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德军为何战败
德军为什么攻不下斯大林格勒
问题:德军为什么攻不下斯大林格勒?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以重兵去攻击苏联的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然而却久攻不下,据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军对战争的准备不够充分。
在战争的初期德军认为很快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结果苏联人把战争推到了冬天。
德军对冬天的到来毫无准备,斯大林格勒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很多德国士兵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失去了战斗力,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恶劣的天气导致德军的进攻能力下降。
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
第二:苏军有强大的后备军和补给线。
斯大林格勒之战,守城苏军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战略纵深的工业支持、人力支持。
不会出现被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兵器火力完全压倒的局面。
德国空军始终没有遮断苏军的补给线路,这就好比跟一个可以不断输血的人在打架。
所以最后,德军没有攻克斯大林格勒。
第三:守城的苏军将士士气高涨,德国法西斯不得人心。
当时的世界局势也帮助了苏联人民,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仇恨,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而言,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极重要的。
斯大林格勒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极重要的物资周转中心,斯大林格勒被靠的伏尔加河是苏联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流。
如果攻击并夺下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大城市,不仅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重创苏联人,而且还可以全歼苏联军队,所以苏军一定要拼死来保卫这座“伟大的城市”。
种种原因让苏军守城将士士气高涨,苏联红军是抱着“城在我在,城亡我亡”的决心去守城的,所以他们成功的守住了斯大林格勒。
第四:苏联领导人指挥有方。
希特勒的指挥方式,是极为荒唐的。
他不仅大权独揽,小权也不愿让给下级。
他不许他的部下了解与自己无关的任何情况,对违反者严惩不贷。
希特勒的这种做法,与德国军队的传统也是格格不入的。
日尔曼民族自古就有一个优秀的军事传统,就是在作战中,总是让下级有较大的指挥权,可以根据战场的情况变化自行决断。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为什么没有突围成功?因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突围失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为什么没有突围成功?因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突围失败本文导读:直到1957年,保卢斯生命的最后一年,还有德国妇女砸开保卢斯家大门哭闹,质问这个昔日的元帅为何没有保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受尽折磨之后离开了世界。
内心深受谴责的保卢斯不堪苦恼,很快去世。
他的儿子竭尽全力为父亲恢复名誉,最终无法实现,13年后也开枪自杀了。
在保卢斯遥远的记忆中,在进攻斯大林格勒之前,他的元首鼓励他时说“给你这样的军队,你连天堂也能打下来。
”那么这支连天堂都能打下来的军队,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苏联250万大军的合围时,为什么没有能够逃出生天?要知道第6集团军的意义重大,其重要程度要比附近的第4集团军、A集团军等等军队都要重要的多,是德军拿下苏联的最后希望,所以不存在某些二流历史老师所说的第6集团军为掩护谁而自我牺牲的问题。
如此重要的一支军队,实力如此强大,为什么没有逃脱,眼睁睁的被数百万大军合围,最终让德军不断的救援,不断的搭进去各种物资?根据德军在战后留下的资料显示,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为首的一众军事专家在1942年12月月初就极力主张,第6集团军应该尽快突围,尽管需要冒着一定的风险,但仍然有极大的机会解脱,否则就是万劫不复。
奉命前来救援的曼施坦因和他的顿河集团军群已经被苏军死死的堵在斯大林格勒外几十公里的地方,无法向前一步,双方的军队数量差距极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德军最高统帅部、南方集团军司令部以及第6集团军总司令保卢斯都已经在口头上同意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突围,毕竟200多万军队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合围形成,对德军来说就意味着灭顶之灾。
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一直不让保卢斯后撤,这是在苏军200多万大军集结完毕之前,合围即将完成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松口了。
此前希特勒下令保卢斯死守斯大林格勒等待曼施坦因打通补给通道,誓死拿下斯大林格勒。
但是,希特勒对保卢斯的突围还提出了要求:必须同时守住斯大林格勒防线!这根本就是个悖论!不突围都守不住防线了,居然要求他在突围的同时守住防线?可见,希特勒本心根本不想让保卢斯突围,只是为了敷衍曼施坦因等人,他仍然希望保卢斯和曼施坦因能够完成汇合,打通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然后继续支持30万人的第6集团军对抗250万苏军,甚至曼施坦因的几十万顿河集团军也搭进去,幻想拿下斯大林格勒。
斗争到底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
斗争到底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斗争到底——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时刻,纳粹德国企图攻克苏联,夺取整个欧洲的控制权。
而在这一关键时刻,斯大林格勒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场。
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堪称战争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战役的起因、战术布局以及最终的胜利,来探讨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二战局势的影响。
一、战役起因第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意图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
德军凭借强大的数量和装备,展开了毁灭性的攻势。
然而,斯大林格勒并不是苏联的防线上的一个点,而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它位于伏尔加河畔,不仅拥有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还具有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因此,纳粹德国将斯大林格勒作为攻克苏联的关键目标。
二、战术布局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苏联决定采取坚决的防御战术。
他们以该城市为中心,筑起了坚实的防线并设立了一系列要塞。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达了“不一步后退”的命令,动员全民参战。
苏军还实施了一系列精准的军事操作。
他们通过采用城市战斗的战术,将战线局限在城市内,使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苏军对于每一栋建筑物和每一条街道都进行了细致的布防,采取网状防线来使德军无法轻易突破。
同时,苏军还利用伏尔加河的地理优势实施了炮火掩护战术。
他们集中火力,对德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阻止德军的进攻,为苏联士兵的防御提供有力的保护。
