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诗文用韵新考

合集下载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辽金元文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辽金元文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辽金元文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国朝文派正确答案: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涉及知识点:辽金元文学2.诸宫调正确答案: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

涉及知识点:辽金元文学3.散曲正确答案: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属于俗文学。

它用韵比词密,且不论平仄,可互叶,每首曲子都有一个曲牌,这些曲牌分属一定的宫调,每个曲牌都有句数、字数的限定;有小令、套数、带过曲三种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用口语白话写成,直白地表露作者的内心感受或生活体验与追求,靠风趣、讽刺取胜,语言一般符合正常的语法,不大使用传统诗歌中的特有句法,但也常常熔铸诗(包括词)语入曲,通俗中又不乏辞采。

涉及知识点:辽金元文学简答题4.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正确答案:元杂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兴盛,进而风靡全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3)文人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

涉及知识点:辽金元文学5.元杂剧的体制。

正确答案:元杂剧本剧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

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

一本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段落,也是音乐的一个单元,相当于现在戏曲中的一场。

同时它还是一套曲词。

元杂剧以四折一楔子为通例,超过四折的称为变体。

元杂剧一折一套曲子,一套曲子都属同一宫调,押同样的韵,一韵到底。

演唱时,一人主唱,一唱到底。

元杂剧的角色,以旦(女角)、末(男角)为主。

辽金元文学练习题

辽金元文学练习题

辽金元文学练习题一、填空1、元好问的词取法苏、辛,其词主要辑录在中,代表了金词的最高成就。

2、现存金代唯一完整而又代表了诸宫调艺术水平的作品,是的。

3、“诸宫调”的演唱,主要用琵琶伴奏,故又称为。

4、代表了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

5、元人罗宗信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这里的“乐府”指。

6、一般认为词源于诗而流于曲,所谓“诗余”指,“词余”指。

7、《东坡乐府》是集,《小山乐府》是集。

8、体式奇、表现巧是元散曲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乔吉的[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通篇运用;而无名氏的[小桃红·别忆]“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自由……”则运用了的艺术表现手法;另有无名氏的[折桂令·无题]“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

……本分的饶人,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运用体,写尽了病态社会里的世态人情。

9、男女风情和是元散曲在内容上的两大题材。

10、代表了元代前期散曲的最高成就,被人称为“曲状元”。

11、元代后期的诗人作诗瘦劲奇崛,被称为“铁崖体”。

12、元末云南梁王女儿阿盖用汉、蒙等语汇写成了一首反映民族大融合的《悲愤诗》,后来郭沫若依此诗以及阿盖的事迹写成了著名的悲剧。

13、元曲包括和。

14、从题材内容上,关汉卿的杂剧大体分三类即、、,其杂剧在艺术上以而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

15、被青木正儿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的作品是的。

16、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分别是、、。

17、最早写“西厢故事”的是唐元稹的,后经过金代的改写,到元代王实甫进一步加工再创造,以“”的美好愿望遂成一代经典。

18、从《莺莺传》到《董西厢》再到《王西厢》,“西厢故事”在体式上经历了从到再到的变迁。

19、东海孝妇的典故出自。

20、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则代表了派。

21、白朴的《墙头马上》取材于唐代白居易的诗,主题却由“止淫奔”变为。

【诗歌专题复习】——辽金

【诗歌专题复习】——辽金

【诗歌专题复习】——辽金辽代诗歌一.辽契丹民族性格豪放勇武。

二.最能体现辽诗特色的当推契丹诗人之作。

(一)契丹诗人多君主、皇族和后妃。

1.辽第一个有名的契丹诗人—耶律倍,作品《海上诗》。

2.女诗人萧观音诗较多样化:(1)雄豪俊爽之诗,如《伏虎林待制》。

(2)委婉深曲之作,如《怀古》。

(3)另有《回心院词》10阕,情感深挚,意象细腻。

3.萧瑟瑟诗。

(1)颇含政治见解,现存《讽谕歌》、《咏史》讽谕朝政。

(2)两诗稍嫌直露,但情感激切,风格奔放;骚体,句式参差,具较强力度。

三.契丹人诗作中篇幅最大、最具典型意义《醉义歌》。

(一)署为“寺公大师”作,原用契丹文写成,后由耶律楚材译为汉文。

(二)译文为七言歌行。

四.辽诗中汉人创作成就不大,但偶有佳作。

如赵延寿《失题》。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一.金诗发展的3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从金国初建到海陵朝(1115—1161)。

1.主要作家都是由辽、宋入金的文士,后人称为“借才异代”;较重要诗人有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内心颇多矛盾,常流露故国之思。

2.宇文虚中。

代表作《在金日作三首》,经历似庚信,诗风显示出南北融合的特点。

3.吴激诗多忆国怀乡之作。

4.其诗本是宋诗移植,但已具北方文学雄豪特色,表现出宋诗向金诗过渡特征。

(二)第二阶段:金世宗、金章宗时期(1162—1208)。

1.金诗走向成熟,初步形成自己特色。

2.主要诗人:蔡珪、王庭筠、党怀英、周昂等,被元好问称为“国朝文派”。

3.其诗不再有对异族政权的拒斥倾向;艺术上虽未完全摆脱宋诗影响,如王庭筠诗就效苏、黄;初步形成雄豪粗犷的特质,如蔡珪《野鹰来》王庭筠《韩陵道中》等。

(三)第三阶段:南渡到金亡前后。

1.不事雕琢、重在达意的文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作品。

2.诗坛由赵秉文、李纯甫主盟,形成两个诗歌流派。

(1)赵秉文:①主张师法古人,强调多样化风格,但对独创性有所忽略。

②诗作不拘一格,五古、七绝清远冲和,有蕴藉之致,如《暮归》、《雨晴》等;七古气势奔放,雄丽高朗,如《游华山寄元裕之》。

辽代诗歌赏析:辽文化中的古老韵味与风景

辽代诗歌赏析:辽文化中的古老韵味与风景

辽代诗歌赏析:辽文化中的古老韵味与风景Introduction辽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朝代。

在辽代的文化领域,诗歌的发展出现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这些诗歌承载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象。

通过赏析辽代诗歌,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个古老朝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辽代诗歌的独特性历史背景下的反映辽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方政权。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辽代面临着国家构建和文化融合的挑战。

辽代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反映出这个时期国家的特点和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在辽代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对辽代帝王、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歌颂,以及对辽代社会状况、军事经济的描绘。

这些诗歌作品既是文学的艺术表现,也是历史的见证。

民族文化的表达辽代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的文化在辽代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

辽代诗歌以契丹族语言书写,体现了契丹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在辽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契丹族文化特点,如骑射、牧畜、游猎等。

同时,辽代诗歌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民族习俗的描绘,展示了契丹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文学风格的创新辽代诗歌在文学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创新。

在辽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诗体和题材。

例如,辽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田园诗,表现了农耕生活和自然景色,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同时,辽代诗歌还出现了契丹民谣和戏曲元素的创新,使得辽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辽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多元的题材辽代诗歌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田园诗之外,辽代诗歌还包括宫廷诗、抒情诗、战争诗、讽刺诗等等。

这些诗歌题材凸显了辽代社会的多元性和繁荣发展。

通过辽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鲜明的艺术表现辽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非常突出,体现了辽代文人的创作才能和艺术追求。

辽代诗歌在押韵和节奏上非常讲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辽代诗歌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情感的传递和艺术的美感。

