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的延迟反同步控制
理想混合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
理想混合状态
物料在反应器内达到完全混合,不存在浓度和温度 的梯度分布。
反应器内各点的物料性质(如浓度、温度等)完全 相同,且随时间保持不变。
在理想混合状态下,反应器的性能达到最优,反应 效率和产物质量得到保证。
03
CSTR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物料平衡方程
进入反应器的物料流量与离开 反应器的物料流量相等,即输 入等于输出。
用于连续加入反应物和排出产物,实现连续化生产 。
工作流程
01
02
03
04
物料进入
反应物通过进料口连续加入反 应器内。
充分混合
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物料在 反应器内充分混合,达到浓度 和温度的均匀分布。
反应进行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物料在 反应器内进行化学反应。
产物排出
反应完成后,产物通过出料口 连续排出反应器。
100%
平均停留时间
表示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 时间,影响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和 产品质量。
80%
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通过实验测定,可直观反映反应 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
转化率与选择性
转化率
表示原料在反应器内转化为产 品的程度,是衡量反应器性能 的重要指标。
选择性
表示在给定转化率下,生成目 标产物的能力,反映反应器的 选择性能。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缺点与挑战
能耗较高
连续搅拌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导致CSTR反应器的能耗相对较 高。
设备复杂度高
CSTR反应器结构复杂,涉及搅拌、传热、传质等多个过程,设备 设计、制造和维护难度较大。
放大效应
在将实验室规模的CSTR反应器放大至工业生产规模时,可能会遇到 放大效应问题,影响反应器的性能和产物质量。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实验学时:6学时
连续流动搅拌槽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一、实验学时:6学时
二、实验类型:综合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反应器中物料返混的现象;
2.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
3.掌握脉冲法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电导率仪,搅拌槽,高位槽,转子流量计
五、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
1.将自来水注入高位槽,待一定的水位后,再将高位槽注入搅拌釜,并调节水准瓶的高度,使釜中的水深为一定高度。
流入搅拌釜的水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定。
(一般将理论的平均停留时间设为10-20分钟)
2.按仪器的操作规程要求,使各仪表处于启动状态,接通电源,调节搅拌的速度为一定值。
3.待系统处于稳定的操作状态,紧接着将10-20mlKCl溶液(浓度为20%)示踪物质迅速倒入槽中,并记录搅拌釜内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直至溶液中的电导率基本恒定为止。
4.重复以上步骤,再在另一套双釜中测一组数据。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河南⼯业⼤学开放实验室实验项⽬设计报告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学校:河南⼯业⼤学学院:机电⼯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姓名:冷会昌学号:20074050602⽬录1 前⾔ (2)2 ⼯艺过程简介 (2)2、1 过程变量说明 (3)2、2 操作变量说明 (3)3 反应过程特性 (3)4 实验内容 (5)5 反应过程开车及正常运⾏ (6)6 开车步骤顺序控制 (7)7 思考题 (8)8 ⼼得体会 (9)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1、前⾔本连续反应过程是⼯业常见的典型的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CSTR)系统,同时⼜是⾼分⼦聚合反应。
本实验是当前全实物实验根本⽆法进⾏的复杂、⾼危险性实验,⼜是⾮常重要的基础反应动⼒学实验和反应系统控制实验内容。
此外,全实物实验还⾯临物料消耗、能量消耗、反应产物的处理、废⽓废液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上各项问题⽐间歇反应更严重,因为连续反应的处理量⼤⼤超过间歇过程。
现有的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实际上都是⽔位及流量系统,根本没有反应现象。
在本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上除了进⾏常规控制系统实验外,还可以进⾏模糊控制、优化控制、深层知识专家系统(例如SDG法)故障诊断等⾼级控制实验。
2、⼯艺过程简介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以液态丙烯为单体、以液态已烷为溶剂,在催化剂与活化剂的作⽤下,在反应温度70 1.0℃下进⾏悬浮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产品。
在⼯业⽣产中为了提⾼产量,常⽤两釜或多釜串联流程。
由于在每⼀个反应釜中的动态过程内容相似,为了提⾼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特将多釜反应器简化为单反应器连续操作系统。
丙烯聚合反应是在⼰烷溶剂中进⾏的,采⽤了⾼效、⾼定向性催化剂。
