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菌培养标本处理记录(手工)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
实验名称: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条件;
2. 掌握常用的细菌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3. 学习如何观察和分离细菌。
实验器材:
1. 培养箱;
2. 细菌培养基;
3. 水槽;
4. 移液管;
5. 火柴或酒精灯;
6. 消毒剂等。
实验步骤及记录:
1. 准备培养箱和培养基:先用蒸馏水清洗好培养箱,在箱内加入细菌培养基,且保持无菌状态。
2. 采集样品:将样品(如口腔拭子、洗手液等)用消毒剂消毒后,用移液管采集约1ml样品并加入到培养基中。
3. 混合样品:用移液管轻轻将样品和培养基混合均匀。
4. 感染培养基:用火柴或酒精灯将移液管加热至红热,在无菌环境下用移液管将液体滴入培养基中。
5. 储存细菌培养基:将培养好的细菌培养基储存在恒温培养箱内,温度一般为37℃,时间依据细菌的生长速度而定。
实验结论:
1. 经过培养,观察到细菌在培养基中不断繁殖,并形成全部或部分圆形菌落。
2. 经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进一步分析细菌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状态,以避免培养基被污染。
2. 移液管、火柴和酒精灯等工具都要用蒸馏水或酒精消毒。
3. 监测培养箱内的温度,以免影响细菌生长。
4. 在培养基中加样品时,要控制好采集样品的量和时间,以免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生长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了常用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些都将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姓名刘伟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 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
细菌总数检验记录
XX有限公司
细菌总数检验记录
订单号码
编号
批号
日期: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
年月日
送检数量
取样人
取样量
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 配制培养基
灭菌 1:10检液 1:100检液 倾注平皿
培养
7
计数
12
判定
处理方法
设备编号
作业条件及记录
称量
电子天平:
;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ml;吐温80: ml。
培养皿
/
1:10平均菌数= 选择计数:
cfu/g;1:100平均菌数= cfu/g; 空白培养皿=
cfu/g; cfu/g
标准要求 审核:
CFU/g
判定
□合格; 检:
□不合格
干热、湿热灭菌 灭菌锅: ;干燥箱: ; 灭菌锅温度: ℃,时间: 分;干燥箱温度: ℃,灭菌时间: 分
称量
/
样品量: 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ml;
稀释
/
取样量(1:10): 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 ml;
/
/
培养基凝固时,倒置平皿
需氧培养
培养箱:
培养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月 日 时 分;温度: ℃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op文件)微生物实验室 SOP 文件目录01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工作制度02 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03 细菌自动分析区工作制度04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标准操作程序05 标本处理区标准操作程序06 细菌自动分析区标准操作程序07 紫外消毒标准操作程序08 消毒液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09 普通冰箱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0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11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12 VITEK32 型自动分析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3 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4 高速离心机操作标准操作程序15 冰箱维护和保养标准操作程序16 电热恒温水浴箱操作程序17 洁净工作台维护和保养程序18 可移动紫外消毒车使用操作程序19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0 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程序21 温度计校准程序22 试剂的质检操作程序23_微生物实验室岗位职责24 临床标本的保存程序25 普通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6 真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7 苛养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8 抗酸杆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9 支原体培养检验操作程序30 临床检验及收费程序31 微生物检验收收费价格01、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进入本区需穿工作服、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平板的制备。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无菌室公能用于分装培养管或倒制平板培养基操作。
使用前以紫外灯消毒至少 30 分钟,定期用乳酸熏蒸,彻底消毒。
细菌培养标本的_采集、运送与处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采血部位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 血为宜。
多次采血时, 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不要从血管插管内采血。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
血标本。
12
可编辑课件
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
28
可编辑课件
痰标本运送和保存
从病人留痰后应在1h内送至实验室 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室温下担搁数小时定植于口
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 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 未用运送培养基的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在30分钟内接种到相应培 养基
29
可编辑课件
痰标本的处理
培养前的处理:
无菌操作将组织块置于无菌管内立即送检防标本干燥无菌剪刀剪碎接肉汤管内另直接接种血平板三区划线35510co除已接培养瓶的血和无菌体液外凡有真菌培养的均须接种沙氏平板划线方法同其他平板
细菌培养标本的 采集、运送与处理(需氧)
1
可编辑课件
内容简介
细菌培养基本原则 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2
可编辑课件
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 能正确实施有效地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 治愈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10
可编辑课件
采血时机
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应尽快抽血作培养,最好在 发热初期和高峰或寒战时。
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应用 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也应在下一次用 药前采血。
11
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
隔不少于60分钟。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专业资料分享.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五)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净工作台作业指导(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WOR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享.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映照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实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实验应在操纵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XXX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使用3%来XXX 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XXX,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需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2011沉降菌测试记录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结论:根据洁净区监测的管理程序沉降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规定㠞备注:符合规定划“√”不符合规定划“×”。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手上细菌培养实验
