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简答题
《红楼梦选读》简答题
![《红楼梦选读》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6fdcfaf61fb7360b4c65b2.png)
二、黛玉葬花
1、简述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明确:黛玉担心宝玉受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去怡红院看看,却因晴雯生气不给开门,黛玉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有说有笑,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并写下《葬花吟》。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两人之间又是负气、解释、剖白、决绝……最后又一次言归于好。
贾宝玉:兼有软弱和反抗的成分。软弱:面对金钏的自尽,他只会伤心痛苦,没有悲愤,更不敢控诉和抗争,面对父亲的紧逼,他既不敢辩解、不敢反抗,连逃跑的念头都没有;反抗:对于身为下贱的奴婢们的悲惨命运,他报以无限的同情,对于被统治阶级当作玩物的戏子,他愿意倾心相交,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朝廷命官,他骂他们是“国贼禄鬼”。
8.黛玉看到宝玉后说:“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黛玉为何说到“短命”一词掩口不再说话而抽身走掉?
【答案】①林黛玉因为昨晚的事情还在生宝玉的气,所以见面后难免会生发出恼怒的情绪。②“短命”的意思是活不长,但黛玉说到“短命”时感觉这样的话太重,另外自己深爱着宝玉也不希望宝玉“短命”,所以就不再往下说了。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喜爱之情,虽然昨天自己很生气,但也不希望自己心爱的人“短命”。
明确:第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探春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查明旧帐,秉公执法,为此,她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她捍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第二是缩减重复开支。探春先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子,因为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其次是把各位姑娘每月脂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此项改革缩减了重复开支,也剥夺了府中买办采办姑娘、丫鬟脂粉的权力。第三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办法很好,就借鉴来管理大观园,将园圃、池塘等委派给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等承包起来,除供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外,各自享用剩下的赢余。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25cf300b4e767f5acfce8a.png)
红楼梦简答题(一~三十回)1. 贾母和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但黛玉回答不一,请分析黛玉变化的原因答:黛玉规规矩矩,照实回答外祖母,有教养.改口回答宝玉,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2.简要分析护官符的内涵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答: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社会现实的黑暗3.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答: ①虚伪,圆滑,世故.门子的主意虽合贾雨村心意,可他却摆出一副清官的姿态,既要弄鬼欺人,又要装作公正②徇私枉法.最终胡乱判案,放过薛蟠③忘恩负义.明知英莲是恩人的女儿,却不相救④狡猾阴险,心狠手辣.怕门子揭其底细,冲发了他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做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的内涵答:一方面凤姐借以推辞贾府并不富裕,不像外人所说所想。
另一方面也无意中传递了贾府坐吃山空,家业将败的预兆5.焦大骂宁国府有何意义?答:揭露了宁国府肮脏的内幕,也为贾府的现状痛心,真心希望贾府改过,是“贾府的屈原”6.简析“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不同答:①木石前盟:前世注定,不带封建社会功利色彩;是男女之间的真情相悦,纯真的盟誓。
②金玉良缘:是人为的婚姻撮合,带有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以及个人情谊难洽的婚姻爱情观念7.秦可卿病重,王熙凤和宝玉前去探望,宝玉为什么哭了?答:①宝玉和王熙凤来到秦可卿房中,看见可卿屋中挂着一幅《海棠春睡图》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想到自己在这个房间里睡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②又听到秦氏说了一些“未必熬得过年”的话等,一时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了下来8.袭人和黛玉对宝玉赌气有何不同?答: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故用柔情以警之,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9.平儿为何替贾琏遮丑?答: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10.第二十六回写薛蟠邀请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的事有什么作用?答:作者意在用这个情节之庸俗,来反衬宝黛谈爱之雅11.“戏彩蝶”的是宝钗,为何称她为“杨妃”答:因宝钗丰满,体型似杨贵妃,杨妃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圆滑之徒,宝玉也曾这样讽刺过她12.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寓意答:①二十二回: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里,为了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②二十七回: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预示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双剑所埋葬13.“红麝串”有什么暗示?答: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是元妃送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表明元妃对她们的偏爱,暗示他俩可成婚配。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76a93559eef8c75fbfb33a.png)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1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15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3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13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68回)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每日一练(七)《红楼梦》简答题
![每日一练(七)《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f424a869eae009591beced.png)
永安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每日一练(七)《红楼梦》简答题1、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第一回)选文中谁在“嗟悼”?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石头。
一僧一道,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他们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此石听后动了凡心,苦求二仙携至人间享受。
二仙拗不过,将其幻化为美玉,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携入红尘。
2、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第一回)选文中“蠢物”指谁?“一段风流公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是块鲜明美玉,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神瑛侍者每天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幻成人形。
