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蒸馏一、名词解释: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填空题:1、在精馏塔的任意一块理论板上,其离开塔板的液相泡点温度与离开塔板的气相露点温度的大小相比是_________。
相等2、当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该塔板为理论塔板。
离开的汽相与液相之间达到平衡时3、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合。
难挥发组分为水,且要求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很低4、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_______,其沸点则逐渐_________。
降低,升高5、间歇精馏操作中,若欲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______________,若保持回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
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用平板法测定固体的导热系数,在平板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却器冷却,同时在板两侧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 m 2,厚度为0.02 m ,实验测得电流表读数为0.5 A ,伏特表读数为100 V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200 ℃和50 ℃,试求该材料的导热系数。
解:传热达稳态后电热器的加热速率应与固体的散热(导热)速率相等,即Lt t SQ 21-=λ 式中 W 50W 1005.0=⨯==IV Qm 02.0C 50C 200m 02.0212=︒=︒==L t t S ,,, 将上述数据代入,可得()()()()C m W 333.0C m W 5020002.002.05021︒⋅=︒⋅-⨯⨯=-=t t S QL λ2.某平壁燃烧炉由一层400 mm 厚的耐火砖和一层200 mm 厚的绝缘砖砌成,操作稳定后,测得炉的内表面温度为1500 ℃,外表面温度为100 ℃,试求导热的热通量及两砖间的界面温度。
设两砖接触良好,已知耐火砖的导热系数为10.80.0006t λ=+,绝缘砖的导热系数为20.30.0003t λ=+,W /(m C)⋅︒。
两式中的t 可分别取为各层材料的平均温度。
解:此为两层平壁的热传导问题,稳态导热时,通过各层平壁截面的传热速率相等,即 Q Q Q ==21 (5-32) 或 23221211b t t S b t t SQ -=-=λλ (5-32a ) 式中 115000.80.00060.80.0006 1.250.00032t t t λ+=+=+⨯=+21000.30.00030.30.00030.3150.000152t t t λ+=+=+⨯=+代入λ1、λ2得2.0100)00015.0315.0(4.01500)0003.025.1(-+=-+t t t t解之得C 9772︒==t t())()C m W 543.1C m W 9770003.025.10003.025.11︒⋅=︒⋅⨯+=+=t λ则 ()22111m W 2017m W 4.09771500543.1=-⨯=-=b t t S Q λ3.外径为159 mm 的钢管,其外依次包扎A 、B 两层保温材料,A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50 mm ,导热系数为0.1 W /(m·℃),B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100 mm ,导热系数为1.0 W /(m·℃),设A 的内层温度和B 的外层温度分别为170 ℃和40 ℃,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若将两层材料互换并假设温度不变,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又为多少?解:()()mW 150m W 100159100502159ln 0.11159502159ln 1.0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A 、B 两层互换位置后,热损失为()()mW 5.131m W 100159100502159ln 1.01159502159ln 0.1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4.直径为57mm 3.5φ⨯mm 的钢管用40 mm 厚的软木包扎,其外又包扎100 mm 厚的保温灰作为绝热层。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填空题:1、在精馏塔的任意一块理论板上,其离开塔板的液相泡点温度与离开塔板的气相露点温度的大小相比是_________。
相等2、当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该塔板为理论塔板。
离开的汽相与液相之间达到平衡时3、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合。
难挥发组分为水,且要求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很低4、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_______,其沸点则逐渐_________。
降低,升高5、间歇精馏操作中,若欲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______________,若保持回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
化工原理第五章 精馏 答案
五蒸馏习题解答1解:(1)作x-y图及t-x(y)图,作图依据如下:∵x A=(p-p B0)/(p A0-p B0); y A=p A0×x A/p以t=90℃为例,x A=/=y A=1008×760=t℃90 100 110 120 130x 1 0y 1 0(1+ 1 0(2)用相对挥发度计算x-y值:y=αx/[1+(α-1)x]式中α=αM=1/2(α1+α2)∵α=p A0/p B0α1=760/= ;α2=3020/760=∴αM=1/2(α1+α2)=1/2+=y=(1+由此计算x-y值亦列于计算表中,y-x图,t-x(y) 图如下:1 题附图2解:(1)求泡点:在泡点下两组分的蒸汽分压之和等于总压P,即:p A+p B=p A0x A+x B0x B=p求泡点要用试差法,先设泡点为87℃lgp A0= p A0==[mmHg]lgp B0= p B0==[mmHg]×+×=595≈600mmHg ∴泡点为87℃,气相平衡组成为 y=p A /p=p A 0x A /P=×600= (2)求露点:露点时,液滴中参与甲苯组成应符合下列关系: x A +x B =1或p A /p A 0+p B /p B 0=1 式中 p A =×760=304[mmHg]; p B =×760=456[mmHg]求露点亦要用试差法,先设露点为103℃,则:lgp A 0= (103+= ∴p A 0=[mmHg]lgp B 0= ∴p B 0=[mmHg] 于是 :304/+456/=<1再设露点为102℃,同时求得p A 0=; p B 0= 304/+456/=≈1故露点为102℃,平衡液相组成为 x A =p A /p A 0=304/= 3解:(1)x A =(p 总-p B 0)/(p A 0-p B 0) =(p 总-40)/ ∴p 总= y A =x A ·p A 0/p=×= (2)α=p A 0/p B 0=40= 4解:(1) y D =?