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力学的局限性》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并能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并认识其在解决经典力学局限性问题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举例。
2. 教学难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在解决经典力学局限性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索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形象直观地展示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 结合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 引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例。
2. 物理实验器材。
3.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教材或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经典力学是否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引发学生思考。
2.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讲解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如宏观、低速、弱引力等情况。
3.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举例:讲解经典力学在高速、强引力等特殊情况下的局限性。
举例说明,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
4. 现代物理学理论的介绍:简要介绍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内涵。
阐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解决经典力学局限性问题中的应用。
5. 物理实验:安排经典力学实验,如自由落体实验、斜面实验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完整word)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2007我省使用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主要体现在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本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合作,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合作的精神、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一、教学分析1 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2)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2 学习对象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愿望。
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节主要介绍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化现象,本节内容十分抽象,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要具有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知识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理解能力。
3)学习者在即将学习的内容前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听说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缺乏正确地认识,而且已经学习了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时空观,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具有局限性,理解各自的成立条件。
经典力学局限性教案
经典力学局限性教案引言: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已经发展了几百年。
它提供了描述和解释宏观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工具。
然而,尽管经典力学在解决许多问题上非常成功,但它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并探讨了一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一、牛顿力学的范围有限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根据牛顿三定律描述了质点或刚体的运动。
然而,牛顿力学主要适用于中等尺度的物体和低速运动,对于微观领域和高速运动的探索就显得力不从心。
在微观领域,像电子、原子和分子这样的微观粒子会表现出量子力学的行为。
而在相对论的极端情况下,牛顿力学也无法给出正确的描述。
二、忽略了相对论效应经典力学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忽略了相对论效应。
相对论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发挥作用,这些范围内的物体会表现出与牛顿力学完全不同的行为。
特别是在光速附近的高速运动和质量非常大的物体附近时,牛顿力学的近似计算已经不再有效。
三、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现象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描述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然而,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一些量子力学现象,如双缝实验中的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纠缠现象等。
这些现象需要借助于全新的数学框架和理论才能得到解释。
四、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经典力学也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等一些与能量和电磁辐射相关的现象。
根据经典物理学,辐射理论预测的黑体辐射与实验实际观测到的结果存在巨大差异。
而光电效应则揭示出光的粒子性,从而违背了经典物理学中传统的波动理论。
五、向新的物理学方向发展面对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科学家们开始转向新的物理学方向。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填补了经典力学的空白,并解决了许多无法用牛顿力学解释的现象。
同时,量子场论、弦理论和黑洞物理等新的理论框架也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虽然经典力学在描述宏观物体运动和解决许多问题上非常成功,但是它仍然有一些局限性。
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理论和数学工具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以及在高能和强引力场下的物体行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案
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低速、宏观、弱引力
2.高速运动需用相对论。
但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与经典力学没有区别。
3.对于微观世界,需要应用量子力学,当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没有区别。
4.强引力情况需要应用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当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时,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大。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我们打开了物理的更广泛的视野,它们包含了经典力学的内容,但没有否定经典力学,经典力学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况。
那么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又是哪一种更广泛理论的特殊情形呢?霍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真象离我们还很远,有待同学们去研究单元(章、节)
第六章第6节课
题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周第课时授课班级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回顾和阅读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2.通过回顾和举例体会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3.通过现象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4.通过对比知道量子力学,相对论不是对经典力学的否定,而是再发展渗透教育
1.真理具有相对性,在新的领域还有新的知识去发现2.科学探究有无限的可能
教学重点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教学难点两种不同的时空观。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课前感知}1.经典力学认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狭义相对沦认为,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速度的增大而,若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则当它以速度运动时,共质量m= 。
2.每一个天体都有一个引力半径,半径的大小由决定;只要天体实际半径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
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
{即讲即练}【典题例释】【我行我秀】【例1】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问题,不能用来处理运动问题,只适用于物体,一般不适用于粒子。
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的,人们应当。
