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27dea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b.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音乐,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世界中。
首先,影片的音乐是令人难忘的。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让人感受到主人
公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尤其是那首《Vois sur ton chemin》,它的旋律和歌词深
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了主人公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其次,影片通过对主人公们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特别是
主人公克莱门特,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种内心的成长和蜕变,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影片中对友情和师生关系的描绘也是令人动容的。
主人公们之间的相互
扶持和鼓励,以及老师们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呵护,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力量。
这种友情和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其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音乐,让观众感
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友情和师生关系的温暖和力量。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催泪的影片,更是一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温暖的力作。
我相信,每个观众在观影之后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507c29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5.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电影中展现的主题是令人动容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学校,讲述了一位新来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如何改变了一群被社会遗弃的学生的生活。
这个故事深入探讨了教育和人性的关系,揭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潜力。
观众们不禁会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他们会有怎样的成长和改变。
其次,电影中的演员表现出色。
弗朗索瓦·贝莱昂在饰演克莱门特这个角色时,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音乐和关怀,逐渐获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尊重。
而放牛班的学生们也展现了出色的演技,他们真实地传达了角色的情感和成长。
观众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希望和喜悦,这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此外,电影的音乐也是其亮点之一。
音乐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克莱门特通过音乐的力量,为学生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观众们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深入感受到每个人内心的情感和变化。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最后,电影的拍摄和剪辑也非常出色。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将故事中的情感和细节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剪辑的处理也非常精细,使得整个故事节奏紧凑而又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观众们不仅仅是被故事所吸引,更是被其中的情感和人性所触动。
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潜力。
无论是音乐、演员表演还是拍摄剪辑,都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1000字(通用20篇)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1000字(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b82d0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f.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1000字(通用20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篇1我们的音乐老师姓顾,原谅我当初年纪小,没有打听他的前世今生。
如果很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人,可以参考《放牛班的春天》。
顾老师告诉同学们他在组织一个合唱队,既然大家都闲,不如过去磨磨牙。
他有一架钢琴,站在钢琴前咿呀几句就可以站队分组,我被分到女中音组。
电影里马修老师的嘴脸顾老师都给演示过:”腹收紧,胸要挺,头要抬,眉眼要往高里拉,气息顶得牢牢的。
“他的右手五指撮成一团,做成撮东西的样子,在自己头顶百汇穴上轻轻一抓,看样子像是通过揪一把头发的手段要把自己提到半空中,然后他说:“让声音向上竖起来,像管子一样通到天上。
”这个动作马修老师在电影里也做过,表情和气势都十足一样,可惜没给配上台词。
顾老师那样一抓,我们的声音都变成管子,一路通上去,可惜功力不够,通到半空里突然咣当一声掉下来。
顾老师把琴声停下来,跑过去打开大音箱,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大音箱,里面传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声音。
顾老师指指丹田说:“如果你们用这里的气把声音顶住,管子就一直通到天上,和他们唱得一样了。
”我们就继续顶管子。
顶管子是个体力活,可惜电影里简笔带过,观众会误以为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日间就顶起了管子,尤其是那个莫杭治同学,简直惊为天人张嘴就是管子,其实有副好嗓子和顶起直管子之间还不能划等号,且得花点时间才能踩到准点上。
有一次在我努力顶管子时顾老师把同学们一并招集到我跟前,他请大家看我的嘴,他说你们看她的舌头,紧张地顶满口腔。
他说声音是纯自然的东西,舌头这么不老实,声音就死在肚子里,管子爬不上去了。
我面红耳赤,但同学们没笑,我突然意识到他们舌头都不老实不好意思笑话我。
经此一役,只要一竖管子,我的舌头都软瘫在口腔底部,不敢乱摸乱动,给吓出来的。
但声音是不可琢磨的东西,如何自然地发出声音来,这个秘密不是讲课能讲清楚的。
有一天我的同学在二楼向着三楼的顾老师喊:“顾老师上班迟到了。
”顾老师上课时表扬了这个同学,他说你们可听见她的声音了?像小云雀一样向我抛出来,听得我浑身舒服。
放牛班的春天专业影评7篇
![放牛班的春天专业影评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3e34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2.png)
放牛班的春天专业影评7篇放牛班的春天专业影评篇1:《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你知道5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节。
我们全班一起看了心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中,马修老师来到一所学校。
他教的班级里有许多孩子都是非常淘气,还欺侮老师。
在大部分的老师眼里他们是无药可救的。
第一天,马修来到教室,这里非常吵闹,一个孩子叫着:“秃头来了。
