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14章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 课件第14章
得到
δxB tan δyA
图14-6
第三节
虚功与理想约束
虚功与理想约束
设某质点上作用有力 F,并给该质点一个虚位移 δr ,如图 14-7 所示。 则力 F 在虚位移 δr 上做的功称为虚功,即
δW F δr
或
δW F cos(F ,δr) | δr |
(14-4)
显然,虚功也是假设的,并且与虚位移是同阶无穷小量。
第十四章
虚位移原理
目录
01约束及其分类
02虚位移及其计算
03虚功与理想约束
04虚位移原理
05质点系的自由度与 广义坐标
06以广义坐标表示的 质点系平衡条件
第一节
约束及其分类
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
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在空间的几何位置的条件称为几何约束。
单摆上一质点M,可绕固定点O在平面Oxy内摆动,摆 杆长l。此时摆杆对质点M的限制条件是:质点M必须在 以点O为圆心,以l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若用x,y表示 质点的坐标,则约束条件可写成
用点的合成运动来分析A点的虚位移,如图14-10所示,应 有
δrA sin δre
摇杆上A,B两点的虚位移关系为
δre sin δrB
h
l
δrB
l h
δre
sin
l h
sin
2
δrA
(4)列虚功方程(14-6),求解。
由
F2δrB F1δrA 0
得
F1 δrB
F2 δrA
将式(14-6)写成解析形式
δWF (Fixδxi Fiyδyi Fizδzi ) 0
(14-7)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d(1 2mivi2)Wi
dTWi
质点系动能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全部力所作的元功的
和
微分形式。
T2T1 Wi
质点系在某一段运动过程中动能的改变量,等于作用于质点
系全部力所作功的和
积分形式。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3. 理想约束
dr
F′ O
F
B A
W F d r F d r 0
第14章 动能定理
※ 力的功 ※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 动能定理 ※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 ※ 质点系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 结论与讨论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14-1 力的功
a. 常力的功
WFcoss
F
M
M1
M2
S
功是代数量,其国际单位制为 J(焦耳)。
d1
dt
1,
d1
dt
1
Ⅱ M2
1(M1M i122) (J1iJ1222)
主动力的功:
W 12M 11M 2 2(M 1M i122)1
由动能定理得: 1 2(J1iJ1 222) 1 20(M 1M i12 2) 1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Ⅰ M1
driC
d
Mi
C
§14-2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质点的动能
T 1 mv 2 2
动能和动量都是表征机械运动的量,前者与质点速度的平 方成正比,是一个标量;后者与质点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是 一个矢量,它们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度量。动能与功的量纲相同 ,也为 J 。
质点系的动能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T
b. 变力的功
理论力学第十四章 达朗伯原理讲解
FT1=FT1
cos m1 m2 g m1l 2
§14-2 质点系的动静法
F1
Fg1
m1
a1
FN1 FNi
mi
Fg2
FN2
Fgi
m2
ai Fi
F2
a2
质点系的主动力系
F1 ,F2 ,,Fi ,,Fn 质点系的约束力系 FN1 , FN2 ,,FNi ,, FNn 质点系的惯性力系
Fg1, Fg2 ,, Fgi ,, Fgn
刚体的惯性力为面积力,组成平面力系。
对于一般问题,刚体的惯性力为体积力, 组成空间一般力系。