【思路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人们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答案】低速运动高速宏观微观局限性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类题总结】历史的科学成就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它只能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例2】继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后,牛顿站在世人的肩膀上,创立了经典力学,揭示了包括行星在内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爱因斯坦既批判了牛顿力学的不足,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创立了相对论,这说明 ( )A.世界无限扩大,人不可能认识世界,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C.人对世界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化D.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思路分析】发现总是来自于认识过程,观点总是为解释发现而提出的,主动认识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追求解决(解释)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轨迹。
爱因斯坦的相对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但也有人正在向爱因斯坦理论挑战【答案】BC【类题总结】一切科学的发现都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结果,而每个人的研究又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和提高。
高中物理《力学的局限性》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让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并了解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3.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无法解释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
4.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难点: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2. 新课:讲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过渡:讲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如无法解释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引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4. 现代物理学:介绍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如行星运动、物体自由落体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典力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经典力学局限性的掌握程度。
经典力学局限性教案
经典力学局限性教案导语: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它描述了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然而,尽管经典力学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介绍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并探讨它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典力学简介: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力学性质的理论。
它基于牛顿的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以及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定律。
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二、局限性一:相对论效应在高速运动的物体或极端条件下,经典力学的预测会与实际观测产生偏差。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揭示了时空的弯曲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论的引入使得经典力学不能准确描述高速运动的粒子,需要使用狭义相对论或广义相对论进行修正。
三、局限性二:量子力学效应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微观领域中的现象,如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性等。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领域粒子行为的理论,它用波函数描述系统,而不再是经典力学中的物体轨迹。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再是准确定义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局限性三:宏观-微观的缺失经典力学无法将宏观物体的行为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它无法解释宏观物体的统计性质以及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统计力学的发展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概率模型和统计规律描述了大规模粒子系统的行为。
五、局限性四:电磁力的统一经典力学将电磁力分为电场和磁场两个相互独立的力。
然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揭示了电磁力实际上是统一的。
电磁力的统一理论为电磁波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并为电磁学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必修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WORD教案1
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导学天地 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发展要求1•初步了解微观和高速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2•初步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深入认识客观世界的 作用•说明1•不要求用相对论中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不要求识记证明经典力学局限性的有关事实.学法指导我们应该知道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适用范围是: 宏观、低速、弱引力问题,初步认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经典力学局限性(1)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 ________ ,牛顿运 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 、 ____________ 、 的广阔区域,包括 __________ 的研究中,经 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狭义相对论阐述物体 ________ 时所遵 从的规律. (3)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的,而狭义相对论指出,质量要随物体 运动速度的增大而 ,即 . (4) 经典力学认为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 参考系 ________ ,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 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 ___________ ,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 ___________ . (5) 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只适用 于运动,不适用于 运动;只 适用于 世界,不适用于世界•(6) ____________ 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 ,这是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的理论 •在强引 力的情况下,牛顿引力理论 •当物 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 c ( 3x 108 m/s ) 时,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 论 _______ •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数” (6.63 x 10-34 J • s )可以忽略不计 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 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经典力学,而是认为经典力学是自己自主探究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经 