⼰烷溶剂是反应⽣成物聚丙烯的载体,不参与反应,反应⽣成的聚丙烯不溶于单体丙烯和溶剂,反应器内的物料为淤浆状,故称此反应为溶剂淤浆法聚合。
见图1-1所⽰,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包括:带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
连续槽反应串级控制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题目:连续槽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罗金星班级:自动化082班学号:20084460220指导老师:高飞燕、唐耀庚2011年12月20日目录第一章系统简介 (1)1.1 连续槽反应器简介 (1)1.2 意义 (1)1.3 工艺流程 (2)第二章设计方案及仪表选型 (3)2.1 概述 (3)2.2 主回路的设计 (3)2.3 副回路的设计 (3)2.4 主副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及作用方式的确定 (4)2.5 温度变送器的选择 (4)2.6 调节器的选择 (5)2.7 执行器的选择 (6)第三章仪表元件清单及配接图 (8)3.1 元件清单 (8)3.2 控制系统配接图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系统简介1.1 连续槽反应器简介图1.1 连续槽反应器结构图1.物料自顶部连续进入槽中,经反应后从底部排出,反应产生的热量由冷却夹套中的冷却水带走。
2.由于槽内装有物料搅拌装置,可以使连续槽反应器中各处物料温度相同,通过用调节阀控制冷却水的流量来控制反应器内温度的恒定。
连续槽反应器结构图如图1.1所示。
1.2 意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采用调节阀来改变冷却水流量,从而控制反应温度。
由于冷却水是通过吸收反应器内壁热量来降低物料温度的,这样系统就拥有了三个热容,即夹套中的冷却水、槽壁和槽中的物料。
三个热容使系统扰动的来源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也提高了。
由于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物料变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使成本增加,所以要控制反应槽的温度不能超过上限值。
1.3 工艺流程反应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3所示。
物料从反应器顶端放入槽内,物料在槽中反应,又由于有搅拌装置的搅拌,使得物料能够充分反应,从而使槽中物料的温度在每一处能够基本相同。
通过调节阀对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冷却水冷却到设定的温度T1。
使温度T1发生扰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料方面的扰动D1(物料流量,入口温度和物料化学组分),冷却水方面的扰动D2(入口温度和调节阀前的温度)和反应器壁对外界的散热引起的扰动。
08-09化工基础真题A卷(第一学期)
1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A 卷)2008至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A 卷)传质单元数的定义式是什么?填料层高度如何计算? 传质单元数 :(1分)或填料层高度: (1分)OLOL n N H dYaA K q H ==∫12Y Y *0Y Y -Y )V (mY Y OG Y Y Y Y Y dYN ∆−=−=∫21*12mX X OL X X X X X dX N ∆−=−=∫21*122或(2)3分什么是最小回流比?如何求泡点进料时的最小回流比?答题要点:精馏过程中,当回流比减小到两操作线交点与相平衡线相交或相切时的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
此时交点或切点处的气液两相已达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达到一定分管内水流速u=2)016.0(785.03600×=3.87 m ·s (2分) Re=µρdu =331011087.3016.0−×××=6.20×104 (2分) (2)选高位槽水面为1—1截面,选管子出口为2—2截面,并以2—2截面为基准面,不计阻力损失,则gZ 1+ρ1p +221u =gZ 2+ρ2p +222u (2分)OLOL X X X n N H XX dXaA K L q H =−=∫12*)(3因为p 1=p 2=大气压, Z 2=0, u 1≈0,Z 1=g u 222=81.92)87.3(2×=0.763 m (2分)34. 8 分φ=)(12T T c q p V −⋅⋅⋅ρ=3600350×1320×3.4×103×(323-313) =4.36×106 W (2分)提馏段:y m +1=1.20x m -0.0225 (1分) 因是泡点下的液体进料y =0.75x f +0.25x d =0.75×0.55+0.25x d y =1.20x f -0.0225=1.20×0.55-0.0225x d =0.90 (1分) 当x m =x w 时 y m +1 =x wx w=1.20x w-0.0225x w=0.1125 (1分)F f = F d+F w(1分)F f x f=F d x d+ F w x w(1分)100= F d+F w4。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控制系统设计 连续
连续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搅拌釜式反应器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 )控制系统设计1. 前言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简称为CSTR )是聚合化学反应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反应器,该对象是过程工业中典型的、高度非线性的化学反应系统。
