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冬洪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发表)

阳冬洪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发表)
阳冬洪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发表)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

阳冬洪

(深圳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哲学)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的一部伟大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中分析得知,商品的价值,在简单的流通领域是不会增值,只有在货币流通领域,价值才有可能增值,货币增值的源泉在于货币持有者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时消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让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以其表面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关键词】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价值增值;劳动力

一、《资本论》概述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科学著作,它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同时它还是一部哲学、逻辑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涵盖了马克思在政治、法律、历史、数学、教育、道德、宗教、文艺、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深刻见解,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对这部著作是这样评价的:“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家和劳动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道德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德国人才能做得到。”①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基于武装无产者群众的迫切需要。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欧洲发达资本国家的历史中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9页。升为主要矛盾(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等),但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利益一致”、“自由必然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观点,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尚未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尚未没有科学地理论指导。马克思自己也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科学概括,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③《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总和或广义的生产关系,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工人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②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著作

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 页。

③穆艳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资本论》分为四大卷,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不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的资本直接生产过程,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研究资本的总过程,研究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重点在于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进行分配。第四卷则是系统分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也就是所说的“剩余价值学说史”。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分析

货币转化为资本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四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篇中分析了商品和货币,中心是论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第二篇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来历问题,也就是资本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和条件。第二篇只有一章即第四章,全章共分为三节,该章主要围绕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成为资本这一中心展开。(一)资本的总公式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如果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又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货币的出现以及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看,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也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

①高光等著:《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讲》,北京出版

社1985年版,第167页。动力,然后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但除了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个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这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首先我们应该说明G-W-G和W-G-W这两种循环的形式上的区别。这样,隐藏在这种形式上的呃区别后面的内容上的区别同时也就暴

露出来。”②

从W-G-W循环中我们可以发现,起点是一种商品,终点是另一种商品,后者退出流通,进入消费,因此,这一循环的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总之,是使用价值。相反,G-W-G循环是从货币一端出发,最后又返回为货币。因此,这一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从G-W-G 可以得知以买开始以卖结束,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生产商品然后投入市场,之后再获得货币,在这里商品只是媒介,支出只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因此货币只是被支付。

“在简单商品流通中,两极具有同样的经济形式。二者都是商品,而且是价值量相等的商品。但它们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谷物和衣服。在这里,产品交换,体现着社会劳动的不同物质的交换,是运动的内容。G-W-G这个流通不同,一个货币额和另一个货币额只能有量的区别。因此,G-W-G过程所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去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因此,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我把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得余额叫作剩余价值。可见原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了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值了。正是这种运动是价值转化为资本。……简单的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是

②同上,第168—169页。

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才有价值的增值。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作为运动的有意承担者,货币占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货币增值—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决不能把使用价值看做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因此,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①

从上文对两种流通形式分析我们知道,商品流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是使用价值,体现着社会劳动不同物质的交换,他们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而且是价值量相等的商品的交换。而资本流通的动机和决定性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在这过程中,原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了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进行了自我增值并且在这过程中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同时作为货币的占有者,即资本家,在资本流通过程中,使货币增值是他的唯一动机,资本家成为了资本人格化了的代表,他关注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不是为了一次利润放弃资本的增值,而是谋求无休止的资本扩张,从而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作为商品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结合当下社会,资本增值的无限扩张恰恰反映了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了的资本家的贪婪,他们不顾社会道义良心,只关注资本的增值根本不管商品的使用价值,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买卖,危害社会。这说明商品经济在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要的同时,也要进行调控管理,使之有序进行。

(二)总公式的矛盾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179页。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假如互相交换的是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或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和货币,就是说,是等价物,那么明显,任何人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都不会大于他投入流通的价值。在这种情形下,要求等价物的交换。但实际上,事情并不是纯粹进行的。因此,我们假定是非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可见,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流通是商品占有者的全部商品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以外,商品占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就商品的价值来说,这种关系只是:他的商品包含着他自己的按一定社会规律计量的劳动量。……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以外,也就是不同其他商品占有者接触,就不能使价值增值,从而使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因此,货币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有不在流通中产生。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双重的结果。”②