辽金元文学归纳汇总

辽金元文学归纳汇总

辽金元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辽金文学1、耶律倍:现存仅一首遭猜忌而被迫离国时作《海上诗》。

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是(2013.10单选):耶律倍辽代《海上诗》的作者是(2015.04单选):耶律倍2、懿德皇后萧观音: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是(2012.10单选):《伏虎林》辽代寺公大师创作的契丹文长诗是(2013.01单选):《醉义歌》3、耶律楚材:“一代词臣”耶律楚材的诗作名篇是(2015.04单选):《西域河中十咏》由宋入金代表——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4、吴激:吴激词的风格特色是(2013.01单选):清婉简述金代“国朝文派”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2013.10简答):1.蔡松年,骨力较为苍劲,清切雄健。

2.党怀英,体物精细,寄兴高妙。

3.王庭筠,诗律精严生新,无险怪生涩之病在金代成长起来的“国朝文派”作家有(2014.04多选):A.蔡珪C.党怀英D.赵秉文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2015.04名解):1.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故事起源于唐传奇小说《莺莺传》2.作家是西厢记诸宫调元好问——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金代文学史上一代伟人元好问的论诗诗、伤乱诗,以及清雄顿挫的词作,标志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和独特价值。

金元时期杰出诗人元好问的诗风特点是(2015.10):沉挚悲凉6、元好问:论诗绝句:《论诗三十首》——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元好问伤乱诗的风格特色是(2013.10):沉挚悲凉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字字血、声声泪。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元杂剧: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角色“正末”是(2013.10):男主角2、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简述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2013.01简答):①《梧桐雨》是白朴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剧,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②善于表现杨玉环患难后李隆基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③沉雄悲壮,创造悲凉的意境元杂剧《梧桐雨》取材于(2015.10单选):《长恨歌》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007.10简答):1.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

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

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

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1. 引言1.1 概述辽金元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时期,其文学作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

辽代、金代和元代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学风格,这些风格在不同时期有所变迁和演变。

本文章旨在探讨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并剖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辽代、金代和元代各自的文学风格特点,从诗歌、散文和戏曲等不同形式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评估这些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思想观念传承、艺术创作方法启发等方面;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总结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并探讨它们对现今文学创作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提供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深入研究辽金元三代文学。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辽金元三代文学风格特点与变迁的探讨,展示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碰撞和演化,并对这些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变迁和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今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艺术感悟。

2. 辽金元三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变迁2.1 辽代文学风格特点:辽代文学以辽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展现出朴实、浑厚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常见的形式包括古体诗、乐府诗等。

辽代文学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作品通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深沉思考。

同时,辽代文学还受到了汉唐传统文化的影响,保留了许多传统元素。

2.2 金代文学风格特点:金代文学流派繁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初期金代文学延承了辽代文学的特点,如注重情感抒发和意境描绘。

然而,在南宋政权崛起之后,南北两地交往日益频繁,金末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导致金代文学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

其中,乐府诗艺术性高涨,在题材上逐渐超越了辽代并创造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281)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281)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281)1.[单选题]杨恽《报孙会宗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A)对不平遭际的怨愤B)对田园生活的不满C)对重归仕途的企盼D)对为官生涯的留恋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下列诗歌属于辽代寺公大师的是A)《醉义歌》B)《题黄菊赋》C)《海上诗》D)《伏虎林》【考点】六编一章一节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答案:A解析:辽代诗文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典型如寺公大师的《醉义歌》。

3.[单选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王维B)王之涣C)王勃D)陈子昂答案:A解析:4.[单选题]《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 )。

A)司马迁B)司马谈C)司马相如D)班固答案:B解析:5.[单选题]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戊辛勤久,玉箸箸应啼别离后”其中“玉箸”是()A)筷子B)杯子C)玉器解析:6.[单选题]下列《汉书》篇目中,论述古代学术源流派别,评价其得失的是( )。

A)《食货志》B)《天文志》C)《地理志》D)《艺文志》答案:D解析:7.[单选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A)《左传》B)《国语》C)《史记》D)《汉书》答案:D解析:略。

8.[单选题]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为A)平和冲淡B)绮丽华美C)苍茫浑朴D)奔放恣肆答案:A解析:9.[单选题]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是在A)建安时期.B)正始时期.C)南朝.D)北朝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史记》“太史公曰”明显继承了下列哪部作品“君子曰”的形式?( )。

A)《国语》B)《左传》C)《战国策》D)《论语》答案:B11.[单选题]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已经发展为长篇大论,是独立的个人著述,标志指着议论文在体式和技巧方面的高度成熟,其代表作为( )A)《荀子》《韩非子》B)《吕氏春秋》《鬼谷子》C)《孟子》《庄子》D)《孙子》《墨子》答案:A解析:12.[单选题]汉代“三家诗”中“鲁诗”的创立者是( )。

【阶段测试二含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阶段测试二含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选A1、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影响最大。

A.《墙头马上》B.《拜月亭》C.《西厢记》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和《倩女离魂》,其中又以《西厢记》影响最大。

参见教材P141。

B1、《拜月亭记》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简名或作《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所作。

A.高明B.徐渭C.施惠D.关汉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

参见教材P164。

2、不属于“儒林四杰”的是()。

A.虞集B.范梈C.黄溍D.揭傒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范梈是元诗四大家之一。

“儒林四杰”是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

参见教材P175、176。

3、()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

A.小说B.讲史C.元曲D.南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元曲包括杂剧(戏曲)和散曲(或称清曲),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

参见教材P129。

C1、()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

A.《荆钗记》B.《琵琶记》C.《拜月亭记》D.《杀狗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杀狗记》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

参见教材P165。

D1、《窦娥冤》在()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

A.东海孝妇B.赵氏孤儿C.诺亚方舟D.搜神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窦娥冤》在东海孝妇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

参见教材P150。

2、《窦娥冤》的()写张驴儿趁蔡婆生病的机会,到赛卢医那里买了一服毒药,想害死蔡婆好逼窦娥成亲,但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A.第一折B.第二折C.第三折D.第四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窦娥冤》第二折的内容。

参见教材P151。

3、“当初指望谐老,百年和你厮守,谁想我哥哥心改变,把骨肉顿成抛闪”是()中的曲词。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3)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3)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应是耶律倍,《海上诗》。

诗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出自这首诗。

2. 辽代耶律洪基写得最好的七绝《题李俨黄菊赋》。

诗云:“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3. 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名作《伏虎林应制》。

此诗充满北方游牧民族的强悍和威风,风格雄健。

4. 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最长的诗,长达120句,被称为辽诗的“绝唱”。

5. 《醉义歌》的汉化和风格:1)所用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

2)采用的也是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

但融入了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慷慨雄放、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6. 寺公大师的《醉义歌》原为契丹文,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它的翻译者是耶律楚材。

7. 金代文学可分为四个时期:初期、自兴风格时期、繁荣期、后期。

8. 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一是由宋入金的文士。

9. 金代著名的长篇讲唱文学作品《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

10. 金代文坛最为杰出的大家是元好问。

元好问所作的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是《论诗十三首》。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艺术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与杜甫现存数量相同,有一千四百余首。

