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般物质分析步骤

合集下载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a9分析评价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a9分析评价

2020/1/19
第九章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10
2.人的原因
导致事故的人的原因主要是误判断、误操作;违 章指挥、违章作业;精神不集中、疲劳及身体缺陷 等。所谓误操作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在操 作或处理异常情况时,对情况的识别、判断和行动 上严重失误。在危险性大的生产作业中,保持作业 人员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避免事故的重要环节。
不同故障类型所引起的子系统或系统障碍有很大 不同,因而在研究处理措施时应按轻重缓急区别对 待。为此对故障类型应进行等级划分。几种故障类 型分级方法
2020/1/19
第九章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15
(1)简单划分法
将故障类型对子系统或系统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 四个等级(下表),实际情况可以 据此进行分级。
德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即函询调查法,将提出的 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通 信的方式交给有经验的专家, 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 复多 次,直到认为合适为止;
参考点数法,根据表11—3列出的评点因素的点数参考值 求出Ci。
2020/1/19
第九章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虽有较高的发生概率,但其造成的危 害严重度很低,风险率则很低, 有
的故障类型的严重度虽然很低,但却 发生很频繁,风险率也就很大;反之 亦然。为了综合 这两个特性,以故
障概率为纵坐标,严重度为横坐标, 画出风险率矩阵图,如图ll一1所示。 沿矩阵原点到右上角画一条对角线, 井将所有故障类型按其严重度和发生 概率填入矩阵图 个,从中可以看出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对系统的 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系 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和测定。

分析化学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分析化学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散射
③运动方向改变
Raman散射 ①非弹性碰撞
Stokes线λ散<λ入
②有能量交换,光的频率改变
③运动方向改变
反Stokes线λ散>λ入
散射光强 I ∝ 1/λ λ散-λ入 为拉曼位移,与分子的振动频率有关。
h
10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折射和反射
反射:当光从介质1照射到与介质2时,一部分 光在界面上改变方向返回介质1的现象。
Planck常数:h = 6.626 × 10 -34 J . S 光速:c = 2.997925×1010cm/s
h
5
⒋波长越小、频率越大,能量越大。 ⒌单色光:
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⒍能量常用单位:eV erg J ⒎能量换算关系:
1 e V 1 .6 1 0 1 9 J 1 .6 0 2 2 1 0 1 2 e r g
2.发射
2
样品
1
E 21h21hC / 21 E2h2hC/2
火焰或电弧
0
E1h1hC/1
λ2 λ1
λ21
λ
火焰、电弧激发的发射光谱示意图
2
I0
样品
I
E 21h21hC / 21 2hC/2
E1h1hC/1
光致发光示意图
λ2 λ1
λ21
h
9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散射
Rayleigh散射①弹性碰撞 ②无能量交换,光的频率不变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 状和λmax不同。
h
15
h
16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件
①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
②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强度之比)= 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
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
二甲醚的核磁共振氢谱
练习
⑴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
种峰(信号)的是(AC )
A.CH3-CH3 C.CH3OCH3
B.CH3CH2OH D.CH3CH2Cl
⑵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NMR谱上只有
1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Br Br
研究有机化合物步骤与方法归纳
粗产品 分离提纯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除 杂 质
确定 组成 元素
质 量 分 析
测 定
(

分谱
子 量

)
结 构 分 析
核 磁 共 振 谱
、 红 外 光 谱
) (
结 萃蒸 晶 取馏
实验式 (最简式)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相对丰度 31 乙醇
27
45
15
46
m/e 质核比
思考:有哪一个质核比确定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1.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 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 方法是让极少量的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 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 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6+、C2H5+、C2H4 +……,然后测定其质荷比。设H+的质荷比为β, 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右图所示则该有机物可 能是 A 甲醇 B 甲烷 C 丙烷 D 乙烯
乙醇的红外光谱图
例1、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红 外光谱谱图,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不对称CH3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授课教案】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作业布置: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第九章凝胶渗透色谱讲解

第九章凝胶渗透色谱讲解

第九章凝胶渗透⾊谱讲解凝胶⾊谱分析⼆〇⼀⼀年九⽉九⽇第九章凝胶⾊谱分析凝胶渗透⾊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称尺⼨排阻⾊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其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流经分离介质多孔填料(如多孔硅胶或多孔树脂)⽽实现物质的分离。

