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长诗
该诗表现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 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封建 制度的反抗。
艺术特色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非常成熟,采用 了民间文学的叙事手法,同时吸收了 乐府民歌的长处,以优美的语言、生 动的情节、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形象 ,展示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
《木兰诗》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 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从军的故事。
民间长诗与民间信仰
信仰寄托
民间长诗往往包含着人们对于神灵、祖 先、英雄人物的信仰和敬仰,这些人物 形象在长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和展现 ,成为人们信仰寄托的载体。
VS
传承民间信仰
民间长诗作为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传承 了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 重要意义。
要点二
体现民族精神
民间长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 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等,对于培 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具 有重要意义。
要点三
反映社会生活
民间长诗以人民生活为题材,通过描 绘人物、事件和场景,真实反映了古 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风俗和思想, 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集体性
民间长诗是由民间口头创作、在 民间流传的长篇诗歌,具有集体 性的特点,其创作和流传过程往 往是通过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等 方式进行的。
地域性和民族性
民间长诗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 特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间长 诗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反映 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 风貌。
02
民间长诗的历史发展
05
民间长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民间长诗的传承方式与现状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教学资源库 概念解释 0绪论
章名:
页码序号:
序号
概念
概念解释
1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它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同时也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大众生存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大类:(1)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等。(2)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3)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等。
2
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艺学
民间文艺学它是研究民众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的科学,也就是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其内容包括:(1)学术史:历史上和近现代关于民间口头文学的记录、评述和理论研究。(2)体裁研究:关于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体裁的界定、所含种类、发展状况、艺术特征、社会价值等。(3)作品研究: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及其演变过程、记录与传播的情况等。(4)相关研究:关于民间创作者、传承人的情况,以及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与作品相关的民俗现象、社会环境等。
3
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
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就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的民俗事象,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部分,不包括故事、歌谣等成篇的民间文学作品。
5
民间
“民”与“民间”在民俗学史上是一个演进中的概念。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an Thoms)发明了“Folklore”一词,他在给《雅典娜论坛》的一封信中首次使用该词,指“大众古俗”或“大众文学”,包括“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谚语等”。他所说的“民”指保留着古俗的那些乡民。其后民俗学史上的“民”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都指“乡民”“野蛮人”“农民”。后来“民”的范围又逐渐扩大,到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那里,就指任何人组成的任何“民群”。在中国,建国后开始民间文学领域内的“民”指“劳动人民”,后来用“民众”一词指非官方场合的所有人。故“民间”是与官方相对而言的,有时也将知识分子排除在外。“民间文学”则是与“作家文学”相对而言的。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民间文学同时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①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基于其口头相传的特点。
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体现于其众多异文之中,没有异文和变异性,也就没有传承性,民间故事的传承正是藉由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异而得以实现的。
③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传承性而言的。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民族中的故事存在着相似性和亲缘性,对其变异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2.民间文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p28-35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A.区别B.联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深受楚地民歌、神话的影响;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上②表现手法上比如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民间文艺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等等。
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汉魏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③语言运用上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如:吉祥语、俗词、俗短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3.民间文学的范围从体裁上分为三类:①民间散文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②民间韵文类: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③民间说唱: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第二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定义:p65(广义和狭义)2.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p67①特点:a.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是模糊的b.贴近生活c.类化性②分类:at分类法除此之外,四大分类: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写实故事、寓言、笑话3.童话 p73①概念:p73②分类: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以魔法故事为主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a.天鹅处女型故事b.田螺姑娘型故事c.灰姑娘型故事d.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e.蛇郎型故事f.画中人型故事g.问活佛型故事h.狼外婆型故事i.怪孩子型故事 j.神奇宝物型故事5.童话的艺术特征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b.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6.民间生活故事 p79①定义:p79②特征: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7.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a.巧媳妇故事b.长工与地主故事c.婚姻爱情故事d.交友故事e.呆女婿故事f.怕老婆故事g.机智人物故事8.民间笑话和寓言p84A:笑话①定义:p84②特征:一是在内容和表达上巧妙满足搞笑或幽默的原理、技法;二是情节单纯简短,绝不拖沓;三是常用夸张手法突出可笑之处。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三)我国“民”的内涵的变迁 1、民俗学运动的“五四”北大时期与中山大学时 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 重点指下层平民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民” 按严格的阶 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3、在新时期,“民”的内涵又悄然变迁,一般民俗 学者逐渐用“民众”的说法取代了“劳动人民” 这样,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很宽泛了,它渐有包 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 会,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 的一员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一)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 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 民间小戏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 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 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 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 时又具有表演性
