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合集下载

辛弃疾《水龙吟》课文及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课文及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课文及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作品鉴赏: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 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 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 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 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 人。
刘郎才气
《三国志》里讲,当许氾向刘备述说陈登对于 自己的拜见不但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时, 刘备说道:你是有国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乱, 帝王失所,陈登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的 主张。可你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 是陈登最忌讳的,所以他与你也就没有什么话 好说。如果是换上了我,那就不仅仅是让你睡 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 尺高楼上了。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 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亦以自比。 他认为,在他的英雄气概面前,那些求田问舍、 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们是无地自容的。
•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 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 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 中原的奋斗。
•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 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 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 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辛弃疾词《破阵子》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如下: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6.《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9.《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

10.《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3.《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14.《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6.《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17.《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8.《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9.《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0.《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0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0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 2019.91,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我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然而确切的纪年不足三千年,这成为世界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为了推动学术进步,政府决定组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

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就是成果之一。

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野,确定这一年代,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学界已有44种结论,最早的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12年。

诸说大体可以归结为长年、中年、短年三说。

从理论上说,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积年就是克商之年。

但是文献中提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只有古本《竹书纪年》的257年和今本《竹书纪年》的281年。

依古本《竹书纪年》之说,则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可惜与《尚书》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不合。

今本《竹书纪年》的年代体系袭自唐一行的《大衍历议》,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使用。

文献学家研究了《左传》、《孟子》等文献,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

为了求得克商之年,必须首先缩小搜索范围。

1997年发掘的长安县沣西18号灰坑,是“工程”的重要收获,史载,周文王受命后第6年迁都于沣河之西,次年卒,数年文后武王伐纣,可见,沣西是克商前后周人都邑之所在。

18号灰坑属于先周文化的晚期单位,其上叠压着西周初期的文化层,两者的交界,可以作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文化的界限。

经对此遗址所采集的系列样品作14C测年,得到克商年的范围在公元前1050年--前1020年,与文献研究基本趋同,从而排除了长年说的可能性,将克商年的范围从112年缩短到30年。

在上述克商年的范围内,“工程”通过对文献和出土资料的天象记录进行天文推算,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等三个克商年的方案。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掷年华、报国壮志难酬
张翰 :乐于归隐
反 (休说、归未?) 例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


刘备 :雄才大略
正 例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不学、不愿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忧惧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 伐无期
•下片借典抒情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建国 功君 立、 业思 ,政 令、 人守 仰国 慕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苟且偏安、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 两个历史上的建立功 业的国君的事迹,隐 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昏 聩无为,表达自己抗 敌救国的热情。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一般是怀什么?目的是什么?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被“隐 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内容替换这里1、最豪壮悲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明代文学家杨慎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写下这首词时,辛弃疾66岁了,北伐抗金又有了新动作,迟暮的辛弃疾当然支持,可是,又充满了担忧。

一首词中,三个历史人物,七个典故,将辛弃疾的壮志与担忧尽数道出。

辛弃疾盼望着北伐能够成功,可对于北伐的冒进充满了担忧。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一生都在为国着想,一生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辛弃疾。

2、最动人的爱情词:《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豪放词,辛弃疾是一把好手,写起爱情词来,辛弃疾也是信手拈来。

这是一个元宵之夜,火树银花,宝马香车,通宵达旦的游乐,好不欢乐。

就在这时,词人遇见了一女子,那是他在梦里寻找了千百次的人,一朝相见,惊喜不言而喻。

“遗世独立”的美人,是真美女,还是心中的理想,我们不得而知。

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个美丽的相遇,在中国人的心里印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3、最壮怀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表明全首词核心 的句子是“_可__惜__流__年___,忧__愁_风__雨____,树_犹__如__此_____ _”这三句用了一个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 人怎么能不老。 词人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 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下片中的 “_倩__何_人__唤__取__,红_巾__翠__袖______,揾_英_雄__泪______。”三句 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感伤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作者在赏心亭 上看到秋空千里冷落凄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何处是它 的尽头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 楚天千里清秋 “水_随__天__去__秋__无_际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有这样的三句 “__遥__岑__远__目__,_献__愁_供__恨_____,玉_簪_螺__髻____。”是说词 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 但愁却有增无减 。这里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 心中的恨,词篇因此而生动。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中用快要西沉 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 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 句子是“____落__日_楼__头___,_断__鸿__声__里______。”
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的刘裕在京口率军北伐,气 吞胡虏,建立刘宋的句子 是:“斜__阳_草__树_____, _寻_常__巷__陌____,人__道__寄__奴__曾_住。___想__当_年____,_金__戈__铁_马____, __气_吞__万__里__如__虎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中写元嘉年 间, 宋文帝好大喜功, 草草出兵,结果一败涂地,仓皇 而逃典故的词句是:“_元__嘉__草__草_____,封__狼_居__胥_____, __赢_得__仓__皇__北__顾_____。”作者用典抒情,咏叹当时南宋近 事。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词作的写作背景和主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

