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2-1
高一物理必修二-功、功率-学生笔记
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功是和某个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2.功的两个要素:力F 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l .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3.功的计算式:cos W Fl α=.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上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2)式中的l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是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 方向与位移l 方向的夹角.(3)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l 、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4)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就是带上正负号相加).5.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货物时,若扛着货物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货物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货物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6.功的正负(1)正负功: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由F 和l 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根据cos W Fl α=知:当0°≤α<90°时,cos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时,cosα=0,则W =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当90°<α≤180°时,cos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2)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
而能量是标量,故相应地,功也是标量.功的正负有如下含义:意义动力学角度能量角度正功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个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负功力对物体做负功,这个力是阻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说明不能把负功的负号理解为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功是矢量,负功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即力F 做负功-Fs 等效于物体克服力F 做功Fs7.功的计算方法:(1)一个恒力F 对物体做功W =F·lcos α有两种思考角度:一种是W 等于力F 乘以物体在力F 方向上的分位移lcosα,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 方向上和垂直于F 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l ∥和l ⊥,则F 做的功cos W F l Fl α=⨯=∥;一种是W 等于力F 在位移l 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体的位移l ,即将力F 分解为沿l 方向上和垂直于l 方向上的两个分力∥F 和⊥F ,则F 做的功cos W F l F l α=⨯=⨯∥.功的正、负可直接由力F 与位移l 的夹角α的大小或力F 与物体速度v 方向的夹角α的大小判断.(2)总功的计算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①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 合,然后由cos W F l α=合计算.②由cos W Fl 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 1、W 2、…、n W ,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12n W W W W =+++合……(带正负号进去).8.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3)由cos W Fl α=不难判断,作用力做的功与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必然的关系.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均不做功;可以一个力做功,另一个力不做功;也可以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也可以两个力均做正功或均做负功.9.变力做功的计算:恒力做的功可直接用功的公式cos W Fl α=求出,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该公式,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应掌握下列方法:(1)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①分段计算功,然后用求和的方法求变力所做的功.②用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利用cos W Fl α=进行计算,如图所示,人站在地上以恒力F 拉绳,使小车向左运动,求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拉力对小车来说是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但细细研究,发现人拉绳的力却是恒力,于是转换研究对象,用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来求绳子对小车做的功.(2)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可用平均力求所做的功.(3)用图像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我们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以Fcosα为纵轴,以l 为横轴.当恒力F 对物体做功时,由Fcosα和l 为邻边构成的矩形面积即表示功的大小,如图(a)所示.如果外力不是恒力,外力做功就不能用矩形表示.不过可以将位移划分为等距的小段,当每一小段足够小时,力的变化很小,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该段内所做功的大小即为此小段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整个过程外力做功的大小就等于全体小矩形面积之和,如图(b)所示.二.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谓做功快慢的实质是物体(或系统)能量转化的快慢.2.功率的大小:力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即P=t W .(1)W P t=是求一个力在t 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功率.想想你们期末考前的复习效率.(2)由W P t=得αcos Fv P =,它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求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当v 为某段时间(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时,要求在这段时间(位移)内F 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3.说明(1)功率和功一样,它也是属于力的.说到“功率”必须说是哪个力的功率.如:重力的功率、拉力的功率、阻力的功率、弹力的功率等.(2)平均功率描述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因此说平均功率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功率.而瞬时功率描述的是做功瞬间的快慢程度,因此说瞬时功率必须说明是哪个时刻(或哪个位置)的瞬时功率.(3)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率的单位是W (瓦).31W=1J/s 1kW=10W,(4)功率是标量.功率的正负(仅由α角决定)表示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的功率.(5)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 G =mgv y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发动机铭牌上的功率即为额定功率,它是指动力机械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是机械实际工作时的功率.正常工作时,机器的实际功率不应超过它的额定功率值.5.关于汽车的运动分析(机车启动问题,学完动能定理再说)(1)对机车等交通工具类问题,应明确P =F·v 中,P 为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机车正常行驶中实际功率小于或等于其额定功率;F 为发动机(机车)的牵引力;v 为机车的瞬时速度.(2)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运动过程中:故机车达到最大速度时a =0,f F F =,m f m P Fv F v ==,这一启动过程的v 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3)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运动过程中:设机车保持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f F v P F ma at P =⇒+=.则/()f t P a F ma =+,此时速度/()f v at P F ma ==+.