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反射变换

合集下载

傅里叶变换的例子

傅里叶变换的例子

傅里叶变换的例子介绍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将一个函数或信号表示为一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

它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物理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例子1:音频信号处理1.1 音频信号的频谱分析音频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时间域的波形,但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其转换为频域的表示。

通过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获得音频信号的频谱信息,即不同频率成分的强度。

1.2 使用傅里叶变换进行降噪处理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成分,因此可以通过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来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这在音频处理中非常有用,可以去除环境噪音或其他干扰。

1.3 声音合成傅里叶变换还可以用于声音合成。

通过合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可以生成具有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

例子2:图像处理2.1 图像压缩傅里叶变换在图像压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图像转换到频域,可以去除高频成分,从而减小图像的大小。

这在JPEG图像压缩算法中被广泛使用。

2.2 边缘检测傅里叶变换也可以用于边缘检测。

边缘通常表示为图像中灰度变化较大的区域,而傅里叶变换可以提取出这些频域上的高频成分,从而定位图像的边缘。

2.3 图像滤波傅里叶变换还可以用于图像滤波。

通过在频域对图像进行滤波操作,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模糊、锐化、增强等效果。

2.4 图像恢复当图像受到噪声或其他损坏时,傅里叶变换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原始图像。

通过滤波和反变换操作,可以去除噪声或修复损坏的部分。

例子3:物理学应用3.1 信号分析傅里叶变换在物理学中常用于信号分析。

例如,通过对光谱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分析出不同频率的光型,从而研究物质的光学特性。

3.2 波动方程求解傅里叶变换还可以用于求解波动方程。

通过将波动方程转换为频域,可以简化求解过程,从而得到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3.3 反射和折射傅里叶变换也可以分析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行为。

通过将光线的波动特性表示为频域上的分布,可以研究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规律。

苏教版高中数学章节目录(泰州地区)

苏教版高中数学章节目录(泰州地区)

苏教版高中数学章节目录(泰州地区)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 子集、全集、补集1.3 交集、并集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2 指数函数2.3 对数函数2.4 幂函数2.5 函数与方程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二章2.1 直线与方程2.2 圆与方程2.3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的含义1.2 流程图1.3 基本算法语句1.4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抽样方法2.2 总体分布的估计2.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4 线性回归方程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3.4 互斥事件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弧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概念和表示2.2 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向量的坐标表示2.4 向量的数量积2.5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型1.1 正弦定理1.2 余弦定理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3.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3.2 一元二次不等式3.3 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 基本不等式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圆锥曲线2.2 椭圆2.3 双曲线2.4 抛物线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 曲线与方程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空间向量的应用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导数的概念1.2 导数的运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 定积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3.2 复数的四则运算3.3 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1.2 排列1.3 组合1.4 计数应用题1.5 二项式定理第二章概率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 超几休分布2.3 独立性2.4 二项分布2.5 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2.6 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 独立性检验3.2 回归分析选修4-2 矩阵与变换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 矩阵的概念2.1.2 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何常见的平面变换2.2.1 恒等变换 2.2.2 伸压变换 2.2.3 反射变换 2.2.4 旋转变换2.2.5 投影变换2.2.6 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乘法2.3.1 矩阵乘法的概念2.3.2 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 逆矩阵的概念2.4.2 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1 坐标系4.1.1 直角坐标系4.1.2 极坐标系4.1.3 球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 参数方程的意义4.4.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 参数方程的应用4.4.4 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初中数学二次反射点的概念

初中数学二次反射点的概念

初中数学二次反射点的概念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主要用来引出文章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文章要探讨的内容。

对于本文《初中数学二次反射点的概念》,概述部分应该涵盖以下内容:初中数学涉及到许多几何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之中,我们接触到了反射点这一内容。

反射点是在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的求解,特别在几何图形以及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首先会了解到反射点的定义和性质,而这篇文章将详细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二次反射点。

二次反射点是指在一个平面上的图形经过第一次反射后再次反射所得的点,它是一个关于反射在几何中的重要现象。

我们知道,光线在平面镜面上发生反射时会形成一个入射角和一个反射角,而二次反射点就是光线经过第一次反射后再次反射,所得到的点。

二次反射点的概念非常有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还可以解决一些与光学相关的问题。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会详细探讨反射点的定义和性质,并深入研究二次反射点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反射点的知识,进而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对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反射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在几何图形和光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反射点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二次反射点的概念和特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并探讨二次反射点的应用和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初中数学中二次反射点的概念。

其次,引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组织结构,明确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最后,引言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二次反射点的概念的探讨,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镜面反射 坐标系变换

镜面反射 坐标系变换

镜面反射坐标系变换1.引言1.1 概述镜面反射是物体表面光线遇到平滑表面时发生的一种光的现象。

在镜面反射中,光线遇到平滑的表面时,会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向发生反射。

这意味着光线在镜面反射中并不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形成清晰、明亮的反射图像。

镜面反射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就是通过镜面反射的现象实现的。

此外,镜面反射还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例如激光器中的反射镜、光学显微镜中的镜面反射等。

此外,镜面反射也在光线传播和成像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坐标系变换是一种数学上的操作,用于改变物体或点的坐标表示方式。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坐标系的转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运动和变换。

常见的坐标系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缩放等。

坐标系变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坐标系变换被广泛用于三维模型的建模和渲染,可以实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变换效果。

在机器人学中,坐标系变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机器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运动和控制。