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姓名刘伟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观察细菌的生长特征。
3.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形态多样等特点。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观察其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等。
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4.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说明书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 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7℃和30℃下培养24小时。
4. 观察记录: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无菌技术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接种、移液等操作,防止污染。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金黄色、表面光滑的菌落。
2. 大肠杆菌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乳白色、浑浊的菌液。
六、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讨论1.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2. 如何提高细菌培养的效率?3.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培养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掌握了无菌技术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人工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人工培养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细菌人工培养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使用培养皿、琼脂培养基、粘土、培养物等材料进行。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皿,将其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以消毒。
2. 准备琼脂培养基,根据配方将琼脂加入蒸馏水中,煮沸30分钟。
倒出琼脂液体,放置冷却。
3. 将培养皿倒立于试管中,加入约1cm高的粘土,使培养皿平衡放置。
4. 将琼脂液倒入培养皿中,至于培养皿高度的1/3处。
放置10分钟,直至琼脂凝固。
5. 准备好待接种的细菌培养物,利用移液管将其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
注意避免出现交叉污染。
6. 倒立放置培养皿,利用石蜡将其密封。
放置于恒温箱中,调整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7.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细菌生长。
其中,有些细菌生长较为迅速,形成了一片茂盛的生长物;而有些细菌则生长缓慢,数量较少。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带有不同颜色、形状的菌落,可能是不同品种的细菌。
结论:本实验证明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细菌能够生长繁殖。
不同种类的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生长情况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这对于准确判断细菌的生长特性以及进行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实验记录表格日期时间观察情况XX月XX日 XX:XX 观察到出现细菌生长XX月XX日 XX:XX 观察到部分细菌比前日生长迅速XX月XX日 XX:XX 发现不同颜色、形状的菌落XX月XX日 XX:XX ……。
医院手工医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手工制作细菌培养基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细菌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2. 了解培养基在细菌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无菌操作意识。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1. 灭菌器2. 高压蒸汽灭菌锅3. 烧杯4. 玻璃棒5. 滤纸6. 试剂瓶7. 移液管8. 无菌操作台9. 恒温培养箱10. 细菌接种环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液(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 蒸馏水3. 蒸馏水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 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蒸馏水。
- 将混合物加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 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 将过滤后的溶液分装至烧杯中,每份约100ml。
- 将烧杯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压力为121℃,时间为15分钟。
2. 无菌操作:- 打开无菌操作台,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中,均匀分布。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培养基是否无菌。
3. 接种细菌:- 取适量细菌培养液,用无菌移液管移取至无菌平板中。
- 使用无菌接种环将细菌均匀涂布在平板表面。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1. 经过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平板表面无杂菌生长,证明培养基制备成功,无菌操作符合要求。
2. 在平板表面接种细菌后,经过24小时培养,观察到细菌生长良好,菌落形态正常。
实验分析:1. 本次实验中,通过手工制作细菌培养基,成功制备了无菌培养基,为后续细菌培养实验提供了基础。
2.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培养基在细菌培养过程中作用的理解,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细菌培养基,并进行了无菌操作和细菌接种实验,达到了实验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标本和废弃物高压灭菌记录表
12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3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4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5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6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7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30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31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21ºC
30min
18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9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20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21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22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23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30min
6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8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9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0
废弃标本个,已用平板个,其它
121ºC
30min
11
枯草芽孢杆菌平板法菌落计数操作记录
2、涂布:选择最低浓度的3个稀释度,分别为,,分别从低深度至高浓度依次加入平行的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加ml,用无菌玻璃涂布棒将菌液涂布均匀,平放实验台上min。
3、培养:将涂布好的平皿倒置℃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时间自年月日时分开始。月日时分结束。
三、培养的平皿计数
11枯草芽孢杆菌平板法菌落计数操作记录样品编号批号送样日期配置时间样品名称样品来源培养基批号一准备工作年月日年月日1操作间是否已清洁紫外消毒
SOP-QC001F001
R00/2011
潍坊欧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枯草芽孢杆菌平板法菌落计数操作记录
页码:1/1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批号
样品来源
送样日期
年月日
培养基批号
配置时间
年月日
一、准备工作
