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语人家】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
文本解读的基本范式
冯直康
一、文本解读的几种范型
1.模糊范式的以读代析:
诵读是语文教学最为传统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语感 的最初路径。
叶圣陶:从前的人学作文章都重视诵读,往往说,只 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这 就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意思。 李镇西的“读”式教学
• 以读代析的危险性:
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近乎胡说 ”。
这里的“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 后者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箜篌引》
《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学问,有文采, 有热心肠的学者如何理解?
前者如《再别康桥》中的徐志摩,或许更好地理解 “沉默”及至全文的主题。 有时知人论文还需要把作品放置到一个系列或整体中 进行考察。如《项羽之死》《鸿门宴》可考察《史记》的 基本笔法,如情节、细节、赞等。 又如《小石潭记》就需要浏览《永州八记》,尤其是 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会更好地理解“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这是写实吗?)
②文字外表与内里(或前后)的矛盾,如《小狗包弟》:整 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 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 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 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 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 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 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 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 熬煎。 这段文字中的“满园的创伤”与上述文字有冲突。
• 印象批评的先天不足:
文本解读方法范文
文本解读方法范文
文本解读是指通过阅读和理解一段文本,并从中抽取出关键信息、分
析文本语言和结构等来推断文本的意义和目的的过程。
文本解读是我们在
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的一项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
的文本解读方法。
1.阅读理解方法:阅读理解是文本解读的基础,它要求读者通过理解
文本的字面意义和上下文理解来获取文本的内涵和逻辑关系。
在阅读理解
过程中,可以利用问答、笔记等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尝试回
答一些问题,例如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等。
2.关键词提取方法:文本中的关键词通常能够表达出文本的主题和重点。
通过识别和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判断文本的目的和观点。
在关键词提取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的结构和
上下文来确定关键词,并尝试将这些关键词组成一个整体来理解文本的含义。
4.文本综合方法:文本综合是指在解读文本时,将多个文本进行比较
和对比,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在文本综合过程中,可以比较同一
主题下的不同文本,对比其观点和结论,从而推断出文本的真实意图和立场。
同时,也可以将文本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关联,以获得更深入的
理解和洞察。
总之,文本解读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在实际
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解读方法,结合阅读
理解、关键词提取、文本分析和文本综合等方法,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
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文本解读任务。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辨析-精品文档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辨析首先来明确“方法”和“路径”两个概念的不同: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在学习中是指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路径,这个词的本义为路子、途径,后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选择的方式或渠道。
在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中,“解读文本的方法”侧重于手段和行为方式的采用,即重技巧性;而“解读文本的路径”侧重于渠道和方式,即重方向性。
当然,这只是它们的异处细别,共同之处是“方法和路径”都是为了寻求有效准确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而采用的方式行为。
简言之,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通道――路径,然而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而去选择许多方式方法,这是两个有交集但不完全融合的两个概念。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语文教育的进行中也会不断产生、发现新的路径。
例如:从语文教学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路径就有两条:一是借鉴前人文本解读的方法,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或推陈出新,或补充完善,创造出新的解读方法。