”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了。
刚走进教室,一副骨架赫然消失在了他的眼前,嘴里还抽着烟,非常滑稽。
马修对骨架说:“上课不许抽烟,包括你。
”说着便把烟抽出来,扔掉了。
立刻,他的幽默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
这时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我觉得这位老师真是又好玩,又有胆识,那一刻我突然有理由信任,这位老师肯定会把这个混乱的班级教好。
过了几天,马修和同学们熟了起来。
他教给大家很多音乐学问,一个叫皮耶的男孩唱得特殊好,还在一次表演上大显神威。
此时,这个班的情形也在渐渐变好,同学们的脸上慢慢有了真心的笑。
他们时常在一起玩,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阳光明媚的春天。
同学们也不欺侮老师了,这让校长也感受很深。
一次,校长路过,不当心被球遇到了,马修立即说:“这是一个意外的球。
”校长不但没生气,反而一起玩了起来。
我看着快乐极了,马修真的把这个班教好了,太神了!假如没有这位老师,没有此时和谐的氛围,也看不到这群孩子一步步地成长。
最终,马修因一次火灾被冤枉而被赶出了学校,临走之前,他突然发现一架飞机飞出了窗外,他知道这是他的同学写的。
一个皮比诺的孩子还恳求老师把他带走。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知道了:用一种爱来关怀孩子,能让坏孩子变成好孩子。
坏孩子只是一些曾受过严峻的心理打击的孩子,他们用强硬的行为对抗外部环境。
让这样的人产生心理变化非常困难,但马修却真正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专业影评篇2:《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_700字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剧烈的震撼。
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452fd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6.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以动人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该片通过讲述一个放牛班学校的故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
影片中的主人公Clement Mathieu是一位音乐教师,他用音乐改变了学生们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需要有人去发现和引导。
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其次,影片中的音乐元素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情感。
在电影中,音乐成为了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成为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让我沉浸其中,与故事中的角色们一同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此外,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François Berléand饰演的校长Rachin展现了一个严厉又有爱心的形象,他的角色让人既敬畏又同情。
而Gérard Jugnot 饰演的Clement Mathieu则充满了耐心和智慧,他的角色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而放牛班的学生们也都饰演得十分自然和真实,他们的表演让人动容。
最后,影片的导演Christophe Barratier成功地将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相结合。
他运用了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场景,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放牛班学校的世界。
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让观众更加贴近故事,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感动和思考的电影。
它通过故事、音乐和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艺术品。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通用7篇)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3bc1b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d.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影评(通用7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1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怕已是半年前的事了,这部电影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情节,温暖的音乐,最初那种单纯的感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放心中,不仅仅没有淡去,反而在一点一点地加深,一遍又一遍地触动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此刻我就将这埋在心底多时的陈谷子烂芝麻的感动晾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犹记得那个阴冷的冬天早晨,失意的音乐家怀揣着不甘的梦想来到了故事发生的这个地方。
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佩皮诺在晨雾中在校门口等待星期六爸爸来接他回家。
池塘之底,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救赎。
被这个世界上的阴暗和不幸选中的孩子们,没有失去灵魂的善良光明,只是暂时迷失了自我,只是需要人去关怀,去理解,用爱去抚慰他们受伤的灵魂。
犹记得那个倔强孤独的少年,用雾气弥漫的双眸静静忘着新来的学监,没有聚焦的眼睛里看不出感情,也不含戒备和敌意,只是一味地忧伤,忧伤得让人心疼。
苍白的面容,沉默的对抗,美丽的故事,开始于这称不上惊鸿的一瞥——马修的到来如一块小石子投入这个死气沉沉的池塘,激起一圈一圈美丽的涟漪。
哈珊校长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个“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的好戏。
同事好心相劝,他已完全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对这位新来的学监的做法表示担忧。
马桑大叔一如既往地关爱着孩子们,并未被一次过分的恶作剧的伤害冷却了爱心。
而被放下已久的孩子们惊奇地,不解地观望着,受过的伤害使他们不再那么容易地去信任一个人。
马修在所有怀疑和劝阻的声音中不懈地坚持着他的信仰,他相信期望,相信完美,相信光明,相信善良,如信徒般虔信着爱能改变一切的力量,从未动摇。
当这位“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认为自我“已经基本控制住状况”时,学生们撬开了他的锁,偷出他的皮包,偷看他的乐谱。
晚上在他不在时唱着奚落他的歌。
这样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马修的信仰,反而让他生出了不一般的想法。
他一生热爱,发誓永不放下的音乐事业,和这群叛逆,倔强的孩子们,都是他爱的倾注。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5篇分享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5篇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69323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b.png)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5篇分享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一】《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到法国家乡出席母亲的葬礼,当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忆。