从引文我们发现,资本总公式存在着矛盾,在阐明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中,货币转化在资本是和前面阐明的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的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商品形态变化中的顺序颠倒说明不了价值的增值,资本流通的形式和商品流通的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两个对立的过程的顺序相反,即由卖和买颠倒为买和卖。但是,卖和买顺序颠倒并没有越出简单商品流通领域,说明不了价值的增值,所以说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马克思分析了四种情况,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之买不卖或只卖不买也不能产生价值,但在流通领域虽然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它的产生又离不

②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著作

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

—189 页。

开流通,因为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关系的总和,没有商品流通,就谈不上商品生产,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必须以流通为媒介,购买到能够使价值增值的商品,而价值增值却是从生产领域产生的。所以说,价值增值的过程,即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

“……要从商品的消费中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占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因此,它的实际消费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使价值的创造。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独特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我们把这种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①

这一段阐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劳动力就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同时马克思也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其二,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生活资料。劳动力的买卖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的历史过程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历史的产物。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192页。

“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劳动力代表价值来说,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对象化的一定量的社会平均劳动,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人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活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但是,劳动力只有表现出来才能实现,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挥出来。……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只有这样,这样独特的商品占有者的种族才能在商品市场中永远延续下去。……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它也随之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的改变而改变。……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力的消费,像任何其他商品消费一样,是在市场之外,或者说是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一离开这个简单的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局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②从上文可知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它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性即是劳动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属性,而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最后,马克思阐明了劳动力的买卖,是在流通领域里进行的,在流通领域中劳动力买卖表现为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但离开流通领

②同上,第193—200页。

域,进入生产过程,资产阶级的虚伪外观立刻就被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暴露无遗。所以说,劳动力的买卖是用表面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三、总结

从货币转化为资本这篇中,可以分析得知,商品的价值,在简单的流通领域是不会增值,因为在总体上,交换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并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追求另一种对自己有用的物品。只有在货币流通领域,价值才有可能增值,货币流通的形式表明,货币所有者抛出货币,买到商品,再卖出,目的是为了使价值增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历史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普遍化,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生产必须购买自由的劳动力,而劳动者为了生存又只好出卖劳动力,所以,货币增值的源泉在于货币持有者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可是,这种购买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所以其源泉不在劳动力的价值方面,而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方面。货币所有者消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让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这本身是劳动的物化。所以说,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创造虽是以劳动力的自由买卖,但却是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压榨,以其表面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

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5.

[3] 穆艳杰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导读[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4] 高光等著.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讲[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楚玉洁]

资本论卷一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最近我拜读了著名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的作品资本论,虽然只是看了第一章的一些皮毛,更没有深刻的思想去联系社会经济。但是相对于高中里政治课上枯燥地死记硬背来说,现在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对于商品和劳动的看法,马克思在第一章就是一商品和货币作为研究对象的,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概念中的“商品”不再是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网上放着照片让人挑选里的物品,它甚至可以是服务员的端茶倒水,可以是一个首席理发师三个小时的精剪,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因为商品的概念不仅仅是其本身有价值,而是他可以通过交换而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因此我们评判商品的时候并不是看它是不是实物,而是看他是否具有价值并且通过交换而具有了使用价值。比如一顿美味的晚餐比一顿原材料相同但平淡无味的晚餐,就多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因此,服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但是同时也不能只是单纯为别人,就像封建社会中农民给地主交租的粮食,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而在这里就是一个第一章非常关键的概念“二重性”的引入——在整个第一章的概念中,“二重性”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铺垫概念——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说到商品不得不提到劳动。第一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那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由此可以看出,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唯一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只有劳动才能产生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劳动又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比如在一个公司中,上层管理人员并不会在工厂的流水线前进行操作,他们要做的是安排和管理,及脑力劳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而公司的员工则要通过体力劳动而产生价值,这就是具体劳动。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凝结在商品中的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为什么社会中上层和底层的差距这么大呢,体力劳动者通常要比脑力劳动者付出多得多的劳动,所谓的“剥削”——一些上层的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他们通常把自己的抽象劳动的价值定义地高得多,而在物质的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人的劳动被低估,比如一些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本身绝对不会是资本的占有者,也不会是社会的强势群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之处的真相,而马克思的最终理想主义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摆脱这种不公平现象,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皮毛看法,而且建设大同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努力。 其次,通过对第一章的理解,我对货币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观,知道了货币不再是单纯的金银或是我们所用的纸币,货币是一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的衡量工具。小时候家里穷,总想着国家每个月的工资为什么不多发点,现在想来十分汗颜。货币发行量是一门大学问,货币多了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想当年民国时期爆发过通货膨胀的灾难,上街买菜都要扛着一包包的金圆纸币,而人人的富裕程度确是低的出奇,一个国家如果不顾自身的国庆和购买力胡乱发行货币将会影响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这种影响比硝烟弥漫,血肉模糊的战场更恐怖。 除了这些书中马克思的观点以外,我对他研究哲学的论证方法也非常赞赏。马克思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仅仅是用例证来举例论证,而且使用了辩证否定的哲学观。马克思非常重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而这一章,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尤其是价值形式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又不易理解。恩格斯曾致信马克思说,“谁能辩证思维,谁就能理解它。 在对于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矛盾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相对价值形式和