再如,从教学文本的本位出发,解读文本的路径可以循着文本本身,也可以从作者这条线,或者从读者本身这条线出发,甚至是多条线路的结合。
然而不论是侧重“方向性”的“解读路径”,还是侧重“技巧性”的“解读方法”,它们都是为了获取解读成果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解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照搬教参的已有解读――参考前人已有经验――这是他所选择的解读路径;具体到课堂中去,教师选择站在某一视角――如作者的视角――去引导学生解读这一篇课文,这是他选择的路径。
而当我们确定走某一条路径去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会采用例如之人论世法这样诸多的解读技巧去达到阅读目的。
显然,前者更注重宏观的方向性把握,后者更注重微观的技巧性解决;但它们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而选择的解决方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辨析好“方法”与“路径”的差异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可以给语文教师对教学效果反思提供一种根据,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上的解读行为反思自己:这堂课我是不是一味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各种解读路径的单调教学中?还是一味在用各种方法教学生解读,却忘记了给他们先提供一个思路方向?或者我有没有根据文章需求来分配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导和微观的细致的分析,两者的平衡是否放好?这种反思可以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一、整体把握,前后贯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水平。
”这是避免“散读”和“窄读”文本,避免“断章取义”“肢解文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好办法。
1. 将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阅读。
所谓整体把握,首先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要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孤立地看词中每一句话,并没有独特之处,但整体联系起来看,这是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图。
这个普通的农家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幸福和快乐的。
老人们恬淡和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实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从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所产生的愉悦之感。
所以阅读作品时,切不可局限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寻章摘句,停留在每一词、每一句的意义,而要增强整体阅读,将局部和细节与主题有机联系起来,透过文字表层读懂文章的意蕴和意境,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品的妙处。
2. 找准有效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局”。
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是避免“散读文本”的好办法。
文本从哪里切入最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
“情”就是思想感情,“采”就是语言文字表达。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切入点,既有“情”又有“采” ,就能够“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就能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教学就会充满智慧。
看到《开国大典》的课题,你会想到本文写的是一次典礼,是盛大的典礼,是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而举行的盛大的典礼。
这是由课题产生的初步的解读。
三“策略”寻觅三“感觉”——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筻 略 ”寻 觅 王 “
一
赏 ”
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叶赛 红
( 州 市 衢 江 区实 验 小 学 ,浙 江 衢 衢州 342) 2 教学改革的一 大亮点, 受广 大语 文专家、 师的关注。但从现实情况 备 教
来看, 当一部分 的老师面对一篇教材 , 相 只是 凭依一般化的教 学 目标 、 零星的课 前提 示和几道课后 练 习这样一些 “ 蛛丝马迹 ” 进行“ 臆断” 来设计教学 , 从而造成教学 内容 处理上的“ 目性 ”“ 盲 、随意性 ” 问题 。 小语教 学中应从 等 在 准确提炼主题 、 当选择 内容、 恰 巧妙重组教 学三方 面剖析文本解读 的策略 。
了主题雷同, 了教学的深刻灵动, 实现 体现了教学的核心 价值。 2 . 熟知写作背景, 成为作者的知音。
主题能将散乱的文本材料 串起来 , 形成课堂教学清晰
的脉络和结构, 整合成一幅美妙的图景。 深刻提炼主题 , 不 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举一纲而百 目张 , 还能打动学生的 心弦 , 激起思想的共鸣 , 引导学生 曲径通幽 , 深入美 的境
者与学生心灵相通 , 成为学生的知音 , 从文本中读出了自
己,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例如 , 有的老师教《 桂林 山水》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 , 标的定位是“ 培养热爱祖
宜的教学 内容 , 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 , 树什
么大旗 , 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所 以语文教学在反反
学策略[ ] M. 中国言实出版社 ,0 3 20 . [ ]张 庆.建立面 向 未来的母 语教 育新体 2 系——访 苏教 版 小学语 文教 材 I ]中国 N.
教 师报 。 0 9 20 .