神瑛侍者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也下世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回报灌溉之情。
3、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第一回)“他”指谁?“菱花空对雪澌澌”暗喻什么事?元宵节发生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甄士隐。
暗喻英莲(香菱)被薛蟠强占为妾的不幸遭遇。
元霄节,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等到来抱时,已无英莲踪影,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4、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第二回)选文中“酒色之徒”指说谁?贾政因何事下此论断?请简述相关情节。
贾宝玉。
周岁抓周时,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贾政认定宝玉长大后必为酒色之徒,因而大怒。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2fa80ea8956bec0875e326.png)
“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情?答:处境:寄人篱下。
心情:自恋伤感,独标高格《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宝玉挨打”,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宝玉挨打有那些直接的原因?宝玉挨打的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宝玉与贾政的冲突仅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吗?(6分)答:直接原因:<1>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
(1分)<2>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
(1分)<3>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
(1分)根本原因:<1>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1分)<2>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
(1分)宝玉与贾政的冲突,表面上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尖锐冲突,展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1分)《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的具体内容。
(4分)答:<1>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
(1分)<2>主事者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3>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分)<4>名娶黛玉,实为宝钗。
(1分)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答:黛玉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1分)所惊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1分)所叹的是:你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1分)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红楼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10d7776eeaeaad0f33055.png)
红楼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并简述之。
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4.“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化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四个女子的命运,简述其中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5.“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6.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七回)一回中,简述黛玉焚稿的情节。
7.简述尤三姐殉情经历。
8.“严父责打不肖子”,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9.简述抄检大观园的主要情节。
1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简述“晴雯撕扇”或“晴雯之死”故事情节。
11.“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敢事情节。
12.简析“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关于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13.香菱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子,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14.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
15.《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从诗社相关情节的描写便可窥见红楼女性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附答案】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红楼梦》简答题百题
![《红楼梦》简答题百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f2dc3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1.png)
《红楼梦》简答题百题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简答题(1)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
(2)《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4)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2.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3.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和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你对他(她)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红楼梦》中最有叛逆特点的是哪两个女性?《红楼梦》中,有一个不拘小节,喜欢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在院中大青石上睡大觉的女子是谁?5.解读《红楼梦》中的判词可以了解人物命运与性格特点。
请解读下列这段判词的含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6.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金玉良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石前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4ccb7da98271fe910ef959.png)
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 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 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 特征? • 答:她的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 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 能办得到。 • 第二层意思是说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 • 第三层意思是说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 • 这两句话集中的表现了她狡诈、贪婪的性格。
黛玉悲题《五美吟》,有人说,黛玉的 五美吟,名为咏古,实为咏己,请说出 你的看法。
• 答:同意《西施》一诗,自比西施美貌,可最终命
运还可能不如寻常村女;《虞姬》一诗,言学虞姬 气烈,为心上人拼得一死,万古流芳;《明妃》言 红颜薄命古今同叹自己命运;《绿珠》一诗,估计 自己和宝钗都可能被抛;《红佛》一诗,言自己慧 眼识丈夫,贾府庸人怎约束我?
