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两种电荷 (1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PPT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74c38e76c66137ef06190d.png)
1C 1.60 1019 C
/
个
6.251018 (个)
五、导体和绝缘体
(你知道吗?):在输电导线外层为 什么有一层塑料?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纯水不导电
一、电荷
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③两种不同物质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质容易 失去电子,显 正 电性;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质容 易得到电子,显 负电性。
元电荷(e): e=1.6×10-19 C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 电荷量是1C?
解析: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
∴所求的电子个数为:
设计实验: 的塑料吸管,观察实验现象。
②、让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 的塑料吸管,观察实验现象。
橡胶棒与塑料吸管相互排斥。
实验现象:
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它们带电是不一样的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小球的相互作 用情况,已知A带负电,则(D )
阅读课本P33第3、4段,了解 验电器的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2、电子是最小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 为1.6×10-19C,摩擦后的玻璃棒带电量 约为10-7C
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是Q。 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含辩误,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含辩误,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b4003043169a4517723a34b.png)
15.1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碎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碎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发现摩擦后的橡胶棒和玻璃棒都能吸引碎纸屑,即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我们把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例1-1】下列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A.磁铁吸引铁钉B.温度计液柱上升C.尺子在头上摩擦几下会吸引头发D.衣服越拍打越吸引灰尘解析:A、B两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尺子在头上摩擦后会吸引头发是摩擦起电现象;衣服越拍打越吸引灰尘也是摩擦起电现象。
正确的选项是C、D。
答案:CD【例1-2】摩擦后带的电荷,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下列各种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B.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解析:由于摩擦起电而使两物体带有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化纤布料由于摩擦带电吸附灰尘;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被粘在铁棒上是由于水遇冷结冰,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ABC2.两种电荷探究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实验说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教学课件 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教学课件 两种电荷](https://img.taocdn.com/s3/m/3e94de6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8.png)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3 现有丝绸、玻璃、塑料薄膜三种材料。通过实验发 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 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据此排出三种材料的顺序,使 前面的材料跟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这 个顺序是( ) A. 丝绸、玻璃、塑料薄膜 B. 塑料薄膜、玻璃、丝绸 C. 塑料薄膜、丝绸、玻璃 D. 丝绸、塑料薄膜、玻璃
A. 陶瓷
B . 橡胶
C.铜
D . 玻璃
解题秘方:可借助记忆来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均为导体,玻璃在通常情况下为绝缘体。
感悟新知
知3-练
4. 有下列六种材料: ①盐水,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 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_①__②__⑥__,属于绝缘体的是 ③__④__⑤__。 (均填序号)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细水流属于轻小物体,由带电体的 性质分析解答。
解析: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 而水流向梳子靠近,可以联想到“带电体吸引轻小 物体”来分析本现象。
感悟新知
1. [中考·沈阳]将与毛衣摩擦过 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2 所 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 球摩擦后__带__电___ ,会__吸__引___不带 电的头发。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感悟新知
5. 验电器
知1-讲
(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 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也可
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库),符号为C。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1. 带电体具有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由于物体间力的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五章: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五章: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9d79766f1aff00bfd51e39.png)
–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
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动手做一做
用塑料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来回摩擦几次,再让它去接近 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 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 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1、笔杆带了“电”——电荷。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3、用摩擦的方式能使物体带 电。
电荷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0e31f0360cba1aa811daa0.png)
1
2
3
4
5
容易导电的物体 5.电荷在导体中能够 定向 移动, 叫作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 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 自由电子 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原子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其中原子核带 正电 ,电子 带 负电 。 2.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 转移 。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解析: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用带电体接 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带上等量同种电荷时, 由于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的角度。
1
2
3
4
5
二、原子及其结构 3.如图所示,氢原子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A )
1
2
3
4
5
三、导体和绝缘体 4.小青把以下物品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 皮擦、油。他分类的依据是( B ) A.固体和液体 B.导体和绝缘体 C.金属和非金属 D.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皮擦、油。这两类第 一类属于导体,第二类属于绝缘体,故选项B正确。
【例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 玻璃棒上 B.橡胶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橡胶棒一定带负电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则毛皮一定带正电 D.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仍不带电,说明这两个物体没有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是带负电的电子转移的结果。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所以选项A错误;橡胶棒与其他物体摩擦, 如果物体的原子核比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则橡胶棒 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也就是说橡胶棒带何种电荷,取决于和它 摩擦的物体的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强弱,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物 体带负电荷,所以选项B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个得到电 子,一个失去电子,所以它们带等量异种电荷,因而选项C正确;相互 摩擦的两个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 相同,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并不是没有电荷,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aed33a08a1284ac9504373.png)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为什么物体(wùtǐ)摩擦会起电的呢?
