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1(二)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练习(含解析)2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知识点一平面的概念1.下列有关平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平面B.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C.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D.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表示平面答案D解析我们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但不能说平行四边形就是一个平面,故A错误;平面图形和平面是两个概念,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而平面无法度量,故B错误;太平洋面是有边界的,不是无限延展的,故C错误;在需要时,除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外,还可用三角形、梯形、圆等来表示平面,故D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放置的平面是大小确定的平行四边形B.平面ABCD即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围起来的部分C.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一定会有公共点D.平面是光滑的,可向四周无限延展答案D解析平面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但平行四边形只是平面的一部分,不能理解为平面,A错误;平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无限延展的,没有大小、厚薄之分,B错误;直线和平面可以没有公共点,此时直线和平面平行,C错误.故选D.知识点二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3.试指出下图中各几何体的基本元素.解(1)中几何体有6个顶点,12条棱和8个面;(2)中几何体有12个顶点,18条棱和8个面;(3)中几何体有6个顶点,10条棱和6个面;(4)中几何体没有顶点和棱,有3个面.知识点三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Q分别是线段C1D1,A1D1,BD1,BC的中点,给出下面四个说法:①MN∥平面APC;②B1Q∥平面ADD1A1;③A,P,M三点共线;④平面MNQ∥平面ABCD.其中正确的序号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平面APC即为平面ACC1A1,很容易看出MN与平面ACC1A1无公共点,即MN∥平面ACC1A1;同理B1Q与平面ADD1A1也没有公共点,故B1Q∥平面ADD1A1;A1,P,M三点不共线;平面MNQ 与平面ABCD是相交的,故选A.5.把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表面展开要剪开________条棱,展开成的平面图形周长为________ cm.答案7 14解析正方体共有12条棱,展开图中6个面相连,有5条棱相连,所以要剪开7条棱.由于正方体6个面对应的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4×6=24(cm),展开图中相连的棱有5条,所以展开成的平面图形周长为24-2×5=14(cm).对应学生用书P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①任何一个几何体都必须有点、棱和面;②一个几何体可以没有顶点;③一个几何体可以没有棱;④一个几何体可以没有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B解析球只有一个曲面围成,故①错误,②③正确,由于几何体是空间图形,故一定有面,④错误.2.下列空间图形的画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D解析被遮住的地方应该画成虚线(或不画).3.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角”后减少了一个顶点,这个空间几何图形是()答案C解析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去掉一个“角”后减少了一个顶点即有7个顶点.故选C.4.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其折叠起来,变成正方体后的图形是()答案B解析∵在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中与有圆的面相邻的三个面中都有一条直线,当变成正方体后,这三条直线应该互相平行,∴选B.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与棱A1A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棱有( )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D解析与棱A1A平行的棱有3条,相交的有4条,故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有4条.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长方体的顶点一共有8个;②线段AA1所在的直线是长方体的一条棱;③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④长方体由六个平面围成.答案①解析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故①正确;长方体的一条棱为线段AA1,故②错误;矩形ABCD为长方体的一个面,故③错误;长方体由六个矩形(包括它的内部)围成,故④错误.7.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部分,两个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答案 2 3或4 4或6或7或8解析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2部分.两个平面平行时将空间分成3部分;相交时分成4部分.三个平面平行时,如图所示,将平面分成4部分;三个平面相交于同一条交线时,将空间分成6部分;当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与它们相交时将空间分成6部分;当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有三条交线时,将空间分成7部分;当有两个平面相交,第三个平面截两个相交平面时,将空间分成8部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1)长方体是由六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2)长方体两底面之间的棱互相平行且等长;(3)长方体一个面上任一点到对面的距离相等;(4)点运动的轨迹是线,一条线运动的轨迹可以是面.答案(2)(3)(4)解析(1)错误.因为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包括它的内部)围成,注意“平面”与“矩形”的本质区别.(2)正确.(3)正确.(4)正确.三、解答题9.在下列图中添加辅助线,使它们产生立体感.解10.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 cm,BC=3 cm,BB1=5 cm,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表面爬行至C1点,它的最短行程是多少?解欲求最短行程,必须找出蚂蚁的各种爬行路线,每条路线均需经过长方体的两个面,共有六条路线.路线1:沿面AB1和面A1C1,如图(1);路线2:沿面AC和面DC1,如图(2);路线3:沿面AD1和面DC1,如图(3);路线4:沿面AB1和面BC1,如图(4);路线5:沿面AD1和面A1C1,如图(5);路线6:沿面AC和面BC1,如图(6).由长方体的性质知,路线1、路线2长度相等,为d1=错误!=错误!(cm);路线3、路线4长度相等,为d2=错误!=错误!(cm);路线5、路线6长度相等,为d3=错误!=错误!(cm).经比较,沿路线3和路线4可得最短行程为错误!cm.。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
K12课件
16
(2)因为12∈xx2-ax-52=0 ,所以122-12a-52=0, 解得:a=-92,
当 a=-92时,方程 x2-129x+92=0 的判别式 Δ=-129 2-
4×92=2849>0,
所以集合xx2-129x+92=0
() D.{(1,-2)}
答案:C
K12课件
4
3.不等式 x-3<2 且 x∈N*的解集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 )
A.{0,1,2,3,4}
B.{1,2,3,4}
C.{0,1,2,3,4,5} 答案:B
D.{1,2,3,4,5}
4.不等式 4x-5<7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x|4x-5<7}
K12课件
3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 1,1,2,3 组成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1,2,3}. ( × )
(2)集合{(1,2)}中的元素是 1 和 2.
(× )
(3)集合 A={x|x-1=0}与集合 B={1}表示同一个集合.( √ )
2.方程组xx+ -yy= =- 1,3 的解集是 A.(-1,2) B.(1,-2) C.{(-1,2)}
K12课件
22
识别集合含义的 2 个步骤 (1)一看代表元素:例如{ x | p (x) }表示数集,{(x,y)|y =p(x)}表示点集. (2)二看条件:即看代表元素满足什么条件(公共特性).
K12课件
23
则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解:集合{x|y=x2+1}的代表元素是 x,且 x∈R,
所以{x|y=x2+1}中的元素是全体实数.