此外,坐标系变换还在地图制作、追踪和导航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镜面反射和坐标系变换是两个在光学和数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物体运动变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镜面反射和坐标系变换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镜面反射和坐标系变换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镜面反射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坐标系变换的概述、方法和原理。

接下来,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镜面反射和坐标系变换的意义、影响、重要性和应用。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镜面反射和坐标系变换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镜面反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镜面反射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结果展示镜面反射的特点和应用。

反射变换的名词解释

反射变换的名词解释

反射变换的名词解释反射变换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反射变换(Reflective transformation)指的是一个物体或图形关于某个轴或面对称的变换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反射变换进行详细的解释与探讨。

1. 反射变换的定义与特点反射变换是一种保持角度不变但改变方向的变换方式。

通过沿着某一轴线或平面对称,使得图形的每一个点与其对称点关于对称轴或对称面上线对称,即实现了图形的镜像效果。

反射变换通常使用一个轴或平面来进行对称操作,被称为对称轴或对称面。

2. 反射变换的应用领域2.1 几何学中的反射变换在几何学中,反射变换是重要的基础变换之一。

它常常用于解决镜像对称问题、推导几何定理、证明几何性质等。

例如,在解决关于镜子的问题时,反射变换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光线的反射方向,从而实现几何光学中的计算和分析。

2.2 物理学中的反射变换物理学中,反射变换是对光线、声波等传播方式的描述。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角度相等,但方向相反。

通过对反射变换的研究,科学家可以预测和解释反射现象,如镜面反射、声波的反射等。

2.3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反射变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反射变换是一种常用的图形变换方式。

通过反射变换,可以实现图像的对称显示,从而呈现出多种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

计算机游戏、虚拟现实和动画制作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反射变换,使得图像更加真实、逼真和美观。

3. 反射变换的数学表示数学上,反射变换可以通过矩阵乘法来表示。

对于二维空间中的点(x, y),关于对称轴y=0的反射变换可以通过以下矩阵表示实现:[1, 0][0, -1]其中,矩阵的第一行表示x坐标保持不变,第二行表示y坐标取相反数。

类似地,关于对称面x=0的反射变换可以通过以下矩阵表示实现:[-1, 0][0, 1]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矩阵运算来实现反射变换,从而对图形进行镜像处理。

4. 反射变换的意义与启示反射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苏教版-----------------------------------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 数列 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3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 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几何变换中的平移与反射-教案

几何变换中的平移与反射-教案

教案几何变换中的平移与反射-教案一、引言1.1教学背景1.1.1几何变换在现代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1.2平移与反射在几何变换中的基础地位1.1.3学生对几何变换理解的现状与挑战1.1.4教学目标:理解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2教学准备1.2.1教学材料:几何图形、坐标纸、直尺、圆规1.2.2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配备几何画板软件1.2.3学生分组:每组3-4人,促进合作学习1.2.4教学时长:2课时1.3教学方法1.3.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平移与反射规律1.3.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1.3.3情境教学:通过实际例子,加深理解1.3.4多媒体辅助: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变换过程二、知识点讲解2.1平移变换2.1.1定义:保持图形大小、形状不变,沿直线移动2.1.2特点:对应点、线、面保持平行和等距2.1.3应用:地图制作、建筑设计2.1.4实例:三角形沿x轴平移5个单位2.2反射变换2.2.1定义: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变换2.2.2特点:对应点关于反射轴对称2.2.3应用:镜子中的成像、艺术创作2.2.4实例:正方形关于y轴的反射2.3平移与反射的关系2.3.1平移与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2.3.2平移可以看作是反射的一种特殊情况2.3.3平移与反射的组合可以形成更复杂的变换2.3.4实例:先平移后反射的图形变换三、教学内容3.1平移变换的实践3.1.1活动一:手工平移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图形,并手动进行平移观察并记录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讨论平移的特点和规律应用:设计平移后的图案3.1.2活动二:软件辅助平移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图形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平移操作观察并分析平移的效果应用:探索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1.3活动三:平移的应用讨论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享平移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设计一个利用平移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设计3.2反射变换的实践3.2.1活动一:手工反射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图形,并手动进行反射观察并记录反射前后图形的变化讨论反射的特点和规律应用:设计反射后的图案3.2.2活动二:软件辅助反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图形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反射操作观察并分析反射的效果应用:探索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2.3活动三:反射的应用讨论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享反射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设计一个利用反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设计3.3平移与反射的综合应用3.3.1活动一:平移与反射的组合学生设计一个包含平移与反射的图形变换实践并观察组合变换的效果讨论组合变换的特点和规律应用:创造独特的图形变换效果3.3.2活动二:综合应用挑战学生分组,解决一个涉及平移与反射的综合问题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方案并实践分享并讨论不同组的解决方案应用:团队合作解决复杂问题3.3.3活动三:创意设计展示学生利用平移与反射设计一个创意作品展示并解释设计理念和实践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应用:创意思维与几何变换的结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概念4.1.2学生能够运用平移与反射进行图形变换4.1.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平移与反射4.1.4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平移与反射设计图形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2.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4.2.4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4.3.2学生培养对几何变换的审美观和创造力4.3.3学生培养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和应用意识4.3.4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认同和文化理解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平移与反射的定义及其区别5.1.2平移与反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3平移与反射的组合变换规律5.1.4学生对几何变换的直观理解和创造性应用5.2教学重点5.2.1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2.2平移与反射的图形变换方法5.2.3平移与反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5.2.4平移与反射的创意设计和综合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几何画板软件6.1.2教学材料:几何图形卡片、坐标纸、直尺、圆规6.1.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6.1.4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在线教育资源6.2学具准备6.2.1学生用坐标纸、直尺、圆规6.2.2学生用几何图形卡片6.2.3学生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如有条件)6.2.4学生用彩色铅笔或马克笔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与反射的概念7.1.2学生分享对平移与反射的初步理解和经验7.1.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平移与反射的好奇心7.1.4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预期成果7.2探究学习7.2.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性质7.2.2学生利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变换过程7.2.4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7.3实践应用7.3.1学生独立完成平移与反射的练习题7.3.2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移与反射解决问题7.3.3学生设计包含平移与反射的创意作品7.3.4学生展示作品,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7.4.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7.4.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7.4.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概览8.1.1几何变换中的平移与反射8.1.2平移与反射的定义与性质8.1.3平移与反射的应用实例8.1.4平移与反射的创意设计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概念8.2.2平移与反射的图形变换方法8.2.3平移与反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2.4平移与反射的组合变换规律8.3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8.3.1导入新课:实例引入8.3.2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与实际操作8.3.3实践应用:练习题与创意设计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题9.1.1平移与反射的基本性质填空题9.1.2平移与反射的图形变换作图题9.1.3平移与反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9.1.4平移与反射的组合变换应用题9.2拓展练习题9.2.1平移与反射的创意设计题9.2.2平移与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9.2.3平移与反射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探索9.2.4平移与反射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9.3创新实践题9.3.1设计一个利用平移与反射解决问题的方案9.3.2利用平移与反射创作一个数学艺术作品9.3.3探索平移与反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9.3.4研究平移与反射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0.1.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10.1.3教学难点是否解决10.1.4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10.2拓展延伸10.2.1平移与反射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10.2.2平移与反射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10.2.3平移与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10.2.4平移与反射在数学竞赛与科研项目中的应用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探究学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平移与反射的性质和规律。