11. 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悲凉雄健。

12. 从元好问《论诗十三首》论诗绝句看,其诗美追求有:(1)翻新出奇。

(2)天然浑成。

(3)质朴浑厚。

13. 辽代作家创作的作品:《醉义歌》《题李俨黄菊赋》《海上诗》《传国玺诗》《伏虎林应制》。

14. 王鼎在流放中作《焚椒录》详道懿德皇后萧观音被诬事,很有影响。

15. 辽代诗文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典型的如寺公大师的《醉义歌》,原文用契丹语写成。

16. 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左企弓、虞仲文等,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

17.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是金元词坛巨擘。

18.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75本)目录(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75本)目录(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75本)目录(一)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某网点击数:3164 更新时间:2006年10月18日《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总目录(1-75本)时间:2004年9月11日作者:中研院史语所来源:象牙塔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发刊辞蔡元培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跋唐写本切韵残卷董作宾释「朱」商承祚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胡适殷栔亡说丁山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余永梁占卜的源流容肇祖数名古谊丁山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傅斯年所务记载:造像征集启顾颉刚、傅斯年提议本所对于语言学工作之范围及旨趣傅斯年提议集刊第一本第二分大乘义章书后陈寅恪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陈寅恪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刘复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声类考黄淬伯记猓猡音(Phoneticotes on a Lolo Dialect and Consonant L.)S. M.Shirokogoroff,(史禄国)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傅斯年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说丁山明季桐城中江社考朱倓集刊第一本第三分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附录一年表附录二金尼阁音韵经纬总局与利马窦注音合表罗常培杨选杞声韵同然集残稿跋罗常培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高本汉著、赵元任翻译跋高本汉的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并论冬蒸两部王静如集刊第一本第四分广西凌云猺语李方桂类音跋刘文锦剥字解徐中舒调查云冈造像小记赵邦彦闽音研究陶燠民平陵访古记附录:关于臻栉韵的讨论吴金鼎集刊第二本第一分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二)陈寅恪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陈寅恪耒耜考徐中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徐中舒大唐西域记撰人辨机陈垣召穆公传丁山大东小东说傅斯年论所谓「五等爵」傅斯年姜原傅斯年集刊第二本第二分支脂之三部古读考林语堂钞本甲乙事案跋朱希祖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陈寅恪宋拓石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残叶跋徐中舒西夏文汉藏译音释略王静如中国古音(切韵)之系统及其演变高本汉著、王静如译听写倒英文赵元任殷墟沿革董作宾甲骨年表董作宾集刊第二本第三分九子母考赵邦彦殷周文化之蠡测徐中舒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陈寅恪论考证中国古书真伪之方法高本汉著、王静如译论阻卜与鞑靼王静如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蒙古源流研究之三)陈寅恪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蒙古源流研究之四)陈寅恪反切语八种赵元任用bdg当不吐气清破裂音赵元任切韵鱼虞之音值及其所据方音考──高本汉切韵音读商榷之一罗常培集刊第二本第四分汉字中之拼音字林语堂吴三桂周王纪元释疑朱希祖劫灰录跋朱希祖西夏文佛母孔雀明王经考释序陈寅恪明成祖生母记疑傅斯年跋丁山夷考丁山中原音韵声类考罗常培释重轻(等韵释词之三)罗常培戴东原续方言稿序罗常培儿()音的演变唐虞宋拓石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残本再跋徐中舒广东北江猺山杂记庞新民D.Jones & Kwing Tong Woo 胡(絅堂)共作的Supplement to the Cantonese PhoneticReader的勘误刘学浚集刊第三本第一分切韵â的来源李方桂李唐氏族之推测陈寅恪中台藏缅数目字及人称代名词语源试探王静如康熙字典字母切韵要法考证赵荫棠知彻澄娘音值考罗常培集刊第三本第二分集韵声类考白涤洲洪武正韵声类考刘文锦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跋罗常培梵文颚音五母之藏汉对音研究罗常培释定海方氏所藏四体字至元通宝钱文王静如敦考释徐中舒对于中国古音重订的贡献 A.Dragunov著、唐虞译集刊第三本第三分南岳大师立誓愿文跋陈寅恪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徐中舒清史稿中建州卫考辨孟森清始祖布库里雍顺之考订孟森郦学考序目丁山东冬屋沃之上古音(英文)李方桂记咸阳方音刘文锦集刊第三本第四分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陈寅恪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国字哀册初释王静如陈侯四器考释徐中舒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刘复重印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序孟森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陈寅恪由陈侯因铭黄帝论五帝丁山再述内阁大库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徐中舒集刊第四本第一分昂昂溪史前遗址梁思永广西猺山调查杂记庞新民记广东北江猺山荒洞猺人之建醮姜哲夫拜王(广东北江猺山猺人风俗之一)姜哲夫等集刊第四本第二分中国字调跟语调(英文)赵元任藏文前缀音对于声母的影响(英文)李方桂谭「谭」董作宾罗罗太上清净消灾经对译杨成志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传容肇祖释内外转罗常培泰兴何石闾韵史稿本跋罗常培集刊第四本第三分说儒胡适周东封与殷遗民傅斯年丛甲骨金文中所涵殷历推证吴其昌殷历中几个重要问题董作宾集刊第四本第四分乙二声调推断尺刘复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英文)赵元任宗法考源丁山弋射与弩之溯原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原徐中舒关中声调实验录白涤洲刘半农先生赵元任白涤洲小传及著述提要罗常培集刊第五本第一分汉代奴隶制度辑略劳干盐铁论校记劳干汉晋闽中建置劳干论中国上古音的*-iwng,*-iwk,*-iwg 