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1.3 单位制和量纲介绍国际单位制(SI)和常用力学单位。
强调量纲一致性的重要性。
第二章:静力学2.1 概述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2 力的分解和合成讲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提供实例演示和练习。
2.3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静摩擦和动摩擦的区别和应用。
第三章:运动学3.1 运动学基本概念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学概念。
解释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2 直线运动讲解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提供直线运动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3.3 曲线运动介绍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等曲线运动的形式。
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解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2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提供动量定理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4.3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材料力学5.1 概述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应力、应变和材料强度等基本概念。
5.2 应力和应变讲解应力和应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提供应力和应变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5.3 材料强度和失效介绍材料强度和失效模式的概念。
解释弹性极限、塑性极限和断裂极限等材料强度的性质。
第六章:梁的弯曲6.1 弯曲基本概念介绍梁的弯曲现象及其基本参数,如弯矩、剪力、弯曲应力。
解释梁的弯曲理论,包括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
6.2 弯曲强度计算讲解梁在弯曲状态下强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梁弯曲强度的因素,如材料属性、截面形状和尺寸、加载方式。
6.3 弯曲变形介绍梁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梁的弯曲变形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篇一:《工程力学》教案(1)】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第页- 1 -- 2 -- 3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 4 -- 5 -【篇二:工程力学教案】授课班级:10道桥1班、10道桥2班、10道桥3班、10道桥4班教学课题: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第四节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第五节结构计算简图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2、初步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3、掌握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4、掌握杆件的几何特征、刚结点和铰结点的特征教学重点: 1、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结构简化的几个方面2、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教学难点:支座的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教具:计算机多媒体作业:1、四种类型的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端支座、定向支座)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图2、五类平面杆件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的简化图教学过程及内容: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结构——建筑物中承受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中的单个部分。
(1)杆件结构(2)板、壳结构(3)块体结构二、杆件的几何特征1、主要几何要素:横截面:是垂直杆的长度的截面。
轴线:是所有截面形心的连线。
2、分为直杆和曲杆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一、工程力学的任务1、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2、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3、合理解决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有关,而且与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二、对构件的三项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它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必要性。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的概念。
解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
1.3 单位制和量度介绍国际单位制(SI)及其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
强调正确使用量度和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章:牛顿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和第一定律的含义。
探讨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解释质量、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力学中的能量3.1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作用。
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限制。
3.3 能量转换和能量效率介绍能量转换的概念和能量效率的计算方法。
强调提高能量效率的重要性。
第四章:材料力学4.1 应力与应变解释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
介绍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和应用。
4.2 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解释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差异。
4.3 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介绍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探讨其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的应用。
第五章:静力学5.1 力的分解和合成解释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力的分解和合成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5.2 静力平衡的条件介绍静力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条件。
解释如何应用静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3 摩擦力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六章:动力学6.1 质点运动学介绍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探讨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
6.2 牛顿运动定律的扩展解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MECH101【开课学期】:大一下学期【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熟悉和掌握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静力学1. 重力和质点的平衡2. 刚体及其平衡3. 力的分解和合成4. 平面力系的平衡5. 三角形力系平衡6. 杆件受力分析7. 静摩擦和动摩擦二、动力学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动量和动量守恒3. 动能和动能守恒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动力学原理和方程三、实践应用1. 工程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3.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原理。
2. 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实践:通过工程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工程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2. 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讨论能力进行评价。
4.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课程作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参考书目】:1. 《工程力学》(第五版),作者:刘韬,机械工业出版社2. 《工程力学导论》(第四版),作者:罗豫章,高等教育出版社3.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作者:张先锋,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的平衡第3-4周:刚体平衡和力的分解和合成第5-6周:平面力系和三角形力系平衡第7-8周:杆件受力分析和摩擦力第9-10周:直线运动和力和加速度关系第11-12周:动量和动量守恒第13-14周:动能和动能守恒第15-16周: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第17周:期末考试和课程总结。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力学的研究对象。
2. 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 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4.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
5. 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结合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 利用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3. 讲解力学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4. 讲解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5. 讲解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6. 讲解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力学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标准:(1) 课堂提问: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准确。