K12课件
21
§1.1.1正弦定理(2)
第一章 1.1.1正弦定理(2)学习目标: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应用。
1.正弦定理有哪几种变形?问题探究:探究问题(一)画图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 (1)已知 △ABC 中,A= 30°,a=1,b=2,则 ( ) A 、有一解 B 、有两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2)已知△ABC 中,A=30°, a= 2,b=2,则 (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不能确定(3)已知 △ABC 中,A=30°, a= 21,b=2,则 (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不能确定总结: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时,三角形什么情况下有一解,二解,无解?探究问题(一)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 (1)若A 为锐角时:⎪⎪⎩⎪⎪⎨⎧≥<<=<)( b a ) ,(b a bsinA )( bsinAa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2)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b a 锐角一解无解b a说明: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方法:①应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性质以及正弦函数的值域判断解的个数;②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以点C 为圆心,以边长a 为半径画弧,此弧与除去顶点A 的射线AB 的公共点的个数即为三角形的个数。
练习.画图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1)b=11, a=20, B=30o (2)c=54, b=39, C=120o (3)b=26, c=15, C=30o (4)a=2,b=6,A=30o探究问题(二) 利用正弦定理证明两个结论: 1、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相交于点D ,求证:BD ABDC AC=证明:如图在ΔABD 和ΔCA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D AB βα=,0sin sin(180)sin DC AC ACβαα==-,两式相除得BD ABDC AC =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比等于它们夹角的平分线分对边之比。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
12/9/2021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区间及其表示 把下列数集用区间表示: (1)x|x≥-12; (2){x|x<0}; (3){x|-2<x≤3}; (4){x|-3≤x<2}; (5){x|-1<x<6}.
12/9/2021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解】 (1)-12,+∞; (2)(-∞,0); (3)(-2,3]; (4)[-3,2); (5)(-1,6).
集合表示法 学会在集合的不同表示法
的简单应用 中作出选择和转换
12/9/2021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 P5 倒数第 4 行-P8 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集合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 2.列举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表示? 3.描述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表示? 4.如何用区间表示集合?
12/9/2021
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2.描述法 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 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 p(x)称为集 合 A 的一个特征性质.此时,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 p(x) 表 示 为 _____{_x_|p_(_x_)}_____ . 这 种 表 示 集 合 的 方 法 , 称 为 __特__征__(t_èz_hē_n_g)_性_质__描__述_法___,简称为描述法.
12/9/2021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3.使 51-x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用区间表示). 解析:要使 51-x有意义,则 5-x>0,即 x<5. 答案:(-∞,5)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 x(x2-2x-3)=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 2 小于 7 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x∈R|x(x2-2x-3)=0},用列举法表示 为{0,-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x∈Z|2<x<7},用列举法表示为 {3,4,5,6}.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分类和基本结构1.1.1 细胞的分类1.1.2 细胞的基本结构1.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2.1 细胞膜的结构1.2.2 细胞膜的功能1.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3.1 基质和细胞器的关系1.3.2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细胞的能量转换2.1.1 光合作用的反应途径2.1.2 糖酵解的过程2.2 细胞的物质转运2.2.1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2.2.2 膜通性与渗透调节2.3 细胞的复制和增殖2.3.1 细胞的有丝分裂2.3.2 细胞的无丝分裂2.4 细胞凋亡和肿瘤2.4.1 细胞凋亡的调控2.4.2 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 基因和染色体3.1.1 基因的定义和特征3.1.2 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3.2 DNA的结构和复制3.2.1 DNA的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3.2.2 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3.3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3.3.1 RNA的结构和功能3.3.2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4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3.4.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3.4.2 基因调控的机制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基础4.1 DNA的分离与纯化4.1.1 DNA的提取方法4.1.2 DNA的纯化技术4.2 DNA的克隆、重组与核酸杂交技术4.2.1 DNA的克隆技术4.2.2 DNA的重组技术4.2.3 核酸杂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3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4.3.1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4.3.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风险评估4.4 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4.4.1 农业上的生物技术应用4.4.2 医学上的生物技术应用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5.1.1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5.1.2 生物命名和分类方法5.2 动物的分类5.2.1 动物界的分类5.2.2 脊椎动物的分类5.3 植物的分类5.3.1 植物界的分类5.3.2 被子植物的分类5.4 微生物的分类与应用5.4.1 微生物的分类5.4.2 微生物在生态和科技中的应用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层次6.1.1 生态系统的结构6.1.2 生态系统的层次6.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6.2.1 生物能量的来源和传递6.2.2 生物体内物质的循环6.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破坏6.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3.2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6.4 人类与生态环境6.4.1 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6.4.2 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以上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总目录。
选修2-1 第1章 1.1 1.1.1 1.1.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020-2021学年江苏省高二数学上册课件
16
2.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常用的方法 (1)定义法:分清条件和结论,再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2)等价法:将不易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它的等价命题判断. (3)和数集有关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可转化为先判断两集合 之间的包含关系,再确定充分、必要条件.记条件 p 涉及的数集为集合 A; 记条件 q 涉及的数集为集合 B.①若 A 是 B 的真子集,则 p 是 q 的充分不 必要条件;②若 B 是 A 的真子集,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 A =B,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④若 A,B 之间没有包含关系,则 p 是 q 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栏目导航
18
[解析] ①是正确的,因为 Δ=b2-4ac≥0⇔方程 ax2+bx+c= 0(a≠0)有实根⇔f(x)=ax2+bx+c 有零点;
②是正确的,因为 Δ=b2-4ac=0⇒方程 ax2+bx+c=0(a≠0) 有实根,因此函数 f(x)=ax2+bx+c(a≠0)有零点,但是 f(x)=ax2+ bx+c(a≠0)有零点时,有可能 Δ>0;
栏目导航
23
当 n≥2 时,an=Sn-Sn-1=pn-pn-1=pn-1(p-1), ∴an=(p-1)pn-1(p≠0,p≠1), aan-n 1=pp--11ppnn--12=p 为常数, ∴q=-1 时,数列{an}为等比数列.即数列{an}是等比数列的充 要条件为 q=-1.
