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生态纺织品标准

生态纺织品标准

生态纺织品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制成的纺织品,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内容、制定和执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原材料方面,生态纺织品应选用天然有机纤维或经过环保处理的化学纤维,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或致敏物质。

在生产工艺方面,应采用节能、低碳、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减少化学品使用,降低废水、废气排放。

在成品质量方面,生态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舒适性,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无刺激。

其次,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制定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等。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鼓励消费者选择生态纺织品。

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生态纺织品标准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消费者应增强环保意识,选择购买符合标准的生态纺织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生态纺织品生产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纺织品市场的监督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关注,共同为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大全

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大全

【标准】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大全2015-05-15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针对纺织品的环境要求除了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外,不同国家、不同机构颁布针对纺织品的环境标志的认证标准作为一种自愿性的环境要求也对纺织品国际贸易有很大潜在影响。

针对纺织品的环境标志中,以欧盟成员国颁布的最多,标准也最为严格。

这些纺织品环境标志有些是政府颁布的,如欧共体委员会1996年颁布了针对T恤衫和床单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另有一些是由纺织品认证机构颁布的,如OekoTex标准100,Toxproof等,这些环境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1)ISO14000标准ISO140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14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经常的检查和评审,使得环境质量有持续的改善。

ISO14000目的在于激发企业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及持续性改善措施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ISO14000是一种自愿性的标准。

目前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开始。

通过ISO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

ISO可能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但另一方面通过ISO14000则可以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欧盟生态标志欧盟生态标志——生命之花欧盟生态标志建立于1992年。

1994年由丹麦负责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志认证标准。

1996年4月欧共体委员会最后制定了T恤衫和床单生态标志的认证标准。

由于认为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由棉花生长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化纤生产中有毒加工过程以及染色、印花、整理等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使用造成的,因此该标准对限制棉花生长中农药的使用提出了一定要求。

1996年底欧盟开始将纺织品生态标志认证标准扩展到棉质和化纤服装、其它纺织品,如窗帘、地毯、家具罩等。

(3)德国Oeko-Tex标准100OEKO-TEX 100认证标志1994年德国海恩斯坦研究所和奥地利纺织品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制定Oeko-Tex标准100纺织品生态标志。

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的标准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据TESTEX瑞士纺织检定北京代表处提供的消息,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2003年初对Oekc-Tex Standard 100标准作如下修改:1.对2~4级别的水洗后产品将不再测试干摩擦牢度,但对1级别的水洗后产品仍将测试耐酸性汗液牢度、耐碱性汗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唾液和汗液色牢度。

2.调整邻苯基苯酚(OPP)的限量值,1级别产品更改为50ppm,2~4级别产品更改为1OOppm。

3.对第4级别产品不再测试锑antimony萃取量4.在禁用致癌染料名单中增加了分散橙11。

5.将原“有机氯化导染剂(chlorinated organic canrriers)”改名为“氯化苯和甲苯(chlorinated benzenes and toluenes)”。

6.在还原条件下染料不允许分离出的芳基胺类名单中增加了4-胺基偶氮苯。

其说明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鉴别出能分离出4-胺基偶氮苯的染料。

一旦发现了一种可靠的测试方法,就会开始使用。

欧洲纺织品生态标准及执行机制<--资讯内容start--><--开始展示内容--> 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5月15日作出决定(2002/371/EC),对原有的授予某些符合要求的纺织品欧共体生态标志(Eco-label)的生态标准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这意味着欧盟在进一步统一、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和倡导、推进全生态的理念方面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有关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原料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3)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4)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由于目前对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的做法也千差万别。

