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rme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MAAB实现

合集下载

SPSS分析技术: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及Kendall相关

SPSS分析技术: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及Kendall相关

SPSS分析技术: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及Kendall相关基础回顾常用的相关性分析包括:皮尔逊(Pearson)相关、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肯德尔(Kendall)相关和偏相关。

下面介绍前三种相关分析技术,并用实际案例说明如何用SPSS使用这三种相关性分析技术。

三种相关性检验技术,Pearson相关性的精确度最高,但对原始数据的要求最高。

Spearman等级相关和Kendall一致性相关的使用范围更广,但精确度较差。

Pearson相关皮尔逊相关是利用相关系数来判定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数据要求•正态分布的定距变量;•两个数据序列的数据要一一对应,等间距等比例。

数据序列通常来自对同一组样本的多次测量或不同视角的测量。

结论分析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中,能够得到两个数值:相关系数(r)和检验概率(Sig.)。

对于相关系数r,有以下判定惯例:当r的绝对值大于0.6,表示高度相关;在0.4到0.6之间,表示相关;小于0.4,表示不相关。

r大于0,表示正相关;r小于0,表示负相关。

虽然相关系数能够判别数据的相关性,但是还是要结合检验概率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当检验概率小于0.05时,表示两列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

Spearman相关当定距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不能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这时,可以在相关分析中引入秩分,借助秩分实现相关性检验,即先分别计算两个序列的秩分,然后以秩分值代替原始数据,代入到皮尔逊相关系数公式中,得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公式:数据要求•不明分布类型的定距数据;•两个数据序列的数据一一对应,等间距等比例。

数据序列通常来自对同一组样本的多次测量或不同视角的测量。

结论分析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中,也能够得到相关系数(r)和检验概率(Sig.),当检验概率小于0.05时,表示两列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

Kendall相关当既不满足正态分布,也不是等间距的定距数据,而是不明分布的定序数据时,不能使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

相关性分析方法(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方法(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Spearman)
有时候我们根据需要要研究数据集中某些属性和指定属性的相关性,显然我们可以使⽤⼀般的统计学⽅法解决这个问题,下⾯简单介绍两种相关性分析⽅法,不细说具体的⽅法的过程和原理,只是简单的做个介绍,由于理解可能不是很深刻,望⼤家谅解。

1、Pearson相关系数
最常⽤的相关系数,⼜称积差相关系数,取值-1到1,绝对值越⼤,说明相关性越强。

该系数的计算和检验为参数⽅法,适⽤条件如下:(适合做连续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1)两变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如果是曲线相关可能不准确。

(2)极端值会对结果造成较⼤的影响
(3)两变量符合双变量联合正态分布。

2、Spearman秩相关系数
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做要求,适⽤范围较Pearson相关系数⼴,即使是等级资料,也可适⽤。

但其属于⾮参数⽅法,检验效能较Pearson系数低。

(适合含有等级
变量或者全部是等级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序分类变量相关性
最常⽤的为卡⽅检验,⽤于评价两个⽆序分类变量的相关性。

根据卡⽅值衍⽣出来的指标还有列联系数、Phi、Cramer的V、Lambda系数、不确定系数等。

OR、RR也是衡量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指标。

卡⽅检验⽤于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从⽽分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卡⽅检验有pearson卡⽅检验,校正检验等,不同的条件下使⽤不同的卡⽅检验⽅
法,⽐如说满⾜双⼤于(40,5)条件的情况下要使⽤pearson卡⽅检验⽅法,另外的情况下要使⽤校正卡⽅检验⽅法。

说的不多,只是想在⼤家使⽤相关⽅法的时候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以及不同⽅法的适⽤条件是什么。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皮尔森相关系数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皮尔森相关系数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皮尔森相关系数1、在统计学中, 以查尔斯·斯皮尔曼命名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2、它是衡量两个变量的依赖性的非参数指标。

3、经常用希腊字母ρ表示。

4、它利用单调方程评价两个统计变量的相关性。

5、如果数据中没有重复值,并且当两个变量完全单调相关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则为+1或−1。

6、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被定义成等级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7、对于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n个原始数据被转换成等级数据,相关系数ρ为扩展资料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表明X(独立变量)和Y(依赖变量)的相关方向。

