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哈工程实习专题报告(范文三篇)
哈工程实习专题报告(范文三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工程实习专题报告(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工程实习专题报告(范文三篇)》。
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同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热忱和爱好。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老师简洁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依据详细状况姚老师深化分析,细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把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学问有了感性熟悉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讨论各种地质状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看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状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学问。
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实行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好像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快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肯定的流淌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
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
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
在地质灾难危急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
因此,该边坡防护实行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
哈工大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实验报告
哈工大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加深对数字逻辑电路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掌握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方法;2.熟悉数字逻辑电路的布线和调试方法;3.学会使用EDA软件进行数字逻辑电路的仿真和验证。
实验器材•FPGA开发板•EDA软件实验过程实验一:逻辑门的基本控制本实验采用FPGA开发板进行实验,以下是逻辑门的基本控制步骤:1.打开EDA软件,新建工程;2.选择FPGA开发板型号,并进行相应配置;3.在原理图设计界面上,依次放置与门、或门、非门和异或门,并连接输入输出引脚;4.面向测试向量实现逻辑门的控制和数据输入;5.运行仿真并进行调试。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本实验以4位全加器为例,进行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以下是实验步骤:1.打开EDA软件,新建工程;2.选择FPGA开发板型号,并进行相应配置;3.在原理图设计界面上,放置输入引脚、逻辑门和输出引脚,并进行连接;4.根据全加器的真值表,设置输入信号,实现加法运算;5.运行仿真并进行调试。
实验三:数字逻辑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数字逻辑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实现,加深对逻辑门的理解与应用。
以下是实验步骤:1.打开EDA软件,新建工程;2.选择FPGA开发板型号,并进行相应配置;3.在原理图设计界面上,放置多个逻辑门,并设置输入输出引脚;4.进行逻辑门的串联与并联连接;5.根据逻辑门的真值表,设置输入信号,进行运算;6.运行仿真并进行调试。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一:逻辑门的基本控制–与门的功能得到实现;–或门的功能得到实现;–非门的功能得到实现;–异或门的功能得到实现。
2.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4位全加器的功能得到实现;–正确进行了加法运算。
3.实验三:数字逻辑电路的串联与并联–逻辑门的串联与并联功能得到实现;–通过逻辑门的串联与并联,实现了复杂的逻辑运算。
(完整版)哈工大-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题目:非线性方程求解摘要: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通常很难给出,因此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就尤为重要。
本实验采用两种常见的求解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及改进的Newton法。
前言:(目的和意义)掌握二分法与Newton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数学原理:对于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很多。
在此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
对于二分法,其数学实质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待求解的方程f(x),其在[a,b]上连续,f(a)f(b)<0,且f(x)在[a,b]内仅有一个实根x*,取区间中点c,若,则c恰为其根,否则根据f(a)f(c)<0是否成立判断根在区间[a,c]和[c,b]中的哪一个,从而得出新区间,仍称为[a,b]。
重复运行计算,直至满足精度为止。
这就是二分法的计算思想。
Newton法通常预先要给出一个猜测初值x0,然后根据其迭代公式产生逼近解x*的迭代数列{x k},这就是Newton法的思想。
当x0接近x*时收敛很快,但是当x0选择不好时,可能会发散,因此初值的选取很重要。