这一启动过程的v t -关系图像如右上图所示.(4)说明:①当发动机的功率P 恒定时,牵引力与速度v 成反比,即1F v∝,但不能理解为v 趋于零时牵引力F 可趋近于无穷大;也不能理解为当F 趋于零时v 可趋于无穷大,要受到机器构造上的限制.②用P=Fv (此时cosα=1)分析汽车的运动时,要注意条件.如果汽车启动时可以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可看作大小不变的力,则汽车的牵引力F 的大小不变,由P=Fυ可知发动机的功率是逐渐增大的.但是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不再增大,由P=Fυ可知牵引力F 将逐渐减小,即汽车启动时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汽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将不断减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一.动能是什么1.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定义式:212k E mv =,v 是瞬时速度.单位:焦(J).(3)动能概念的理解.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2.动能的变化: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12k k k E E E -=∆.k E ∆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k E ∆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二.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物体的初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物体沿闭合的路径运动一周,重力做功为零.如物体由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如图所示,A 、B 两位置的高度分别为h 1、h 2,物体的质量为m ,无论从A 到B 路径如何,重力做的功均为:cos G W mgl α==mgh =mg(h 1-h 2)=mgh 1-mgh 2.2.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高而具有的能量(例如举到8844上面).(2)公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P E mgh =,h 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单位:焦(J).1J =21kg m s 1N m m -∙∙∙=∙.(3)因为高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量,故而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它的数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参考平面的选择不同,重力势能的值也就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内的物体,E P =0;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E P >0;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E P <0.(4)重力势能是标量,它的正、负值表示大小.(功的正负又有什么意义?)(5)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系统)共有的.3.重力势能的变化却是绝对的(1)尽管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这体现了它的绝对性.(2)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mgh E p =,只适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g 值不变时的范围,若g 值变化时,不能用其计算.4.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假设有两个高度1h 和2h (21h h >),则2211p p E mgh mgh E ==>物体从1h 运动到2h ,即从高往低处走,则重力做了正功,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小;写成表达式:0)(21>h h mg h mg W G -=∆=,也就是21p p G E E W -=(初位置势能-末位置势能)物体从2h 运动到1h ,即从低往高处走,则重力做了负功,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写成表达式:0)(12<h h mg h mg W G -=∆=,也就是12p p G E E W -=(初位置势能-末位置势能)换句话说,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该变量之间的关系为:pp p G E E E W ∆-=-=末初三.弹性势能1.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①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②与劲度系数有关,当形变量一定时,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弹性势能也越大.3.弹性势能的表达式:212P E k l =∆4.弹力做功跟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当弹簧的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p p p G E E E W ∆-=-=末初一样:p p p E E E W ∆-=-=末初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动能定理1.内容表述: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个过程物体功能的变化.2.表达式:21k k W E E =-,W 是合外力所做的总功,1k E 、2k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12112k E mv =,22212k E mv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是“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4.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也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②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系统.④动能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针对运动的全过程.⑤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⑥在21k k W E E =-中,W 为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正功取正值计算,负功取负值计算;21k k E E -为动能的增量,即为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而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二.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技巧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对物体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哪些力做了功?正功还是负功?然后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并求其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所历经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1K E 、2K E 的表达式;(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21K K W E E =-合,且求解.2.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在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高2018届高三物理弹簧类问题专题复习题
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一讲弹簧类问题高考分析: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由于弹簧弹力是变力.使得与其相连物体所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弹簧类问题也就成为高考中的重、难、热点.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或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一、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kx. ΔF=k·Δx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题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 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 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 B. C. 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13.在核反应方程 4 14 172 He + 7N 8O + X 中,X 表示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粒子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0.60 mv B.0.30 mC.0.20 mP Q D.0.15 m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 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2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第1 页(共8 页)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 a 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b a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 b 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