克莱门特是一个生不逢时的音乐家,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根本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代课老师。
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
到任后他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暴力的手段管这些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
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一开始,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一个不愿开口唱的天才、一个暴力、变态、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校长的阻拦、一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还有一个不会唱歌的学生。
但他以他坚忍不拔、沉稳、谦让的性格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战胜了种.种困难,组成了一个合唱团。
他每天晚上都给孩子们写一些适合他们的乐谱。
他从简单到很难。
但是学生们都学会了。
有时候学生犯了错,他还会包庇学生,以防遭到校长的毒打或禁闭。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的学生们用天籁的嗓音取悦了他的心灵。
可是好景不长,校长在一个星期六把他赶走了。
但是,那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却因为老师们善意的谎言:“你的爸妈会在星期六来接你哦。
”,而每个星期六都在校门口等他爸妈。
这次,他又在门口等爸妈的时候,马修老师出现了。
于是,马修因为禁不住孩子的请求一次寂寞的孤独,带走了他。
让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终究是值得的。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报,就得付出努力。
因为努力有时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与一个大世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影评【二】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因为很多事情没有静下心去看。
直至老师说要写观后感,我还是断断续续地看了。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82b33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1.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深受触动的电影。
它以一个小小的放牛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友情和希望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自由和追求梦想的电影。
首先,电影中的音乐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感动。
音乐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故事中的主人公克莱门特老师以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改变了整个班级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音乐才华,但他们以前从未有机会展示出来。
通过音乐,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
这种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让我不禁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而欢呼。
其次,电影中的友情和团队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分歧和矛盾。
然而,通过音乐的力量,他们逐渐团结在一起,成为了一个紧密的团队。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
这种友情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和敬佩。
最后,电影中的希望和梦想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克莱门特老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和才华,他用音乐唤醒了他们的梦想。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来自何处,无论我们的才华有多大,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就能够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音乐、友情和希望,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它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友情可以战胜困难,梦想可以改变命运。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并激励我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继续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e784e9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7.png)
影评: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心潮澎湃的法国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和情感。
影片以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讲述了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少年,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
首先,影片中的音乐元素让我深受感动。
音乐老师克莱门特以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耐心教导,让这群被认为“问题少年”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其次,影片中展现的友情和成长也让我倍感温暖。
在放牛班的日子里,学生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逐渐变得自信和坚强,这种成长的过程让我深受触动。
最后,影片中的人生感悟也让我深思。
通过音乐老师和学生们的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闪耀的机会。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电影,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影片中展现的友情、成
长和人生感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和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让人感动和启发的佳作。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爱音乐和温情的观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影评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影评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a4464aba0d4a7303763a0d.png)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影评5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教育电影,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表达最纯真的爱和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祝福。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法国艺术片。