GPC可⽤于⼩分⼦物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分⼦体积不同的⾼分⼦同系物等的分离和鉴定。

凝胶渗透⾊谱是测定⾼分⼦材料分⼦量及其分布的最常⽤、快速和有效的⽅法[1]。

凝胶渗透⾊谱(GPC)的创⽴历程如下[2,5]:1953年Wheaton和Bauman⽤多孔离⼦交换树脂按分⼦量⼤⼩分离了苷、多元醇和其它⾮离⼦物质,观察到分⼦尺⼨排除现象;1959年Porath和Flodin⽤葡聚糖交联制成凝胶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量的样品;1964年J. C. Moore将⾼交联密度聚苯⼄烯-⼆⼄烯基苯树脂⽤作柱填料,以连续式⾼灵敏度的⽰差折光仪,并以体积计量⽅式作图,制成了快速且⾃动化的⾼聚物分⼦量及分⼦量分布的测定仪,从⽽创⽴了液相⾊谱中的凝胶渗透⾊谱。

近年来,光散射技术(如图9-1所⽰,⼀束光通过⼀间充满烟雾的房间,会产⽣光散射现象。

)⼴泛应⽤于⾼分⼦特征分析领域[3]。

将光散射技术和凝胶渗透⾊谱(GPC)分离技术相结合,可以测定⼤分⼦绝对分⼦量、分⼦旋转半径、第⼆维⾥系数,也可测定分⼦量分布、分⼦形状、分枝率和聚集态等。

⽬前,该技术在⾼分⼦分析领域已成为⼀种⾮常有效的⼯具,在美国,⽇本及欧洲⼴为使⽤,国内近年来亦引进了此项技术。

⼊射光散射光图9-1光散射现象9.1 基本原理9.1.1凝胶渗透⾊谱分离原理让被测量的⾼聚物溶液通过⼀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谱柱,柱中可供分⼦通⾏的路径包括粒⼦间的间隙(较⼤)和粒⼦内的通孔(较⼩)。

如图9-2、图9-3所⽰,当待测聚合物溶液流经⾊谱柱时,较⼤的分⼦只能从粒⼦间的间隙通过,被排除在粒⼦的⼩孔之外,速率较快;较⼩的分⼦能够进⼊粒⼦中的⼩孔,通过的速率慢得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课题1溶液的形成(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课题1溶液的形成(共37张PPT)
2019/5/13
溶解时的吸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溶解时的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 (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 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则溶 液的温度降低。
2019/5/13
2019/5/13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2019/5/13
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试管编号 1 2 3 4
溶剂 水 水
汽油 汽油
溶质

高锰 酸钾

高锰 酸钾
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溶液呈 浅黄色
高锰酸钾溶解, 溶液呈紫红色 碘溶解,溶液 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不溶解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盐酸
白酒
硫酸铜溶液
溶质
氯化钠
溶剂

碘 酒精
氯化氢 水
酒精 水
硫酸铜 水
2019/5/13
6.溶液的用途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 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 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2019/5/13
2019/5/13
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无土栽 培的植物
2019/5/13
粉末状的药品注射到人体需溶 解到溶剂中
2019/5/13
化学需要的溶液
三、溶液的性质

第九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一)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精讲精练快冲关】[知能学通]烃和烃的衍生物。

2.按碳的骨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CH CHCH COOH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1)几种常见烷基的结构简式甲基:—CH3;乙基:—CH2CH3;丙基:—CH2CH2CH3、。

(2)如命名为3-甲基己烷。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如命名为4-甲基-1-戊炔。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如称为甲苯,称为乙苯,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2)系统命名法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甲基编号。

如邻二甲苯也可叫作1,2-二甲苯,间二甲苯也叫作1,3-二甲苯,对二甲苯也叫作1,4-二甲苯。

5.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命名(1)醇、醛、羧酸的命名(2)酯的命名合成酯时需要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命名酯时“先读酸的名称,再读醇的名称,后将‘醇’改‘酯’即可”。

如甲酸与乙醇形成酯的名称为甲酸乙酯。

[题点练通]1.S-诱抗素制剂能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解析:选A根据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可知含有碳碳双键()、羟基(—OH)、羰基()、羧基(—COOH)。

2.对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醇类—OHB.CH3CH2COOH羧酸类—COOHC.酮类—CHOD.CH3CH2Br卤代烃类—Br解析:选C含有—OH,且—OH不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醇,故A正确;含有羧基,属于羧酸类,故B正确;含有醛基,属于醛类,故C错误;含有溴原子,属于卤代烃类,故D正确。