(课标通用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01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用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01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精练(含解析)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A组基础过关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其逸出功越大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答案 A 由W0=hνc可知A项正确;照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项B错误;由E k=hν-W0可知C项错误;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故D项错误。
2.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 B 每一种金属对应一个极限频率,低于极限频率的光,无论照射时间有多长,光的强度有多大,都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因为X射线的频率高于紫外线的频率,所以改用X射线照射可能发生光电效应,B选项正确。
3.(多选)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AD 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而波长越短频率越大,故A、D正确。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为线性关系,但非正比关系,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C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56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56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出的g值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际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A . 小球的质量偏大B . 单摆的振幅偏小C . 用摆线的长度当作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D . 将单摆实际振动次数误记为n+12. (2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若测得g值偏大,则可能是因为()A . 单摆的摆锤质量偏大B . 测量摆长时,只考虑了悬线长,忽略了小球的半径C . 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D . 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3. (2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值偏小,可能是由于()A . 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未加小球半径B . 计算摆长时,将悬线长加上小球直径C . 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n+1次全振动D . 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4. (2分)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行的是()A . 适当加长摆线B .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 . 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要适当大一些D . 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5. (2分)如图(甲)所示是用沙摆演示振动图象的实验装置,沙摆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实验时在木板上留下图示的痕迹.图(乙)是两个沙摆在各自板上形成的曲线,若板N1和板N2拉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的关系为2v2=v1 ,则板N1和板N2上曲线所代表的振动周期T1和T2的关系为()A . T2=T1B . T2=2T1C . T2=4T1D . T2=6. (2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球应选用()A . 半径约1厘米的木球B . 半径约1厘米的铝球C . 半径约1厘米的空心钢球D . 半径约1厘米的实心钢球二、多选题 (共3题;共9分)7. (3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单摆能够比较准确地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公式为g=B . 公式是在小偏角下对单摆模型总结出来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些条件C . 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测得的g值偏小D .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密度较小的8. (3分)某实验小组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小组在实验中如果测得g值偏大,原因可能是()A . 把摆线长与小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B . 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 . 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D .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9.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波长的两个质点振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C . 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一定处在波峰或波谷的叠加处D . 天边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三、实验探究题 (共7题;共37分)10. (4分) (2017高二上·闵行开学考)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e.用公式g=4π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①如果上述方法中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时,秒表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周期为________s;②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2)两个同学分别在北大和南大探究了“单摆周期T与摆长L关系”的规律.多次改变摆长,记录多组摆长和周期数据,并绘制了T2﹣L图象,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判断,北大的实验结果对应图线是________(填“A”或“B”).北大的同学求出图线的斜率k,则用斜率k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11. (9分) (2019高二上·抚松期中)(1)当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物理量时,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所示.若此时选择开关对准×10Ω挡,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测量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应该换用倍率更________(填“高”或“低”)的挡位,换挡后还要________,用完电表后把选择开关拨到________.(2)为了测定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偏大),配备的器材有:A.电流表A(量程为0.6A)B.电压表V(量程为1V,内阻为1.2kΩ)C.滑动变阻器R1(0~10Ω,1A)D.电阻箱R2(0~9999.9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①实验中将量程为1V电压表量程扩大为2V,电阻箱R2的取值应为________kΩ.②利用上述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多组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UV与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A,利用UV–IA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12. (5分)①某同学用在实验室做“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实验,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实验精度的是________A.选轻质、无弹性的棉线做为摆线B.单摆摆动时保持摆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C.拴好摆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时测量摆线长D.当小球摆到最高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E.