浅谈文本解读的策略
龠: 蝴
心 。我 们 在 处 理 垃 圾 时 本 精 髓 。 如 《 子 》 文 , 不 能 仅 仅 局 限 于 里 却 是 “ 爱 的 小 宝 贝 ” 金 一 就 往 往是用 “ ” “ ” 但法 布尔却用 “ , 丢 或 扔 , 放” 可 勤 劳 致 富 的 道 理 , 要 引 导 学 生 从 语 言 文 字 还 中 感 受 彼 得 的 成 功 还 来 自于 观 察 与 智 慧 , 即 见 这 些 东 西 在 他 的 心 目 中 是 那 样 弥 足 珍 贵 。 当 一 条 路 不 通 时 , 们 可 以 尝 试 换 一 条 路 。 紧 抓 “ ” 个 细 节 , 们 品 味 出 法 布 尔 对 昆 我 放 这 我 只 有 如 此 , 能 感 知 语 言 的 温 度 , 察 作 者 的 虫 的兴 趣 与 热 爱 。 才 体
一
有 直接写 梅 , 是 描写池 中的梅 花淡淡 的“ 而 疏 会 ” 他 依 然 有 他 美 丽 的 梦 想 。 其 二 : 世 俗 , 与
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一、教学思路: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文本解读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文本解读的过程中。
2.正向引导: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解读文本。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正向的评价或指导,帮助他们完成文本解读。
3.情境化教学: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中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文本解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多元化教学: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如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让学生在表达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解读目标和任务,提供不同的教学辅助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个别学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解读能力。
二、教学方法:1.词汇解读法:针对生词和短语,教师可以通过解释、举例、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拓展词汇量,增强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
2.句法解读法: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句子、找出主谓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的句子解读能力。
3.上下文解读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上下文的内容和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情感解读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表达感受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综合解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解读,将词汇、句子、语法、语境等要素结合起来,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整体解读能力。
以上是关于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文本解读的四个步骤
文本解读的四个步骤
1、第一步:三读。
分别以读者、老师、学生的身份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重难点。
2、第二步:三问。
老师在反复阅读文本后要能准确回答三个问题︰即︰文本写了什么,文本是怎么写的,文本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三问”真正吃透文本。
3、第三步:三抓。
要使文本解读更富有实效﹐还必须进行“三抓”,即∶抓题眼、抓关键词、抓中心句,能让学生领词会句,感悟熏陶﹐品尝“语文味”。
4、第四步:三定。
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还要做到三定,即∶定教学目标、定训练点、定生发点。
从而实现真正切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扩展资料
文本解读注意事项
一、要抓语言,这是核心;
语言是核心。
语言是通达作者文本意义的桥梁,是解读的核心。
语言和文本意义紧密相连,离开语言是无法走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文本的。
二、要抓理解;
解读的根本目的就是理解。
解读文本是通过语言形成整体感悟,达到和作者视界交会的状况。
理解是解读文本的根本方法。
三、要关注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既要讲整体感悟,又要咀嚼细部。
抓住细节深度挖掘,那就是教师的个性。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教出来的都是一种模式,那就很难感动学生。
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
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一、文本解读的两个方面:语言和结构。
林斤澜《论短篇小说》:小说道上的基本功,少说也有两事,语言和结构。
文本的作者,无不在语言上下功夫。
贾平凹《关于语言》:文本语言分为叙述语言和对话语言。
语言是情绪的反应,需要适当的修饰:要会用形容词,要多用些动词,要将成语还原,要立于善于用闲话。
沈从文:贴。
仿佛贴在描写对象身上,要贴得上,贴得住,贴得严。
文本的结构是作者苦心经营的随便。
二、文本内涵的三个层次:表层(第一层)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
一望可知;里层(第二层)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
一望无知;深层(第三层)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
不得其入。
三、教学解读的六种方法:1、提领法。
张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掰碎了讲,完美的课文就变得七零八落。
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诗歌就抓住诗眼,文章就抓住文眼。
如老舍的《猫》和《母鸡》,其文眼就是“可是”。
丰子恺的《白鹅》:比较与衬托。
2、还原法。
孙绍振:还原法。
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加工的原生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了。
还原,就能看到矛盾之处。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事实上莺啼之声,十里之外都听不到,更何况千里?要在这里还原,你就能看到矛盾之处,就能揣摩诗人的用意。
莺啼明明十里都听不到,为何要用千里莺啼呢?显然作者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晴日里江南的春光之壮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如果实事求是的写,那诗意是荡然无存,读起来就索然无味了。
还原法就是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作一个比较,并且置换到诗文之中,造成极大的反差,从而让读者幡然醒悟,解读到诗文的妙处,揣摩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3、原型法。
不管是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故事结构。
创作小说可以用这样的故事结构,阅读小说和写作小说是互逆的过程,就是要穿过文本故事内容,揣摩作者故事的构思。
浅谈文本解读的四个维度
语文2013·8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
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编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从文本视角、作者视角、编者视角、儿童视角四个维度解读教材,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一、与文本对话,找寻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特色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它的语言表达或结构形式上必然有一定的特色。
作为教师要首先与文本对话,研究和发掘它的这些特色,这是语文教师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合理分析并准确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形式后,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游刃有余、轻松驾驭。
如,人教版四年级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课题中的“游”字用得非常巧妙。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游”字,引导孩子质疑:“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呀?”“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呢?”学生带着疑问默读课文,找到两个关键的句子:“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