§14-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刚体惯性力系简化结果- 主矢与主矩 惯性力系的主矢
FgR = Fgi= (-mi ai )=-m aC
i
i
惯性力系的主矢等于刚体的质量与刚体质心 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质心加速度方向相反。 这一简化结果与运动形式无关。
i
i
i
§14-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刚体惯性力系特点 刚体惯性力系简化结果
—— 主矢与主矩 刚体惯性力系主矢与主矩与动量
和动量矩之间的关系
§14-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刚体惯性力系特点
刚体惯性力的分布与刚体的质量分布以及 刚体上各点的绝对加速度有关。
Fgi=- 对于平面问题m(或ia者i 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
§14-3 刚体惯性力系的力系的主矩 —— 惯性力系的主矩与刚体的 运动形式有关。
3、平面运动
具有质量对称平面的刚体作平面运动,并且运动平 面与质量对称平面互相平行。对于这种情形,先将刚 体的空间惯性力系向质量对称平面内简化,得到这一 平面内的平面惯性力系,然后再对平面惯性力系作进 一步简化。
理论力学第十四章
解: 选杆AB为研究对象, 虚加惯性力系:
FgR
ml
2
FgnR man 0
M gA
J A
ml 2
3
根据动静法,有
F 0 , FA mg cos0 FgR 0 (1)
Fn 0 , FAn mg sin 0 FgnR 0 (2)
M A (F ) 0 , mg cos0 l / 2 M gA 0 (3)
C
解:以杆AB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杆AB匀速转动, 杆上距A点x 的微元段dx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an (x sin ) 2
an
dFg
微 元 段 的 质 量 dm = Pdx/gl 。 在 该 微 元 段
虚加惯性力dFg ,它的大小为
dFg
d m an
P 2
gl
sin
x
Z (e) i
FI iz 0 ,
mz (Fi(e) ) mz (FI i ) 0
实际应用时, 同静力学一样任意选取研究对象, 列平衡方 程求解。
11
[例3] 重P长l的等截面均质细杆AB, 其A端铰接于铅直轴AC上, 并
以匀角速度 绕该轴转动, 如图。求角速度 与角 的y 关系。
6
[例1] 列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车厢内悬挂一单摆,当车厢向
右作匀加速运动时,单摆左偏角度 ,相对于车厢静止。求车
厢的加速度 a 。
7
解: 选单摆的摆锤为研究对象 虚加惯性力
FI ma ( FI ma ) FI
由动静法, 有
X 0 , mg sin FI cos 0
第十四章理论力学PPT教学课件
2、运动分析:
虚位移(按虚
速度对应法分析);
rrBA
BP AP
3、建立动力学关系:虚位移原理;
F A δrAF B δrB0
4、求解:
FAFBtan
2020/12/12
13
例14-2
已知:如图所示曲柄压榨机构中,M=50Nm,
OA=r,
BD=DC=ED=l, ; A
若杆重均不计、
B
忽略各处摩擦, E
W F r
(2)集中力偶的虚功: W M
2)约束力:
(1)光滑面、光滑铰链、固定端等约束力的功:
2020/12/12
s
F
做功均为零;
8
(2)滑动摩擦力的功: A、静滑动摩擦力的功:为零; 如:只滚不滑;
Fs
B、动滑动摩擦力的功:不为零; 4、理想约束:
1)做功为零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光滑面、光滑铰 链、静滑动摩擦力等;
且机构在图示 求位:置求平压衡榨.力 P。
o M
D C
P
2020/12/12
14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5
第十四章 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原理 一种用动力学的原理求解静 力学问题的方法;
§14-1 约束 · 虚位移 · 虚功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自由度:空间物体在三维空间内自由运 动的程度;
2、完全自由的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度:
2020/12/12
1
完全自由的物体在空间可以沿三根独立的坐标
轴做移动运动、同时还可以绕三根坐标轴做转动运
故,非完全自由的物体的自由度为:6-约 束方程的个数。
理论力学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对于任一质点系:( vi ' 为第i个质点相对质心的速度)