李方桂读高力士外传释「变造」「和籴」之法俞大纲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丁山读姚大荣马阁老洗冤录驳议容肇祖集刊第五本第二分武曌与佛教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考辨陈寅恪三论李唐氏族问题陈寅恪两汉户籍与地理之关系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劳干方言性变态语音三例赵元任古代灌溉工程原起考徐中舒阳燧取火与方诸取水唐擘黄释家邵君朴集刊第五本第三分楞伽宗考胡适戈戟余论郭宝钧金史氏族表初稿(上)陈述集刊第五本第四分金史氏族表初稿(下)陈述蒙古史札记岑仲勉打花鼓李家瑞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赵元任通志七音略研究罗常培契丹国字再释王静如就元秘史译文所见之中国人称代名词王静如集刊第六本第一分金文嘏辞释例徐中舒明懿文太子生母考李晋华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李晋华跋「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并答朱希祖先生傅斯年说「广陵之曲江」傅斯年两唐书玄宗元献皇后杨氏传考异兼论张燕公事迹俞大纲说弹词李家瑞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内洪承畴报销册序李光涛集刊第六本第二分三百年前的建立孔教论陈受颐明初建州女真居地迁徙考徐中舒三朝北盟会编考(上)陈乐素集刊第六本第三分三朝北盟会编考(下)陈乐素八旗制度考实孟森五等爵在殷商董作宾集刊第六本第四分豳风说徐中舒汉魏晋北朝东北诸郡沿革表余逊诗经「式」字说丁声树广西太平府属土州县司译语考闻宥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陈寅恪谁是「齐物论」之作者傅斯年集刊第七本第一分东晋南朝之吴语陈寅恪骨文例董作宾殷商疑年董作宾说尊彝徐中舒阿保机与李克用盟结兄弟之年及其背盟相攻之推测陈述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之输入全汉升关于么之名称分布与迁移陶云逵集刊第七本第二分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徐中舒Voiced Plosives and Affricates in AncientTibetan A. Dragunov春秋「公矢鱼于棠」说陈槃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全汉升明太祖遣僧使日本考黎光明集刊第七本第三分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陈寅恪新元史本证陈叔陶纪唐音统签俞大纲炖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孙楷第由说书变成戏剧的痕迹李家瑞集刊第七本第四分几个云南土族的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之估计陶云逵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周一良论宇文周之种族周一良中国丹砂之应用及其推演劳干与高本汉先生商榷「自由押韵」说兼论上古楚方音特色董同龢说葛毅卿曳落河考释及其相关诸问题陈述集刊第八本第一分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陈寅恪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序陈寅恪敦煌本心王投陀经及法句经跋尾陈寅恪郎官石柱题名新箸录岑仲勉发羌之地望与对音郑天挺经典释文和原本玉篇反切中的匣于两纽罗常培喻三入匣再证葛毅卿论鲁西画像三石劳干东都事略撰人王赏偁父子陈述集刊第八本第二分明史德王府世系表订误(附李庸莘小传及遗像)李晋华读洛阳伽蓝记书后陈寅恪释牢胡厚宣从汉简所见之边郡制度劳干契丹世选考陈述北宋汴梁的输出入贸易全汉升集刊第八本第三分宋代广州的国内外贸易全汉升外蒙于都斤山考岑仲勉邵王之諻鼎及铭考证张政烺明初之用兵与寨堡王崇武头下考(上)陈述卜辞杂例胡厚宣集刊第八本第四分论雍己在五期背甲上的位置董作宾释用御胡厚宣论魏孝文之迁都与华化劳干贞石证史岑仲勉集刊第九本(1937)唐集质疑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岑仲勉卜辞同文例胡厚宣跋封氏闻见记岑仲勉跋唐摭言岑仲勉宋代南方的虚市全汉升清人入关前求款之始末李光涛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岑仲勉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白集岑仲勉白氏长庆集伪文岑仲勉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岑仲勉两京新记卷三残卷复原岑仲勉集刊第十本六书古义张政烺汉代兵制及汉简中的兵制劳干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王崇武中古自然经济全汉升读东城老父传陈寅恪读莺莺传陈寅恪汉武后元不立年号考劳干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全汉升辽代四时捺考五篇傅乐焕论诗经中的「何」「曷」「胡」丁声树古谶纬书录解题(一)陈槃炖煌唐咸通钞本三备残卷解题陈槃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全汉升宋史职官志考正邓广铭查继佐与敬修堂钓业王崇武讲史与咏史诗张政烺居延汉简考释序目劳干天山南路元代设驿之今地岑仲勉集刊第十一本至二本目录索引集刊第十一本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陈寅恪两汉刺史制度考劳干汉代社祀的源流劳干汉简中的河西经济生活劳干跋高句丽大兄冉牟墓志兼论高句丽都城之位置劳干登科记考订补岑仲勉唐代物价的变动全汉升唐宋时代扬州经济景况的繁荣与衰落全汉升The Hypothesis of A Pre-glottalized Series of Consonants in Primitive Tai Fang-kuei Li补唐代翰林两记岑仲勉两关遗址考劳干谶纬释名陈槃谶纬溯原上陈槃北宋物价的变动全汉升南宋初年物价的大变动全汉升宋金间走私贸易全汉升「何当」解丁声树「碚」字音读答问丁声树山东滕县下黄沟村宋代墓葬调查记潘悫集刊第十二本读明史朝鲜传王崇武旧唐书逸文辨岑仲勉古谶纬书录解题(二)陈槃古谶纬全佚书存目解题(一)陈槃古诗纪补正叙例逯钦立「回回」一词之语原附论新疆之名亟应厘正岑仲勉吐鲁番一带汉回地名对证岑仲勉吐鲁番木柱刻文略释岑仲勉理番新发见隋会州信道记跋岑仲勉清太宗求款始末提要李光涛清入关前之真象李光涛记奴儿哈赤之倡乱及萨尔浒之战李光涛论建州与流贼相因亡明李光涛记清太宗皇太极三字称号之由来李光涛记崇祯四年南海岛大捷李光涛清太宗与三国演义李光涛读高青邱威爱论王崇武跋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明末谈刻及道光三让本太平广记岑仲勉武鸣土语音系李方桂卜辞记事文字史官签名例胡厚宣四库提要古器物铭非金石录辨岑仲勉宣和博古图撰人岑仲勉元初西北五城之地理的考古岑仲勉从金泽图录白集影页中所见岑仲勉文苑英华辨证校白氏诗文附按岑仲勉补白集源流事证数则岑仲勉从文苑英华中书翰林制诏两门所收白氏文论白集岑仲勉集刊第十三本广韵重纽试释董同龢河南安阳后冈的殷墓石璋如广韵重纽的研究周法高切韵鱼虞之音读及其流变周法高说平仄周法高颜氏家训金楼子「伐鼓」解周法高字说张政烺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张政烺研究中国古玉问题的新资料李济殷历谱后记董作宾不解屈万里甲骨文比二字辨屈万里谥法滥觞于殷代论屈万里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劳干汉诗别录逯钦立集刊第十四本评汉以前的古镜之研究并论「淮式」之时代问题高去寻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何兹全宋辽聘使表稿傅乐焕刘綎征东考王崇武伯叔姨舅姑考芮逸夫象郡牂柯和夜郎的关系劳干居延汉简考证补正劳干王逸集牙签考证张政烺梵文td的对音周法高等韵门法通释董同龢苗语释亲芮逸夫文作斋经译注马学良集刊第十五本元代的纸币全汉升翰林学士壁记注补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岑仲勉唐方镇年表正补岑仲勉抄明李英征曲先(今库车)故事并略释岑仲勉跋南窗纪谈岑仲勉辽金军史料试释谷霁光集刊第十六本秦汉间之所谓「符应」论略陈槃论汉代之陆运与水运劳干苗傜语声调问题张琨茆泮林庄子司马彪注考逸补正王叔岷畬民图腾文化的研究凌纯声说文笔逯钦立形影神诗与东晋之佛道思想逯钦立魏晋南朝的兵制何兹全释甥之称谓芮逸夫辽史复文举例傅乐焕汉晋遗简偶述陈槃李如松征东考王崇武集刊第十七本问答录与说参请张政烺战国秦汉间方士考论陈槃古谶纬书录解题(三)陈槃古谶纬书录解题附录(二)陈槃汉代察举制度考劳干说文序引尉律解张政烺论万历征东岛山之战及明清萨尔浒之战王崇武明成祖朝鲜选妃考王崇武唐唐临冥报记之复原岑仲勉切韵指掌图中几个问题董同龢阿保机即位考辨杨志玖洪承畴背明始末李光涛记栗粟语音兼论所谓栗粟文芮逸夫碧罗雪山之栗粟族陶云逵魏晋的中军何兹全集刊第十八本上古音韵表稿董同龢北魏尚书制度考严耕望述酒诗题注释疑(陶诗笺证之一)逯钦立论太平经钞甲部之伪王明记明实录吴论崇祯二年「己巳虏变」李光涛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跋傅斯年后汉书残本跋傅斯年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后跋劳干集刊第十九本莫话记略李方桂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董同龢古音中的三等韵兼论古音的写法周法高新获之敦煌汉简夏鼐北朝地方政府属佐制度考严耕望周易参同契考证王明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李光涛论中国造纸术之原始劳干释汉代之亭障与烽燧劳干绛守居园池记集释(附绛守居园池记句解书目提要) 