我们可以通过换字的方法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中的“游”字就是印、刻、烙、留……的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就是鱼的静态、动态已经深深地印在了青年的心里,就是胸有成“鱼”的境界。
这个“游”字,赞扬的是青年从春到冬的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看鱼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刻画出青年看鱼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形象。
而“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游”就是“画”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不用“画”而用“游”呢?一个“游”字,就令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金鱼万千的形态和生动的姿态;一个“游”字,金鱼和青年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了。
二、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每一篇文章的产生,作者都付出了一定的心血,都带有时代的烙印,都是在特定的时期或环境中凸显出来的。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和作者对话,细心查找相关资料,准确找到文章的作者介绍和反映文章背景的材料,然后进行阅读和筛选,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文本解读立足四个视角
文本解读要立足四个视角种飞(乌什县第二小学)摘要: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要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关键词:文本解读立足视角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小语界资深教授汪潮主讲的语文文本解读专题,深受启发。
审视以往教学,我们备课时只不过草草地读两遍课文,然后就对照教学参考书进行课文解读。
讲公开课备课时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不研究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管学生的实际状况,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
想方设法挖掘教材外的资源,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出,使得课堂的容量过多,而忽略了品词析句,更有甚之,只读教参,根本没有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从而形成了思维的惰性,。
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要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
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一、读者视角。
首先我们要将自己视为一个读者,要沉下心来细读文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读出形象、想进去、走出来、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
就一篇作品而言,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文本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用了怎样的结构,用了怎样的语言,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模仿。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价值。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文本,首先要先问自己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用语文教师的敏感捕捉课文中的语言魅力。
文本解读的方法
文本解读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文本解读的方法。
你说这文本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宝盒,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和乐趣,就等着我们去把它打开,去发现呢!那怎么去解读文本呢?首先啊,你得像个好奇的孩子,瞪大眼睛去看,去仔细观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
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字符,它们组合起来可有着大魔力呢!比如说,一段描写风景的文字,那里面的形容词不就像给风景化了个妆嘛,让它变得更加生动、美丽。
然后呢,你得把自己想象成文本里的人物或者事物。
要是读一个故事,你就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想想如果是你遇到那些事儿,你会怎么做。
这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里体验着不一样的人生,多有意思呀!要是读到一首诗,那你就变成那诗中的意象,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还有哦,要关注文本的结构。
就像搭积木一样,文本也是有它自己的结构框架的。
开头怎么引出话题,中间怎么展开,结尾又怎么收尾,这里面都有门道呢。
有时候一个巧妙的结构就能让整个文本变得特别吸引人。
别忘了上下文的联系呀!一个词、一句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就好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一样。
你得前后联系起来看,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再来说说细节。
文本中的细节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别看它们小,却能照亮整个文本。
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微妙的表情,都可能蕴含着深深的含义。
你要是能抓住这些细节,那对文本的理解可就更上一层楼啦!比如说读小说,那些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不都是细节嘛。
通过这些,你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读散文呢,那些对景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就是让你沉浸其中的关键。
哎呀呀,文本解读真的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情呢!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每一次解读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你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听听他们的看法,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启发呢!总之呢,文本解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脑子去思考,用情感去感受。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从文本中收获满满的乐趣和知识。
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
文本解读的六个方法一是提领法。
这个方法来自于张庆先生,他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中说:掰碎了讲,好的课文就变得七零八落,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领就是衣领,就是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
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抓住了诗眼文眼,抓住了这个关键字,关键词,以此为切口就能把握整首诗、整篇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情感、主题、艺术。
这篇复杂的文章就变得简单明了,用杨九俊院长的话叫通透。
二是还原法。
还原法来自于孙绍振先生,他在自己的《文学的演讲》当中提出来叫还原。
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加工的原生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
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抓住矛盾,就能切入到文本内部深处。
三是原型法。
什么叫原型呢?就是原型结构。
许荣泽先生在《小说课》这本书当中说:我们可以让每个人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写小说不难,他提供了一种故事的公式。
就是先有个主人公,主人公有一个目标。
然后他要遇到阻碍。
遇到阻碍他要努力去解决这个阻碍。
然后得到一个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往往一开始并不是成功的,不是好的结果。
然后一次、两次、三次不成功。
突然之间在绝望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意外。
这个意外之后呢,就发生了一个转弯,一个转折。
于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目标实现了。
这叫七个问题的公式。
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个互逆的过程。
解读作品就是要穿过文本的故事内容,揣摩作者的故事构思,把握这一类文本的原型结构和作者的心智模式。
