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二篇)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二篇)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是指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它包括监测点的选择、监测标准的制定、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发布以及监测机构的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监测点的选择:确定监测点的范围和数量,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批发市场和零售店等。

2. 监测标准的制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标准。

3. 监测方法的选择:确定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等。

4.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监测结果、监测点的风险评估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5.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发布: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和发布。

6. 监测机构的管理:建立监测机构的职责和权益,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信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监测和掌握,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二)严格执行《____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登记和报告工作。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负责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并设置专职管理员负责具体____实施;内科、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要设立兼职管理员。

二、病例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三、临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发现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都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临床医生发现主诉由食品或怀疑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或住院日志的登记工作,并手工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不得有缺项、漏项。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指对食品中的病原菌、有害物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第四条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应符合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二章监测机构的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建立专门机构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的组织策划、调度安排、监测报告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七条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经过专门培训合格的监测人员。

第八条监测机构应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监测机构应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第十条监测机构应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监测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一条监测样品的采集应按照相关的采样规范进行,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监测样品的采集应随机选择现场样品,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采集、封存。

第十三条监测样品的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按照相关的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监测样品的分析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监测样品的分析结果应及时上报,确保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数据分析与应急处理第十六条监测机构应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的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第十七条监测机构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

第十八条监测机构应建立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食源性疾病事件。

第十九条监测机构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六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六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内部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制定本监测制度。

本监测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监测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定义1. 食源性疾病:由食物或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毒素等引起的疾病。

2.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章食源性疾病监测责任与职责第四条食源性疾病监测主管医院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主要职责1.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建立监测机制。

2. 制定监测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收集、分析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相关人员。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六条监测内容1. 食品供应商的质量监测: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进行监测,确保供应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食品从进货到加工的全程监测:对食品从进货到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测,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 食品储存和保管的监测:对食品的储存和保管环境进行监测,确保食品的质量。

4. 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监测:对食品加工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5. 饭堂操作规范的监测:对医院内饭堂的操作规范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6. 患者食物摄入情况的监测:对患者饮食的摄入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其食物安全。

第七条监测方法1. 采集样本:根据监测内容,采集相应的样本,包括食品、用水、空气等。

2. 实验室检测:运用专业实验室对样本进行检测,包括检测病原微生物、毒素等。

3.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状况。

第四章食源性疾病监测措施第八条监测计划制定根据监测内容和需求,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每季度进行调整。

第九条监测设备和用品购置适当的监测设备和用品,确保监测工作的进行。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3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3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食品安全,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促进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集中供餐单位,以及其他与医院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医院食品安全工作应坚持风险管理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食品生产加以监控和管理。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或机构,负责监测和管理食源性疾病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医院应加强对食品从供应商到食堂,再到患者餐桌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第二章监测体系第六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供应商、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食品加热、食品分发等环节的监测。

第七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应建立定期监测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体系,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应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换监测结果和信息,加强监测工作的联动性。

第九条医院应设立监测点,监测食品生产和供应环节的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食品储存环境的监测等。

第十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反应措施第十一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或机构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二条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发现问题时,监测部门或机构应及时报告给医院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由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三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或机构发现食品存在严重风险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食品,并追溯相关食品的流向,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或机构应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食品生产和供应单位,要求其进行整改和改进,并跟进整改情况。

第十五条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或机构应建立健全监测结果的记录档案,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

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

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食品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检测机构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依法开展食品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的机构。

第三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独立行使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水平,维护食品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法定资格,取得相关资质认定。

(二)具有检测设备和仪器设备,保证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拥有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监督到位。

第六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检测标准和规程,指导和监督检测工作。

第七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设立技术部门,负责开展食品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设立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作配合。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九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运行程序和工作规范。

第十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检测质量。

第四章专业技术第十二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持续加强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第十四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不断改进检测方法和技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设备管理第十五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运行正常,保养维护到位。

第十六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和可靠。

第十七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按照仪器设备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4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4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文一、我院为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单位,现根据《____食品安全法(____年版)》及上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___版),修订本制度。

二、监测对象包括。

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

食源性疾病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实行首诊负责制。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食源性感染性病例中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按要求采集病人粪便标本(亦可由检验人员采集标本);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发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须同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与《____传染病报告卡》。

四、报告时限。

对于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与____例及以上同源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____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____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食源性传染病病例,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对于需会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同时报告医务处。

五、各相关科室负责人承担本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管理工作,____业务学习,应指定____名医生负责与预防保健科进行沟通。

六、医务处负责____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会诊工作,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报预防保健科。

七、预防保健科承担医院食源性疾病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____开展院内培训;每日收集、汇总并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院内出现的疑似食源性聚集病例甚或死亡病例,应当立即报告。