αD =(y/x)A /(y/x)B =(y D⎰-12x x xy dx: F=D+WFx F =Dx D +Wx W 已知x F =,x D =,x W =,解得:D/F=(x F -x W )/(x D -x W )=回收率 Dx D /Fx F =×=% 残液量求取:W/D=F/D-1=1/=∴W==(V-L)=(850-670)=[kmol/h] 8解:(1) 求D 及W,全凝量V F=D+WFx F =Dx D +Wx Wx F =,x D =,x W =(均为质量分率) F=100[Kg/h],代入上两式解得:D=[Kg/h]; W=[Kg/h]由恒摩尔流得知:F78+92)=V78+92)[注意:如用质量百分数表示组成,平均分子量M m=1/(a A/M A+a B/M B)]解得V=87[Kg/h] 由于塔顶为全凝器,故上升蒸汽量V即为冷凝量,(2) 求回流比RV=D+L ∴L=V-D==[Kg/h]R=L/D==(因为L与D的组成相同,故亦即为摩尔比)(3) 操作线方程.因塔只有精馏段,故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n+1 =Rx n /(R+1)+x D /(R+1)式中x D应为摩尔分率x D =( x D /M A)/[x D /M A+(1-x D )/M B]=78)/78+92)=∴y n+1=+= +操作线方程为:y n+1 = +9解:y=[R/(R+1)]x+x D /(R+1)(1) R/(R+1)= R=+ R==3(2) x D /(R+1)= x D /(3+1)= x D =(3) q/(q-1)= q=+ q==(4) +=+ '+= '+×'=×x q '=(5)0<q<1 原料为汽液混合物10解:(1) 求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和下降的液体量L,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和下降的液体量L'. 进料平均分子量: Mm=×78+×92=F=1000/=[Kmol/h]Fx F =Dx D +Wx WF=D+W×=D×+∴D=[Kmol/h]W=[Kmol/h]R=L/D, ∴L=×=[Kmol/h]V=(R+1)D=×=[Kmol/h]平均气化潜热r=30807×+33320×=[KJ/Kmol]从手册中查得x F =时泡点为95℃,则:q=[r+cp(95-20)]/r=+×75)/=∴L'=L+qF=+×=[Kmol/h]V'=V-(1-q)F=+×=[Kmol/h](2) 求塔顶全凝器热负荷及每小时耗水量.Qc=Vr∴r=×30804+33320×=[KJ/Kmol]∴Qc=×=[KJ/h]耗水量Gc=(50-20)=[Kg/h](3) 求再沸器热负荷及蒸汽耗量.塔的热量衡算Q B+Q F +Q R=Q v+Q W +Q LQ B=Q v+Q W +Q L-Q F -Q R该式右边第一项是主要的,其它四项之总和通常只占很小比例,故通常有: Q B≈Q V=V·I vIv=(r+Cpt)=+×=[KJ/Kmol]∴Q B=×=[KJ/h][KgF/cm2]下蒸汽潜热r=522Kcal/Kg=522××18=[KJ/Kmol]∴蒸汽需量为G vG v =Q B/r==h=×18=[Kg/h](4) 提馏段方程y=L'x/(L'-W)-Wx W /(L'-W)=解:提馏段: y m+1’=’(1)=L'x M'/V'-Wx W /V',L'=L+qF=RD+FV'=(R+1)DW=F-D,精馏段: y n+1 =Rx n /(R+1)+x D /(R+1)= + --------(2)q线:x F = --------------(3)将(3)代入(1)得出:y m+1=×代入(2)=×+ ,x D =12解:(1) y1=x D =,=+x1=,y W =3×(3+1)+(3+1)=,=×x W +,x W =,(2) D=100 W==(Kmol/h)13解:(1) 求R,x D,x W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为R/(R+1)= ∴R=提馏段方程y=L'x/(L'-W)-Wx W/(L'-W)=精馏段操作线截距为x D/(R+1)= ∴x D =提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交点坐标为y=x=x W x W = x W∴x W =(2)饱和蒸汽进料时,求取进料组成将y=+y= 联立求解,得x=,y=因饱和蒸汽进料,q线为水平线,可得原料组成y=x F=14解:(1) y1=x D =,x1=(4-3×=,(2) y2=1×(1+1)+2=(3) x D =x F =, y D =2+2=15解:(1) Fx F=Vy q+Lx q=(1/3)y q+(2/3)x qy q = /(1+∴x q= y q=(2) Rmin=(x D-y q)/(y q-x q)= R==D=×= W==x W=(Fx F-Dx D)/W= L=RD=×=; V=(R+1)D=L'=L+qF=+(2/3)×1=; V'=V-(1-q)F=3=y'=(L'/V')x'-Wx W/V'='×='16解: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 n+1 =3/4x n +平衡线方程y=αx/[1+(α-1)x]=(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其计算结果如下:N0x y12345678910由计算结果得知:理论板为10块(包括釜), 加料板位置在第五块;17解:D/F=(x F -x W )/(x D -x W )= )/ )=解得:x W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 n+1 =(R/(R+1))x n +x D /(R+1)= + --------(1)平衡线方程:y=αx/(1+(α-1)x)=3x/(1+2x)或:x=y/(α-(α-1)y)=y/(3-2y) --------(2)交替运用式(1),(2)逐板计算:x D =y1= .x1=;y2=,x2=;y 3=,x3=<x W =∴共需N T=3块(包括釜).18解:q=0,x D =,x F =,x W =,R=5,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 n+1=Rx n/(R+1)+x D/(R+1)=5x n/(5+1)+(5+1)=+图解:得理论板数为11块(不包括釜),包括釜为12块18题附图19解:(1) F=D+WFx F =Dx D +Wx WD=F(x F -x W )/(x D -x W )=100 = Kmol/h= Kmol/hW=F-D= Kmol/h(2) N T及N F =?x D =、x W =、q=1、R=;x D /(R+1)=作图得:N T =9-1=8(不含釜)进料位置: N F =6(3)L’,V’,y W及x W-1 19题附图∵q=1,V'=V=(R+1)DV'=+1)=hL'=L+qF=RD+F=×+100=h由图读得:y W =, x W-1=20解:(1) 原料为汽液混合物,成平衡的汽液相组成为x ,y平衡线方程y=αx/[1+(α-1)x]=(1+ --------- (1)q线方程(q=2/(1+2)=2/3)则y=[q/(q-1)]x-x F /(q-1)=-2x+ ---------- (2)联解(1),(2)两式,经整理得:-2x+=(1++ 解知,x=y=(2) Rmin=(x D -y e)/(y e-x e)=解:因为饱和液体进料,q=1y e=αx e/[1+(α-1)x e]=×(1+×=R min=(x D -y e)/(ye-x e)= R=×R min=N min=lg[(x D /(1-x D ))((1-x W )/x W)]/lgα=lg[(0. 95/0. 05)]/=x=(R-R min)/(R+1)= Y=(N-N min)/(N+1) Y=∴/(N+1)= 解得N= 取15块理论板(包括釜)实际板数: N=(15-1)/+1=21(包括釜)求加料板位置,先求最小精馏板数(N min)精=lg[x D /(1-x D )×(1-x F )/x F]/lgα=lg[·]/=N精/N=(N min)精/N min∴N精=N(N min)精/N min=×=则精馏段实际板数为=取11块故实际加料板位置为第12块板上.22解:(1) 由y=αx/[1+(α-1)x]=(1+ 作y-x图由于精馏段有侧线产品抽出,故精馏段被分为上,下两段, 抽出侧线以上的操作线方程式: y n+1 =Rx n /(R+1)+x D /(R+1)=2/3x n + ----------- (1)侧线下操作线方程推导如下:以虚线范围作物料衡算V=L+D1+D2Vy s+1=Lx s+D1x D1+D2x D2 ;y s+1=Lx s/V +(D1x D1+D2x D2)/V=Lxs/(L+D1+D2)+(D1x D1+D2x D2)/(L+D1+D2);L=L0-D2, 则:y s+1=(L0-D2)x s/(L0-D2+D1+D2)+(D1x D1+D2x D2)/(L0-D2+D1+D2)=(R-D2/D1)x s/(R+1)+(x D1+D2x D2/D1)/(R+1)(R=L0/D1)将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到:y S+1=+(2) 用图解法,求得理论塔板数为(5-1)块,见附图.22题附图23解:根据所给平衡数据作x-y图.