这样的阅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变得像作者一样聪明。
这个有点像什么呢?像看魔术。
外行就看看,很惊叹。
但是内行去看,要看门道:变魔术的绝招是什么?秘诀是什么?你看到了这一点,你也会变了,你就变聪明了,你就不会上当了。
四是见人法。
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文章就像一个人。
所以我们读文章其实就是读人。
这个方法来自于王荣生先生《散文教学教什么》:散文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个性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
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doc
---------------------------------------------------------------最新资料推荐------------------------------------------------------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doc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课文都是意蕴深远、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解读后才能掌握其中的价值取向及思想内容。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文本解读教学法,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本解读教学方法运用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以飨读者。
一、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课文的题目通常都已经暗示或告诉了读者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以题目为切入点来解读文本的话,就可快速掌握文本基本内容,并为精准掌握课文内涵创造有利条件。
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或掌握文章的大概思路。
比如,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7 年级上册《往事依依》一课时,教师就可将分析题目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课文梗概的基础上,提醒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并有效启发学生:本课题目与往事有关,也就是以前发生的事,那么,写的是谁经历的往事?学生会回答:1 / 4是作者对自己学生生涯中几件印象深刻事情的回忆。
教师继续问,依依的意思是什么?课文哪些词句能体现出往事依依?在??生的问答式互动中,学生可慢慢体会到题目的意思是往事在作者心中摇曳,难以忘怀。
课文开头紧紧围绕依依开篇,中间紧扣依依叙事,结尾又回归依依点题,表明作者在回忆少年往事的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从课文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可以让我们对作者少年时代在文化熏陶中成长的历程有深刻的了解。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从文章题目入手,可为教学中精准分析全文内容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使得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文本解读的四种方法
文本解读的四种方法一、综述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文本。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文本解读方法,包括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修辞分析和文化分析。
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文本解读的基础,它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来理解文本。
在进行语法分析时,我们可以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和从句等语法要素。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
三、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推理和推断来揭示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逻辑关系。
语义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修辞分析修辞分析是一种解读文本的艺术。
它关注的是文本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修辞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修辞意图和表达风格。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五、文化分析文化分析是一种考察文本背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方法。
通过文化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文化背景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文化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立场。
六、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四种文本解读方法,我们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进行解读。
假设这篇报道是一则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语法分析,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要素,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
然后,我们进行语义分析,识别关键词和短语,并推断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接着,我们进行修辞分析,寻找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最后,我们进行文化分析,考察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揭示文章中所蕴含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七、总结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扁鹊治病》一课解读标题 ①、关注疑点——注一股动力 《扁鹊治病》中的扁鹊是一代名医,有“起死回 生”之术。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蔡桓公则是一名 在发病初期就被名医扁鹊发现了症状并能够及时 获得医治的幸运病人。但何以落得个无药可治、 抱病待死的下场。——疑点——蔡桓公——任性 固执。 ②、关注盲点——给一些推力 扁鹊是一代名医,他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基础上, 创立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以学生现有水平理解 比较困难。
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例如在教学《故乡》时, 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无疑是教 学的难点,这时就需要教师了解鲁迅当时的思想 状况。1921年的中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 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 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 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 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 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 村经济衰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鲁迅非常失 望,希望找到一条实现新生活的道路,并始终不 渝地去斗争,实践。明确了小说当时的写作背景, 这时再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就 容易多了。
解读文本,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几个问 题: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 饰?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为什 么称她为听众,而非观众、老人、音乐家、教授? 看来这个听众是值得咀嚼的。我觉得听字很值得 做文章:怎样听?听到了什么?老教授的听与作 者前后的变化有无关系?看来他不是普通的听众 呀!那听有何意思呢?字典里听是由繁体字简化 而来的。听恰好把老人的五句语言、三处平静的 眼神、耳聋与不聋化而为一。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好比大海,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学 生整个大海,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的其实 是里面一条鱼而已。因此我们拿到课文首先想的 是教什么,而不是怎样教?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