应该将摆线拉开30°角再放手开始实验②若该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d,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t.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D.在摆动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造成摆角逐渐变小③若实验中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该同学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据,作出l‐T2图象.则:实验得到的l‐T2图象应是如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c);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cm;实验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取π2=9.86).13. (2分)(2017·运城模拟)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安装“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斜面上某处自由滚下与静止在支柱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对心碰撞,则:(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B .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 . 入射球m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滚下D . 应满足入射球m1质量小于被碰小球m2(2)在实验中,根据小球的落点情况,该同学测量出OP、OM、ON、O'P、O'M、O'N的长度,用以上数据合理地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为________.(3)在实验中,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两球的直径相等,读数部分如图2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14. (5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措施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________。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2章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1.光子说 •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 hν 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 光子,光子的能量ε=________。(其中h= 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最小值 • 2.逸出功W0 •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________。的________ 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
h p
• 思维辨析: • (1)光电效应中的“光”指的是可见光。 ( ) • (2)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光的强度。 ( ) • (3)光电子不是光子。( ) • (4)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无关。( ) • (5)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 • (6)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 关。( )
•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物理学的前沿理 论,比较抽象,高考要求不是很高。主要 是以光电效应为主线,以光电效应方程为 重点,重点研究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光 电效应的规律、光电效应的方程。主要题 型为选择题。
• 1.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本 章内容是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在复习时 要加强理解,重点记忆,紧扣课本。 • 2.重视物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 贴近实际、贴近高考的题目训练。重视光 电效应知识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的联 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热点。
精准高 考
物 理
人教版
选 修 3-5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高考命题实况 20 20 201 201 201 20 20 考点 要 说 14 14 5 5 6 16 16 内容 求 明 Ⅰ Ⅱ Ⅰ Ⅱ Ⅰ Ⅱ Ⅲ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T35 T3 T35 光电 (1) 5(1) (1) Ⅰ 效应 5分 5分 5分 爱因 斯坦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2物理部分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1. 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受力分析,找到能影响动能变化的是那几个物理量,然后观测这几个物理量的变化即可。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木箱在移动的过程中有两个力做功,拉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mv2−0,所以动能小于拉力做的功,故A正确;无法比较动能与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即:W F−W f=12摩擦力做功的大小,CD错误。
故选A点睛:正确受力分析,知道木箱在运动过程中有那几个力做功且分别做什么功,然后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末动能的大小。
2. 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10 NB. 102 NC. 103 ND. 104 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所以大致要知道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求落地时的速度,并利用动量定理求力的大小。
学#科网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由动能定理可知:mgℎ=12mv2,解得:v=√2gℎ=√2×10×3×25=10√15m/s落地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规定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知:(N−mg)t=0−(−mv),解得:N≈10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 N,故C正确故选C点睛: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借助于动量定理求出地面的接触力3. 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卷及参考答案1
2018年全国卷三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Al 2713,产生了第一人式放射性核素X :α+Al 2713−−−→−n + 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 .15和28B 、15各30C 、16和30D 、17和3115、为了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 )A 、2:1B 、4:1C 、8:1D 、16:116、一电阻接致电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产生的热量为Q E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均为T ,如图所示,则Q 方:Q E等于( )A 、1:2B 、2:1C 、1:2D 、2:1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v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的加速度的大小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2018年物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6.00分)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
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O并放出一个粒子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P并放出一个粒子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Be并放出一个粒子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He并放出一个粒子2.(6.00分)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圆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3.(6.00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M、a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电势能分别为E PM、E 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v M<v N,a M<a N B.v M<v N,φM<φNC.φM<φN,E PM<E PN D.a M<a N,E PM<E PN4.(6.00分)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