典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理解升华重点、难点、疑点解析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阔区域,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比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的运动,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发射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这些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都与经典力学相符合•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宏观,低速,弱引力等•但对于微观、高速、强引力问题却不适用•2•经典力学与近代物理比较(1)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狭义相对论阐述物体在以接近光的速度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例如:①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运动状态改变的•而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则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②时空观概念:经典力学认为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无关,是定值•而狭义相对论则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不同的•比如测量月地间距离,坐在接近光速的飞船上测量与在地面上测量所得的数值是不相同的(2)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世界,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而量子力学则能够正确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3)在弱引力的情况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而在强引力的情况下,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能够解释强引力情况下的作用规律•(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自我反馈自主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宏观低速弱引力天体力学以接近光的速度运动不论不适用没有区别没有区别演练广场夯实基础1•像一切科学一样,经典力学没有也不会穷尽一切理论,它具有自己的_______ 性•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 _____________ 物体的运动,不适用于___________ 物体的运动,在________ 的情况下,牛顿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2•继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后,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经典力学,揭示了包括行星在内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爱因斯坦既批判了牛顿力学的不足,又进一步发展了经典力学,创立了相对论,这说明()变增大m=m o无关有关不同的低速咼速宏观微观广义相对2v2c①世界无限扩大,人不可能认识世界,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③人对世界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化④ 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经典力学理论普遍适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均适用B .经典力学理论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否定了经典力学理论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也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B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5.关于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两种理论B.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其实是同一理论C.在物体高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狭义相对论理论,在低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牛顿定律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拓展阅读“和平号”空间站1984 年,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实施永久性宇宙空间站计划.愈来愈多的国家与美国交换了备忘录,对各国承担的任务作了规定,其中空间站的实验舱由欧洲国家提供,往返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和建造空间站所需的机械手装置均由加拿大提供,日本也开始了实验舱的设计 .1992年,俄罗斯正式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1995 年,美国的航天飞机成功地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之后,俄罗斯航天员搭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和平号”空间站,美国航天员“留宿”俄罗斯空间站,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国际空间站总质量为 420t,绕地球一圈约90 min.国际空间站轨道能观测到 75%的地球表面,相当于 90%的地球人口生活地域 .多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太空环境失重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太空失重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可逆性、太空失重环境影响生物的遗传性、失重环境会影响生物机体的形状和功能、太空失重环境使生物生长过程变化很大、失重与辐射的综合影响等 .参考答案演练广场1•局限低速、宏观高速、微观强引力2.D3.BC4.C5.C。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并了解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3.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无法解释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
4.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2. 教学难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经典力学的超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等手段,生动展示经典力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差异。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例引发学生对经典力学的思考,如抛物运动、碰撞问题等。
2. 讲解:介绍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解释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3.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如高速、微观物理现象。
4. 引入:介绍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展示其对经典力学的超越。
5. 实践: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行解答。
6. 总结:强调经典力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其局限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经典力学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经典力学局限性的认识。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验证经典力学的原理。
2.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加深对经典力学局限性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案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6课时教案: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 阅读教材科学 漫步部分,体会时间 和空间是什么。
4、阅读教材“从 宏观到微观”部分,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2)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一 样. 4、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的物体 二、从宏观到微观 1、宏观与微观 微观:量子力学 宏观:经典力学 三、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1、万有引力属于弱引力。解释了大量天体运动 2、强引力作用: ①若质量不变,半径变小时,引力会明显增大 ②黑洞 ③光线经过大质量物体时发生偏折 体的引力半径——假定一个球形天体的质量不变,并通过压缩减小它的 半径,天体表面上的引力将会增加,当引力趋于无穷大时,被压缩天体半径 接近的值——“引力半径” . 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 那么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很大.但当天体的实际半 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情况下,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四、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 当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时,两者没有区别;当普朗克常数可以忽略不计 时,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没有区别。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பைடு நூலகம்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阅读、自学、探究、交流、练习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一、从低速到高速 1、低速与高速 通常所见的物体的运动皆为低速运动,如行驶的汽车,发射的导弹、人 造卫星及宇宙飞船等.有些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相接 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 2、质速关系是: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但爱因斯坦的 狭义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 m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重点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难点了解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2.知道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家建立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思维探索过程,认识科学思维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科学理论的相对性,知道科学理论发展过程的继承与摒弃.2.