矩阵与变换

矩阵与变换

对应的矩阵叫做切变变换矩阵。
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
2.3.1 矩阵乘法的概念 2.3.2 矩阵乘法的的简单性质
建构数学
规定:矩阵乘法的法则是:
a c
b e g d
f ae + bg af + bh ce + dg cf + dh h
一般地,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向量) ( x, y ), 若按照对应法则T,总能对应唯一的一个 平面点(向量) x, y ), 则称T 为一个变换,简记 ( 为 T: , y ) x, y ), (x ( 或 x x T: . y y
一般地,对于平面向量的变换T,如果变换 规则为 x x ax + by T: y , 坐标变换的形式 y cx + dy 那么,根据二阶矩阵与向量的乘法规则可以改写为 x x a b x T: y y 矩阵乘法的形式 y c d 的矩阵形式,反之亦然(a, b, c, d R ).
建构数学
设矩阵A=
f (l )
a b R,我们把行列式 c d ,l
l a
c
b
l d 称为A的特征多项式。
l 2 (a + d )l + ad bc
分析表明,如果l是矩阵A的特征值,则f (l)0 x0 此时,将l代入方程组(*),得到一组非零解 y0 x0 即 为矩阵A的属于l的一个特征向量. y0
切变变换
矩阵
1 k 0 1 把平面上的点P(x,
y)沿x轴方向
平移|ky|个单位: 当ky>0时,沿x轴正方向移动; 当ky<0时,沿x轴负方向移动; 当ky=0时,原地不动. 在此变换作用下,图形在x轴上的点是不动点。

基于高光谱指数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平罗县为例

基于高光谱指数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平罗县为例

基于高光谱指数的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平罗县为例郭昆明;贾科利【摘要】为建立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以宁夏平罗县为例,通过在野外测定高光谱数据,结合室内土壤样品化学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光谱特征,并对实测土壤光谱数据进行倒数、对数及其一阶微分等变换,确定响应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的最优波段,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构建土壤盐渍化监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光谱曲线在形态上基本趋于一致,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内随波长增长而增大,在近红外波段,增长速度减缓;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对数一阶微分变换对应的385.7 nm和原始一阶微分变换对应的1 708.4 nm分别为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的最佳特征波段;以高光谱盐分指数(SI2)为自变量,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为因变量,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的预测模型为最优模型,该模型实测值和预测值间拟合系数(R2)为0.673,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9(018)001【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高光谱指数;土壤盐渍化;遥感;平罗县【作者】郭昆明;贾科利【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土壤盐渍化影响植被生长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土地利用率,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制约农业发展。

据统计,全球范围有盐渍化土壤9.55×108h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3.6×107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1—2]。

R.N.CLARK等[3]通过光谱反射率探究地物特征,为高光谱遥感反演提供理论基础。

E.BEN-DOR等[4]将实测数据与光学遥感相结合,定量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并进行遥感制图。

关元秀等[5]通过将Landsat/TM数据、地物光谱数据和实测数据相结合分析地物与影像关系,定量反演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并进行了盐渍化等级划分。

211矩阵的概念

211矩阵的概念

2.1.1矩阵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矩阵的产生背景,并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矩阵的相关知识,如行、列、元素、零矩阵的意义和表示。