第四章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第四章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现行规定,下列结算方式中可以通过“应收票据”核算的包括()。 A.银行承兑汇票 B.外埠存款 C.银行本票存款 D.银行汇票存款 2.下列各种结算方式中,既可用于同城结算,又可用于异地结算的是()。 A.汇兑 B.托收承付 C.支票 D.商业汇票 3.某企业2007年9月1日收到一张面额10万、年利率6%的商业承兑汇票,期限6个月,则07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票据”项目金额为()万元。 A.10.6B.10.2C.10.3D.10.5 4.下列款项中,可以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结算的有()。 A.商品交易的货款 B.提供劳务的款项 C.代销商品的款项 D.赊销商品的款项 5.某单位小刘发现单位账上一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该作如下账务处理()。 A.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B.借:营业外收入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C.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D.借:财务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2000元,经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有银行代收票据款400元及银行手续费6元未入账,另外,企业所开现金支票50元尚未兑现,则企业实有的银行存款余额为()。 A.1000元 B.2394元

C.1303元 D.1347元 7.企业将款项汇往外地开立采购专用账户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A.材料采购 B.其他货币资金 C.预付账款 D.在途物资 8.企业发放工资支取现金,可通过下列()账户办理。 A.专项存款户 B.一般存款户 C.临时存款户 D.基本存款户 9.根据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中,不能用现金支付的是()。 A.支付物资采购货款1200元 B.支付零星办公用品购置费600元 C.支付离退休人员工资3000元 D.支付职工差旅费2000元 10.企业下列做法中,符合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要求的有()。 A.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支取现金 B.一个企业可选择多家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C.可选择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多个一般存款账户 D.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结算方式中适用于异地结算的有()。 A.银行汇票 B.银行本票 C.商业汇票 D.支票 E.汇兑 2.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内容包括()。 A.外埠存款 B.外币存款 C.银行本票存款 D.人民币存款 E.银行汇票存款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经济学巨著。由于其篇幅繁长,所以我也就选择了第一卷的第一章商品和货币进行阅读,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个人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只是非常肤浅粗略的认识。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由于约定俗成,所以商品尺度有所不同。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 在我们所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从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可见,使用价值或财富具有的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里面。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价值由于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的商品和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个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时间。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家孩子量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期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后来表明,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哪些特征。 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或者有用劳动。各种使用价值如果不包含不同质的有用劳动,就不能作为商品相互对立。 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更多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质财富。

阳冬洪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发表)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 阳冬洪 (深圳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哲学)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的一部伟大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中分析得知,商品的价值,在简单的流通领域是不会增值,只有在货币流通领域,价值才有可能增值,货币增值的源泉在于货币持有者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时消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让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市场上所需要的商品,以其表面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关键词】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价值增值;劳动力 一、《资本论》概述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科学著作,它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同时它还是一部哲学、逻辑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涵盖了马克思在政治、法律、历史、数学、教育、道德、宗教、文艺、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深刻见解,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对这部著作是这样评价的:“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家和劳动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道德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德国人才能做得到。”①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基于武装无产者群众的迫切需要。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欧洲发达资本国家的历史中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9页。升为主要矛盾(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等),但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利益一致”、“自由必然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观点,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尚未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尚未没有科学地理论指导。马克思自己也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科学概括,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③《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总和或广义的生产关系,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工人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②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著作 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 页。 ③穆艳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第四章货币资金的审计题库4-0-8