纺织服装面料安全性检测—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要求

纺织服装面料安全性检测—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要求
试样用GB/T 3922中 规定的酸性汗液进行萃取,萃取液用用四乙 基硼酸钠为衍生化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然后加入正己烷进行萃 取,取正已烷相,进行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 行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
7.含氯酚的检测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浆料采用的传统的防霉、防腐剂,GB/T 1885中
GB/T 18885(修订版)禁用24种芳香胺,限定值20mg/kg。 检测原理:试样中偶氮染料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H=6)介质中,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分解,以 产生可能存在的违禁芳香胺。用适当的溶液分配柱提取水溶液中的芳香胺,浓缩后用合适的有 机溶剂定容。用配有质量选择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MSD)进行测定,必要时选用另外一种 或多种方法对异构体进行确认。用高压液相色谱/二级管陈列检测器(HPLC/DAD)或气相色谱/ 质织品标准及检测方法的谱仪进行定量。
9.增塑剂的检测 在纺织品中主要出现在经过聚氯酯(PV)或聚氯乙烯涂层整理的产品及一些聚氯乙烯塑料制成
的服装饰件,如纽扣等。这类增塑剂已经被确定为环境荷尔蒙,儿童接触或吸吮后,容易进入 体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造成危害。
GB/T 20388—2006《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取代表性样品,将其剪碎至5mm X 5mm以下,混匀,精确称 取1.0g, 置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三氯甲烷于超声波发生器 中提取,萃取液供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
GB/T18885- 2005规定, 棉花和其他天然纤维不得含有超过0.05mg / kg的杀虫剂(共有77种)。
GB/T 1841. 2一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取50g代表性的织物试样,剪成5mm X 5mm以下的碎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5. 09,放入滤纸筒中,然后置于索氏提取器里, 加入100mL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6小时, 冷却后;将提取液于 40C水浴中旋转浓缩至近干。用石油醚定容至5.0mL。供GC/MS 测定,外标法定量。

生态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

生态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

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

内容:生产生态性,从生产生态学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消费生态性,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处理生态性,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目前,生态纺织品主要指从生产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的要求出发,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其中又以后者占大多数,这类生态纺织品重点是控制如有害染料、甲醛、重金属、整理剂、异味等有害物质。

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

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均应符合要求生态纺织品——这一理念或概念源于欧盟,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纺织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从出现伊始就带有绿色壁垒的特性,它一方面限制了我国某些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纺织产业的升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国情,从最基本的安全性能方面入手,制定了GB 18401标准,GB 18401标准中的考核项目都是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1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源于1992 年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Oeko-T 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欧盟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

欧盟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

欧盟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欧盟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通过检测的纺织行业中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并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

随着美国CPSIA 的颁布以及欧盟REACH法规的全面实施,备受关注的生态纺织品已成为今后纺织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消费者、国外买家不再只关注产品的外观质量,将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品的质量,知道如何提升出口产品的品质,我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生态纺织品测试的标准。

欧盟是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为此,有必要对欧盟有关生态纺织品法规及技术标准的信息有个全面的了解。

欧共体的Eco-label所倡导的是全生态的概念,与部分生态概念有很大的差异。

Eco-label 的评价标准涵盖了某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纺织产品从纤维种植或生产、纺纱织造、前处理、印染、后整理、成衣制作乃至废气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将康的危害。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看,Eco-label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更理想的生态标准,并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

此外,由于欧共体的Eco-label标准三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在全欧盟范围内的法律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其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扩大。

1、欧盟67/648EC指令欧盟于1997年发布67/648EC指令,是一个欧盟国家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释放出某些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法令。

与当时德国政府的法规不同的是增加了邻氨基苯甲醚和氨基偶氮苯,共22个致癌芳香胺。

2、欧盟2001/C96E/18指令欧盟于2001年3月27日发布了2001/C96E/18指令,该指令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列入控制范围的纺织品。

该指令还规定了三个禁用染料的测试方法,致癌芳香胺的检出量不得超出30mg/kg。

三个检测方法为:35LMBGB82.02-2-1998(纺织日用品),B82.02-3-1997(皮革),B82.02-4-1998(聚酯)。

生态纺织品环保的要求及趋势解读20150728

生态纺织品环保的要求及趋势解读20150728

生态纺织品环保的要求及趋势解读文/新力华江绍栋序言:(摘自REACH法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纺织等日用消费品的生态安全性能的关注成为新的热点。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升级和加快,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贸易壁垒而成为目前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中新的贸易障碍。