市卫生计生委;每日开展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并作记录(包括零报告),及时收取临床医生填写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将经院内专家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含患者病历及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复印件)在会诊结束后当日报送。

市疾控中心;协调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八、各科室应积极配合相关机构(如疾控机构、药监部门等)开展的调查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途径感染人体并引起疾病的一类传染病。

在食品安全方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管理制度,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监测目标与任务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具体的监测任务包括:1. 监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毒素等;2. 监测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包括病例报告、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等;3. 监测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卫生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为了确保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

1. 健康部门: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和标准,指导和协调监测工作,收集病例报告和食品样本;2. 食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卫生监督和检查,配合健康部门进行抽检;3. 实验室:负责对食品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提供监测结果和报告;4. 疾控中心:负责对食源性疾病进行及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主要依靠实验室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为了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应加强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监测能力。

1. 实验室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实验室仪器和分析方法,如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和鉴定准确性;2.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病例回顾等方法,收集疫情资料,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

四、监测管理与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1. 建立监测台账: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台账,记录监测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结果等,便于数据分析和回溯;2. 加强监测质控: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监测流程和操作规范,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质量评审,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及时性;4. 强化风险评估与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能存在的食源性疾病危险源进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5. 加强监督与执法: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确保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3篇)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3篇)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____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负责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为做好我院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分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预防保健科、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对象包括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在____个工作日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4、预防保健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统计、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质量反馈等工作。

5、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执行奖惩制度,对及时上报且上报信息填写完整的临床医师进行奖励,对迟报、漏报、上报卡填写缺项严重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处罚,奖罚情况报分管领导,每月统计一次。

6、发现食物中毒____,首诊医生除填写报告卡外同时报告医疗总值班,还应及时联系预防保健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封存相关标本,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

7、所有发病人数在____人及以上或死亡____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并及时报县疾控中心,配合其做好流调工作。

8、对因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漏报、迟报、瞒报等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据相应制度进行处理,对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置。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提高报告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公众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的人员。

三、工作流程1. 接收报告:接收部门/人员负责接收来自医疗机构、检验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渠道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报告。

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五篇)

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五篇)

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为切实搞好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从源头防止食物中毒,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1、设置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机构2、用心配合、主动理解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建立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如发生上述事件,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4、实行事故职责追查制度。

二、学校食堂、饮食店食品卫生管理要求(一)务必具备的条件:1、食品加工人员必备的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务必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健康证,并随时持续个人衣帽、仪表整洁。

2、操作间必备的卫生条件:设施布局合理,生熟分开,标志明显,餐具存放整齐,密闭保存。

3、食品采购、贮存必备的卫生条件:采购食品贴合卫生标准,有检验证明,有冷藏冷冻设施,厨房有冰箱数台。

库房整洁通风,防鼠设施齐全,原料摆放整齐,标志明显,物品分类分架存放。

4、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贴合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及添加剂贴合卫生要求,定型包装食品有厂名、品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无超过保存期或腐败变质食物。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器具、用具,要分开使用,定位保洁。

5、餐具消毒:消毒设施务必监测合格、贴合要求,并正常运转,有专人负责餐饮具消毒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6、环境卫生:环境整洁卫生,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7、餐厅卫生:餐厅店堂整洁卫生,摆放餐具贴合卫生要求。

(二)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1、严格杜绝用腐败变质及其它不贴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

2、粗加工过程中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务必分开存放。

3、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不得混用,持续清洁。

加工后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贴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4、食物没有烧熟煮透不得食用。

隔夜隔餐的熟制品食用前务必要充分加热,加热不彻底的严禁食用。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是通过人们摄入或吸入食物及其附属品、饮用水或环境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等造成的一类疾病。

每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数百万例食源性疾病和上千人死亡,这给公众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们健康的权益,对于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食源性疾病监测是对与食品及其加工、存储、运输、营养等相关的因素有关的疾病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旨在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预防和控制疾病爆发,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快速追溯食品中的污染物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其次,食源性疾病监测可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增加食品安全意识;再次,食源性疾病监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改进和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措施;最后,食源性疾病监测可以帮助食品相关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流程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食品中微生物、食品质量和卫生等。

下面分别介绍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流程。

(一)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为国家和机构层面和企业层面。

宏观层面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一系列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等,涉及科技、教育、财经等各方面。

应该确定负责的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定位与任务,并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微观层面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针对具体企业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从卫生管理、环境治理、食品加工、储藏、保质期、运输等方面全面开展监测。

(二)食品监测的流程1.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要求随机、规范,尽量符合代表性。

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一、前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由于患者身体状况较为脆弱,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后勤保障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指挥小组。

