-23,b =2,已在x 轴上表示出x 1(如图②所示),请在x 轴上表示x 2,x 3,x 4,并写出研究结论;②若输入实数x 1时,运算结果x n 互不相等,且越来越接近常数m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及m 的值(用含k ,b 的代数式表示).6.问题提出(1)如图①,已知△ABC.请画出△ABC关于直线AC对称的三角形.问题探究(2)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是否在边BC、CD上分别存在点G、H,使得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它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③,有一矩形板材ABCD,AB=3米,AD=6米.现想从此板材中裁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使∠EFG=90°,EF=FG=5米,∠EHG=45°.经研究,只有当点E、F、G分别在边AD、AB、BC上,且AF<BF,并满足点H在矩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才有可能裁出符合要求的部件.试问能否裁得符合要求的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若能,求出裁得的四边形EFGH部件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 (1)证明:∵AB=AC,DE=DF,∴ABDE=ACDF,又∵∠A =∠D ,∴△ABC ∽△DEF ,∴BC EF =ABDE ,∴BC AB =EF DE. (2)解:①2,3,0<T (α)<2.【解法提示】①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A =90°,∠B =∠C =45°, ∴设AB =AC =x ,由勾股定理得BC =2x , ∴T(90°)=BC AB =2x x=2;第1题解图①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②,在△ABC 中,∠A =120°,AB =AC , 过点A 作AD ⊥BC , ∴∠BAD =60°,BD =12BC ,设AD =y ,在Rt △ABD 中,∠BAD =60°, ∴BD =AD·tan 60°=3y ,AB =2AD =2y , ∴BC =2BD =23y , ∴T(120°)=23y2y=3; ∵∠A<180°,当∠A =180°时,此时AB =AC =12BC 即T(A)=BC AB =BC 12BC =2,∵要构成三角形,∴T(A)<2, ∵T(A)>0,∴0<T (α)<2.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圆锥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即2πr =n πl180,∴rl=n360,∵r=4,l=9,∴n=160.∵T(80°)≈1.29,∴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T(80°)×l≈1.29×9≈11.6.2. 解:(1)作图如解图①,第2题解图①证明:∵△ABD和△ACE为等边三角形,则AB=AD,AE=AC,∠DAB=∠EAC=6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2)BE=CD.理由如下:∵四边形ABFD和四边形ACGE为正方形,∴AB=AD,AC=AE,∠DAB=∠EAC=9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3)如解图②,以AB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BAD=90°,第2题解图②则AD=AB=100米,∠ABD=45°,∴BD=100 2 米,连接CD,则由(2)可得,BE=CD,∵∠ABC=45°,∴∠DBC=90°,在Rt△DBC中,BC=100米,BD=100 2 米,由勾股定理得CD=1002+(1002)2=100 3 米,则BE=CD=100 3 米.3. 【发现证明】证明:如解图①,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DG,则AB与AD重合,第3题解图①∴∠BAE =∠DAG ,∠B =∠ADG ,BE =GD , AE =AG ,∴∠GAF =∠DAF +∠GAD =∠BAE +∠DAF =45°, 在正方形ABCD 中,∠B =∠ADC =90°, ∴∠ADG +∠ADF =180°,即G 、D 、F 在一条直线上, ∵∠EAF =45°,在△EA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45°,AF =AF , ∴△EAF ≌△GAF(SAS ), ∴EF =GF ,∴EF =FG =FD +DG =FD +BE. 【类比引申】∠EAF =12∠BAD.【解法提示】如解图②,延长CB 至M ,使BM =DF ,连接AM , ∵∠ABC +∠D =180°,∠ABC +∠ABM =180°, ∴∠D =∠ABM , 在△ABM 和△ADF 中, ⎩⎪⎨⎪⎧AB =AD ∠ABM =∠D BM =DF,第3题解图②∴△ABM ≌△ADF(SAS ),∴AF =AM ,∠DAF =∠BAM , ∵∠BAD =2∠EAF , ∴∠DAF +∠BAE =∠EAF =12∠BAD , ∴∠EAB +∠BAM =∠EAM =∠EAF , 在△FAE 和△MAE 中,⎩⎪⎨⎪⎧AE =AE ∠FAE =∠MAE AF =AM, ∴△FAE ≌△MAE(SAS ), ∴EF =EM ,又∵EM =BE +BM =BE +DF , ∴EF =BE +DF.【探究应用】解:如解图③,连接AF ,延长BA 、CD 交于点O , ∵∠BAD =150°,∠ADC =120°, ∴∠OAD =30°,∠ODA =60°, ∴△OAD 是直角三角形. ∵AD =80,∴AO =403,OD =40,∵OF =OD +DF =40+40(3-1)=403, ∴AO =OF ,第3题解图③∴∠OAF =45°, ∵∠OAD =30°, ∴∠DAF =15°, ∵∠EAD =90°,∴∠EAF =∠EAD -∠DAF =75°=12∠BAD ,又∠B +∠ADC =180°,由(2)知EF =BE +DF.∠BAE =∠BAD -∠EAD =150°-90°=60°=∠B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BE =AB =80,∴EF =BE +DF =80+40(3-1)≈109(米). 4. 解:(1)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第4题解图①设AC =1,则BD =BA =2,BC =3,tan ∠DAC =tan 75°=DC AC =BD +BC AC =2+31=2+ 3.【一题多解】tan 75°=tan (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331-33=3+33-3=2+ 3.第4题解图②(2)如解图②,在Rt △ABC 中,AB =AC 2-BC 2=602-302=303, sin ∠BAC =BC AC =3060=12,即∠BAC =30°,∵∠DAC =45°,∴∠DAB =45°+30°=75°.在Rt △ABD 中,tan ∠DAB =DBAB =2+3,∴DB =AB·tan ∠DAB =303·(2+3)=603+90, ∴DC =DB -BC =603+90-30= 603+60.(米)答: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为(603+60)米.第4题解图③(3)直线AB 能与双曲线相交,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理由如下:若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与双曲线相交于点P 1、P 2,如解图③,过点C 作CD ∥x 轴,过点P 1作P 1E ⊥CD 于点E ,过点A 作AF ⊥CD 于点F.解方程组⎩⎨⎧y =12x -1y =4x,得⎩⎪⎨⎪⎧x =4y =1,或⎩⎪⎨⎪⎧x =-2y =-2, ∴点A(4,1),点B(-2,-2).对于y =12x -1,当x =0时,y =-1,则C(0,-1),OC =1,∴CF =4,AF =1-(-1)=2, ∴tan ∠ACF =AF CF =24=12, ∴tan ∠P 1CE =tan (∠ACP 1+∠ACF)=tan (45°+∠ACF)=tan 45°+tan ∠ACF 1-tan 45°·tan ∠ACF=1+121-12=3,即P 1ECE =3.设点P 的坐标为(a ,b), 则有⎩⎪⎨⎪⎧ab =4b +1a =3,解得⎩⎪⎨⎪⎧a =-1b =-4,或⎩⎪⎨⎪⎧a =43b =3,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ii )若直线A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后,与x 轴相交于点G ,如解图④. 由(i )可知∠ACP =45°,P(43,3),则CP ⊥CG .过点P 作PH ⊥y 轴于H , 则∠GOC =∠CHP =90°,∠GCO =90°-∠HCP =∠CPH ,第4题解图④∴△GOC ∽△CHP , ∴GO CH =OCHP. ∵CH =3-(-1)=4,PH =43,OC =1,∴GO 4=143=34, ∴GO =3,G(-3,0).设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3k +b =0b =-1,解得⎩⎪⎨⎪⎧k =-13b =-1,∴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13x -1.联立⎩⎨⎧y =-13x -1y =4x,消去y ,得4x =-13x -1,整理得x 2+3x +12=0,∵b 2-4ac =32-4×1×12=-39<0, ∴方程没有实数根,∴直线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与双曲线无交点.(综上所述,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能与双曲线相交,交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5. 解:(1)若k =2, b =-4,①x 1=3时,x 2=2×3-4=2,x 3=2×2-4=0,x 4=2×0-4=-4,x 5=2×(-4)-4=-12; ②x 1=4时,x 2=2×4-4=4,x 3=2×4-4=4,x 4=2×4-4=4,x 5=2×4-4=4; ③x 1=5时,x 2=2×5-4=6,x 3=2×6-4=8,x 4=2×8-4=12,x 5=2×12-4=20, 由上面的特殊值可得,y =2x -4与y =x 交点的横坐标为4, 所以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 当输入的值x =4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2)当k>1时,y =kx +b 与y =x 的交点坐标横坐标为x =-bk -1,所以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输入的值x =-bk -1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理由如下: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为(b 1-k ,b 1-k ),当x >b 1-k时,对于同一个x 的值,kx +b >x ,∴y 1>x 1,∵y 1=x 2,∴x 1<x 2,同理x 2<x 3<…<x n ,∴当x 1>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的增加,x n 越来越大,同理,当x 1<b 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越来越小,当x =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保持不变.(3)①画如解图,第5题解图结论:通过画图可得,x n 的值越来越靠近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即65;②|k|<1且k ≠0时,m =-bk -1.即-1<k <1且k ≠0, 【解法提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满足kx +b =x ,解得x =-bk -1,且k ≠0,由(1)得|k|<1.6. (1)【思路分析】要作对称图形,先要考虑对称的性质,即对应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只需作出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D ,连接AD ,CD 即可.第6题解图①解:如解图①,△AD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作法提示】(1)过点B 作直线AC 的垂线,垂足为点O ;(2)在垂线上截取OD =OB ,连接AD ,CD ,则△ADC 即为所要求作的三角形.(2)【思路分析】四边形EFGH 的周长=EF +FG +GH +HE ,由题意可知AF 和AE 的长均为定值,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F 的长为定值,所以要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只需令FG +GH +HE 最小即可,利用作对称线段将所求线段和转化到三角形中进行求解,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线段和最小值.第6题解图②解: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②,作点E 关于CD 的对称点E′,作点F 关于BC 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 于点G ,交CD 于点H ,连接FG 、EH ,则F ′G =FG ,E ′H =EH ,所以此时四边形EFGH 的周长最小.这是因为:在BC 上任取一点G′,在CD 上任取一点H′,则FG′+G′H′+H′E =F′G′+G′H′+H ′E ′≥E ′F ′.由题意得:BF′=BF =AF =2,DE ′=DE =2,∠A =90°, ∴AF ′=6,AE ′=8.∴E ′F ′=10,EF =2 5.∴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EF +FG +GH +HE =EF +E ′F ′=25+10.∴在BC、CD上分别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H,使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25+10.(3)【思路分析】要使四边形EFGH面积最大,因为E、F、G的位置确定,即△EFG的面积是固定的,只要求以EG为底边的△EGH最大面积即可,且∠EHG为45°,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以点F 的对称点O为圆心,作以EG为弦的圆,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即EG的中垂线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H′,然后再由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能裁得.∵∠EFG=∠A=90°,∴∠2+∠AFE=∠1+∠AFE=90°,∴∠1=∠2,∵EF=FG=5,∴△AEF≌△BFG(AAS),∴AF=BG,AE=BF.设AF=x,则AE=BF=3-x,∴x2+(3-x)2=(5)2解得x1=1或x2=2,∵AF<BF,∴x2=2舍去,∴AF=BG=1,AE=BF=2,∴DE=4,CG=5.如解图③,连接EG,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EOG,则四边形EFGO为正方形,∠EOG=90°.以点O为圆心,OE长为半径作⊙O,则∠EHG=45°的点H在⊙O上.连接FO,并延长交⊙O于点H,则点H在EG中垂线上.第6题解图③连接EH、GH,则∠EHG=45°.此时,四边形EFGH就是想要裁得的四边形EFGH中面积最大的.连接CE,则CE=CG=DE2+CD2=5.∴点C在线段EG的中垂线上,连接HC,∴点F、O、H、C在一条直线上,又∵EG=EF2+FG2=10,∴FO=EG=10.又∵CF=BF2+BC2=210,∴OC=10.又∵OH=OE=FG=5,∴OH<OC,∴点H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可以在矩形板材ABCD 中,裁得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四边形EFGH 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即S 四边形EFGH=12EG·FH =12×10×(10+5)=(5+522)m 2. ∴所裁得的四边形部件EFGH 是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为(5+522) m 2.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在于第(3)问点H 位置的确定,题中已知点E 、F 、G 的位置,即解决本题的实质是求以EG 为底边的△EGH 的面积最大时点H 的位置,由于∠EHG =45°,想到作直角△EFG 关于EG 的对称图形,则以点F 的对称点为圆心、EG 为弦的圆在矩形ABCD 内的点H 满足题意,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则点H 为EG 的中垂线与所作圆的交点.。