精馏段操作线y n+1 =Rx n /(R+1)+x D /(R+1)= /+1)++1)= +q线方程与q线:料液平均分子量:M m=×+×18=甲醇分子汽化潜热:r=252×32×=[KJ/Kmol]水的分子汽化潜热:r=552×18×=[KL/Kmol] 23题附图料液的平均分子汽化潜热:r=×+×=[KL/Kmol]料液的平均分子比热Cp=××=[KL/Kmol·℃]q=[r+Cp(ts-t F )]/r=[+(78-20)]/=q线斜率q/(q-1)=1/13/0.1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由于塔釜用直接蒸汽加热,故提馏段操作线过横轴上(x W ,0)一点,于是在x-y图上,作出三条线,用图解法所得理论板数为块,可取8块(包括釜).24解: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F1+F2=D+W ----------(1)F1x F1+F2x F2=Dx D +Wx W100×+200×=D×+W×100=+ -----------(2)由式(1) W=F1+F2-D=100+200-D=300-D代入式(2)得:D=hL=RD=2×=241kmol/hV=L+D=241+=h在两进料间和塔顶进行物料衡算,并设其间液汽流率为L",V",塔板序号为s.V''+F1=D+L''V''y s+1"+F1x F1=L''xs''+Dx Dy s+1=(L''/V'')xs''+(Dx D -F1x F1)/V''L''=L+q1F1=241+1×100=341Kmol/hV''=V=y s+1"=(341/x s''+××/y s+1"=''+25解:对于给定的最大V',V=(R+1)D,回流比R愈小,塔顶产品量D愈大,但R 需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x D》, 故此题的关键是求得回流比R.由题已知加料板为第14层,故精馏段实际板数为13层,精馏段板数为:13×=取苯-甲苯溶液相对挥发度为α=用捷算法求精馏段最小理论板数(N min)精=ln[ y=[N精馏段-(N min)精]/(N精馏段+1)= =由y=x=(1-Y/(1/==(R-R min)/(R+1)∴R=+R min)/R min=(x D -y e)/(y e-x e)对泡点进料x e=x F =y e=αx/[1+(α-1)x]=×(1+×==∴R min= ∴R=+/==∴D=V/(R+L)=+1)=[Kmol/h]故最大馏出量为[Kmol/h]26解:求n板效率: Emv =(y n -y n+1 )/(y n*-y n+1 ),因全回流操作,故有y n+1 =x n ,y n =x n-1与x n成平衡的y n*=αx n/[1+(α-1)x n ]=×(1+×=于是: Emv=(x n-1 -x n )/(y n*-x n )=求n+1板板效率:Emv=(y n+1 -y n+2)/(y n+1* -y n+2)=(x n-x n+)/(y n+1*-x n+1 )y’n+1 =×(1+×=∴Emv=解:由图可知:该板的板效率为Emv=(y1-y )/(y1*-y W)从图中看出,y1=x D =,关键要求y1*与y W .由已知条件Dx D /Fx F =∴D/F=×=作系统的物料衡算: Fx F =Dx D +Wx WF=D+W联立求解: x F =Dx D /F+(1-D/F)x W=×+x W解得x W = 习题27附图因塔釜溶液处于平衡状态,故y W=αx W/[1+(α-1)x W ]=×(1+×=y W与x1是操作线关系.y n+1 =L'x n /V'-Wx W /V'=Fx n /D-Wx W/D =Fx n /D-(F-D)x W /D=Fx n /D-(F/D-1)x W∴y n+1 =x n /(1/=当y n+1 =y W时,x n =x1∴x1=(y W +/=+/=与x1成平衡气相组成为y1*y1*=αx1/[1+(α-1)x1]=×(1+×=∴Emv=解:(1)精馏段有两层理论板,x D =,x F =,用试差法得精馏段操作线ac,与x=x F =线交于d.提馏段有两层理论板,从点d开始再用试差法作图,得提馏段操作线bd,得:x W =x D/(R+1)===F=D+W Fx F =Dx D +Wx W100=D+W100×=D×+W×得D=hV'=V=(R+1)D=×=400Kmol/h 28题附图(2)此时加入的料液全被气化而从塔顶排出,其组成与原料组成相同,相当于一个提馏塔. 29解:(1)D=η,Fx F /x D =×100×=h,W=hx W = /W=×100×=∵q=1 ∴x q = 查图得y q =R min=(x D -y q )/(y q -x q )= R=×= x D /(R+1)==在y-x图中绘图得N T =15-1=14块(未包括釜),N加料=第6块理论板N p=14/=20块(不包括釜) N p精=5/=,取8块,∴第九块为实际加料板(2) 可用措施:(1)加大回流比,x D↑,x W↓,η=↑(2)改为冷液进料,N T <N T' q=1, N T =const ∴x D↑q约为const,下移加料点,x D↑.29题附图30解:(1)Dx D /Fx F =; Dx D =×150×=Dx D =Fx F -Wx W =Fx F -(F-D)x W =150×(150-D)×=D=h W=F-D=hx D ==(2) N T及N F (进料位置)x D =,x W =,q=1,x D /(R+1)=+1)=a,, b,q线: x F=、q=1, q线为垂线。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蒸馏一、名词解释: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填空题:1、在精馏塔的任意一块理论板上,其离开塔板的液相泡点温度与离开塔板的气相露点温度的大小相比是_________。
相等2、当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该塔板为理论塔板。
离开的汽相与液相之间达到平衡时3、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合。
难挥发组分为水,且要求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很低4、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_______,其沸点则逐渐_________。
降低,升高5、间歇精馏操作中,若欲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______________,若保持回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
化工原理第五章答案
• 答案
传热的基本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导热适用于固体 内部传热;对流适用于流体流动时的传热;辐射适用于远 距离传热,无需介质。
• 答案
根据给定的材料属性,利用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可以求出 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种类、温度和物性 有关。
蒸发与结晶习题解析
简述蒸发和结晶的原理及区别。
重要性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化工专业人才、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它为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方法,有助于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化 工生产。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