(2) 作业批改:题目正确,解题过程清晰。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1) 静力学方程的灵活运用。
(2)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掌握。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一、教材内容《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本课程是建筑、机械、土木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解平衡与运动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求解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力的基本概念与单位:力的定义、矢量性质、单位制、合力与分力等。
(2)受力分析: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不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等。
(3)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的概念与条件。
(4)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等。
(5)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力学分析等。
(6)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等。
2.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
(2)数学推导:通过数学推导,深入分析力学原理与公式之间的推理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3)实例演练: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相关实例的演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力学实验和工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1.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要求:(1)理论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引言2.静力学2.1力的平衡条件2.2载荷与反力分析2.3结构的平衡条件2.4三力平衡问题2.5平面刚体结构的分析方法3.动力学3.1动力学基本概念3.2牛顿运动定律3.3质点运动学3.4刚体运动学3.5刚体动力学3.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力学基础4.1矢量的基本概念4.2矢量的运算4.3矢量的坐标表示4.4矢量的分解与合成4.5重心与质心4.6惯性矩与转动几何矩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3.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提供习题和实例练习,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和运用能力;5.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室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3.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4.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
五、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力学》(主编:XXX)2.实验器材和设备:刚体平衡实验仪器、重力球计、测力计等3.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引言,1周静力学,2周动力学,2周力学基础,1周复习和总结,1周期中考试,1周实验教学和实验报告,2周复习和总结,1周期末考试,1周七、教学展望本门课程《工程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工程力学中的力矩和力的叠加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4.练习题解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力矩计算平衡条件。
2.了解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等效力矩计算平衡条件。
3.熟练掌握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力的应用场景,引入力矩和力的叠加原理的概念。
2.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介绍力矩的定义:力在物体上引起的转动效应。
b.引入力臂的概念:力对物体的转动力矩与力臂的乘积,即力矩。
c.运用力矩的计算公式:M=F×d,解释其中的符号含义。
d.讲解力矩的方向规律:右手螺旋法则。
3.讲解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介绍等效力矩的定义:多个力的合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等于这些力分别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之和。
b.引入力矩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其合力矩等于这些力矩之和。
c. 运用等效力矩的计算公式:Meq = ΣMi,解释其中的符号含义。
4.讲解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a.介绍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其合力等于这些力之和。
b.运用力的叠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平衡木上不同位置人的重力。
5.练习题解析: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6.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要点并反思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演示PPT。
2.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练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后作业:1.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工程力学概述2.静力学基础3.材料力学基础4.动力学基础5.工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程力学的原理和应用。
3.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2.知识讲解: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工程力学的原理和应用。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现等情况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评价: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程力学》授课计划
《工程力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主要涉及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物体平衡的知识;2. 理解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应力、应变和强度计算方法;3. 掌握动力学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能量守恒原理;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静力学(1周)内容: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物体的平衡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演示、互动讨论2. 材料力学(2周)内容: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应力、应变和强度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案例分析3. 动力学(1周)内容:运动规律、能量守恒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演示、互动讨论4. 综合案例分析(1周)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点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2. 实验与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4.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测验成绩:占比20%;3. 实验报告:占比20%;4. 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占比30%。
六、课程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3.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七、结束语《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理解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内容涵盖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力的测量、平衡实验等;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力的表示1.2 作用在力学系统上的力的特点1.3 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1.4 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条件2. 静力学2.1 一维运动和二维平面力学2.2 统一力学原理及其应用2.3 刚体平衡2.4 结构受力分析3. 动力学3.1 物体的运动3.2 牛顿力学3.3 动力学定律及其应用3.4 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3.5 动量定理及冲量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由教师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平衡实验等,掌握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根据教师安排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5. 期末综合考核(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原理》等2. 实验设备:平衡实验台、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仪等3. 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保障1. 专业师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2. 实验室支持: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团队3. 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八、总结和展望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将围绕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知识。