三、战役进展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2年8月23日开始,经过了数个月的激战,最终于1943年2月2日结束。
在这段时间内,双方都经历了艰难的战斗。
德军一度取得了一些战略性的胜利,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苏联军队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借助对于城市的熟悉和巧妙的布防,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变成了战场。
苏军的顽强抵抗始终未能被德军克服。
德军在城市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由于缺乏补给线,使他们的战斗力大幅削弱。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1942年,纳粹德国进军苏联,斯大林格勒成为了战争的重要战场。
在这里,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对苏联的战争局面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二战的战局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1942年,纳粹德国向苏联展开了夏季攻势,企图征服苏联。
德军的目标是分割苏联南部的兵力,占领沿伏尔加河地区的高地,以便控制该地区的能源和交通线。
苏联红军抵御了德军的攻势,并组织反攻。
其中,斯大林格勒地区成为苏联红军和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最后决战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2年7月至9月,德军在战役初期迅速占领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苏联红军被迫进行街头搏斗,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第二阶段从1942年9月至11月,苏联红军实行反攻,逐步收复了失地,并挫败了德军的攻势。
第三阶段从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苏联红军全面反击,歼灭了德军的主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1. 形势扭转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红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难之后,苏联军队终于开始取得胜利,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打法。
这种打法的主要特点是建立核心力量,并把兵力集中在关键位置,使红军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战能力。
随着红军实力的增强,他们开始对德军展开反攻。
2. 战略转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苏联军队不再被动防御,开始向攻势转移。
苏联红军已经掌握了决定胜败的战略,开始主动向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战争局面发生了转变,苏联红军逐渐占领了更多的领土,并伺机向德国本土发动进攻。
3. 影响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二战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与同盟国的勝利使纳粹德国的士气受到重创,瓦解了希特勒的优势。
随着苏联红军逐渐占领更多的领土,美英同盟国和苏联爆发了全面反攻战,逼迫纳粹德国签署《开罗宣言》后,被迫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1943年1月31日拂晓时分,苏联士兵在德军第六军团高级指挥官的藏身之处——Univermag百货公司的地下室里,团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等一批德军将领俘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的篇章——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落下帷幕。
长久以来,对于这场改变了欧洲战场形势的“转折之役”,坊间存在许多传言,譬如:苏联红军之所以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以弱胜强,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队伍中安插了许多“督战官”——秘密警察,如果发现谁畏战,就会将其“就地正法”。
这是否是被刻意隐瞒的真相?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近70年后,德国学者约亨·赫尔贝克怀着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对苏联人自己记录的秘密档案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1、亲历者记述曾被打入冷宫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2年7月17日打响,1943年2月2日结束,给苏德双方均造成惨重损失,对纳粹德国而言,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其“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使其在与苏联的军力对比中落于下风。
对听惯了捷报的德国民众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转折点,“……消息传来后,德国人民都感到无比震惊。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1943年2月4日这样承认,英国已故左派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如此总结彼时的形势:“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每个人都意识到,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作为胜利者的苏联红军,对这场命运之战又有怎样的感受?实际上,二战还在进行过程中,便有苏联学者着手把它们变成文字,这便是伊萨克·伊兹赖列维奇·明特斯和他领导的“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这个1941年经官方许可成立的组织,目的是让所有曾经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苏联军人——从士兵到,从飞行员到坦克手——都能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想法、认识,特别是切身体验。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不久,“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的特派员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采访了20多名见证保卢斯被俘的苏军士兵,后来,该委员会又与驻扎在斯大林格勒的215名军人进行谈话,受访者并不掩饰对战争的反感,甚至批评上级的决策。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和影响力的战役之一。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整个战争局势带来了重大的转变。
一、背景斯大林格勒位于南部的伏尔加河畔,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交通要冲。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希特勒为了扩大德国势力范围,决定征服整个苏联。
斯大林格勒成为苏德战争中的关键地点,两国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争夺。
二、战役始末1942年6月,德军发起大规模的斯大林格勒攻势,希望能够迅速占领该城。
苏联方面派遣了大量兵力进行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血战。
德军虽然占领了城市的一部分,但苏联士兵在街头巷尾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使得德军无法轻易突破。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持续了几个月,双方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尤其是在冬季,苏联利用严寒的天气优势对德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