13
三.刚体的动能 1.平动刚体
1 1 1 2 2 1 T mi vi (mi )v 2 Mv 2 MvC 2 2 2 2
2.定轴转动刚体
1 1 1 2 2 2 T mi vi ( mi ri ) J z 2 2 2 2
F dr
FX dx FY dy FZ dz
( F FX i FY j FZ k , dr dxi dyj dzk
F dr FX dx FY dy FZ dz)
2 总功 力 F 在曲线路程 M1M 2 中作功为
W F cosds F ds (自然形式表达式)
授课教师:薛齐文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1
第十四章
§14–1 §14–2 §14–3
动能定理
力的功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动能定理
§14–4* 功率 ·功率方程
§14–5* 势力场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理
§14–6 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综合应用
2
引 言
与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用矢量法研究不同,动能定理用
W F dr k ( r l0 )r0 dr
M2 M1 m2
r0 r /r 矢量单位
k—弹簧的刚度系数,表示使弹簧发生单位变形时所需的力。
M1
r 1 1 r0 dr dr d (r r ) d (r 2 ) dr r 2r 2r
W k ( r l0 )dr
10
五.质点系内力的功
W F drA F 'drB
F drA F drB
F d (rA rB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七版 理论力学.14
将 FI 值代入,得
m2 g )l sin ϕ − FI l cos ϕ = 0 2
ω2 =
2m1 + m2 g tan ϕ 2m1 (a + l sin ϕ )
14-5 曲柄滑道机械如图 14-5a 所示,已知圆轮半径为 r,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J,轮上 作用 1 不变的力偶 M,ABD 滑槽的质量为 m,不计摩擦。求圆轮的转动微分方程。
∑ M x = 0, M − 2 FI ⋅ l cos ϕ = 0
其中 代入前式得
FI = m ⋅ l sin ϕ ⋅ ω 2
209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k (ϕ − ϕ 0 ) − 2 ⋅ m ⋅ l sin ϕ ⋅ ω 2 ⋅ l cos ϕ = 0
ω=
k (ϕ − ϕ 0 ) ml 2 sin 2ϕ
y
m2 g 2
FAy
A FI
FAx
x
ϕ
m1 g
(a) 图 14-4
(b)
解
取调速器外壳为研究对象,由对称可知壳与圆盘接触处所受约束力为 FN = m2 g/2
取左圆盘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4-4b 所示,惯性力为
FI = m1 ⋅ (a + l sin ϕ )ω 2
由动静法
∑ M A = 0, (m1 g +
FI
a
FI
a
FS FN mg
(a) (b) 图 14-1
A FN mg
(c)
FS
解 取圆柱形零件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并虚加上零件的惯性力 FI。 (1)零件不滑动时,受力如图 14-1b 所示,它满足以下条件: 摩擦定律
Fs ≤ f s FN
m2 g )l sin ϕ − FI l cos ϕ = 0 2
ω2 =
2m1 + m2 g tan ϕ 2m1 (a + l sin ϕ )
14-5 曲柄滑道机械如图 14-5a 所示,已知圆轮半径为 r,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J,轮上 作用 1 不变的力偶 M,ABD 滑槽的质量为 m,不计摩擦。求圆轮的转动微分方程。
∑ M x = 0, M − 2 FI ⋅ l cos ϕ = 0
其中 代入前式得
FI = m ⋅ l sin ϕ ⋅ ω 2
209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k (ϕ − ϕ 0 ) − 2 ⋅ m ⋅ l sin ϕ ⋅ ω 2 ⋅ l cos ϕ = 0
ω=
k (ϕ − ϕ 0 ) ml 2 sin 2ϕ
y
m2 g 2
FAy
A FI
FAx
x
ϕ
m1 g
(a) 图 14-4
(b)
解
取调速器外壳为研究对象,由对称可知壳与圆盘接触处所受约束力为 FN = m2 g/2