3.(1)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

采样
气体试样的采集 ➢气体污染情况分析:
50~180cm高度采样,使与人的呼吸空气相同
➢污染源气体分析
气源处直接采集
采样
液体试样的采集 ➢大容器:不同深度及位置等量取样 ➢小容器分装:分别取样混匀 ➢水管取样:放水10分钟左右收集
采样
固体试样的采集 ➢矿石类试样:不同部位和深度取样
最小取样量(kg) Q = K× d2 K=0.1~0.5 d为最大颗粒直径
回收率
分离后测得待测组分质 量 原来所含待测组分质量
100
%
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
沉淀分离
挥发和蒸馏分离 液液萃取分离 离子交换分离 色谱分离
气浮分离 固相微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毛细管电泳分离
一般物质的定量分析全过程
采样
制样
试样的分解
干扰组分的分离
测定方法的选择
定量测定
结果计算
分析报告
专业性的标准分析方法、元素的或行业性 的分析专著、分析方法或分析专题著作、综 合性著作、期刊和文摘。
测定方法的选择
例:滑石粉中SiO2的测定 二次蒸干重量法:
干扰少、准确度高;但操作繁琐时间长。
动物胶凝聚重要法:
分析速度较快,但准确度较差。
氟硅酸钾容量法:
准确度和重现性差,但分析速度快。
干扰组分的分离
➢植物样品: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最小取样量:一般要求干重 1 kg (鲜重约 5 kg) 采样方法:均匀布点采5~10个点混合,按要求采集不同部位。
采样
固体试样的采集
➢动物样品:
血液:根据要求用注射器定量抽取,有时加抗凝剂 毛发:采取后洗涤干燥装瓶备用 组织:将待测部分破碎搅匀,取匀浆待用

第九章 灰分

第九章 灰分

LOGO
2.仪器
①高温炉 ②坩埚 ③坩埚钳 ④干燥器 ⑤分析天平 3.试剂 ①1:4盐酸溶液 ②0.5%三氯化铁溶液和等量蓝墨水的混合液 ③6mo1/L硝酸 ④36%过氧化氢 ⑤辛醇或纯植物油
LOGO
4.测定条件的选择
(1)灰化容器