最终,苏联在1943年2月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德军被迫投降。
三、战役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于苏联和整个战争的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胜利打破了纳粹德军在东线的连胜势头,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全局。
这是苏联第一次在防御战中获得重大胜利,给予苏军极大的士气提振,并且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对德国的看法。
其次,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纳粹德国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迫使他们被迫采用防御策略,这对于苏联和同盟国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最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纳粹德国的士气产生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成为德军势力的衰落之始。
此战不仅导致德军人员和装备的巨大损失,也暴露了德军指挥能力的局限性。
四、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胜利标志着二战东线战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苏联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也为后来苏联的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人间壮举,值得被全世界所记住和怀念。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性战役。
这场战役从1942年8月23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是苏联与德国纳粹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残酷战斗。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对于改变二战的走势以及保卫苏联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性、背景及战斗过程进行讨论。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性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军事防线的关键节点。
若德国纳粹军队占领该市,将可以直接威胁到苏联其他地区。
此外,苏联的赫尔曼·戈林火箭研究所也位于斯大林格勒附近。
若该地被德军控制,将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布局造成巨大威胁。
二、战斗背景二战初期,德国纳粹军队凭借其高度机械化战斗能力迅速占领波兰、法国等国,并展开远征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1942年夏季,德国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企图进攻苏联。
斯大林格勒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
三、保卫战的决定性战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由苏联红军和德国纳粹军队展开。
德军以实施“诡计行动”的方式占领了大片区域,并迅速推进至斯大林格勒市区。
然而,由于对苏联顽强抵抗的低估,德军没有充分准备和扩大其攻击力量。
苏军趁机发动反击,形成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钢铁防线。
四、斯大林格勒的残酷战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生了一系列残酷战斗。
双方进行了多次激烈的街头战,德军发动了多次猛攻,但都被苏军坚决抵挡住。
苏军战士们顽强抵抗,毫不退却,采取了地道战等战术来对抗德军。
经过长时间的残酷战斗,斯大林格勒市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由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耗费了大量兵力和物资,使得其它战线的攻势受到了限制。
苏军通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迫使德军停止了其进攻计划,逐渐转入守势。
六、胜利的来临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发动了令人震撼的冬季攻势,与德军展开全面战斗。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苏联最终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世界规模最大的是那一次战役
世界规模最大的是那一次战役世界规模最大的是那一次战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世界规模最大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
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
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旧称“察里津”;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
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
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该战役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战略主导权易手至苏军手中,德军把攻击北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撤退至顿河畔罗斯托夫。
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二战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战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文章提交者:mskey很多人认为击溃德国的根本力量来自东方的苏联红军,而美英盟军在西线的作战似乎仅仅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综观整个二战战局及结果似乎这种推论能令人信服,但事实呢?恰恰相反!其实真正击败了德国的力量是来自西方,那么下面由笔者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来解读二战德国崩溃的根本原因。
(1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转自铁血社区/ ]其实早在德军闪击法国时,德国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
我们让时间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时德军的坦克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并将英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
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
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然而,仅靠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却是力不胜任的。
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
然而当德军于5月26日重新收回成命并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
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克直至六月四日,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战舰,渔舟、帆船,三桅船以及其它海运工具将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撤过了海峡。