栏目导航
24
栏目导航
38
[解] 设条件p的解集为集合A,则A={x|-1≤x≤2},设条件q 的解集为集合B,则B={x|-2m-1<x<m+1},
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是B的真子集,
m+1≥2, 所以 -2m-1≤-1,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学设计(2)第一册
1.1。
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抽象、概括等.【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本节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
【数学抽象】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数据分析】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数学运算】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逻辑推理】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集合、元素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3、用区间表示集合【教学难点】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空集的理解3、记住几种常见的数集符号由于本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建议教学时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处理集合问题时,根据需要,及时提示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新课导入】在生活与学习中,为了方便,我们经常要对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图书馆中的书是按照所属学科等分类摆放的,作文学习可按照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等进行,整数可以分成正整数、负整数和零这三类?你能说出数学中其他分类实例吗?试着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新课讲授】一、集合的概念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集合”来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
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有时简称为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A,B,C,。
.表示,集合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a,b,c,..。
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尝试与发现】你能举出几个用集合表达的、与数学有关的例子吗?指出例子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第一章 船舶防污染公约 1.1.1
2)对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和油船机舱舱底水 排放规定: (1)船舶不在特殊区域内; (2)舱底水中未混有货油残油; (3)船舶正在航行途中; (4)未经稀释的排出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 (5)船上安装的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舱底水排油 监控系统、油水分离设备、过滤设备或其他 装置等,正在运转
3)任何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当其航行 在特殊区域内时,禁止将油类或油类混合物排 放入海中。对于经处理的机舱舱底污水,只有 满足下列所有条件才可排放: (1)舱底污水不是来自货油泵舱的舱底; (2)舱底污水未混有货油残油; (3)船舶正在航行途中; (4)未经稀释排出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 (5)具有油水分离设备和有效的过滤系统并正在运 转 (6)该过滤系统具有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 时,该装置能确保自动停止排放。
IMO于1978年2月召开了油船安全与防止 污染会议,通过MARPOL73公约的1978年议 定书,对1973年防污公约附则Ⅰ作了许多修 正,而且允许各缔约国把附则Ⅱ推迟到“78 议定书”生效三年后再生效,由于1978年议 定书吸收了1973年公约的内容,而且将“公 约”和“议定书”的各项规定,作为一个 整体文件理解和解释,即凡加入1978年议定 书的国家就自然地参加了1973年防污染公约, 因此通常将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 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称为《73/78防污 公约》,即MARPOL73/78。
1、附则I 防止油污规则 该附则为必选附则,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到 2004年底,已有127个国家加入,其船舶总吨位占世 界商船总吨位的96.95%;我国已加入。 1)对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油性混合物的排放规定。 (1)不在特殊保护区域内排放; (2)距最近陆地50n mile以上; (3)正在航行途中排放,瞬时排放率小于30L/n mile; (4)航次排油总量,不得超过本航次所载货油量的 1/30000; (5)油船所装设的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排油监控系统和 污油水舱,排放时正在运转。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1讲§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要点:1.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表(3){|}{|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x a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x 代入得a =1x =⑶方程有一解为:将x =a 1x =,合.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第2讲§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要点: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A 与集合B ),.B A =,则B A =,则¤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菱形}{;{等腰三角形)(). 元素,A =(ii )若0a ≠时,得1{}N a =.若N M ⊆,满足1123a a==-或,解得1123a a ==-或.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因为A =∅时存在A B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 a b ax+=⎧⎨+=⎩⇒a +ax 2-2ax =0,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即(x -1)(2x +1)=0.又x ≠1,所以只有12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综上所述12x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B (读作“B (读作“,()U B A B ð. {|3B x =(){|U A B x =【例2】设A (1)()A BC ;(2()A A B C ð. {}6,5,4,1,0,1,2,3,4,5,6A =-----. )又{}3B C =,∴()A B C ={}3;)又{}1,2,3,4,5,6B C =, {})6,5,2,1,0B C =---. ()A A C B C {}6,3,2,1,0=-----.3】已知集合A =B A =,求实数:由A B A =,可得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由图形可知,m ≥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24mx BA 4mx A B-1 3 5()(){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 B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知识要点:1.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维{}9A B =,求实数{}9A B =,则有:={9, 0, 4}-,不合题意,故舍去;不合题意,故舍去; B ,A B P 14B {1,3,4}A B =A B =∅;{1,3,4}A B ={1}A B =;{1,3,4}A B ={4}A B =;时,{3,}A a =,则{1,3,4,A B =B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罗列参数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22(10x a ++=,a ∈B a 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 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 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由教材P 12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 {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第5讲§1.2.1函数的概念x ,(),与x a ,b )叫开.3)(3,1)(1,)---+∞. 3x ≥且9x ≠,(9,)+∞.】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5445445445444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4y y ≠-. (2)22192()24y x x x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求:(1)(2)f 的值;(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f x x-=+.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1)求1()(f x f x+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A 中的A 边函(1)|2|y x =-;(教材P 26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函数图象如右:域I 时,(说f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同理可得()f x 在[,)2ba-+∞上单调递减.【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第8讲§1.3.1函数最大(小)值¤知识要点: 1.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Value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Value )的定义.244ac b a-+再利用.现在他10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8)[10010(10)]x --.210280160010(x x +-=-360.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求函数解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另解】令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x a=-,即1x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当32x =时,min 94y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f x 叫偶()f x 叫于y ()f x -与(f x 则1()()1f x g x x ⎨⎪---=⎪-+⎩,即1()()1f x g x x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
1.1n阶行列式1.1.1二阶、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概念来源
此行列式可简记 (aij) 或 D 。aij n
记一阶行列式 a11 ;a11
例1.5 三角形行列式(或对角形行列式)等于 主对角线上n个元素的乘积。
a11 a12 a1n
0 D
a22
a2n
a11a22 ann ;
0 0 ann
例1.6 负三角形行列式
j1 j2 jn
(1) (i1i2 in )
; (1) a a a ( j1 j2 jn )
i1 j1
i2 j2
in jn
j1 j2 jn
D aij n (1) ( j1 j2 i jn )
(1) a a a (i1i2 in )
i1 j1
i2 j2
in jn
i1i2 in
定义: 称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 a11a22a33 a12a23a31 a13a21a32 a13a22a31 a11a23a32 a12a21a33
为三阶行列式。
例如
304 112 210 0 0 411 41 2 3 21 0 . 10
例如:自然数1,2,3的排列共有六种:
123,132,213,231,312,321.