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训练.docx

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训练.docx

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训练•综合型问题(时间:40分钟)【代数型综合题】特征: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

解题策略: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代入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

注意:⑴重视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⑵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⑶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几何型综合题】特征:指以几何知识为主或者以几何变换为主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主要包括几何的定义、公理、定理、几何变换等内容。

解题策略:解决几何型综合题的关键是把代数知识与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计算与证明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注意:⑴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⑵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代数和几何型综合题】特征:指以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主要以函数与方程、二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为主的综合。

解题策略: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代数方法具有一般性,解题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注意: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一、选择题:(6'x3 = 18‘)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抛物线y=J+x—2关于x 轴作轴对称变换,再将所得的抛物线关于y轴作轴对称变换,那么经两次变换后所得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 = - x~—x+2B、y= - x~~\~x—2C、y = - x'+x+2D、y=x~+x+22^已知函数y=3—(x~m)(x—n),并且a、b是方程3—(x~m)(x~n)=0的两个根,则实数m、n、a、b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m<a<b<nB、C、a<m<b<nD、a<m<n<b3、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3、AD为边向外作等边AABE, A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 在点A、E 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_定正确的是()①左CDF^AEBC;②Z CDF= ZEAF; A ---------------- --③△ECF是等边三角形;\\ //④、CG侦E。

中考数学《综合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doc

中考数学《综合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综合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涵盖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它可以包含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的若干知识点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有机结合探索性、开放性等有关问题;它既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又突出了与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 它不但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既考查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知识网络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前面专题已对代数之方程和不等式综合问题、函数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函数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代数和函数综合问题、静态几何之综合问题等有过介绍,本专题主要原创编写代数和平面几何的综合问题、代数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平面几何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解析几何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模拟题。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11x+ 30=0 的两个解恰好分别是等腰△ ABC 的底边长和腰长,则△ ABC底边上的高为。

【答案】 4 或119。

2【考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分类思想的应用。

1.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 m+ 2) x+( 2m- 1)=0 的一个根是 2,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解:∵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 12- 1×( m+ 2)+( 2m- 1) =0,解得, m=2,则方程的另一根为:m+ 2- 1=2+1=3。

①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 3 时,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1 3 3 。