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A.R消耗的功率变为P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U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2I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5.(6.00分)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A.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B.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大C.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大D.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Hβ也一定能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6分)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N B.102N C.103N D.104N3.(6分)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5×104kg/m3B.5×1012kg/m3C.5×1015kg/m3D.5×1018kg/m3 4.(6分)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Hz B.8×1014Hz C.2×1015Hz D.8×1015Hz5.(6分)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A.B.C.D.6.(6分)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7.(6分)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
5分 10 分
选修 3-4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18年高考物理各教材分值占比
33.64% 26.36%
12.73%
8.18%
5.45%
13.64% 13.64%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5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 3-2
题
20
万统 等势面 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
6分
必修 2
6分
选修 3-1
实
22
力学
验
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 游标卡尺的读数
必修 1 5分
选修 3-1
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23
电学
题
R-t 图像的读数 电阻箱的读数
10 分
选修 3-1
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
必修 1
24
力学
计
算
受力分析
6分
电荷电性的判断
电量的比值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t
欧姆定律 I E
6分
R
必修 1 必修 2
必修 1 选修 3-1
选修 3-1 选修 3-2
电荷量 q It
18
力学+能量
多
19
选
电磁学
力做功W Fs 动能定理W合 Ek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互感现象
电流的磁效应
6分
必修 2
6分
2018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年全国卷ii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型题型题型题号题号题号模块模块模块考点考点考点分值分值分值对应书本对应书本对应书本14?14?14?力学力学力学运动学运动学运动学动能表达式动能表达式动能表达式22mvmvmvee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axaxaxvv必修必修必修1?必修必修必修2?15?15?15?动力学动力学动力学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mamamafffxfxfx图像图像图像必修必修必修1?必修必修必修2?16?16?16?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库仑定律库仑定律库仑定律22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电荷电性的判断电荷电性的判断电荷电性的判断电量的比值关系电量的比值关系电量的比值关系必修必修必修1?选修选修选修31?31?31?17?17?17?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tdfdfdf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rr电荷量电荷量电荷量tt选修选修选修31?31?31?选修选修选修32?32?32?18?18?18?力学力学力学能量能量能量力做功力做功力做功fsfsfsww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动能定理kk必修必修必修2?19?19?19?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互感现象互感现象互感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选修选修选修32?32?32?20?20?20?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双星系统双星系统双星系统必修必修必修2?21?21?21?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等势面等势面等势面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选修选修选修31?31?31?实实22?22?22?力学力学力学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必修必修必修1?选修选修选修31?31?31?23?23?23?电学电学电学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rtrtrt图像的读数图像的读数图像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101010分分选修选修选修31?31?31?24?24?24?力学力学力学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动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 12-1 精品
知识点三 内能
1.分子动能
(1)意义:分子动能是 分子热运动 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 是分子
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 相对位置 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
能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 距离 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 热运动动能
3 的正方体,则有 Na3=V,可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a=
Mgh p0NA.
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分子的体 积 V0=VNmA,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
2.对于气体分子,d=3 V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 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对分子热运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
温度和内能
1.对内能的理解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 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分子数,还与物态 有关系.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 离的增大而 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的来 讲斥力变化得较快.
知识点二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 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 t+273.15 K . (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 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 规则运动,A 错误;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 则性,B 正确;悬浮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 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 错误;热运动在 0 ℃时不 会停止,D 错误.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全国卷Ⅲ)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 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B 正确。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5【答案】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C 正确。