为了方便起见,今后把自然数 1,2,视为n n个不
同的元素的代表。用 表示这np个i 不同的元素中
的一个
,(且pi 1,2时,, n于) 是 i j 便是pi p j
的一个p1排p2列p3 。 pn
1,2, n
b1a22
a11a22 a11b2
a11a22
a12b2
a12a21 b1a21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周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二课时集合的表示法教案数学教案
1.1.1 集合的表示(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2)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间的相互转换.2.过程与方法(1)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2)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练,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重点难点重点:用集合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难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1)重点的突破:以教材中的思考为切入点,让学生感知列举法表示集合不足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引出集合的另一种方法——描述法,然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描述法的特点及书写形式,必要时可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充分暴露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出现的各种疑点,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从而化难为易;(2)难点的解决: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两种表示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恰当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为此,可通过实例多角度启发学生关注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借助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的优缺点总结出表示法选择的规律——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列举法;在元素较多时,宜采用描述法表示.设集合M是小于5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集合M中的元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提示】能.0,1,2,3,4.列举法的定义: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绝对值小于2的实数”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吗?【提示】不能.2.设x为该集合的元素,x有何特征?【提示】|x|<2.3.如何表示该集合?【提示】 {x ∈R ||x |<2}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描述法. 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互动探究:类型1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 2-1=0的解构成的集合;(2)由单词“book”的字母构成的集合;(3)由所有正整数构成的集合;(4)直线y =x 与y =2x -1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思路探究】 先分别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元素,然后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自主解答】 (1)方程x 2-1=0的解为-1,1,所求集合为{-1,1};(2)单词“book”有三个互不相同的字母,分别为“b”、“o”、“k”,所求集合为{b ,o ,k};(3)正整数有1,2,3,…,所求集合为{1,2,3,…};(4)方程组⎩⎪⎨⎪⎧ y =x ,y =2x -1的解是⎩⎪⎨⎪⎧ x =1,y =1,所求集合为{}1,1.规律方法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分清是数集还是点集,如本例(1)是数集,本例(4)是点集.2.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元素个数较少或有(无)限但有规律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如集合:{1,2,3},{1,2,3,…,100},{1,2,3,…}等.(2)“{}”表示“所有”的含义,不能省略,元素之间用“,”隔开,而不能用“、”;元素无顺序,满足无序性.变式训练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我国现有直辖市的全体.(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集合.(3)方程组⎩⎪⎨⎪⎧y =x -1y =-23x +43的解集. 【解】 (1){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2,-1,0,1,2};(3)方程组⎩⎪⎨⎪⎧ y =x -1,y =-23x +43的解是⎩⎪⎨⎪⎧ x =75,y =25, 所求集合为72,55⎧⎫⎛⎫⎨⎬ ⎪⎝⎭⎩⎭.例(1)不等式3x -2≥0的解构成的集合;(2)偶数集;(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集合.【思路探究】 找准集合的代表元素→说明元素满足的条件→用描述法表示相应集合【自主解答】 (1)A ={x |3x -2≥0}或A =⎩⎨⎧⎭⎬⎫x |x ≥23; (2)B ={x |x =2k ,k ∈Z };(3){(x ,y )|x >0,y >0,且x ,y ∈R }.规律方法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应弄清楚集合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类型.一般地,数集用一个字母代表其元素,而点集则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代表其元素.2.若描述部分出现元素记号以外的字母时,要对新字母说明其含义或指出其取值范围,如本例(2).互动探究把本例(2)换成“{2,4,6,8,10}”如何求解?【解】 该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B ={x |x =2k,1≤k ≤5且k ∈Z }.例(1)方程组⎩⎪⎨⎪⎧ 2x -3y =14,3x +2y =8的解集;(2)1000以内被3除余2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3)所有的正方形;(4)抛物线y =x 2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思路探究】 依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自主解答】 (1)解方程组⎩⎪⎨⎪⎧ 2x -3y =14,3x +2y =8,得⎩⎪⎨⎪⎧ x =4,y =-2,故解集为{(4,-2)};(2)集合的代表元素是数x ,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x =3k +2,k ∈N 且x <1000};(3)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x 是正方形},简写为{正方形};(4)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2}.规律方法1.本例(1)在集合的表示时,常因不明白方程组解的含义,导致出现以下两种错误表示:{4,-2}和{x =4,y =-2}.2.当集合的元素个数很少(很容易写出全部元素)时,常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当集合的元素个数较多(不易写出全部元素)时,常用描述法表示.对一些元素有规律的无限集,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如正偶数集也可写成{2,4,6,8,10,…}.变式训练有下面六种表示方法:①{x =-1,y =2};②错误!; ③{-1,2};④(-1,2);⑤{(-1,2)};⑥{x ,y |x =-1或y =2}.其中能正确表示方程组⎩⎪⎨⎪⎧ 2x +y =0,x -y +3=0的解集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解析】 ∵方程组⎩⎪⎨⎪⎧ 2x +y =0,x -y +3=0的解为⎩⎪⎨⎪⎧ x =-1,y =2, ∴该方程组的解集应为点集,其正确形式是②⑤.【答案】 ②⑤思想方法技巧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表示法中的应用典例 (12分)集合A ={x |kx 2-8x +16=0},若集合A 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 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思路点拨】 明确集合A 的含义→对k 加以讨论→求出k 值→写出集合A【规范解答】 (1)当k =0时,原方程变为-8x +16=0,x=2.2分此时集合A={2}.4分(2)当k≠0时,要使一元二次方程kx2-8x+16=0有两个相等实根.6分只需Δ=64-64k=0,即k=1.8分此时方程的解为x1=x2=4,集合A={4},满足题意.10分综上所述,实数k的值为0或1.当k=0时,A={2};当k=1时,A={4}.12分1.解答与描述法有关的问题时,明确集合中代表元素及其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切入点.2.本题因kx2-8x+16=0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而分k=0和k≠0而展开讨论,从而做到不重不漏.3.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一般要求对方程中最高次项的系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进而求得结果.需特别关注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个数的讨论中的作用.小结:1.表示一个集合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描述法,一般地,若集合元素为有限个,常用列举法,集合元素为无限个多用描述法.2.处理描述法给出的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的代表元素,特别要分清数集和点集;其次要确定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举法表示为{(1,2)},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y)|xy= =12, }.
易错警示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4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y|y=-x2+6,x∈N,y∈N}; 解 因为y=-x2+6≤6,且x∈N,y∈N, 所以x=0,1,2时,y=6,5,2,符合题意, 所以A={2,5,6}. (2)B={(x,y)|y=-x2+6,x∈N,y∈N}. 解 (x,y)满足条件y=-x2+6,x∈N,y∈N,
{0,1,2,3,4,5,6,7,8,9}.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解 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解 设 由 1 ~ 2 0 以 内 的 所 有 质 数 组 成 的 集 合 为 C , 那 么 C=
反思与感悟
第一章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学习 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栏目 索引
知识梳理 题型探究 当堂检测
自主学习 重点突破 自查自纠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知识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 一一列举 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 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共同特征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 述法. (2)写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_一__般__符__号__及__取__值__(_或__变__ 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共__同__ 特征 .