2 2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 3 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 2 2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1 2 22 。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中考应用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中考应用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中考应用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必是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找到能够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所谓“能表示全部含义”就是指在相等关系中,题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包括所求的量)都要给予充分利用,不能漏掉,但也不能把同一条件重复使用,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相等关系,如“多”、“少”、“增加”、“减少”、“快”、“慢”等,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明显给出而题意中又包含着的隐含相等关系,这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此时需全面深入的理解题意,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做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验、答”.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时也可以利用图示法,列表法来帮助理解题意.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6、“答”就是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应用题类型: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产率问题,百分比浓度问题,和差倍分问题,与函数综合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几种常见类型和等量关系如下:1、行程问题:s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vt常见等量关系:(1)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2)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①同时不同地: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②同地不同时: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时间差;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2、工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见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3、增长率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现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4、百分比浓度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溶质=溶液×浓度.5、水中航行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6、市场经济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售价-进价;商品利润率=利润÷进价;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应用题归类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考专题复习三角形的综合题(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三角形的综合题(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三角形的综合题(含答案)三角形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综合题是考察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题型。

下面是一些中考专题复三角形综合题的示例及其答案。

示例一已知△ABC 中,∠BCA = 90°,AD ⊥ BC 于 D,CD = 6 cm,BD = 8 cm,求△ACB 的面积。

答案: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AC 的长度:AC² = AD² + CD² = 8² + 6² = 100所以,AC = 10 cm。

由于△ACB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该三角形的面积为:面积 = 1/2 × AC × BC = 1/2 × 10 × 8 = 40 平方厘米。

示例二已知△ABC 中,∠A = 60°,AB = 5 cm,AC = 8 cm,求△ABC 的高和面积。

答案: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BC 的长度:BC / sin A = AC / sin BBC / sin 60° = 8 / sin BBC = (8 × sin 60°) / sin B ≈ 9.24 cm所以,BC ≈ 9.24 cm。

由于△ABC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三条边长相等,所以该三角形的高等于边长乘以√3 除以 2:高= (5 × √3) / 2 ≈ 4.33 cm所以,△ABC 的高约为 4.33 cm。