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 《红楼梦》中 甄宝玉和贾宝玉异同点?曹雪芹刻画出 这样一个人物的真实用意何在?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 红麝串” “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 • 答:茜香罗是蒋玉函送给贾宝玉的。琪官将系小衣 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 花汗巾送给了琪官。这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给他的, 当天夜里,宝玉又悄悄把琪官送的大红汗巾系在袭 人腰上。这样写,是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 又写出宝玉、琪官、袭人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为 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 • 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 是元妃送来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是暗示 他俩可成配。
贾府遭到变故后,贾母有何作为?从中 你可以感受到贾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 高鹗是如何 安排王熙凤的结局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 答:在高鹗后续的40回版本中,王熙凤最后是死于病魔的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ad0d05022aaea998f0f93.png)
《红楼梦》简答题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
《红楼梦》简答题答案说课讲解
![《红楼梦》简答题答案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1b24c5bb14e852458fb57ea.png)
1.请指出晴雯性格特点,请简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情节。
答:(1)晴雯是曹雪芹笔下最具有个性魅力、最丰满的形象之一。
晴雯的形象特点:美丽聪慧,柔情似水;桀骜不驯,刚直锋利;疾恶如仇,敢于反抗。
(2)①端午节节宴会不欢而散,宝玉回房长吁短叹。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被训斥了几句。
(1分)②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
(1分)③袭人来劝,晴雯带着酸意讽刺袭人连个姑娘还没混上就称起“我们”,(1分)宝玉气得要打发晴雯出去,众丫头跪下求情。
(1分)④而宝玉赴宴回来,主动寻求和解。
宝玉说出一番物用的道理:高兴就好,只别拿着出气!晴雯借机说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宝玉让她撕自己和麝月的扇子,麝月干涉,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
(1分)2、《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是叙写宝黛二人互明心迹的精彩片断。
请概述有关情节,并分析黛玉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帐话”时的心理及其作用。
答:①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称扬自己不说“混账话”,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②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
原因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
③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
1.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答: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②宝玉与琪官(蒋玉涵)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③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宝玉不喜欢读书,却爱和丫鬟们厮混,贾政早有不满,如今三罪一并,便喝令怒打。
2.“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答:(1)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和宝玉说“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https://img.taocdn.com/s3/m/0fbf0f253169a4517723a3eb.png)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高考阅读05-16 1525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试分析以“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答: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②“无材补天”的顽石隐喻了宝玉的叛逆性格,暗示宝玉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③“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为宝黛初会埋下伏笔。
3.概括“红楼第一梦”的主要内容。
答:甄士隐午睡,梦见一僧一道走来,谈论一段风流公案:昔日离恨天的一棵绛珠仙草,奄奄一息,神瑛侍者见此草风流袅娜,凡心一动,溉之以甘泉,被贬下人间。
仙草修得女体,下凡报恩,愿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以报浇灌之恩。
士隐正待询问,却被惊醒。
4.在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答: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1.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红楼梦简答题(含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29b8a5fbfc77da269b1cf.png)
红楼梦简答题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三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六十八回)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红楼梦》阅读简答题
![《红楼梦》阅读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90ea94c77da26925c5b086.png)
《红楼梦》阅读简答题1.“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是贾雨村对月寓怀吟的诗,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他在《红楼梦》的结构方面有何作用?(第一问)野心大(有抱负,名利心重)。
(第二问)线索作用。
2.《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过来。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第一问)妙玉。
(第二问)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茶盅,妙玉嫌脏,要扔掉;宝玉觉得不如送给刘姥姥,就向妙玉讨了来。
3.《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的“五种风俗”,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措施:①订造簿册,依花名册点卯。
②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处罚有定规。
③登记发牌,核对发放费用。
形象特点:①精明。
②严厉。
③干练。
4.“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的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
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
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
”黛玉的老师是谁?“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段文字反映了黛玉的什么性格?(第一问)贾雨村。
(第二问)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故林黛玉念“敏”作“密”,写“敏”减一二笔,这是避讳。
(第三问)知书达礼、言谈不俗(或答“不是凡女子”)。
5.“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红楼梦》中这首唱词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了词中“奴”什么样的心理?(第一问)探春远嫁。