素瓷坩埚
优点:1)耐酸、耐卤素、耐高温( 1200℃); 2)内壁光滑,吸附性小,称量易恒重; 3)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低廉。 缺点:1) 耐碱性差,灰化碱性食品水果、蔬菜、 豆类等,坩埚内壁的釉质会部分溶解,反 复多次使用后,往往难以得到恒重。 2) 温度骤变时,易炸裂破碎。
LOGO
或加入10%碳酸铵等疏松剂,在灼烧时分解为气体 逸出,使灰分呈松散状态,促进未灰化的碳粒灰化。 这些物质的添加不会增加残灰的质量,灼烧后完 全消失。 ③ 加入醋酸镁、硝酸镁等助灰化剂,这类镁盐随着灰 化的进行而分解,与过剩的磷酸结合,残灰不熔融而 呈松散状态,避免碳粒被包裹,可大大缩短灰化时 间。此法应做空白试验。以校正加入的镁盐灼烧后分 解产生MgO的量。
LOGO
(2)取样量
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10~l00mg来决定取样量。 ①奶粉、麦乳精、大豆粉、调味料、鱼类及海产品等 取l~2g; ②谷物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 、糕点等取3~5g; ③蔬菜及其制品、砂糖及其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蜂 蜜、奶油等取5~10g; ④水果及其制品取20g; ⑤油脂取50g。 P163表9-2 不同食品灰分测定温度与试样量
cr14hi2crlogo2测定步骤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2至3g于坩埚中加入5ml10moll氢氧化钾溶液烘干炭化于460500马弗炉中灼烧灰化冷却加水10ml加热溶解过滤至50ml容量瓶加30ml热水洗涤坩埚滤纸滤液并于容量标准曲线绘制准确吸取10ugml碘标液0020406080100ml分别臵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总体积40ml加入浓硫酸2ml002mll重铬酸钾溶液15ml摇匀后静臵logo30分钟加入氯仿10ml振摇1分钟静臵分层后通过棉花将氯仿层过滤于1cm比色皿中在510nm波长处测a值作标准曲线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2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比色法介绍
3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 长、频率、光速c、波数(cm-1)等参数来描述: = c ; 波数 = 1/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是连续光谱。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将Mn2+ 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 后,在525 nm处进行测 定。
23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配合物后,颜色发 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对比度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21
§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ε值104~105)、选择性好、生成物稳定、显色 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 差:“对比度”,要求△ > 60nm。 2.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 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例如:Cu2+与双硫腙配位形成的双硫腙铜在 λ=533nm 处的ε=5×104
27
2. 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为什么需要使用参比溶液? 调节参比的A=0,使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物的吸光强 度。扣除待测物的吸收之外的其他所有吸收。 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⑴ 若仅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其 它所加试剂均无吸收,用纯溶剂(水) 作参比溶液; ⑵ 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而试液 其它组分无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021/1/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甲醇 B 甲烷 C 丙烷
2021/1/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D 乙烯
3、求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1)M = m / n
(2)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 M1 = DM2 (3)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 M = 22.4L/mol ▪ρg/L
1、首先应掌握好三种谱图的作用、读谱方 法。
2、必须尽快熟悉有机物的类别及其官能团。
3、根据图谱获取的信息,按碳四价的原 则对官能团、基团进行合理的拼接。
4、得出结构(简)式后,再与谱图提供信息对 照检查,主要为分子量、官能团、基团的类别 是否吻合。
2021/1/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思考与交流】 1、质荷比是什么?
2、如何读谱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 量?
※由于相对质量越大的分子离子的质荷 比越大,达到检测器需要的时间越长, 因此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
2021/1/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②确定分子式:下图是例1中有机物A的质谱 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 )。
练习1、P21 “学与问”
习题 2
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 子含C 71.58%、H 6.67%、N 4.91%、其余 为O。已知其分子量不超过300。试求 吗啡的分子式
2021/1/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C—O—C
练习3、有一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确 定分子结构,请写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
对称CH2 对称CH3
C—O—C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九章重要有机化合物知识点难点重点考点汇总高考复习必备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九章重要有机化合物知识点难点重点考点汇总高考复习必备

第9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考纲 考情三年20考 高考指数:★★★★★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知识梳理】一、有机化合物、甲烷及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_______的化合物,仅含有_____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

2.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CH 4(2)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_____ 气态___溶于水比空气(3)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及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及Cl2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反应依次又生成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3.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_____的反应。

4.烷烃:(1)通式:______(n≥1)。

(2)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都达到价键饱和。

①碳原子之间以碳碳_____结合成链状。

②剩余价键全部及_______结合。

(3)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

①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

②熔沸点逐渐_____。

③密度逐渐_____。

(4)化学性质:类似甲烷,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燃烧,光照下及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如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点拨】(1)甲烷及氯气的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过程中往往4步反应同时进行,得到的有机产物是混合物;所有有机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三种均为液体。

(2)烷烃及Cl2的取代反应,每取代1 mol氢原子,需要消耗1 mol Cl2。

第九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解析:(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 A 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 83 ℃,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 B 除了导气外还 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 使其液化;(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 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 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 c(Na2CO3 溶液)洗涤可除去酸;②为了 增加冷凝效果,蒸馏装置要有冷凝管,冷却水从下口(g)进入,冷却水与气体 形成逆流,冷凝效果更好;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馏分环己烯的沸点为 83 ℃, 故收集产品应控制温度在 83 ℃左右;蒸馏时从 70 ℃开始收集产品,提前收集, 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 a 错误;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
()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是确定有机化合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红外光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比
答案:C
[考法分类例析] 考法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常用方法
分离、提 纯的方法
第九章 | 有机化学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课标要求] 1.能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饱和
程度、键的类型,分析键的极性;能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分析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2.能辨识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举例说明立 体异构现象。 3.能说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常用仪器及分析方法,能结合简单图谱 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解析:假设B的分子式为C9nH16nOn,有 12×9n+1×16n+16×n=280,求得 n=2,所以B的分子式为C18H32O2。A 的水解可以表示成:C57H106O6+ 3H2O―→C3H8O3(甘油)+C18H32O2+ 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的分子式为: C18H36O2,结合C是直链饱和脂肪酸, 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16— COOH,是硬脂酸。具有5个碳原子的C 的同系物可能有: CH3CH2CH2CH2COOH、 (CH3)2CHCH2COOH、