该三角形的面积可以使用公式 S = (1/2) ×底 ×高计算:面积= (1/2) × 5 × 4.33 ≈ 10.83 平方厘米。

示例三已知△ABC 和△MNQ 的面积分别为 20 平方厘米和 25 平方厘米,且 AB:MN = △ABC 和△MNQ 的周长之比。

答案:由于 AB:MN = AB = kMN,BC = kQN。

山东省菏泽单县北城三中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单县北城三中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单县北城三中2024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A .223a a bB .23a a a -C .22a b a b ++D .222a ab a b-- 2.在Rt △ABC 中,∠ACB=90°,AC=12,BC=9,D 是AB 的中点,G 是△ABC 的重心,如果以点D 为圆心DG 为半径的圆和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相交,那么r 的取值范围是( )A .r <5B .r >5C .r <10D .5<r <10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 )A .1:2:3B .2:3:4C .1:3:2D .1:2:34.如图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所需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 )A .6B .5C .4D .35.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k x(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A .S 的值增大B .S 的值减小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D .S 的值不变6.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 ∥CD ,AE 与AB 的夹角为48°,若CF 与EF 的长度相等,则∠C 的度数为( )A .48°B .40°C .30°D .24° 7.反比例函数是y=2x 的图象在(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8.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1x m x m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 ) A .m >3 B .m <3 C .m ≤3 D .m ≥39.如图,在△ABC 中,∠B =90°,AB =3cm ,BC =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向点B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若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P 点到达B 点运动停止,则△PBQ 的面积S 随出发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 .C .D .10.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4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5B .k<5,且k≠1C .k≤5,且k≠1D .k>511.设x 1,x 2是方程x 2-2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是( ) A .-6B .-5C .-6或-5D .6或5 12.将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A .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则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14.如图,在△ABC 中,∠ACB =90°,∠A =30°,BC =4,以点C 为圆心,CB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再分别以点B 和点D 为圆心,大于12B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 ,作射线CE 交AB 于点F ,则AF 的长为_____.15.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点D 是⊙O 上一点,点C 是AD 的中点,CE ⊥AB 于点E ,过点D 的切线交EC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D ,分别交CE ,CB 于点P ,Q ,连接AC ,关于下列结论:①∠BAD =∠ABC ;②GP =GD ;③点P 是△ACQ 的外心,其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16.如图,一组平行横格线,其相邻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已知点A 、B 、C 、D 、O 都在横格线上,且线段AD ,BC 交于点O ,则AB :CD 等于______.17.若代数式5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 18.在△ABC 中,点D 在边BC 上,BD=2CD ,AB a =,AC b =,那么AD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班商定举行一次远足活动,A 、B 两地相距10千米,甲班从A 地出发匀速步行到B 地,乙班从B 地出发匀速步行到A 地.两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设步行时间为x 小时,甲、乙两班离A 地的距离分别为1y 千米、2y 千米,1y 、2y 与x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1y 、2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求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几小时相遇?相遇时乙班离A 地多少千米?甲、乙两班相距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0.(6分)如图,正方形OABC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40°得到正方形ODEF,连接AF,求∠OFA的度数21.(6分)△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D为顶点作∠MDN=∠B.如图(1)当射线DN经过点A时,DM交AC边于点E,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如图(2),将∠MDN绕点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DN分别交线段AC,AB于E,F点(点E与点A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在图(2)中,若AB=AC=10,BC=12,当△DE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14时,求线段EF的长.22.(8分)雅安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某单位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赈灾捐款活动.第一天收到捐款10 000元,第三天收到捐款12 100元.(1)如果第二天、第三天收到捐款的增长率相同,求捐款增长率;(2)按照(1)中收到捐款的增长速度,第四天该单位能收到多少捐款?23.(8分)小明准备用一块矩形材料剪出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阴影部分),做成要制作的飞机的一个机翼,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帮小明计算出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4.(10分)如图,某校教学楼AB的后面有一建筑物CD,当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22º时,教学楼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高2m的影子CE;而当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45º时,教学楼顶A在地面上的影子F与墙角C有13m的距离(B、F、C在一条直线上).求教学楼AB的高度;学校要在A、E之间挂一些彩旗,请你求出A、E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25.(10分)综合与实践﹣﹣﹣折叠中的数学在学习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后,某学习小组针对矩形中的折叠问题进行了研究.问题背景: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AD 上的动点,且BE=DF,连接EF,将矩形ABCD沿EF折叠,点C落在点C′处,点D落在点D′处,射线EC′与射线DA相交于点M.猜想与证明:(1)如图1,当EC′与线段AD交于点M时,判断△M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操作与画图:(2)当点M与点A重合时,请在图2中作出此时的折痕EF和折叠后的图形(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标注相应的字母);操作与探究:(3)如图3,当点M在线段DA延长线上时,线段C′D'分别与AD,AB交于P,N两点时,C′E与AB交于点Q,连接MN 并延长MN交EF于点O.求证:MO⊥EF 且MO平分EF;(4)若AB=4,3E由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点D'所经过的路径的长为.26.(12分)如图,Rt △ABC 中,∠ABC =90°,点D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CE ∥DB ,BE ∥DC .(1)求证:四边形DBEC 是菱形;(2)若AD =3, DF =1,求四边形DBEC 面积.27.(12分)数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我校初三年级1800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从初三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将他们按体重(均为整数,单位:kg )分成五组(A :39.5~46.5;B :46.5~53.5;C :53.5~60.5;D :60.5~67.5;E :67.5~74.5),并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补全条形统计图,并估计我校初三年级体重介于47kg 至53kg 的学生大约有多少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解题分析】解:A .22233a a b ab =,故本选项错误; B .2133a a a a =--,故本选项错误;C .22a b a b ++,不能约分,故本选项正确;D .222()()()a ab a a b a a b a b a b a b--==-+-+,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约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D【解题分析】延长CD 交⊙D 于点E ,∵∠ACB=90°,AC=12,BC=9,∴AB=22AC BC +=15, ∵D 是AB 中点,∴CD=115AB=22, ∵G 是△ABC 的重心,∴CG=2CD 3=5,DG=2.5, ∴CE=CD+DE=CD+DF=10,∵⊙C 与⊙D 相交,⊙C 的半径为r ,∴ 510r <<,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两圆相交等,根据知求出CG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图中内切圆半径是OD,外接圆的半径是OC,高是AD,因而AD=OC+OD;在直角△OCD中,∠DOC=60°,则OD:OC=1:2,因而OD:OC:AD=1:2:1,所以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1:2:1.故选D.考点:正多边形和圆.4、B【解题分析】主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题目详解】综合主视图和俯视图,底层最少有4个小立方体,第二层最少有1个小立方体,因此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5个.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识别图形5、D【解题分析】作PB⊥OA于B,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OB=AB,则S△POB=S△PAB,再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POB=12|k|,所以S=2k,为定值.【题目详解】作PB⊥OA于B,如图,则OB=AB,∴S△POB=S△PAB.∵S△POB=12|k|,∴S=2k,∴S的值为定值.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 =k x 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 6、D【解题分析】 解:∵AB ∥CD ,∴∠1=∠BAE =48°.∵CF =EF ,∴∠C =∠E .∵∠1=∠C +∠E ,∴∠C =12∠1=12×48°=2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B【解题分析】解:∵反比例函数是y=2x中,k=2>0, ∴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故选B .8、C【解题分析】根据“大大小小找不着”可得不等式2+m≥2m -1,即可得出m 的取值范围.【题目详解】221x m x m ->⎧⎨-<-⎩①② , 由①得:x >2+m ,由②得:x <2m ﹣1,∵不等式组无解,∴2+m≥2m ﹣1,∴m≤3,故选C .【题目点拨】考查了解不等式组,根据求不等式的无解,遵循“大大小小解不了”原则得出是解题关键. 9、C【解题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PBQ 的面积S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题目详解】由题意可得:PB =3﹣t ,BQ =2t ,则△PBQ 的面积S =12PB •BQ =12(3﹣t )×2t =﹣t 2+3t , 故△PBQ 的面积S 随出发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 故选C .【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10、B【解题分析】试题解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21410k 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00k -≠⎧⎨∆>⎩,即()2104410k k -≠⎧⎨-->⎩,解得:k <5且k ≠1.故选B . 11、A【解题分析】试题解析:∵x 1,x 2是方程x 2-2x-1=0的两个实数根,∴x 1+x 2=2,x 1∙x 2=-1∴2112x x x x +=2221212121212()24261x x x x x x x x x x ++-+===--. 