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中基本的、通用的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蒸馏、吸收、干燥等。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工 程计算方法,对于实现化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
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了解流体 阻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操作泵、阀门等 输送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液体流动与输 送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流动特性和输送 设备的工作原理。
传热原理与设备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
观察不同传热方式下的热量传递现象,了解传热系数的影响因 素;操作换热器等传热设备,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
蒸发与结晶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 m 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 m o l m kP 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五章蒸馏一、名词解释: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填空题:1、在精馏塔的任意一块理论板上,其离开塔板的液相泡点温度与离开塔板的气相露点温度的大小相比是_________。
相等2、当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该塔板为理论塔板。
离开的汽相与液相之间达到平衡时3、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合。
难挥发组分为水,且要求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很低4、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_______,其沸点则逐渐_________。
降低,升高5、间歇精馏操作中,若欲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______________,若保持回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
精选 化工原理第五章 复习题含答案
传热第五章一、填空题?;若管径不变d时,对流传热系数为,管径为5.1圆管内强制湍流,流量为q V1???;若流量不变,则而流量减少为,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_0.5743_2q V221???;。
=_3.482_而管径减少为,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则2d3315.2单壳体无相变换热器,管程(水)与壳程(油)的质量流量均一定(流动均处于高度湍流)加热管尺寸不变,若:?为原来的_1.259__倍;(1)将总管数变为原来的3/4,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为原来的__1.741_其余不变,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2)将单管程改为双管程,i 倍;管程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8_倍;5.3用饱和水蒸气在套管式换热器中加热冷空气,此时壁温接近于_蒸汽_ 的温度。
q,q,T,T,t,t均恒定,若将单管程单壳程逆流操作改为双管设计时5.42212m11m程单壳程,列管总数维持不变,则K__变大_,Δ tm__变小__(变大、变小、不变)。
5.5当采用复杂流型时,温差修正系数ψ不应小于0.8,其原因是_传热推动力损失大;操作不稳定___。
不考虑工艺方面的因素,试仅从传热角度考虑判断哪一种较好。
5. 6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_空气_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__水蒸气__侧流体的温度值。
5.7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___傅立叶定律____。
5.8间壁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热阻__大__(大,小)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间壁换热器壁温t接近于α值__大__(大,小)一侧流体的温度值。
w5.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导热系数越大,则该壁面的热阻越_小__,其两侧的温差越_小__。
5.10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_滞流层内_,减小热阻最有效。
__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以减薄滞流层的厚度_的措施是5.11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b>b,导热系321数λ<λ<λ,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各层的热阻__ R>R>R__,各层的传热速322113率__ Q=Q=Q_。
化工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 全回流
37、精馏操作中,回流比的下限称为
。 最小回流比
38、精馏操作中,全回流时塔顶的产品量 。 为零
39、精馏操作中,再沸器相当于一块
板。 理论板
40、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用一次
方程就计算出一层
理论板。
相平衡
41、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时,
代表一层理论板。 一个梯级
42、精馏操作中,当q=0.6时,表示进料中的
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
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 的过程。 6、理论板:
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 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
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 (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
16、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为F、,塔顶为,塔底为,若塔釜上
升蒸汽量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改为饱和液体,则所需理
论板。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7、精馏分离的二元理想混合液,已知回流比R=3,塔顶=0.96,测得第
三层塔板(精馏段)的下降液体浓度为0.4,第二层板下降液体浓度为