鉴于国际贸易中传统的关税壁垒正在逐步被弱化,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活动空间也日渐缩小,人们开始注意到各国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标准、技术水平、和技术传统上的不同而形成的“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

欧共体是最先认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的TBT的,为了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协助各国的技术标准,欧共体于1985年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办法》,有效地消除了其内部市场的技术性贸易障碍。

随后,人们对TBT的关注扩展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

关贸总协定和缔约方认为,技术规则和工业标准是最重要的,但各国的规则和标准各不相同,给生产者和出口商造成了困难,如果标准时随意设置的,则可以被用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成为贸易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各缔约方共同签署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

协议认为,各国为了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有权采用其认为适当的标准。

此外,协议不禁止成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满足标准。

为防止太多的差异,协议鼓励各国使用适当的国际标准,但不要求他们为此而改变其自身的保护水平。

中国已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自然已成为其协议签约方。

TBT协议是把“双刃剑”。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TBT协议对推进科技进步、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TBT协议有可能被滥用,而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和工具。

国内外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解读

国内外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解读

6.染料
致癌分散染料 致敏分散染料
禁用 禁用(≤50mg/kg)
其他染料2项
禁用(≤50mg/kg)
7.含氯苯及含氯甲苯 10种总量
1.0mg/kg
甲醛
0.1mg/m3
甲苯
0.1mg/m3
苯乙烯
0.005mg/m3
8. 挥发性物 质【e】
乙烯基环乙烷 4-苯基环已烯 丁二烯
氯乙烯
芳族烃
有机挥发物
/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0a98f950100uu7w
1.1 标准更新 截止目前为止,GB/T 18885共有两个版本,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颁布实 施。GB/T 18885-2009的制定参考了Oeko-Tex Standard 100-2008中关于产品分类 和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 从1999年起,Oeko-Tex® Standard 100标委会开始综合市场、法规及最新研究成 果对标准进行每年一次的修订,如欧盟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 规》(REACH法规),美国的《消费品改进法案》(CPSIA)等。目前,Oeko-Tex® Standard 100的最新版本是2011版。 1.2 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 在产品分类上,GB/T 18885-2009与Oeko-Tex® Standard 100-2011保持一 致,将纺织服装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4类进行管控,分别是: 1类为婴儿产品,定义为三周岁(36个月)以下婴幼儿使用的各种产品; 2类为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上衣、衬衫、内衣以及床上用品等直接与皮肤接 触的产品; 3类为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各种西服外衣、大衣、衬垫等不直接与皮肤接 触的产品; 4类为室内装饰材料,如桌布、窗帘、床垫以及地毯等。 2 G 在技术要求上,GB/T 18885-2009与Oeko-Tex® Standard 100-2011的不 同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管控项目不同。相比GB/T 18885,Oeko-Tex® Standard 100在管控项目上较

生态家用纺织品要点

生态家用纺织品要点

一、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定义家用纺织品是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家用纺织品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家用纺织品的生态安全,绿色消费的概念日益普及。

根据《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18885-2002)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将生态家用纺织品定义为: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键康无害的家用纺织品。

生态家用纺织品是生态纺织品的分支。

俗话说“日衣夜被”,可见作为被褥一类的家用纺织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生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与人体皮肤接触紧密的品种,如毛巾、浴巾、床单、被套、枕套、手帕、头巾等,其生态性要求不比服装面料的生态性要求低。

因此,研究和普及生态家用纺织品的理论和知识,发展生态家用纺织品的生产,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需要。

是出口创汇提高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二、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分类与分级家用纺织品是用于人类除服用以外的日常生活(如洗涤用毛巾、睡眠用床单)、美化居室、保护家具等用途的纺织品。

推而广之,家用纺织品在宾馆、酒店、影剧院、KTV包厢、写字楼、候机厅等公众场所,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与服装、产业用布一起构成纺织品的三大支柱。

鉴于家用纺织品的种类繁多,生态性要求不一样,需要将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分级,然后分类实施,逐级提高。

1、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分类家用纺织品有两种分类方法,即中国惯例分类法和国际惯例分类法。