故选A.12、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解析式为:,∴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抛物线解析式为:.故选C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37【解题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a,则个位上的数为(a+4),依题意得:a+a+4=10,解得:a=3,∴这个两位数为:37【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4、1;【解题分析】分析:根据辅助线做法得出CF⊥AB,然后根据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AB和BF的长度,从而得出AF的长度.详解:∵根据作图法则可得:CF⊥AB,∵∠ACB=90°,∠A=30°,BC=4,∴AB=2BC=8,∵∠CFB=90°,∠B=10°,∴BF=12BC=2,∴AF=AB-BF=8-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解题的关键就是根据作图法则得出直角三角形.15、②③【解题分析】试题分析:∠BAD与∠ABC不一定相等,选项①错误;∵GD为圆O的切线,∴∠GDP=∠ABD,又AB为圆O的直径,∴∠ADB=90°,∵CF⊥AB,∴∠AEP=90°,∴∠ADB=∠AEP,又∠PAE=∠BAD,∴△APE∽△ABD,∴∠ABD=∠APE,又∠APE=∠GPD,∴∠GDP=∠GPD,∴GP=GD,选项②正确;由AB是直径,则∠ACQ=90°,如果能说明P是斜边AQ的中点,那么P也就是这个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了.Rt△BQD中,∠BQD=90°-∠6,Rt△BCE中,∠8=90°-∠5,而∠7=∠BQD,∠6=∠5,所以∠8=∠7,所以CP=QP;由②知:∠3=∠5=∠4,则AP=CP;所以AP=CP=QP,则点P是△ACQ的外心,选项③正确.则正确的选项序号有②③.故答案为②③.考点:1.切线的性质;2.圆周角定理;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6、2:1.【解题分析】过点O作OE⊥AB于点E,延长EO交CD于点F,可得OF⊥CD,由AB//CD,可得△AOB∽△DO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AB OECD OF=,由此即可求得答案.【题目详解】如图,过点O作OE⊥AB于点E,延长EO交CD于点F,∵AB//CD,∴∠OFD=∠OEA=90°,即OF⊥CD,∵AB//CD,∴△AOB∽△DOC,又∵OE⊥AB,OF⊥CD,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AB OECD OF==23,故答案为:2: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本题的关键.17、x≠﹣5.【解题分析】根据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可得答案.【题目详解】由题意,得x+5≠0,解得x≠﹣5,故答案是:x≠﹣5.【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18、12 33 a b+【解题分析】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BC的值,再由BD=2CD,求得BD的值,即可求得AD的值.【题目详解】∵AB a=,AC b=,∴BC=AC-AB=b-a,∵BD=2CD,∴BD=23BC=2()3b a-,∴AD=AB+BD=2()3a b a+-=1233a b+.故答案为1233a 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y1=4x,y2=-5x+1.(2)409km.(3)23h.【解题分析】(1)由图象直接写出函数关系式;(2)若相遇,甲乙走的总路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题目详解】(1)根据图可以得到甲2.5小时,走1千米,则每小时走4千米,则函数关系是:y1=4x,乙班从B地出发匀速步行到A地,2小时走了1千米,则每小时走5千米,则函数关系式是:y2=−5x+1.(2)由图象可知甲班速度为4km/h,乙班速度为5km/h,设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x小时相遇,则4x+5x=1,解得x=10 9.当x=109时,y2=−5×109+1=409,∴相遇时乙班离A地为409km.(3)甲、乙两班首次相距4千米,即两班走的路程之和为6km,故4x+5x=6,解得x=23 h.∴甲、乙两班首次相距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23 h.20、25°【解题分析】先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OA=OC,∠AOC=9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C=OF,∠COF=40°,则OA=O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OAF=∠OF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OFA的度数.【题目详解】解:∵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OA=OC,∠AOC=90°,∵正方形OABC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40°得到正方形ODEF,∴OC=OF,∠COF=40°,∴OA=OF,∴∠OAF=∠OFA,∵∠AOF=∠AOC+∠COF=90°+40°=130°,∴∠OFA=12(180°-130°)=25°.故答案为25°.【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21、(1)△ABD,△ACD,△DCE(2)△BDF∽△CED∽△DEF,证明见解析;(3)4.【解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E∽△ABD∽△ACD∽△DCE,同理可得:△ADE∽△ACD.△ADE∽△DCE.(2)利用已知首先求出∠BFD=∠CDE,即可得出△BDF∽△CED,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 DF=CE ED,从而得出△BDF∽△CED∽△DEF.(3)利用△DE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14,求出DH的长,从而利用S△DEF的值求出EF即可【题目详解】解:(1)图(1)中与△ADE相似的有△ABD,△ACD,△DCE.(2)△BDF∽△CED∽△DEF,证明如下:∵∠B+∠BDF+∠BFD=30°,∠EDF+∠BDF+∠CDE=30°,又∵∠EDF=∠B,∴∠BFD=∠CDE.∵AB=AC,∴∠B=∠C.∴△BDF∽△CED.∴BD DF=CE ED.∵BD=CD,∴CD DF=CE ED,即CD CE=DF ED.又∵∠C=∠EDF,∴△CED∽△DEF.∴△BDF∽△CED∽△DEF.(3)连接AD,过D点作DG⊥EF,DH⊥BF,垂足分别为G,H.∵AB=AC,D是BC的中点,∴AD⊥BC,BD=12BC=1.在Rt△ABD中,AD2=AB2﹣BD2,即AD2=102﹣3,∴AD=2.∴S△ABC=12•BC•AD=12×3×2=42,S△DEF=14S△ABC=14×42=3.又∵12•AD•BD=12•AB•DH,∴AD BD8624 DHAB105⋅⨯===.∵△BDF∽△DEF,∴∠DFB=∠EFD.∵DH⊥BF,DG⊥EF,∴∠DHF=∠DGF.又∵DF=DF,∴△DHF≌△DGF(AAS).∴DH=DG=245.∵S△DEF=12·EF·DG=12·EF·245=3,∴EF=4.【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和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目,用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仔细观察图形、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22、(1)捐款增长率为10%.(2)第四天该单位能收到13310元捐款.【解题分析】(1)根据“第一天收到捐款钱数×(1+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第三天收到捐款钱数”,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即可. (2)第三天收到捐款钱数×(1+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第四天收到捐款钱数,依此列式子解答即可.【题目详解】(1)设捐款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100001x12100⨯-=,解得x1=0.1,x2=-1.9(不合题意,舍去).答:捐款增长率为10%.(2)12100×(1+10%)=13310元.答:第四天该单位能收到13310元捐款.23、CD的长度为173﹣17cm.【解题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三角函数求出FD,BE的长,而FC=AE=AB+BE,而CD=FC-FD,从而得到答案. 【题目详解】解:由题意,在Rt△BEC中,∠E=90°,∠EBC=60°,∴∠BCE=30°,tan30°=BE EC,∴BE=ECtan30°=51×33=173(cm);∴CF=AE=34+BE=(34+173)cm,在Rt△AFD中,∠FAD=45°,∴∠FDA=45°,∴DF=AF=EC=51cm,则CD=FC﹣FD=34+173﹣51=173﹣17,答:CD的长度为173﹣17cm.【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求出FC与FD的长度,即可求出答案.24、(1)2m(2)27m【解题分析】(1)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AEM,利用0AMtan22ME=,求出即可.(2)利用Rt△AME中,0MEcos22AE=,求出AE即可.【题目详解】解:(1)过点E作EM⊥AB,垂足为M.设AB为x.在Rt△ABF中,∠AFB=45°,∴BF=AB=x,∴BC=BF +FC=x +1.在Rt △AEM 中,∠AEM=22°,AM=AB -BM=AB -CE=x -2, 又∵0AM tan22ME =,∴x 22x 135-≈+,解得:x≈2. ∴教学楼的高2m .(2)由(1)可得ME=BC=x+1≈2+1=3.在Rt △AME 中,0ME cos22AE =, ∴AE=MEcos22°≈15252716⨯≈. ∴A 、E 之间的距离约为27m . 25、(1)△MEF 是等腰三角形(2)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4)163π 【解题分析】(1)由AD ∥BC ,可得∠MFE =∠CEF ,由折叠可得,∠MEF =∠CEF ,依据∠MFE =∠MEF ,即可得到ME =MF ,进而得出△MEF 是等腰三角形;(2)作A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折痕EF ,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D'的位置;(3)依据△BEQ ≌△D'FP ,可得PF =QE ,依据△NC'P ≌△NAP ,可得AN =C'N ,依据Rt △MC'N ≌Rt △MAN ,可得∠AMN =∠C'MN ,进而得到△MEF 是等腰三角形,依据三线合一,即可得到MO ⊥EF 且MO 平分EF ;(4)依据点D'所经过的路径是以O 为圆心,4为半径,圆心角为240°的扇形的弧,即可得到点D'所经过的路径的长.【题目详解】(1)△ME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MFE=∠CEF ,由折叠可得,∠MEF=∠CEF ,∴∠MFE=∠MEF ,∴ME=MF ,∴△MEF 是等腰三角形.(2)折痕EF 和折叠后的图形如图所示:(3)如图,∵FD=BE ,由折叠可得,D'F=DF ,∴BE=D'F ,在△NC'Q 和△NAP 中,∠C'NQ=∠ANP ,∠NC'Q=∠NAP=90°,∴∠C'QN=∠APN ,∵∠C'QN=∠BQE ,∠APN=∠D'PF ,∴∠BQE=∠D'PF ,在△BEQ 和△D'FP 中,{BQE DPFBE D F AP C Q∠=∠='=',∴△BEQ ≌△D'FP (AAS ),∴PF=Q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 ,∴AD ﹣FD=BC ﹣BE ,∴AF=CE ,由折叠可得,C'E=EC ,∴AF=C'E ,∴AP=C'Q ,在△NC'Q 和△NAP 中,{C NQ ANPNC Q NAP AP C Q''∠∠=∠='∠=,∴△NC'P ≌△NAP (AAS ),∴AN=C'N ,在Rt △MC'N 和Rt △MAN 中,{MN MN AN C N==', ∴Rt △MC'N ≌Rt △MAN (HL ),∴∠AMN=∠C'MN ,由折叠可得,∠C'EF=∠CE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FE=∠FEC ,∴∠C'EF=∠AFE ,∴ME=MF ,∴△MEF 是等腰三角形,∴MO ⊥EF 且MO 平分EF ;(4)在点E 由点B 运动到点C 的过程中,点D'所经过的路径是以O 为圆心,4为半径,圆心角为240°的扇形的弧,如图:故其长为L=2404161803ππ⨯⨯=. 故答案为163π. 【题目点拨】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与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弧长计算公式,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6、(1)见解析;(1)42【解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首先推知四边形DBEC为平行四边形,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其邻边相等:CD=BD,得证;(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得AB边的长度,然后根据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题目详解】(1)证明:∵CE∥DB,BE∥DC,∴四边形DBEC为平行四边形.又∵Rt△ABC中,∠ABC=90°,点D是AC的中点,∴CD=BD=12 AC,∴平行四边形DBEC是菱形;(1)∵点D,F分别是AC,AB的中点,AD=3,DF=1,∴DF是△ABC的中位线,AC=1AD=6,S△BCD=12S△ABC∴BC=1DF=1.又∵∠ABC=90°,∴AB=22AC BC-= 2262-= 42.∵平行四边形DBEC是菱形,∴S四边形DBEC=1S△BCD=S△ABC=12AB•BC=12×42×1=42.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由点D是AC的中点,得到CD=BD是解答(1)的关键,由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S四边形DBE C=S△ABC是解(1)的关键.27、576名【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统计图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人数和体重落在B组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进而可以求得我校初三年级体重介于47kg至53kg的学生大约有多少名.试题解析:本次调查的学生有:32÷16%=200(名),体重在B组的学生有:200﹣16﹣48﹣40﹣32=64(名),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我校初三年级体重介于47kg至53kg的学生大约有:1800×64200=576(名),答:我校初三年级体重介于47kg至53kg的学生大约有576名.。