8、如果当X增加时,Y趋向于增加,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则为正。

9、如果当X增加时,Y趋向于减少,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则为负。

10、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零表明当X增加时Y没有任何趋向性。

11、当X和Y越来越接近完全的单调相关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会在绝对值上增加。

12、当X和Y完全单调相关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1。

13、完全的单调递增关系意味着任意两对数据Xi,YiXj,Yj,有Xi−Xj 和Yi−Yj总是同号。

14、完全的单调递减关系意味着任意两对数据Xi,Yi和Xj,Yj,有Xi−Xj 和Yi−Yj总是异号。

1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经常被称作"非参数"的。

16、这里有两层含义:1.首先,当X和Y的关系是由任意单调函数描述的,则它们是完全皮尔逊相关的。

17、与此相应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只能给出由线性方程描述的X和Y 的相关性。

18、2.其次,斯皮尔曼不需要先验知识(也就是说,知道其参数)便可以准确获取XandY的采样概率分布。

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介绍

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介绍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 定义在统计学中,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有时也简称为PMCC ,通常用r 或是ρ表示,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的相互关系(线性相关)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在学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来度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的强弱,它是由Karl Pearson 在19世纪80年代从Francis Galton 介绍的想法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发展后原想法相似但略有不同的,这种相关系数常被称为“Pearson 的r ”。

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定义为这两个变量的协方差与二者标准差积的商,即()()cov(,)X Y XY X Y X YE X Y X Y -μ-μρ==σσσσ 上式定义了总体相关系数,一般用希腊字母ρ(rho )表示。

若用样本计算的协方差和标准差代替总体的协方差和标准差,则为样本相关系数,一般用r 表示:1()()n i i i X X Y Y r =--=∑另外一个与上式等效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公式是通过标准化以后变量均值的积定义的。

假设样本可以记为(,)i i X Y ,则样本Pearson 相关系数为111n i i i X Y X X Y Y r s s n =⎛⎫⎛⎫--= ⎪⎪-⎝⎭⎝⎭∑ 其中i XX X s -,X 和X s 分别为标准化变量,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2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的数学特性不论是样本的还是总体的Pearson 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等于1,相关系数等于1或-1时,所有数据的点都精确地落在一条直线上(为样本相关系数的情况),或是两变量的分布完全由一条直线支撑(为总体相关系数的情况)。

Pearson 相关系数具有对称性,即:corr corr(,)corr(,)X Y Y X =。

matlab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matlab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matlab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可以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打开matlab软件;
2. 点击菜单“新建脚本”,新建一个脚本文件(m文件);
3. 在脚本文件中编写程序,使用corr函数求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输入如下程序:
```matlab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clear
clc
x=(1,3,6,10,10,2);%一定是列向量
y=(10,10,5,9,2,5);
r=corr(x,y,'type','spearman');
```
4. 点击菜单“保存”;
5. 点击菜单“运行”;
6. 在matlab的命令行窗口就可以得到求解结果。

请注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和皮尔逊相关系数一样,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计算中,得到了数值我们也无法知晓到底相关系数多大才是相关性强,多小才是相关性弱,为了表明强弱关系,需要引入假设检验的方法。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摘要:I.引言- 皮尔森相关系数介绍- 曲线拟合在matlab 中的运用II.皮尔森相关系数- 定义与性质- 计算方法III.曲线拟合- 曲线拟合的意义- 曲线拟合的方法IV.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实现- 步骤与代码- 结果与分析V.结论- 总结与展望正文:I.引言皮尔森相关系数是一种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拟合,以便更好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MATLAB 是一种强大的数学软件,可以用于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任务,包括曲线拟合。

本文将介绍皮尔森相关系数以及如何在MATLAB 中实现曲线拟合。

II.皮尔森相关系数皮尔森相关系数,也称为Pearson 相关系数,是一种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方法。

它的取值范围在-1 到1 之间,当值接近1 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当值接近-1 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向线性关系;当值接近0 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皮尔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r = ∑((x_i-平均x)*(y_i-平均y)) / (√∑(x_i-平均x)^2 * ∑(y_i-平均y)^2) 其中,x_i 和y_i 分别为两个变量的观测值,平均x 和平均y 分别为两个变量的平均值。