飞逝的欢笑和令人感动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忘怀。
一群反叛的“问题学生”被召集在一个合唱团里,从五音不全到唱出天籁之音,谱写出孩提的乐章,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源于马修老师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50年的记忆。
失意的音乐家马修在一所“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中谋了一份代课的工作。
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犯错——处罚”的管理模式就是这座教养院的写照,而马修老师用他的善良、以一颗博爱的心、用纯净的音乐一点一滴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唤回了孩子们涣散的心,唱出了天籁的歌声,使他们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
虽然新来的孟丹是个坏小子,马修也尽力想帮助他,但是没有效果,最后也就放弃了。
但他仍是一个高尚的,让人崇敬的教育者,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贝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马老师一起离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教育,需要我们去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如同父母般的关爱。
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
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学习,甚至他们的思想。
如马修老师般给予学生真爱,我似乎能理解在全然没有娱乐,只有镇压的生活中,突然有人教唱歌,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茫然中找到了信仰!教师,应当如马修老师般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像他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他们的长处更要“小题大做”,毫不吝啬地说:“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不会因一点过失而在指责声中自卑得抬不起头来。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6)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6)](https://img.taocdn.com/s3/m/9784a19cf524ccbff12184d2.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6篇)黑暗中的温暖天籁——《放牛班的春天》怎样的生命,鲜活动人抑或面目黯淡,都将以轻飘飘的姿态最终定格,欢喜悲愁与泪水飞逝,成为铭记或淡忘的过去,这世界——星空之下大地之上,有什么能够永驻?好电影所带来的震撼的力量能够在内心激荡许久,当世界变得越来越现实,这激荡变得弥足珍贵。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喜欢的法国片之一,我喜欢法国片这种含蓄而完美的表达,戏不是做出来的,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彼时彼刻,你就身处其中,成为那人,并与之共度一生。
(一)马修仿佛就是这么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光头佬”,在不停的失业后他来到了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样的名字叫做“水池底部”(也有译成池塘底),他满腔热情,却被这个烂摊子重重打击。
但他是一个仁爱,友善,亲切,正直的人,从来没有放下过自我的理想,他以自我的方式渐渐走近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少年。
他能够在开始时恐吓他们,要把他们“送到校长室”,但当老麦病重转院,孩子真的害怕了,似乎死亡一下子来到了身边,他怯怯地问“他会死吗?”,马修做的是,揽过孩子的头靠在自我的胸膛上,告诉他说“不会,医生会救活他。
”物质世界随时丰富,可人们的心却总是那么冷酷。
这世界变得越来越现实,心灵的交流已经成为最早被人们舍弃的东西,但是在《放牛班的春天》里,在那个严酷环境下依然用爱走进孩子心里的那个人,他这一生是无愧的。
因为心灵从来就不是用来征服而是用来走近并温暖的。
曾有感情的光照亮他的心房,那个苍白的女人靠在墙上,眼望向窗外,眉间紧蹙的是一团忧郁,她以如此的姿态站在马修的心里。
感情让他言语结巴撒起小小的谎言,当第二次再见到莫朗妈妈的时候,他用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换衣擦鞋飞奔而去,第三次是他看她靠在墙上,紧闭双眼,尽享夏日的阳光,眼角的皱纹亦是动人。
第四次见面,看着眼前花衣的美貌女子,满心的欢喜,但哪知却会错了意,听完从她嘴里说出的话后,马修的眼神一下子黯然了,微笑还僵持在他的脸上,但你却能够感觉到他的不能呼吸。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五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五](https://img.taocdn.com/s3/m/41db4388360cba1aa911da0d.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今天我观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很有感触。
主人公马修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1、他懂得尊重和关爱孩子,宽厚仁慈,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转变孩子的行为,懂得因材施教,是个好老师。
2、他虽然落魄,是个过气的音乐家,但他为了拯救孩子们的心灵,再次作曲,并且在校长反对之下坚持自己的做法,形象高大。
马修被校长开除被迫悄然离开,当他以为孩子们不会留恋他,内心难过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们从窗口放飞写字的纸飞机,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眷恋之情。
他满足了,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一情节画面最让我感动。
孩子们的这个举动证明马修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已经转变了孩子们。
后来莫翰奇成为了出色的音乐家不正是马修老师启蒙教育成功的见证吗?马修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尽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学会内省,自主地去改正错误,而不是像校长那样实施暴力处罚,使师生关系更糟糕。
他懂得因材施教,激发孩子们追逐梦想。
孩子们喜欢音乐,他就组建合唱团,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和身边的同事,他得到了同事和家长的支持,有效的教育必然是团结合作的产物,而非孤军奋战。
相反,校长及他以下的教工,学生犯错,他们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如禁锢、毒打、虐待等,让学生屈服于他们的淫威之下,表面上震慑了学生,但实际上滋生了学生对老师的报复心理,从心底里厌恶老师。
校长用固有的思维不调查研究就冤枉孟丹盗窃学校钱财,并毒打了他,导致后来孟丹火烧学校宿舍。
这是学生对学校专制的极端报复,证明学校教育失败至极。