•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 同。
束缚能力(nénglì)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 荷
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导体和绝缘体
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B)
A、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 B、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 C、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 D、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练习(liànxí)
1、物体具有
吸引(xīyǐn)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
物体带了
;电或者带说了
电。荷
jiàn)
的 导 体
导体(dǎotǐ)和绝缘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dǎodiàn)的物体。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常 见
(chánɡ jiàn)
的 绝 缘 体
金属(jīnshǔ)导体为例: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空气
试一试:连线(lián
xiàn)
塑料
6、摩擦起电并不是_产__生__了电荷,而是电荷发
生了____转__。移
(chǎnshēng)
7、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玻___璃__棒转移到
___丝__,绸玻璃棒因____失__去电子(选填“失去”或
“ ___得负__到电”。)而带__正___电;丝绸_得___到_电子而带
第四十页,共四十二页。
陶瓷
(táocí)
玻璃
石墨
橡胶
油
人体
大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9158cf0b4c2e3f5627638d.png)
• 1.导体是 容易 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溶液等
。
• 2.绝缘体是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二氧化碳等。
•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 界种电荷 • 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 单位。
•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电 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第1节 两种电荷
• 知识点三验电器 • 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当用与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 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 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第1节 两种电荷
•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 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 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 负 电,束缚电子本领 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正 电。
•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 绝缘体 。
第1节 两种电荷
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https://img.taocdn.com/s3/m/2a68755f02768e9951e73894.png)
巩固所学内容: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 电荷互相排 斥,异种 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的单位是 库仑 ,符号 是 C 。 6、实验室常用 验电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 电,它是利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的 原理来工作的。
原子结构
原子
肉眼下的玻璃 棒
电子显微镜下的 玻璃棒 原子核
电子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 负电,且电子绕原子核 做高速运动。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 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 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说出你的猜想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荷,你 知道丝绸带的是_____电荷吗?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电荷,你知道毛皮 带的是_____电荷吗?
为什么通过摩擦的方法能使物体带电呢?
正 电上____; 荷与电子所带的_____ 相等 所以原子呈中性。 产生 了电荷,而是 2、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 转移 。 电荷发生了______ 玻璃棒 3、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_____ 丝绸 ,玻璃棒因______ 失去 电子(选 转移到_____ 正 _____电; 填“失去”或“得到”)而带 得到 负 _____电。 丝绸_____电子而带
4、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 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摩擦会 使油和油罐带上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 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 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链是导体可把 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
六、中和现象
1、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 叫中和现象。 2、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 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空气 塑料 陶瓷 玻璃 石墨 橡胶 油 人体 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解读和综合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解读和综合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f7b40ee10a6f524cdbf8582.png)
15.1两种电荷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毛皮带负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还能比较物体带电多少)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元电荷e (比如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③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电荷,而是原子内部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了电中和。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不要忘了水银)、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https://img.taocdn.com/s3/m/b5656b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7.png)
静电现象的定义
静电现象是指静止状态下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摩擦、接触、感应等相互作用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从而形成静电荷。
静电现象的应用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将空气中的尘埃颗 粒吸附在电极上,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
静电复印
通过静电荷的作用,将墨粉吸附在纸张 上,形成文字和图像。
2. 将各种小物体悬挂在绝缘体上,靠近 静电起电机的金属部分。
3. 观察并记录小物体靠近金属部分时的 现象。
06
本节小结
主要知识点回顾
掌握电荷的概念和种类。
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掌握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现象 。 了解电荷量、元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等 概念。
重难点解析
电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 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04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电流的定义
总结词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的一种 物理现象。
VS
详细描述
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通常以 安培(A)为单位衡量。在金属导体中, 电流主要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的。
电路的基本组成
总结词
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闭合回路。
详细描述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关键部件,可以将其他 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负载是电路中的 用电器,消耗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 的能量;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导线则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导体,用于 传输电流。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现象是本节的难点,需 要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进行理解。
易错点提醒
不要混淆正负电荷的相互 作用和效果。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623ad3e87101f69e3195f9.png)
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的条件,所以B和D也不成立.根据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C的情况
必然是任意两个小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所以C是正确的.]