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
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5月26日至31日墩刻尔克周边地区形势图关于德军在敦克尔刻大撤退中所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后人纷纷进行了猜测,以至于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
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及影响分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及影响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斗之一。
该战斗发生于1942年至1943年,在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展开,以苏联胜利告终。
本文将详细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过程,并探讨其对战争局势及后续影响的重要性。
一、战役开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42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即进攻苏联的计划。
纳粹德国希望一举攻占斯大林格勒,将其作为进攻苏联东部的战略要地。
然而,苏联决心将斯大林格勒防守下来,并随后展开反击。
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整个战役的关键部分。
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进行了顽强的防守,逼迫德军在城市中陷入苦战。
双方在狭小的空间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苏联的塞尔维斯科战术以及狙击手的精准射击成为阻止德军进攻的关键。
三、苏联反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阶段过后,苏联决心反攻。
苏联从各个方向发动了反攻行动,试图包围并歼灭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因此转变为一场持久的持续战争,双方损失惨重。
四、战役结果及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的胜利告终。
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战争进程以及后续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战争的局势。
苏联的胜利意味着德军无法继续东进,并且战争局势开始向苏联有利的方向转变。
此战役不仅打破了德军的进攻势头,也为苏联在东线展开反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整个苏联及其盟友的士气。
苏联军队的英勇表现以及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决心激励了更多的人民参与到战斗中,形成了强大的国内战争动员力量。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士气上的优势,推动了苏联在战争中的胜利。
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也给纳粹德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法达到原本的战略目标。
这场战役对于德军的实力和士气都造成了严重破坏,为后续苏联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战役之一。
导致二战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认识误区
6、后期德军的防御。
对于德国来说,他的软肋是什么?
我认为是资源,失去一支军队并不可怕,但是丢掉资源就是致命的。
后期德军不得不采取的寸土必争的防御方针,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守卫矿产资源的产地;二、政治上安捂盟国。
一、在二战末期,德军士兵经常看玩笑说,“1944年的新枪不如1941年老枪。”“现在装甲越厚坦克越容易被打烂。”“穿甲弹里面都是盐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到了1944年,由于缺乏原料,穿甲弹的填药中不得不再添加1/5的盐类,从而影响到了炮弹的实际威力。因此而希特勒下达的所有坚守令的建议开头,全部写着:“不能失去……这样我们就会失去锰……失去镍……失去……”因为德国本土完全不具备这些东西,甚至铜矿……
为什么德军能够取得成功?
“经济署的官员对希特勒说,如果不能在1943年前得到高加索的石油的话,那么德国必须削减50%以上的石油用量,于是希特勒决心将他最大的赌注押往克里米亚和高加索,这笔赌注就是动员帝国为数不大的石油储备中的一大半充分武装他的部队。”
大量石油武装的德军,动员了大量牵引汽车,使得德军的机动性大大增加,大批火炮和坦克被迅速集结,而且拥有足够的火药(曼施泰因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炮群)。
直接后果就是俄国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吃到麸皮面,面临着严重的营养不良,民众大批饿死,此外还有俄国在西线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被全歼。整个国家面临崩溃。
就像赫鲁晓夫所说的那样:“失去莫斯科,没有什么,但如果失去乌克兰和再加上丢掉高加索(石油产地),那么我们一天也支持不下去。”
<导致二战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认识误区>
第1节
导致德国的失败的根源何在呢?这里我不想辩论太多.我只需要给大家列出一个事实,大家就会了解,而通过这个问题解决,很多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后故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后故事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也是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
然而,这场战役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士兵们的勇气、坚持和牺牲精神。
一、斯大林格勒的困境在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队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波兰等多个国家,并向苏联发动进攻。
斯大林格勒作为沙俄和苏联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欧洲东西交通要道,其战略地位不可忽视。
于是,纳粹决定将斯大林格勒纳入攻击目标。
而苏联方面也决定将斯大林格勒作为抵御纳粹侵略的战略重点。
二、士兵的英勇与民族团结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方面的士兵展现了非凡的英勇与坚毅。
他们舍生忘死,英勇抵挡住纳粹军队的进攻,保卫了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
面对强大的纳粹军队,士兵们默契配合,互相扶持,建立起了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
更令人感动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还有许多民族团结的故事。
苏联境内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但在战斗中,他们一心一意,共同抵御外敌。
这种民族团结精神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三、城市的消耗与破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城市战,城市中的每一座房屋都是血与火浸透的。
纳粹占领斯大林格勒后,对城市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建筑物被摧毁,道路被毁,军事和民用设施几乎全部损毁。
同时,城市中的居民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许多人失去了家园,不得不逃往其他地方。
城市的解放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的胜利,但城市战的代价是巨大的。
全城的修复和重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城市的消耗也成为了战役背后的故事。