在早期反应釜的自动控制中,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位置式控制装置,但是化学反应过程一般都有很强的非线性和时滞性,采用这种简单控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精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 控制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主要为数字PID 控制。
但PID 控制是一种基于对象有精确数学模型的线性过程,而CSTR 模型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非线性,因此PID 控制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的发展,更加先进有效的控制方法应用于CSTR 的控制,如广义预测控制,神经模糊逆模PID 复合控制,自抗扰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基于逆系统方法控制,基于补偿算子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CSTR 的非线性H ∞控制等。
但任何一种复杂的化工反应过程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控制方式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目前先进的反应釜智能控制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理论和传统的控制方法相结合,如钟国情、何应坚等于1998年对基于专家系统的CSTR 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1],宫会丽、杨树勋等于2003年发表了关于PID 参数自适应控制的新方法[2],冯斌、须文波等于1999年阐述了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PID 参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等[3]。
但由于这些控制方法的算法比较复杂,在算法的工程实现、现场调试及通用型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因此研究一种相对简单实用的CSTR 控制方法,更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
本文在对CSTR 过程及其数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过程的滞后性,采用Smith 预估算法与PID 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CSTR 过程的控制,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及控制方法简单等特点,基于西门子PCS7系统完成了CSTR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搅拌槽反应器内宏观和微观混合及过程强化
关键词 :搅拌槽反应器 宏观混合 微观混合 混合时间 实验 数值模 拟
中图分 类号 :TQ 0 2 7 文献标识码:A
搅 拌槽 反应器 是石 油 、化工 、制药 、冶金 等领 域最 常用 的反应 器 ,搅拌 桨 的复杂构 型和 旋转运 动
第2 9卷 第 3期
2 0 1 3 年6 月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与 工 艺
C h e mi c a l Re a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 o l 2 9 . No 3
导致搅 拌槽 内产 生 时空结构 极为 复杂 的流体 流动及 混合 过程 。尤其对 于工 业 中普 遍涉 及 的氧 化 、硝 化
等 快 反应体 系 ,多相物料 的混 合状 况直接 影 响产物 的收率 及产 品质量 等 ,对 搅拌槽 反应 器 内的多相 混
合过程 进行 研 究是反应 器设 计和 工程放 大 的重要 基础 。根 据研 究尺度 的不 同,通 常将混 合过 程分 为宏
观 混合 时 间 。经过 逾半 个多 世纪 的发展 , 目前 混合 时 问的实验 测量 方法 非常之 多 J ,如温差 法 、光学
收 稿 日期:2 0 1 3 . 0 3 . 1 2 ; 修订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0 。 作 者简 介:段 晓  ̄( 1 9 8 9 -) ,女 ,博 士研 究生 ;杨 超 ( 1 9 7 1 一) ,男 ,研究员 ,通 讯联 系人 。E - ma i l : c h a o y a n g @h o m e . i p e . a c . c n 。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鲁棒最优控制
化
工 学
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o1 .6 4 No.1 1
CI ESC J o u r n a l
Nov e m be r 2 O13
弓
连 续 搅 拌 釜式 反 应器 的 鲁棒 最优 控 制
朱 群 雄 ,王 军 霞
( 北 京 化 工 大 学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2 9 )
f unc t i o n .Th e a da pt i v e s wi t c h c on t r ol ga i n c ou l d d r i ve t he s t a t e v a r i a b l e s t o t he s l i d i ng s u r f a c e a s s oo n a s p os s i b l e wi t ho ut c a us i ng t o o muc h c h a t t e r i n g p r ob l e m, a nd t he u nc e r t a i n t i e s o f t he c o nt r o l l e d CSTR c o ul d b e c o m pe ns a t e d . Si mu l a t i on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a t t he p r op os e d a p pr o a c h wa s a p r a c t i c a l a nd va l i d s c h e me f o r t he n on l i ne a r u nc e r t a i n c he mi c a 1 p r oc e s s .