第四章货币资金的审计题库4-0-8

问题: [单选]注册会计师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在临近财务报表日签发的支票是否均已入账,以下审计程序中,最有效的是()。 A.审查财务报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B.审查12月份的支票存根 C.审查财务报表日的银行对账单 D.函证财务报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 选项B正确。注册会计师为了确保支票付款均已入账,应当在清点支票存根时,确定各银行账户最后一张支票的号码,检查其是否入账,同时审查该支票号码之前的支票是否均已开具,且是否均已入账

问题: [单选]在对库存现金实施监盘程序时需要提请相关人员参加监盘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参加库存现金监盘的人员是()。 A.出纳员和应收账款记账员 B.出纳员和总会计师 C.出纳员和会计主管 D.财务总监和内部审计人员 选项C正确。注册会计师对库存现金实施监盘程序时,除了注册会计师外,被审计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员也必须参加

问题: [单选]注册会计师拟函证被审计单位截止2014年12月31日的中国建设银行某开户银行。以下事项中,最能表明注册会计师实施函证目的是()。 A.获取审计证据证实被审计单位2014年12月31日漏记应付职工薪酬 B.获取审计证据证实被审计单位2014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真实性 C.获取审计证据证实被审计单位2014年12月31日已经发生的担保业务 D.获取审计证据证实被审计单位201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完整性 选项B正确。函证银行账户的最基本的目标是确认银行存款的真实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7486860.html,/ 意甲赛程

问题: [单选]A注册会计师在考虑对银行存款实施的函证程序时,下列考虑中不恰当的是()。 A.函证银行存款在证实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及未披露的或有负债情况 B.函证范围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 C.如果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则可以不对该银行账户实施函证,但需要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D.采用消极式函证方式对银行存款进行函证 银行存款函证的方式应为积极式函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作业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在整个第一章中,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和使用价值, 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通过“二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本身拥有了一个自身属性转化的平台。抽象劳动产生价值,而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一个商品,在人们需要发挥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那么以A的形式呈现它;当人们把这件相同的物品放到了交易的世界里的时候,人们把这个物品本身所具有的α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二重性”(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概念的引入,物品完成了自身的使用和交流的双重作用。在历史的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始终切合的较好、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巨大偏移的物品渐渐地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交易含义,而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却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化——货币和以它为主宰的货币经济也随之产生了。以下我就商品的两个要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比如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对别人的服务,或是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物与物之间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读过了资本论的第一章我的第一个体会是,我对“商品”和“货币”的理解更加 深刻了。首先,“商品”不再是我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淘宝网窗口里的物品, 它还可以是理发师的服务,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其次,在读到“如果把商品 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 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时,我对“劳动最

