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e70e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f.png)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在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了解其测量范围和精度。
3.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知识,分析实际测量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物理量的测量,熟练操作相关设备,提高实验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验和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传感器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用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的原理与应用2. 传感器测量方法与操作:- 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传感器测量范围、精度和误差分析3. 实际测量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测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各类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传感器测量方法与操作,学习使用传感器进行物理量测量- 第三课时:实际测量案例分析,设计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八章“传感器及其应用”:1.1 传感器概述1.2 常用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3 传感器测量方法1.4 传感器测量误差分析1.5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本教学内容旨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传感器知识,掌握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ce8b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1.引言传感器是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农业、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
对传感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不仅可以加深对传感器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以及设计方法。
2.课程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3)熟练掌握传感器的设计方法;4)能够利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3.1传感器概述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传感器原理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并观察输出结果。
3.3传感器参数介绍传感器的相关参数,如灵敏度、精度、线性度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些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3.4传感器设计方法介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的选择、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传感器的设计。
3.5传感器应用实例介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传感器设计和实现。
4.实践环节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实验室完成一系列传感器实验,并完成一个小组项目。
实验内容包括传感器的基本操作、传感器参数的测量、传感器的校准和传感器的应用设计。
5.评分方式本课程的评分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讨论等。
2)项目成绩:根据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考试成绩: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6.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参数,还能够熟练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课程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6192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2.png)
传感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原则和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组装、调试简单的传感器装置。
2.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提高传感器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知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分享成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课程,以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需引导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传感器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介绍(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2. 传感器的选用与使用方法-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连接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3.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自动门控制系统- 温湿度监测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4.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方法与设备-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步骤- 数据可视化展示5. 传感器创新实践-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项目- 制作传感器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团队合作、交流与分享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传感器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第二课时:传感器的选用与使用方法,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第三课时: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参观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第四课时: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实践操作与讨论第五课时:传感器创新实践,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选用原则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27ce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8.png)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掌握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相关的基础电路,如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传感器性能和选用合适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传感器相关仪器和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的特点及应用场景2. 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 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3. 传感器相关电路- 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电路-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搭建4. 实践操作- 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智能控制系统搭建- 分析传感器性能,选用合适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5. 教学案例与拓展- 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进行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 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应用领域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常见传感器特点及应用场景分析第三周: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学习第四周:传感器相关电路设计与搭建第五周:实践操作(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第六周:教学案例与拓展,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传感器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感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
![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7b9c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0.png)
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3. 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实验操作,并熟练读取、分析实验数据;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控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意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原理及特点。
2. 传感器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传感器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的读取、记录与分析。
3. 传感器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光敏传感器在自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压力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 传感器控制系统设计:- 简单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6e29e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实验和应用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理解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实验和应用设计。
2.能够分析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3.能够结合其他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以及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具体安排如下: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
2.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介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价值。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应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教学目标的传感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023)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3b4c00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5.png)
(2023)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一)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1. 简介该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传感器的基本认知与应用能力,涉及传感器设计、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系统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 课程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通用的传感器系统•熟悉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与限制3. 课程安排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传感器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参数2.传感器工作原理–压阻、电容、电感式传感器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特性曲线3.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方法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与技术4.传感器系统设计–传感器系统框图与接口设计–传感器信号调理、放大与滤波设计5.传感器实际应用–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传感器应用中的特点与限制6.课程总结–课程内容回顾与总结–学生课程设计汇报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材参考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3版)》2.《传感器技术手册》3.《传感器开发实战指南》6. 实验设备与器材1.压阻式传感器实验箱2.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箱3.数字信号调理电路板4.传感器信号放大器电路板5.嵌入式系统开发板7. 课程评估1.学生课堂发言与思考能力2.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与课程设计成果3.实践操作与结果分析4.期末考试成绩8. 结语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目标市场。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9. 总结本文介绍了2023年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该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设计涉及传感器概述、工作原理、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8c32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d.png)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某种特定物理量的装置,而测试技术则是利用各种手段对传感器进行验证、校准和评估的过程。