中国惯例分类法侧重用途,按用途将家用纺织品分成八个大类:挂帷帘饰类、家具蒙罩类、床上用品类、地面铺设类、墙面装饰类、卫生盆洗类、室内陈设类、旅游装饰类。

国际惯例分类法既侧重用途又侧重行业,此分类法更能代表家用纺织品的发展方向,为了与国际接轨,本书按国际惯例分类法展开叙述。

按照国际惯例,家用纺织品分成十个大类,即:巾:毛巾、浴巾、沙滩巾、方巾、沙发巾、地FIJ、毛巾被等。

纺织品的技术要求简述

纺织品的技术要求简述

纺织品的技术要求简述引言纺织品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和技术要求对于保障消费者利益、促进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述纺织品的技术要求,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质量纺织品的质量是衡量其性能和耐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纺织品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要求:1. 强度和耐磨性:纺织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以保证长期使用不容易破损或磨损。

2. 色牢度:纺织品的色牢度要求高,即在洗涤、曝晒等条件下,颜色不易褪色或渗出。

3. 尺寸稳定性:纺织品在正常洗涤和使用过程中,尺寸应保持稳定,避免产生变形或缩水的问题。

4. 柔软度:纺织品应具有一定的柔软度,舒适度好,适合人体使用。

健康与环保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品的健康与环保要求也更加重要。

以下是一些纺织品在健康与环保方面的技术要求:1. 无害物质:纺织品应符合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标准,不含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

2. 纤维材料选择:纺织品的纤维材料应来源可追溯,并符合环保标准,例如使用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

3. 染料和助剂:染料和助剂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标识要求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提供产品信息,纺织品需要符合一定的标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识要求:1. 产品标签:纺织品应有清晰明确的产品标签,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商信息、材质成分、尺寸等信息。

2. 洗涤标志:纺织品应根据洗涤要求打上相应的洗涤标志,以保证正确的洗涤方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总结纺织品的技术要求涵盖了产品质量、健康与环保要求以及标识要求等多个方面。

对纺织品制造商而言,遵守这些要求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仅对纺织品技术要求进行了简述,具体要求请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标准进行进一步了解和遵守。

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

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

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纺织品行业也越来越注重生态加工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

一、水处理技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水,而这些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染料、助剂、金属离子等。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水处理技术是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其中,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化学处理则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物理处理则是利用过滤、沉淀、蒸发等方法将污染物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染料使用技术染料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但染料的使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染料使用技术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而且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染料对环境的影响,人们研发了一系列环保型染料。

这些染料不仅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而且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人们还研发了一些新型染料使用技术,如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流体染色法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三、能源利用技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如电力、燃气等。

而这些能源的使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

因此,能源利用技术也是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能源利用技术有余热回收、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等。

其中,余热回收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太阳能利用则是指利用太阳能发电或加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风能利用则是指利用风力发电或加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废弃物处理技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废布、废纱、废水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近几年,在世界“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和生产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对于纺织工业则要求生产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不仅要求纺织品本身无毒无害,与人体接触无刺激,同时要求其生产加工工艺如印染、整理等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染料及印染助剂应具有安全性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1 生态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生产、消费、处理三方面都满足生态性的纺织品可称为生态纺织品。

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再生;从生产、使用、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带给环境的负荷都很小的纺织品;从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出发,生态纺织品应达到:消费者产着实对健康无害或少害,生产过程对劳动者无害或少害,生产及处置对无害或少害,生产对地球资源无耗或少耗[1]。

生态纺织品的狭义含义: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2 生态纺织品的标志与标准许多国家对纺织品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了限量规定,出现了10多种绿色纺织品的标准和标志,代表性的有:O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M.S.T(通过了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Eco-Tex(国际生态协议)、M.U.T(无环境污染方法制造纺织品商标)、GUW (生态友好装饰织物协会印记),这些标志对纺织品所含的'有害物质做了明确限制,综合检测项目多达30个[2] 。

2.1生态纺织品标准制定依据生态纺织品的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是1992年由l5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的。

从颁布起,就成为国际上判定纺织品生态性能的基准,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

制定Oeko-Tex Standard 100的理论基础是纺织生态学。

纺织生态学从纺织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动态过程考察纺织生产与纺织品的生态性能,分为:生产生态学、人类健康生态学和处理生态学。