III.曲线拟合曲线拟合是一种用于确定数据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

通过拟合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依据。

曲线拟合的方法有很多,如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指数拟合等。

IV.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实现在MATLAB 中,我们可以使用curve fitting toolbox 工具包进行曲线拟合。

下面是一个使用MATLAB 实现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的例子:1.首先,安装curve fitting toolbox 工具包。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实现python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实现python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实现python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程度的非参数统计方法。

与皮尔逊相关系数不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不要求变量呈线性关系,并且对于变量的分布形态也没有要求,因此适用于非线性、非正态分布的数据。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分配等级。

如果有相同的观测值,取他们的平均等级。

2.计算每一对等级之差,记为d。

对于相同的等级,d为0。

3.计算d的平方,记为d^2。

4.计算每一对观测值的d^2之和,称为Σd^2。

5.用下式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_s = 1 - (6 * Σd^2) / (n * (n^2 - 1))其中,n代表样本数量。

下面我们将使用Python来实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相关的库:```pythonimport numpy as npfrom scipy.stats import rankdata```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pythondef spearman_rank_correlation(x, y):n = len(x)#将变量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分配等级rank_x = rankdata(x)rank_y = rankdata(y)#计算每一对等级之差d = rank_x - rank_y#计算d的平方和sum_d_squared = np.sum(d**2)#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_s = 1 - (6 * sum_d_squared) / (n * (n**2 - 1))return r_s```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使用这个函数。

假设我们有两个变量x和y 的观测值如下:```pythonx = [1, 2, 3, 4, 5]y = [5, 4, 3, 2, 1]```我们可以调用`spearman_rank_correlation`函数来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pythoncorrelation = spearman_rank_correlation(x, y)print("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 correlation)```输出结果为-1.0,表示x和y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曲线拟合matlab皮尔森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数据分析领域中,有时需要对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曲线拟合来更好地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编程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函数用于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

在Matlab中,可以通过fit函数对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曲线拟合。

需要准备数据。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xlsread函数从Excel文件中读取相关系数数据到一个矩阵中。

假设相关系数数据存储在名为"correlation_data.xlsx"的Excel文件的第一个工作表中,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数据读取到一个矩阵中:matlabdata = xlsread('correlation_data.xlsx');接下来,可以使用fit函数进行曲线拟合。

假设想要拟合一个二次曲线,可以使用polyfit函数计算相关系数数据的二次多项式系数。

然后,可以使用polyval函数根据得到的系数计算拟合曲线上的点。

以下代码演示了如何进行二次曲线拟合:matlab计算二次多项式系数coefficients = polyfit(data(:,1), data(:,2), 2);计算拟合曲线上的点x = linspace(min(data(:,1)), max(data(:,1)), 100);y = polyval(coefficients, x);绘制原始数据和拟合曲线scatter(data(:,1), data(:,2), 'filled');hold on;plot(x, y, 'r');xlabel('X');ylabel('Y');legend('Data', 'Fitted Curve');以上代码首先使用polyfit函数计算相关系数数据的二次多项式系数,然后使用polyval函数根据这些系数计算拟合曲线上的点。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在数据分析和统计学中,相关性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强度和方向的重要概念。

相关性分析是理解变量之间相互关系、预测以及建立模型的基础。

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最常用的两种相关性测量方法。

尽管它们都用于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其适用场景、计算方法和解释方式却有显著不同。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计算方式、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合适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一、皮尔逊相关系数1.1 定义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通常用符号 r 表示,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

其值范围在 -1 到 1 之间,其中: - r = 1 表示完全正相关。

- r = -1 表示完全负相关。

- r = 0 表示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1.2 计算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其中: - ( n ) 是观测值数量; - ( x ) 和 ( y ) 分别代表两个变量。

1.3 假设条件皮尔逊相关系数的使用需要满足以下假设条件:线性关系:变量之间应存在线性关系,适用于分析连续型数据。

正态分布:变量需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尤其是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

同方差性:数据应当具有相同的方差特性。

1.4 优缺点优点能有效测量线性关系,非常直观易懂。

在数据满足上述假设条件时,计算结果准确。

缺点对于非线性关系或极端值(离群值)敏感,可能导致误导性结论。

不适用于分类变量或顺序数据,因此局限性较大。

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2.1 定义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通常用符号 ( ) 或 ( r_s ) 表示,是一种基于秩次(rank)的非参数测量方法,用于评估两个变量之间单调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斯皮尔曼相关不要求数据服从特定分布,因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皮尔森相关和斯皮尔曼品级相关