国家开放大学《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1.均相反应的基本特点是反应体系已达到()尺度上的均匀混合。
A.工业B.实验室C.分子D.原子2.对于连串反应:,P为目的产物,下列做法能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的是()。
A.增大k1/k2的比值B.增大主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物料中反应物A的浓度D.提高反应温度3.现有某反应活化能为120kJ/mol,温度由300K上升10K,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到原来的()倍。
A.1.1B.3.2C.4.7D.104.等温恒容条件下,某不可逆反应的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无关,仅与转化率有关,那么该反应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三级5.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
A.最适宜温度B.平衡温度C.完全转化温度D.起燃温度6.对于平行反应:A→P(目的产物);A→S(副产物),当主副反应级数相同时,下列做法能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的是()。
A.增大k1/k2的比值B.增大主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物料中反应物A的浓度D.提高反应温度7.一反应关键组分A的转化率为96%,对A产物的选择性为75%,则该反应中A 的收率为()。
A.0.77B.0.75C.0.74D.0.728.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关系为:r正()r逆。
A.﹥B.﹦C.﹤D.无法确定9.分子经过一次反应即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
A.简单反应B.复杂反应C.基元反应D.非基元反应10.化学工业品生产以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分离与净化。
其中产物的分类和净化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11.间歇式操作适用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12.连续操作是指反应器中的原料有一些是分别加入或取出的,而另一些则是连续通过的。
(×)13.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动量衡算通式为: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CSTR
原理
在一个密闭罐体内完成料液的发酵、沼气产生的过程。消化器内安装有搅拌装置,使发酵原料和微生物处于 完全混合状态。投料方式采用恒温连续投料或半连续投料运行。新进入的原料由于搅拌作用很快与发酵器内的全 部发酵液菌种混合,使发酵底物浓度始终保持相对较低状态。
优点
CSTR工艺可以处理高悬浮固体含量的原料。消化器内物料均匀分布,避免了分层状态,增加了物料和微生物 接触的机会。本公司国家专利技术《内循环浮渣破碎搅拌系统》,使得液面上的有机悬浮物循环到反应器的下部, 逐渐完全反应,避免了反应器液面上的“结盖现象”。利用产生沼气发电余热对反应器外部的保温加热系统进行 保温,大大提高了产气率和投资利用率,同时使得反应器一年四季均可正常工作。该工艺占地少、成本低,是目 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厌氧反应器之一。
CSTR
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
01 性质
03 优点
目录
02 原理 04 使用领域
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或称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简称CSTR,是一种 使发酵原料和微生物处于完全混合状态的厌氧处理技术。
性质
连续搅拌槽反应器是指带有搅拌桨的槽式反应器,又被称为全混流反应器。搅拌的目的在于使物料体系达到 均匀状态,以有利于反应的均匀和传热。反应过程包括体系中物料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表征其体系特性的参数 包括温度、压力、液位及体系组分等。
使用领域
应用于屠宰废水,牛、猪、鸡等养殖场中畜禽粪便的处理和沼气生产、发电工程;城市生活污泥等SS较多的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
谢谢观看
反应器控制系统设计
Keywords:temperature,reactor,cascade PID,Siemens S7-200 PLC,Force Control
1
1.1
1.1.1
反应器,是任何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给化学反应的介质提供场所,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品质、品种和生产能力。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所使用的反应器类型也不同,因此反应器种类很多。就结构形式看,有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等;按传热情况看,分为绝热式和非绝热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有两种操作方式: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
6251组态软件选择6252组态界面设计6353系统仿真设计68参考文献69致谢70附录71附录a外文文献71附录b中文翻译81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绪论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反应器概述反应器是任何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给化学反应的介质提供场所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品质品种和生产能力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范畴?A. 反应器设计B. 反应动力学C. 反应过程控制D. 有机化学合成2. 反应器中,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A. 提高反应速率B. 改变反应平衡C. 降低反应温度D. 增加产物产量3. 在工业生产中,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与间歇搅拌槽式反应器(BSTR)相比,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CSTR的体积通常比BSTR大B. CSTR的物料停留时间是固定的C. BSTR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反应体系D. CSTR的操作成本通常低于BSTR4. 以下哪种反应器类型适用于快速反应?A. 填充床反应器B. 管式反应器C. 流化床反应器D. 脉冲反应器5. 反应动力学中的“零级反应”指的是什么?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C.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反比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反应器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
7. 描述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与间歇搅拌槽式反应器(BSTR)的主要区别。
8. 解释什么是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9. 假设一个零级反应A → B,反应速率常数k=0.1 min^-1。
如果初始时刻[A]0=1 mol/L,求5分钟后[A]的浓度。
10. 给定一个反应A + B → C,反应速率表达式为r = k[A][B],其中k=0.05 L/mol·min。
初始时刻[A]0=1 mol/L,[B]0=2 mol/L。