取左圆盘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4-4b 所示,惯性力为
FI = m1 ⋅ (a + l sin ϕ )ω 2
由动静法
∑ M A = 0, (m1 g +
FI
a
FI
a
FS FN mg
(a) (b) 图 14-1
A FN mg
(c)
FS
解 取圆柱形零件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并虚加上零件的惯性力 FI。 (1)零件不滑动时,受力如图 14-1b 所示,它满足以下条件: 摩擦定律
Fs ≤ f s FN
理论力学第14章动量矩定理
J yz J zy mi yi zi
(e)
如果对某坐标系所有惯性积均为零,则三根坐标轴称为刚体过
O
点的惯量主轴,相应的转动惯量称为主转动惯量。 如果惯量主轴还通过刚体质心,则称为中心惯量主轴。
14.3 矩心为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4.3.1质点系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质点系对质心动量矩的定义
d r mv r F dt
(c)
(14-3)
d m yz zy yFz zFy dt d m zx xz zFx xFz dt
d m xy yx yFz zFy dt
动量矩定理
(图14-6)。
图14-6 柯尼希坐标系
或 z 都是反映刚体质量分布情况的物理量。
J z x 2 y 2 dm
(14-1 )dm J x ( y 2 z 2 )dm
(14-19b)
图14-3转动惯量的定义
图14-4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2. 平行轴定理 J ( x y )dm ( x a )
第14章 动量矩定理
14.1 矩心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14.1.1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动量对空间某点或某轴线,叫做动量矩,也叫角动量
LO r p
p对
(14-1) (14-2a) (14-2b) (14-2c)
x, y, z 轴的动量矩则为
LOx m yz zy
LOz m xy yx
ΓO r I
叫冲量矩。故质点动量矩的变化,等于外力在该时间内给予该质点的冲量矩。
(14-7b)
14.1.2 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L r m r (14-8)
理论力学第十四章
F1 , F2 ,, Fi ,, Fn
质点系的约束力系
Fi
FN1
mi
FNi
ai
FN1 , FN 2 , , FNi , , FNn
质点系的惯性力系
a2
Fg1 , Fg 2 ,, Fgi ,, Fgn
对质点系应用达朗伯原理,得到
Fi FNi Fgi 0 M O ( Fi ) M O ( FNi ) M O ( Fgi ) 0
非自由质点达朗贝尔原理的投影形式
Fx FNx Fgx 0 Fy FNy Fgy 0 Fz FNz Fgz 0
飞球调速器的主轴O1y1以匀角 速度w转动。试求调速器两臂的张角a。 设重锤C的质量为m1,飞球A,B的质量 各为m2,各杆长均为l,杆重可以忽略 不计。
取上式在自然轴上的投影式,有:
F
b
0,
F cos q mg 0
F sin q Fg 0
mg F 19.6 N cos q
Fl sin 2 q u 2.1 m s m
F
n
0,
§14.2 质点系达朗伯原理
F1
Fg1
质点系的主动力系
m1 a1
FN2 Fg2 F2 m2 Fgi
n Fx 0 FAx ( FgR FgR ) cos 45 0
MA
FAy
A
FAx
C
mg
B
Fy 0 FAy mg ( F F ) cos 45 0
n gR
gR
M O 0 M A FAx r mgr M gO 0
O
n gR
F
理论力学 第十四章
x
FRyOB M Ix FIy OB
FBx
1 AB
1
M
y
FRxOA M Ix FIx OA
FBy
AB
M
x
FRyOA M Ix FIy OA
FBz FRz
由 F , M 引起的轴承约束力称动约束力, IR IO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6 N
v
FT l sin m
2.1 m
s
§ 14-2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i 1,2,, n
Fi FNi FIi 0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质点系中每个质点上作用的主动
力,约束和它的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
记 F (e ) 为作用于第i个质点上外力的合力. i (i ) Fi 为作用于第i个质点上内力的合力.