会计制度设计(第四章)知识点1任务一和知识点4任务一

第四章知识点一:货币资金 任务一:A公司出纳员对公司的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和核算的相关规定不甚了解,出现了如下两件事情:一是在本年度6月14日两天的现金业务结束后的现金清查中,分别发现现金短缺50元和现金溢余20元,对此他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原因,他为了维护面子和息事宁人,同时考虑到两次账实不符的金额较小,因此,他决定短缺部分自己补齐,现金溢余部分自己暂时收起;二是A公司经常对其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心中无数,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公司日常业务的结算,公司经理因此指派有关人员检查一下出纳员的工作,结果发现,他每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只根据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加或减对账单中企业的未入账款项来确定公司银行的实有数,而且每次做完此项工作以后,出纳员就立即将这些未入账的款项登记入账。问题:出纳员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该公司应设计怎样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答:1、出纳小王对以上业务的处理不正确。 第一、出纳经管的现金出现短款,首先需要通过财务主管履行清查核对等检查工作,短款原因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应作为出纳责任短款履行赔偿义务,因此,需要通过会计账务处理方式予以正确的记录。 第二、出纳在2007月10日,发现现金长款,如果按照第一步的处理程序后,客观上于007日的短款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未按照第一步要求处理的情况下,其长款可能与前面的短款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论是否有关系,出纳不能私自处理自己经管现金的长、短款,发现长款也应当提请财务主管实施清查手续,无法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应按照规定如实进行长款的会计处理。 2、会计小李的以上业务处理不正确。因为未达账项在本质是企业与银行对部分跨期结算业务因相关结算凭证的传递而产生的会计记录与银行对帐单记录不一致现象,这种现象经过编制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以后,会验证企业与银行记录的一致性。这部分未达账项在下个月随着相关银行结算凭证的传递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记录差异,形成自动平衡,因此,会计对这部分未达账项不能在未达账项的发现当期,在没有相关银行结算凭证为依据的情况下,将未达账项提前登记入帐,否则,会在下个月有关上个月的未达账项的银行结算凭证传到财务后形成重复入帐的差错。 三、该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理由如下: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人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等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 资本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这么深奥的书,读完第一章节,大家都写了什么随笔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希望你喜欢。 1889年5月,旅居英国的恩格斯注意到一件事:鲁尔区罢工了。 "德国矿工的罢工对我们说来是一件大事。像宪章运动时期英国矿工那样,德国煤矿工人也最后进入运动,而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步。运动是在威斯特伐里亚煤矿区的北部开始的,——在这个地区每年可以采煤4500万吨,而开采的地区甚至还不到一半,因为那里的煤要从500 码的深处采出。这个地区的矿工过去一直是善良的臣民,爱国、听话,而且信教;他们为第七军输送了极好的步兵 (我很了解他们,我生长的城市只在这个煤矿区南面六七英里)。 "(恩格斯发表在《工人领袖》杂志6月号的文章)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让当时德皇威廉等统治者无比震惊的事,因为鲁尔不比别处,那是德国的命脉。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矿工已经无法忍受。如果作一个宏观的调查,那么这次在历史上(尤其是我们的政治史上)意义重大的罢工无疑会有多种成因,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原因、种族的原因(那里多波兰移民)、宗教的原因,等等。但是,从恩格斯的文字上看,他本人并没有参与此次工会运动。实际上,恩格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恰恰在这一年之前的4年和之后的4年,恩格斯分别给《资本论》第二卷的两个版本写了序言,这是他在费尽心力出版这部书的过程之中,以及过程之后的总结陈辞,所以很有价值。在第一篇序言的开头: "要完成《资本论》第二卷的付印工作,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联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就更为困难。至多只有一稿(第IV稿) 经过彻底校订,可以照原样付印。但是,由于有了以后的修订稿,这一稿的大部分也变得陈旧了。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辞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 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 B.商品的资本形式 C.商品的货币形式 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 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 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 B.分析商品开始 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 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 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 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 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 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 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确定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

资本论解读 第1章一价值 马克思在分析价值的过程中,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而劳动量则是价值实体,他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总是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的,并强调了使用价值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的价值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使用价值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应根据马克思的成果把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而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看成是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什么是价值?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资本论》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一开始就去研究了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见《资本论》第一卷第49页) 马克思称这种"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为价值形式,并且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 "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

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马克思又在下面说道:"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该书第61-62页) 马克思在该书第82页举出了一个价值形式的一个一般公式和一个具体的等式。 一般公式是: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一个具体等式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只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形式,是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明朗化了,使你可以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具体是多少。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是多少?是一件上衣。并且,价值形式必须表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且必须表现在不同种类的商品上。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必须表现在与20码麻布不同的一件上衣或其它使用价值上,而不能表现在相同的20码麻布上。因为只有前者才使20码麻布的价值明朗化,清楚化,而后者只是一种任何问题都没有说明的糊涂观念。可是,为什么"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或者是"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呢?"具体的说,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的价值为什么能相等的呢?有很多具体价值形式没法可比,例如一把锁值一个茶杯,但是,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还有可以比较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可以把上衣看做是麻布做成的。但是,麻布和麻布可以比较,因为,

第四章货币资金的审计题库6-0-8

第四章货币资金的审计题库6-0-8

问题: [多选]以下审计程序中,属于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程序的有()。 A.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 B.检查付款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C.监盘库存现金 D.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选项AC属于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问题: [多选]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实质性程序的有()。 A.抽查大额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评估其是否及时入账 B.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 C.向开户银行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D.抽查是否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选项A、D均属于控制测试程序