(第二问)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
6.《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王熙凤为什么要大闹宁国府?后来她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第一问)起因是贾琏偷娶宁国府尤氏之妹尤二姐。
(第二问)后来王熙凤借刀杀人,逼迫尤二姐吞金自杀。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9a8017f12d2af90242e678.png)
1.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
2.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刚到应天府走马就职,有金陵一霸薛蟠因争夺一婢殴伤人命而逍遥法外的官司,本当依法断案的贾公因为听了一位门子有关“护官符”的点拨,只得按照“官场潜规则”搪塞了事。
3.《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
木指“林”,石指“宝玉”,《红楼梦》第一回讲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子,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发誓来世要用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他的恩情,此为“前盟”。
4.《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简述这两件事。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宝玉贾宝玉满月时贾政(贾宝玉的父亲)让他抓周,来看他以后的发展。
结果贾宝玉什么都没有抓,只是手里拿着胭脂水粉不放,所以贾政认为贾宝玉以后一定是个浪荡子,不思进取。
就不再喜欢他了。
5.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由于宝玉调戏丫鬟金钏,金钏被王夫人怒斥后,不堪受辱而投井自尽,事后贾环告发宝玉,贾政听后勃然大怒而暴打宝玉。
6.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是么会这样?前世一个是石头,一个是仙草。
今世有因缘7.《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8.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的行为。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fd2d0e01f69e314232947f.png)
《红楼梦》简答题姓名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请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分别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
《红楼梦》简答题及其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4af45152ea551810a687b1.png)
《红楼梦》最新简答题及其答案: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35e6b41a37f111f1855b62.png)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高考阅读2013-12-18 22155d56b7b40102eejr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一.《红楼梦》简答题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答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af8112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48.png)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011.《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答: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3.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4.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答:贾雨村一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呈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是贾雨村困难时,帮助他的甄士隐的女儿),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得悉其中的利害,便徇情枉法。
胡乱断了此案。
5.《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红楼梦》简答题(情节梳理)
![《红楼梦》简答题(情节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2eb7c42cc58bd63186bd4c.png)
一.《红楼梦》简答题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三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六十八回) 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阅读简答题1.“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是贾雨村对月寓怀吟的诗,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他在《红楼梦》的结构方面有何作用?(第一问)野心大(有抱负,名利心重)。
(第二问)线索作用。
2.《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过来。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第一问)妙玉。
(第二问)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茶盅,妙玉嫌脏,要扔掉;宝玉觉得不如送给刘姥姥,就向妙玉讨了来。
3.《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的“五种风俗”,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措施:①订造簿册,依花名册点卯。
②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处罚有定规。
③登记发牌,核对发放费用。
形象特点:①精明。
②严厉。
③干练。
4.“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的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
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
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
”黛玉的老师是谁?“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段文字反映了黛玉的什么性格?(第一问)贾雨村。
(第二问)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故林黛玉念“敏”作“密”,写“敏”减一二笔,这是避讳。
(第三问)知书达礼、言谈不俗(或答“不是凡女子”)。
5.“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红楼梦》中这首唱词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了词中“奴”什么样的心理?(第一问)探春远嫁。
(第二问)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
6.《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王熙凤为什么要大闹宁国府?后来她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第一问)起因是贾琏偷娶宁国府尤氏之妹尤二姐。
(第二问)后来王熙凤借刀杀人,逼迫尤二姐吞金自杀。
7.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请简述作者的用意。
①隐去真实的年代与背景,假托前朝人事。
②隐去真实的事情,虚构了贾府中的人物变迁。
③用谐音手法,虚构人物,并暗示作品中的人物命运。
8.《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后,袭人“不觉流下泪来”,贾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两人都流泪,但蕴含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袭人伤感、同情:她们在贾府中身份、地位相似,素日交好、同命相怜。
②宝玉伤心、自责:宝玉因调笑金钏,认为金钏的死与自己有关。
9.“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对谁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第一问)是对贾雨村说的。
(第二问)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