教学重点:矩阵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1.坐标平面上的点(向量)——矩阵设O (0, 0),P (2, 3),则向量OP → = (2, 3),将OP →的坐标排成一列,并简记为⎣⎢⎡⎦⎥⎤2 3那2.日常生活——矩阵(1)某电视台举办歌唱比赛,甲乙两名选手初、复赛成绩如下表,并简记为⎥⎦⎤⎢⎣⎡85609080(2)某牛仔裤商店经销、、、、五种不同牌子的牛仔裤,其腰围大小分别有28英寸、30英寸、32英寸、34英寸四种,在一个星期内,该商店的销售情况可用下列矩阵形式表示:A B C D E28英寸 1 3 0 1 230英寸 5 8 6 1 2 32英寸 2 3 5 6 0 34英寸 0 1 1 0 32 32 33:将方程组⎩⎨⎧=+-=++2423132z y x mz y x 中未知数z y x ,,的系数按原来的次序排列,并简记为⎥⎦⎤⎢⎣⎡-42332m 二、建构数学1. 矩阵:我们把形如⎥⎦⎤⎢⎣⎡31,⎥⎦⎤⎢⎣⎡85609080,⎥⎦⎤⎢⎣⎡-42332m 这样的矩形数字阵列称为矩阵。

用记号:A ,B ,C ,…或(a ij )(其中i,j 分别元素a ij 所在的行和列)来表示矩阵要素:行——列——元素特别: 2×1矩阵,2×2矩阵(二阶矩阵),2×3矩阵 2。

相等矩阵;行列数目相等并且对应元素相等。

3. 零矩阵:4. 行矩阵,列矩阵:[a 11,a 12] ,⎣⎢⎡⎦⎥⎤a 11 a 21三、数学应用例1:用矩阵表示下图中的ABC ∆,其中A(-1,0),B(0,2),C(2,0)例2: 某种水果的产地为21,A A ,销地为21,B B ,请用矩阵表示产地i A 运到销地j B 水果数量)(ij a ,其中,2,1,2,1==j i例3: 已知⎥⎦⎤⎢⎣⎡-=243x A ,⎥⎦⎤⎢⎣⎡-=21z y B ,若A=B ,试求z y x ,,2.课堂练习 P10 1,2四、回顾小结1. 矩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矩阵相等的条件 五、作业课堂作业:P10 3,4,5 ;课外作业:同步导学P1-2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法则。

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

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线性变换的几何背景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单位年月日学位论文写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线性变换的几何背景摘要线性变换可以通过几何现象直观化,几何现象也可以通过线性变换精练化。

本文就通过研究几何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线性变换、思考矩阵与线性变换在几何意义上的关系、思考线性变换一些性质所具备的几何意义、思考线性变换的非矩阵表现形式、思考线性变换和几何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思考射影几何上的线性变换。

我们可以得出线性变换是运动的、线性的,许多几何现象都是线性变换,我们可以用矩阵来研究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但矩阵只是研究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的工具之一,线性变换许多拓展相关的问题也涉及到几何现象,并且线性变换与几何联合起来对于解决某些问题存在好处,但不同的几何体系的研究客体对于线性变换来说也存在不同方面。

关键词:线性变换;几何现象;矩阵The geometry background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Abstract:Linear transformation could be visualized through the geometric phenomena, geometric phenomenon could be refined through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reflects by geometric phenomenon,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matrix and linear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geometric meaning, researches the geometric meanings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 reflects the expression of nonnegativematrix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to the questions on the basis of connection between linear transformation and geometry, and considers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projective geometry. In conclusion, the thesis finds out that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is athletic, linear, and many geometry phenomena are linear transformation. The matrix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the geometry meaning of linear meaning, but the matrix is one of the tools to study the geometry meaning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 Many of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related problems are involved in the geometric phenomen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 and geometry is beneficial to the solutions to some problems, but different geometry research objects have various aspects.Key words: linear transformation; geometry phenomenon; matrix。