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情境1 《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揭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这部著作是高于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的定律的发现,因为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予人类智慧以光荣.——18、19世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和天体力学家拉普拉斯拉普拉斯威廉·汤姆生情境2 “科学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19世纪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踌躇满志地宣告情境3 牛顿啊,请原谅我!你所发现的道路,在你那个时代,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的道路.你所创造的概念,甚至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如果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种联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领域较远的概念来代替这些概念.——爱因斯坦情境4 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诙谐地说以上名人名言,对你有何启示?问题导入假如你驾驶一辆时速为100 km/h的越野车,一位乘客以相对你10 km/h的速度用弹弓射击前面的岩石,那么弹珠的实际速度就应该是110 km/h.可是,如果打开前车灯,按照常识,光速是1.079 145×109 km/h ,加上车的运动速度,光的实际速度应该大于1.079 145×109 km/h ,可实际测量光速还是1.079 145×109 km/h ,为什么同样的参考系光和实际物体得到的结果不同呢?学了本节内容后,你便知道其原因了. 推进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解决问题.问题:经典力学的成就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回答.总结:1.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2.经典力学的基础,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几乎统治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3.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天体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18世纪60年代,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生产的结合,使机器和蒸汽机得到改进和推广,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5.由牛顿力学定律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是航空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都是牛顿力学规律的应用范例.点评:通过该问题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任何科学都不会穷尽一切真理,都有其局限性.经典力学也一样,从而引出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一、从低速到高速问题:1.在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有何不同?2.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表达式是怎样的?3.在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中,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参考系中有何区别?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归纳.明确: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而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要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2.m=2201c vm -.m 0: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物体速度为v 时的质量,c 是真空中的光速.3.在经典力学中,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参考系中是相同的;在狭义相对论中,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参考系中是不同的.例1 如果真空中的光速为c=3.0×108 m/s,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 1=2.4×108 m/s 时,质量为3 kg.当它的速度为1.8×108 m/s 时,质量为多少?解答:根据狭义相对论,m=2201c vm -,由题意知:m 1=210)(1c v m -,m 2=220)(1c v m -,所以3453541122122221==--=c v c v m m ,所以m 2=49431=m kg=2.25 kg. 例2 继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后,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经典力学,揭示了包括行星在内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爱因斯坦既批判了牛顿力学的不足,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创立了相对论.这说明( )①世界无限广大,人不可能认识世界,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 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③人对世界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化 ④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解答:发现总是来自于认识过程,观点总是为解释发现而提出的.主动认识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追求解决(解释)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轨迹.任何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要受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所形成的“正确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但也有人正在向爱因斯坦理论挑战.所以正确选项为D.课堂训练1.一个粒子,原来静止时对应的质量为m 0.则:(1)当这个粒子的速度为3×107 m/s 时,它增大的质量占原来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2)当这个粒子的速度为2.4×108 m/s 时,它增大的质量占原来质量的百分比又是多少? 答案:(1)0.5% (2)66.7%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动定律就是经典力学B.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C.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D.经典力学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解答:经典力学并不等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只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经典力学并非万能,也有其适用范围,并不能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没有哪个理论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搞清牛顿运动定律和经典力学的隶属关系,明确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解决此类问题.所以选B.二、从宏观到微观问题: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回答问题.结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在现代科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三、从弱引力到强引力问题:(课件展示)1.经典力学与行星轨道的矛盾是什么?2.由经典力学与行星轨道的矛盾说明了什么?3.归纳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主要差异.4.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关系如何?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发言,因课本上内容并不全面,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补充一些内容. 归纳:1.经典力学与行星轨道的矛盾按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行星应该沿着一些椭圆或圆做周期性运动,而天文观测表明,行星的轨道并不是严格闭合的,它们的近日点在不断地旋进,如水星的运动.实际观测到的水星的运动情况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2.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弱引力,而不适用于强引力.3.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主要差异(1)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的半径减小时,其表面上的万有引力与半径的二次方成反比地增大,对于半径接近于零质点的物体,其表面上的万有引力接近于无穷大.(2)爱因斯坦理论认为:物体的半径减小时,其表面上的万有引力比二次方成反比规律增大得快,引力趋于无穷大发生在接近一个“引力半径”的时候.(3)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很大,但当天体的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牛顿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4)行星的运动,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引力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导致轨道不闭合,近日点旋进.4.