率为_________,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_______。
0.632、
0.411、2.46
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精馏操
作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中国石化出版社)-第5章----传热
第五章 传热1.一立式加热炉炉墙由厚150mm 的耐火材料构成,其导热系数为λ1=1.3W/(m ·K),其内外表面温度为ll00℃及240℃,试求通过炉墙损失的热量(W/m 2);若外加一层25mm ,λ2=0.3W/(m·K)的绝热材料,并假定炉内壁温度仍为1100℃,而热损失降至原来的57%,求绝热层外壁温度及两层交界面处的温度。
解:211213.74533.115.02401100m W b t t AQ q =-=-==λ24.424857.0'm W q q ==4.42483.0025.03.115.01100'3221131=+-=+-==t b b t t A Qq λλ解得:3t =255.8℃4.42483.115.01100''21121=-=-==t b t t A Q q λ解得:'2t =609.8℃2某加热炉炉墙由耐火砖、绝热层与普通砖组成,耐火砖里侧温度为900℃,普通砖外侧温度为50℃,各层厚度分别为:耐火砖140mm ,绝热层(石棉灰)20mm ,普通砖280mm ;各层导热系数:λ1=0.93W /(m·K),λ2=0.064W /(m·K),λ3=0.7W/(m·K)。
(1)试求每m 2炉墙的热损失;(2)若普通砖的最高耐热温度为600℃,本题条件下,是否适宜? 解: (1)2332211419.9847.028.0064.002.093.014.050900m W b b b t t q =++-=++-=λλλ (2)2333439.9847.028.050m W t b t t q =-=-=λ 解得:3t =444℃ 适宜3.用平板法测定某固体的导热系数,试件做成圆形薄板,直径d =120mm ,厚度为δmm ,与加热器的热表面及冷却器的冷表面直接接触。
所传递的热量(一维导热),用加热器的电能消耗计算之。
化工原理第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习题解答1)1)总压100,温度25℃的空气与水长时间接触,水中的的浓度为多少?分别用摩尔浓度和摩尔分率表示。
空气中 的体积百分率为0.79。
解:将空气看作理想气体:y=0.79 p*=yp=79kPa查表得 E=8.76×510kPa610/*-==E p xH=)./(10342.6)181076.8/(1000)/(65m kN kmoL EMS -⨯=⨯⨯=ρ C=p*.H=79×6.342×10-5=5.01×10-4kmol/m 32)2)已知常压、25℃下某体系的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 为大气压,溶质A 的分压为0.54大气压的混合气体分别与三种溶液接触:①溶质A 浓度为 的水溶液;②溶质A 浓度为的水溶液;③溶质A 浓度为 的水溶液。
试求上述三种情况下溶质A 在二相间的转移方向。
解: E=0.15×104atm ,p=0.054atm ,P=1atm ,y=p/P=0.054① m EP ==⨯015104. x 135002110183610=⨯=⨯-..∴y mx 110054*.== ∴∆y y y =-=10* ∴平衡 ② x 2350001110181810=⨯=⨯-.. ∴y mx 220027*.== ∴∆y y y =-20*∴气相转移至液相③x 3350003110185410=⨯=⨯-..∴y mx 330081*.== ∴∆y y y =-30*∴液相转移至气相 ④ P=3atm y=0.054 E=0.15×104atm ∴m=E/P=0.05×104 x 4=x 3=5.4×10-5∴y mx 440027*.== ∴∆y y y =-40* ∴气相转移至液相3)3)某气、液逆流的吸收塔,以清水吸收空气~硫化氢混合气中的硫化氢。
总压为1大气压。
已知塔底气相中含1.5%(摩尔分率),水中含的浓度为(摩尔分率)。
化工原理第五章 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 传热一、填空题5.1圆管内强制湍流,流量为V q ,管径为d 时,对流传热系数为1α;若管径不变而流量减少为2V q ,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2α,则2α=_0.5743_1α;若流量不变而管径减少为2d ,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3α,则3α=_3.482_1α;。
5.2单壳体无相变换热器,管程(水)与壳程(油)的质量流量均一定(流动均处于高度湍流)加热管尺寸不变,若:(1)将总管数变为原来的3/4,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为原来的_1.259__倍;(2)将单管程改为双管程,其余不变,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为原来的__1.741_倍;管程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8_倍;5.3用饱和水蒸气在套管式换热器中加热冷空气,此时壁温接近于 _蒸汽_ 的温度。
5.4设计时212121,t t T T q q m m ,,,,均恒定,若将单管程单壳程逆流操作改为双管程单壳程,列管总数维持不变,则K__变大_,Δ tm __变小__(变大、变小、不变)。
5.5当采用复杂流型时,温差修正系数ψ不应小于0.8,其原因是_传热推动力损失大;操作不稳定___。
不考虑工艺方面的因素,试仅从传热角度考虑判断哪一种较好。
5. 6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 接近于_空气_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__水蒸气__侧流体的温度值。
5.7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___傅立叶定律____。
5.8间壁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 接近于热阻__大__(大,小)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间壁换热器壁温t w 接近于α值__大__(大,小)一侧流体的温度值。
5.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导热系数越大,则该壁面的热阻越_小__,其两侧的温差越_小__。
5.10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_滞流层内_,减小热阻最有效的措施是_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以减薄滞流层的厚度__。
5.11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 1>b 2>b 3,导热系数λ1<λ2<λ3,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各层的热阻__ R 1>R 2>R 3__,各层的传热速率__ Q 1=Q 2=Q 3_。
化工原理 第五章 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柴诚敬化工原理课后答案(0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
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用平板法测定固体的导热系数,在平板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却器冷却,同时在板两侧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 m 2,厚度为0.02 m ,实验测得电流表读数为0.5 A ,伏特表读数为100 V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200 ℃和50 ℃,试求该材料的导热系数。