另外,若将该迭代公式改进为其中r为要求的方程的根的重数,这就是改进的Newton法,当求解已知重数的方程的根时,在同种条件下其收敛速度要比Newton法快的多。
程序设计:本实验采用Matlab的M文件编写。
其中待求解的方程写成function的方式,如下function y=f(x);y=-x*x-sin(x);写成如上形式即可,下面给出主程序。
二分法源程序:clear%%%给定求解区间b=1.5;a=0;%%%误差R=1;k=0;%迭代次数初值while (R>5e-6) ;c=(a+b)/2;if f12(a)*f12(c)>0;a=c;elseb=c;endR=b-a;%求出误差k=k+1;endx=c%给出解Newton法及改进的Newton法源程序:clear%%%% 输入函数f=input('请输入需要求解函数>>','s')%%%求解f(x)的导数df=diff(f);%%%改进常数或重根数miu=2;%%%初始值x0x0=input('input initial value x0>>');k=0;%迭代次数max=100;%最大迭代次数R=eval(subs(f,'x0','x'));%求解f(x0),以确定初值x0时否就是解while (abs(R)>1e-8)x1=x0-miu*eval(subs(f,'x0','x'))/eval(subs(df,'x0','x'));R=x1-x0;x0=x1;k=k+1;if (eval(subs(f,'x0','x'))<1e-10);breakendif k>max;%如果迭代次数大于给定值,认为迭代不收敛,重新输入初值ss=input('maybe result is error,choose a new x0,y/n?>>','s');if strcmp(ss,'y')x0=input('input initial value x0>>');k=0;elsebreakendendendk;%给出迭代次数x=x0;%给出解结果分析和讨论:1.用二分法计算方程在[1,2]内的根。
哈工大《电子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电子系统》实验报告院系:电信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孙思博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
2、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其使用。
3、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波多普勒频率和目标速度。
二、实验原理:1、多普勒测速原理:由于运动目标相对辐射源的运动而引起发射信号的中心频率发生多普勒频移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目标运动方向的不同决定了多普勒频移的正负。
(如图1所示)图1.多普勒效应假设发射的是重复频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脉冲串,雷达发射信号的波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设目标的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多普勒频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目标接近雷达为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接收脉冲串频率新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雷达发射信号的载频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时(1)2、多普勒信息的提取:在连续波工作状态时,利用相干检波器可以得到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的一系列频谱分量,回波分量中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高频分量被多普勒滤波器滤除,则最后获得就是多普勒分量,利用公式(1) 可以求得目标的速度。
本实验中发射波长为3cm,采样率是2048HZ。
三、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如下:5402DSP测速传感器混频器连续波发射机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滤波AD 串行接口PC 机FFT图3-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框图图3. 测速雷达传感器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1、 利用给定装置,使用一挡光板作为目标物体,移动该物体,则通过测速雷达传感器(如图3)能够获得回波数据,并被DSP 芯片采样,采样频率为2048HZ 。
2、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选择一高频干扰少的波形,利用软件获得其2048个数据,并存储在计算机中。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最新-哈工程)
实验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2、掌握AMI、HDB2的编码规则3、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通信原理VI实验箱一台、M6信源模块三、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四、基本原理1、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
a)单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表示"0",恒定正电压表示"1",每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电平。
b)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1"为正电流,"0"为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c)单极性归零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不发送电流。
d)双极性归零码,其中"1"码发正的窄脉冲,"0"码发负的窄脉冲,两个码元的时间间隔可以大于每一个窄脉冲的宽度,取样时间是对准脉冲的中心。
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较宽。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HEU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部实验)