如果反应在CSTR中进行,且反应器体积V=10 L,进料流速F_in=1 L/min,求稳态时[A]和[B]的浓度。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1. 论述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如何根据反应特性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
答案一、选择题1. D(有机化学合成)2. A(提高反应速率)3. D(CSTR的操作成本通常低于BSTR)4. D(脉冲反应器)5.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二、简答题6. 反应器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反应类型、反应速率、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安全性、成本效益、环境影响等。
带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系统控制方案
带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系统控制方案带搅拌釜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简称CSTR)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器,其具有连续投料、连续排出产物和持续搅拌混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各种反应过程。
CSTR系统的控制方案主要包括反应温度控制、反应物进料控制和产物排放控制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CSTR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1.反应温度控制:反应温度是CST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过高或过低的反应温度都会对反应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反应温度的控制对于保证反应过程的高效进行至关重要。
一种常见的反应温度控制方案是PID控制器控制。
PID控制器通过调节加热或冷却系统来维持反应器的温度在设定值附近。
具体控制过程如下:(1)从反应器中测量反应温度;(2)将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误差;(3)根据误差计算出控制增益,控制增益由PID控制器自动调整;(4)控制增益根据设定算法调节加热或冷却系统,使反应器的温度趋向于设定值。
2.反应物进料控制:反应物进料对于反应过程的速率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反应物的进料量可以保证反应过程以合适的速率进行。
一种常见的反应物进料控制方案是基于反馈控制的PID控制器。
具体控制过程如下:(1)从反应器中测量反应物的浓度;(2)将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误差;(3)根据误差计算出控制增益,控制增益由PID控制器自动调整;(4)控制增益根据设定算法调节反应物进料系统,使反应物的浓度趋向于设定值。
3.产物排放控制:产物排放是CSTR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控制产物的排放可以保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常见的产物排放控制方案是基于反馈控制的PID控制器。
(1)从反应器中测量产物的浓度;(2)将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误差;(3)根据误差计算出控制增益,控制增益由PID控制器自动调整;(4)控制增益根据设定算法调节产物排放系统,使产物的浓度趋向于设定值。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控制系统设计 连续
连续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搅拌釜式反应器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 )控制系统设计1. 前言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简称为CSTR )是聚合化学反应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反应器,该对象是过程工业中典型的、高度非线性的化学反应系统。
在早期反应釜的自动控制中,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位置式控制装置,但是化学反应过程一般都有很强的非线性和时滞性,采用这种简单控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精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 控制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主要为数字PID 控制。
但PID 控制是一种基于对象有精确数学模型的线性过程,而CSTR 模型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非线性,因此PID 控制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的发展,更加先进有效的控制方法应用于CSTR 的控制,如广义预测控制,神经模糊逆模PID 复合控制,自抗扰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基于逆系统方法控制,基于补偿算子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CSTR 的非线性H ∞控制等。
但任何一种复杂的化工反应过程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控制方式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目前先进的反应釜智能控制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理论和传统的控制方法相结合,如钟国情、何应坚等于1998年对基于专家系统的CSTR 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1],宫会丽、杨树勋等于2003年发表了关于PID 参数自适应控制的新方法[2],冯斌、须文波等于1999年阐述了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PID 参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等[3]。
但由于这些控制方法的算法比较复杂,在算法的工程实现、现场调试及通用型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因此研究一种相对简单实用的CSTR 控制方法,更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
本文在对CSTR 过程及其数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过程的滞后性,采用Smith 预估算法与PID 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CSTR 过程的控制,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及控制方法简单等特点,基于西门子PCS7系统完成了CSTR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教育管理}化学反应工程郭锴二版习题解答
半衰期/s
265
186
135
104
0.0543 67
求此反应的级数。 解
Y=A+B*X Parameter A B
Value 1.60217 -1.9946
Error 0.01399 0.00834
3 考虑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试推导在恒容下以总压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解
4 .A 和 B 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在 25℃下测得下列数据,试确定该反应反应
rc=k1cA2 rD=2k2cAcB
A 的初始浓度为 2.5kmol·m-3,A 和 C 的出口浓度分别为 0.45 和 0.75kmol·m-3。假
设进口物流中不含 B、C、D,反应时间为 1250sec,求:
1. 出口物流中 B 和 D 的浓度;
2. k1 和 k2。 解
第二章习题 1.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时,有采用循环反应器的,为什么?