解:传热达稳态后电热器的加热速率应与固体的散热(导热)速率相等,即 Lt t SQ 21-=λ 式中 W 50W 1005.0=⨯==IV Qm 02.0C 50C 200m 02.0212=︒=︒==L t t S ,,, 将上述数据代入,可得()()()()C m W 333.0C m W 5020002.002.05021︒⋅=︒⋅-⨯⨯=-=t t S QL λ2.某平壁燃烧炉由一层400 mm 厚的耐火砖和一层200 mm 厚的绝缘砖砌成,操作稳定后,测得炉的内表面温度为1500 ℃,外表面温度为100 ℃,试求导热的热通量及两砖间的界面温度。
设两砖接触良好,已知耐火砖的导热系数为10.80.0006t λ=+,绝缘砖的导热系数为20.30.0003t λ=+,W /(m C)⋅︒。
两式中的t 可分别取为各层材料的平均温度。
解:此为两层平壁的热传导问题,稳态导热时,通过各层平壁截面的传热速率相等,即 Q Q Q ==21 (5-32) 或 23221211b t t S b t t SQ -=-=λλ (5-32a ) 式中 115000.80.00060.80.0006 1.250.00032t t t λ+=+=+⨯=+21000.30.00030.30.00030.3150.000152t t t λ+=+=+⨯=+代入λ1、λ2得2.0100)00015.0315.0(4.01500)0003.025.1(-+=-+t t t t解之得C 9772︒==t t())()C m W 543.1C m W 9770003.025.10003.025.11︒⋅=︒⋅⨯+=+=t λ则 ()22111m W 2017m W 4.09771500543.1=-⨯=-=b t t S Q λ3.外径为159 mm 的钢管,其外依次包扎A 、B 两层保温材料,A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50 mm ,导热系数为0.1 W /(m·℃),B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100 mm ,导热系数为1.0 W /(m·℃),设A 的内层温度和B 的外层温度分别为170 ℃和40 ℃,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若将两层材料互换并假设温度不变,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又为多少?解:()()mW 150m W 100159100502159ln 0.11159502159ln 1.0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A 、B 两层互换位置后,热损失为()()mW 5.131m W 100159100502159ln 1.01159502159ln 0.1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4.直径为57mm 3.5φ⨯mm 的钢管用40 mm 厚的软木包扎,其外又包扎100 mm 厚的保温灰作为绝热层。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五章
待求的温度 t,就是 PAo/ PBo=3.5 时的温度,用试差法计算。 假设 t=80℃,PAo=181.1 kPa,PBo=50.93 kPa PAo/ PBo=181.1/50.93=3.556>3.5 温度 t 越小,则 PAo/ PBo 就越大,故所假设的 t 偏小。 假设 t=85℃,PAo=215.9 kPa,PBo=62.78 kPa PAo/ PBo=215.9/62.78=3.44 用比例内插法求 PAo/ PBo=3.5 时的温度 t (t80)/(8580)=(3.53.556)/(3.443.556) 求得 t=82.4℃,在此温度下,PAo=197.2 kPa,PBo=56.35 kPa,则 PAo/ PBo=197.2/56.35=3.5 故 t=82.4℃是待求温度 总压 P= PAox/y=197.2×0.6/0.84=140.9 kPa
解: (1)t=80℃时,PAo=181.1 kPa,PBo=50.93 kPa 总压 P=( PA -PBo)x + PBo=(181.150.93) ×0.5+ 50.93=116 kPa 气相组成 y= PAox/P=181.1×0.5/116=0.781 (2) 已知 P=101.33 kPa,x=0.4,求 t, y P=101.33 kPa 时,甲醇的沸点是 64.7℃,丙醇的沸点是 97.2℃,所求气液相平衡温度必 在 64.7℃与 97.2℃之间。 假设 t=75℃,计算 PAo=151.1 kPa,PBo=41 kPa 液相组成 x=(P PBo)/( PAoPBo)= (101.33 41)/( 151.141)=0.548>0.4 计算 x 值大于已知的 x 值,故所假设的温度 t 偏小,重新假设大一点的 t 进行计算,将三次 假设的 t 与计算的 x 值列于下表,并在习题 5-1 附图 1 上绘成一条曲线,可知 x=0.4 时的平 均温度 t=79.5C 习题 5-1 附表 计算次数 假设 t/℃ x 第一次 75 0.548 第二次 80 0.387 第三次 85 0.252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析(第五章)
第5章 蒸发5-1、在葡萄糖水溶液浓缩过程中,每小时的加料量为kg 3000,浓度由15%(质量)浓缩到70%(质量)。
试求每小时蒸发水量和完成液量。
(答:1h kg 2357-⋅,1h 43kg 6-⋅)解:⑴蒸发水量10h kg 2357)70.015.01(3000)1(-⋅=-=-=x x F W ; ⑵完成液量1h kg 64323573000-⋅=-=-W F 。
5-2、固体NaOH 的比热容为11K kg kJ 31.1--⋅⋅,试分别估算NaOH 水溶液浓度为10%和25%时的比热。
(答:11K kg kJ 77.3--⋅⋅,11K kg .47kJ 3--⋅⋅)解:⑴%10浓度的NaOH 溶液:11K kg kJ 77.3)1.01(183.4)1(--⋅⋅=-=-=x c c w ;⑵%25浓度的NaOH 溶液:11K kg kJ 47.325.031.1)25.01(183.4)1(--⋅⋅=⨯+-=+-='x c x c c w 质。
5-3、已知单效常压蒸发器每小时处理kg 2000 NaOH 水溶液,溶液浓度由15%(质量)浓缩到25%(质量)。
加热蒸汽压力为92kPa 3(绝压),冷凝温度下排出。
分别按20℃加料和沸点加料(溶液的沸点为113℃)。
求此两种情况下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单位蒸汽消耗量。
假设蒸发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答:1h kg 1160-⋅、45.1,1h50.9kg 8-⋅、06.1)解:蒸发水量110h kg 800)25.015.01(2000)1(-⋅=-=-=x x F W , 92kPa 3时蒸气的潜热1kgkJ 2132-⋅=r ,NaOH 溶液的比热11K kg kJ 56.3)15.01(183.4)1(--⋅⋅=-=-=x c c w ,⑴原料于C 20︒加入 二次蒸气的焓1kg kJ 2670-⋅1h kg 116021322056.32000267080011356.3)8002000(-⋅=⨯⨯-⨯+⨯⨯-=D45.18001160==W D ; ⑵沸点加料1h kg 9.850213211356.32000267080011356.3)8002000(-⋅=⨯⨯-⨯+⨯⨯-=D 06.18009.850==W D 。
化工原理第五章 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 传热一、填空题5.1圆管内强制湍流,流量为V q ,管径为d 时,对流传热系数为1α;若管径不变而流量减少为2V q ,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2α,则2α=_0.5743_1α;若流量不变而管径减少为2d ,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3α,则3α=_3.482_1α;。