其职责包括:全面负责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组织调配应急人员、物资和设备;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二)医疗救治组由医务科牵头,组织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的骨干医生组成医疗救治组。

其职责是: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组织开展疑难病例的会诊和讨论。

(三)疫情监测组由感染控制科负责,其职责包括:对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疫情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对医院内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保障部牵头,包括物资采购、设备维修、餐饮服务等相关人员。

其职责是:负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储备和调配;保障医院水、电、气的正常供应;负责医院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宣传教育组由宣传科负责,其职责是: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及时向社会公布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三、预防措施(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1、医院食堂应严格遵守等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力度,更好的完善和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督导和疫情发现与上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完成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上报流程,保证医院院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特此制定2019年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本院食源性疾病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
度。

2.做好食源性疾病资料管理,包括档案资料、文件、监测记录,必
须信息报告登记等。

3.做好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为食源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性
和管理办法,以及食源性疾病相关业务知识。

有效提高业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4.按照上级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责任划分和重点科室的监测工作,
防治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暴发,医院设监测重点科室:儿科、内科、消化科、住院部等。

均按照制度和管理要求严格注意避让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症状,病因、及病病人信息的采集。

科室发责任和接诊医生以谁接诊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病例信息登记记录,并填写好食源性疾病报告信息卡,上报信息员。

5.医院网络直报信息员接到科室信息报告卡,进行审核,按照要求
于24小时内上报市疾控中心。

辽源华山医院
2019年1月10日
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辽源华山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本(2篇)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本(2篇)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一、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掌握和监测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和相关食品企业,包括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目标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第二章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一、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负责监测食品中的食源性病原体和风险因素。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的职责包括:1.收集、整理、分析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监测结果;2.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项目的研究和评估工作;3.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4.制定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规范和流程;5.培训和指导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的监测人员;6.参与食品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监测项目一、食源性疾病监测项目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政策和法规确定,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整。

二、常规监测项目包括:1.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2.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检测,如重金属、农药等;3.食品中的致病性寄生虫检测,如钩端螺旋体等;4.食品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如菌落总数、耐热菌核酸等。

三、重点监测项目应根据地方的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确定,包括:1.近期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2.有关食品的病原菌和寄生虫的监测;3.涉及大型群体用餐的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4.进口食品的安全监测;5.其他重点食品类别和环节的监测。

第四章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包括食品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

二、食品样品采集的原则是全程监督,即从采样到送检都要有监督人员参与,并保证采样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受影响。

三、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四、结果分析应综合考虑样品采集、检测和调查的结果,分析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餐饮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餐饮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餐饮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卫生,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食品安全管理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留样、废弃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原料采购制度,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验收,并留存查验记录,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4.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原料储存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原料的性质和保存要求,合理储存,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5.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6.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卫生。

7.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对每餐供应的食品进行留样,并保留留样记录。

8.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废弃物处理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

三、餐饮服务场所卫生管理1. 餐饮服务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防止老鼠、苍蝇、蟑螂等害虫孽生。

2. 餐饮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完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 餐饮服务场所的食品加工工具、容器、设备应当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4. 餐饮服务场所的食品储存设施应当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5. 餐饮服务场所的食品销售区域应当保持干净整洁,食品摆放整齐,标签清晰可见。

四、餐饮服务人员健康管理1. 餐饮服务人员应当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餐饮服务人员应当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工作期间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查室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查室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查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食品安全检查室,负责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品安全检查室设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负责日常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3. 幼儿园园长为本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食品安全工作。

三、工作职责1. 食品安全检查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向园长汇报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2. 食品安全检查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负责人,并协助解决。

3. 园长: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四、检查内容1. 食品采购:检查食品供应商资质,食品原料质量,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食品储存:检查食品储存环境、方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3. 食品加工:检查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4. 食品卫生:检查食堂环境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5. 食品留样:检查食品留样是否符合规定,确保可追溯性。

6. 食品安全培训:检查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情况,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五、检查流程1. 定期检查:食品安全检查室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2. 随机检查:食品安全检查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专项检查:针对食品安全隐患,开展专项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4. 自查自纠:食堂负责人定期组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处理措施1.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安全检查室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食堂立即整改。

2. 对整改不到位或多次出现同一问题的食堂,园长有权对其进行停业整顿,直至问题解决。

3. 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食堂,园长应依法予以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范本(四篇)

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范本(四篇)

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范本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保障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根据教育部、卫生部《____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____》及有关要求,特制定此项管理制度:1、校长是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建立健全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2、学校要做到“三个一”,即学校每月要召开一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学校主管领导每周到食堂检查一次;监督员要每天对食堂卫生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细的检查记录)并如实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