北城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北城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

A. √9B. √-9C. πD. 0.1010010001…2. 已知x是实数,且x²=4,那么x的值是()。

A. 2B. -2C. ±2D. 无法确定3.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cm,那么它的面积是()cm²。

A. 64B. 32C. 16D. 84.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 y = 2x + 3B. y = x²C. y = 2/xD. y = 3x - 25. 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和(0,3),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 y = 3x + 6B. y = -3x - 6C. y = 3x - 6D. y = -3x + 66. 在△ABC中,∠A = 90°,AB = 6cm,AC = 8cm,则BC的长度是()cm。

A. 10B. 12C. 14D. 167. 下列各组数中,成等差数列的是()。

A. 1, 3, 5, 7, 9B. 1, 4, 7, 10, 13C. 2, 4, 8, 16, 32D. 3, 6, 12, 24, 488.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若∠B = 40°,则∠A的度数是()。

A. 40°B. 50°C. 60°D. 70°9. 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 √25B. √-16C. πD. 0.1010010001…10.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 + b + c = 12,b = 4,则a² + c²的值是()。

A. 20B. 24C. 28D. 32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1. 0.1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后得到的数是______。

中考专题(数学综合题专题).pdf

中考专题(数学综合题专题).pdf

(2)∵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1 2
x1 x2
=
1 2
p(m + 2 −
p) = − 1 2
p2
+
1 (m + 2) + 2) p + ( m + 2)2 − ((m + 2)2 )]
2
2
4
= − 1 ( p − m + 2)2 + (m + 2)2 ,
2
2
8
∴ 当 p = m + 2 且 m>-2 时,以 x1,x2 为两直角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2
∴ ( x1 + x2 )2 − 2x1x2 = c2 − 2c , ∴ (−2)2 − 2c = c2 − 2c ,
∴ c2 = 4 , ∴ c1 = −2, c2 = 2 (舍去). 当 c = −2 时, x2 + 2x − 2 = 0 , 解得 x1 = −1+ 3, x2 = −1− 3 . 综上: c = −2 , x1 = −1+ 3, x2 = −1− 3 为所求. 例6(07天津市)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 bx + c = x 有两个实数根 x1, x2 ,且满足 x1 0 ,
学无 止 境
建平西校备战 2009 中考专题
(数学综合题专题)
一、知识网络梳理 数学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数学综合题的形
式出现。解数学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数学综合 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数学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总结解数学综合题中所隐含 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要结合实际问题加以领会与掌握, 这是学习解综合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综合性问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综合性问题(含答案解析)

综合性问题一.选择题1.(2015·湖北省武汉市,第10题3分)如图,△ABC、△EFG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EF的中点,直线AG、FC相交于点M.当△EFG绕点D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A.32-B.13+C.2D.13-1.D【解析】先考虑让△EFG和△BCA重合,然后把△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连结AG、DG,根据旋转角相等,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容易发现∠ADG=∠FDC,DA=DG,DF=DC,故∠DFC=∠DCF=∠DAG=∠DGA.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FDG=90°,所以∠DFG+∠DGF=90°,即∠DFC+∠CFG+∠DGF=90°. 所以∠AMC=∠MGF+∠CFG=∠AGD+∠DGF+∠CFG=∠DFC +∠DGF+∠CFG =90°.故点M始终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作出该圆,设圆心为O,连结BO与⊙O相交于点P,线段BP 的长即为线段BM长的最小值.BP=AO-OP31,故选D.【难点突破】本题发现点M始终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考虑让△EFG 和△BCA重合,然后把△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借助旋转的性质找出解题思路是分析相关旋转问题的重要方法.2 .(2015•广东佛山,第10题3分)下列给出5个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④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⑤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其中准确命题的个数是()A.2个B.3个C. 4个 D. 5个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①实行判断;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对②实行判断;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对③实行判断;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菱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方法对④实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对⑤实行判断.解答: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①错误;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所以②准确;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③错误;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④准确;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所以⑤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很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能够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准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2015•甘肃武威,第6题3分)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C.对于简单的随机样本,能够用样本的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方差D.若x2=y2,则x=y考点:命题与定理;有理数的乘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用样本估计总体.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以及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对称点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故该命题是真命题;B、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为三角形的外心,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该命题是真命题;C、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主要数据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故该命题是真命题;D、若x2=y2,则x=±y,不是x=y,故该命题是假命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根据定义:符合事实真理的判断是真命题,不符合事实真理的判断是假命题,不难选出准确项.4. (2015•浙江嘉兴,第10题4分)如图,抛物线y=-x2+2x+m+1交x轴于点A(a,0)和B(B,0),交y轴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下列四个判断:①当x>0时,y>0;②若a=-1,则b=4;③抛物线上有两点P(x1,y1)和Q(x2,y2),若x1<1< x2,且x1+ x2>2,则y1> y2;④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G,F分别在x轴和y轴上,当m=2时,四边形EDFG周长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①根据二次函数所过象限,判断出y的符号;②根据A、B关于对称轴对称,求出b的值;③根据>1,得到x1<1<x2,从而得到Q点距离对称轴较远,进而判断出y1>y2;④作D关于y轴的对称点D′,E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D′E′,D′E′与DE的和即为四边形EDFG周长的最小值.求出D、E、D′、E′的坐标即可解答.解答:解:①当x>0时,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当0<x<b时,y>0;当x>b时,y<0,故本选项错误;②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1,当a=﹣1时有=1,解得b=3,故本选项错误;③∵x1+x2>2,∴>1,又∵x1<1<x2,∴Q点距离对称轴较远,∴y1>y2,故本选项正确;④如图,作D关于y轴的对称点D′,E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D′E′,D′E′与DE的和即为四边形EDFG周长的最小值.当m=2时,二次函数为y=﹣x2+2x+3,顶点纵坐标为y=﹣1+2+3=4,D为(1,4),则D′为(﹣1,4);C点坐标为C(0,3);则E为(2,3),E′为(2,﹣3);则DE==;D′E′==;∴四边形EDFG周长的最小值为+,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等,值得关注.5.(2015·深圳,第12题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DF,延长EF交AB于G,连接DG,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1⊿ADG≌⊿FDG;○2GB =2AG ;○3⊿GDE ∽BEF ;○4S ⊿BEF =572。