[答案] (1)纤维素

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 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 ___。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_ 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若析出1.44 g砖红色沉淀,淀粉的水 解率是________。
和“脂”;察状态、析性质,区分“油” 和“脂”。将“ ”和“—
COO—”的性质迁移到油脂中,掌握其核


一、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1.糖类由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 式为________,最简式为________。 果糖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 ________,最简式为________,以 上二者互为________。 3.蔗糖、麦芽糖分子式都为________, ________不同,也互称为________。

无机化学-第九章-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九章-酸碱平衡

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HAc+H2OH3O++Ac- or HAcH++Ac- 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关系为: Ka=[H+][Ac-]/[HAc] Ka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为酸常数。 H2O+NH3NH4++OH- Kb=[NH4+][OH-]/[NH3] Ka和Kb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利用电离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估计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K值越大,电离常数越大。 通常把Ka=10-2~10-7的酸称为弱酸,Ka<10-7的酸称为极弱酸,弱碱亦可按Kb大小进行分类。
同离子效应
水溶液化学平衡计算
一元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中[H+]的一般近似公式:
水溶液化学平衡计算
一元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中[H+]的一般近似公式: 设酸[HAc]的浓度为c酸、盐(Ac-)的浓度为c盐 HAc H+ + Ac- 初 c酸 0 c盐 平 c酸-x x c盐+x ≈c酸 ≈c盐 代入平衡关系式xc盐/c酸=Ka x=Kac酸/c盐 即[H+]=Kac酸/c盐 两边取负对数 pH=pKa-lg(c酸/c盐) 同理可推导出弱碱溶液中[OH-]的计算公式 即[OH-]=Kbc碱/c盐 两边取负对数 pOH=pKb-lg(c碱/c盐)
3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 H2O + H2O H3O++OH- or H2O H++OH- 实验测得295K时1升纯水仅有10-7mol水分子电离,所以[H+]=[OH-]=10-7mol/L 由平衡原理 Kw=[H+][OH-]=10-14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的意义为: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

物质的鉴定与分析方法

物质的鉴定与分析方法

物质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物质的鉴定与分析方法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方法: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密度测定、熔点测定、沸点测定等。

2.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滴定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3.光谱方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光谱方法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光谱法等。

4.色谱方法: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分离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5.电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库仑滴定法、电化学发光法等。

6.核磁共振方法:利用物质在核磁共振条件下产生的信号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核磁共振方法有1H核磁共振、13C核磁共振等。

7.质谱方法:利用物质在质谱仪中的质荷比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质谱方法有离子阱质谱法、飞行时间质谱法等。

8.生物化学方法: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鉴定和分析物质。

常用的生物化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质电泳法等。

以上是物质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一些主要方面,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深入研究和理解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其在紫外光谱图上显示出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

请推断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解题方法:根据紫外光谱图的最大吸收波长可以推断该化合物含有共轭体系,可能为芳香族化合物。

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考虑苯环上带有取代基的化合物,如苯甲醛、苯乙酮等。

2.习题:某有机物的熔点为135℃,沸点为250℃。

请判断该有机物的可能状态。

解题方法:根据熔点和沸点的数值,可以判断该有机物为固体或液体状态。

通常,熔点在100℃以下,沸点在200℃以下的有机物为液体,而熔点在100℃以上,沸点在200℃以上的有机物为固体。

5-化工分析的一般过程

5-化工分析的一般过程

4. 固体试样的采集
对一些颗粒大小不一、组成极不均匀的固体试样,
应根据试样堆放的情况,从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选 取多个采样点。采集试样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
二 试样的制备
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和液体 的可搅拌性,气体和液体的 原始试样很容易成为均匀的 试样,然后按需要取其一部 分,即可作为分析试样。 对于颗粒大小不一、组成不 均匀的固体原始试样,采集 量有时会很大,不适宜于供 分析上直接使用。因此采样 后必须通过多次破碎等一系 列步骤而制备成分析试样。 将制备好的试样贮存于具有 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中,瓶 外贴好标签,注明试样名称、 来源和采样日期等,保存备 用。样品在未分折以前,要 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和以 成分不变为原则。
2. 仪 器 分 析 方 法 :
⑷ 重 量 分 析 法 和 沉 淀 滴 定 法
⑶ 氧 化 还 原 滴 定 法
⑵ 络 合 滴 定 法
⑴ 酸 碱 滴 定 法
1. 化 学 分 析 方 法 :
五、数据处理
1、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1.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1. 气体试样的采集
气体由于扩散作用,比较容易混匀。采样时 应严格防止杂质混入、以免沾污试样。测量 气体中的某些组分时,通常是将被测气体通 过适当的吸收剂将被测气体吸收浓缩,然后 进行分析。
2. 液体试样的采集
⑴对贮存在大容器中的液体物料,如:船、铁路槽 车、汽车槽车、储罐等,要从容器的不同深度取出 适量样品,如:液碱、油品类;浓度越高、粘度越 高,浓度梯度越大,上下分层现象越明显,取样要 上中下三都要取到然后均匀混合作为分析试样; ⑵对分装在小容器中的液体物料,如:包装大桶, 则应从每一容器中取出适量样品,然后均匀混合作 为分析试样。 ⑶对流动液体物料,应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取样。需要考虑的是取样次数和持续时间,以 使得到有充分代表性的样品。