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关系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它包含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例3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__________问题,不能用来处理__________运动问题;只适用于__________物体,一般不适用于__________粒子.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__________的,人们应当__________.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形成的看法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的科学诞生并不意味着对原来科学的全盘否定,只能认为过去的科学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答案:低速运动高速宏观微观局限性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课堂小结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辉煌成就,但是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又了解到它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在新的领域还有新的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三个方面体会经典力学的局限性:①从低速到高速;②从宏观到微观;③从弱引力到强引力.板书设计。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成就。
2. 让学生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
3. 经典力学的成就介绍经典力学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成就。
4.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介绍在高速、微观等情况下,经典力学的不足之处。
5.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简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经典力学的修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成就和局限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方向。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牛顿及其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解释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物体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3. 讲解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4. 分析经典力学的成就:通过实例展示经典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5. 探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在何种情况下经典力学不再适用。
6. 简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解释其对经典力学的修正和拓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思考经典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探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4.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经典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经典力学成就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考察学生对经典力学局限性的理解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认识。
4.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提供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实例。
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并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理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经典力学的应用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章: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2.1 牛顿三定律介绍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和含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应用2.2 动量和能量介绍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及其关系通过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和能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经典力学的应用3.1 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介绍经典力学在宏观物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力学系统、天体力学等3.2 经典力学在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经典力学在工程和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第四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4.1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介绍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如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等4.2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介绍经典力学在微观尺度、高速运动等方面的局限性介绍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回顾本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2 展望未来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六章:经典力学的扩展与应用6.1 刚体动力学介绍刚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程通过实例分析刚体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旋转机械、车辆运动等6.2 弹性力学讲解弹性力学的的基本原理和方程探讨弹性力学在材料变形、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第七章:经典力学在自然现象的解释7.1 天体运动利用经典力学解释和预测天体的运动探讨经典力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和限制7.2 流体力学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分析流体力学在气象、海洋等自然现象中的作用第八章:现代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关联8.1 相对论与经典力学解释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探讨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和对经典力学的修正8.2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讨论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关系和在微观尺度上的应用第九章:经典力学的教学实践与反思9.1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力学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9.2 教学方法探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经典力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经验第十章:经典力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经典力学的挑战与发展讨论经典力学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探讨经典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方向10.2 学生的创新与探索鼓励学生提出对经典力学的创新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牛顿三定律和动量能量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动量和能量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力学的成就,认识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典力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经典力学的成就:(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力学中的应用。
2.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在微观尺度上的不足。
(2)经典力学在高速运动物体上的不足。
(3)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量子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典力学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经典力学局限性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经典力学与近现代物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实例阐述经典力学的应用和局限性。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经典力学的未来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经典力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经典力学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经典力学的成就,如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讲解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如在微观尺度和高速运动物体上的不足。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如行星运动、苹果落地等,阐述经典力学的应用和局限性。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力学的未来发展,探讨如何完善和发展经典力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局限性所带来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经典力学成就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经典力学局限性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论文写作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进行评估。