实验报告网络安全实验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录实验一、网络分析器应用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4)三、实验原理 (4)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5)五、实验分析 (15)六、实验体会 (16)七、单元考核 (17)实验二、剖析远程控制程序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8)三、实验原理 (18)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19)五、实验分析 (26)六、实验体会 (27)七、单元考核 (28)实验三、SSL、VPN应用及防护墙技术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29)三、实验原理 (30)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30)五、实验分析 (35)六、实验体会 (35)七、单元考核 (36)实验四、入侵检测系统分析与应用 (37)一、实验目的 (37)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37)三、实验原理 (37)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38)五、实验分析 (43)六、实验体会 (43)七、单元考核 (44)实验五、虚拟蜜罐分析与实践 (45)一、实验目的 (45)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45)三、实验原理 (45)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45)五、实验分析 (53)六、实验体会 (53)七、单元考核 (54)综合成绩 (55)实验一、网络分析器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程序安装实验通过本实验,学会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Sniffer;能够运用Sniffer捕获报文。
2、数据包捕获实验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Sniffer数据包捕获功能的使用方法。
3、网络监视实验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Sniffer的各项网络监视模块的使用;熟练运用网络监视功能,撰写网络动态运行报告。
4、网络协议嗅探通过本实验,理解常用Sniffer工具的配置方法,明确多数相关协议的明文传输问题;通过TCP/IP主要协议的报头结构,掌握TCP/IP网络的安全风险。
5、FTP协议分析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Sniffer软件捕获和分析网络协议的具体方法。
哈工大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本次报告选做第一个实验,实验报告如下:1 实验要求构造1个三层神经网络,输出节点数1个,即多输入单输出型结构,训练它用来将表中的第一类样本和第二类样本分开。
采用逐个样本修正的BP算法,设隐层节点数为4,学习效率η=0.1,惯性系数α=0.0;训练控制总的迭代次数N=100000;训练控制误差:e=0.3。
在采用0~1内均匀分布随机数初始化所有权值。
对1)分析学习效率η,惯性系数α;总的迭代次数N;训练控制误差e、初始化权值以及隐层节点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要求绘出学习曲线----训练误差与迭代次数的关系曲线。
并将得到的网络对训练样本分类,给出错误率。
采用批处理BP算法重复1)。
比较两者结果。
表1 神经网络用于模式识别数据(X1、X2、X3是样本的特征)2 BP 网络的构建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示意图,见图1.图1三层前馈神经网络①网络初始化,用一组随机数对网络赋初始权值,设置学习步长η、允许误差ε、网络结构(即网络层数L 和每层节点数n l );②为网络提供一组学习样本; ③对每个学习样本p 循环a .逐层正向计算网络各节点的输入和输出;b .计算第p 个样本的输出的误差Ep 和网络的总误差E ;c .当E 小于允许误差ε或者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时,学习过程结束,否则,进行误差反向传播。
d .反向逐层计算网络各节点误差)(l jp δ如果l f 取为S 型函数,即xl e x f -+=11)(,则 对于输出层))(1()()()()(l jp jdp l jp l jp l jp O y O O --=δ 对于隐含层∑+-=)1()()()()()1(l kj l jp l jp l jp l jp w O O δδe .修正网络连接权值)1()()()1(-+=+l ip l jp ij ij O k W k W ηδ式中,k 为学习次数,η为学习因子。
η取值越大,每次权值的改变越剧烈,可能导致学习过程振荡,因此,为了使学习因子的取值足够大,又不至产生振荡,通常在权值修正公式中加入一个附加动量法。
(完整版)哈工大-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完整版)哈工大-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题目:非线性方程求解摘要: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通常很难给出,因此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就尤为重要。
本实验采用两种常见的求解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及改进的Newton法。
前言:掌握二分法与Newton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数学原理:对于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很多。
在此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