问题: [多选]下列有关函证银行存款目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银行借款的金额是否正确 B.是否存在企业未入账的银行借款 C.银行存款是否存在 D.是否存在或有负债 函证银行存款可以实现多个目标,四个选项都正确。https://www.360docs.net/doc/0417486860.html,/ 街机游戏

问题: [多选]下列有关寄发开户银行询证函的说法中,恰当的有()。 A.寄发给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的是积极式函证 B.要求银行直接回函至会计师事务所 C.函证对象包括银行存款和借款余额 D.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向每一家开户银行寄发询证函 选项D错误。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问题: [多选]假设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于2015年2月1日对库存现金实施监盘,则应通过()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A.扣减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库存现金减少额 B.加计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库存现金增加额 C.扣减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库存现金增加额 D.加计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库存现金减少额 依据库存现金监盘表,即依据追溯调整的原理,2014年12月31日的现金实有数额=2015年2月1日实际监盘数额-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增加额+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减少额。

《资本论》第一章观后感

1、对《资本论》第一章第一篇内容的感悟 读过了资本论的第一章,商品在我眼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不止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用手去摸。我像是朝着某地下宫殿扔了一束火把,《资本论》映出了它的光辉,又展现了资本主义的地下世界。但是我可以理解我们的劳动所制造的物品在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具有的不同的价值定义以及这个流通的世界是如何通过这种双重性质的转化来运转的。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只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中得到实现。那么问题来了,比如我们去足疗店接受足疗等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不同的物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价值上等同的东西。 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 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当马克思剜掉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析商品的价值时,把它归纳为单纯的人类劳动的结晶。这让我对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自己,产生了新的看法。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资料,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劳动不再仅是个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而成为了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么说来,劳动的确是最为光荣的行为。 但我们必须注意,劳动的质是多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再有价值上的差异,取而代之的是劳动量与劳动时间。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原则的时候,才能从黑幕中抽身出来。 最初的商品的交换是为了满足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下的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后的经济社会却一步步的走向了我们经常提及的“剥削”。凝结在商品之中的“无差别”的劳动——所有的劳动都产生了相同的价值。而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在物质的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人的劳动被低估——而他本身绝对不会是资本的占有者,也不会是社会的强势群体。在此时此景,物品的交流违背了其本身的初衷——有一方的初衷在于对另一方的剥削,强行占有对方的劳动成果。 马克思在第一章第一篇中提到了“商品拜物教这个概念”。期初,我们小组的同学对这个概念以及该小节的内容感到疑惑而不知所措。但在老师对我的疑惑答复之后,我对商品拜物教有了新的认识。借百度百科中商品拜物教来源的解释,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

会计学第四章 货币资金练习题

第四章 货币资金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发现现金短缺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按照管理权限经批准处理时,应在以下科目核算()。 A. 其他应收款 B. 营业外支出 C. 管理费用 D. 财务费用 2. 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可以通过()办理。 A. 基本存款账户 B. 一般存款账户 C. 临时存款账户 D. 专用存款账户 3.下列各项中,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A. 外埠存款 B. 存出投资款 C. 备用金 D. 信用卡存款 4.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转入的科目是()。 A. 其他业务收入 B. 冲减管理费用 C. 营业外收入 D. 冲减营业外支出 5.下列支付结算方式中,只适用于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的是()。 A. 支票 B. 银行汇票 C. 汇兑 D. 托收承付 6.企业将款项汇往外地开立采购专用账户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 物资采购 B. 其他货币资金 C. 预付账款 D. 在途物资 7.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但最长不得超过()。