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 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 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作品 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 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 规律、演变情况等
关键概念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 语言民俗 民间
田野调查 采风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P5-P7 2、什么是“民间”?P3-P4 3、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P5 4、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 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 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 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 法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特性?A.口头性B.传承性C.变异性和民俗性D.书面性答案:D.书面性。
解释: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和民俗性,但并不是书面性的。
2、“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它属于哪一类别的民间文学?A.神话B.传说C.民间故事D.民间歌谣答案:C.民间故事。
解释: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它以叙述人物及其命运为主要内容,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3、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歌谣的功能?A.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讽刺功能D.记载历史功能答案:D.记载历史功能。
解释:虽然民间歌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教育和讽刺,而不是记载历史。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文学的定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多种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娱乐、教育的方式,还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2、分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答案: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它依靠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传承人的不同和历史变迁,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举例说明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答案: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讲述一些有关春节由来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春节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在一些婚礼仪式中,人们也会讲述一些有关婚礼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与婚礼这个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民间文学和民俗是相互依存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定义?A.民间文学是由民间口头传统传承下来的。
B.民间文学是由普通民众创作的。
C.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
D.民间文学是由专业作家创作的。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统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它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对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
一、概念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口头传承、口碑宣传的方式广泛流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创作的,包含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特点1. 大众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欣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它与精英文学相比,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2. 传统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留了民族、地域和群体的传统特色。
3. 多样性:民间文学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4. 大众化:民间文学通常以口头方式流传,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迎合不同阅读层次和口味偏好的读者。
这也是帮助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历史地位1. 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递智慧和经验,民间文学作品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思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可以使后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 价值记录:民间文学记录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奋斗和受苦经历,是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生动记录。
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4. 民主表达:民间文学作为人民之声的载体,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民的渴望和诉求。
它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5.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
6.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7.常见的轻视民间文学的观点有哪些?其产 生原因是什么?这些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三)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
学有很大影响 (四)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一)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 和再创作
(二)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思考题
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 成原因。
三、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 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 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 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 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 沿袭、存活。
四、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 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 生变化。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 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 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口头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为“民众口头 创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
二、群体性
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 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所谓群 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 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第九章 谚语、谜语、歇后语
思考题
7 、简要说明歇后语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P317 8 、举例说明什么是歇后语的乖讹式幽默 。P320 9 、举例说明什么是歇后语的情感释放型幽默 。P321 10 、举例说明什么是歇后语的干涉型幽默方式?
P320
11 、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原理与方式 。P321-
P322
12 、怎样看待那些格调“粗俗 ”的歇后语?P322
第二节 谜语
二 、谜语的类型 谜语分为三类:
1 、物谜 ,就是以固体形象的事物为谜底 的谜语 2 、事谜 ,是以人的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 运动中的自然现象为谜底的谜语 3 、字谜 ,就是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 。字 谜的制作可从字的偏旁 、笔画 、读音 、字 义等多方面入手
第二节 谜语
二 、谜语的类型 字谜中有一种扩展的特 殊形式“灯谜 ”,在民 间游艺活动中很盛行 , 其谜面多为单字 、词或 短语 ,而跟谜底的关联 方式更为曲折难猜 。 由 于其谜面过于简短 ,不 能构成篇章 ,故不将之 算在民间文学的体裁范 围之内
第一节 谚语
三 、谚语的特点 谚语最显著的特点 ,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 、意味深长 ,指谚语是民众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 晶 ,往往包含着深刻、丰富的道理,耐人寻味, 引 人深思 2 、表述巧妙 ,指谚语是艺术性很强的语言,常运 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表 意鲜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 , 朗朗上口 , 易于 传诵 ,有的还幽默风趣 3 、形式精练 ,指谚语是在众口传诵过程中千锤百 炼过的 ,都用词精当、语句简短 ,在短小的语言形 式中浓缩了丰富的内容
第二节 谜语
三 、谜语的艺术特点 (三)音韵和谐, 朗朗上口
谜语是一种口头韵文作品 , 富于韵律美 , 易于传诵 。民众在创造谜语时 , 已习惯成 自然地要编出顺口押韵的短诗 ,而不会用 拗口或松散的话语来表达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五章 民间故事
物形象有什么区别?7. 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6. 魔法故事里的动物形象与动物故事里的动
寓言是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喻某 种深刻精警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
二 、笑话 笑话是民间口头传播的简短而引人发笑的故事。
2.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3. 什么是AT分类法? 4. 什么是民间故事的类型 、异文和母题?