3. 一级反应 A→P,在一体积为 VP 的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已知进料温度为 150 ℃,活化能为 84kJ·mol-1,如改用全混流反应器,其所需体积设为 Vm,则 Vm/Vp 应 有何关系?当转化率为 0.6 时,如果使 Vm=Vp,反应温度应如何变化?如反应级数分 别为 n=2,1/2,−1 时,全混流反应器的体积将怎样改变? 解: 4. 在体积 VR=0.12m3 的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式中 k1=7m3kmol-1min-1, k2=3m3kmol-1min-1,两种物料以等体积加入反应器中,一种含 2.8kmolA·m-3,另一 种含 1.6kmolA·m-3。设系统密度不变,当 B 的转化率为 75%时,求每种物料的流 量。 解 5. 可逆一级液相反应,已知;当此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 8min 后,A 的转化率为 33.3%,而平衡转化率是 66.7%,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 6. 平行液相反应 A→PrP=1 A→RrR=2cA A→SrS=cA2 已知 cA0=2kmol·m-3,cAf=0.2kmol·m-3,求下列反应器中,cP 最大为多少? (1) 平推流反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3)两相同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 cA1=1kmol·m-3。 解 1. 自催化反应 A+P→2P 的速率方程为:−rA=kcAcP,k=lm3kmol-1min-1,原料组成 为 含 A13% , 含 P1% ( 摩 尔 百 分 数 ) , 且 cA0+cP0=lkmol·m-3 , 出 口 流 中 cP=0.9kmol·m-3,计算采用下列各种反应器时的空间时间(τ=VR/V0)。(1)平推流反 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3)平推流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最佳组合;(4)全混流反应 器与一分离器的最佳组合。 解 2. 在两个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一级反应,进出口条件一定时,试证明当
连续搅拌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
连续搅拌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摘要:连续搅拌反应器操作较为简单,利用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炸药等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生产。
要想真正利用此反应器进行工业生产,就要熟知反应器本身的操作性能以及其相关反应特点,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本文就多釜连续搅拌反应器为例,具体阐述了其作用原理和其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过程,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更加了解多釜连续搅拌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从而掌握其反应过程,以推动相关工业生产。
关键词:多釜连续搅拌反应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主要先解决两个问题:(1)反应所进行的方向和最大反应限度,以及外界印度对反应器平衡的影响;(2)化学反应进行的历程和反应速率。
掌握反应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原理,对于灵活应用反应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多釜连续搅拌反应器的缩合反应动力学研究1.缩合反应过程缩合反应是由甲醛和氨基磺酸氨在酸性物质的催化下,生成环三次甲基三磺酸铵胺(俗称:铵白盐(CH2NSO3NH4)3)和水(H2O)。
其具体操作过程为,在甲醛溶液中加入氨基磺酸氨,并在30℃温度下加入少量酸性催化剂(本研究使用盐酸),使溶液的PH值趋向酸性,然后反应器会自动进行化学反应,反应过程在半小时内完成,在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酒精进行稀释,析出铵白盐结晶,然后进行烘干、称重。
在缩合反应过程中,主要以盐酸为催化剂,并且要将甲醇溶液控制在一定的酸性PH值内,才能加速化学反应。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温度的控制,本研究采用30℃温度,其化学反应过程较快。
如果温度升高,缩合反应会加快,水解反应也会加快,当温度上升至45℃后,水解反应过快,会无法控制,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降低铵白盐的析出率,因此要进行一定的温度控制。
此过程中,有缩合反应和水解反应两个过程,其中95%的物质都参加缩合反应,水解反应只会使5%左右的铵白盐被水解掉。
2.缩合反应速度和速度常数测定此研究中,缩合反应的速度测定方法采用化学法,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将反应液用酒精进行稀释,从而让化学反应立即停止下来,然后计算析出物,从而来获得不同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
《化工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工反应工程复习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当反应级数n( D )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A.=0B. =1C.>1D.<12.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 C )无关。
A.示踪剂的种类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C.管内的流动状态D. 检测位置3.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装置。
A.填料塔B.喷洒塔C.鼓泡塔D. 搅拌釜4.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τopt=( D )5.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ŋ小于1.0时,且随着 A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D )。