第九章一般物质分析步骤

第九章一般物质分析步骤

一般氢氧化物沉淀为胶体沉淀,共 沉淀比较严重,所以分离效果不理想。 在利用氢氧化物沉淀进行分离时,既要 设法提高选择性,又要考虑共沉淀问题 ,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分离效果。
(1)利用控制酸度和选择沉淀剂
例如使 Al3+、 Fe3+与 Cu2+、 Co2+、 Ni2+、 Cd2+、Zn2+、 Mn2+ 分离,如用过量氨水, 虽然Cu2+、Ni2+、Cd2+、Zn2+不沉淀,但往 往有共沉淀。若用六次甲基四胺,可控制 溶液的pH在5.5~6,溶液pH较低, Cu2+等 离子不生成氢氧化物,不但可以分离,而 且没有共沉淀问题。
二、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 行分离的方法。常用于分离常量组 分(毫克级以上)。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有选 择地沉淀某些离子,而其它离子则留 在溶液中,从而得到分离的目的。沉 淀分离法的主要依据是溶度积原理。 在定性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是主要的分 离手段。
在定量分析中,因为任何沉淀在 定条件下总有一定的溶解度,故沉淀 分离只适合常量组分而不适合微量组 分的的分离。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 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0.01%~ 1%
<0.01%
95%~ 90%~ 99% 95%
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
分A的分离程度,用SB/A(分离因素)
表示
SB/ A

mB mA
/ mB0 / m0A
100%

RB RA
100%
分离因素SB/A等于干扰组分B的回 收率与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之比。由于
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一般接近100%,
1分离效果即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是否分离完全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到忽略不计2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简单且快速保证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如何衡量分离的完全程度分离效果要看具体情况一般用回收率和分离率来衡量分离效果

一般分析步骤

一般分析步骤

一般分析步骤理论分析一般分析步骤对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没有统一的程式,但也不是无章可循。

一般的原则是: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

本着这些原则,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大体包括五个步骤。

1.资料审读和总体性思考这是理论分析的第一个步骤。

这个步骤是理论分析的必要前提,不要轻视,更不要放弃不做。

这是因为,对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要分析了解、熟悉调查资料,所以要进行资料审读;而要进行理论分析,总的分析目标是什么,也必须事先搞清,所以要有个总体性思考。

(1)资料审读。

资料审读就是将全部用于分析的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和阅读,以加深对资料的印象和记忆。

例如访问(或观察)记录,这就是比较生动地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调查资料。

在审读时,应该做好甄别事实,按问题归类、选取有意义的事例等工作。

又如综合统计资料,按问题归类、选取有意义的事例等工作。

又如综合统计资料,这也是理论分析不可缺少的。

这些资料虽然不是这次调查所得资料,但对理论分析有直接意义的报刊、内部文件、调查报告、历史文献等,也应该注意收集和阅读,这将开拓我们的理论思考视野,启迪思维,提高水平,使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总体性思考。

资料审读之后可以进行总体性思考。

总体性思考就是在调查资料审读以后,根据原订分析方案和现有资料,整体性地思考一下需要分析什么,现有资料允许分析什么,进行哪些分析,总的分析目标和理论假设是什么,等等。

一句话,设计下一步的分析应该如何进行。

在总体思考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①根据现有资料,检查原来拟定的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每个调查者都本着一定目的进行这种活动的,所以事先拟定了调查提纲和分析方案。