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

编号:CSC/XZ16-2003版本号:A修改号:0中标认证中心公开文件生态纺织品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2003年11月01日发布 2003年11月01日实施中标认证中心发布1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的产品范围是:除经防蛀整理的毛及其混纺织品外的所有纺织品。

本规则适用的认证标准是:《生态纺织品》(后附)2 认证模式初始工厂检查 + 产品检验+获证后监督。

(详见认证程序)。

3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3.1 产品质量要求生态纺织品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或企业明示的产品标准。

3.2 认证的申请3.2.1 认证单元划分原则上按产品原料、加工工艺申请认证,并划分认证单元,同一原材料不同加工工艺视为不同认证单元;同一制造商,同一规格但不同生产厂点(场所)的产品应视为不同的申请认证单元。

3.2.2 申请文件申请认证企业应提交正式申请书,并按申请书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和文件:——详见《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申请书》中“三、企业须提交的文件资料清单”3.2.3 受理认证中心收到申请方认证申请资料,对符合要求的,将向申请方下发受理认证申请通知书,并签定认证合同书;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通知申请方及时补充或修改。

3.3 产品检测3.3.1 产品抽样3.3.1.1 抽样要求抽样地点:认证中心检查员在申请方、生产厂点(场所)的生产线末端、成品库房、销售中转库房或市场中合格产品中进行抽样;抽样基数:认证产品的抽样基数为500m;样品送检:抽样后,申请方应在认证中心规定的时间内,将样品送至指定的检验机构。

3.3.1.2 抽样数量按照认证单元划分在每一认证单元中各抽取相同样品2份(1×2m),将样品密封后待测,一份送交检测机构,另一份备用。

3.3.1.3 检测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检测样品的包装与签封:检测样品按标准要求进行包装,并按认证中心规定进行签封。

3.3.2 产品检测依据、项目及方法3.3.2.1 检测依据附录《生态纺织品》标准3.3.2.2 检测项目具体见附录《生态纺织品》标准5.5、5.6;3.3.2.3 检测方法依据附录《生态纺织品》标准“6检验”执行;3.3.2.4 判定在抽取的2份样品中,取1份样品按标准规定进行检测,如果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为合格。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简介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简介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简介作者: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来源:《中国纤检》2010年第08期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日前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取样和判定规则。

同时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

该标准代替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与GB/T 18885-2002的主要差异为1标准的英文名称改为“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ecological textiles”。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20382《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等9项试验方法标准,取消了Oeko-Tex200《检测程序》和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六价)含量的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

3婴幼儿的年龄由24个月改为36个月。

4取消了表1中装饰材料重金属锑的限量值,对重金属铅增加了“禁止使用铅和铅合金”的注解。

5将表1中四氯苯酚、五氯苯酚及邻苯基苯酚统称为苯酚化合物,其中四氯苯酚的限量改为3个同分异构体的总量,并对邻苯基苯酚的限量值进行了调整。

6,将表1中有氯载体的名称改为氯苯和氯化甲苯。

7将表1中PVC增塑剂的名称改为邻苯二甲酸酯,并在直接接触皮肤用品中增加了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总量的限量值。

8表1有机锡化合物中直接接触皮肤用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和装饰材料增加了二丁基锡(DBP)的限量值,全部四类产品增加了三本基锡(TPhT)的限量值。

9表1中致敏染料的限量值改为50mg/kg。

10表1中取消了一般气味的检测项目,增加了其他染料和禁用纤维两项新内容。

11附录A中增加了一种芳香胺4-氨基偶氮苯(见表A2)、两种致癌染料碱性紫14和分散橙11(见表A3)及一种致敏染料分散棕1(见表A4),并增加了两种其他有害染料(见表A5)。

生态纺织品什么是生态纺织品它的定义和标准

生态纺织品什么是生态纺织品它的定义和标准

生态纺织品什么是生态纺织品它的定义和标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生态纺织品的知识。