则Δ=64-64k=0,即k=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必修1-新人教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一、A组1.已知集合A={x|x(x+4)=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AB.-4∉AC.4∈AD.0∉A解析:∵A={x|x(x+4)=0}={0,-4},∴0∈A.答案:A2.(2016·某某某某高一期中)设集合M={a2-a,0}.若a∈M,则实数a的值为()A.0B.2C.2或0D.2或-2解析:因为集合M={a2-a,0},a∈M,所以a=a2-a或a=0(舍去),所以a=2.故选B.答案:B3.(2016·某某双鸭山高一月考)已知集合A={-2,2},B={m|m=x+y,x∈A,y∈A},则集合B等于()A.{-4,4}B.{-4,0,4}C.{-4,0}D.{0}解析:∵集合A={-2,2},B={m|m=x+y,x∈A,y∈A},∴集合B={-4,0,4},故选B.答案:B4.已知集合M={y|y=x2},用自然语言描述M应为()A.满足y=x2的所有函数值y组成的集合B.满足y=x2的所有自变量x的取值组成的集合C.函数y=x2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满足y=x的所有函数值y组成的集合解析:由于集合M={y|y=x2}的代表元素是y,而y为函数y=x2的函数值,故选A.答案:A5.(2016·某某文登高一月考)已知集合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M等于()A.{2,3}B.{1,2,3,4}C.{1,2,3,6}D.{-1,2,3,4}解析:因为集合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5-a可能为1,2,3,6,即a可能为4,3,2,-1.所以M={-1,2,3,4},故选D.答案:D6.若集合A={1,2,3,4},集合B={y|y=x-1,x∈A},将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为.解析:当x=1时,y=0;当x=2时,y=1;当x=3时,y=2;当x=4时,y=3.故B={0,1,2,3}.答案:{0,1,2,3}7.设集合A={x|x2-3x+a=0},若4∈A,则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解析:∵4∈A,∴16-12+a=0,∴a=-4,∴A={x|x2-3x-4=0}={-1,4}.答案:{-1,4}8.一次函数y=2x与y=3x-2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解析:={(2,4)}.答案:{(2,4)}9.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5除余1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2)24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4)三角形的全体组成的集合.解:(1){x|x=5k+1,k∈N};(2{1,2,3,4,6,8,12,24};(3){(x,y)|xy=0};(4){x|x是三角形}或{三角形}.10.导学号29900007用描述法表示如图所示的阴影(含边界)中的点组成的集合.解:题图阴影中的点P(x,y)的横坐标x的取值X围为-1≤x≤3,纵坐标y的取值X围为0≤y≤3.故阴影(含边界)中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y)|-1≤x≤3,0≤y≤3}.二、B组1.集合A={(x,y)|x+y≤1,x∈N,y∈N}中元素的个数是()A.1B.2C.3D.4解析:∵x∈N,y∈N,且x+y≤1,∴当x=0时,y=0或y=1;当x=1时,y=0.故A={(0,0),(0,1),(1,0)}.答案:C2.已知集合P={x|x=2k,k∈Z},Q={x|x=2k+1,k∈Z},R={x|x=4k+1,k∈Z},a∈P,b∈Q,则有()A.a+b∈PB.a+b∈QC.a+b∈RD.a+b不属于P,Q,R中的任意一个解析:设a=2m(m∈Z),b=2n+1(n∈Z),所以a+b=2m+2n+1=2(m+n)+1.又m+n∈Z,与集合Q中的元素特征x=2k+1(k∈Z)相符合,所以a+b∈Q,故选B.答案:B3.设a,b都是非零实数,则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
第一章勾股定理1.1.1 探索勾股定理(一)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_____52,52+122_____132,那么就有_____2+_____2=_____2。
(用勾、股、弦填空)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勾股定理内容文字表述:几何表述:二、交流展示例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即4×21×+﹝﹞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右边S=_____________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bbbccccaabbbaaccaabcc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⑴c=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第2课时 集合的表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方法必备知识·探新知基础知识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__一一列举__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思考1:用列举法可以表示无限集吗?提示:可以.但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具有明显的规律,并且表示时要把元素间的规律呈现清楚,如正整数集N+可表示为{1,2,3,4,5,6,…}.2.描述法(1)特征性质: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p(x)称为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2)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为描述法):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表示为__{x|p(x)}__.(3)集合__{x|p(x)}__中所有在另一个集合I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I|p(x)}.思考2: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列举法描述法一般形式{a1,a2,a3,…,a n}{x∈I|p(x)}适用范围有限集或规律性较强的无限集有限集、无限集均可特点直观、明了抽象、概括3.区间及其表示(1)一般__区间__的表示.设a,b∈R,且a<b,规定如下: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a≤x≤b}闭区间[a,b]{x|a<x<b}开区间(a,b)半开半{x|a≤x<b}[a,b)闭区间半开半(a,b]{x|a<x≤b}闭区间(2)特殊区间的表示.定义R{x|x≥a}{x|x>a}{x|x≤a}{x|x<a}符号(-∞,+∞)[a,+∞)(a,+∞)(-∞,a](-∞,a)思考3:区间与数集有何关系?提示:(1)联系:区间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数集(连续的)的符号表示,是集合的另一种表达形式;(2)区别:不连续的数集不能用区间表示,如整数集、自然数集等;(3)区间与区间之间可以用集合的运算符号连接起来,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运算.基础自测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N*|x-3≤2}为( D )A.{0,1,2,3,4} B.{0,1,2,3,4,5}C.{1,2,3,4} D.{1,2,3,4,5}解析:集合{x∈N*|x-3≤2}={x∈N*|x≤5}的元素为小于等于5的全部正整数,则{x∈N*|x-3≤2}={x∈N*|x≤5}={1,2,3,4,5}.2.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C )A.{(x,y)|xy>0} B.{(x,y)|xy≥0}C.{(x,y)|x>0且y>0} D.{(x,y)|x>0或y>0}解析:第一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大于0,所以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y)|x>0且y>0}.3.能被2整除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__{x|x=2n,n∈N*}__.4.下列集合:①{1,2,2};②R={全体实数};③{3,5};④不等式x-5>0的解集为{x-5>0}.其中,集合表示方法正确的是__③__(填序号).5.(1){x |-1≤x ≤2)}可用区间表示为__[-1,2]__; (2){x |1<x ≤3}可用区间表示为__(1,3]__; (3){x |x >2}可用区间表示为__(2,+∞)__; (4){x |x ≤-2}可用区间表示为__(-∞,-2]__.关键能力·攻重难类型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典例剖析__■典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36与60的公约数构成的集合;(2)方程(x -4)2(x -2)=0的根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 =x -1与y =-23x +43的图像的交点构成的集合.