岑仲勉全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下字董同龢集刊第二十本上册元微之悼亡诗及艳诗笺证陈寅恪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胡适宋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石刻校释马衡中山方言赵元任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周一良浮屠与佛季羡林唐本说文与说文旧音周祖谟旧唐书地理志「旧领县」之表解岑仲勉论早期谶纬及其与邹衍书说之关系陈槃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全汉升陶渊明年谱逯钦立南宋蜀本南华真经校记王叔岷董文骥与明史纪事本末王崇武朝鲜壬辰倭祸中之平壤战役与南海战役李光涛北魏洛阳城图的复原劳干武威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夏鼐僚为仡佬试证芮逸夫玄应反切考周法高魏晋南朝地方政府属佐考严耕望黄庭经考王明文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马学良集刊第二十本下册古玉新诠郭宝钧释伧楚余嘉锡积微居字说杨树达「早晚」与「何当」丁声树读魏书李冲传论宗主制余逊一枝花话张政烺传说中周都的实地考察石璋如宋史刑法志考正邓广铭甲骨文字模拟研究例张秉权洪武二十二年太孙改律及三十年律诰考黄彰健军考释初稿陈述集刊第二十一本至三十本目录索引集刊第二十一本第一分古社会田狩与祭祀之关系陈槃谶纬命名及其相关之诸问题陈槃庄子校释后记王叔岷说文引秘书为贾逵说辨正丁声树清末汉阳铁厂全汉升「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之诸问题陈槃记明季朝鲜中原倭祸之中原汉奸李光涛明季流寇始末李光涛集刊第二十二本豫北出土青铜句兵分类图解李济小屯殷代的成套兵器石璋如古谶纬书录解题陈槃「侯」与「射侯」陈槃汉代的亭制劳干殷代月食考董作宾跋日本高山寺旧钞卷子本庄子残卷王叔岷上古语法札记周法高九族制与尔雅释亲芮逸夫汉代地方官吏之籍贯限制严耕望洛阳伽蓝记补注体例辨徐高阮鹅湖之会朱陆异同略说黄彰健朝鲜壬辰倭祸与李如松之东征李光涛记朝鲜宣庙中兴志李光涛中国语的词类周法高集刊第二十三本上册古今交食周期比较论高平子台山语料赵元任汉代的雇佣制度劳干秦汉郎吏制度考严耕望清季的江南制造局全汉升故宫藏拳乱史料注释吴相湘成都弓箭制作调查报告谭旦冏僰人考芮逸夫么些族迁徙路线之寻访李霖灿成都音系略记杨时逢集刊第二十三本下册校雠通例王叔岷汉晋遗简偶述之续陈槃三等韵重唇音反切上字研究周法高「姓」字古义析证杨希枚掣逋考李方桂小屯C区的墓葬群石璋如战国墓内带用途的推测高去寻全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上字董同龢殷墟有刃石器图说李济说「吉」张秉权中国与东南亚之崖葬文化凌纯声西周年历谱董作宾集刊第二十四本论唐代尚书省之职权与地位严耕望略论唐六典之性质与施行问题严耕望大明律诰考黄彰健读明史王艮传黄彰健明外史考黄彰健清史稿顺治朝疆臣表订误李光涛陕西耀县的碑林与石窟石璋如陕西长武县出土造像记石璋如汉代常服述略劳干先秦两汉帛书考陈槃中国语法札记周法高跪坐蹲居与箕踞李济集刊第二十五本论古代汉语的音位周法高张献忠史事李光涛多尔衮入关始末李光涛甲午战争以前的中国工业化运动全汉升明史宰辅表初校吴缉华跋日本古钞卷子本淮南鸿烈兵略闲诂第廿王叔岷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严耕望殷虚文字札记张秉权河南县刘庄的汉墓石璋如云南黑体质之研究芮逸夫集刊第二十六本古代的询问代词周法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陈槃殷代的铸铜工艺石璋如小屯殷代的建筑遗迹石璋如先秦赐姓制度理论的商榷杨希枚孟子性论之研究黄彰健杜黄裳拜相前之官历严耕望明季朝鲜「倭祸」与「中原奸人」李光涛集刊第二十七本文字斠证王叔岷魏晋南朝都督与都督区严耕望先秦诸侯受降献捷与遣俘制度考杨希枚易卦源于龟卜考屈万里长沙音系杨时逢卜辞甲申月食考张秉权玉佩与刚卯劳干论浮屠与佛周法高关中考古调查报告石璋如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中(附劳干跋文)陈槃集刊第二十八本上册本论文集撰文人上胡适先生书国语结构不同层次中形态上跟意义上的参差赵元任老君音诵诫经校释杨联升晏子春秋斠证王叔岷印章与摹搨的起源及其对于雕板印刷发明的影响李书华Some References to Iranian Temples in theTun-huang Region Arthur Waley古代被动式句法之研究周法高Prima Introduzione della Filosofia Scolasticain Cina Pasquale M. D'eliaDocuments Issuing from the Region of Tun-huangHenri Maspero,Translated by L.Carrington Goodrich记李如松留于东国朝鲜之后裔李光涛卜龟腹甲的序数张秉权再论吾我金守拙著、李保均译四川李庄方言略记杨时逢姿与Gesture 陈世骧旧唐书夺文拾补严耕望元朝与明初的海运吴缉华尚书陶谟篇著成的时代屈万里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下一)陈槃A Kottish-Tibetan-Chinese Word Equation Walter Simon司马迁与希罗多德(Herodutus)之比较邓嗣禹论夫子与子李宗侗汉代的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劳干论四书章句集注定本黄彰健集刊第二十八本下册美洲白银与十八世纪中国物价革命的关系全汉升The Jui Dialect of Poai:Phonology 李方桂黑鞑事略中所说窝阔台汗时代胡丞相事迹考姚从吾「韦弦」「慎所好」二赋非刘知几所作辨洪业小臣石的残片与铭文高去寻殷代头饰举例石璋如联名与姓氏制度的研究杨希枚僚人考芮逸夫The Neo-Confucian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Evil 陈荣捷“Wu-Liang-Shou”(无量寿):A Comparative Study of Tibetan and Chinese Longevity Rites F.D.Lessing汉城大学所藏大胛骨刻辞考释董作宾康熙几暇格物编的法文节译本陈受颐殷虚白陶发展之程序李济胡适思想与中国前途殷海光胡适先生著作目录(一)中文Eugene L.Delafield胡适先生著作目录(二)西文袁同礼集刊第二十九本上册Numerals in Comparative Linguistic (with specialreference to Dravidian) Murray B.EmeneauThe Phonemic System of the Yi Miao Dialect 张琨Siamese Phonemes: A Restatement George L.Trager湖南方言声调分布杨时逢Linguistic Geography of the 宣化 Hsuan-huaRegion(察哈尔 Chahar Province)Willem A. GrootaersTwo Final Consonantal Clusters in ArchaicTibetan Walter SimonMeaning Correlations and Selections in Morphology-Syntax Paradigms Charles F.VoegelinThe Chinese Script: An Essay on Nomenclature(the first hecaton) Peter A. BoodbergEssentials of Shan Phonology and Script Soren EgerodThe Study of the Chuan Chu in Shuo WenPaul L-M. Serruys老乞大朴通事里的语法语汇杨联升Problems of Hierarchy and Indeterminacy in MandarinPhonology Samuel E. Martin厦门方言的音韵董同龢Notes on Gilyak RomanJakobsonInitial Mutations in Celtic Alf Sommerfelt上古语末助词‘与’(欤)之研究周法高跋周法高先生「上古语末助词‘与’(欤)之研究」兼论论语中「君子」一词之词性杨联升The Jui Dialect of Po-ai and the Northern Tai 李方桂Jui Syllabics Eric P.Hamp集刊第二十九本下册平心论高鹗林语堂管子斠证王叔岷箕子朝鲜李光涛论汉代的卫尉与中尉兼论南北军制度劳干上海在近代中国工业化中的地位全汉升尚书文侯之命著成的时代屈万里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下二)陈槃。