对于二分法,其数学实质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待求解的方程f(x),其在[a,b]上连续,f(a)f(b)5e-6) ; c=(a+b)/2; if f12(a)*f12(c)>0; a=c; else b=c; end R=b-a;%求出误差 k=k+1; endx=c%给出解Newton法及改进的Newton法源程序:clear%%%% 输入函数f=input('请输入需要求解函数>>','s') %%%求解f(x)的导数 df=diff(f);%%%改进常数或重根数 miu=2;%%%初始值x0x0=input('input initial value x0>>'); k=0;%迭代次数max=100;%最大迭代次数R=eval(subs(f,'x0','x'));%求解f(x0),以确定初值x0时否就是解while (abs(R)>1e-8)x1=x0-miu*eval(subs(f,'x0','x'))/eval(subs(df,'x0', 'x')); R=x1-x0; x0=x1; k=k+1;if (eval(subs(f,'x0','x'))max;%如果迭代次数大于给定值,认为迭代不收敛,重新输入初值ss=input('maybe result is error,choose a new x0,y/n>>','s');if strcmp(ss,'y')x0=input('input initial value x0>>');k=0; else break end end endk;%给出迭代次数 x=x0;%给出解结果分析和讨论:1. 用二分法计算方程在[1,2]内的根。
哈工程船舶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2023年,我有幸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船舶实习。
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对船舶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中国船舶工程领域的佼佼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此次实习,我主要在船舶学院进行,实习期间,我参加了船舶结构设计、船舶设备操作、船舶维修保养等课程,并参与了实际船舶的建造和维护工作。
二、实习内容1. 船舶结构设计在船舶结构设计课程中,我学习了船舶的基本结构、船舶稳性、船舶强度计算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艘小型船舶的结构,并对设计进行了优化。
2. 船舶设备操作船舶设备操作课程让我了解了船舶上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船舶主机、辅机、发电机组、液压系统等设备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船舶设备的运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船舶维修保养在船舶维修保养课程中,我学习了船舶维修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船舶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包括船舶的清洗、除锈、焊接、油漆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船舶维修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船舶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实际船舶建造与维护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参与了实际船舶的建造和维护工作。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学习了船舶的组装、调试、试航等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船舶的建造和维护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这种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我更好地掌握了船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船舶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哈工大电路自主实验报告
①、定理1:如图(a)与(b)所示电路中,N为仅由电阻组成的线性电阻电路, 则有EU S_?U S(a) (b)②、定理2:如图(a)与(b)所示电路中,N为仅由电阻组成的线性电阻电路,则有③、定理3:如图(a)与(b)所示电路中,N为仅由电阻组成的线性电阻电路,则有若兰班级1104102 学号1110410223实验日期 6.20 节次10:00 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验证互易定理1. 实验目的(1)、验证互易定理,加深对互易定理的理解;(2)、进一步熟悉仪器的使用。
2. 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1 )、实验原理:互易定理:对一个仅含有线性电阻(不含独立源和受控源)的电路(或网络) 产生响应,当激励和响应互换位置时,响应对激励的比值保持不变。
此时,时,响应为短路电流;当激励为电流源时,响应为开路电压。
互易定理存在二种形式:,在单一激励当激励为电压源(b)U2i si2i s(2)、实验方案i 1;电路图一,证明| 2=u〔;电路图二,证明L2=U S=i 1/1 S电路图三,证明L2/(电路图如下)3. 实验电路图各参数分别为:Rl = R3=Rl=R5=100 Q R2=200Q L S=6V I S=50mA 4.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交直流电路实验箱一台直流电压源0〜30V 一台直流电流源0〜100mA 一台直流电流表0〜400mA 一只数字万用表一只电阻若干5. 理论分析或仿真分析结果6. 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阻的记录)(1)、验证定理一,按照图一连好电路后测量12、i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i中;U i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2)、验证定理二,按照图二连好电路后测量L2i i,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3中。
(3)、验证定理三,按照图三连好电路后测量L27. 实验结论8.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问题:实验过程中无200 Q定值电阻;对策:改成两个100Q定值电阻串联;(2)、问题:实验中电流表无示数,后经检查电路发现该实验台电流表被烧坏,对策:换了一台没有问题的直流电流表。
哈工程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1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实验一:基本信号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0月实验一:基本信号一:实验原理:本节专注于用MATLAB产生一些基本离散信号的问题。
主要是有那个MATLAB内部向量程序来产生信号。
用MATLAB的stem指令会出离散时间信号。