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1 引言几何起源于我们的生活,变换是解决几何问题很好的方法.“变换”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几种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位似、相似、全等、仿射、射影变换等.几何变换是将几何图形按照某种法则或规律变成另一种几何图形的过程.它对于几何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如果某种几何变换的全体组成一个“群”,就有相应的几何学,而讨论在某种几何变换群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与不变量,就是相应几何学的主要内容.例如,研究图形在全等变换群下的不变性与不变量,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主要内容.几何变换为用近代数学方法讨论初等几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几何变换还在绘图、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航空摄影测量、电路网络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初等几何变换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只应用到了初等几何变换.初等几何变换主要包括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反演变换.2 全等变换及应用定义2.1[2](80)P 平面到其自身的变换,如果对于该平面上的任意两点A 、B 和它们的像'A ,'B 总有''A B =AB .则这个变换叫做全等变换,或叫做合同变换.在全等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变量.由全等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在平面内存在两种全等变换,第一种叫做正常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正常全等的图形,所谓正常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同一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同一方向.第二种叫做反常全等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成与它反常全等的图形,即对于两个全等的图形上每两个对应三角形有相反的方向,并且每两个对应的有向角有相反的方向.类似地,空间也有正常全等变换和反常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存在逆变换、恒等变换.接连施行两次全等变换的积仍是全等变换,所以全等变换的全体组成“群”,叫做全等变换群,也叫做刚体变换群或运动群.平移、旋转、反射都是特殊的全等变换.2.1 平移变换及应用定义2.2[2](96)P 如果在平面内任意一点P 按给定方向变到'P 时,并且线段'PP 有给定的长度,这种平面到其自身的映射叫做平移变换.显然,平移变换下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各对应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把一个图形变为与它正常全等的图形.平移变换除了具有全等变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定理2.1 在平移变换下,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在中学数学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平移变换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0180是用平移变换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1 在矩形ABCD 内取点M ,试证明一定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边长分别等于AM ,BM ,CM ,DM ,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分别等于AB 和BC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法构造满足题目要求的四边形.证明 设()'T AB M M −−−→,()T AB A B −−−→,()T AB D C −−−→,有'BM =AM ,'CM =DM .又AB BC ⊥,所以'MM BC ⊥,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有'MM =AB .所以,四边形'MBM C 即为满足题目要求的四边形.2.2 旋转变换及应用定义2.3[2](86)P 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个映射,使得定点O 保持不动,并且,对于任一点P 映射到P '点,有OP =OP ',∠POP '=θ(0°≤θ≤180°),且从射线 OP 到OP '的方向与给定方向相同,这个映射叫做绕中心O ,按已知方向旋转θ的旋转变换.O 点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在旋转变换下各对应直线所成的角不变,都等于其旋转角.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得到与它全等的图形.旋转角为180°的旋转变换叫做中心对称变换.如果在某个中心对称变换下,一个图形的像与它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是关于对角线中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圆、椭圆、双曲线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空间旋转变换有绕轴的旋转,它是空间到其自身的映射,且满足下述条件:①点P 的像P '与P 同在与给定轴线S 垂直的平面M 内,②点P 和P '到轴线S 的距离相等,即PP 0=P 'P 0.P 0是平面M 与轴线S 的交点,③∠PP 0P '为定角θ.这个映射叫做绕轴S 旋转定角θ的空间旋转变换.由PP 0到P 'P 0的旋转方向规定为:如果θ>0就表示用右手握拳,拇指指向轴上正方向;如果θ<0,旋转与此反向.空间旋转还有空间中心对称变换.每个点,对于中心O 都有它的像与之对应.空间中心对称变换把一个图形变为与它反常全等的图形.关于某定点的中心反射空间图形,常见的有平行六面体,它是关于对角线交点为反射中心的中心反射图形.旋转变换具有全等变换的一切性质,如:(1)两点间的距离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2)角度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3)一直线上三点的简比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量,(4)一个图形在旋转变换下变成与它全等的图形,(5)同素性、结合性、顺序性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变性.此外旋转变换还有自己的特性:定理2.2[2](87)P 旋转变换下两对应直线的夹角大小不变,等于其旋转角. 定理2.3[2](88)P 在中心对称下,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变为它本身. 定理2.4[2](88)P 如果两条直线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那么它们平行. 定理2.5[2](89)P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是中心对称下的两条对应直线. 在几何解题中,旋转的作用是使原有图形的性质得以保持,但改变其位置,使能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图形.例2 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一点,如果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 A B C DE FF'思路分析 在题中没有具体线段的边长,只有三条线段的长度关系,条件分散,使我们束手无策,怎么办?但如果将线段DF 移到BE 一直线上,就有线'F E =EF ,条件相对较为集中.将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090,点D 与点B 重合,点F 与点'F 重合,奇迹发生了,这'F E =EF ,'AF E ∆≌AFE ∆.利用旋转角090,得出EAF ∠=045.例3 用旋转变换证明勾股定理.证明 设在Rt ABC ∆中,BC =a ,AC =b ,AB =c .作矩形ADBC ,使AD BD ⊥. 矩形(,90)'''R B ADBC A D BC −−−−→。

江苏省兴化中学教案矩阵与变换(答案)

江苏省兴化中学教案矩阵与变换(答案)