1. 教材:经典力学教材,如《物理学》、《经典力学导论》等。
《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和局限性》 教学设计
《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和局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列举经典力学的主要成就。
(2)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3)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知道其适用范围和在微观、高速领域的不适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经典力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经典力学的主要成就,如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对地面物体运动的描述等。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在微观和高速领域的不适用情况。
2、教学难点(1)理解经典力学在微观和高速领域不适用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成就,让学生对经典力学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典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等,分析经典力学的适用情况和局限性。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天体运动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引出经典力学的话题。
2、知识讲解(1)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到牛顿的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3)阐述经典力学在解释天体运动、地面物体运动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如对太阳系行星运动的准确预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等。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3.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深入认识客观世界的作用,知道物理学改变人们世界观的作用。
4.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讨,在“对话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感知探索物理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素养。
3.经历科学家建立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思维探索过程,认识科学思维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物理学家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感知物理学家科学、严谨、乐观的求知态度,谦虚而博大精深的思想情怀.培养学生献身于科学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2.通过国籍观的批判认识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素养和爱国情怀的教育。
3.通过对牛顿、爱因斯坦的名言赏析,对学生进行人格提升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4.通过感知物理学家对知识的认知经由正确走向错误,再接近真理的认知体会,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性,知道科学理论发展过程的继承与摒弃。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对经典力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只是没有形成整体认知,故教材在设置本节课内容时,首先帮助学生构建对经典力学的整体认知,概括性地点明经典力学的成就,再从低速与高速、宏观与微观、弱引力到强引力三个方面介绍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材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设置合理,易于接受,适于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自学,学过本节之后,学生会知道尽管前面已经体会到了万有引力的辉煌成就,但它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在新的领域还有新的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文中“未完成的交响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哪一种广泛的理论的特殊情形呢?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内容安排的着眼点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素养培养及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2)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是第六章的最后一节,是学习完经典力学以后所做的介绍性质内容,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展示科学探究的无限可能,建立科学思想、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2.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教材先介绍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时牛顿力学体系不成立,并给出了质量随速度变化关系。
接下来介绍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介绍了量子化现象。
最后接绍从引力弱到强引力,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把这么多内容安排到一节重点不在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道多少,而在于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都有局限性,并不是牛顿力学过时了,要理解各自成立的条件。
3.教材的特点图文并茂。
本节较多地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避免仅用文字表述带来的枯燥无味现象。
通过“科学漫步”让学生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不同。
“科学足迹”中介绍了牛顿的科学生涯。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1.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于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经典力学的时空观也有了基本认识。
学习本节前听说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缺乏正确地认识。
2. 能力基础高一学生正是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对事物的探究有热情。
本节主要介绍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化现象,本节内容十分抽象,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要具有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知识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2)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2 学习对象分析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愿望。
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节主要介绍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化现象,本节内容十分抽象,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要具有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知识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理解能力。
3、学习者在即将学习的内容前已经具备的水平。
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听说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缺乏正确地认识,而且已经学习了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时空观,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具有局限性,理解各自的成立条件。
3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时牛顿力学体系不成立,并给出了质量随速度变化关系。
接下来介绍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介绍了量子化现象。
最后接绍从弱力到强力,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把这么多内容安排到一节重点不在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道多少,而在于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都有局限性,并不是牛顿力学过时了,要理解各自成立的条件。