这样的学校管理模式没有以学生为本,不尊重关爱学生,一味强调老师的权威,一味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我想,我们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首先要高度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体罚或变相惩罚学生,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犯错,要多方面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去解决。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85ab8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8.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寓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感描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寄宿学校,主人公克莱门特老师在这里面对着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
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喜剧与戏剧性,让人忍俊不禁。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逐渐感受到了这些学生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尤其是主角莫里斯,他天赋异禀的音乐才华却被埋没在放牛班的日常生活中。
他们的情感被电影细腻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们在欢笑与泪水中与他们产生了共鸣。
其次,电影通过反思教育体制带来的问题,给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电影中,学校的校长严格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学生,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
而克莱门特老师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育模式,他用音乐的力量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激情与自信。
这引发了观众们对于教育体制的反思,我们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热爱。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也是其亮点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在电影中,莫里斯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渴望。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美妙动听,更是与剧情相得益彰,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动人的氛围。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对教育体制的反思以及音乐的独特运用,给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独特之处,只要给予机会和关爱,我们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225c4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3.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乡村,讲述了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学生和他们的音乐老师之间的故事。
这些学生因为不良行为而被送到了一个严苛的寄宿学校,他们被视为“问题学生”,被剥夺了自由和快乐。
然而,当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先生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他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潜能,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观众无法转移目光。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克莱门特先生被扮演得淋漓尽致,他的坚持和对学生们的关爱令人感动。
他不仅教授音乐,更是给予学生们温暖和支持,让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学生们也各具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困境,但他们在音乐的魔力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这些角色的真实性和情感的传递,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最重要的是,电影传递出的主题和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放牛班的春天》探讨了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音乐的力量。
它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机会,他们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电影中的音乐也是情感的载体,它能够温暖人心,激发人的情感,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这部电影让观众反思了教育的本质和对孩子们的期望,引发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感动和共鸣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深刻地反思了教育和音乐对人们的影响。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触动人心的艺术品,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思考。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426a8c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e.png)
放⽜班的春天影评相关推荐放⽜班的春天影评(精选30篇) 当品味完⼀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篇影评了。
那么你会写影评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放⽜班的春天影评。
放⽜班的春天影评篇1 我们在通识课上观看了电影《放⽜班的春天》,让我感触很深。
因为电影特性把故事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赞,所以我要以电影特性⽅⾯展开评论,其中包括电影结构、⾳乐效果、画质、摄影技巧等⽅⾯的评论。
法国电影《放⽜班的春天》讲述的是1949年法国“池塘之底”学校的⼀些往事,该影⽚演绎了⾳乐对⼈的美好⼼灵塑造,表明⼈道思想在教化过程中的作⽤。
导演在影⽚中开出了⼀剂救赎⼼灵的药⽅,这不是⾦钱,⽽是⾳乐艺术,呼吁⾳乐才是拯救⼼灵,重塑⼼灵,引领我们回家的归途。
描写⽼师和孩⼦们关系的影⽚很多,感⼈的也不少,在电影<放⽜班的春天>⾥,辅读学校的孩⼦们被新来的学监兼⾳乐⽼师马修先⽣吸引,爱上了⾳乐爱上了合唱。
事后我发现,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个纯私⼈事件。
我浏览了⼀些影评,⼤多数都提到了该部影⽚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局会怎样了。
但虽说如此,我个⼈认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技巧得到的效果是⾮常可观的。
该⽚的叙述是⽤⼀种⽐较⽣活化的⼿法,未见⾼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情节,整个故事似乎就如⼭涧的清泉⼀般,在那位慈祥⾳乐⽼师的指间缓缓流淌出来,不知不觉中,⼀种温情的⼒量就默默地感染了你,虽然不会让你⼤笑,也不会感动的让你痛哭流涕,⼀切都是点到为⽌。
我总以为,这样的表现⼿法是⽐较有⽣命⼒的,可以让⼈反复地琢磨其滋味,⽽不⾄于在⼤悲或⼤笑之后却对影⽚忘得⼀⼲⼆净。
影⽚的基本结构是从现实到回忆最后还是回到现实,开头和结尾运⽤于相同的叠化技巧,开头是从照⽚进去结尾部分从铁门拉出,结构⼗分⼯整。
同时,也巧妙地实现了视点的转移。