民族交融背景下的辽代诗词

民族交融背景下的辽代诗词

一尧辽代诗词的基础辽朝接受儒家文化,确立“尊孔崇儒”基本国策,称自己为中华民族祖先炎帝的后裔,自觉归属于中华民族。

在统治方式上接受了中原政权相关制度的成果,建五京,兴学校,实行科举,因俗而治。

在辽宋关系上,辽朝以北朝自居,称宋为南朝,强调南朝和北朝为一家,都是“中国”的意思,倡导“华夷同风”。

当汉士讲《论语》至“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时,道宗插言道:“吾闻北极之下为中国,此岂其地耶?”汉儒给辽道宗讲解《论语》避讳“夷狄之有君”句时,道宗说:“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

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1]《辽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

太祖曰:‘佛非中国教。

’(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祭奠”[2]。

道宗时期,汉文化为契丹贵族普遍接受,儒家的封建政治思想在辽朝的统治中居于重要地位。

“圣宗时,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3],势必引导人们向心于美文,驰骛于词赋。

词赋为正科,必然会激发人们对诗、词、赋等创作的兴趣。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统治者大都通晓汉文,以汉文为尊,且多用汉文写作,包括诗、词、诏书、传记、章奏、志等。

而诗词作者仅局限于皇帝、帝后、宗室、群臣、着帐郎君子弟。

从五言到七言,从“朴实直白”到“袖中余香”,从“丛林伏虎”到“飞燕入昭”,从“文章通谷蠡”到“何必昧真心”,辽代存世诗百余首。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辽代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宝贵的一页。

应制属和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辽]萧观音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4]。

这首五言律诗作于清宁三年(1057)八月。

时道宗以《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进皇太后(原诗已佚),这首诗是应制唱和之作。

“君臣同志”是指君臣上下同心协力,振兴辽朝。

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

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刘德刚 夏晨光(阜新市博物馆,辽宁…阜新…123000)摘 要:本文从辽代文学、诗歌发展状况入手,从表达方式、题材、文风等方面剖析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得出辽代契丹人诗歌虽宗法唐宋但其文风刚劲豪放、自成一格的结论。

关键词: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从“契丹”一词自初见于史载到阿保机立国经历了500余年的发展期,从古八部、大贺氏八部发展到遥辇八部,完成了部落到民族的转变,其社会形态由原始部落联盟发展为兼具奴隶制成分的社会。

应该说,这时的契丹部族还是比较原始的,只是刚刚孕育了一朵文明的蓓蕾。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效仿中原王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契丹国,即辽国。

阿保机以政治家的智慧认识到新生政权吸收汉文化的迫切需要,确立了以儒治国的策略。

这是契丹族加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开始,也是以契丹、女真、汉族为主体的辽国政治、经济、文化飞跃发展的肇始。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契丹君主大力提倡儒学,实行开科取士,延揽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

这一时期宋辽文化交往增多,使节来往不断。

聂崇岐说:“宋之大史,大半皆知名士,且多传于《宋史》。

”[1]一些文学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沈括、苏轼、苏辙都曾出使辽国,这在辽国当然是文坛上的盛事。

辽国方面亦“通好以来,岁选人才优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史”[2]。

派往南朝的使臣以通晓汉学的汉人为主,部分汉人通过科举入仕,契丹人多以武功入仕。

辽晚期时,契丹人也被获准参加科举。

终辽一代,契丹君主对于汉文化基本上都采取接纳吸收的态度,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了儒学及汉文化在辽国的传播,特别是激发了契丹人学习汉文化的热情。

汉文化浸润和滋养了一批契丹文学家、诗人,但由于史料的阙略,传世的作品寥若晨星。

几位契丹君主也都喜爱汉学,他们将内涵丰富的汉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162)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162)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16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1.[单选题]号称“诗佛”的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孟浩然2.[单选题]下面哪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香草美人”意象?( )。

A)《离骚》B)《列女传》C)《登徒子好色赋》D)《诗经》3.[单选题]下列关于诸神的诗句中属于宋玉所作的是A)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B)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C)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D)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4.[单选题]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

A)《楚辞》B)《史记》C)《汉帛》D)《新书》5.[单选题]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是A)清淡秀逸B)豪放旷达C)清空骚雅D)典雅含蓄【考点】五编三章三节 苏词的创作风格6.[单选题]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 )A)悲凉沉雄D)清峻悲凉7.[单选题]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的作家是( )A)史达祖B)姜夔C)陈亮D)刘克庄8.[单选题]明代“四大奇书”中,唯- -没有经历过世代累积过程的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金瓶梅》9.[单选题]“肝肠似火,色笑如花”指的是哪一位词人?A)苏轼B)稼轩居士C)易安居士D)范成大10.[单选题]下面哪篇作品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

A)《九歌》B)《九辩》C)《离骚》D)《天问》11.[单选题]铜器铭文的鼎盛时期出现在( )。

A)夏B)商C)西周D)春秋1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对先秦文学与其他学科门类混沌交织这一特点的描述( )。

A)诗、歌、舞一体B)说、刻、画一体C)诗、词、赋一体D)文、史、哲一体13.[单选题]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是( )。

A)左思D)孙绰14.[单选题]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 )。

A)《长安古意》B)《帝京篇》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从军行》15.[单选题]乔吉《两世姻缘》的艺术特色是( )A)悲喜连缀,贯通- -体B)酸楚哀怨,令人肠断C)感事兴怀,情寄高远D)哀伤幻灭,淋漓尽致16.[单选题]东晋时期,玄言诗在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其发端于( )A)魏正始时代B)汉武帝时期C)西晋太康时期D)东晋永赢时期17.[单选题]徐玑所属的诗人群体是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C)中兴四大诗人D)永嘉四灵【考点】五编九章一节 “永嘉四灵”18.[单选题]p4R: ( )A)#ùB)C)D)'h19.[单选题]陆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文赋》.B)《诗品》C)《典论·论文》.D)《文心雕龙》A)《大雅生民》B)《小雅小旻》C)《郑风大叔于田》D)《小雅无羊》21.[单选题]白居易,字乐天,号(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辽代文学的写作与流传论文

辽代文学的写作与流传论文

辽代文学的写作与流传论文辽代文学的写作与流传论文辽代文学由于本身的不兴旺,以及保存不力等原因,一直缺少必要的重视,研究也不够全面深化。

本文就阅读所至,对辽代文学作品的写作发表、印刷保存等方面的情况作初步的钩稽表达,以表达辽代文学的根本体貌。

辽代文学的写作经历了借才异代到外乡化,到高速开展的历史过程,写作的由来和方式也别具特色。

《辽史》卷四记,太宗会同元年“晋及诸国遣使来贺,晋使言已命和凝撰《圣德神功碑》”。

这是辽太宗时代的事情,辽太祖的神功碑都请后晋人和凝书写,可见辽代不文或不自信之甚。

后辽太宗灭晋,特地带走了冯道、李浣、和凝等人。

自此以后,无再赴国外请文者。

实际上,辽代初年的文学家素质学养并不差。

现存的辽太祖《论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等诏》、辽太宗《立石敬塘大晋皇帝册》写得倒也风骨毕现,文采飞扬。