在课前,教师已经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讨论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工程力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继续学习工程力学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激发?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案例选择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分组讨论是否过于形式化?实践操作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3.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第一节:引言主题:工程力学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工程力学的定义和作用;2.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掌握标点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的定义和作用;2.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标点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讲授;2.示范。
教学过程:1.首先,讲授工程力学的定义和作用。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的一门学科。
它是工程学和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作用。
2.其次,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程力学涉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力学平衡条件和结构物的静力性能,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振动学。
3.最后,示范标点运算法则。
标点运算法则是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平衡等运算法则。
第二节:静力学主题: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掌握力的平衡条件;2.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掌握静力学中的力的分解和合成问题。
教学重点:1.力的平衡条件;2.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力的分解和合成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1.首先,讲授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和合力偶为零三个条件。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条件,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其次,介绍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力矩是力在转动轴上的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力偶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组成的力矩。
3.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分解和合成问题。
力的分解和合成是静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可以帮助解决复杂力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动力学主题:质点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质点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3.了解质点的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质点的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质点的受力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 安排实验时间、实验顺序和实验人数,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验并获 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遵守实验室 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 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保持实验室整 洁,爱护实验设备和器材,以及在实 验结束后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
评估结果反馈
及时反馈
在评估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估结果,让 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指导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力学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习
通过评估结果反馈,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5
课程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工程力学基础》
参考书
《工程力学教程》、《工程力学实践》
网络资源
工程力学精品课程网站
提供在线视频教程、课件、习题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线论坛和社区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MOOC平台
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提供丰富的工程力学课程资 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弹性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等。
03
实验教学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设备
包括力学性能试验机、材料试验 机、疲劳试验机等,用于进行各 种力学性能测试。
实验器材
包括试样、夹具、传感器、数据 采集系统等,是实验中必不可少 的辅助工具。
工程力学教学方案
工程力学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设计,课程内容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下受力和受力分析的力学分支,其中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平衡、结构的平衡、弹簧和摩擦等内容;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和受力分析的力学分支,其中包括质点运动学、力、动量、功和能量、碰撞和转动运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力、力的平衡、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包括力的合成分解、静力学平衡分析、结构的平衡分析等;3. 培养学生对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质点运动学、运动学分析、力学量的概念;4. 培养学生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包括动力学分析、功和能量分析、碰撞和转动运动分析等;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验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理论教学:通过讲述、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论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掌握最新的力学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课堂互动和交流,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1. 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的结合在进行力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与论文阅读的结合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对力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论文阅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力学研究进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力学》学分:4学时:6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道路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后修课程:、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等学生情况分析: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应届职高毕业生,文理科生都有,交流表达能力较好,愿意动手,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多数学生数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控制力差,团队合作意识欠缺,职业素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土建工程结构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程案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培养学生在工程施工屮必备的力学素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目标分为职业能力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见表lo表1 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关键能力目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工作能力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2、课程内容设计重构内容体系:为适应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产业”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为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要求、工作任务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重新构建了适应施工岗位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内容体系,以梁、轴和柱等结构件为载体,形成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见表2、表3) o实践内容设计:为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本课程精心设计了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