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年),这时的作者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镇江)。

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起兵的地方。

所以,作者登上北固亭,联想到曾在此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觉满怀报国之志。

而想到南宋王朝一直偏安江左,不思北伐,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作者为此感到极大的愤慨。

2.词作中的历史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即晋人张翰。

《世说新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一说,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辞归,作者却耻于弃官归隐,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个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说,陈登(元龙)因许汜没有志向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

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如果自己像许汜那样只为自己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大略的英雄了。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武双全辛弃疾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 反抗。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 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 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 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 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 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 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 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 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 《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 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写作背景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 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 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 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 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 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 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 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 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上片:
江天、山景、 主要表现手法: 落日、断鸿、游子
景色:
寓情于景
动作:看、拍、会、
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喻
下片: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 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回来了没?像 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 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 水一样过去,我真担心风雨飘摇中的国 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这么大了! 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 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词两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

⑦流年:流逝的时光。

⑧倩:请托。

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⑩揾: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

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

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

【赏析】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是借登临周览以抑郁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

词的下片借归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全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

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汪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

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

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

辛弃疾词两首通案《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词两首通案《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诵读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结合背景充满感情地朗读)
要读出词人把栏杆拍遍的心虚慷慨之激昂、壮志难酬之悲愤。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赏析内容
心志的表白并没有使自己摆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增添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由令人伤心的景物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板书: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鉴赏典故
(一)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板书:赞叹惋惜。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7 辛弃疾词两首

7 辛弃疾词两首

7 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意,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它是诗人忠爱之心的表现,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

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下阕则是直接言志。

下阕十一句,引了三个典故,表明“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贪图安逸。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

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

这首词上阕感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

对孙权、刘裕进行赞颂。

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的严正警告。

选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知识梳理一、字音典型字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倩何人舞榭歌台多音字三、词义重点词遥岑:远处小而高的山。

断鸿:令人伤感的鸿雁的鸣声。

辛弃疾写诗的顺序

辛弃疾写诗的顺序

辛弃疾写诗的顺序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众多,风格多样,以下是他的部分诗词作品的创作顺序:
1. 《汉宫春·立春日》: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南归之初,此时他怀才不遇,心中充满了悲愤和苦闷。

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任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是辛弃疾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沦陷的悲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4.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通过描写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的壮词,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激励和对国家的期望。

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谪期间所作,描写了他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通过怀古抒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博山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以上是辛弃疾的部分诗词作品的创作顺序,他的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作品原文:水龙吟·登建康⑴赏心亭⑵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⑶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⑷。

落日楼头,断鸿⑸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⑹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⑻。

可惜流年⑼,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⑾!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作品注释:⑴建康:今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唐·韩愈《城南联句》)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6.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朝廷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1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16.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12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韩愈的《早春》中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自然;而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便感到随着那夜雨的慢涨,作者心中的愁绪也在渐增。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登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

《登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

《登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作者:敦文慧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8期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会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选取了辛弃疾的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这两首词的比较。

我想可能是这两首词同属辛弃疾的壮词,同抒发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报国的豪迈胸怀,两者相似之处实在太多,所以可比性可能太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辛弃疾壮年时期,当时的辛弃疾不过三十岁上下。

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辛弃疾暮年。

三十上下的青壮年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心境自然不同,所以表现在作品中,两首词中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写作手法的不尽相同众所周知,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典的地步。

在用典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上,两首词是一致的。

但是,用典之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却没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阙描绘了一幅壮阔辽远的登高所望之景。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大江远流,水天天际。

上阙前几句为我们描绘了辽远秀丽的大好河山,但并非纯客观之景,而是注入了作者的深挚之情,整个画面变成带着忧愁色彩的主观之景。

可是,后期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登临之作,却无一句关于北固亭或亭前风景的描绘,而是句句用典。

为什么?难道是这里的风光不美吗?作者为什么不描绘一二呢?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一下。

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华发残年,而收复的事情依然无望。

人生几何,所剩无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失地还能否收复?所以,纵然眼前美景无限,可是作者却无赏景的心情。