本文将从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可用电信号或其他形式输出的装置。
它可以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声音等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其他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
在工业制造中,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交通运输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如制动系统、轮胎压力等。
在环境监测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
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首先,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体积更加紧凑,便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其次,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测量和感知。
再次,传感器的功耗越来越低,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运行和续航。
此外,传感器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如无线传输和互联网连接,使得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和共享。
四、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方法传感器的测试是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测试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验证、校准和评估。
首先,传感器的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和实验验证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
其次,传感器的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调整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使之与实际值保持一致。
最后,传感器的评估是指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如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传感器实训课程设计
![传感器实训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0833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f.png)
传感器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实训操作流程,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理解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传感器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传感器实训任务。
2. 培养学生分析传感器数据、处理传感器故障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对传感器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如光电效应、磁电效应等;讲解不同类型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传感器实训操作:详细讲解实训操作流程,包括传感器选型、安装、调试及数据采集等环节。
3. 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4.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介绍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探讨传感器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作用。
5. 传感器故障处理与数据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分析传感器数据,处理常见故障,提高传感器使用效果。
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4f07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0.png)
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的特性和使用场合。
3. 学生能够解释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理解数据采集、转换和传输的基本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和基本分析。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利用传感器技术完成特定项目的设计,如环境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技术,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节能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
-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2. 传感器电路设计与制作:讲解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信号采集、转换和传输,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如温度报警器、光照控制器等。
- 学习传感器与微控制器(如Arduino)的连接和编程。
3. 传感器项目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项目设计,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项目选题、方案设计、电路搭建、程序编写和调试。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fde5d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f.png)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3. 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处理传感器数据;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3.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2. 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课程,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对应教材章节:第一章“传感器概述”2.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践:- 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对应教材章节:第二章“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第三章“传感器应用实例”3. 传感器创新实践:-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的传感器应用方案;- 小组合作,进行创新性传感器项目设计。
对应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创新实践”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2. 第3-4课时: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践;3. 第5-6课时:传感器创新实践。
传感器做课程设计
![传感器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42c9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a.png)
传感器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传感器转换信号的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传感器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力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常见类型。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传感器》。
2. 传感器应用实例:分析生活中传感器应用的实例,如自动门、温度控制器、烟雾报警器等,使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传感器》中的应用实例部分。
3. 传感器制作实践: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作品,如温湿度计、光线控制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传感器》实践活动部分。
4.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传感课程设计报告
![传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acd9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d.png)
传感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能够使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的接线和使用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传感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的应用和传感器的实验操作。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介绍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第二部分介绍传感器的应用,包括温度控制、光线控制、液体位移检测等;第三部分是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包括传感器的接线、调试和数据采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感器应用案例;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作为主教材,辅以《传感器应用实例》等参考书;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制作PPT、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各种传感器、电路板、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方面,将布置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根据完成的质量和 timely 性进行评估。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传感器简易课程设计
![传感器简易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6585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f.png)
传感器简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3. 理解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会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控制;2. 能够分析传感器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3. 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的原理和特性。
2. 传感器应用与操作:- 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传感器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方法;-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方法。
3. 实践项目:- 设计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光控开关和声音控制灯;- 结合传感器制作一个简易的智能机器人。
教学大纲:第一周: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第二周:学习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进行传感器选型分析;第三周:实践操作,学习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数据采集方法;第四周:分组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完成项目制作和调试;第五周: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传感器课设报告(一)
![传感器课设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10359e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c.png)
传感器课设报告
引言
- 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和作用
- 说明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传感器的种类及原理
- 详细介绍常见的传感器种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阐述每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
- 分析传感器选型的要点,如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
- 讨论传感器的设计要点,如接口选择、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
传感器课设实例
- 介绍一个传感器课设的具体案例
- 分析课设的目标和要求
- 阐述该课设中所使用的传感器选择、设计、优化过程
传感器课设实验结果分析