1、操作间是否已清洁、紫外消毒。□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容器具、试管、吸量管等是否已清洁灭菌。□已清洁灭菌□未清洁灭菌
二、操作步骤
1、样品稀释:精密吸取ml已充分混匀的菌液,加至ml的试管中(或三角瓶),然后在振荡器上振荡秒,为倍稀释。
再吸取ml已充分混匀的稀释液,加至ml的试管中(或三角瓶),然后在振荡器上振荡秒,为倍稀释。
稀释倍数
菌落数(CFU/皿)
芽孢菌落数(CFU/皿)芽孢率Fra bibliotek(%)
备注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四、结果计算与结论
样品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CFU/ml)=菌落数×稀释倍数÷加液体积=
结果:样品平板法菌落计数结果为:CFU/ml。
结论:符合□不符合□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重要实验室,操作流程的规范
性和严谨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
室标本操作的流程。
1. 样本接收:首先,接收来自临床的标本,如血液、尿液、脑
脊液等,标本应该在规定时间内送到细菌室,并在接收时进行标记,包括标本来源、送检医生、送检时间等信息。
2. 样本处理:接收到标本后,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标本的分装、保存和处理。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确保标本
的完整性和质量。
3. 样本培养:将处理好的标本进行培养,通常采用琼脂培养基,根据标本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
气含量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调整。
4. 细菌鉴定:培养出的细菌需要进行鉴定,包括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常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进行生化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5. 结果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细菌种类、数量、鉴
定方法、结果等信息。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 报告发放:将鉴定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帮助其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7. 清洁消毒:操作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
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二、检测方法1.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普通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2.将待检测的人员手部表面样本用无菌的棉签或拭子进行采样,并将样本划线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3.将涂有样本的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一般为37℃,48小时。
4.增殖细菌产生的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斑点,根据不同菌种的特征进行鉴别。
三、检测记录内容及要求1.检测日期和时间:记录检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进行跟踪和分析。
2.检测人员信息:包括被检测人员的姓名、岗位、工号等,以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照比较。
3.检测部位:明确检测的手部具体部位,如掌心、指尖、指甲等,以便了解不同部位的细菌状况。
4.检测结果:记录菌落的数量和类型,根据不同细菌数量的阈值进行评估。
5.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卫生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6.采取措施: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加强手部卫生教育、定期检测等。
7.复查记录:记录对纠正措施的复查结果,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四、检测结果及分析根据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1.低污染:手部细菌数量在较低水平,表明手部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要保持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测。
2.中等污染:手部细菌数量在适中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建议加强手部卫生教育和培训,并定期进行检测。
3.高污染:手部细菌数量超过阈值,存在显著的卫生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传播疾病。
五、改进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是必要的。
一些常见的改进措施包括:1.提供良好的手部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燥器等,方便员工进行手卫生。
2.加强员工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定期进行人员手细菌检测,持续关注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手培养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无菌观念。
3. 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细菌在体外繁殖,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实验中,我们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营养基质,为细菌提供碳源、氮源、能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无菌操作技术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避免杂菌污染。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材料: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蒸馏水、葡萄糖、氯化钠、pH试纸、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2. 试剂:0.1%氯化钠溶液、无菌生理盐水、1%盐酸酒精、5%石炭酸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酚红指示剂、1%甲基红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1)称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葡萄糖、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2)将溶液煮沸,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解。
(3)用pH试纸检测培养基的pH值,调整至7.0-7.2。
(4)将培养基分装至培养皿,每皿约20ml。
(5)将培养皿置于高压灭菌器中,121℃灭菌20分钟。
2. 细菌接种(1)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细菌稀释至适宜浓度。
(2)用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划线。
(3)将培养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细菌形态观察(1)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培养基表面的菌落,涂于载玻片上。
(2)滴加1滴5%石炭酸溶液,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明显的菌落。
在葡萄糖、氯化钠等单一营养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2. 细菌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呈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其中,杆状细菌最多,球状细菌次之,螺旋状细菌最少。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培养了细菌,观察了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
液体培养物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显微镜观察
液体培养物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显微镜观察
液体培养物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步骤:
1. 准备好细菌培养物及所需工具:石英玻璃片、油墨笔、无菌吸管、无菌草酸钠和酒精喷雾瓶。
2. 取出一块石英玻璃片,并在玻璃片一侧用油墨笔画一个编号,以便日后识别。
3. 用无菌吸管取一些液体培养物,将其涂抹于编号的玻璃片上。
4. 将玻璃片置于草酸钠溶液中,使其在溶液中浸泡2-3分钟。
5. 取出玻璃片,用酒精喷雾瓶将草酸钠溶液彻底洗净。
6. 将玻璃片置于清水中冲洗几秒钟,然后用酒精再次清洗。
7. 将玻璃片晾干。
8. 涂抹一小滴少量透明胶水于培养样品处,将一块清洁封口玻片压在胶水上,在玻璃片上面贴上编号。
细菌标本片的显微镜观察:
1. 将制备好的细菌标本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2. 调节显微镜的聚焦,将菌落调节到清晰的观察状态。
3. 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以及是否有运动等特征。
4. 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如革兰染色、酸性染色等,使细菌更加清晰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