辽太宗自己就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

辽代的其他皇帝也有写文章的习惯。

《辽史·耶律良传》说:“清宁中,上幸鸭子河,作《捕鱼赋》……奏请御制诗文目曰《清宁集》。

上命良诗为《庆会集》,亲制其序。

”辽代的君主还会作文表达任臣之心或者褒奖之意。

《辽史》卷二十一记辽道宗即位之次年,“御制《放鹰赋》赐群臣,谕任臣之意。

”《王泽墓志铭》说:“或政事系宾筵之画,或辞笔呈翰苍之荣”,“中选儒宗,以付文柄”。

又耶律隆运有功,辽兴宗“乃赐铁券誓文,躬自亲书,斋戒焚香,于北斗星下读之”,让番汉大臣都去听。

可见,辽代的封建帝王对于文章不仅谕任臣之意,还有几分忠诚。

这种发表,可以说有点像了。

辽代还有一些文章或者诗歌完全是外交辞令或是形式的需要。

如《起居注》、《实录》一类的著作,是谁也不许看的,都可以做到忠于历史,执笔无讳。

也有的是为了扬名,“陈三代之佳名,垂千年之人范。

”〔《全辽文》卷五,《王邻墓志铭》〕如玉石观音唱和诗竟将诗歌刻到石头上。

对于志,往往是关于公主王侯将相的,写作任务往往由“国士”担任,如《张俭墓志铭》云:“〔杨〕洁蒙以国士之遇,谬以词人见知,手书载治,识名为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5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 西夏诗歌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描述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与习俗
二、西夏文章
▪ 西夏文章,文体多样,有骈文、序跋、书信、奏表、题记、 碑记等,应用文书的数量也颇多。
▪ 西夏的文章,颇受中原文化影响,结体简练,主旨突出,而 又带有西夏人不喜雕饰、简明朴实、条理清晰的特点。
▪ 西夏人信仰佛教,同时也有多神信仰,有的文章反映了佛教 信仰与多神信仰并存的事实,如?黑河建桥敕碑?的碑文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宇文虚中入金及其诗作
▪ 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号龙溪老人,成都人。建炎二 年〔金天会六年,1128〕以“祈请使〞的身份出使金国,被留在金 国,不予返回。多年不仕,后任金朝官职,官至翰林承旨兼礼部尚 书。
▪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 足怜。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孤臣不为沉湘恨,怅望 三韩别有天。
▪ 元好问用情深挚,他的一首?摸鱼儿?更是脍炙人口: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 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和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 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那知孤馆客,独抱故土愁。感谢时难遇, 讴吟已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草 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朱 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王安石使辽诗和使辽终点涿州考

王安石使辽诗和使辽终点涿州考

V ol .40N o.1Jan.2019第40卷第1期2019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Soc.Sci )王安石使辽一事,史籍记载不甚明确。

缘于此,学术界对其使辽诗也信疑参半,肯定与否定者争论不休。

1〇认可王安石使辽者,除南宋李壁之外,今人张涤云先生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2〇认定因仁宗驾崩后,王安石担任送遗留物使,于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使辽。

笔者赞同此观点。

然而,张涤云先生的某些梳理、考辨尚有待补充、完善。

本文就王安石使辽的“暮春”时间问题、使辽终点以及使辽诗的认定等问题,以新的视角,用多学科知识作若干补充,并结合新认定的王安石使辽诗等,重新考订其使辽终点。

一、关于王安石于暮春使辽问题嘉祐八年四月初,王安石使辽,《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均不载此事。

上述两书中,嘉祐七年(1062年)至熙宁二年(1069年)这八年间漏记颇多。

3〇如嘉祐七年,辽宋间的聘使全部漏记;是年,郑獬使辽只能从其文集得知。

嘉祐八年,宋朝除向契丹派出的告哀使、告即位使、贺生辰使外,其余均漏记。

因此,漏记王安石使辽也就不足为怪了。

张涤云先生对王安石被派为遗留物礼信使已有较充分的考论,兹不赘述。

王安石的使辽诗有多首描摹暮春景观(详见后文),据此推断,他应于暮春使辽,兹从气候、物候等方面考证如下:(一)从历史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看,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竺可桢的成果做了补充和完善后认为,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为我国近五千年来第三个寒冷期。

在此种寒冷期中,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5℃左右,气温波动也大(年平均气温低的不正常年份较多)。

此间,气温低的年份出现较多,气温正常的年份较少。

入春、入夏的平均日最迟可比现在晚约半个月或更长时间。

4〇(二)现代气象部门判定某地进入气候上的四季,通常以候(五天一候)平均气温值达到某一标准来认定,如由10℃升至22℃为春季,高于22℃为夏季;也有“以自然界物候现象变化为指标划分四季的。

辽金元文学基本知识与训练

辽金元文学基本知识与训练

辽金元文学基本知识与训练一、基本知识1、契丹族诗人的创作在辽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

2、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是辽诗中最长的诗篇。

3、金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

4、元好问《中州集》提出的“国朝文派”主要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等组成。

5、金代的董解元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利用民间讲唱文学形式诸宫调,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

6、金代后期以文学批评著称的人物是王若虚,他著有《滹南诗话》。

7、金代后期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元好问、赵秉文、杨云翼、李纯甫。

8、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9、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北方鲜卑族的后代。

他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中州集》。

10、元好问28岁时作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1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1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1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15、白朴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1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1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1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19、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而被称为“马神仙”。

20、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

《辽代文学史》研究评述

《辽代文学史》研究评述

《辽代文学史》研究评述黄震云教授写作的《辽代文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以东北为主的200多年的文学史,因此,具有全面创新特点,而在具体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史框架,增加了文学关系和艺术发生的表现。

在理念上突出了中华文明一体化和交互影响的特点,在内容上注意近年来考古资料的运用,在方法上能够做到文史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所以,本文选取海内外三位博士对本书的看法和体会,供阅读时参考。

标签:《辽代文学史》;全面创新;评价一林光华(香港中文大学)非常幸运地在海外能读到黄先生寄来的《辽代文学史》,20多万字的著作读了近一个月,终于能在这春寒料峭的夜晚安坐灯下,谈谈对这本书的浅见和观感。

这本书突破了边缘化的视野,重构了文史材料,从广度到深度到高度都着实让人钦佩。

笔者这次依旧依照惯例,是先从“后记”读起的。

读黄先生的“后记”,已能想象这本书从1997年构思的博士论文至今,一定增删多次,非常不易。

这也注定它的厚重将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不能忽视的。

让我感动的是,黄先生治学至今成就卓然,但对往日携助的师长,对他们曾付出的点点滴滴的珍惜与感恩凝于文字,显示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谦逊和深情。

譬如对徐州师范大学的老校长邱鸣皋教授冒着酷暑去分部帮忙找书的情景,让人看到著作背后的作者,怀有怎样的治学之心。

因为,—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辽代文学史》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有三。