依据MATLAB的编址约定,标号n=0必须对应nn(1);必须给指定向量的第一个参数以得到正确的n轴。
二:实验内容:1.冲击信号产生并绘出下面的序列。
在每种情况下,水平n轴应该只在指定的区间上展开并应该相应标注。
使用stem指令使每个序列显示成离散时间信号。
x[n]=0.9δ[n-5] 1<=n<=20x[n]=0.8δ[n] -15<=n<=15x[n]=1.5δ[n-333] 300<=n<=350x[n]=4.5δ[n+7] -10<=n<=0L=20;nn=1:(L);imp=zeros(L,1);imp(5)=0.9;stem(nn,imp))L=31;nn=-15:(L-16);imp=zeros(L,1);imp(16)=0.8;stem(nn,imp))L=51;nn=300:350;imp=[zeros(L,1)]'; imp(34)=1.5 stem(nn,imp)L=11;nn=-10:(L-11);imp=zeros(L,1);imp(4)=4.5;stem(nn,imp)实验分析:所得4个图形均符合题目要求3、指数信号衰减的指数信号是数字信号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信号。
因为它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解。
A.使用函数在区间n=0,1,2,。
,20上绘出信号x[n]=(0.9)ⁿ。
B.在许多推导中,指数信号序列aⁿu[n]须在有限区间上求和。
使用(a)中的函数产生一个指数信号然后对其求和并比较结果。
C.指数序列在信号处理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原因是,时移并不改变其信号特征。
证明一有限长指数信号满足移位关系:y[n]=ay[n-1], 1<=n<=L-1比较向量y(2:L)和a*y(1:L-1)。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最新-哈工程)
实验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2、掌握AMI、HDB2的编码规则3、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通信原理VI实验箱一台、M6信源模块三、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四、基本原理1、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
a)单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表示"0",恒定正电压表示"1",每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电平。
b)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1"为正电流,"0"为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c)单极性归零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不发送电流。
d)双极性归零码,其中"1"码发正的窄脉冲,"0"码发负的窄脉冲,两个码元的时间间隔可以大于每一个窄脉冲的宽度,取样时间是对准脉冲的中心。
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较宽。
哈工程雷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雷达的发射、接收、处理和显示过程;3. 学习雷达在距离、速度测量中的应用;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等信息的电子设备。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1. 发射机:产生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2. 接收机: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3. 天线: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4. 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5. 显示器:显示目标信息,如距离、速度和方位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雷达实验系统;2.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3. 雷达发射机;4. 雷达接收机;5. 天线;6. 电源。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系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2. 启动雷达实验系统,设置雷达工作参数;3. 开启雷达发射机,发射无线电波;4. 观察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分析目标信息;5. 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 关闭雷达实验系统,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距离测量实验过程中,通过雷达系统测量目标距离。
根据雷达测距公式,距离D与雷达信号往返时间t和雷达信号速度c之间的关系为:D = c × t / 2其中,c为雷达信号速度,约为3×10^8 m/s。
2. 速度测量实验过程中,通过雷达系统测量目标速度。
根据多普勒效应,目标速度v与雷达信号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v = 2f × c / λ其中,λ为雷达信号波长。
3. 方位测量实验过程中,通过雷达系统测量目标方位。
根据天线方向性,可以计算出目标方位角。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距离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雷达系统在距离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2. 速度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雷达系统在速度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3. 方位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雷达系统在方位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4. 实验过程中,发现雷达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存在误差,如信号衰减、噪声干扰等。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___物理实验,探索特定现象的原理和性质,以增加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知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理解实验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会使用实验装置和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现象,以验证或推翻相关物理理论或假设。