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 .1:2 B .2:1 C .1:2 D .2:116【答案】D 02,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 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 =I 2RT =2U RT ,可知在一个周期T 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 方∶Q 正= u 02∶(02u )2=2∶1,选项D 正确。
2018年 全国统一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顶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2.(6分)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3.(6分)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4.(6分)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A.B.C.D.25.(6分)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018年江苏高考物理真题(解析版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冶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A. 周期B. 角速度C. 线速度D. 向心加速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造卫星运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设地球质量为M,人造卫星质量为m,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因为“高分四号”的轨道半径比“高分五号”的轨道半径大,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2. 采用220 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为()A. 55 kVB. 110 kVC. 440 kVD. 880 kV【答案】C【解析】本意考查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当输电功率P=UI,U 为输电电压,I为输电线路中的电流,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P损=I2R,R为输电线路的电阻,即P损=。
当输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原来的,则输电电压为原来的2倍,即440V,故选项C正确。
3. 某弹射管每次弹出的小球速度相等.在沿光滑竖直轨道自由下落过程中,该弹射管保持水平,先后弹出两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两只小球落到水平地面的()A. 时刻相同,地点相同B. 时刻相同,地点不同C. 时刻不同,地点相同D. 时刻不同,地点不同【答案】B4.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能的概念和E k-t图象,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速度v=v0-gt,根据动能得,故图象A正确。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2节课时提能练34核反应和核能
课时提能练(三十四) 核反应和核能(限时:40分钟)A级跨越本科线1.(多选)如图1221所示,使某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按图中标号判断( )图1221A.1的穿透本领最强B.2的速度最大C.3的电离本领最大D.1是由原子放出的,2、3不是B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来源、带电性及特点的了解.由图可知,射线3带正电,是α射线,其电离作用大但穿透能力弱,速度小;射线1带负电,是β射线,是接近光速的电子流;射线2不带电,是γ射线,其穿透本领最强,而电离作用最弱,速度为光速.]2.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42He+d11H+210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 )A.k=1,d=4 B.k=2,d=2C.k=1,d=6 D.k=2,d=3B[核反应的基本规律是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所以6×2=4k+d+2,6×1=2k+d,解得k=2,d=2,因此B选项正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B.22688Ra(镭)衰变为22286Rn(氡)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D[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需放出能量,A错误.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判断,只发生一次α衰变,B 错误;β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形成的,是原子核中放出的电子,C 错误;根据半衰期的概念,D 正确.]4.(多选)23290Th(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82Pb(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 .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C .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 .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ABD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 =232-2084=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2x -y =90-82=8,所以y =2x -8=4,故A 、D 正确,C 错误;铅核此钍核少的中子数为232-208-8=16,故B 正确.]5.一个氡核22286Rn 衰变成钋核21884Po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86 Rn 衰变成21884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导学号:92492407】A .0.25 g ,α粒子B .0.75 g ,α粒子C .0.25 g ,β粒子D .0.75 g ,β粒子B [根据公式m 余=m 原⎝ ⎛⎭⎪⎫12tτ其中m 原=1 g ,t =7.6 天,τ=3.8天,可求得m 余=0.25g ,故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为0.75 g .氡核衰变成钋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故22286Rn 衰变成21884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α粒子,综上所述,只有B 正确.]6.“超导托卡马克”(英名称:EAST ,俗称“人造太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设该实验反应前氘核(21H)的质量为m 1,氚核(31H)的质量为m 2,反应后氦核(42He)的质量为m 3,中子(10n)的质量为m 4,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1H +31H→42He +10n B .由核反应过程质量守恒可知m 1+m 2=m 3+m 4 C .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m 1+m 2-m 3-m 4)c 2D .这种装置与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B [可控热核反应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1H +31H→42He +10n ,故A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因此m 1+m 2≠m 3+m 4,故B 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3-m 4,释放的核能ΔE =Δmc 2=(m 1+m 2-m 3-m 4)c 2,故C 正确;这种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是核裂变,它们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故D 正确.]7.(多选)(2017·扬州模拟)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 +Y→42He +31H +4.9 MeV 和21H +31H→42He +X +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 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AD [在该核反应中,21H +31H→42He +X +17.6 MeV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X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可知X 是中子,故A 正确.在X +Y→42He +31H +4.9 MeV 中,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Y 的电荷数为3,质量数为6,则Y 的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3,故B 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能量,都有质量亏损,故C 错误.两核反应均为核聚变反应,故D 正确.]8.(2017·宜川联考)太阳和许多恒星发光是内部核聚变的结果,核反应方程11H +11H→ba X +01e +V e 是太阳内部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01e 为正电子,V e 为中微子(1)确定核反应方程中a 、b 的值;(2)在质子与质子达到核力作用范围完成核聚变前必须要克服强大的库仑斥力.设质子的质量为m ,电子质量相对很小可忽略,中微子质量为零,克服库仑力做功为W .若一个运动的质子与一个速度为零的质子发生上述反应,运动质子速度至少多大?【导学号:92492408】【解析】 (1)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及电荷数守恒可知a =1,b =2.