312.1.1矩阵的概念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矩阵产生的背景,并会用矩阵表示一些实际问题.⑵了解矩阵的相关知识,如行、列、元素,零矩阵的意义及表示. 2.过程与方法在大量举例的基础上引出矩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矩阵的实际背景,并让学生举出一些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的实际例子,深化对矩阵概念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已有知识为平台,结合实例,创设良好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矩阵从实际产生,并在实际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得他们感悟到数学的抽象更有助于人们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重点与难点 矩阵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情境一、向量如图所示,已知点O (0,0), P (1,3)向量),3,1(= 如果 把的坐标排成一排,那么 可以用右边的表来表示,并简记为⎥⎦⎤⎢⎣⎡31.如果把表中的说明舍弃,将表中的数据按原来的位置排成一张矩形数表,简记为⎥⎦⎤⎢⎣⎡112145130109142125 情境三、运动会的成绩4-23m32如果把表中的说明舍弃,将表中的数据按原来的位置排成一张矩形数表,简记为⎥⎥⎥⎥⎦⎤⎢⎢⎢⎢⎣⎡142323214232325541143113 情境四、将方程组中未知数x ,y ,z 的系数按原来的次序排列就下表,简记为⎥⎦⎤⎢⎣⎡-42332m ⎩⎨⎧=+-=++2423132z y x mz y x 二、建构数学 1.矩阵的概念 我们把形如⎥⎦⎤⎢⎣⎡31,⎥⎦⎤⎢⎣⎡-42332m ,⎥⎦⎤⎢⎣⎡112145130109142125这样的矩形数表(或字母)阵列称做矩阵,一般地用大写黑体拉丁字母A ,B ,…或者(a ij )来表示矩阵,其中i,j 分别表示元素a ij 所在的行与列.同一横排中按原来顺序排列的一行数(或字母)叫做矩阵的行,同一竖排中按原来顺序排列的一行数(或字母)叫做矩阵的列,而组成矩阵的每一个数(或字母)称为矩阵的元素.2.矩阵的分类(按照行与列来分)⎥⎦⎤⎢⎣⎡31记为2×1矩阵,⎥⎦⎤⎢⎣⎡-42332m 记为2×3矩阵. 3.几个特殊矩阵所有元素都为零的矩阵叫做零矩阵. 我们把像[]131211a a a 这样只有一行的矩阵称为行矩阵,而把像⎥⎦⎤⎢⎣⎡1211a a 这样只有一列的矩阵称为列矩阵,并用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列矩阵.4.矩阵的相等对于两个矩阵A ,B 只有当A ,B 的行数与列数分别相等,并且对应位置的元素也分别相等时,A 和B 才相等,此时记为A =B .5.行向量与列向量平面上的向量a =(x,y)的坐标和平面上的点P(x,y)都可以看做是行矩阵[]y x ,也可以看成列矩阵⎥⎦⎤⎢⎣⎡yx .因此,我们将[]y x称为行向量,⎥⎦⎤⎢⎣⎡y x 称为列向量.习惯上,我们把平面向量(x,y)的坐标写成列向量⎥⎦⎤⎢⎣⎡yx 的形式.三、数学应用例1 用矩阵表示下图中的ΔABC ,其中A(-1,0),B(0,2),C(2,0). 解:因为ΔABC 由点A ,B ,C 唯一确定,点A ,B ,C 可以分别由列向量 ⎥⎦⎤⎢⎣⎡=⎥⎦⎤⎢⎣⎡=⎥⎦⎤⎢⎣⎡-=02,20,01来表示,所以ΔABC 可表示为⎥⎦⎤⎢⎣⎡-=02201思考:如果像例1中那样用矩阵⎥⎦⎤⎢⎣⎡0224310表示平面中的图形,那么该图形有什么几何特征?等腰梯形(数形结合)例2 已知A =⎥⎦⎤⎢⎣⎡-243x ,B =⎥⎦⎤⎢⎣⎡-21z y ,若A =B ,试求x,y,z. 分析:抓住相等的条件即可4,3,1===z y x四、课堂练习1.设矩阵A 为二阶矩阵,且规定其元素2,1,2;1,2ij a i j i j =+==,则A= 2 35 6⎡⎤⎢⎥⎣⎦2.由矩阵1 1 21 2 2⎡⎤⎢⎥⎣⎦所表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2 3.已知32 x-3y 1 7,x+y x-y a b x y A B +-⎡⎤⎡⎤==⎢⎥⎢⎥⎣⎦⎣⎦,若A=B ,则x y a b +++= 1 五、回顾总结1. 矩阵的概念2.几个特殊矩阵3.矩阵的相等4.行向量与列向量 六、课外作业1.已知A(3,1),B(5,2),则表示AB 的列向量为21⎡⎤⎢⎥⎣⎦2.方程组32426x y x y +=⎧⎨-=⎩中,x y 的系数按原有次序排列,可得到矩阵是 3 22 -1⎡⎤⎢⎥⎣⎦3.某东西方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间设置如下:绿灯30S ,黄灯3S ,红灯20S ,如果分别用1,0,—1表示绿灯、黄灯、红灯,试用23⨯矩阵表示该路口的时间设置为1 0 -130 3 20⎡⎤⎢⎥⎣⎦4.设矩阵A 为33⨯矩阵,且规定其元素,,ij ij i ja i j i j=⎧=⎨+≠⎩,其中,1,2,3i j =,那么A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385.已知 1 4 1 4x+3 y 2y+7 y x y -+⎡⎤⎡⎤=⎢⎥⎢⎥⎣⎦⎣⎦,则x y += -26.由矩阵1 3 3 11 2 3 4⎡⎤⎢⎥⎣⎦表示平面中的图形的面积为 4 。

反激变换器实验总结报告(各个部分比较齐全)

反激变换器实验总结报告(各个部分比较齐全)

0.035
0.04
0.045
0.05
时间t/s
(b)
40
35
30

25
出 电 20 压
15
/ V 10
5
0
-5 0
输出20V
0.005
0.01
0.015
0.02
0.025
0.03
0.035
0.04
0.045
0.05
时间t/s
(c) 图 2.6 不同输入条件下输出电压仿真波形
经过分析发现,该变换器采取闭环控制策略后,对输入电压的扰动具有很 好的抗干扰性,与开环控制相比较,闭环控制的稳态特性优于开环控制的稳态特 性,在输入电压发生扰动时,输出电压能够跟随给定值保持恒定。
A
B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电路,从 A、B 两点断开,然后在断开的地方接入一个变压 器,得到下图:
*
*
为什么变压器要接在这个地方?因为 buck-boost 电路中,电感上承受的双向伏 秒积是相等的,不会导致变压器累积偏磁。我们注意到,变压器的初级和基本拓 扑中的电感是并联关系,那么可以将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和这个电感合二为一。另 外,把变压器次级输出调整一下,以适应阅读习惯。得到下图:
30
25

20
出 电
15
压 / 10 V
5
0
-5 0
输入为10V时
0.005
0.01
0.015
0.02
0.025
0.03
0.035
0.04
0.045
0.05
时间t/s
(a)
40
35
输 出30 电25 压
20