例1 [实际应用题]大家都十分喜爱魔术,其实魔术也蕴
〔解析〕从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再结合电荷间
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后,人体与 衣服带有异种电荷,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可知,异种电 [实际应用题]亚飞学习了“电是什么”一节的内
容后,知道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 物体是否带电的检验等知识,她明白了以前所观察到的一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规律方法)
1.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因为任何带电体都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看它是否会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因为只有该物体
带了电,它才有可能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这时可以
肯定该物体必定带有与另一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 3.利用验电器,只要物体带电,则当它接触(或靠近)验 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 机工作时,屏幕上带 电 ,而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
质.
〔解析〕由于静电感应使屏幕带电,吸引灰尘.
(3)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 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 起电 ,
埋下火灾隐患.
〔解析〕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 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
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有一个魔术是这样表演的:如图15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件(21页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件(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e7959e2af90242a995e598.png)
失去电子带正电
问题四: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检验 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检验 方法:利用验电器检验
验 构造:如图所示 电 如何使用:见课本 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如果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所带的电荷就越多 把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来表示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
在秋天的夜晚,当你脱下衣服 时,有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 声,甚至出现火花,而且皮肤还会 感到一种麻麻的刺痛。在干燥的天 气里,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 会随梳子飘起。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你知道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并能用摩 擦起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作用、构造及其原理 4.认识原子的构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3.注意: (1)注意是“容易和不容易”,而不是“能和不能” (2)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例:纯净水是绝缘体,有了杂质的水是导体 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但玻璃在高温状态下达到红炽
状态时,也就变成了导体 (3)金属能够导电,靠的是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 一节两 种电荷 课件(2 1张PPT )
自主学习
1.什么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几种电荷,分别叫做什么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4.什么叫做电荷量?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5.验电器构造、原理是什么?
验电器是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 6.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各带什么电荷? 7.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章节知识点解析:151 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章节知识点解析:151 两种电荷](https://img.taocdn.com/s3/m/b61ccc7602d276a201292e23.png)
第15章电流和电路15.1 两种电荷1.正电荷与负电荷【知识点回顾】(1)两种电荷: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必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由此人们得出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命题方向】电荷的流动方向及物体带什么样的电荷都是命题的方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例1:关于电荷的认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电流都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分析:要求知道:(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2)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故AB正确;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还是正负电荷同时发生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故C错误;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是一道基础题,应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例2: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它们间的作用力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解答.解:因自然界中有正、负电荷之分,即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力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答案为:两,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定义的掌握,这个内容只要多背诵、多理解,就可以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点拨】(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2)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2.摩擦起电【知识点回顾】摩擦起电(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命题方向】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的判断,已经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例1: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A.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B.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C.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解:A、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属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属于摩擦起电;B、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属于摩擦起电;C、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摩擦带电,放电产生的噼啪声,符合题意;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不是摩擦起电.故选C.点评: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等.例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分析: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解:梳子梳头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被梳子摩擦过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方法点拨】(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于发生了转移,它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识点回顾】(1)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3)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a.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b.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c.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命题方向】判断物体带电情况是主要的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例1: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分析: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A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解: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故选:D.点评: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题选错答案的原因.例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大气压的作用B.静摩擦的作用C.分子间有斥力D.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分析:用手摩擦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在塑料绳上捋几下,手与塑料绳反复摩擦,使塑料绳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细丝会张开;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解题方法点拨】在根据物体间的作用规律判定物体带电情况时,要注意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考虑问题要全面.4.