解:
t Ii
FI 1 m1a, FI 2 m2 a
,
F mi
n Ii
F mi r mi a
v
2
r
M
由
O
0,
m1 g m1a m2 g m2 a r mi ar 0
m ar m ar mar
i i
解得
a
m1 m2 m1 m2 m
FBz FR z 0
FB y OB FA y OA M x M I x 0 FAxOA FBxOB M y M I y 0
M
x
0 0
M
y
解得
FAx
1 AB
M
理论力学第十四章 拉格朗日方程 [同济大学]
动力学
韋林教授
第十四章拉格朗日方程(第二类方程) §14-1动力学普遍方程
达朗伯原理 虚位移原理
例14-1 一套滑轮系统悬挂两个重物.设:绳,滑轮质量不计.求重 为P1的物体上升的加速度a1。 解:
(P 1F 1 g )δS1 ( P 2 F2 g )δS 2 0
(F F
i
r
r i δq j j 1 q j
广义力 r r r i i i q j, (1) vi r t j 1 q j
r
d T T )δq j 0, j q j dt q
Qj
δq j 0
V q j
广义 速度
ri
d T T Qj, j q j dt q
T 1 1 1 2 m2v 2 (m1 m2 ) R 2 2 J 0 2 2 2
1 1 2 kR 2 2 L T V (m1 m2 )R 2 2 2
m1
V
1 l k k 2 2 mg θ (δ0 bθ )2 δ0 θ b 2 2 2 2 2
3
v0 v
x
L R 2 k1 k 2 ( y R )( R ),
d L L ( ) 0 dt y y L , m2 y y L ( y R )k 2 y
R 2 k1 ( y R)k 2 ( R) 0 m1 R 2
R 2 (k1 k 2 ) k 2 Ry m1 R 2
k 2 y k 2 R m2 y
r 1 3 3 xc x r sin 1 , c x r cos θ1θ x 1 v0 1 2 2 c 3 3 , v0 rθ x c r sin 1 yc r cos 1 , y 2 1 2 2 2 2 r 2 9 r 2θ 2 3θ θ 2 r 2 ( 3 r cos 2 3 2 3 r 2 cos θ vc2 2 1 2 1 cos θ1r 2 1 1 ) ( r sin 11 ) 2 2 1 1 4 2 2 2
理论力学第14章
实位移: dr , dx, d 等
实位移与虚位移的区别
虚位移是假想的,实位移是实际发生的。 虚位移是瞬时的,实位移是有时间经历的。 虚位移可朝约束允许的任意方向运动,实位移只 朝某一方向运动。 质点系静止时,可有虚位移,而无实位移。 虚位移与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而实位移与运动 的初始条件有关。 定常约束中,实位移是所有虚位移中的一个,对 于非定常约束,某瞬时的虚位移是指将时间固定, 约束所允许的无限小位移,而实位移是不能固定时 间的,所以虚位移不是实位移中的一个。
光滑固定面约束、光滑铰链、无重刚杆,不 可伸长的柔索、固定端等约束为理想约束.
§ 14-2 虚位移原理
设 质点 系处于平衡,有:
Fi FNi 0 Fi δri FNi δri 0
Fi δr i FN0i δri 0
即 F iδri 0 或: δWFi 0
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 所作的虚功的和等于零
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约 束方程中的积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的约束为 完整约束.
例如:车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时
xA r 0 微分形式
积分 xA r C
完整约束
约束方程是等式的,称双侧约束(或称固执约束). 约束方程为不等式的,称单侧约束(或称非固执单 侧约束)
本章只讨论定常的双侧、完整、几何约束.
例如:车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时 几何约束:yA r
运动约束:vA r 0
或 xA r 0
(2)定常约束和非定常约束 不随时间变化的约束称定常约束 约束条件随时间变化的称非定常约束
x2 y2 l0 vt 2
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
(3) 其它分类
实位移与虚位移的区别
虚位移是假想的,实位移是实际发生的。 虚位移是瞬时的,实位移是有时间经历的。 虚位移可朝约束允许的任意方向运动,实位移只 朝某一方向运动。 质点系静止时,可有虚位移,而无实位移。 虚位移与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而实位移与运动 的初始条件有关。 定常约束中,实位移是所有虚位移中的一个,对 于非定常约束,某瞬时的虚位移是指将时间固定, 约束所允许的无限小位移,而实位移是不能固定时 间的,所以虚位移不是实位移中的一个。
光滑固定面约束、光滑铰链、无重刚杆,不 可伸长的柔索、固定端等约束为理想约束.
§ 14-2 虚位移原理
设 质点 系处于平衡,有:
Fi FNi 0 Fi δri FNi δri 0
Fi δr i FN0i δri 0
即 F iδri 0 或: δWFi 0
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 所作的虚功的和等于零
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约 束方程中的积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的约束为 完整约束.