2.2.3反射变换

2.2.3反射变换

这种把直线变成直线的变换,通常叫做线性变换.
' x ax by (即形如 ' 的几何变换叫做线性变换) y cx dy
反之,平面上的线性变换可以用矩阵来表示,但 二阶矩阵不能刻画所有平面图形的性变换.
建构数学
0 0 当a = b= c = d =0时, 把平面上所有点 0 0
1 0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原点 (2) M 3 对称的图形; 0 1
0 1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3) M 4 y=x对称的图形; 1 0
0 1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4) M 5 y=-x对称的图形; 1 0
得到的曲线是什么? 3 1 3 1 变2:若矩阵A 再改为矩阵B 呢? 1 0 1 1
思考:我们从中能猜想什么结论?
一般地,二阶非零矩阵对应的变换把直线变成直线(或 点).
建构数学
M(l1al2b) l1Mal2Mb
上式表明,在矩阵M的作用下,直线l1al2b 变 成直线 l1Mal2Mb.
4.二阶矩阵M 对应的变换将(1, 1)与(2,1)分别 变换成(5, 7)与(3, 6). (1)求矩阵M ; (2)求直线l : x y 4在此变换下所变成的 直线l 的解析式.
小结 1.反射变换矩阵: 1 1 0 M1 M2 0 1 0
0 1
得到的曲线是什么?
思考 : 我们从中能猜想什么结论? a 0 变 : 设 a , b R , 若M 所定义的线性变换把 1 b
直线l : 2 x y 7 0换成另一直线l : x y 7 0. 求a, b的值.

6-2合同变换(一)

6-2合同变换(一)
H F A O D C E G P
B
例3 已知点E、F分别在△ABC的AB、AC边上,且 BE=CF, 求证: EF<BC. A
E B D F G C
小结:
荷苞牡丹
别名: 耳环花,荷包花,荷苞牡丹,活血草,人血七, 上天梯,土当归,一口血,鱼兜牡丹,鱼儿牡丹
2.2旋转变换 1、概念 定义4(旋转变换) 约定: R(O, + 2k ) = R(O, ), k ∈ Z . 2、确定条件 两对对应点 3、性质 (1)是第一类合同变换,具有第一类合同变换的 所有性质; (2)具有同一旋转中心的所有旋转变换构成可交 换群;
分析 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光的反射规律, 反 射线路必过已知点关于反B1 射轴的对称点.
9年再度封王! C
●B
1
A●
D O1 O 2
A2
O4 F O3
E
A4
A3
例2 (许瓦兹(H.A.Shwarz)问题)设△DPQ是锐角△ABC 的垂足三角形,求证:△DPQ是△ABC中周长最短的内接 三角形. A
A
30. 考虑△REF是△ABC的任意内接三角形.
( AB) S ( AC ) 令 R S R , R R, ′ ′ 则 AR′ AR′ = 2∠A, = AR = AR′ , ∠R′ △REF周长等于折线R′ 的长 ′ EFR′ R′ ′ ≥ R′ R′ = 2 AR sin A. 又AR ≥ AD, E 得 R′ ′ ′ ′ ′ ′ R ≥ 2 AD sin A = D D .
P B HB HD HC HP HA HQ 1 HD HC HP HA HQ HB
D
C
CP CD AQ AM 而 = , 代入上式,得 AM = AN. = , PA AN QB BD

频域反射法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频域反射法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频域反射法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旨在给读者一个概述,介绍频域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简称FDR)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或媒介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一种非侵入性测试方法。

通过对电磁波在材料或媒介中的反射和传播进行频谱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有关材料性质的关键参数和特征。

本文将围绕频域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展开探讨。

首先,在第2节中,我们将介绍频域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和反射机制。

然后,在第3节中,我们将探讨频域反射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通信工程等。

在第4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频域反射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我们所探讨的内容,并对频域反射法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同时,我们也将就频域反射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便读者对该方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频域反射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局限性。

我们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启示,并促进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述。

文章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频域反射法的原理和应用,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将阐明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各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以引导读者对本文的重点关注。