调查资料虽是按提纲和方案收集而来的,但许多实际资料与原方案的要求并不处处吻合,这就需要根据现有资料检查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予以修订。

即便调查资料与原方案相当一致,也还需要根据现有资料将原分析方案具体化,因为事先拟订的分析方案都是原则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分离效果。
(1)利用控制酸度和选择沉淀剂
例如使 Al3+、 Fe3+与 Cu2+、 Co2+、 Ni2+、 Cd2+、Zn2+、 Mn2+ 分离,如用过量氨水, 虽然Cu2+、Ni2+、Cd2+、Zn2+不沉淀,但往 往有共沉淀。若用六次甲基四胺,可控制
溶液的pH在5.5~6,溶液pH较低, Cu2+等
染就是要求分离率低。常用的沉淀剂 有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一、无机沉淀剂
沉淀剂 沉淀时介质 稀HCl 稀H2SO4 NH4F
NaH2P4或
Na2HPO4
能沉淀的离子 Ag+、Hg22+、Tl+、Pb2+(PbCl 溶解度较大)
2
稀HNO3 稀HNO3 弱酸介质
Pb2+、Ba2+、Sr2+、Ca2+(Ca
与大部分一、二价金属离子分离。
采用一些有机碱作沉淀剂。如六次
甲基四胺、吡啶、苯胺等,与其共轭酸
组成缓冲溶液,可控制溶液的pH,使 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达到
沉淀分离的目的。
采用ZnO悬浊液或一些微溶性碳酸盐或氧 化物的悬浊液作沉淀剂。在酸性溶液中加
入ZnO悬浊液,ZnO与酸作用逐渐溶解,使
实际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都以
简单的金属离子形式存在,可能形成羟
基络合物或与其它阴离子形成络合物。
因此,金属离子的分离的最适pH范围
与计算值常会有出入,必须由实验确定。
进行氢氧化物分离,通常采用
NaOH(强碱)作沉淀剂,使两性元
素与非两性元素分离。采用 NH3· H2O,
在铵盐存在下,控制溶液的pH为8~ 9,使高价金属离子(如Al3+、Fe3+等)
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 义。
一、气体样品的采取 气体样品为均匀样品。可采用直
接法和浓缩法。
二、液体样品的采取 基本上可认为是均匀样品。但要
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样品的均匀性。
三、固体样品的采取 经常遇到的是矿石、合金、盐类、
土壤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时,
在定性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是主要的分 离手段。
在定量分析中,因为任何沉淀在
定条件下总有一定的溶解度,故沉淀 分离只适合常量组分而不适合微量组
分的的分离。常用的沉淀剂有无机沉
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与沉淀重量法类似,如果欲将待
测组分沉淀下来,则既要让它沉淀完 全,又要求沉淀不被干扰组分污染。
而沉淀完全就是要求回收率,不被污
进行煮。常用的混酸有:硫酸—硝酸 —高氯酸等。
高压消化法 将试样与混酸密闭在反应
容器中加热。 微波消解法
第三节 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的选择
在定量分析中,当试样组成比较 简单,所选择的测定方法有较高的选
择性时,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即可直
接测定。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是 组成比较复杂的试样,在测定其中某
在尽量小的体积和尽量大的浓度,
同时有大量没有干扰作用的盐类存在下 进行沉淀。
由于离子的水合程度低,可得到含水量
少而比较紧密的沉淀。大量无干扰作用
的盐类存在,一方面降低离子的水合程
度,同时减少沉淀对其它组分的吸附, 提高分离效果。NaOH小体积沉淀法常 用于使Al3+与Fe3+、Ti(IV)等的分离。
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 含量 >1% 0.01%~ <0.01% 1% 95%~ 99% 90%~ 95%
回收率
>99%
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
分A的分离程度,用SB/A(分离因素)
表示
SB / A
0 mB / mB 0 mA / mA
RB 100% 100% RA
分离因素SB/A等于干扰组分B的回 收率与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之比。由于
单且快速,保证待测组分的回收率)
如何衡量分离的完全程度(分离
效果),要看具体情况,一般用回收率 和分离率来衡量分离效果。
分离后测得的待测组分 的质量 回收率 100 % 原来所含待测组分的质 量
回收率越高越好,即分离过程中的损
失尽可能小。采用加入法来测回收率。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待测组分含量
分离手段最后处理成10 ml溶液,即将U
(VI)的浓度提高了100倍,既解决了 测定方法灵敏度不够的问题,又达到与
海水中其它金属杂质分离的问题。
对分离的要求是:
(1)分离效果 即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 是否分离完全(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
待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