思路探究:(1)要明确公约数的含义;(2)注意4是重根;(3)要写成点集形式. 解析:(1)36与60的公约数有1,2,3,4,6,12,所求集合可表示为{1,2,3,4,6,12}. (2)方程(x -4)2(x -2)=0的根是4,2,所求集合可表示为{2,4}.(3)方程y =x -1与y =-23x +43可分别化为x -y =1与2x +3y =4,则方程组⎩⎪⎨⎪⎧x -y =1,2x +3y =4的解是⎩⎪⎨⎪⎧x =75,y =25,所求集合可表示为{(75,25)}.归纳提升: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3)用花括号括起来.2.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关注点(1)用列举法书写集合时,先应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如本题(4)是点集,而非数集.集合的所有元素用有序数对表示,并用“{}”括起来,元素间用分隔号“,”.(2)元素不重复,元素无顺序,所以本题(1)中,{1,1,2}为错误表示.又如集合{1,2,3,4}与{2,1,4,3}表示同一集合.┃┃对点训练__■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式子|a |a +|b |b(a ≠0,b ≠0)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解析:(1)满足条件的数有3,5,7,所以所求集合为{3,5,7}. (2)因为a ≠0,b ≠0,所以a 与b 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 所以①当a >0,b >0时,|a |a +|b |b=2;②当a <0,b <0时,|a |a +|b |b=-2;③当a >0,b <0或a <0,b >0时,|a |a +|b |b=0.故所有的值组成的集合为{-2,0,2}. 类型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典例剖析__■典例2 用描述法表示以下集合:(1)所有不小于2,且不大于20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二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 (3)使y =2-xx有意义的实数x 组成的集合;(4)200以内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5)方程x 2-5x -6=0的解组成的集合.思路探究: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关键要先弄清元素的属性是什么,再给出其满足的性质,注意不要漏掉类似“x ∈N ”等条件.解析:(1)集合可表示为{x ∈R |2≤x ≤20}.(2)第二象限内的点(x ,y )满足x <0,且y >0,故集合可表示为{(x ,y )|x <0且y >0}.(3)要使该式有意义,需有⎩⎪⎨⎪⎧2-x ≥0,x ≠0,解得x ≤2,且x ≠0.故此集合可表示为{x |x ≤2,且x ≠0}. (4){x |x =2k +1,x <200,k ∈N }. (5){x |x 2-5x -6=0}.归纳提升: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的问题1.写清楚该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即弄清代表元素是数、点还是其他形式. 2.准确说明集合中元素所满足的特征.3.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符号内,并且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符号.4.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准确,多层描述时,应准确使用“且”“或”等表示描述语句之间的关系.┃┃对点训练__■ 2.给出下列说法:①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 ,y )|xy >0}; ②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为{x |x =2n +1};③集合{(x ,y )|y =1-x }与{x |y =1-x }是同一集合. 其中正确的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解析:①正确;②不正确,应为{x |x =2n +1,n ∈Z };③不正确,{(x ,y )|y =1-x }表示的是点集,而{x |y =1-x }表示的为数集.类型 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 ┃┃典例剖析__■典例3 (1)若集合A ={x ∈R |ax 2+2x +1=0,a ∈R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D )A .1B .2C .0D .0或1(2)设12∈{x |x 2-ax -52=0},则集合{x }x 2-192x -a =0}中所有元素之积为__92__.思路探究:(1)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即方程ax 2+2x +1=0只有一根;(2)先求出a 的值,再求元素之积.解析:(1)当a =0时,原方程变为2x +1=0, 此时x =-12,符合题意;当a ≠0时,方程ax 2+2x +1=0为一元二次方程,Δ=4-4a =0,即a =1,原方程的解为x =-1,符合题意.故当a =0或a =1时,原方程只有一个解, 此时A 中只有一个元素. (2)因为12∈{x |x 2-ax -52=0}.所以(12)2-12a -52=0,解得a =-92,当a =-92时,方程x 2-192x +92=0的判别式Δ=(-192)2-4×92=2894>0,由x 2-192x +92=0,解得x 1=12,x 2=9,所以{x |x 2-192x +92=0}={12,9},故集合{x |x 2-192x +92=0}的所有元素的积为12×9=92.归纳提升:集合与方程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1)对于一些已知某个集合(此集合中涉及方程)中的元素个数,求参数的问题,常把集合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如对于方程ax 2+bx +c =0,当a =0,b ≠0时,方程有一个解;当a ≠0时,若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Δ<0,则方程无解;若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一般要求对方程中最高次项的系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方程实数根的情况,进而求得结果.需特别注意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个数的讨论中的作用.┃┃对点训练__■3.(1)已知集合A ={x |x 2-ax +b =0},若A ={2,3},求a ,b 的值.(2)若本例(1)中“只有一个元素”变为“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A ={2,3}知,方程x 2-ax +b =0的两根为2,3,∴⎩⎪⎨⎪⎧4-2a +b =0,9-3a +b =0,解得⎩⎪⎨⎪⎧a =5,b =6.因此a =5,b =6.(2)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A 中有一个或两个元素.由例题解析可知,当a =0或a =1时,A 中有一个元素;当A 中有两个元素时,Δ=4-4a >0,即a <1且a ≠0.所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时,a 的取值范围为(-∞,1].易混易错警示 对集合中的代表元素认识不到位┃┃典例剖析__■典例4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 ={y |y =-x 2+6,x ∈N ,y ∈N }; (2)B ={(x ,y )|y =-x 2+6,x ∈N ,y ∈N };(3)C ={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错因探究:(1)本题容易忽略集合的代表元素是y ,习惯认为是x ,误认为A ={0,1,2}.(2)本题容易忽略代表元素,把点集误认为数集,导致错误答案B ={0,6,1,5,2}.(3)本题容易对“方程组的解为有序实数对”认识不到位,导致错误答案C ={1,2}.解析:(1)因为y =-x 2+6≤6,且x ∈N ,y ∈N , 所以当x =0,1,2时,y =6,5,2,符合题意, 所以用列举法表示为A ={2,5,6}.(2)(x ,y )满足条件y =-x 2+6,x ∈N ,y ∈N ,则有⎩⎪⎨⎪⎧x =0,y =6,⎩⎪⎨⎪⎧x =1,y =5,⎩⎪⎨⎪⎧x =2,y =2,满足条件,所以用列举法表示为B ={(0,6),(1,5),(2,2)}.(3)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是有序实数对,其解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y ⎪⎪⎪⎩⎪⎨⎪⎧ x =1,y =2,用列举法表示为{(1,2)}. 误区警示: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其表达符号(花括号、竖线),竖线前表示代表元素,竖线后为元素的特征性质.看一个集合要先弄清其代表元素是什么,再弄清元素具有的特征性质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 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 ┃┃典例剖析__■“新定义”型集合问题就是在已有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结合已学的集合知识来求解的一种新型集合问题.