A. 2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年 二、多项选择题 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结算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银行本票的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 B. 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C. 单位可以将销货收入的款项存入其信用卡账户,但不得从单位卡中支取现金 D. 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时,购销双方必须签订合法的购销合同,并在合同上写明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E. 签发空头支票,银行除退票外,还按票面金额处以5%的罚款[答案]: BD [解析]: A项银行本票的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不超过2个月;C项单位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入,不得交存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的款项存入其账户,也不得支取现金;E项签发空头支付,要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2. 下列事项中, 符合现金管理有关规定的有()。 A. 企业对于当日送存现金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B. 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批 C. 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只要由本单位出纳人员签字盖章即可 D. 如果现金长短款是由于单据丢失或记账产生的差错,应补办手续入账或更正错误 E. 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答案]: ABDE [解析]: 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3.下列符合企业银行存款开户的有关规定的是()。 A. 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 B. 临时存款账户可以办理转账结算,但不能办理现金收付 C. 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D. 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E. 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

第四章货币资金

第四章货币资金

第二篇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货币资金及各组成部分的含义。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方法,特别是现金收支的管理、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与使用以及汇兑损益的确认方法与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节重点难点是国家现金管理制度的现金支付范围;现金清查结果的核算;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及各种方式的特点与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及账务处理。 货币资金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及其特征:货币性、通用性 二、货币资金的种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一节库存现金 本节主要讲解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核算以及清查。 一、现金的概念及种类 1.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仅指狭义现金 2.种类: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 本小节主要讲解包括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和日常收支管理。 (一)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等 (二)现金的日常收支管理 企业收入现金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不得从本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不得“白条顶库”;不得设置“小金库”等。三、库存现金的核算 库存现金的核算包括序时核算和分类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序时核算 (二)库存现金的分类核算

1.账户设置: 企业应设置“现金”账户,其借方反映现金的收入金额,贷方反映现金的支出金额,月末借方余额反映月末库存现金的结余额。 2.会计分录: (1).企业收入现金时 借:现金 贷:有关科目 (2).支出现金时 借:有关科目 贷:现金 注意: 1.现金总账由不从事出纳工作的会计人员负责登记。 2.“现金”账户可以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直接登记,也可以定期或月终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 3.月终,现金日记账应与现金总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 (一)核查的内容 1.核查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解读

资本论第一章解读 我组在选题是选择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章解读,下面为大家带来我组读后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我组在对于马克思所提到的地租分析印象深刻:其中有提到说,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在农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造成的,在资产阶级社会制度下,小块土地所有制,不断的衰退,它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社会的积聚和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等等。 这也让我组想到了如今城市用地的地价,资本论中所提到的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种种关系而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劳动的社会形势等等,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的面积日趋扩大,使得城市可用面积非常之大,然而城市化进程免不了会尽量使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再加之房地产事业的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城市用地被开发商买去造了房子,从而造成了如今寸土寸金的场面,而城市房价也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炒高,这也无形中使如今的年轻人背负着更大的生活压力,无奈的做起了房奴。 以杭州为例,在市中心武林商圈内三四万一平方的住宅楼随处可见,令许多人叹为观止。很多人也在感叹如果自己能够穿越回去,一定会选择穿越到上世纪

八十年代,然后将家中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尽可能多的房子,能买几套买几套。这种戏谑的口吻更多的反映出的是当下年轻人的无奈。 其次,马克思在分析价值的过程中,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而劳动量则是价值实体,他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总是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的,并强调了使用价值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的价值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使用价值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应根据马克思的成果把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而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看成是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什么是价值?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资本论》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一开始就去研究了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见《资本论》第一卷第49页) 马克思称这种"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为价值形式,并且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马克思又在下面说道:"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该书第61-62页)马克思在该书第82页举出了一个价值形式的一个一般公式和一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第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内容是劳动价值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是西方经济学批判最多的理论。 这一篇是马克思逻辑和历史统一方法、辨证方法、抽象方法运用最成熟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是价格的基础问题。 第一卷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主要内 容、重大意义 一、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 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一卷研究这个生产过程,不是研究它的技术方 面,而是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即资本家阶 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不仅揭示这个关系 的实质,而且考察它的运动规律,即马克思所说的 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具体来说,第一卷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 历史变化、这个过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 二、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 围绕研究对象和主题,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第一卷共有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篇,研究商品和货币,主要理论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石,是其他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六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变化。其中,第二篇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为进一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这三篇的内容,可概括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六篇研究工资,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工资理论。 ?第三部分了,即第七篇,研究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揭示资本积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资本积累理论。 ?因此,第一卷共有七篇,包括三个部分,由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三大理论所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