A.<0B. =0C.≥0D.>06.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t0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
A.加料时间B.反应时间C.物料冷却时间D.清洗釜所用时间7.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 )。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点( C )。
A.各参数均为恒值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9.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 mf在( B )围内。
A.0.1-0.4B.1.5-10C. 10-15D.0.4-1.510.对于一级恒容和一级变容不可逆反应,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 )A.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B.在同一全混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C.在同一间歇式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D.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式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11.气相变容反应A+2B →2C ,原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与A 和B 的转化率为零时的初始总摩尔数比为1∶1,A 与B 的比例为计量比),则膨胀率εA 为( C )A.-0.5B.-1/3C.-1/6D.-5/612.纯气体A (浓度2mol/L ,摩尔流率100 mol/min )在平推流反应器里分解生成一系列 产物,其动力学为∶A →2.5products ,-r A =(10mol/min ),在一个9.8 L 的反应器里进行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为( A )A.70%B.80%C.90%D.100%13.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确的是( )A.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B.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C.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D.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14.对于平行反应SR A A E K E K −−−−→−−−−→−22111n 2n ,,,,,活化能E1<E2,反应级数n 1<n 2,如果目的产物是R 的话,我们应该在( D )条件下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 1. 47时系统 ( 1)的相图 ( a )xA - xB ( b) xB - xC ( c )xA - xC F ig. 1 Th e phase m aps of system ( 1 )
for = 1. 47 ( a) xA - xB ( b) xB - xC ( c) xA - xC
上述方程组刻划了整个反应的演化过程, 其解
对应于反应器中各成分的某种情况, 如平衡点对应
反应过程中的定常态, 即反应器中各成分的质量及
浓度保持不变, 而周期解则表示反应过程中各成分
的质量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变化. 当参数 = 2.
85, a1 = 18000, a2 = 400, a3 = 80, = 1. 47 时系统 ( 1)处于混沌状态, 见图 1.
图 4 和图 5表明, 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函数, 我们可以实现使整个反应系统内各成分的浓度稳 定在某一量值.
4 结论
在由两个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组成的自催化
1 D av iesM L, Schreibe r I, Scott S K. Dynam ica l behav iour o f the Be lousov Zhabo tinsky reac tion in a fed- ba tch reacto r. Chem Eng S ci, 2004, 59: 139~ 148
摘要 讨论了考虑延迟效应下化学反应 体系的控 制问题. 在 自催化 化学反应 系统中, 将 反应误 差重新 定义 为实际反应状态与控制目标的差值, 并基于 Lyapunov稳定性 理论和 反同步 思想, 通过构 造适当 的控制 器和 控制输入信号可以使整个反应系统中各 成分的浓 度处于 某种状 态. 该方法对 系统无 特殊要 求, 并且无 需构 造 Lyapunov函数. 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延迟反同步控制, 化学反应, 连续搅 拌槽式反应器, 反应误差
由于在工业上许多反应系统实际上是由多个 CSTR组成, 因此有必要分析此类系统的反应特征, 并设计有效的控制装置控制反应器中的反应. 本文
76
动力学与控制 学报
2009年第 7卷
研究由两个完全相同的 CSTR 组成的反应器, 它们 由一个控制装置连接, 为了便于研究, 我们把两个 CSTR分别看作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 并用控制函 数表示控制装置对单个 CSTR 反应的影响. 考虑由 于溶液运输过程造成的延迟效应, 则反应系统可以 由图 2表示.
- a2 xC xB2 )
取系统 ( 2)的输出信号 z ( t) = s( x ), 并选择控制输
入信号 s(x )为如下形式
s(x
)
=M
(x
)
+
Kx
+N
+
A
-K 2
P
式中 K = d iag [ k1, k2, k3 ] , 进一步令
g ( s( x ( t ) ) s( y ( t) ) ) = s( x ( t ) ) s( y ( t) )
lim # e# = lim # y ( t ) + x ( t - ) - P # = 0
t! ∀
t! ∀
则能实现控制目标.
2 控制函数设计
由系统 ( 2)和系统 ( 3)可以得到反应误差方程
e( t) = y ( t) + x ( t- ) = F ( y ( t) ) +
g ( z ( t- ) - s( y ) ) + F (x ( t- ) )
a3 ) xB
+
( a1 xA xB2 + a2xC xB2 )
dxC dt
=
- xC - a2xC xB2
( 1)
式中 xA、xB、xC 分别表征 A、B、C 三种物质, 为入 料溶液中 A 物质的浓度与 B 物质浓度的比, 为入
料溶液中 C 物质的浓度与 A 物质浓度的比, a1、a2、 a3 为无量纲参数, 其具体表达式见文献 [ 11] .