四、胜利的意义与启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但苏联方面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的侵略。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二战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预示着纳粹德国开始走向失败的命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背后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平。
同时,士兵们的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当我们面临巨大困难时,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苏军反攻德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反攻德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最激烈、规模最大的军事战役之一,也是苏联与德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期间,是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上成功反击德军入侵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深入探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重要战役阶段以及最终的胜利。
一、背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纳粹德国已经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并威胁到了莫斯科的安全。
在1942年春季,德军计划通过控制位于伏尔加河畔的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来进一步扩大其控制区域。
苏联红军亦意识到了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并决定坚决捍卫这座城市。
二、战役阶段1. 第一阶段 - 德军进攻1942年6月28日,德军开始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他们迅速占领了城市中心,并控制了伏尔加河的大部分河岸。
苏联红军因为惨烈的战斗损失惨重,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2. 第二阶段 - 苏军坚守由于红军对斯大林格勒忠诚的人民动员和高效的指挥,苏军成功在城市的北部和南部建立起了坚实的防线。
红军士兵奋勇抵抗,街头战斗异常惨烈,使得德军无法迅速取得胜利。
同时,苏联红军还获取到了伏尔加河对岸的加强支援,为最后的反攻做准备。
3. 第三阶段 - 苏军反攻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展开了反攻。
他们趁着德军在城市内部的困局,发起了突破德军防线的进攻。
在红军的坚定决心和伏尔加河的支援下,苏军快速击溃了德军的抵抗,并逐步收复了斯大林格勒的控制权。
三、胜利与意义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最终彻底夺回了斯大林格勒的控制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于苏联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挫败了德军入侵苏联的战略,使得德军开始逐渐失去其在东线的优势。
其次,苏联红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决心,这为他们后来在东线反攻中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被誉为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标志着苏联对德军入侵的回击。
这场战役的壮丽与血腥,悲壮与英勇,将永远被铭记于史册。
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战役之一。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为什么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为什么失败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那么你了解莫斯科保卫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一直都是军事学家们乐于研究的话题。
二战期间的德国军队,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几乎是战无不胜,其推崇的闪电战术更是在波兰、法国、希腊等战场所向披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支队伍偏偏在莫斯科吃了瘪呢?要研究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就要先来看看闪电战的特点。
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集中火力快速打击的战术,其实是忽略掉了后方物资补给和持久力的,它对各项条件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
在波兰法国等气候条件良好的地方,出其不意搞一次火力充沛的突袭,成功的几率自然是很大的。
可苏联不一样。
正处于冰雪极恶天气中的莫斯科,道路状况恶劣,偏偏又面积广战线长,后勤保障中的严重缺陷暴露无遗,甚至连坦克需要的零部件都运输不到位。
士兵们食物和弹药的补给都不能保障,还谈什么作战呢?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处于防御地位的苏军优势反而愈加明显。
德军在前几次成功中获取的自负终于被击溃了。
撇开这些外在环境的影响不谈,德军作为侵略军本身就代表着不正义的一方,而一场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同军队的士气是有很大关联的。
苏联的士兵和民众,对侵略者的情感是相当激愤的。
莫斯科保卫战几乎是一场全民战争,普通人民都被动员参与到军事防御线的建筑中。
这样一场既没有地域优势又没有立场优势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莫斯科保卫战时间从1941年9月底算起,德军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9月底,德军开始实施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进攻莫斯科,企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
东线反击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东线反击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东线反击的重要节点。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本文将从战役的背景、战术部署、战斗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役背景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凭借出色的军事实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格局迅速占领了甚至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
然而,在1941年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红军挽救了苏联的严重危机,成为纳粹德国攻势的第一个壁垒。
但战争依然在东线持续进行,纳粹德国为了实现对苏联全境的占领,将目光投向了斯大林格勒。
二、战役部署1.布局战斗线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各方军队都进行了精心的部署。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西岸,这一地理位置使其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军计划通过占领斯大林格勒,将苏联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以削弱苏联的战斗能力。
苏军则决心以斯大林格勒为防线,顽强抵抗。
2.兵力部署纳粹德国派出了六个集团军,共计超过30个师的兵力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
而苏联红军则展开了大规模的人员调动,调集了近110万人参与战斗。
三、战役过程1.德军的攻势德军在攻入斯大林格勒时遭遇到激烈的抵抗。