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我们将探讨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特点以及评价标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和特点;难点: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纺织品图片,让学生猜测哪些是生态纺织品,哪些不是,引发学生对生态纺织品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特点和评价标准。

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具有环保、健康、可持续等特点。

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包括原料、生产过程、环保性能等方面。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纺织品,判断它们是否属于生态纺织品,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生态纺织品的宣传口号,并在课堂上分享。

强调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生态纺织品,保护环境和健康。

六、板书设计生态纺织品定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特点:环保、健康、可持续评价标准:原料、生产过程、环保性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特点和评价标准。

2. 答案: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具有环保、健康、可持续等特点。

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包括原料、生产过程、环保性能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生态纺织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理解评价标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纺织品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生态纺织品的定义:需要明确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xtilesGB/T 18885-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分类、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皮革制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eqv ISO/FDIS 14184.1)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eqv ISO 105/X12)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eqv ISO 105/E01)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idt ISO 3071)GB/T 17592.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2.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592.3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8412纺织品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8414.2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气相色法GB/T 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Ⅵ)含量的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Oeko-Tex200 检测程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整理)环境产品技术要求

(整理)环境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产品技术要求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HJBZ 30-2000生态纺织品代替HJBZ 30-1998 The Certifiable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Labelling ProductsEcotypic Textile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基本要求、技术内容及其检测方法。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除经防蛀整理的毛及其混纺织品外的所有纺织品。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与本技术要求同效。

GB/T 2912.1-1998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392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2—1997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5713—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 7573-1987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17592.1—1998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3—1998 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B22/T 141-1997 纺织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DB22/T 142—1997 纺织品中2,4,5— T残留量检验方法DB22/T 143—1997 纺织品中2,4—D残留量检验方法DB22/T 144-1997 纺织品中毒杀芬残留量检验方法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生态纺织品:在本技术要求中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原料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

4 基本要求4.1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2 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5 技术内容5.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01-27批准2000-01-27实施HJBZ 30-20005.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生态纺织品法规标准

生态纺织品法规标准

.
35
PFOA将来也可能被限制。2006/122/EC指令 指出,全氟辛酸胺被怀疑有与PFOS大致上相 似的危害性,现仍在对其危险分析试验、替 代品的实效性、限制措施进行评估。美国: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杜邦公司。在调 查清楚杜邦公司用于生产特富龙等品牌不粘 和防锈产品的关键原料―PFOA“对人类很可 能致癌”后,一致做出决定,勒令美国杜邦 公司等8家化学公司逐步减少直至停用制造特 富龙涂料所需的核心成分PFOA。
➢ 08年某季度儿童服装抽检合格率为71% , 5批次pH值不合格,8批次色牢度不合格, 某品牌儿童服装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标。
.
12
三、 GB/T 18885-2002 《生态纺织品技 术要求》
➢ 基本等效Oeko-Tex 100-2002
➢ 除了GB 18401-2003中检测项目外
➢ 还对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酚/有 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锡化合物/ 致癌致敏染料/抗菌阻燃整理/挥发性 物质的限定作了规定。
.
25
3、蓝色染料
➢ 具有较高的毒性,且不容易降解,可通过废水污 染环境
➢ 2003年1月6日:2003/3/EC
➢ 指令中所列的染料重量百分比不能超过0.1%
.
26
07年12月欧盟对中 国“Review kids” 牌和“Review Fourteen”牌深蓝 色童装牛仔裤发 出消费者警告, 原因是使用了禁
用蓝色染料。
.
27
4、五氯苯酚 ➢ 1991年3月21日:91/173/EEC ➢ 1999年5月26日:1999/51/EC ➢ 五氯苯酚以及盐和酯类的浓度小于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xtiles
GB/T 1888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分类、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皮革制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eqv ISO/FDIS 14184.1)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eqv ISO 105/X12)
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
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eqv ISO 105/E01)
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idt ISO 3071)
GB/T 17592.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7592.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592.3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
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412纺织品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
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8414.2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气相色法
GB/T 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Ⅵ)含量的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
Oeko-Tex200 检测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
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4 产品分类
按照产品(包括生产过程各阶段的中间产品)的最终用途,分为四类。