二、思想情感的不尽相同当然,贯穿辛弃疾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4
涕自落拟对, ,比后慷段慨一壮刘气怀奔 ,裕注 如—, 闻—笔 其刘不 声义遏 ;隆: 谓廉此颇词
用人名多者,尚扬是州不路解—词—味佛。”狸祠
廉颇——自己
总结
❖ 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另一个相对的流派是豪放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 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字世文, 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 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 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 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綖的徐 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 《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 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辛弃疾最出名的两首诗

辛弃疾最出名的两首诗

辛弃疾最出名的两首诗第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个人身世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

其实,我也纠结了半天,到底是选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是另一首同样千古绝佳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各有特色,抒发的情怀类似,都将典故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哪首,都是杰作,但我觉得《永遇乐》更有历史沧桑感和悲怆感,因此选了这首。

词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古以来,英雄似乎总与怀才不遇相关,尤其是那些处处不得志的大才子们,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导致一生抑郁愤懑,辛弃疾无疑就是这样的才子。

辛弃疾一生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但无奈南宋朝廷的当权者们,被金人吓破了胆子,宁可偏安一隅,也不愿尝试北伐,辛弃疾因屡次上书陈述北伐策略,导致当权的主和派对他极其不满,一直打压他,致使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赋闲近二十年之久。

时光匆匆,辛弃疾熬成了一位老人,也没有得到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长达几十年的沉闷悲愤,屡屡在他的词中体现出来,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杰出的一首,全词豪迈中有悲愤,壮阔中有感伤,让人一唱三叹。

第二首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一首,可以算是赠别或送别的代表作品,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送别之作不在少数,大多都写得非常好,而这首《破阵子》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之一,也是辛弃疾词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忧愤、抒发离愁、抒发壮志豪情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1.《青玉案·元夕》: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兄弟之情的追忆,以及对流年逝去的感慨。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以写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追求自由的心愿。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通过对北固亭的怀念,回忆了作者曾经的壮志豪情和对儿时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5.《鹧鸪天·登高》:词中以描写登高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憧憬和对命运的反思。

这五首词作都以辛弃疾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被广大读者誉为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分析词的上阕 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
么特点? 除了意象,还描写了哪些 经典动作,传达出何种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 英雄无觅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 金戈铁马 • 元嘉草草 • 赢得仓皇北顾 • 可堪回首 • 寻常巷陌
• 无处寻找
• 英雄人物的流风余 韵 • 代指兵强马壮 • 草率、仓促行事 • 落得 • 不堪 哪堪 • 普通
赏析上阕
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看到了什么 景物,又由这些景物联想到了哪些人物?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一般是怀什么?目的是什么?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被“隐 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辛弃疾的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 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 京)。这时他已经35岁了,南归已逾十 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 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 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 后也泛指利剑。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江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山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落日、断鸿、游子
人的动作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著有词 集《稼轩长短句》。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 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 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 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 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 “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 被重用。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 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 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 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 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 不召。”
找出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情感
苦闷 急切悲愤
忧愤孤寂
楚天千里、 气势阔大、笔力遒 江水无际 劲、磊落的胸襟
借 远山连绵
引起词人的忧

动 作 :
国 无
看 路、

愁和愤恨
、壮
抒 落日 情
南宋国势衰颓
拍志
、 会 、
难 酬
断鸿
飘零的身世和孤寂 的心境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哪些人事?
孙仲谋 上 片 刘裕
刘义隆
下 拓跋焘 片
廉颇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用典,就是引古事、
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 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 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 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 隽永、含蓄深刻。
下片用典抒怀,三个典 故叠用,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 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突出稼轩“以文为词”的特色。
诗歌主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 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 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 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 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控诉当朝、哀叹虚
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 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 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 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 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 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 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 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 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 温情女子,来揩(kāi)拭 英雄留下的眼泪?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 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 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 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 光阴的感慨。
下阕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张翰:念鱼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下列词语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仲谋(孙权) (英雄 风流)
刘寄奴(刘裕) (气吞万里如虎)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一带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 他几次大举北伐。
人会,登临意。 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
高望远的心情。
赏析下阕: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用典抒怀。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古人和哪些古事呢?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 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
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
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
献愁供恨,玉 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簪螺髻。落日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
楼头,断鸿声 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
里,江南游子。 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
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 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
赏析下阕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 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 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悲凉心情。 断鸿 深层含义? 游子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修辞手法? 落日 深层含义?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深层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