提高实验技巧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并尝试解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段中,详细描述进行___物理实验的步骤。
可以包括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操作过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内容。
在这一段中,我们将呈现和分析___的结果。
首先,我们通过图表展示实验数据,以便清晰地展示实验结果。
然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并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
实验数据展示我们收集了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包括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和观察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记录,并呈现在以下图表中:图表1:XX实验数据图表2:XX实验数据图表3:XX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解读基于我们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结果解读和分析。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主要解释:结果1:我们观察到XX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明确的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的有效性。
结果2:我们发现XX模式在特定条件下更加明显,这与理论知识中的XX理论相符。
结果3:我们的实验数据与预期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已知理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联系我们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以下是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A与理论A的联系:我们的实验结果与理论A的预测相符,证实了理论A在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B与理论B的联系:我们的实验数据与理论B的推导结论相吻合,支持了理论B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C与理论C的联系:我们的实验结果提供了对理论C 的进一步验证,并得到了显著的实验数据支持。
哈工大实验报告光源研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光源的特性;3. 熟悉光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源是能够发出光的物体,按照发光原理可以分为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固体发光光源等。
热辐射光源是通过物体加热至一定温度而发出光;气体放电光源是通过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放电而发光;固体发光光源则是通过固体内部的电子跃迁而发光。
三、实验内容1. 热辐射光源实验仪器:电炉、温度计、光电倍增管、光功率计、光谱分析仪实验步骤:(1)将电炉加热至一定温度,记录温度值;(2)使用光电倍增管和光功率计测量光功率;(3)使用光谱分析仪分析光光谱。
实验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功率逐渐增大,光谱中辐射峰逐渐增多。
2. 气体放电光源实验仪器:高压汞灯、低压汞灯、氙灯、光电倍增管、光功率计、光谱分析仪实验步骤:(1)打开高压汞灯、低压汞灯和氙灯,分别记录光功率;(2)使用光谱分析仪分析光光谱。
实验结果:高压汞灯和低压汞灯的光谱主要由汞元素的特征光谱组成,氙灯的光谱则较为复杂,包含多种元素的光谱。
3. 固体发光光源实验仪器:LED灯、荧光灯、光电倍增管、光功率计、光谱分析仪实验步骤:(1)打开LED灯和荧光灯,分别记录光功率;(2)使用光谱分析仪分析光光谱。
实验结果:LED灯的光谱主要由半导体材料的光谱组成,荧光灯的光谱则较为复杂,包含多种元素的光谱。
四、实验结论1. 热辐射光源的光谱主要由物体温度决定,温度越高,光功率越大;2. 气体放电光源的光谱主要由放电气体中的元素决定,光谱中包含多种元素的光谱;3. 固体发光光源的光谱主要由半导体材料的光谱决定,光谱中包含多种元素的光谱。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光源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光电倍增管、光功率计和光谱分析仪等仪器,掌握了光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同时,实验也让我认识到,光源的研究对于光学、材料科学、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哈工大天线原理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天线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天线原理院系:电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成绩: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实验目的1.掌握喇叭天线的原理。
2.掌握天线方向图等电参数的意义。
3.掌握天线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天线电参数(1).发射天线电参数:a.方向图:天线的辐射电磁场在固定距离上随空间角坐标分布的图形。
b.方向性系数:在相同辐射功率,相同距离情况下,天线在该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Smax与无方向性天线在该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S0之比值。