4.1 婴幼儿用品:供年龄在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产品。

4.2 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其大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衬衫、内衣、毛巾、床单等)。

4.3 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不直接接触皮肤或其小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外衣等)。

4.4 装饰材料:用于装饰的产品(如桌布、墙布、窗帘、地毯等)。

5 要求
5.1 生态纺织品的技术要求见表1
5.2 有害染料、杀虫剂、PVC增塑剂、有机氯载体和禁用阻燃剂的具体物质名单见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附件E。

6 试验方法
6.1 PH值按GB/T 7573 执行。

6.2游离甲醛含量按GB/T 2912.1执行,释放甲醛含量按Oeko-Tex200执行。

6.3 可萃取重金属按GB/T 17593执行,并采用人造酸性汗液提取重金属,其中六价铬参照SN 0704执行。

6.4 有机氯杀虫剂按GB/T 18412执行,其他种类杀虫剂参照GB/T 18412执行。

6.5 含氯酚按GB/T18412.1和GB/T18412.2执行。

6.6 有机氯载体按Oeko-Tex200执行。

6.7 PVC增塑剂按Oeko-Tex200执行。

6.8 挥发性物质释放按Oeko-Tex200执行。

6.9 纺织地板覆盖物的气味按Oeko-Tex200执行,其他所有制品的异常气味按本标准附录F执行。

6.10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T 17592.1 GB/T 17592.2 GB/T 17592.3执行,致癌染料和致敏染料按Oeko-Tex200执行。

6.11 有机锡化合物按Oeko-Tex200执行。

6.12 耐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执行。

6.13 耐汗渍色牢度按GB/T 3922执行。

6.14耐水色牢度按GB/T 5713执行。

6.15耐唾液色牢度按GB/T 18886执行
7 取样
7.1 按有关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执行,否则按7.2~7.4执行。

7.2 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样品,试样数量应满足第6章中全部试验方法的要求。

7.3 样品抽取后,应密封放置,不应进行任何处理。

7.4 布匹试样:至少从距布端2m以上取样,每个样品尺寸为1m×全幅;服装或制品试样则以一个单件为一个样品。

8 判定规则
如果测试结果中有一项超出表1规定的极限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表1
表1(续)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有害染料
A.1 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许分解出的有毒芳胺
A.1.1 第一类: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胺,见表A.1。

表A.1
A.1.2 第二类: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体可能有致癌性的芳胺,见表A.2。

表A.2
A.2 致癌染料
见表A.3。

表A.3
A.3 致敏染料
见表A.4。

表A.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杀虫剂B.1杀虫剂见表B.1。

表B.1
表B.1(续)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PVC增塑剂C.1 PVC增塑剂见表C.1。

表C.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有机氯载体D.1 有机氯载体见表D.1。

表D.1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阻燃剂E.1 阻燃剂见表E.1。

表E.1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异常气味的测定-溴辨法
F.1 范围
F.1.1本附录规定了一种纺织品上异常气味的测定方法。

F.1.2 本方法适用于除纺织地板覆盖物以外的所有纺织品。

F.2 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置于规定环境中,利用人的嗅觉来判定其所带有的气味。

F.3 取样
F.3.1 织物试样:尺寸不小于20cm×20cm。

F.3.2 纱线和纤维试样:质量不少于50g
F.3.3 抽取样品后应立即将其放入一洁净无气味的密闭容器内保存。

F.4 程序
F.4.1 试验应在得到样品后24h之内完成。

F.4.2 试验应在洁净的无异常气味的测试环境中进行。

F.4.3 将试样放于试验台上,操作者事先应洗净双手,戴上手套,双手拿起试样靠近鼻腔,仔细嗅闻试样所带有的气味,如检测出下列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判为不合格,并做记录。

a)霉味;
b)高沸点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
c)鱼腥味;
d)芳香烃气味;
e)香味。

如未检出上述气味,则在报告上注明“无异常气味”。

注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参加气味测定的人员,事先不能吸烟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不能化妆。

由于嗅觉易于疲劳,测定过程中需经常休息。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