二 、 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一 )天鹅处女型故事 (二) 田螺姑娘型故事(三) 灰姑娘型故事(四) 狗耕田型故事或称“两兄弟型故事 ”
(八) 神奇宝物型故事(九) 画中人型故事(十) 问活佛型故事
(七) 怪孩子型故事
(二) 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
民间故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 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最兴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故事 , 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 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 , 包括神话 、传说、 童话 、生活故事 、 寓言 、笑话等 。狭义的故 事 , 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 、虚 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 , 是指神 话 、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一 )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 、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 。又叫作“ 写实故事 ”或“世俗故事 ”。 生活故事又包括 许多具体的类型 , 如巧媳 妇故事 、呆女婿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等。
(二) 呆女婿故事(三) 怕老婆故事(四) 机智人物故事
(一 )巧媳妇故事
(一 )贴近生活(二) 泛指性(三) 类型化
三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与AT分类法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指以国际通行的 “AT分类法 ”为基准的类型学研究。
(二) 教育价值(三) 艺术价值(四) 文化资料价值
民间文学概论1
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第十章 民间说唱(27页)
第三节 快书与快板
一 、快书 、快板的概 念与源流 快书 、快板 ,是用竹 板 、铜板或骨板等伴 奏 ,词句合辙押韵 、 节奏较快的一种叙事 性说唱形式
第三节 快书快板
二 、快书 、快板的特点 快书 、快板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表述紧凑 ,叙事精练 第二 ,情节紧张 ,冲突激烈 第三 ,张弛有致 ,庄谐并出
第一节 民间说唱概说
二 、 民间说唱的源流 5、元代的说唱文学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 ,并 出现了弹词 、鼓词等形式 6、 明清时期是说唱文学的成熟期和繁荣期。 说书艺术与话本文学获得大发展 ,诸宫调文学 与散曲文学也有较大的成就 7、民国以后 ,说唱文学继续发展 ,并成为民 众普遍喜爱的文艺形式 ,其品种与内容也随着 现代社会的各种情况而不断调整和演变
1 、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 。P331 2 、 民间说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332 3 、简述民间说唱艺术的主要品种 。P333 4 、评书内容要做到入情入理 , 简要说明其含义 、 意义与要求 。P335 5 、简要说明评书的语言表现力 。P338-P339 6 、快书 、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 、简要说明相声技艺四要素 。P340 8 、什么是相声的“包袱 ”?怎样制造和组织相声 的“包袱 ”?P341 9 、举例说明相声讽刺艺术的特点 。P341-P344 10 、评书故事情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335-P337
三 、相声技艺四要素 相声技艺四要素指说相声的四项基本功——说 学逗唱 ,也是相声的四种表达方式 1、“说 ”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演员必须具有 卓绝的口头表达才能; 二是艺人所指的狭义的 “说 ”,指相声里穿插的各种引人发笑或富于 趣味的“小段子 ”或语言游戏 2、“学 ”,就是模拟 ,主要是模拟各种声音, 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声响 ,人的方 音叫卖声等
国学经典选读和民间文学概论
国学经典选读和民间文学概论国学经典选读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对古代经典著作的研读和理解,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文学概论则是对民间文学的概括和总结,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民间诗歌、民间故事、戏曲、谚语等。
下面将分别从国学经典选读和民间文学概论两个方面,列举一些相关的内容。
国学经典选读:1.《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人的教科书”。
2.《大学》是《四书》之一,是对教育和修身立德的论述,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也是《四书》之一,主要讲述了人的中正之道,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4.《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强调“无为而治”,提出了“道”、“德”、“无”等重要概念。
5.《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爱情、家族纷争等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6.《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抗争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薄云天、忠诚等价值观。
7.《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取经西天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8.《论演绎法》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重要著作,对于推理和辩证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9.《孟子》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强调人的性善和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10.《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对后世历史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1.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被传唱于民间,并成为中国传统七夕节的重要内容。
2.民间故事《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也被改编为戏曲和电影。
3.民间诗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潼关古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4.民间诗歌《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乡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
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
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2、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一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答: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
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实用价值首先,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其次,有些民间文学样式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演,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第三,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第四,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他的文学价值。
除了文学性外,它还常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三)科学价值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资料;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科学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5、怎样学好民间文学概论课程?答:(一)民间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或学习任务1、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
3、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
(二)学习本课程的要求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的视角和方法。
3、具备到社会上调查、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考察自己家乡和工作环境中的活态的民间文学,能利用亲身调查的资料来领会、说明本课所学的理论问题。
4、认真听讲,精读教材,浏览相关的参考书目,独立完成作业。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答: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为“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
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
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答: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3、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答: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4、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答: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思考题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26答:原因: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解除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
第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这样自然不能把正在进行的事情停下来,拿起笔去创作。
2、简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3、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有四个显著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地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它们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两者差别形成的基础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
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
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5、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答: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1、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2、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1、民间文学在体裁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的影响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关键概念1、乐府民歌P56答:乐府机构收集上来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或“汉乐府”。
2、歌谣学运动答:1918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主持成立了一个歌谣征集处,他们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并在《新青年》及各地报纸转载,开始了在全过范围内征集歌谣的活动。
3、三套集成答: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议并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大普查、大采集,并出版了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及《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