(第三问)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10.《红楼梦》前五回有什么作用?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纲。
第一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接着通过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耳闻目睹、葫芦僧判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情节,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含蓄地暗示了主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
11.《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贾府的?冷子兴从官场的视角以演说的形式介绍了贾府(虚写),林黛玉从知识女性的视角、刘姥姥从乡野村妇的视角见证了贾府的人情冷暖、兴盛衰败(实写)。
12.一部《红楼梦》贯穿了多条线索,试指出有哪些线索。
第一条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美的毁灭;第二条是以贾府为聚焦点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第三条是刘姥姥四进贾府所见到的贾府盛衰的巨大变化。
13.简述刘姥姥四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二进荣国府,深入大观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且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三进荣国府时,贾母已死,凤姐病重托孤;四进荣国府,搭救巧姐。
作用:刘姥姥四进荣国府,亲眼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是全书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14.“共读《西厢记》”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请简要概述。
春暖花开之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宝玉见是黛玉,便把书交给她看,黛玉看得入迷;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嗔怒,宝玉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中的词句嘲笑了宝玉。
15.《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表现了什么?(第一问)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省下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第二问)贾探春是封建社会的预言者,她最早看出并最早预言了四大家族无可挽回的必然败落的命运。
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作敢当”的勇气。
16.“抄检大观园”时反应最激烈的丫鬟是谁?她的表现表明了什么?(第一问)晴雯。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任人来搜查。
晴雯却出人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的抄检者,以示反抗。
(第二问)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以及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
17.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是为谁写的?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问)贾宝玉的丫鬟晴雯。
(第二问)死亡原因有二:一是她长得太漂亮,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
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密,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18.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协理宁国府”的?她是如何做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问)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
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
(第二问)凤姐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第三问)表现出了凤姐的敏锐干练,严厉精明。
19.请简要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20.《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初见黛玉,“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贾宝玉摔玉的原因有哪些?①贾宝玉对玉分不清人的高低贵贱十分不满,对玉“通灵”一说深感怀疑。
②贾府中的姐妹没有玉,贾宝玉觉得无趣。
③发现林黛玉也没有玉,贾宝玉断定玉非宝物。
④贾宝玉有平等待人、尊重女性的思想。
21.《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女子及宝玉第一次结诗社,进行了哪些结社活动?①起名号、字样。
②李纨自推社长,拟定开设日期。
③出题设韵作诗。
④拟定社名“海棠社”。
22.《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第一问)①黛玉住处潇湘馆有竹子。
②斑竹又名湘妃竹,黛玉住处又名“潇湘馆”。
③娥皇、女英哭竹成斑,黛玉也爱哭,将来想“林姐夫”,也要变成斑竹的。
(第二问)预示了黛玉的命运和结局。
23.《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奶奶的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服侍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
”请问说话者为谁?相关情节是什么?你对这个人物的行为有怎样的看法?(第一问)平儿。
(第二问)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凤姐泼醋,打了平儿。
事后,老太太觉得委屈了平儿,要凤姐给她赔不是,平儿却主动上来给凤姐磕头,说了以上的话。
(第三问)明明无辜受欺,还要给主子唱赞歌,十足的奴才性格。
(若从肯定的角度亦可:承认她的角色意识,缓和矛盾,维护家庭和谐等。
) 24.宝玉心中想到:“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
”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宝玉看到的是什么场景让他有如此想法?该想法反映了他对黛玉什么样的态度?场景:龄官划蔷。
态度:反映贾宝玉深爱林黛玉,对黛玉清高的赞赏,对黛玉独一无二的个性的痴迷。
25.《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哪里?倒要细细的看看。
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
”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十岁被卖入贾府;因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年纪轻轻,抱屈而亡。
26.简述《红楼梦》中宝玉两次摔玉的原因并分析两次摔玉分别表现了宝玉什么性格。
第一次摔玉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
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表明了他的叛逆、追求自由平等。
第二次摔玉原因:因黛玉提起“好姻缘”之事,宝玉一听,便觉“逆了己意”,心里对黛玉的一片真心,但“口中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表现了宝玉的率真、重情。
27.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木(林黛玉)石(贾宝玉)前盟。
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8.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表现世俗认为金玉良姻相配,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
表现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
29.海棠诗社创建情景初秋季节,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
适值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
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首次活动在探春居处秋爽斋,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
之后还组织各种主题的诗会。
30.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