由于“新定义”题目形式新颖,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特别能够考查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近年来成为各类考试的热点.新定义可能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能以数学符号或数学式子的形式出现,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准确将其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求解.典例5 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D )A.0 B.2C.3 D.6分析:欲求A*B中所有元素之和,需先确定A*B中的元素,而要求A*B中的元素,需弄清A*B的含义.解析:∵A*B中的元素是A,B中各任取一元素相乘所得结果,∴只需把A中任意元素与B中任意元素相乘即可.∵1×0=0,1×2=2,2×0=0,2×2=4,∴A*B={0,2,4},∴所有元素之和为0+2+4=6.规律方法:(1)理解新定义.例如,本例中A*B中的元素是由A、B中任意两个元素相乘得来的.(2)运用新定义.例如,本例给出具体的A、B,求A*B.(3)不要被新符号迷惑.例如,本例中的新符号“*”,把它看成新定义的运算,就像“+”“-”“×”“÷”一样,用符号表示运算法则.课堂检测·固双基1.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C )A.{x|x=2 019} B.{y|(y-2 019)2=0}C.{x=2 019} D.{2 019}解析:选项A,B,D中都只有一个元素“2019”,故它们都是相同的集合;而选项C中虽然只有一个元素,但元素是等式x=2 019,而不是实数 2 019,故此集合与其他三个集合不同.2.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D )A.{x|-3<x<11,x∈Q}B.{x|-3<x<11}C.{x|-3<x<11,x=2k,k∈N}D.{x|-3<x<11,x=2k,k∈Z}解析:选项A 表示的是所有大于-3且小于11的有理数;选项B 表示的是所有大于-3且小于11的实数;选项C 表示的集合中不含有-2这个偶数.3.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y ⎪⎪⎪ ⎩⎪⎨⎪⎧⎭⎪⎬⎪⎫y =x 2y =-x 正确的是( B )A .(-1,1),(0,0)B .{(-1,1),(0,0)}C .{x =-1或0,y =1或0}D .{-1,0,1}解析:解方程组⎩⎪⎨⎪⎧y =x 2,y =-x ,得⎩⎪⎨⎪⎧x =0,y =0或⎩⎪⎨⎪⎧x =-1,y =1,所以已知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1),(0,0)}.4.若A ={2,3,4},B ={x |x =n -m ,m ,n ∈A ,m ≠n },则集合B 中的元素个数为__4__. 解析:当n =2,m =3时,n -m =-1; 当n =2,m =4时,n -m =-2; 当n =3,m =4时,n -m =-1; 当n =3,m =2时,n -m =1; 当n =4,m =2时,n -m =2; 当n =4,m =3时,n -m =1.所以集合B 中的元素共4个:-2,-1,1,2.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由方程x 2+x -2=0的根组成的集合;(2)由直线y =-x +4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自然数的点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3x +4≥x 的解集.解析:(1)因为方程x 2+x -2=0的两根为x 1=-2,x 2=1,所以由方程x 2+x -2=0的根组成的集合为{-2,1}.有限集.(2)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M ={(x ,y )|y =-x +4,x ∈N ,y ∈N },或用列举法表示该集合为{(0,4),(1,3),(2,2),(3,1),(4,0)}.有限集.(3)由3x +4≥x 得2x ≥-4,所以x ≥-2,所以不等式3x +4≥x 的解集是[-2,+∞).无限集.。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方法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互异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 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且元素不能重复,元素与元素之间要用 “,”隔开;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从而 理解集合的含义,区分两集合是不是相等的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y2-4x+6y+13=0的解集; (2)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在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经常利用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通过 对元素个数与特性的验证分析,探索参数的取值范围.
3.若集合A={x|ax2+ax+1=0,x∈R}不含有任何元素,则实
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0,4) [当a=0时,原方程可化为1=0,显然方程无解,当a≠0
时,一元二次方程ax2+ax+1=0无实数解,则需Δ=a2-4a<0,即
[解] (1)方程x2+y2-4x+6y+13=0可化为(x-2)2+(y+3)2= 0,解得x=2,y=-3.
所以方程的解集为{(x,y)|x=2,y=-3}. (2)“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点”用描述法表示为 {(x,y)|y=x2-10}.
集合的表示法的应用 角度一 方程、不等式问题 【例 3】 若集合 A={x|ax2+ax-1=0}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A. -4 B. 0 C. 4 D. 0 或-4 A [依题意,得关于 x 的方程 ax2+ax-1=0 只有一个实根,所 以aΔ≠=00,, 即aa≠ 2+04,a=0, 解得 a=-4,选 A.]
合作探究 提素养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 1】 (1)若集合 A={(1,2),(3,4)},则集合 A 中元素的个数
是( )
A.1
B.2
C.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练习(2)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新
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我们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4)3的近似值的全体.(1)【答案】不能【解析】“高个子”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集合.(2)【答案】能【解析】任给一个实数x ,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 ≤20”与“x >20或x <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答案】不能【解析】“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4)【答案】不能【解析】“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3的近似值”不能构成集合.2、所给下列关系正确的个数是()①-12∈R ;②2∉Q ;③0∈N *;④|-3|∉N *. A.1 B.2 C.3 D.4①【答案】正确【解析】-12是符合实数定义。
②【答案】正确【解析】2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商,不符合有理数定义,正确③【答案】错误【解析】0是自然数,但不属于正自然数,错误。
④【答案】错误【解析】|-3|值是3,属于正自然数,所以④错误3、已知集合A={a+1,a2-1},若0∈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答案】1【解析】∵0∈A,∴0=a+1或0=a2-1.当0=a+1时,a=-1,此时a2-1=0,A中元素重复,不符合题意.当a2-1=0时,a=±1.a=-1(舍),∴a=1.此时,A={2,0},符合题意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1) 【答案】A={0,1,2,3,4,5,6,7,8,9}【解析】根据自然数的定义可以容易写出来,此为概念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探究1 在△ABC中,已知a,b和A,若A为直角,讨论三角 形解的情况.(请完成下表) 关系式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a≤b
a>b
图形
解的个数
无解
一解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探究2 在△ABC中,已知a,b和A,若A为钝角,讨论三角 形解的情况.(请完成下表) 关系式
bsin A<a<b 两解(一锐 角,一钝角)
a≥b 一解(锐角)
a>b 一解(锐角)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最终目的是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特殊三角 形,当所给条件含有边和角时,应利用正弦定理将条件统一 为“边”之间的关系式或“角”之间的关系式.