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
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
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然而,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而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意义,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下面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一、阅读方面的引导1.理解文章大意:首先,学生需要迅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
可以通过阅读首段和末段,抓住文章的主题或主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分析文章结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分析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的。
学生可以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词语和线索词语,来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分析篇章结构:对于一篇较长的文章,学生可以分析篇章结构。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或中心思想,并找出支持这些主题句的论述和例证。
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全貌。
4.理解词语句子:学生需要逐句理解文章,弄清楚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重要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解释其含义与作用。
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以求更全面地理解文章。
5.思考作者意图:学生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运用特定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达到什么目的。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的态度、观点和感情色彩,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二、写作方面的引导1.学习模仿好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文章,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分析其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学习其中的优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2.实践写作技巧: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结构,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写读后感、写作文等,让学生将文本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
3.培养批判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评价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语人家】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小语人家】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浩友玉汝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影响语文教学实效的原因探析之一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李作芳(湖北小语人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
就当前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存在着泛读、浅读、窄读、偏读、错读及散读等现象。
要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地解读文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正确、准确、有创意的具体要求。
正确地解读,即正确读懂文本的信息。
包括:思想情感——正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正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语言形式——正确把握文本遣词造句、构段成篇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方法、特点。
准确地解读,即准确定位教学的目标。
一是年段目标——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学段教学中所承载的课程教学目标;二是单元要求——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单元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三是课时任务——准确拟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创意地解读,即强调读出个体的感受。
一要关注个性化阅读——这是一种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体现出阅读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在解读中,教师自觉、自主、自由地调动自己的语言行为,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修改、完善、丰富文本的内涵,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创造出新的自我;二要关注最优化的教育价值——强调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一定是基于教育价值的最优化。
一味地标新立异甚至故弄玄虚,误导学生,不是我们在文本解读时追求的方向。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要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我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换角色,多维对话。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首先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
一是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去读文本。
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风卷残云、蜻蜓点水,是读不好文本的。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要学习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倡导的思想——慢慢走,欣赏啊!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和教学的任务,以从容的心态,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慢慢读,欣赏啊!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读出味道,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学会很随意、很闲适地在的文字海洋里倘徉、欣赏。
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
用悠然的心与对话,在一次又一次与的心灵碰撞后,产生来自心灵的独到见解。
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你的生命、你的灵魂与碰撞、对话,你在文本阅读中脱胎换骨,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你将成为一个新的自我!二是作为教师去读文本。
带着教学的目标去潜心会文,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去捕捉的写作意图,去把握文本的主要倾向。
深入领会文本思想,准确洞察写作的背景和寄托的主旨;深入把握文本特征,即对文本的结构、语言、文脉了然于心;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即对重点、难点、疑点心中有数;深入揣摩编者意图,充分设想文本应着力发挥哪一方面的例子功能,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
三是作为一名学生去读文本。
了解学生学习已有的基础;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
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整体把握,前后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这是避免散读和窄读文本,避免断章取义、肢解文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好办法。
一要将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阅读。
所谓整体把握,首先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要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直觉地解读文本,涵咏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