在影⽚的最后,撒落⼀地的写满歪斜字迹的纸飞机和窗⼝伸出的⼗⼏双快速挥动的⼩⼿,还有那⾸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曲则是对于像克莱蒙这样的好⽼师的深深谢意。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a4355f97c1cfad6195fa7be.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一、故事梗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讲述了一位失业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后所发生的事。
在这所学校里都是一些被认为需要接受“再教育”的问题学生,他们总是有无尽的方法捉弄老师、反对学校,上一位学监就是被这些顽劣的学生吓走的。
而片中校长哈森惯用的教育原则“行动-反应”即是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处罚,通过残暴体罚的手段管制这些问题少年。
而马修的到来帮助了这些孩子并改变了这所学校。
马修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他总是以一颗宽容慈爱的心来对待学生,他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合唱团。
渐渐地音乐和爱感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但是马修这种充满爱的教育方法与校长冷漠残酷的原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影片最后,马修被辞退了,这些学生将带有自己签名的纸飞机从教室窗口飞出,送别马修。
二、片中的教育理念电影里面主要包含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其中校长的那种“行动-反应”原则是我们应该反对和批判的教育方式,而马修的仁爱和人本的教育理念才是我们应该弘扬的。
校长为了揪出犯错的学生时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体罚,后来失窃时他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叫蒙东的学生,打了他耳光后将他扭送警察局(事实上偷钱的是另外一个学生,蒙东一贯闹事却成了替罪羊)。
电影展示的是,校长这种冷漠残酷的原则没能让那些叛逆的孩子有任何转变,反而孩子们的愤怒和怨恨感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学校后来被蒙东一把火烧掉的本质原因。
相比之下,马修老师在一开始有学生犯事时,马修是将做错事的学生找出来,告诉他这样的恶作剧带来的恶果,然后马修也没惩罚学生而是让他帮助照顾受伤的校工马桑大叔,弥补自己的过错。
从这个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上我们也能够看出他本性不坏且心存愧疚。
所以很多时候马修老师是比较包容这些学生的,在校长责骂时他也是选择维护这些学生。
马修老师更愿意去倾听他们的内心,换一种温和的方式去教育他们。
而且马修很善于发现这些孩子的天赋,他为孩子们组织了合唱团,根据孩子音乐天赋的不同找到他们在合唱团中相应的位置。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e020fc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7.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们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挣扎和渴望。
特别是主人公克莱门特,他通过音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也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其次,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各异,但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共同的归属感和友谊。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团队的重要性。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教育制度中的问题,让人反思如何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
此外,电影的音乐也是其亮点之一。
影片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让人陶醉其中。
音乐不仅是主人公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观众与电影建立情感联系的桥梁。
每一首音乐都带给我无尽的感动和共鸣,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沉浸其中。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充满温情和思考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叙事、真实的情感和美妙的音乐,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人生和情感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对人性故事感兴趣的观众,都不容错过这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5a03bf8d4afe04a1b071deb4.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导读: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一)童年天真而漫烂,似一条小巷,在这条小巷里走出的每一步都本应该是一人人生最绚丽的荣耀。
然而,再清新自然、美丽活泼的池塘也有它阴暗幽晦,不见天光的池底。
而在这幽晦的池底,那些正在或曾经发生的故事,你是否已经注意,是否依然时时想起?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与教化的故事。
剧中,或许谁也不会想到久被遗弃而困于“池塘之底”的放牛班,有朝一日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作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的他们倍遭社会的忽视与误解,残缺不全的家庭亲情,动辄得咎的学校责罚,判若鸿沟的师生隔膜: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本是纯真可爱与人无伤的稚嫩灵魂推向人世爱与理解的边缘,绝望的深渊!如果人间真是上帝的国度的话,那么天使在哪儿呢?马修的到来为我们消除了疑窦。
马修是那种高目远瞩、才华横溢的老师,更是博爱仁慈、宽容大度的朋友,他的到来犹如冬日里一缕鲜活的阳光温暖的泻下,照亮昔日阴霾沉沉、彤云密布的“池塘之底”。
虽然作为新学监的马修进校后耳闻目睹的是校长的专横刻薄,学生的叛逆,老师的冷漠,但是他并不前承刚到“池塘之底”时的气馁,认为这是“我自己人生的最低谷来到了”;相反,他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真诚而耐心地教导这个一度让老师们束手无策而声名狼藉的“放牛班”,犯而不较,并且屡次在学生与师长的冲突中默默地扮演调解人的角色。
在经过一系列的斗争磨合后,不久,马修创造性地把“放牛班”组建成一个分工合理、人尽其才的合唱团,最终用音乐解除了孩子们麻木困顿的心灵束缚,唤醒了孩子们尘封已久的对自由、友爱、人性真善美的渴望。
《放牛班的春天》情感真挚细腻,画面随时间推移由冬经春抵初夏,作为主要情感表达的音乐基调也由沉郁凄清慢慢转为活泼明快,呈现出层次的美感。
创作者似乎着意于影片场景的巧妙设置,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心安排,以达到景无虚设,话无虚说,笔无虚落的佳境。
在表现手法上,影片结合倒叙与插叙,以年老的著名音乐家皮埃尔·莫安琦——当年“池塘之底”学生之一——的童年回忆展开,情节声画同步,娓娓道来。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6篇)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b09030b4c2e3f5727633f.png)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放牛班的春天影评精选(一):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怕已是半年前的事了,这部电影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情节,温暖的音乐,最初那种单纯的感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放心中,不仅仅没有淡去,反而在一点一点地加深,一遍又一遍地触动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此刻我就将这埋在心底多时的陈谷子烂芝麻的感动晾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犹记得那个阴冷的冬天早晨,失意的音乐家怀揣着不甘的梦想来到了故事发生的这个地方。