-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分析实验结果,并评价传感器的性能
- 探讨实验结果对传感器应用的启示
传感器的未来发展
- 展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 探讨传感器在智能化、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对传感器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结论
- 总结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 强调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 提出对传感器课设及相关技术的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罗列本报告中涉及的相关文献及资料
以上是传感器课设报告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利用传感器课程设计
![利用传感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86c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8.png)
利用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和简单数据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传感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传感器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积极态度;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传感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传感器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概述”- 内容列举: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2. 传感器应用与选择:介绍常见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传感器的应用与选择”- 内容列举:传感器选型原则、传感器应用案例。
3.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传感器数据的读取、转换和简单数据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 内容列举:数据采集原理、数据转换方法、数据处理技巧。
4. 传感器项目实践:分组进行传感器项目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项目实践”- 内容列举:项目设计流程、项目实施步骤、项目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 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2. 第二课时:传感器应用与选择;3. 第三课时: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4. 第四课时:传感器项目实践。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6c96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7.png)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连接传感器与微控制器,实现数据采集;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学生通过传感器应用的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传感器知识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传感器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常见传感器介绍:-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声音传感器:驻极体话筒、电容式话筒等。
3. 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连接与编程:- 传感器与微控制器(如Arduino)的连接方法;-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编程方法。
4. 传感器应用实例:- 设计并实现温度监测器;- 设计并实现光线控制灯;- 设计并实现声音控制灯。
5. 传感器应用创新设计:- 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创新性传感器应用方案;- 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传感器应用项目。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常见传感器介绍;第三课时:传感器与微控制器连接及编程;第四课时:传感器应用实例分析与实践;第五课时:传感器应用创新设计与展示。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4b88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9.png)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湿度、光强等物理量的检测;3. 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2. 学生能够体会到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 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趣味性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温度传感器在恒温控制器中的应用;- 湿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作用;- 光强传感器在自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3. 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 传感器在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中的作用;- 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传感器实验操作:- 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监测实验;- 使用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检测实验;- 使用光强传感器进行光照强度检测实验。
传感检测课程设计
![传感检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043c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8.png)
传感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及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安装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检测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安装、调试和使用传感器。
3. 培养学生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传感器检测技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应用技能,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本概念:传感器定义、作用、分类及特点。
2. 传感器工作原理: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原理介绍。
3. 传感器选用与安装:选用原则、安装方法、调试技巧。
4. 传感器应用领域: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技巧、分析手段。
6. 实践操作:传感器安装、调试、数据采集与处理操作实践。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传感器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二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第三周:传感器安装、调试方法及实践操作。
第四周:传感器应用领域及案例介绍。
第五周: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六周:综合实践操作与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传感器检测技术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选用原则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用传感器做课程设计
![用传感器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8610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d.png)
用传感器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实现特定功能。
3. 学生了解传感器在课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能够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组员共同设计、实施和优化课程项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课程项目中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环保意识和科技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路基础。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常用传感器介绍:- 光电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3. 传感器电路设计:- 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连接方式- 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 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4. 课程项目实践:- 项目主题: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项目目标:实现温度、湿度、光线和声音的实时监测- 项目实施:分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传感器电路,编写程序,实现功能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常用传感器介绍,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 第三课时:传感器电路设计,学习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连接方法- 第四课时: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传感器及其应用”章节相关,涵盖了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应用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控制开关设计报告
摘要:用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开关和光敏开关控制路灯,白天光线强,路灯不亮,只有光线暗时,通过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感应到有人时路灯亮,并且灯点亮一定时间后,自动熄灭。
红外、光控制开关来解决了电资源浪费的问题。
关键词: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光控开关
一、设计电路
设计过程如下所述:此电路功能的实现共包括四个部分:它主要由一个自制+5V 直流电源、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有光敏电阻控制的总开关和继电器控电子开关等四部分组成。
在白天由光控部件控制电路,无论外界有无人走动电路都不会工作,而到了晚上光控部件就不在起作用由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控制电路,只要在一定距离内有人走动且达到一定距离电路就会导通工作;由该事例可知红外线、光两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光控制电路不完善,没有红外线控制电路也谈不上电路的利用价值,总的来说电路的设计较完备。
因此电路总框图如下:
电源部分:其中的电源部分采用全波整流电路将交流220V 电压变为约+5V 的直流电压,为
光控开关
继电器
红
外线感应
电路自动延时
+5V 电源供电
后面的控制电路供电,例如桥式整流电路;受控开关受触发延时电路输出信号的控制,从而控制加于灯上的交流电压,达到控制开关灯的目的。
光控制开关:光敏电阻器又叫光感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
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
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通常,光敏电阻器都制成薄片结构,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
当它受到光的照射时,半导体片(光敏层)内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参与导电,使电路中电流增强。
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红外线人体感应类开关又叫热释人体感应开关或红外智能开关。
它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
二、电路分析调试
1、电源部分
+5V电源部分,采用桥式整流电路,电路图如下:
图1桥式整流电路图
2、红外线人体感应电路
本系统中利用红外线人体感应进行检测人体已接近此区域,并与光控电路转化来的电信号一起通过开关电路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导通或截止的目的。
图2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图
3、光控电路部分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此处可以选用光敏电阻作为光信号采集元件。
图3光控开关图
4、延时部分
虽然555定时器是一种应用特别广泛、作用很大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很多电子产品中都有应用,但是考虑到方案的可实时性及价格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用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代替555定时器,并且此设备本身就具有一定时间的延时,因此足以代替延时电路。
其电路图如下。
5、总的电路图
图4 总电路图
三、课程设计收获
在这么一个简单的电路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我想在这之间一定是因为自己学习的传感器的知识还不够扎实,但是我们依然勇于改正,在参考了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请教了学姐学长们,最后终于实现了我们所要实现的电路的功能。
也许在这些功能上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但是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传感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