(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v 0=2mv 由能量关系可知:-W =12(2m )v 2-12mv 20;解得v 0=4Wm.【答案】 (1)a =1 b =2 (2)4WmB 级 名校必刷题9.(2017·恩施模拟)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H +126C→137N +Q 1;11H +157N→126C +X +Q 2,方程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32He,Q2>Q1B.X是42He,Q2>Q1C.X是32He,Q2<Q1D.X是42He,Q2<Q1B[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出X是哪种原子核,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质量亏损大的释放能量大,11H+12 6C→137 N中质量亏损为:Δm1=(1.007 8+12.000 0-13.005 7) u=0.002 1 u,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1H+15 7N→12 6C+X中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故X为α粒子,即42He,质量亏损为:Δm2=(1.007 8+15.000 1-12.000 0-4.002 6) u=0.005 3 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Q1=Δm1c2,Q2=Δm2c2,则Q1<Q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一个静止的原子核a b X经α衰变放出一个α粒子并生成一个新核,α粒子的动能为E0.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变成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A.E0c2B.E0a -c2C.a-E0c2D.aE0a -c2D[衰变时放出的核能ΔE=Δmc2,ΔE=E0+E k,而E k=p22m新,衰变时由动量守恒有pα=p新,故E k=p2α2m新=2mαE02m新=4a-4E0,代入得ΔE=E0+4a-4E0=aa-4E0,质量亏损Δm=ΔEc2=aE0a -c2,D正确.]11.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1222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44∶1,求:图1222(1)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2)图中哪一个是α粒子的径迹?【导学号:92492409】【解析】(1)设衰变后新核的带电荷量为q x,α粒子的带电荷量为qα=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x和mα,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 x和vα,所以原来原子核的带电荷量(即质子数)q =q x+qα(或Z=Z x+Zα) ①根据轨道半径公式r=mvqB可知,在同一磁场中q∝mvq,所以q x∶qα=(m x v xr x)∶(mαvαrα)②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即m x v x=mαvα③解②和③式,得:q x∶qα=rα∶r xq x=(rα∶r x)×qα=88e,(只能是rα∶r x=44∶1,否则q x=e22无意义).代入①式得:q=90e,Z=90.(2)由于轨道半径与粒子带电量(在本题中)成反比,所以圆轨道1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2是新核的径迹,两者电性相同,运动方向相反.【答案】(1)90 (2)1。
高中物理复习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精品解析版)
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夯实专练1.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除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ii)F合的大小为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4.0(2)(Ⅰ)F1、F2和F合如图所示(Ⅰ)4.0 0.05【解析】:(1)由图b可知每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为0.2N,则读数为4.0N。
(2)根据比例用圆规作图,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合力大小 225.6 5.6(4.2)() 4.022N ++=当然,可以直接从作出的图上读出,F 合力与F 4.2-322=-15.642计算结果为0.05. 2.(2018·天津高考)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000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A.周期B.角速度C.线速度D.向心加速度【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4H:人造卫星.【专题】34:比较思想;4E:模型法;52A: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卫星绕地球匀速做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列式得到卫星的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再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匀速做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G m r=mω2r=m ma得:T=2π,ω,v,a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小,周期越小,而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越大,“高分五号”的轨道半径比“高分四号”的小,所以“高分五号”较小的是周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知道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对于周期,也可以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
2.(3分)采用220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为()A.55kV B.110kV C.440kV D.880kV【考点】EA:电能的输送.【专题】32:定量思想;4C:方程法;53A:交流电专题.【分析】输送电流I,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I2R=()2R,知输送功率一定时,损失的功率与输送电压的二次方成反比。
【解答】解:输送电流I,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I2R=()2R;可知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与输送电压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原来的2倍,即输电电压增大为440kV.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下面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速论即宇宙定律与背景无关,任何定律在宇宙里面都是一样的。
以下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1. 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由图象可以作出下列判断:(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具有某一速度在哪一时刻如图7—1所示,0=t时刻速度为v。
速度2vv=则在2t时刻。
(2)求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如图7—1,在1t~2t时间内速度变化量12vvv(3)判断运动方向。
若速度为正值(横轴以上)表示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若速度为负则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如图7—2所示,20t--时间内速度为正,虽然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没变,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在21tt--时间内速度减小但位移还是增大的。
32tt--时间内速度为负与2t 前运动方向相反,位移减小。
(4)可判断运动性质tv--图象是倾斜的,变速运动、倾斜的直线则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见图1207t----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tt--则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2tt--是负向匀加速运动。
(5)比较速度变化快慢。
tv--图象若是直线则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图象与t轴角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
见图7—2,10t--速度图象与横轴夹角比21tt--图象与横轴夹角小,10t--时间内速度增加得慢21tt--时间内速度减小得快。
(6)求位移,速度图象与横轴或两轴所围面积就是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在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横轴以下位移为负。
两物体相遇时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不是图象的交点。
以上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想了解更多相关学习资料,敬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三 1.分子动能
内能
分子热运动
(1)意义:分子动能是 平均动能的标志.