例如:车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时
xA r 0 微分形式
积分 xA r C
完整约束
约束方程是等式的,称双侧约束(或称固执约束). 约束方程为不等式的,称单侧约束(或称非固执单 侧约束)
本章只讨论定常的双侧、完整、几何约束.
例如:车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时 几何约束:yA r
运动约束:vA r 0
或 xA r 0
(2)定常约束和非定常约束 不随时间变化的约束称定常约束 约束条件随时间变化的称非定常约束
x2 y2 l0 vt 2
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
(3) 其它分类
理论力学 第十四章 动荷载解析
三、动荷载的分类
1.惯性荷载 2.冲击荷载 3.振动荷载 4.交变荷载
实验表明:在静载荷下服从虎克定律的材料,只要应力不超 过比例极限 ,在动载荷下虎克定律仍成立且 E静 = E动。
四、本章讨论的动载荷问题:
(1)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和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2)构件在受冲击的动应力计算;
§14-2 等加速直线运动时构件的应力计算
P d
d2 2 st d 2h st 0
d 2 st d st ( 1
42st
2
8h st
st (1
1
2h
st
)
Kd st
1 2h )
st
其中 Kd 1
Fd d P st
1 Kd
2h
st
d Kd st
为冲击动荷系数
Fd Kd P
解决冲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动荷系数Kd
图示装有飞轮的轴,飞轮的转速n=100r/min,转动惯
量I=0.5kN.m.s2.轴的直径d=100mm.刹车时使轴在
10秒内均匀减速至停止.求:轴内最大动应力
飞轮与轴的转动角速度:
0
n
30
10
3
角加速度: 1 0
角加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相反, 按动静y法在飞轮上加惯性力:
Md
10
I
动静法:
达朗伯原理 达朗伯原理认为 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物体,存在惯性力,惯性力
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惯性力的数值等于加速度与质量的乘 积.只要在物体上加上惯性力,就可以把动力学问题在形式上作为
静力学问题来处理,这就是动静法.
惯性力大小等于质点的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方向与a 的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案 第14章
解:
FI = meω
2
∑F = 0,
x
y
Fx + FI sin = 0
y 1 2 I
∑F = 0, F (m + m )g F cos = 0 ∑M
因
A
= 0, M m2 gesin FI hsin = 0
2
= ωt, 得
Fy = (m + m2 )g + m2eω2 cosωt 1
Fx = m2eω sinωt
2.刚体定轴转动 2.刚体定轴转动
z
y
ri
O
θi
xi yi
F F
n Ii
t Ii
O
zi
yi
xi
F
n Ii
y
x
t Ii
F
t Ii
x
n Ii n i
ω α
2
F = m a = mi riα
t i i
F = mi a = mi riω
t Ii n Ii
MIx = ∑Mx ( FIi ) = ∑Mx ( F ) + ∑Mx ( F
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 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 只简化为一个力
MIC = 0
FR = maC I
平移刚体的惯性力系可以简化为通过质心的合力,其大小等 平移刚体的惯性力系可以简化为通过质心的合力, 通过质心的合力 于刚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反向. 于刚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反向.