中考数学综合题(有答案).docx

中考数学综合题(有答案).docx

24、(12分)/XABC 中,AB=AC, D 为BC 的中点,以D 为顶点作ZMDN=ZB.(1) 如图(1)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AC 边于点E,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ADE 相似的三角 形.(2) 如图(2),将Z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 DN 分别交线段AC, AB 于E, F 点(点E 与点A 不 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2)中,若AB=AC=10, BC=12,当ZXDEF 的面积等于Z\ABC 的面积的[时,求线段EF 的长.(1) 图(1)中与ZXADE 相似的有ZkABD, AACD, ADCE. 证明:VAB=AC, D 为BC 的中点,AADXBC, ZB=ZC, ZBAD=ZCAD,又 V ZMDN=ZB, .♦.△ADE S ABD,同理可得:△ADE S /\ACD, VZMDN=ZC=ZB, ZB+ZBAD=90°, ZADE+ZEDC=90°, ZB^ZMDN, A ZBAD=ZEDC, V ZB=ZC, /.AABD^ADCE, /. AADE^ADCE,(2) ABDF^ACED^ADEF, 证明:V ZB+Z BDF+ Z BFD=180° Z EDF+ Z BDF+ Z CDE=180°,又•.* Z EDF= ZB, AZ BFD= Z CDE, 由 AB=AC,得ZB=ZC, .•.△BDFs/XCED, ...理耍.•.•BD =CD, 又ZC=ZEDF, A BDF^ A CED<^ A DEF.DF DE DF DE(3) 连接AD,过D 点作DG±EF, DH±BF,垂足分别为G, H. VAB=AC, D 是BC 的中点,A AD±BC, BD=【BC=6.2 在 RtAABD 中,AD 2=AB 2 - BD 2, AD=8S AABC =-—BC• AD=^-x 12x8=48. S ADEF =—,S AABC =—x 48=12. 2 2 4 4又 Q A D ・BD=1A B. DH, &淄,2 2AB V ABDF^ADEF,ZDFB=ZEFD VDGXEF, DH±BF,.,.DH=DG=—. ■.■S A DEF =-X EF X DG=12, 5 210 5 .I EF=-p^-=527.如图,在AABC中,已知AB=AC=5, BC=6,且左ABC^ADEF,将ADEF与AABC重合在一起,AABC不动,A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边BC上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A, EF与AC交于M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城中学中考数学专题:第10课时综合型问题(含答案)综合型试题是将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优化组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所用到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相关的知识,可能同时用到方程、函数,也有可能是三角形与多边形,也有可能是相关学科的知识,这类题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这类题目有相对新颖的背静环境,数学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解数学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善于总结解数学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要结合实际问题加以领会与掌握,这是学习解综合题的关键.类型之一代数类型的综合题代数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代人法、待定系数法等.解代数综合题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要抓住题意,化整为零,层层深人,各个击破.1.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分队立即出发往30千米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可在营地休息a(0≤a≤3)小时再往A镇参加救灾。

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地形复杂,必须由一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a)千米/时。

⑴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问二分队几小时能赶到A镇?⑵若二分队和一分队同时赶到A镇,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几小时?⑶下列图象中,①②分别描述一分队和二分队离A镇的距离y(千米)和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请写出你认为所有可能合理的代号,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2.一辆经营长途运输的货车在高速公路的A处加满油后,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前往与A处相距636千米的B地,下表记录的是货车一次加满油后油箱内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1)请你认真分析上表中所给的数据,用你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中的一种来表示y与x之间的变化规律,说明选择这种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按照(1)中的变化规律,货车从A处出发行驶4.2小时到达C处,求此时油箱内余油多少升?(3)在(2)的前提下,C处前方18千米的D处有一加油站,根据实际经验此货车在行驶中油箱内至少保证有10升油,如果货车的速度和每小时的耗油量不变,那么在D处至少加多少升油,才能使货车到达B地.(货车在D处加油过程中的时间和路程忽略不计)类型之二几何类型的综合题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解决几何型综合题的关键是把代数知识与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计算与证明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交x轴于A、B两点,直线FA⊥x轴于点A,点D在FA上,且DO平行⊙O的弦MB,连DM并延长交x轴于点C.(1)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设点D的坐标为(-2,4),试求MC的长及直线DC的解析式.4. △ABC是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废铁片,利用其剪裁一个正方形DEFG,使正方形的一条边DE落在BC上,顶点F、G分别落在AC、AB上.Ⅰ.证明:△BDG≌△CEF;Ⅱ. 探究:怎样在铁片上准确地画出正方形.小聪和小明各给出了一种想法,请你在.....Ⅱ.a.和.Ⅱ.b.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 .如果两题都解,只以.............Ⅱ.a.的解答记分Ⅱa. 小聪想:要画出正方形DEFG,只要能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出BD和CE的长,从而确定D点和E点,再画正方形DEFG就容易了. 设△ABC的边长为2 ,请你帮小聪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Ⅱb. 小明想:不求正方形的边长也能画出正方形. 具体作法是:①在AB边上任取一点G’,如图作正方形G’D’E’F’;②连结BF’并延长交AC于F;③作FE∥F’E’交BC于E,FG∥F′G′交AB于G,GD∥G’D’交BC于D,则四边形DEFG即为所求.你认为小明的作法正确吗?说明理由.类型之三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涵盖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它可以包含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与几何的若干知识点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有机结合探索性、开放性等有关问题;它既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又突出了与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它不但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既考查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知识网络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AFG 摆放在一起,A 为公共顶点,∠BAC =∠AGF =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 固定不动,∆AFG 绕点A 旋转,AF 、AG 与边BC 的交点分别为D 、E (点D 不与点B 重合,点E 不与点C 重合),设BE =m ,CD =n.(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m 与n 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3)以∆ABC 的斜边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在边BC 上找一点D ,使BD =CE ,求出D 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 2+CE 2=DE 2.(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 2+CE 2=DE 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32x 2+b x +c ,经过A (0,-4)、B (x 1,0)、 C (x 2,0)三点,且x 2-x 1=5.(1)求b 、c 的值;(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 ,使得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角线的菱形;(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B P O 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嘉兴市)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00)(20)O A ,,,,点B 在第一象限且OAB△为正三角形,OAB △的外接圆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过点C 的圆的切线交x 轴于点D .(1)求B C ,两点的坐标;(2)求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3)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AD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平分四边形ABCD 的周长. 试探究:AEF △的最大面积?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是一道包含着分类思想的应用综合应用题。

解题前先认真阅读弄清题意,把握好时间信息,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几小时能赶到A 镇,途中考虑到在塌方地点的停留,解题时不能忽视;在考虑图像时,同样也要分不同的情况去研究。

【答案】解:(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则a =0,速度为4千米/时,行至塌方处需10 2.54=(小时) 因为一分队到塌方处并打通道路需要10135+=(小时),故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0.5小时,所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赶到A 镇需2.5+0.5+204=8(小时) (2)一分队赶到A 镇共需305+1=7(小时) (Ⅰ)若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则后20千米需与一分队同行,故4+a =5,即a=1,这与二分队在塌方处停留矛盾,舍去;(Ⅱ)若二分队在塌方处不停留,则(4+a )(7-a)=30,即a 2-3a+2=0,,解得a 1=1,a 2=2均符合题意。

答: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1小时或2小时。

(其他解法只要合理即给分)(3)合理的图像为(b )、(d )图像(b )表明二分队在营地休息时间过长(2<a≤3),后于一分队赶到A 镇;图像(d )表明二分队在营地休息时间恰当(1<a≤2),先于一分队赶到A 镇。