3、食堂建立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办法,分清岗位职责,配备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定期监督、检查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4、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操作间及食品存放间,以免发生投毒事件,确保师生用餐卫生安全。

5、食堂管理员和卫生监督员要认真负责,不得玩忽职守,负责具体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6、利用板报、广播、橱窗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有关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护的我们的水源”、“爱护我们的环境”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

7、各种安全活动资料,要存档备查。

8、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食堂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接受卫生意识培养。

9、膳食工作要坚持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宗旨,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营服务活动,坚持优质服务,讲究职业道德。

10、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戴帽、口罩、号码、胸卡等;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11、采购验收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营养要求,且有良好的感官形状。

12、加工烹饪食品的营养要搭配合理,要符合中学生生理发育的需求。

2023年年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

2023年年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

2023年年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2021年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健康危害,保障公众健康,按照市、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要求,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能力,实行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我中心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计划如下:一是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完善监测责任制。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中心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明确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积极行动,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一)、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和培训工作。

加强对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临床医生首诊报告意识。

每年进行食源性疾病培训。

对于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要求以下几点:1、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2、明确工作范围任务,把好监测工作关口;3、完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水平;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按照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方案要求开展日常工作我中心要求各临床医生按照方案认真实施,严格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报告系统,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增强发现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敏锐性;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立即向辖区卫生局报告,辖区卫生局核实后在一个有效工作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一)要继续认真学习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医院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医院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医务人员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食品安全监测的对象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食堂、餐厅、小吃店等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管理。

监测范围包括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食品安全监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二)全面监测,重点突出的原则。

(三)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食品安全监测组织机构医院成立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医院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后勤管理部门、食堂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五条食品安全监测职责(一)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并对计划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二)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对食堂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对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四)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堂环境卫生达到规定标准。

(五)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饮食安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第六条食品安全监测方法(一)采用现场检查、抽样检测、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监测。

(二)定期对食品原料进行农药残留、瘦肉精、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

(三)定期对食品加工工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四)定期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评价。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监测结果。

第七条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处理(一)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应立即要求食堂经营单位进行整改。

(二)对整改后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小组有权要求食堂停业整顿,直至达到食品安全要求。

食源性疾患处置制度

食源性疾患处置制度

食源性疾患处置制度背景食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餐饮服务等环节。

然而,在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质量变异、污染等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中食源性疾病被认为是较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食源性疾病是通过食品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多而杂的传染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如胃肠道疾病、感染性腹泻、肝、肾等脏器损伤等。

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的紧要性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源性疾病的处置是一个重点领域。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订立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建立了全国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将食源性疾病的处置列为规范化管理的紧要内容之一。

建立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非常紧要的意义。

首先,订立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可以保障广阔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其次,建立规范化的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长足进展。

最后,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一项紧要保障措施,可以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当进行。

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的构成食源性疾病处置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体系,包括防备、监测、处置三个方面。

各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保障食品安全:防备食源性疾病的防备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紧要环节之一,其中包括:1.食品生产过程中做好卫生和安全掌控,防止污染;2.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做好温度、湿度等环境掌控,防止食品变质;3.食品销售及餐饮服服务中做好食品加工、清洁、消毒、储存等环节的掌控,防止污染,在订立食品安全标准中,需从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订立相应的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

监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包括: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并适时公布检测结果;2.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测,适时把握食品安全情况,适时实行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和扩大;3.对于已经感染食源性疾病的人,在其接触的人群进行全面接触调查,确认感染途径,以便适时进行处置和遏制食源性疾病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为保护食品不被污染、避免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预防保健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第三条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完成,建立档案。

第四条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实行认证管理,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市食安办根据全市食品安全质量现状和主要食品污染问题,确定食品监测的重点品种、检测项目和检测周期。

由各监管单位负责抽样和检验,完成检验工作后将结果反馈给食安办。

第六条各监管部门承担的本系统的监测抽检任务,由各单位自行安排。

第七条食品安全质量监测结果,按照《市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向社会进行公布。

第八条对于食品检测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由食安办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相关监管部门在食品检测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并由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条对污染性食品实行召回制度。

第十一条对受到污染的食品,根据污染程度,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处理方案,由市政府和监管部门予以实施。

第十二条需要召回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引起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经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检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十三条污染食品召回程序,按照《食品召回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召回的情况要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

第十五条对已经引起或者可能引起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以及引发的疾病种类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通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发现并报告发病情况。

第十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市以上综合医院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确定专兼职监测医务人员。

第十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哨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监测食源性疾病发病态势,及时报告发病趋势。

第十九条发生食源性疾病,各级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报告。

接到报告后,各级根据食源性疾病处理规范组织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其施行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