本人建议采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节介绍相对论,第二节介绍量子想象,教材最好参照山东版《必修2》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2)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3)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知道高速运动必须考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地认识是无止境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学习活动组织四、教学(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许多人陶醉于经典物理学的巨大成功之中,似乎完善的理论和技术的进步给人们这样一种感觉:物理学这座庄严雄伟、动人心弦的美丽殿堂已经建成了。
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踌躇满志地宣告,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但是,就在这尽善尽美之中,也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用开尔文的话说,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指的就是当时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两个实验,一个是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另一个是热辐射实验。
正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不久以后酿成了物理学中一场巨大变革。
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解释及一系列有关的工作,把人们带人了一个以相对论为标志的高速运动世界。
对热辐射实验的解释及一系列有关的工作,把人们带人了一个以量子论为标志的微观世界。
图6—1 以光速为标志的高速世界与我们所熟悉的低速的宏观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崭新世界带来的新观念不但引发了20世纪科技领域以及思想领域的伟大革命,而且还将持久地影响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
图6—2 电子扫描显微镜下的原子世界现代物理理论具有较深刻的内涵和更抽象的形式。
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一起迈人这崭新的世界。
一高速世界1. 高速世界的两个基本原理光速是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物质的最大运动速度。
如果人能够跑得像一束光那么快,他将会观测到什么现象与规律?我们所熟悉的是自己身边这个相对于光速而言的低速宏观世界的种种事物和现象,所知晓或掌握的许多物理概念及定律,都是在低速宏观的条件下得出来的。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这些现象和规律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不懈的探索加上非凡的抽象思维能力,使爱因斯坦最终能够拨开物理学天空令人不安的第一朵乌云,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relativity),成为迄今人们认知并描述高速世界的最好的理论工具。
经典物理学家曾认为,宇宙空间充满着一种叫以太的物质,它绝对静止、密度极小(几乎为零)、硬度极大、完全透明并充斥于空间、渗透于一切物体。
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等的传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等,都要通过以太来实现。
真是如此的话,地球在以太海洋中自转、公转,一定会有以太风迎面扑来。
因此,探索以太风的存在,确定地球和以太的相对运动,就成为19世纪后半叶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照经典时空观的运动合成原理,在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上,有人以25m/s的速度将一物体抛出,在路边的观察者看来,如果他向前抛,那么被抛物体的速度应为两速度之和即45m/s;如果他向后抛,就应是两速度之差即5m/s(图6-3)。
同样道理,若光相对于以太的速度为c,当地球以一定的速度v 相对于以太运动时,静止在地球上的人观测到该光的速度为c′,那么此人测得向他迎面而来的光速为c′=c+v;而与他同方向传播的该光的速度为c′=c—v。
如果能通过实验测量到这种差别,那就证明了以太的存在。
图6—3经典时空观的运动合成1887年,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了精密的光的干涉实验,却始终得不到与上述推论相吻合的观测结果,这使一些物理学家感到震惊和迷惘。
由于坚持经典时空观及衍生出的荒诞的以太论,许多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修修补补的工作,提出的一些牵强的解说等,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通过对电磁理论的深入研究,意识到难以理解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的困境是由于时空观的错误造成的。
于是,爱因斯坦彻底抛弃了“以太”的概念,于1905年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principle of relativity):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principle of constancy of lightspeed):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
相对性原理表明,在某个惯性系中,描述某个物理系统的某个物理过程的物理定律,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对该系统该过程做出描述的物理定律皆保持形式不变。
例如,在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观测,上抛小球的运动遵循动能定理,那么在地面上(或在其他惯性系中)观测,上抛小球的运动仍遵循同样形式的动能定理(图6-4)。
图6—4相对性原理示意图光速不变原理表明,在一切惯性系中观测在真空中传播的同一束光,不论沿任何方向其速度大小都为c,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这一结论实际上已被大量的实验(包括迈克尔逊实验)所证实。
如图6-5所示,假设在真空环境中,静止在匀速运行列车中的观测者与静立于地面的观测者,测得手电发出的光波的速度大小都是c。
基于这两条基本原理,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specialtheory of relativity),把物理学推进到高速领域。
图6—5光速不变原理示意图2.四维时空时空是对物质存在及运动的描述。
时间,描述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描述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物质具有线分布、面分布、体分布,取三维空间基本能够满足描述物质广延性的需要。
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无关。
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与物质的存在及运动密切相关。
在相对论里,空间三维,再加上时间一维,构成了统为一体的四维时空(four-dimensionalspace-time)。
四维时空的一点被称为一个事件。
例如,在北京时间15时15分,一架飞机飞行在东经56°,北纬48°,距海平面20km 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四维时空的事件。
再如,一个质点连续运动了一段时间,这一物理过程可用四维时空的一段曲线描述。
相对论向人们展示了更为科学的时空观。
这个新颖的时空理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存在及运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人们对时空本质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
3.时间延缓效应牛顿曾经说过: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陷在时间之中,没有办法能使我们跳出来,在一段距离之外来看它的真面目。
因此,我们对时间的直观感觉很可能是错误的。
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出发,设计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图6—6(a)]。
假定列车以匀速v 运动。
静止在车厢里的人手持一个光源,从车厢的地板竖直向上将一束光射向顶部的一面反射镜。
设车厢的高度为d ,则光束在真空中来回往返的过程中,车上的钟走过的时间是△t ′= cd2 ①图6—6 时间延缓效应示意图而在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由于列车在行驶,光线走锯齿形路径。
地面上该观察者测得该过程经历的时间是[图6-6(b)、(c)]因为d 垂直于运动方向,所以在两个陨性参照系中的车厢高度一样。
由②式可得移项,整理后得将①式代人③式后两边开方,得由于v是列车的速度,且v<c,由上式可知,△t=△t′。
因此,如果某时钟所显示的某个物理过程经历的时间间隔小,我们就称该时钟走得慢。
所以我们说运动的钟(如上述车里的钟)比静止的钟(如上述地面的钟)走得慢。
这种效应被称为时间延缓(time dilation)。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论所说的“钟”(即计时器)都是标准钟,走得一样快。
每个惯性系的观测者都是使用静止于该参照系中的时钟进行有关时间的观测的。
对同一个物理过程经历的时间,在不同惯性系中观测,测得的结果不同,这是相对论时空观的体现,是一种观测效应。
不是时钟走得快或慢了,也不是被观测过程的节奏变化了。
另外,上式中的是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许多的相对论效应都与此式相关。
表6—1 时间延缓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表6—1中的数据是用④式(即时间延缓效应公式)计算出来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个惯性系中,当某个静置的物质发生的一个物理过程,被一个相对它静止的观测者测得所经历的时间为1s。
若该物质相对另一惯性系以0.9c的速度匀速运动,则在此惯性系的观测者测上述物质发生的上述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2.29s。
这种时间延缓效应有没有实验事实给予支持呢?有一种μ子,它们的静止平均寿命是τ′=2.2 X 10—6s,按照经典时空观,μ子以光速c=3 X 108m/s运动,它们在这段时间里走过的平均路程为s=c·τ′=3 X 108 X 2.2 X 10—6m=660m可是对宇宙射线的大量观测发现,其中大部分μ子能够从约10km的高空大气层到达海平面。
我们用时间延缓效应公式来计算:在固定于地面的惯性系中,测得宇宙线中μ子的速度为v=2.994 X 108m/s=0.998c。
静止在地面的观测者测得该/子的寿命为τ= =3.16XlO-5s按此计算,μ子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2.994X108)X(3.16X10—5)m≈9500m,与实验观测的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