正文部分是本篇长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频域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势和局限性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y = lg x
( x ≥ 0)
O
1
x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a 0 a, b ∈ R 若 M = −1 b
所定义的线性变换把直线
l : 2 x + y − 7 = 0变换成另一直线l ′ : x + y − 7 = 0
求 a, b 的值.
小结:能否找出下列变换矩阵? 小结 能否找出下列变换矩阵? 能否找出下列变换矩阵
(3)
0 1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M3 = 1 0 y=x对称的图形; 对称的图形 对称的图形;
0 −1 M4 = −1 0
(4)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直线 y=-x对称的图形; 对称的图形 - 对称的图形;
变式训练
1 0 3.求直线 求直线x=2在二阶矩阵 M = 求直线 在二阶矩阵 对应的 1 0 变换下所变成的图形。 变换下所变成的图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0 练习.1.求平行四边形OBCD在矩阵 作用 0 1
下变换得到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示,其中 O (0, 0), B (2, 0), C (3,1), D (1,1) 2.求出曲线 y = x 作用下变换得到的曲线.
1 0 −1 0 0 −1 0 1 像 称为反射变换矩阵. 称为反射变换矩阵
−1 0 0 −1 这样的矩阵 我们 这样的矩阵,我们
求直线l:y=4x在矩阵 例3.求直线 求直线 在矩阵 得到的曲线. 得到的曲线
0 1 思考1: 思考 :若矩阵 M = 1 0
Μ(λ1α+λ2β) = λ1Μα+λ2Μβ 上式表明,在矩阵Μ的作用下, 上式表明,在矩阵Μ的作用下,直线 λ1α+λ2β 变成直线 λ1Μα+λ2Μβ. 这种把直线变成直线的变换, 这种把直线变成直线的变换,通常叫做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
x ' = ax + by (即形如 ' 的几何变换叫做线性变换 做线性变换) 即形如 的几何变换叫做线性变换 y = cx + d y
3
0 在矩阵 M = −1
− 1 0
y = x 2 ( x ≥ 0)在 M = 1 0 M = − 1 3.求 1 0 − 1 2 0 −1 0 0 1 M3 = M 4 = 1 0 0 − 1
0 1
( x ≥ 0) 在矩阵
1 0 M = 作用下变换所得的图形. 0 −1 y
y = x2
1
( x ≥ 0)
O -1
1
x
y = − x2 ( x ≥ 0)
例2.求出曲线 y = lg x ( x > 作用下变换得到的曲线.
0 0) 在矩阵 M = 1
1 0
y
y = 10 x
0 0 当a=b=c=d=0时, 0 0 把平面上所有点 时
都变换到坐标原点(0,0),此时为线性变换的 , 都变换到坐标原点 退化情况. 退化情况
3 0 l 练习.求直线: 2 x + y − 7 = 0 在矩阵 M = −1 1
作用下变换得到的曲线.
数学运用 y = x2 例1 求出曲线
作业:P34(5)(6)
课堂反馈
−1 0 1、求平行四边形 、求平行四边形ABCD在矩阵 在矩阵 作用下变换得 0 1 到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示, 到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示,其中 A(0, 0), B (3, 0),
C (4, 2), D (1, 2)
2、求出曲线 y = 、 变换得到的曲线。 变换得到的曲线。
0 1 M = 作用下变换 1 0
3 1 改为矩阵 A = 1 0
则变换得到的曲线是什么? 则变换得到的曲线是什么?
我们从中能猜想什么结论? 我们从中能猜想什么结论? 一般地, 一般地,二阶非零矩阵对应的变换把直线变成直线 或点) 在研究平面上的多边形或直线在矩阵的变换 (或点),在研究平面上的多边形或直线在矩阵的变换 作用后形成的图形时,只需考察顶(端 点的变化结果 点的变化结果. 作用后形成的图形时,只需考察顶 端)点的变化结果
2.2.3反射变换 反射变换
关于y轴的轴反射
F2
点击几何画板动画
y
F
O
x
关于 x轴 的轴 反射
F1
关于 原点 的中 心反 射 F3
1 0 x x x ' x 1× x + 0 × y T1 : → = = = 0 −1 y y y ' − y 0 × x + (−1) × y
分别作用下变换得到的曲 线. .
4.二阶矩阵 M 对应的变换将 (1, −1) 与( −2,1) 分别变换成 (5, 7) 与 (−3, 6) (1)求矩阵M (2)求直线 l : x − y = 4在此变换下所变成的直线 l ′ 的解析式.
问题情境
( 求圆C: 求圆 : x − 2) 2 + ( y − 2) 2 = 2 在矩阵
1 0 M1 = 把点P(x,y)沿x轴作轴反射 0 −1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另外两个变换
−1 0 x x x ' − x (−1) × x + 0 × y T2 : → = = = 0 1 y y y ' y 0 × x + 1× y −1 0 M2 = 把点P(x,y)沿y轴作轴反射 0 1
0 x 在矩阵 M = − 1
1 2 3 2 −
− 1 作用下 0
3、求出△ABC在矩阵 、求出△ 在矩阵
3 2 作用下变换得到的图形, 1 作用下变换得到的图形 2
并给出图示, 并给出图示,其中 A(0, 0), B (1, 3), C (0, 2)
反之, 反之,平面上的线性变换可以用矩阵来 表示, 表示,但二阶矩阵不能刻画所有平面图形的 性变换。 性变换。
(1)
1 0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 x 轴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 M1 = 0 −1 对称的图形; 的图形; 对称的图形
−1 0 M2 = 0 −1
(2)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原点 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与之关于原点 对称的图形 的图形; 对称的图形;
−1 0 M = 作用下变换所得的曲线. 作用下变换所得的曲线 0 1
y
( x + 2) + ( y − 2) = 2
2 2
( x − 2) 2 + ( y − 2) 2 = 2
( − 2, 2)
O
(2, 2)
x
反思:两个几何图形有何特点? 反思:两个几何图形有何特点?
建构数学
变式训练
1.设 a, b ∈ R 设 换把直线 l : 2 x + y − 7 = 0 变换成另一直线 l′ : x + y − 7 = 0 的值. 求a,b的值 , 的值
a 0 , 若 M = −1 b 所定义的线性变
变式训练
2.二阶矩阵 对应的变换将 (1,-1)与(-2,1 ) 二阶矩阵M对应的变换将 二阶矩阵 与 分别 变换成 变换成(5,7)与(-3,6) 与 (1)求矩阵M )求矩阵 (2)求直线 l : x − y = 4 在此变换下所变成的 ) 的解析式. 直线 l ′ 的解析式
x x ' − x (−1) × x + 0 × y −1 0 x T3 : → = = = 0 −1 y y y ' − y 0 × x + (−1) × y
−1 0 M3 = 把点P(x,y)关于原点作中心反射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