5.2单壳体无相变换热器,管程(水)与壳程(油)的质量流量均一定(流动均处于高度湍流)加热管尺寸不变,若:(1)将总管数变为原来的3/4,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为原来的_1.259__倍;(2)将单管程改为双管程,其余不变,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为原来的__1.741_倍;管程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8_倍;5.3用饱和水蒸气在套管式换热器中加热冷空气,此时壁温接近于 _蒸汽_ 的温度。
5.4设计时212121,t t T T q q m m ,,,,均恒定,若将单管程单壳程逆流操作改为双管程单壳程,列管总数维持不变,则K__变大_,Δ tm __变小__(变大、变小、不变)。
5.5当采用复杂流型时,温差修正系数ψ不应小于0.8,其原因是_传热推动力损失大;操作不稳定___。
不考虑工艺方面的因素,试仅从传热角度考虑判断哪一种较好。
5. 6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 接近于_空气_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__水蒸气__侧流体的温度值。
5.7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___傅立叶定律____。
5.8间壁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 接近于热阻__大__(大,小)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间壁换热器壁温t w 接近于α值__大__(大,小)一侧流体的温度值。
5.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导热系数越大,则该壁面的热阻越_小__,其两侧的温差越_小__。
5.10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_滞流层内_,减小热阻最有效的措施是_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以减薄滞流层的厚度__。
5.11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 1>b 2>b 3,导热系数λ1<λ2<λ3,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各层的热阻__ R 1>R 2>R 3__,各层的传热速率__ Q 1=Q 2=Q 3_。
化工原理答案 第五章 吸收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第五章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在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20%。
摩尔分数和摩尔比是多少?解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y?0.2摩尔分数摩尔比y?y0.2??0.251?y1?0.2【5-2】20℃的l00g水中溶解lgnh3,nh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浓度c及摩尔比x表示时,各为多少?溶液摩尔分数x?1/17=0.01051/17?100/18浓度c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s?998.2kg/m3代替。
溶液中nh3的量为n?1?10?3/17kmol溶液的体积v?101?10?3/998.2m3n1?10? 3/17溶液中的NH3浓度C==0.581kmol/m3?3v101?10/998.2或C??smsx?99.82? 0.010? 计算5.0kmol582/m318nh3与水的摩尔比x?1/17? 0.0106100/18x0.0105??0.01061?x1?0.0105或x?【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3的组成,以摩尔比y和摩尔分数y表示。
吸收率定义为y被吸收的溶质量y1?y2??1?2原料气中的溶解质量Y10 1??0.1111? y11?0.1?? 原料气中NH3的摩尔分数y?0.1摩尔比Y1?吸收器出口处混合物中NH3的摩尔比为Y2?(1??) y1?(1?0.9)? 0.111? 零点零一一一摩尔分数y2?y20.0111=?0.010981?y21?0.0111气液相平衡63【5-4】l00g水中溶解lgnh3,查得20℃时溶液上方nh3的平衡分压为798pa。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kmol/(m3?kpa)]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为100kpa。
水解液相中NH3的摩尔分数X?1/17? 零点零一零五1/17?100/18气相中nh3的平衡分压p*=0.798kpa亨利系数e?p*/x?0.798/0.0105?76n1?10? 3/17液相C中的NH3浓度0.581kmol/m3?3v101?10/998.2溶解度系数h?c/p*?05.81/0.79? 8.0k7m28ol3/(M?液相NH3摩尔分数x?1/17?0.0105)1/17?100/18pak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y*?p*/p?07.9/8100相平衡常数m?y*0.798??0.76x100?0.0105或m?e/p?76/100?.076【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温度为10℃时,1m3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p*?3.313?106x,式中p*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x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在葡萄糖水溶液浓缩过程中,每小时的加料量为kg 3000,浓度由15%(质量)浓缩到70%(质量)。
试求每小时蒸发水量和完成液量。
(答:1h kg 2357-⋅,1h 43kg 6-⋅)解:⑴蒸发水量10h kg 2357)70.015.01(3000)1(-⋅=-=-=x x F W ; ⑵完成液量1h kg 64323573000-⋅=-=-W F 。
5-2、固体NaOH 的比热容为11K kg kJ 31.1--⋅⋅,试分别估算NaOH 水溶液浓度为10%和25%时的比热。
(答:11K kg kJ 77.3--⋅⋅,11K kg .47kJ 3--⋅⋅)解:⑴%10浓度的NaOH 溶液:11K kg kJ 77.3)1.01(183.4)1(--⋅⋅=-=-=x c c w ;⑵%25浓度的NaOH 溶液:11K kg kJ 47.325.031.1)25.01(183.4)1(--⋅⋅=⨯+-=+-='x c x c c w 质。
5-3、已知单效常压蒸发器每小时处理kg 2000 NaOH 水溶液,溶液浓度由15%(质量)浓缩到25%(质量)。
加热蒸汽压力为92kPa 3(绝压),冷凝温度下排出。
分别按20℃加料和沸点加料(溶液的沸点为113℃)。
求此两种情况下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单位蒸汽消耗量。
假设蒸发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答:1h kg 1160-⋅、45.1,1h 50.9kg 8-⋅、06.1)解:蒸发水量110h kg 800)25.015.01(2000)1(-⋅=-=-=x x F W , 92k P a 3时蒸气的潜热1kg kJ 2132-⋅=r ,N a O H 溶液的比热11K kg kJ 56.3)15.01(183.4)1(--⋅⋅=-=-=x c c w ,⑴原料于C 20︒加入 二次蒸气的焓1kg kJ 2670-⋅1h kg 116021322056.32000267080011356.3)8002000(-⋅=⨯⨯-⨯+⨯⨯-=D 45.18001160==W D ; ⑵沸点加料1h kg 9.850213211356.32000267080011356.3)8002000(-⋅=⨯⨯-⨯+⨯⨯-=D 06.18009.850==W D 。