引言
自 BZ反应中的振荡现象被揭示以来, 各种化 学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现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 前沿课题之一 [ 1- 2 ] , 而对于反应过程的控制由于其 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许多学者在该领域 从理论和实验等多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 3 - 5 ] . 我 们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控制装置使反应处于某种 状态, 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实际工程中, 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 ( CSTR ) 在反应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其复杂行为直接影响到 反应的最终结果 [ 6 - 8] , 因 此, 关于 CSTR 体系中反 应过程控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例如, Abashar和 Judd揭示了两个耦合 CSTR反应体系中 的同步现象 [ 9] . 由于在工业上许多反应器实际上是 由多个 CSTR组成的系统, 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溶液 运输需要一定的时间, 即延迟总是存在的, 因此研 究考虑延迟效应下的反应系统的控制问题具有理 论和现实的意义. 本文受反同步原理的启发 [ 10] , 考 虑由两个 CSTR 组成的反应系统, 通过设计适当的 控制器使整个反应系统处于某种状态, 并通过数值 模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反应系统中, 考虑由于溶液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延迟 效应, 给出了反应误差的定义, 通过构造适当的控 制函数和控制输入信号使整个反应系统中各成分 的浓度处于某种状态. 该方法避免了求解 Lyapunov 指数及构造 L yapunov 函数的复杂性工作, 最后的 数值模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这些结果对设 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反应控制装置, 从而对反应过程 进行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 4 控制目标为定常态时 x ( t) + y ( t )的时间历程图 ( a ) xA + yA ( b) xB + yB ( c )xC + yC
Fig. 4 The tim e h istories d iagram s of con trol ob ject ivex ( t) + y ( t ) ( a) eA ( b) eB ( c) eC
) +M (x ( t ) ) +N = A (y+ x( t ) P + P )
M (x ( t ) ) Kx ( t ) N A 2KP M (y ) Ky N
A
K 2
P
+
M
(
x
(
t
) ) + N = A e+ AP K ( y + x ( t
) P + P ) (A K )P = Ae+ AP K eKP AP +
2 柴俊, 张正娣. 三变 量 CSTR 化学 反应的 复杂动 力学 行 为分析. 动力 学 与控 制 学 报, 2007, 5 ( 1) : 34 ~ 38 ( Ca i Jun, Zhang Zhend.i D ynam ics ana ly sis of 3 var iab le nonlin ear chem ical reaction in CSTR system. J ournal of D ynam ics and Control, 2007, 5( 1): 34~ 38( in Chinese) )
( 4)
把系统 ( 2)写成如下形式
x = F (x ) = Ax+M (x ) + N
( 5)
式中 Ax 为 F ( x )的线性部分, M ( x )为非线性部分,
N 为常数项.
10 0
A = 0 1 a3 0 ,
00 1
- a1 xA xB2
1
M ( x ) = ( a1 xA x2B + a2 xC xB2 ) , N = 1
( 3)
其中, y R 3, g: R3 ! R3 是控制函 数, z ( t )为 系统
( 2)的输出信号, s为控制输入信号, 表征反应过程
中两系统的某些状态量, > 0为延迟时间.
我们的目的是设计适当的控制装置使整个反
应系统中各成分的浓度处于一定的状态. 考虑由于
溶液运输造成的延迟效应, 响应系统在时间 t时与
KP = (A K ) e= B e
( 6)
其中
- 1- k1
0
0
B=
0
- 1- a3 - k2
0
0
0
- 1- k3
矩阵的特征值分别为 !1 = 1 k1, !2 = 1 a3 k2, !3 = 1 k3, 只要满足 k1 > 1, k2 > 1 a3, k3 > 1, 矩阵 B 的所有特征值就均为负实数, 由 ( 6)可知, e( t)的
图 5 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时间历程图 ( a ) xA , yA ( b) xB , yB ( c )xC, yC
Fig. 5 The tim e h istories d iagram s of drive system and response system ( a ) xA, yA ( b) xB , yB ( c) xC , yC
则响应系统 ( 3)可变为
y= AyM (x ( t ) ) K (x( t ) y ) N (A K )P 由系统 ( 4)我们可以得到
e= F (y) + g ( z( t ) s(y ) ) + F (x( t ) ) =
A y + M (y ) + N s(x ( t ) ) - s( y ) + Ax ( t-
= 2. 85, a1 = 18000, a2 = 400, a3 = 80, = 1. 47
第 1期
安媛等: 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的延迟反同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