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佩皮诺在晨雾中在校门口等待星期六爸爸来接他回家。
池塘之底,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救赎。
被这个世界上的阴暗和不幸选中的孩子们,没有失去灵魂的善良光明,只是暂时迷失了自我,只是需要人去关怀,去理解,用爱去抚慰他们受伤的灵魂。
犹记得那个倔强孤独的少年,用雾气弥漫的双眸静静忘着新来的学监,没有聚焦的眼睛里看不出感情,也不含戒备和敌意,只是一味地忧伤,忧伤得让人心疼。
苍白的面容,沉默的对抗,美丽的故事,开始于这称不上惊鸿的一瞥——马修的到来如一块小石子投入这个死气沉沉的池塘,激起一圈一圈美丽的涟漪。
哈珊校长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个“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的好戏。
同事好心相劝,他已完全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对这位新来的学监的做法表示担忧。
马桑大叔一如既往地关爱着孩子们,并未被一次过分的恶作剧的伤害冷却了爱心。
而被放下已久的孩子们惊奇地,不解地观望着,受过的伤害使他们不再那么容易地去信任一个人。
马修在所有怀疑和劝阻的声音中不懈地坚持着他的信仰,他相信期望,相信完美,相信光明,相信善良,如信徒般虔信着爱能改变一切的力量,从未动摇。
当这位“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认为自我“已经基本控制住状况”时,学生们撬开了他的锁,偷出他的皮包,偷看他的乐谱。
晚上在他不在时唱着奚落他的歌。
这样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马修的信仰,反而让他生出了不一般的想法。
他一生热爱,发誓永不放下的音乐事业,和这群叛逆,倔强的孩子们,都是他爱的倾注。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https://img.taocdn.com/s3/m/bab735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2.png)
影评 -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寄宿学校,主人公是一群被视为问题学生的男孩们。
他们被送到这所学校后,遭受了严酷的惩罚和冷漠的对待。
然而,他们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先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克莱门特先生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关爱,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
通过音乐,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鼓励,他们就能绽放出迷人的光芒。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跨越文化和年龄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
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情感和传递希望的工具。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魔力。
特别是最后一场音乐会,男孩们用他们的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坚持。
这一切让我深深地被打动,也让我重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
最后,这部电影还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呈现出了深刻的共鸣。
男孩们在放牛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团队精神。
他们互相扶持,一起面对挑战,共同成长。
这种真挚的友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和力量。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
克莱门特先生不仅是一位音乐老师,更是男孩们的朋友和导师。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思考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总的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人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音乐元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友情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宝贵的。
它让我思考到人性的美好和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一、幽晦的“池塘之底”“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
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哈桑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
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
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
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
在他眼里,惟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
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
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
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
每天如临大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正因为如此,学生敌视教师,与教师形成敌对壁垒。
在马修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讽刺辱骂他“秃子”、“光弹头”;因为哈让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所捅人;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孤独的灵魂纵身跳楼自杀;随时准备阴谋袭击教师;蓄意报复教师的批评惩罚;课堂创作漫画羞辱校长;远离家长,叛逆心理极其严重……马修,一个落魄的艺术行侠,一个仓皇的生活男人,一个另类的学监教师。
在所有领域经历了系列挫折后,他终于跌入人生的最低谷。
音乐创作的梦想,爱情诗意的浪漫,年少意气的轻狂都被卷入生命的池塘之底。
在阴雨霏霏的冬末,马修将孤独的身影写进另一方“池塘之底”。
悲哉,同是天涯沦落人!马修看到在校门翘首南望、枯等周六的战争孤儿佩比诺;看到跪地洗刷、冷漠敌意的被罚者……二、爱,在理解的尽头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
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
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
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首先,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到谅解。
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
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请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
面对这个自负的家伙,校长有意让他“碰壁”后的苏醒,便含糊地答应了。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监管课堂秩序。