中的损失要小到忽略不计) (2)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简
2+浓度大时才沉淀)
Th4+、稀土、Ca2+、Sr2+
酸性介质
弱酸性介质
Zr(IV)、Hf(IV)、Bi3+
Fe3+、Al3+、Cr3+
氨性介质
Cu等过渡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
H2S Na2S NH42S
稀HCl介质
(0.2~0.5mol/L)
Ag+、Pb2+、Cu2+、Hg2+、Cd2+、Bi3+ As(III)、Sb(III)、Sb(V)、Sn(II)、Sb(IV) Ag+、Pb2+、Cu2+、Cd2+、Bi3+、Fe3+、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项分析工作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2)定性 检验;(3)试样的分解;(4)干扰
的消除;(5)测定;(6)分析结果
的计算和评价。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在定量分析中往往用样本平均值
来估计总体平均值。这就要求进行测 定时所使用的分析试样具有高度代表
性,即样本平均值能代表总体平均值,
只有 Fe3+、Mg2+ 仍能沉淀;有EDTA
存在,加入过量氨水,只有 Ti(IV)、
Sn(IV)、 Sb(V)、 Sb(III)、 Nb(V)、 Ta(V)仍能析出沉淀。
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要求测定含量极微
的组分,目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又不够
高,这时必须先对待测组分进行富集 (Enrichment)。即在分离的同时,设
法增大待测组分的浓度。富集过程显然
也是分离过程(从大量基体中分离出被
测组分)
例如,测定海水中的痕量铀,通常
1 L海水中,只有1~2 g U(VI),往 往难以直接测定,如果将海水经过某种
随试样的粉碎程度和放置时间而改变。随
着湿存水含量的变化,试样中各组分的相 对含量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在测定前, 必须先将试样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用烘干 试样测定的结果是恒定的。
第二节 试样的处理
1. 试样处理必须完全;2. 不应有损失; 3. 不应引入杂质。
一、溶解法
水溶;酸溶(盐酸、硝酸、硫酸、 磷酸、高氯酸、氢氟酸和混合酸)、碱
过量
Hf(IV)、Cu2+、Cd2+、Ag+、Hg2+、
Bi3+、Co2+、Ni2+、Mn2+
NH3· H2O 过量
有NH4Cl存在 Be2+、Al3+、Fe3+、Cr3+、稀土、Ti(IV)、
pH9~10
Zr(IV)、Hf(IV)、Th4+、Nb(V)、 Ta(V)、 Sn(IV)、Sn(II)、Mg2+、Pb2+
部分沉淀:Fe2+、Mn2+
六次甲基 四胺
(CH2)6N4+6H2O Al3+、Fe3+、Cr3+、Bi3+、 Ti(IV)、 =4NH3 +6HCHO
Zr(IV)、Th4+、Sn(IV)、Sn(II)、Sb(V)、 Sb(III)
pH5~6
1.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生成氢氧化物 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
要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 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愈多
愈有代表性,但采样量不能过大。一
般情况下,采样量与矿石的性质、均 匀程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过
可用公式计算
m Kd
a
式中,m为最小采样量(kg);d为试
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K和a 均为经验常数。通常K为0.02~1,a为
溶。
二、熔融法
熔融法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 在高温下加热,利用试样与熔剂发生
的复分解反应,使试样的全部组分转
化成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如钠盐、
钾盐、氯化物等。酸熔融、碱熔融、
烧结法。
三、消解法
主要针对有机试样。为了测定有 机(或生物)试样中的某些元素(如
金属、硫、卤素等)的含量,必须先
将试样分解。通常有湿法消化和干法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沉淀分
离法、挥发和蒸馏分离法、液—液萃 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
离法等。
二、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 行分离的方法。常用于分离常量组
分(毫克级以上)。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有选
择地沉淀某些离子,而其它离子则留 在溶液中,从而得到分离的目的。沉
淀分离法的主要依据是溶度积原理。
碱性介质 氨性介质
2+、Co2+、Ni2+、Zn2+、Mn2+、Sn(II) Fe (pH>9)
Ag+、Pb2+、Cu2+、Cd2+、Hg2+、 Bi3+、 Fe3+、Fe2+、Co2+、Ni2+、Zn2+、Mn2+、 Sn(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