在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孤立地看词中每一句话,并没有独特之处,但整体联系起来看,这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图。
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幸福和快乐的!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所产生的愉悦之感。
因此阅读作品,切不可局限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寻章摘句,停留在每一词、每一句的表层,而要加强整体阅读,将局部和细节与主题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文字表层读懂文章的意蕴和意境,读懂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品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是找准有效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局。
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是避免散读文本的好办法。
文本从哪里切入最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
情就是思想感情,采就是语言文字表达。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切入点,既有情又有采,就能够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能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教学就会充满智慧。
看到《开国大典》的课题,你会看到文本写的是一次典礼,是盛大的典礼,是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而举行的盛大的典礼。
这是由课题产生的初步的解读。
深读课文,你会看到大字在文中的丰富内涵:文章写了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大事件,写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大场面,还具体写了参加典礼的群众的大热情。
文题中的这个大字,就是情采合一处!抓住大字,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抓住大字,细读课文,可以弄清课文围绕庆祝新中国诞生写了哪几个场面;抓住大字,深入研读课文,品味描写主席行为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可以通过典礼仪式时的一齐欢呼、一齐欢跃、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多次描写掌声的词句以及阅兵式及群众游行中的多处描写,充分感受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以及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文本的情采合一处,就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展开教学对话的最好抓手!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发现这样的切入点,设计具有统整性和开放性的话题。
这一话题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提纲挈领的。
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三是将文本的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之中。
从单元和整个教材系统来看,一篇课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单元整体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构成。
这就要求教学时对单元整体进行把握,把文本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之中,否则就会出现没有航标乱行船等偏读文本的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通过天鹅破冰的故事写这群破冰勇士勇敢、团结、齐心,以血肉之躯破冰,从而换来了集体的生存。
有的教师认为课文阐述的是环保的话题,因此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体会斯杰潘老人如何用行动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建议学生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联系整个单元内容我们会发现这种理解太狭隘,太孤立了。
因为本单元还有两篇课文《鸟语》、《生命的壮歌》,如果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还可以说和环保意识有关,那么蚁国英雄们逃离火海时至死也不松动分毫,最外面的一层蚂蚁被烧得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面对狩猎队的追捕老羚羊以死亡作桥墩形成生命桥让小羚羊逃生……这些,绝不是在写环保!课后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以及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人心齐,泰山移……都是有关团结、齐心、合作的古语经典。
编者实际上已经作了很明确的提示!如果联系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思考,就不会出现这种对于文本主旨的偏读了。
三、突出重点,扣词析句。
文本解读要避免浅读泛读,须采取大火煮沸小火慢熬的办法,即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重点,抓住一个个细节,抓住一个个关键性的词语,千百次地读,千百次地问。
只有在重点处细细品味,细细琢磨,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才可能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语文教学才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说教的东西。
一可以抓住细微描写处展开细读。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浮冰上》一课,节选自美国哈夫B卡威的小说《浮冰上的少年与狗》。
把我们带到寒冷的北冰洋上,让我们感受到少年诺尼面临死亡的绝境是真真实实的,但他对犬的爱也是真真实实的。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诺尼想杀爱犬——不杀爱犬心路历程,字里行间折射出诺尼内心的无奈、矛盾与痛楚……文章对少年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跪在冰上……慢慢地磨一句中的跪、慢慢磨、他的心在流泪,诺尼感到喉咙哽塞、一阵痛苦的抽噎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
诸如这些细致的描写,一方面让我们得以窥见少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表达的精妙。
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默读文章的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句细心体会。
只有抓住细微处仔细品味,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特定的环境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才能深切体会到逼真地描写,形象地刻画,从中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二可以抓住看似矛盾处展开细读。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脸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里冻死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微笑。
在大年夜,在万家团聚的时刻,一个小女孩却冻死街头,脸上怎么会带着微笑呢?抓住这一看似矛盾处深入研读,我们会发现文章一共五次写到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带给她温暖和快乐。
同时,我们把这许多的幻想都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大年夜来思考,越发觉得小女孩的境遇悲惨。
大年夜,是万家团聚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街头!用微笑一词,实际上是在以笑写悲。
通过对这一看似矛盾处展开细读,不仅可以对文本内容有深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对表达的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可以抓住特殊的语言形式展开细读。
文本细读在内容上指向的是言语,包括词语,还应包括表达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有的时候我们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注意得不够,这是语文教学的遗憾。
《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反复两次出现,从中可以读出什么?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个整齐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从欢呼与欢跃这两个不同的词语中又读出了什么?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心境、心绪、心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