皮尔森相关和斯皮尔曼品级相关

1背景说到相关系数,学过生物统计的人应该可不能太陌生。

随着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展,相关系数在生物数据统计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

例如,通过计算不同基因表达量的相关系数,来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

大部份基因网络分析的方式,都与基因间表达量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即便是复杂一点的算法,相关系数的计算也可能是算法的基础部份)。

因此明白得相关系数,对分析生物学数据超级重要。

2皮尔森相关2.1概念在所有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里面,最多见的确实是皮尔森相关。

皮尔森相关百度百科说明: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也称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一种线性相关系数。

皮尔森相关系数是用来反映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

相关系数用r表示,其中n为样本量,别离为两个变量的观测值和均值。

r描述的是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强弱的程度。

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强。

2.2数据测试公式是抽象的,咱们利用几组值就能够够更好明白得相关系数的意义。

从皮尔森相关系数概念来看,若是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呈线性关系(数学上,线性相关指的是直线相关,指数、幂函数、正弦函数等曲线相关不属于线性相关),那么两个基因表达量的就有显著的皮尔森相关系性。

下面用几组模拟数值来测试一下:测试1:两个基因A、B,他们的表达量关系是B=2A,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值如下:表1 基因A、B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值图1 基因A、B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示用意计算得出,他们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1,P-vlaue≈0。

测试2:两个基因A、C,他们的关系是C=15-2A,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值如下:表2 基因A、C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值图2基因A、C在8个样本中的表达量示用意计算得出,他们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1,P-vlaue≈0。

从以上能够直观看出,若是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呈线性关系,那么具有显著的皮尔森相关性。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相关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在统计学中,常常用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而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两种常用的计算相关性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相关性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皮尔逊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用来度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的正相关,-1表示完全的负相关,0表示无相关。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分别代表两个变量的取值,和分别代表两个变量的均值。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一种非参数统计量,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

与皮尔逊相关系数不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基于变量的秩进行计算,因此对于非线性关系也能够有效反映出相关性。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表示两个变量对应观测值的秩次差,表示样本容量。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线性关系 vs. 单调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线性关系的测量,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则可能无法很好地反映出相关性。

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则更加灵活,能够有效地捕捉到单调关系,因此即使在非线性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测量出相关程度。

受离群值影响程度在数据中存在离群值时,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稳健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其计算过程中涉及到了具体的数据取值。

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使用的是数据的秩次而非具体取值,对离群值相对不敏感,因此在存在离群值或者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的情况下,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通常更为可靠。

数据类型要求皮尔逊相关系数通常要求变量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并且数据是等距级或等比级。

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数据类型要求相对较低,即使数据违反了正态分布假设也能够进行有效计算。

计算复杂度在样本容量较大时,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所需的计算量较大,尤其是在计算协方差和方差时。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衡量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方法。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选择适当的相关系数对于正确理解变量之间的关联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皮尔逊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是一种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指标,通常表示为r。

其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0表示无线性关系,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

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公式如下:其中,和分别为样本i的两个变量取值,和为两个变量的均值。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呈线性关系的变量,对数据分布无特殊要求,且对异常值敏感。

在数据正态分布且无异常值的情况下,皮尔逊相关系数是一种有效的相关性测量工具。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一种非参数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联关系,通常表示为ρ。

与皮尔逊相关系数相比,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更为鲁棒,对数据分布无特殊要求,并且对异常值不敏感。

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步骤如下: 1. 将每个样本的变量值按升序排列,记为秩次和。

2. 计算秩次差。

3. 计算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通常适用于两个变量之间呈单调但不一定线性关系的情况,特别适用于小样本量和含有异常值的数据。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的比较线性 vs. 单调: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线性关系,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更适合描述单调的关系。

数据要求: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无异常值要求较高,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更为鲁棒,适用范围更广。

异常值: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异常值敏感,会影响计算结果,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因其基于秩次计算,对异常值较为稳健。

计算复杂度: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将数据转换为秩次,而皮尔逊相关系数直接通过变量取值计算。

应用实例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存储在数组和中,现在我们想要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在统计学中,相关性是研究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