解 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
x1+x2=bcos A,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acos B,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bcos A=acos B.
由正弦定理得2Rsin Bcos A=2Rsin Acos B, ∴sin Acos B-cos Asin B=0,sin(A-B)=0. ∵A、B为△ABC的内角, ∴0<A<π,0<B<π,-π<A-B<π.
(1)sin A∶sin B∶sin C= a∶b∶c ; a+b+c a b c (2) = = = = ; sin A sin B sin C sin A+sin B+sin C 2R (3)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 C ; a c b (4)sin A= 2R ,sin B= 2R,sin C= 2R.
∴A-B=0,即A=B.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1(二)
1.在△ABC 中,AC= 6,BC=2,B=60° ,则 C= 75° .
解析 2 6 2 由正弦定理得 = ,∴sin A= . sin A sin 60° 2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BC=2<AC= 6,∴A为锐角.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探究点一 问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正弦定理的几何解释
如图所示,在 Rt△ABC 中,斜边 c 等于 a Rt△ABC 外接圆的直径 2R,故有 = sin A b c = =2R,这一关系对任意三角形 sin B sin C 也成立吗?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解析 ∵△ABC的外接圆直径为2R=2, a b c ∴sin A=sin B=sin C=2R=2, a b 2c ∴sin A+2sin B+sin C=2+1+4=7.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探究点二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数 问题 我们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 其中一边的对角往往得出不同情形的解, 有时一解, 有时 两解,有时又无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以等式成立.
小结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使三角形的边与边的关系和角 与角的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功能更加强大,更加灵活.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跟踪训练 1
在单位圆上有三点 A,B,C,设△ABC 三边 2c a b 长分别为 a,b,c,则 + + = 7 . sin A 2sin B sin C
=2R恒成立.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a-ccos B sin B 例 1 在△ABC 中,求证: = . b-ccos A sin A a b c 证明 因为 = = =2R,所以 sin A sin B sin C
2Rsin A-2Rsin Ccos B sinB+C-sin Ccos B 左边= = 2Rsin B-2Rsin Ccos A sinA+C-sin Ccos A sin Bcos C sin B =sin Acos C=sin A=右边.
a b 解析 由正弦定理sin A=sin B, 3 1 1 可得sin 60° =sin B,∴sin B=2,
故∠B=30° 或150° .由a>b,
得∠A>∠B,∴∠B=30° ,故∠C=90° ,
由勾股定理得c=2.
(B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例3
1.1.1(二)
在△ABC中,已知a2tan B=b2tan A,试判断△ABC的形状.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b 10 3 5 3 (2)sin B=asin 60° = × = , 9 2 9
3 5 3 而 < <1,所以当B为锐角时, 2 9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1.1(二)
5 3 满足sin B= 9 的角有60° <B<90° ,
故对应的钝角B有90° <B<120° ,
探究1 如图所示,锐角三角形ABC和它的 a 外接圆O,外接圆半径为R,等式 sin A b c = = =2R成立吗? sin B sin C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1.1(二)
证明 如图,因为△ABC为锐角三角形, 连接BO交圆O于D,连接CD.
a a 因为∠A=∠D,则在△BCD中,sin A=sin D=2R. b c 同理,sin B=sin C=2R, a b c 所以sin A=sin B=sin C=2R成立.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C.2 D.不确定
A)
A.3
B. 3
解析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a 3 =6=2R, sin A=sin 150°
∴R=3.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1(二)
a b c 1.正弦定理: = = =2R 的常见变形: sin A sin B sin C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1(二)
3.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1)a=5,b=4,A=120°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a=9,b=10,A=60° ; (3)c=50,b=72,C=135° .
b 4 3 3 解 (1)sin B=asin 120° =5× 2 < 2 , 所以三角形有一解.
一解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典型例题】
1.1.1(二)
例 2 已知一三角形中 a=2 3,b=6,A=30° ,判断三角形是 否有解,若有解,解该三角形.
解 a=2 3,b=6,a<b,A=30° <90°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又因为bsin A=6sin 30° =3,a>bsin A,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小结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
求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根据该正弦值求角时,需对角的 情况加以讨论.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跟踪训练 2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已知 A=60° ,a= 3,b=1,则 c 等于 A.1 B.2 C. 3-1 D. 3
D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 2 如图所示,钝角三角形 ABC,A 为钝 角,圆 O 是它的外接圆,半径为 R,等式 a b c = = =2R 还成立吗? sin A sin B sin C
证明 如图,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
1.1.1(二)
连接BO交圆O于D,连接CD, a a a ∠A=180° -∠D,所以 = = =2R. sin A sin180° -D sin D b c 同理,sin B=sin C=2R, a b c 所以sin A=sin B=sin C=2R仍成立. a b c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ABC, sin A = sin B = sin C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1(二)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这时 三角形解的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无解,也可能一解或两解.例 如:已知a、b和A,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A为 锐角 A为直角 或钝角
a<bsin A a=bsin A 无解 一解(直角) a≤b 无解
也满足A+B<180° ,故三角形有两解. bsin C 72 2 (3)sin B= c =50sin C>sin C= 2 ,所以B>45° ,
所以B+C>180° ,故三角形无解.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1(二)
4.在△ABC 中,若 sin A>sin B,则角 A 与角 B 的大小关系 为 (
∴A=45° .∴C=75° .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1(二)
2π 2.在△ABC 中,b=1,c= 3,C= ,则 a= 1 3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3 1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 , 2π sin B sin 3 1 ∴sin B=2.∵C为钝角,
π π ∴B必为锐角,∴B=6,∴A=6.∴a=b=1.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 bsin A 6sin 30° 3 sin B= = = ,故B=60° 或120° . a 2 2 3
当B=60° 时,C=90° ,c= a2+b2=4 3;
当B=120° 时,C=30° ,c=a=2 3.
所以B=60° ,C=90° ,c=4 3或B=120° ,C=30° ,c=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