所具有的动能.
温度
(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是分子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 相对位置 决定的能, 在宏观上分子势 能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
距离
有关. 的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 热运动动能 总和. (2)决定因素:
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的来
讲斥力变化得较快.
知识点二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 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
t+273.15 K
.
(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 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知识点一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
10-10
-26
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为 10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 =
6.02×1023
[答案]
(1)3×1025 个
(2)4×10-10 m
[解析]
(1)水的摩尔体积为
-2 M 1.8×10 -5 3 3 Vm= ρ = m /mol = 1.8 × 10 m /mol 3 1.0×10
水分子总数为
-6 3 23 1.0 × 10 × 10 × 6.0 × 10 VNA N= = ≈3×1025(个). -5 Vm 1.8×10
[答案]
4πp0NAR2 Mg
3 Mgh p0NA
[解析]
可认为地球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压力是由其重力
引起的,即 mg=p0S=p0×4πR2,故大气层的空气总质量 m= 4πp0R2 m 4πp0NAR2 g ,空气分子总数 N=MNA= Mg .由于 h≪R,则大 气层的总体积 V=4πR2h,每个分子所占空间设为一个棱长为 a 3 Mgh 的正方体,则有 Na =V,可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a= . p0NA
mol-1.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 温度
越高
,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微粒
越小
,温度
越高
,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 离的增大而
Vm 1 3 (2)建立水分子的球体模型, 有 = πd , 可得水分子直径: NA 6 3 6×1.8×10-5 3 6V m -10 d= = m. 23 m≈4×10 πNA 3.14×6.0×10
考向 2 [典例 2]
气体模型 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 h 远小于地球半径 R, 空
气平均摩尔质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地面大气压强 为 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 子总数为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Ⅰ
二、固体、 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 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Ⅰ
三、热力学 定律与能量 守恒定律
Ⅰ Ⅰ 选择、 1.实验内 气体实验定律 Ⅰ 填空、 容用油 理想气体 Ⅰ 计算 膜法估 测分子 饱和汽、未饱和汽、 的大小 Ⅰ 饱和汽压 2.命题形 相对湿度 Ⅰ 式填空 热力学第一定律 Ⅰ 选择、 能量守恒定律 Ⅰ 填空 热力学第二定律 Ⅰ
温度
与 分子势能
、
体积
和物质的量.
(1)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
) )
(2)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大.(
√
(3) 分 子 间 的 引 力 和 斥 力 都 随 分 子 间 距 的 减 小 而 增 )
√
(4)-33 ℃=240 K.(
) )
(5)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而增大.(
选考部分 第十二章 热
学
【研透全国卷】 在新课标省区的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只在选考题 部分出现,考查的知识不会面面俱到,重点考查分子动理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 识. 预测在 2018 年高考中,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将以分子动 理论、热力学定律及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为主.
考点
内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 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要求
Ⅰ Ⅰ Ⅰ Ⅰຫໍສະໝຸດ 题型 选考实验1.实验内 容 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 选择 的大小 2.命题形 式 填空
一、分 子动理 论、内 能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 统计分布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 的标志、内能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 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3
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 .分子的体 Vm 积 V0= ,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 NA 2.对于气体分子,d= V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 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3
4.分子的两种模型 3 6V 0 (1)球体模型直径 d= .(常用于固体和液体) π (2)立方体模型边长 d= V0.(常用于气体) 3
考向 1 固体、液体模型 [典例 1] 空调在制冷过程中,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 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 会感觉干燥 . 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 V = 1.0×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 ρ=1.0×103 kg/m3、摩尔质量 M= 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0×1023 mol-1.试求: (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 N;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 d.
√
(6)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 ) ) (7)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微观量与宏观量
1.微观量 分子体积 V0、分子直径 d、分子质量 m0. 2.宏观量 物体的体积 V、 摩尔体积 Vm、 物体的质量 m、 摩尔质量 M、 物体的密度 ρ.
3.关系 M ρVm (1)分子的质量:m0= = . NA NA Vm M (2)分子的体积:V0= = . NA ρNA V m m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 N = · N 或 N = M· NA= Vm A ρVm A ρV N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