一是在资料稀少的情况下,将辽金文学史做了全面的、立体的整合和建构;二是强劲的史学功底上的文学研究,文史渗透,浑然一体;三是雄浑一体的简洁清俊的文风;四是用客观材料厘清目前学界对辽代文学的一些误读,论证性强,具有说服力。

具体说来,第一,我们对辽代的了解一般都很少,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段总是匆匆掠过。

虽然大家在看《天龙八部》时会对大辽国和萧峰这样的英雄有更多想象,但文学作品毕竟有夸张之处。

真要找一部全面、客观、深入地揭示辽代历史、文化面貌的著作则很难。

黄先生这部《辽代文学史》从博士论文的构思至今,十年辛苦不寻常,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对这样一个边缘性的课题作全方位的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 1 , 微 2例 。 例 脂
部相 押 的现象 , 浒 从 赞 暨妻康 氏墓 志》 度 姿 脂 墓 如 “ 韵 路 处 ”在 四川 、 苏 、 , 江 安徽 、 建 等地 的诗 词用 韵 中 都 福 有 此 类现 象 , 是方 言现 象 还 是 用 韵 宽所 致 , 以确 这 难 定 。 模部和 萧 豪部相 押只 有 1 , 鱼 例 丁文 已经 讨论 , 本
姓 名 籍贯 姓名 籍贯 武州宁远人 ( 今 山西五寨) 邢抱朴 应州 ( 山西应县 ) 今 人 赵匡 禹、 萧观音
王观 南京 ( 今北京)人 张镒
哈韵独用 9例 , 灰哈通 用 4例 , 皆哈 通用 2例 , 哈
邢明远 蓟门 ( 今属北京市 ) 人 虞仲文
央 皆灰通用 1 , 皆灰 通用 1 , 例 哈 例 哈泰 1 , 例 灰泰 通
4 微 部 . 之
张轮 翼 太原 ( 山西太原 ) 今 人 马 植 、 王 燕 ( 今北京) 人
二、 辽代 诗 文用韵 的部 类 下面每一部首先列每部 内部各韵独用或通用的 次数 , 这在 本文称 作例 ( 即韵段)其 次 列韵字 表 , 后 , 最 穷尽 性地 列 出本 部字 和其 他通用 的情 况并进 行讨论 。
3 眙部 . 灰
本文 的材 料来 源除 了丁文所 使用 的 ( ( 全辽文》 , 外 还有 《 辽代石 刻文 编》 辽代石 刻文 续编》《 《 全辽 金诗》 《 辽金 文》《 全 古谣 谚》 。共 搜集 韵文 29篇 , 62个 3 共 0 韵 段 , 之丁 文 , 料大 为丰 富 。 较 材 下面 是部分作 者 的姓 名 和籍 贯 ( 丁文 已经 列 出的, 凡 本文 不再重 复) :
到今天 也是江 宕入 声读 同果摄 的 。
2 邪 部 . 麻
关于 辽代 的诗 文用韵 的文章 一 向很 少 , 据笔者 所 知, 只有 丁治 民 《 韵考》 以下简 称丁 文) 篇 。丁文 辽 ( 一 阐 明了辽代 诗 文用 韵 的学 术价值 , 考察 了十 至十 二世 纪 幽燕方 言 的历 时面貌 , 归纳 了辽代 的韵母 系统 和用 韵特 点 , 具有 开创之 功 , 惜所 使用 的资料 太少 , 可 故有 不少 疏漏 之处 。笔 者拟广 泛地 搜集材 料 , 丁文 的基 在
用 1 。 例
平州卢龙 ( 今河 北卢龙 )人
北 ( 具体地点不 详 )人
眙韵:财胎埃徕台代慨材来哉哀才开海檗载呆 ;
灰 韵: 内媒 灰 回迥 恢颓 陪碎 晦对堍 昧配 逮 ; 溃 皆韵 : 乖 偕霾 乖坏 ; 央韵 : ; : 迈 泰 艾会旆 。
本部 与之微通 用见 之微部 。 本部 与月 屑部通 用 见 月屑部 。
1 戈部 . 歌
收稿 日期:0 0 1 - 0 2 1 — 1 1
支 脂通 用 9例 , 脂齐 祭 通 用 1 , 支 例 支之 脂 通 用 1 , 脂齐 通 用 1 , 韵独 用 5例 , 韵独 用 1 6例 支 例 微 之 O
例, 齐祭通用 4 支之通用 7 , 例, 例 之支微通用 2 , 例 之脂通用 9 之微通用 1 , 例, 例 支微通用 3例, 脂齐通 用1 , 例 齐韵独用 4 脂微祭通用 l , 例, 例 支韵独用 2
第 6期
福 建 教育 学 院学 报
F I JAO YU XUE YUAN XUE B U JAN I AO
N0. 6 De e e , 0 0 c mb r 2 1
21 0 0年 1 2月
辽代 诗 文 用韵 新考
张建坤
( 东理 工职业 学院 , 东 广 广 广州 50 9) 10 1


引 言
歌戈 通用 7例 , 韵 自押 1 , 歌 例 戈韵 自押 1 。 例 歌 韵 : 阿痫 歌何 河莪 多封那 罗 ; 韵 : 峨 戈 磨和 波 波 磨戈科 他跎靴 麽 。 歌 戈 部和 其 他 部 通 押 只 有 1例 : 王 士 方 墓 志》 《 “ 韵 壑铎 波何 磨 ” 。这可能 是晋 陕官话 的反 映 , 陕 官话 晋
摘 要: 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 本文深入地研究辽代诗文韵母系统和用韵特点。辽代的韵 母 系统 可 以 归纳 为 2 0部 , 宋词用韵 有 一定 的差距 。 和 这一 时期 的诗 文用韵 具有 三个特 点 : 阳入相 配
很 严 整 ; 声韵尾 开始 消失 ;m尾 开始 消失。 入 一 关键 词 : 辽代 ; 韵 ; 用 音韵 ; 汉语 史 中图分 类号 :229 I2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39 8 (0 00 —0 5 0 17 — 842 1)6 0 9— 5
作者简介: 张建坤( 9 4 ) 男, 17 - , 山东冠县人, 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讲 师, 广 硕士。
2 1 年第 6 00 期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9 6
例, 之支 祭通 用 1 , 例 之支 脂齐 祭通用 1例 , 之齐 祭 支 通 用 1 , 脂微 通用 1 , 脂齐祭 通用 1 , 支 例 之 例 之 例 之 脂 齐通 用 1 , 支脂 微 2例 , 支之 通用 1 , 支 例 之 齐 例 祭
文 不再赘 述 。 部与入 声相 押有 1 : 文 祜墓 志》 翼 本 例 《Ⅱ “ 职 裕” 韵 。本 部与 药觉部 通用 见药 觉部 。
础上,对辽代韵母系统和用韵特点进行更深入地研
究。
麻 韵 二 等独 用 2例 , 韵三 等 独 用 1例 , 余 8 麻 其 个韵段 都是麻 韵二 等、 等通用 的 。 三 麻 韵 : 邪瑕家 葩花奢 霞嘉 华遐 马聋 洒嘏 者洒 泻 下 谢喏 夜舍麝化 驾夏 亚榭 暇车鸦 。 麻韵二等 和三等 基本 上还 是混用 的 。 部和灰 眙 本 部通 用 1 : 诸经 偈语》 呆哈 车 ” 例 《 “ 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