FBz = FRz
引起的轴承约束力称动约束力 由 FR , MIO 引起的轴承约束力称动约束力 I 动约束力为零的条件为: 动约束力为零的条件为: FIx = FIy = 0, MIx = MIy = 0 即: Fx = maCx = 0 I Fy = maCy = 0 I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i1
2
R2 R1
1 2
Ⅱ
M2
Ⅰ
M1
T2 12(J1 iJ1222)12
主动力的功:
W 12M 11M 2 2(M 1M i122)1
由动能定理得: 1 2(J1iJ1222) 120(M 1M i12 2) 1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并注意:
3 mR22
4
P
O
B
FT
C
主动力的功: W 12Ps2mgfs
由动能定理得: 3mR 220Ps2mgfs F
4
mg P
O B
2 (Pmg)f
FN
3mR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关于摩擦力的作功
M F
O
FN
0
功是力与其作用点位移的点乘。这里“位移”并不是 力作用点在空间中的位移,而是指受力物体上受力作用那 一点的位移。
R2)
v W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例 题3
已知: m ,R, f , 。 求: 纯滚时盘心的加速度。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 2
mvC2
1 2
JC2
vC R
T2
3 4
mvC2
s
C
vC
F
mg
FN
主动力的功: W 12mgsis n
由动能定理得:
43mC 2v0mgssin
求: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O
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
P W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W 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F) 2mg 0.9 mg(0.6 0.15) 1.35mg 2
T1 0
T2
1 2
1 2m 0.92 3
2
1 2
mv 2
0.9 v
T2
5 6
mv 2
代入到 T2 T1 W (F ) 得
5mv2 01.35mg v3.98m/s 6
20
§14-4 功率 ·功率方程
一.功率: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它是衡量机器工作能力 的一个重要指标)。功率是代数量,并有瞬时性。
V 1k 2
2
3. 万有引力场:取与引力中心相距无穷远处为零势能位置(r0 )
V
Gm1m2 r
三.有势力的功
在M1位置:V1
M0
F
dr
W10
M2位置:
M1
M1→M2: W12 W10 W20 V1 V2
M0
V2 F d r W20
M2
有势力的功等于质点系在运动的始末位置的势能之差。
25
的功
M2
M2
W R dr (F1 F2 Fn )dr
M1
M1
M2
M2
M2
F1dr F2 dr Fn dr W1 W2 Wn
M1
M1
M1
即
W Wi
在任一路程上,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5
四.常见力的功 1.重力的功
质点:重力在三轴上的投影:
X 0, Y 0, Z mg
W F drA F 'drB F drA F drB
F d (rA rB ) F d (BA) 只要A、B两点间距离保持不变,内力的元功和就等于零。 不变质点系的内力功之和等于零。刚体的内力功之和等于零。 不可伸长的绳索内力功之和等于零。
10
六.理想约束反力的功 约束反力元功为零或元功之和为零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 1.光滑固定面约束
N
W
dt
作用力的功率:
N
W
dt
F dr dt
F
v
F v
力矩的功率:
N
W
dt
Mz
d
dt
Mz
Mz
n
30
功率的单位:瓦特(W),千瓦(kW),1W=1J/s 。
21
二.功率方程: 由 dT W 的两边同除以dt 得
dT dt
W
dt
即
dT dt
N
N
输入
N有用
N
无用
分析:起动阶段(加速):dT
即
W
k 2
(
2 1
2 2
)
弹性力的功只与弹簧的起始变形和终了 变形有关,而与质点运动的路径无关。
7
3.万有引力的功
W
Gmm0
(
1 r2
1 r1
)
万有引力所作的功只与质点的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4.作用于转动刚体上的力的功,力偶的功
设在绕 z 轴转动的刚体上M点作用有力 F ,计算刚体转过
一角度 时力F 所作的功。M点轨迹已知。F F Fn Fb
物体的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机械运动强弱
的又一种度量。
一.质点的动能
T
1 2
mv 2