研究建立虚拟力学实验室,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工程力学板书设计方案
工程力学板书设计方案一、前言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板书《工程力学》旨在系统地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学习工程力学的教材。
在本板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着力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框架本板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宽口径与精品化共存”的设计理念,共分八章,每章内容的组织结构是:引言、知识要点、专题讲解、典型例题、习题、拓展延伸五个模块。
具体章节划分如下:第一章:引言1.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1.2 工程力学的发展历史1.3 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力学2.1 点、线和力的概念2.2 平面力体系平衡2.3 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第三章:三维力学3.1 空间力系统的平衡3.2 空间力系统的分解与正交变换3.3 弯矩和转矩的概念第四章:弹性力学4.1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4.2 线性弹性力学4.3 弹性体的能量原理第五章:应力分析5.1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5.2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的转换5.3 弯曲应力-应变关系第六章:应变分析6.1 正交坐标系下的物体应变6.2 Deformation of Flat Plates6.3 平面应变状态下举例分析第七章:弯曲理论7.1 首位问题7.2 弯曲的叠加原理7.3 断裂弯曲强度计算第八章:应用案例8.1 梁的应力分析8.2 圆柱壳体的应力分析8.3 弹簧的应力分析三、教材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材编写中,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宽口径与精品化共存:本教材在涵盖全面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精品化的内容设计,突出一些实用性强、容易引导学生思考的典型问题,并在习题中,安排合适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开展科研、工程设计、实验等课外拓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学分:4
学时:60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道路工程制图、建筑材料
后修课程:、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等
学生情况分析: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应届职高毕业生,文理科生都有,交流表达能力较好,愿意动手,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多数学生数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控制力差,团队合作意识欠缺,职业素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土建工程结构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程案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培养学生在工程施工中必备的力学素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目标分为职业能力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关键能力目标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
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
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
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重构内容体系:为适应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产业”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为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要求、工作任务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重新构建了适应施工岗位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内容体系,以梁、轴和柱等结构件为载体,形成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见表2、表3)。
实践内容设计:为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本课程精心设计了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
研究建立虚拟力学实验室,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在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仿真力学试验室,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出真实的力学试验项目(见表2、表3)。
教学组织安排: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合理安排授课、练习、实验、见习、研讨等学习环节,探索课内与课外结合,个人与团队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文本与网络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场见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表3 学习项目与课程内容模块对应表
序号学习项目知识模块实践模块
1 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分析1、2、3、4、7 1、2、3、6、7
2 焊接的实用计算1、2、4、6 4、7
3 挡土墙受力分析与基底应力计算1、2、3、4、5、7、8 2、3、4、7、9
4 路基稳定性分析1、2、3、4、9 2、3、4、7
5 支架的实用计算1、2、4、5、7、8、9 2、3、4、7
6 龙门吊的实用计算1、2 2、3、4、7
7 塔吊的实用计算1、2 2、3、4、7
8 架桥机的实用计算1、2 3、4、6、7
9 钢护筒的受力分析1、2 2、3、6、7、8
10 钢管桩受力分析1、2、3、4、5、7 2、3、6、7、8
11 围堰受力分析1、2、3、4、5、7 2、3、6、7、8
12 预应力梁受力计算1、2、3、4、5、7、8 3、4、7、8、9
13 桥梁吊装最佳吊点问题1、2、3、4、7 4、6、7、8
14 建筑阳台横梁与挑梁计算1、2、3、4、7 2、3、4、6、7、9
15 轻钢结构计算1、2、7 2、3、4、7、9
16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施工方案编制计算1、2、4、5、7、8、9 6、7、8
17 钢材拉伸、压缩、扭转等试验5、6 5、7
18 砼的抗压、劈裂等试验5、7 5、7
19 预应力钢筋及钢铰线有关试验5、7 5、7
20 桥梁基础检测、静载、动载等试验5、7 5、7
三、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评价采用多形式、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个人+小组,课内+课外、作品+答辩等相结合的形式。
学生成绩评价评价应该是终结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形式和知识+素质+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每一到二个模块进行一次考试;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与小组活动答辩综合评分;实践技能考核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撰写调研报告单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
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成课程成绩。
1、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见表4。
表4 考核评价表
2、笔试内容考核标准
笔试可以分为期中+期末,也可采取静力学部分测验+拉压剪扭测验+弯曲测验+期末等多次模块测验的方式。
四、学习资源设计
按照学习任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设计。
包括文本、图形、视频、声音、动画、软件、实物资源以及通过网络可以获取的各种有关资源的总和。
1、文本资源设计。
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应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设计模块化的教材内容结构,编制相应的实践学习指导书,策划学习小组活动等学习文件资料,编写电子教案和习题库、试题库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制作与课程内容模块相配套的《工程力学》多媒体课件。
制作模拟试验课件和工程结构图片、工程施工案例,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3、网络资源设计。
网络资源要建成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提供保障。
具体内容如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示例;交通名人传;力学名人传;工程项目介绍;工程事故分析;网上测试;网上答疑等。
五、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其面临的问题,而是由学习者本人,自主地对学习任务进行计划、决策、实施,从而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设计包含了学习方式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
1、学习方式设计: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有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两种。
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通过讨论、交流和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修正、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技术应用的过程。
实践学习方式:当学习任务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时,学生就应在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中通过现场考察见习或实际上岗操作,学习和掌握工作流程、操作工序、技术标准与规范、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学会实用的岗位技能。
在实践中学生能切身感受和体验,自主地理解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知识载体。
工学结合要求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某一工作任务,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表4为几个学习任务的示例。
表4 工程力学学习任务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力学》课程负责人孔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