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知识点回顾】(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3)e=1.60×10-19C;(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原子结构模型发展: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开始,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道尔顿实心球模型: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汤姆生枣糕模型:1904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模型,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卢瑟福行星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玻尔量子化轨道:1913年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现代电子云模型: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命题方向】此类问题多以考查原子组成和判断质子、中子、电子和原子核心的带电情况为主,主要以填空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1:20XX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质子分析: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内各种微粒的电性,要记住.例2: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B.物体内部没有自由电子C.物体内部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相等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如果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时,物体呈电中性,即不带电.解:平常物体不带电并非没有电荷,而是原子内部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而带正电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所带电量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即我们所说的不带电.故选C.点评: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物理考查中的热点,应熟记并理解.【解题方法点拨】(1)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或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3)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分.5.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回顾】(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绝缘体中包括:玻璃、陶瓷、塑料、各种油等;(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各种金属、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溶液等.【命题方向】此考点较为基础,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导体和绝缘的分类,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1: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A.人体、海水、干木柴B.橡胶、铁钉、陶瓷C.硬币、石墨、铜块D.水银、塑料、盐酸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解:人体、海水、铁钉、硬币、石墨、铜块、水银、盐酸是导体,干木柴、橡胶、陶瓷、塑料是绝缘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例2:小青把以下物品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皮擦、油.他分成两类后的物品分别属于()A.固体和液体B.导体和绝缘体C.金属和非金属D.晶体和非晶体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解:第一类物体:①铅笔芯、铜线、盐水中,其共同特点是都能导电,属于导体;而第二类物体②塑料尺、橡皮擦、油中,其共同特点是都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物体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此题明显看出物体在导电性上的差别,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要有清晰的认识.例3:下列学习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塑料尺C.铁质铅笔盒D.金属小刀片分析:不容易导电物体是绝缘体,例如:橡胶、玻璃、陶瓷等.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解:铅笔芯、铁、刀片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属于识记内容,注意区分.例4:小东在安装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时,发现导线不够长.他用下列哪个物体将A、B两点连接后,按下开关,灯泡却始终无法发亮()A.塑料直尺B.石墨圆棒C.钢制刀叉D.银制筷子分析:(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绝缘体中包括:玻璃、陶瓷、塑料、各种油等;(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各种金属、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溶液等.解:由于石墨、钢、银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所以他用石墨圆棒、钢制刀叉、银质筷子将A、B两点连接后,按下开关,灯泡发亮;而接入塑料直尺,灯不亮.故选A.点评:记住绝缘体包括哪些物质、导体包括哪些物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此可知记住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非常重要.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达到红炽状态时,也就变成导体了.【解题方法点拨】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达到红炽状态时,也就变成导体了.。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https://img.taocdn.com/s3/m/ef18932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6.png)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简答题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二、单选题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绝缘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断()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C.小球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D.无法判断三、填空题3.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带了电,若物体甲与带正电的丙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乙一定带电,物体丙与物体乙必定。
四、单选题4.如图,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甲带电,用带电棒丙分别靠近甲、乙。
下列能证明乙带电且甲、乙带异种电荷的现象是()A.B.C.D.5.如图是小明判断泡沫球带电情况的流程,下列判断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负①正B.①正①负C.①负①负D.①正①正6.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然后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带电一端的附近,发现它们相互吸引,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失去电子带正电B.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另一端,它们将互相排斥C.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D.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另一端,它们也互相吸引7.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排斥。
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吸管带正电B.吸管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C.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D.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五、简答题8.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摩擦后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 根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现象.
+(-) -(+)
+(-)+(-) +(-)
正电荷: “+” 3.两种电荷
负电荷: “-”
4.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 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 用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6.电荷的中和:
9.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湿木)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干木、陶瓷、玻璃、橡胶、油、塑料)
注意: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练兵
1.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实验室常用来检验 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验电器,它是利用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 的原理制成的.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7.电荷在导体; 金属杆
金属箔
+ + 金属杆上有了电 荷的定向移动
A
B
A
B
8.原子及其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 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元电荷:最小电荷.符号e. e=1.6x10 C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 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 的毛皮与丝绸靠近会出现 吸引 现象.(吸 引或排斥)
3.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 样规定的理由是( C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
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 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小结:
电荷
摩擦起电
正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工作原理
原子结构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C)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电 子:带负电
电
荷
元电荷 e=1.6×10-19C
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电荷在导体 中定向移动
导体 绝缘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5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小实验: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 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 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 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 了电就是摩擦起电.
实验: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