尤其是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战斗,德军在狭窄的街道和楼房中陷入苏军的埋伏和夜间游击战。
苏军死守每一个街区,使得德军遭受巨大损失。
而且,红军展开了一系列控制空袭,在城市内打击德军的补给线。
2.苏军的反击苏军并没有束手待毙,他们充分利用地利之便,发动了强大的反击。
斯大林率领的红军反击部队斯大林格勒以南的德军,一举击败了德军南翼的主力。
而其他苏军也积极进行反击,钳制住德军的进攻。
四、战役的胜利在持续了长达五个月的激战后,苏联终于扭转了局势。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兵折将,经受住了苏军的顽强抵抗。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鼓舞了苏联全国民众的士气,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量。
五、战役的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二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标志着东线反击的开始。
它激励了苏联红军和全国民众,将纳粹德国逐出苏联领土的决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试析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
试析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二战初期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接着横扫了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然后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基本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战争初期德军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在结束时,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
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战前思想准备不足在战争之初,希特勒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由于初期闪击战的成功),为使飞机产量增加,以至下令禁止研制四发远程轰炸机,致使在不列颠空战,及后期东线的苏联战争中,德军轰炸机航程过短,无法飞到英,苏后方,对两国的军工业实行轰炸,使两国在战争时的武器产量更为巨大。
二、多个战场同时作战,战线拉的过长西欧战场: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接着横扫了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然后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基本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战争初期德军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西线: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1]。
北非地中海战场: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之时,果断将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团送上前线,却未能将英国插到非洲军团补给线的马耳它攻陷,使非洲军团的补给产生问题,并且由于拨给北非的兵力过少。
直接导致了隆美尔不到5万人的军队与蒙哥马利将近20万军队的遭遇,导致北非战线失败。
苏德战场:在北非与西线的战争未结束的情况下,急于执行巴巴罗萨的对苏联入侵计划,导致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军备供应不上。
更没有预料到苏联严寒的冬季。
三、决策失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也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地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挥不当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在敦刻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约34万英国远征军,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苏联对德军的打击
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苏联对德军的打击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苏联对德军的打击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在二战史上熠熠生辉。
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二战期间苏联对德军的重要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仅意味着苏联国土的保卫,更象征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在这个战役中,苏军打击了德军,彻底改变了战局格局。
1. 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苏联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德军推进南下的必经之地。
控制斯大林格勒等于掌握了中欧与南欧之间的战略通道。
因此,德国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可以说是切断苏联东西南北交通线的一项关键步骤。
2. 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在1942年的夏季,德军发动了巨大规模的进攻,旨在攻占斯大林格勒。
为此,德军派出了数十万的士兵,配备了大量的坦克和飞机。
他们指望能够通过快速占领斯大林格勒,迅速击垮苏联。
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斯大林格勒会成为他们进攻的绊脚石。
3. 苏军的坚决抵抗面对德军强大的攻势,苏军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抵抗。
他们通过利用城市的地形,凭借楼房和街道进行了持久战。
战斗的每一寸土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苏军没有退缩。
而斯大林格勒的城民也积极投身于战斗中,成为了战斗的一部分。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堡垒,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4.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转折点尽管苏军牺牲惨重,但他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他们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最终将德军逐出斯大林格勒。
这一胜利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土的保卫,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整个战局的态势。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受了重创,士气大挫,从此开始了战争的逆转。
5.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苏联迎来了战争的转机,德国的野心被彻底粉碎。
其次,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也为盟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信心,使得反法西斯联盟更加紧密。
最后,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象征,它证明了那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能被战胜。
二战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二战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二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是德国和苏联之间在斯大林格勒市进行的一场激烈战役。