2.【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x 增加1时,对应y 的值减小20,所以y 与x 之间可能是一次函数的关系,然后设出一次函数关系式,求出其关系式,然后进行验证.【答案】(1)设y 与x 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其函数表达式为y=kx+b将(0,100),(1,80)代入上式得,10080b k b =⎧⎨+=⎩ 解得20100k b =-⎧⎨=⎩ 20100y x ∴=-+ 验证:当x=2时,20210060y =-⨯+=,符合一次函数;当x=2.5时,20 2.510050y =-⨯+=,也符合一次函数.∴可用一次函数20100y x =-+表示其变化规律,而不用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表示其变化规律.∴y 与x 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其函数表达式为20100y x =-+(2)当x=4.2时,由20100y x =-+可得y=16即货车行驶到C 处时油箱内余油16升.(3)方法不唯一,如:方法一:由(1)得,货车行驶中每小时耗油20升,设在D 处至少加油a 升,货车才能到达B 地. 依题意得,63680 4.220101680a -⨯⨯+=+, 解得,a=69(升) 方法二:由(1)得,货车行驶中每小时耗油20升,汽车行驶18千米的耗油量:1820 4.580⨯=(升)D 、B 之间路程为:63680 4.218282-⨯-=(千米)汽车行驶282千米的耗油量:2822070.580⨯=(升) 70.510(16 4.5)+--=(升) 方法三:由(1)得,货车行驶中每小时耗油20升,设在D 处加油a 升,货车才能到达B 地. 依题意得,63680 4.220101680a -⨯⨯++≤, 解得,69a ≥ ∴在D 处至少加油69升,货车才能到达B 地.3.【解析】此题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及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判定,(1)切线的判定要从定义上去判定: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为圆的切线,所以此题要连接OM,然后证明OM ⊥DC,这里平行线对角的转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MC 的长借助于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而求出,要求直线DC 的解析式需要再求出点C 的坐标根据MC 的长即可以求出点C 的坐标(103,0),从而求出直线DC 的解析式. 【答案】(1)答:直线DC 与⊙O 相切于点M .证明如下:连OM , ∵DO ∥MB ,∴∠1=∠2,∠3=∠4 .∵OB=OM ,∴∠1=∠3 .∴∠2=∠4 .在△DAO 与△DMO 中,24AO OM DO DO =⎧⎪∠=∠∠⎨⎪=⎩∴△DAO ≌△DMO .∴∠OMD=∠OAD . 由于FA ⊥x 轴于点A ,∴∠OAD=90°.∴∠OMD=90°. 即OM ⊥DC .∴DC 切⊙O 于M.(2)解:由D (-2,4)知OA=2(即⊙O 的半径),AD=4 .由(1)知DM=AD=4,由△OMC ∽△DAC ,知MC AC = OM AD = 24 = 12,∴AC=2MC. 在Rt △ACD 中,CD=MC+4.由勾股定理,有(2MC)2+42=(MC+4)2,解得MC= 83或MC=0(不合,舍去). ∴MC 的长为83 ,∴点C (103,0). 设直线DC 的解析式为y = kx+b . 则有⎪⎩⎪⎨⎧+-=+=.b k b k 243100 解得⎪⎪⎩⎪⎪⎨⎧=-=.b k 2543 ∴直线DC 的解析式为 y =-34 x+52. 4.【答案】 Ⅰ.证明:∵DEFG 为正方形,∴GD=FE ,∠GDB=∠FEC=90∵△ABC 是等边三角形,∴∠B=∠C=60°∴△BDG ≌△CEF(AAS)Ⅱa.解法一: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作△ABC 的高AH , 求得3=AH ,由△AGF ∽△ABC 得:332x x -=解之得:3232+=x (或634-=x )解法二: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22x BD -=在Rt △BDG 中,tan ∠B=BD GD , ∴322=-x x 解之得:3232+=x (或634-=x ) 解法三: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GB x BD -=-=2,22 由勾股定理得:222)22()2(x x x -+=- 解之得:634-=x Ⅱb.解: 正确 由已知可知,四边形GDEF 为矩形 ∵FE ∥F’E’ , ∴B F FB E F FE '='',同理B F FB G F FG '='',∴G F FG E F FE ''='' 又∵F’E’=F’G’, ∴FE=FG 因此,矩形GDEF 为正方形5.【解析】解决问题(1)(2)的关键是利用图中的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3)时利用(2)中的m 、n 的关系求出点D 的坐标,进而分别求出BD 2、CE 2、DE 2的值;解决问题(4)时,通常方法是先猜想其结论成立,根据结论的特征,尝试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问题可轻松获解.【答案】解:(1)∆ABE ∽∆DAE , ∆ABE ∽∆DCA∵∠BAE =∠BAD +45°,∠CDA =∠BAD +45°∴∠BAE =∠CDA又∠B =∠C =45°∴∆ABE ∽∆DCA(2)∵∆ABE ∽∆DCA ,∴CDBA CA BE = 由依题意可知CA =BA =2 ∴nm22=,∴m=n 2 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为1<n<2. (3)由BD =CE 可得BE =CD ,即m=n ∵m=n 2,∴m=n=2 ∵OB =OC =21BC =1,∴OE =OD =2-1,∴D (1-2, 0) ∴BD =OB -OD =1-(2-1)=2-2=CE , DE =BC -2BD =2-2(2-2)=22-2 ∵BD 2+CE 2=2 BD 2=2(2-2)2=12-82, DE 2=(22-2)2= 12-82∴BD 2+CE 2=DE 2(4)成立证明:如图,将∆AC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至∆ABH 的位置,则CE =HB ,AE =AH ,∠ABH =∠C =45°,旋转角∠EAH =90°.连接HD ,在∆EAD 和∆HAD 中∵AE =AH , ∠HAD =∠EAH -∠F AG =45°=∠EAD , AD =AD .∴∆EAD ≌∆HAD ∴DH =DE又∠HBD =∠ABH +∠ABD =90° ∴BD 2+HB 2=DH 2即BD 2+CE 2=DE 26.【答案】(1)解法一:∵抛物线y =-32x 2+b x +c 经过点A (0,-4), ∴c =-4又由题意可知,x 1、x 2是方程-32x 2+b x +c =0的两个根, ∴x 1+x 2=23b , x 1x 2=-23c =6 由已知得(x 2-x 1)2=25又(x 2-x1)2=(x 2+x 1)2-4x 1x 2=49b 2-24 ∴ 49b 2-24=25 ,解得b =±314 当b =314时,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不合题意,舍去. ∴b =-314. 解法二:∵x 1、x 2是方程-32x 2+b x +c=0的两个根, 即方程2x 2-3b x +12=0的两个根.∴x =4969b 32-±b , ∴x 2-x 1=2969b 2-=5, 解得 b =±314(以下与解法一相同.) (2)∵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角线的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点D 必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又y =-32x 2-314x -4=-32(x +27)2+625 ∴抛物线的顶点(-27,625)即为所求的点D . (3)∵四边形BPO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点B 的坐标为(-6,0),根据菱形的性质,点P 必是直线x =-3与抛物线y =-32x 2-314x -4的交点, ∴当x =-3时,y =-32×(-3)2-314×(-3)-4=4, ∴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 (-3,4),使得四边形BPOH 为菱形.四边形BPOH 不能成为正方形,因为如果四边形BPOH 为正方形,点P 的坐标只能是(-3,3),但这一点不在抛物线上.7.【答案】(1)(20)A ,,2OA ∴=. 作BG OA ⊥于G ,OAB △为正三角形,1OG ∴=,3BG =.(13)B ∴,.连AC ,90AOC ∠= ,60ACO ABO ∠=∠= ,23tan 303OC OA ∴== .2303C ⎛⎫∴ ⎪ ⎪⎝⎭,.(2)90AOC ∠= ,AC ∴是圆的直径,又CD 是圆的切线,CD AC ∴⊥.30OCD ∴∠= ,2tan 303OD OC == . 203D ⎛⎫∴- ⎪⎝⎭,. 设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为(0)y kx b k =+≠, 则233203b k b ⎧=⎪⎪⎨⎪=-+⎪⎩,解得3233k b ⎧=⎪⎨=⎪⎩. ∴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为2333y x =+. (3)2AB OA == ,23OD =, 423C D O D ==,233BC OC ==, ∴四边形ABCD 的周长2363+. 设AE t =,AEF △的面积为S , 则333AF t =+-, 133sin 603243S AF AE t t ⎛⎫==+- ⎪ ⎪⎝⎭. 233393733434632S t t t ⎡⎤⎛⎫⎛⎫+⎢⎥=+-=--++ ⎪ ⎪ ⎪ ⎪⎢⎥⎝⎭⎝⎭⎣⎦. ∴当936t +=时,max 733128S =+. 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 023203233t t ⎧⎪∴⎨+-+⎪⎩≤≤≤≤, 解得1323t +≤≤. 936t += 满足1323t +≤≤, AEF ∴△的最大面积为733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