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能”)。
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
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
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检查……而马修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莫杭治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
最后,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
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有晤对过自己的心灵。
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不知是晴天霹雳,还是久旱逢霖?不过,大家都很用心,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
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
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
(如此寻常的动作,却倾泻出无限的智慧与力量。
可惜,时下的教师久违了!)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我们无法忘却马修初到学校时惶恐的目光、不解的询问、人性的质疑(“行动—反应”原则将导致相互诽谤)、疲惫不堪后的自我反思……他仿佛置身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又自觉游离于人性的道德诉求。
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对自我言行的理解。
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
然而,如何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呢?给孩子怎样的精神底色呢?三、来自地狱的天籁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
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
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
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学生在宿舍脱口创作、任意高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引起了马修的注意。
虽然他们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屡屡跑调,但是用音乐表达内心,自然、快乐而又满足。
马修立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快乐在眼前,为何要等待?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
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转瞬消逝即被遗忘。
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
莫杭治,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
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
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
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
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
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
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
”莫杭治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
然而,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并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莫杭治,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
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莫杭治的独唱部分。
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
在莫杭治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
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莫杭治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
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
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
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
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
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
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
当莫杭治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莫杭治的母亲感受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四、那一转身的苍凉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毕竟不是万能。
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
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
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
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
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
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
然而,我以为马修的确需要全面地检省自我。
在校长采取“连坐”制而让他任意选择名字时,他委曲求全了;在莫杭治因为漫画辱骂校长而被禁闭,马修支持了,空留一个无助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在他的课堂上,屡屡充斥着以送到校长室来恐吓学生;面临蒙丹的到来,由于所谓的心理专家的测试近乎白痴,以及邪恶倾向,马修企图树立绝对权威,结果造成自身的胆怯与班级的混乱;在佩比诺遭到蒙丹的强势威胁时,马修再失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以不向校长告发食堂用餐为交换条件,警告他“不允许再看佩比诺一眼,即使是一眼,也会让他的生活变成噩梦”;在蒙丹因为偷窃沙贝的手表而被禁闭时,他也只是埋怨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更无法谅解的是,在学校资金丢失而误解为蒙丹所偷,被校长拷打半小时,强行送往警察局时候,沙贝向他投去求助的一眼,他竟然无动于衷,只留下蒙丹意味深长的一笑……也许,我更希望这电影故事是马卡连柯《教育诗》!然而,法国人毕竟浪漫而温情。
当马修再次拎起饱经沧桑的皮箱远去,而叹惋这些孩子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冷漠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只只飞机从窗口飞降下来,折叠的飞机上写满充满个性而深情款款的语句;也看到一只只尚且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飞舞,似是告别,又似是追索未来。
在那一刻,马修感觉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