在该战役中,德军试图占领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斯大林格勒市,以控制伏尔加河并切断苏联的东西交通线。
然而,苏联红军展开了坚决的抵抗并采取了多次反攻,最终使德国军队陷入困境。
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德国进攻东线的最终失败。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击败了德国第六军,这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挫败。
此后,德军在东线的攻势逐渐转为防御,苏联红军开始发起反攻,并最终将德军逐出苏联境内。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于盟军在二战中取得全面胜利具有重要影响。
它打击了纳粹德国的士气,改变了战局态势,同时也鼓舞了苏联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为最终战胜纳粹德国铺平了道路。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曼施坦因谈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的原因
曼施坦因谈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的原因曼施坦因认为,德国军队之所以会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遭遇灭顶之灾,主要是因为犯了几个错误。
首先,战争经济的需要影响了希特勒的目标。
在希特勒的设想下,德国军队应该是主要集中火力攻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但是,德军在前进时,受到了苏军的拦击。
遇到顿挫之后,德军只剩下少量士兵,来守住绵长的正面战线。
当时,A集团军群正面向南,在高加索北部驻扎。
B集团军群主要捍卫着东方和东北方的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的力量都不够强大,难以守住绵长的正面战线。
更重要的是,两个集团群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大缺口,苏军刚好能从这个缺口击破德军主力。
除此之外,曼施坦因在谈斯大林格勒会战时,还分析了德军战略上的失误之处。
希特勒迫使B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集中火力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城周围的战斗中,只留下微弱的德国第2集团军来负责沃洛涅什地区。
由于德军后方缺少守卫的军队,所以致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遭遇惨重的损失。
第三个错误就在于,德军在南翼方面的指挥体系已经涣散不堪,加上A集团军群又没有总司令。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变得不堪一击。
曼施坦因被西方军事家评为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
从曼施坦因生平经历来看,曼施坦因的战略思想推动了纳粹德军的壮大,为世界军事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曼施坦因军事生涯来看,上世纪40年代,希特勒曾撤销了曼施坦因一切军事职务。
那么身为陆军元帅的曼施坦因为什么不造反希特勒呢?了解曼施坦因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便可得知曼施坦因为什么不造反希特勒了。
首先,从身份上来说,曼施坦因是一位军官,而不是一位政客。
身份和职责让曼施坦因不敢造反希特勒。
纵观纳粹德国时期的将领,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全心全意尊崇和信奉希特勒。
就曼因斯坦来说,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希特勒最高统帅的地位。
在曼施坦因心里,希特勒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可以心甘情愿地听命于希特勒。
虽然曼施坦因不满希特勒对战术上的指导,但是曼施坦因从未考虑过要推翻希特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格勒德军为何战败:希特勒临阵换将酿苦果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此战役以德军失败而宣告结束,德军损失150万人,从而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
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也就成了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除了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等主要原因外,临阵换将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致命伤。
“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
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事”,其中“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还提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而双方的将领则是关键的关键。
当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逼进沃罗涅日时,希特勒突然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占领该城,而包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日,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
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当即撤消了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
当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元帅拿下油田进展缓慢时,希特勒免去利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上将接任。
克莱斯特上任后,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再前进一步,因为冲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燃油。
当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忧虑和异议,认为斯大林格勒是不可陷入的,力主放弃这个作战并向西撤退时,希特勒免去了哈尔德陆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原驻法国的德军总司令库尔特·蔡茨勒上将为新一任陆军总参谋长。
当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时,希特勒下令将曼施泰因元帅的第11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泰因元帅任司令,并把保卢斯第6集团军、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利亚第3、第4集团军交与他指挥。
而曼施泰因没有回天之力,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宣告失败。
当第6集团军面临全军覆灭时,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
他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
”希特勒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保卢斯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指挥员较高的军事才能。
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
暗熟兵法的朱可夫其谋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避实就虚”,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从而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