5-4、传热面积为52m 2的蒸发器,在常压下每小时蒸发2500kg 浓度为7%(质量)的某种水溶液。
原料液的温度为95℃,常压下的沸点为103℃。
完成液的浓度为45%(质量)。
加热蒸汽表压力为96kPa 1。
热损失为110000W 。
试估算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
(答:12K m W 936--⋅⋅)解:查得96kPa 1时水蒸气饱和温度为C 9.132︒,atm 1时水蒸气的潜热为1kg kJ 2258-⋅,110h kg 2111)45.007.01(2500)1(-⋅=-=-=x x F W , 11K kg kJ 894.3)07.01(183.4)1(--⋅⋅=-=-=x c c w ,由传热方程及热量衡算式得:损Q W t t Fc t t KA r ++-=-)()(011211000010225836002111)95103(10894.336002500)1039.132(5233+⨯⨯+-⨯⨯=-K 解得:12K m W 936--⋅⋅=K 。
5-5、已知25%(质量)的NaCl 水溶液在kPa 3.101压力下的沸点为107℃,在9.6k P a 1绝对压力下的沸点为65.8℃。
试利用杜林规则计算此溶液在9kPa 4绝对压力下的沸点。
(答:C 48.87︒)解:由K t t t t WW A A ='-'-,常压下水的沸点为C 100︒, 查表得:9.6kPa 1下水的沸点为C 7.59︒,9kPa 4下水的沸点为C 9.80︒,022.11007.591078.65==--K , 022.11009.80107==--K t A, 解得:C 48.87︒=A t 。
5-6、试计算浓度为30%(质量)的NaOH 水溶液,在450mmHg (绝压)下由于溶液的蒸汽压降低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答:C 5.19︒)解:查表得:mmHg 450下蒸气饱和温度为C 5.85︒,NaOH %30溶液的沸点为C 105︒,因溶液沸点升高引起的温度损失,即由蒸气压降低引起的温度损失,C 5.195.85105︒=-=∆'。
5-7、某单效蒸发器的液面高度为2m ,溶液的密度为3m kg 1250-⋅。
试通过计算比较在下列操作条件下,因液层静压力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⑴操作压力为常压;⑵操作压力为330mmHg (绝压)。
(答:C 8.2︒,C 9.5︒) 解:液层2gLp p m ρ+=, ⑴二次蒸气压力为常压时: Pa 10136.1228.9125010013.155⨯=⨯⨯+⨯=m p , 常压下水的沸点为C 100︒,在m p 压力下水的沸点为C 8.102︒,因液层静压力引起的温度损失C 8.21008.102︒=-=-=∆'p p t t m ; ⑴二次蒸气压力为mmHg 330时:Pa 10625.5228.9125010013.176033045⨯=⨯⨯+⨯⨯=m p , m m H g 330下水的沸点为C 4.78︒,在m p 压力下水的沸点为C 3.84︒, 因液层静压力引起的温度损失C 9.54.783.84︒=-='-'=∆''p p t t m 。
5-8、用单效蒸发器浓缩CaCl 2水溶液,操作压力为2m kN 3.101-⋅,已知蒸发器中CaCl 2溶液的浓度为40.83%(质量),其密度为3m 340kg 1-⋅。
若蒸发时的液面高度为1m 。
试求此时溶液的沸点。
(答:C 122︒)解:蒸发器中平均静压力差: Pa 6572218.913402=⨯⨯==∆gL p ρ, 常压下C 100︒=p T , Pa 1008.1657210013.155⨯=+⨯='p ,C 102︒='p T ,C 2100102︒=-=-=∆''p p T T ,查表得2CaCl %83.40溶液C 20︒=∆'(atm 1下),C 122202100︒=++=∴t 。
5-9、在单效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 的NaOH 水溶液从10%(质量)浓缩到30%(质量),原料液温度50℃。
蒸发室的真空度为500mmHg ,加热蒸汽的表压为kPa 23.39。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12K m W 2000⋅⋅-。
热损失为加热蒸汽放热量的5%。
不计液柱静压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试求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及加热蒸汽消耗量。
当地大气压力为01.3kPa 1。
(答:2m 25.71,1h 960kg 3-⋅) 解:110h kg 3333)3.01.01(5000)1(-⋅=-=-=x x F W , 真空度mmHg 500,绝对压力为34655Pa mmHg 260500760==-,查表得:在34655Pa 下水的沸点为C 5.70︒,溶液的沸点为C 92︒,溶液比热11K kg kJ 77.3)1.01(183.4)1(--⋅⋅=-=-=x c c w , C 5.70︒时蒸气的焓为1kg kJ 2621-⋅,()()347262436003333509277.33600500095.0-+-⨯=Q W 10451.26⨯=Q ,在kPa 53.041下饱和蒸气的温度为C 2.109︒,传热面积()23m 25.71922.1092000102451=-⨯=A , 加热蒸气耗量1136h kg 3960s kg 10.110223410451.2--⋅=⋅=⨯⨯=D 。
5-10、用单效蒸发器处理NaNO 3溶液。
溶液浓度为5%(质量)浓缩到25%(质量)。
蒸发室压力为300mmHg (绝压),加热蒸汽为9.2kPa 3(表压)。
总传热系数为-12K m W 2170⋅⋅-,加料温度为40℃,原料液比热容为11K kg .77kJ 3--⋅⋅,热损失为蒸发器传热量的5%。
不计液柱静压力影响,求每小时得浓溶液2吨所需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及加热蒸汽消耗量。
(答:28.0m 8,1h kg 4549-⋅)解:蒸发室压力40kPa mmHg 300==P ,查表得:40kPa 下水蒸气的饱和温度为C 75︒,1kg kJ 2312-⋅=r ,3NaNO %25溶液在常压下沸点上升为C 46.3︒,在kPa 5.041下饱和蒸气的温度为C 2.109︒,溶液的沸点C 46.7846.375︒=+='t ,蒸发器的传热量()[]95.021r p W t t Fc Q '+-=()()95.023122000100004046.7877.35252000⎥⎦⎤⎢⎣⎡-+-⨯⨯=Q W 1086.5h kJ 1011.2617⨯=⋅⨯=-,传热面积()26m 0.8846.782.10921701086.5=-⨯=A加热蒸气耗量17h kg 944522341011.2-⋅=⨯=D 。
5-11、在一单效蒸发器中与大气压下蒸发某种水溶液。
原料液在沸点105℃下加入蒸发器中。
若加热蒸汽压力为kPa 245(绝压)时,蒸发器的生产能力为1h kg 1200-⋅(以原料液计)。
当加热蒸汽改为43.2kPa 3(绝压)时,试求其生产能力。
假设总传热系数和完成液浓度均不变化,热损失可以忽略。
(答:1h 860kg 1-⋅)解:查表得:kPa 245下蒸气饱和温度为C 25.126︒,43.2kPa 3下蒸气饱和温度为C 9.137︒,由传热方程,列出下列比例式:646.01059.13710525.126)()(=--=--=b a b a t T KA t T KA Q Q , 上式中,a ——开始情况,b ——蒸气压力变化后情况 又646.0111010==⎪⎪⎭⎫ ⎝⎛-⎪⎪⎭⎫ ⎝⎛-==b a b a b a b a F F x x F x x F r W r W Q Q , ⇒1h kg 1860646.01200-⋅==b F 。
这章的习题涉及到很多饱和水蒸气在不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和比汽化焓的值,所以在课本的附录中应该加入“饱和水蒸气的物理性质(按压力排列)”的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