瞬时量,与速度方向无关的正标量,具有与功相同的量纲,单位也是J。
二.质点系的动能
T 12mivi2
对于任一质点系:( vi ' 为第i个质点相对质心的速度)
T
1 2
MvC2
1 2
mi
vi
'2
柯尼希定理
12
F dr Xdx Ydy Zdz)
力 F 在曲线路程 M1M 2 中作功为
M2
M2
W F cosds F ds (自然形式表达式)
M1
M1
M2
F dr
(矢量式)
M1
M2
Xdx Ydy Zdz (直角坐标表达式)
4
M1
三.合力的功
质点M 受n个力 F1,F2 ,,Fn 作用合力为 R Fi 则合力 R
一.势力场 1.力场:若质点在某空间内的任何位置都受到一个大小和 方向完全由所在位置确定的力的作用,则此空间称为力场。 2.势力场: 在力场中, 如果作用于质点的场力作功只决定于 质点的始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这种力场称为势力场。
重力场、万有引力场、弹性力场都是势力场。 质点在势力场中受到的场力称为有势力(保守力),如重力、弹力 等。
等势面:质点位于该面上任何地方,势能都相等。
dV
V x
dx
V y
dy
V z
dz
X
V x
,
Y
V y
,
Z
V z
M io
质点系的势能: V ( x1,y1,z1,,xn ,yn ,zn ) ( X idxi Yidyi Zidzi )
Mi
24
1.重力场
质点: V P(zz0)Ph
质点系: V P(zC zC0 )P h 2. 弹性力场:取弹簧的自然位置为零势能点
三.刚体的动能
1.平动刚体
T
12
mi
vi
2
12(mi
)v
2
1 2
Mv2
1 2
MvC2
2.定轴转动刚体 3.平面运动刚体
T
1 2
mi vi 2
1 2
( miri2 ) 2
1 2
I z 2
T
1 2
I
P
2
(P为速度瞬心)
I P IC Md 2
1 2
I
C
2
1 2
M
(d
2
2
)
1 2
M
vC2
1 2
IC
2
13
23
二.势能
在势力场中, 质点从位置M 运动到任选位置M0, 有势力所作的
功称为质点在位置M 相对于位置M0的势能,用V 表示。
M0
M0
V F dr Xdx Ydy Zdz
M
M
M0作为基准位置,势能为零,称为零势能点。势能具有相对性。
Xdx Ydy Zdz dV
V V (x, y, z) 是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
根据动能定理,得 2Q9P l2 2 0 M
12g
2 l
3gM
2Q 9P
将
式对t 求导数,得
6gM (2Q 9P)l 2
19
3.两根均质直杆组成的机构及尺寸如图示;OA杆质量是 AB杆质量的两倍,各处摩擦不计,如机构在图示位置从静止 释放,求当OA杆转到铅垂位置时,AB杆B 端的速度。
解: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ds
M1M
2
f
'Nds
N=常量时, W= –f´N S, 与质点的路径有关。
(2) 圆轮沿固定面作纯滚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功 正压力 N ,摩擦力 F 作用于瞬心C处,而瞬心的元位移
dr vCdt0 W F dr F vCdt0
(3) 滚动摩擦阻力偶m的功
若m = 常量则 W m mRs
9
五.质点系内力的功
Q)
dh dt
(v
dh dt
)
a
8(
M /RQ)g 8Q7P
17
动能定理的应用练习题
1.图示的均质杆OA的质量为30kg,杆在铅垂位置时弹簧处 于自然状态。设弹簧常数k =3kN/m,为使杆能由铅直位置OA 转到水平位置OA',在铅直位置时的角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解:研究OA杆
W
(
F
)
P1.2
12k
§14-3 动能定理
1.质点的动能定理:
ma F
d dt
( mv
)
F
两边点乘以 dr v dt ,有
d dt
mv
vdt
F
dr
而
d dt
( mv
)v
dt
m 2
d
(v
v
)
d
(
1 2
mv2
)
因此 d (1 mv 2 ) W
2
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
将上式沿路径M1M
积分,可得
2
1 2
mv
2 2
1 2
mv12
T2
1 2
I
O
A
2
1 2
Q g
v2
1 2
I
C
B
2
T1 0
1 2
P 2g
R
2
A
2
1 2
Q g
v
2
1 2
3 2
P g
R
2
B
2
v2 (8Q7P) 16g
由T2 T1 W (F)
v2 16g
(8Q
7P)0
(
M R
Q)h
v4
(M /RQ)hg 8Q7P
上式求导得:8Q 7 16g
P
2v
dv dt
(
M R
变形时所需的力。N/m , N/cm。 r0 r /r。
M2
m2
W F dr k(rl0 )r0 dr
M1
M1
r0
dr
r r
dr
1 2r
d
(r
r
)
1 2r
d
(r
2
)dr
r2
r2
W k(r l0 )dr
r1
r1
k 2
d (rl0 )2
k 2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