c.有效长度:在保持该天线最大辐射场强不变的条件下,假设天线上的电流均匀分布时的等效长度。
d.天线效率:表征天线将高频电流或导波能量转换为无线电波能量的有效程度。
e.天线增益:在相同输入功率、相同距离条件下,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功率密度Smax与无方向性天线在该方向上的功率密度S0之比值。
f.输入阻抗:天线输入端呈现的阻抗值。
g.极化:天线的极化是指该天线在给定空间方向上远区无线电波的极化。
h.频带宽度:天线电参数保持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的工作频率范围。
(2).接收天线电参数:除了上述参数以外,接收天线还有一些特有的电参数:等效面积和等效噪声温度。
a.等效面积:天线的极化与来波极化匹配,且负载与天线阻抗共轭匹配的最佳状态下,天线在该方向上所接收的功率与入射电波功率密度之比。
b.等效噪声温度:描述天线向接收机输送噪声功率的参数。
2.喇叭天线由逐渐张开的波导构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波天线。
按口径形状可分为矩形喇叭天线与圆形喇叭天线等。
波导终端开口原则上可构成波导辐射器,由于口径尺寸小,产生的波束过宽;另外,波导终端尺寸的突变除产生高次模外,反射较大,与波导匹配不良。
为改善这种情况,可使波导尺寸加大,以便减少反射,又可在较大口径上使波束变窄。
(1).H面扇形喇叭:若保持矩形波导窄边尺寸不变,逐渐张开宽边可得H面扇形喇叭。
哈工程软件检验实验一报告
测试环境与系统配置:
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硬件环境:P4 2GHz CPU和512MB内存
网络环境:4人共享1MB/s宽带
测试输入数据:无
测试次数:尝试两次
预期结果:能正确地退出程序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测试项目名称:Windows XP系统中自带计算器功能测试——单击计算器按钮执行计算
测试用例编号:2001测试人员:测试时间:2014-12-5
测试内容:
1.打开计算器,通过单击输入第一个数据、输入加运算符、输入第二个数据、计算结果
2.打开计算器,通过单击输入第一个数据、输入减运算符、输入第二个数据、计算结果
网络环境:4人共享1MB/s宽带
测试输入数据:
1.50,25
测试次数:尝试两次
预期结果:
1.75
2.25
3.1250
4.2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测试项目名称:Windows XP系统中自带计算器功能测试——键盘键入进行计算
测试用例编号:2002测试人员:测试时间:2014-12-5
测试内容:
1.打开计算器,通过键盘键入第一个数据、键入加运算符、键入第二个数据、计算结果
测试用例编号:1004测试人员:测试时间:2014-12-5
测试内容:
1.打开一个空白记事本,点击“文件”菜单的“另存为”
2.在空白记事本中输入文字,点击“文件”菜单的“另存为”
3.打开一个有文本的记事本,点击“文件”菜单的“另存为”
测试环境与系统配置:
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声纳实验三
哈尔滨工程大学声纳技术实验报告实验3等间距线列阵的波束形成--姓名:庞博----班级:20100512学号:20100512172013年4月20日预习报告1.实验目的加深对波束形成技术的理解;掌握时延波束形成,相移波束形成等常用的波束形成方法。
2.基本原理所谓波束形成技术是指将按一定几何形状(直线,圆柱等)排列的多元基阵各阵元输出经过处理(例如加权、延时、求和等)形成空间指向性的方法。
或者更一般的说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时期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
因此,一个波束形成器可以等效为一个空间滤波器,可以滤去空间某些方位的信号,只让指定方位的信号通过。
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也可叙述为:对多元阵阵元接收信号进行时延或相移补偿,使对预定方向的入射信号形成同相相加。
常用的波束形成方法主要有时延波束形成法和频域波束形成法。
针对不同的阵形时的波束形成方法是指依赖于阵形的特殊性(如直线阵、圆阵、体积阵等)而得到的波束形成算法。
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也衍生出多种新型的波束形成算法。
当对不同的频率响应要求相同的波束宽度时有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法,当对波束的旁瓣级有要求时可采用切比雪夫加权波束形成法。
当要求对阵列误差具有宽容性响应时失配条件下的波束形成器[6,362-382]。
但不管是何种波束形成方法,其目的均是在干扰背景下获取某个方向的信号或估计信号的方位。
时延波束形成法:时延求和波束形成是将各基元信号进行适当组合,若波束形成器的时间延时与声波入射方向相匹配时,信号产生等相位相加,相对于噪声得到增强。
相移波束形成法:各阵元之间有一定的相移,只需对各基元补偿相位后相加即可得到竖直方向信号的同相相加的输出,在该方向上输出幅度最大。
对于频域波束形成法,可以采用傅立叶变换方法得到相应频率点的复数值。
3.实验内容(1)仿真等间距直线阵基元接收信号,对所接收信号进行延时波束形成,估计目标方位;分析波束形成性能。
哈工程仿真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提高船舶设计和制造水平,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引进了先进的船舶仿真机系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船舶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仿真机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船舶仿真机的基本功能,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流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船舶仿真机的基本功能,了解船舶设计的基本流程。
2.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船舶设计和制造行业的认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仿真机基本操作培训:由专业老师讲解仿真机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介绍、功能模块、操作步骤等。
2. 船舶设计基础培训:介绍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知识。
3.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船舶设计的实际操作,包括船体结构设计、船舶性能计算、船舶设备布置等。
4. 团队协作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船舶设计,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四、实习过程1. 仿真机基本操作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对仿真机的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2. 船舶设计基础培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掌握了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3. 实际操作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船舶设计,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仿真机进行船舶设计,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沟通、协调,共同完成设计方案。
在交流环节,学生分享了各自的设计心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实习收获1. 掌握了船舶仿真机的基本操作:通过本次实习,学生熟练掌握了船舶仿真机的基本操作,为今后从事船舶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在仿真机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一:软硬件实验环境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是要求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熟悉常用的保密泄密分析软件,及其环境配置等工作。
本次课通过破解二进制文件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代码分析工具,从而为以后进行造成泄密的系统漏洞进行分析研究奠定工具基础。
二、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
装有Windows XP sp2 的操作系统,有Visual C++6.0 编译环境,另外需要安装IDA,OllyDbg, LordPE、UltraEdit 等软件。
三、实验任务及其要求
本实验就是破解二进制文件,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代码分析工具,从而为以后进行造成泄密的系统漏洞进行分析研究奠定工具基础。
四、实验过程及分析
1)在VC6.0下运行附录中所给的C源程序。
我们可以发现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1234567才能得到密码验证的确认,不管密码输入正确与否,能否跳出循环直接取决于main函数中的If 判断
2)打开IDA,把由VC6.0 得到的.exe 文件直接拖进IDA,稍等片刻,IDA 就会把二进制文件翻译成质量上乘的反汇编代码,默认情况下,IDA会自动识别出main函数,并用类似流程图的形式标注出函数内部的跳转指令,如果按F12,IDA会自动绘制出更加专业和详细的函数流程图。
3)在IDA 的图形显示界面中,用鼠标选中程序分支点,也就是我们要找的对应于C 代码中的if 分支点,按空格键切换到汇编指令界面,光标仍然显示高亮的这条汇编指令就是刚才在流程图中看到的引起程序分支的指令。
可以看到这条指令位于PE文件的.text 节,并且IDA 已经自动将该指令的地址换算成了运行时的内存地址VA:0x004010C9。
4)选在关闭IDA,换用OllyDbg进行动态调试来看看程序到底是怎样分支的。
用OllyDbg把PE文件打开。
5)找到main 函数调用后,按F7 单步跟入就可以看到真正的代码了,我们也可以按快捷键Ctrl+G直接跳到有IDA得到的VA:0x004010C9处查看那条引起程序分支的关键指令。
6)选中该指令,按F2下断点,成功后,指令的地址会被标记成不同颜色,按F9 让程序运行起来,这时候控制权会回到程序,OllyDbg 暂时挂起。
到程序提示输入密码的Console界面随便输入一个错误的密码,回车确认后,OllyDbg 会重新中断程序,取回控制权。
7)密码验证函数的返回值将在EAX 寄存器中,if()语句通过
TEST EAX,EAX
JE XXXXX
两条指令实现。
如果我们把JE 这条指令的机器代码修改成JNE(非0 则跳转),那么整个程序的逻辑就会反过来:输入错误的密码会被确认,输入正确的密码反而要求重新输入!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把TEST EAX,EAX 指令修改成XOR EAX,EAX 也能改变程序流程,此时不论正确与否,密码都将接受。
8)双击JE 这条指令,将其修改成JNE,单击"Assemble"按钮将其写入内存。
9)OllyDbg 将会变指令翻译成机器代码后写入内存,原来内存中的机器代码74(JE)现在变成了75(JNE)。
而以上只是在内存中修改程序,我们还需要在二进制文件中也修改相应的字节,这需要用到内存地址V A 与文件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用LordPE 打开.exe文件,查看PE文件的节信息。
11)跳转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是V A=0x0040106E 按照VA与文件地址的换算公式:
文件偏移地址=虚拟内存地址(V A)-装载基址(Image Base)-节偏移
=0x0040106E-0x00400000-(0x00001000-0x00001000)
=0x106E
也就是说这条指令在PE 文件中位于距离文件开始处106E 字节的地方。
12)用UltraEdit 按照二进制方式打开crack_me.exe 文件,按快捷键Ctrl+C,输入0x106E 直接跳到JE 指令的机器代码处,将这一个字节的74(JE)修改成75(JNE),保存后重新运行可执行文件,原本正确的密码"1234567"现在反而提示错误了。
五、实验结果总结
思考题:现在主要的软件破解技术是盗版技术,它主要分为动态跟踪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分别用ICE和DEDE工具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使用跟踪软件,此=另外用dos命令也能破解一些低级软件,可以利用冰刃辅助软件。
对比以上几种方法,盗版可以破解较高级的,而且应用较为广泛,其余两个破解低级一些的,破解的关键在于巧妙设计断点,寻找关键代码段。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常用的保密泄密分析软件,了解了其环境配置,为接下来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