相关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趋势。

而在相关性分析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两个常用的方法。

1.皮尔逊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是一种度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它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关系。

皮尔逊相关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r=(Σ((x-µx)(y-µy)))/(√(Σ(x-µx)²)*√(Σ(y-µy)²))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观测值,µx和µy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平均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出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数值大小判断关系的强弱。

然而,它对数据分布的假设较为严格,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对极端值敏感。

2.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一种度量两个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它是通过对变量的等级而不是具体数值进行计算的。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也在-1到1之间,含义与皮尔逊相关系数相似。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rs=1-(6*Σ(d²))/(n*(n²-1))其中,d表示变量等级之间的差异,n表示样本大小。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优点是对数据分布的假设较为宽松,不要求数据服从特定的分布。

它可以检测出更广泛的关系类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且对极端值不敏感。

3.比较与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都是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它们在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应用。

当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皮尔逊相关系数是首选的方法。

它可以量化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并且通过数值大小进行解释。

因此,皮尔逊相关系数常被用于测量身高和体重、温度和降雨量等线性关系的研究。

而当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或者无法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时,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更适用。

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与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及其SPSS实现

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与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及其SPSS实现

Pearson(⽪尔逊)相关系数与Spearman(斯⽪尔曼)相关系
数及其SPSS实现
Pearson(⽪尔逊)相关系数:
⼜称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般⽤字母r表⽰,定义式:
特性:两个变量的位置和尺度的变化不会引起该系数的改变,即把X移动到a+bX和把Y移动到c+dY(其中a、b、c、d为常数)并不会改变相关系数(该结论在总体和样本⽪尔逊相关系数中都成⽴)。

Spearman(斯⽪尔曼)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
⼜称斯⽪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常⽤希腊字母ρ表⽰。

其利⽤单调⽅程评价两个统计变量的相关性。

如果数据中没有重复值,并且当两个变量完全单调相关时,斯⽪尔曼相关系数则为+1或−1。

定义式:
结论:⽆参数的等级相关系数,亦即其值与两个相关变量的具体值⽆关,⽽仅仅与其值之间的⼤⼩关系有关。

di表⽰两个变量分别排序后成对的变量位置差,N表⽰N个样本,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SPSS实现:
案例数据如图所⽰:
打开SPSS,读⼊案例数据,分析 > 相关 > 双变量...
在“双变量相关性”对话框中选取变量“X”和“Y”,在“相关系数”处勾选“⽪尔逊”和“斯⽪尔曼”,单击确定。

结果如图所⽰,在相关性表中展⽰的是Pearson(⽪尔逊)相关系数。

由于案例数据展⽰的是⾮线性关系,故变量“X”与“Y”间的相关系数仅
为-0.675。

⾮参数相关性表中展⽰的是Spearman(斯⽪尔曼)相关系数,由于随着“X”的增长,“Y”严格单调递减,各变量序列数值的位次(秩)对应严
格相反(“X”中最⼤的值对应“Y”中最⼩的值),故变量“X”与“Y”间的秩相关系数为-1。

参考资料:。

三大相关系数:pearson,spearman,kendall(python示例实现)

三大相关系数:pearson,spearman,kendall(python示例实现)

三⼤相关系数:pearson,spearman,kendall(python⽰例实现)三⼤相关系数:pearson, spearman, kendall统计学中的三⼤相关性系数:pearson, spearman, kendall,他们反应的都是两个变量之间变化趋势的⽅向以及程度,其值范围为-1到+1。

0表⽰两个变量不相关,正值表⽰正相关,负值表⽰负相关,值越⼤表⽰相关性越强。

1. pe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尔森相关性系数)⽪尔逊相关系数通常⽤r或ρ表⽰,度量两变量X和Y之间相互关系(线性相关)(1)公式⽪尔森相关性系数的值等于它们之间的协⽅差cov(X,Y)除以它们各⾃标准差的乘积(σX, σY)。

(2)数据要求a.正态分布它是协⽅差与标准差的⽐值,并且在求⽪尔森相关性系数以后,通常还会⽤t检验之类的⽅法来进⾏⽪尔森相关性系数检验,⽽t检验是基于数据呈正态分布的假设的。

b.实验数据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如:研究⼈跑步的速度与⼼脏跳动的相关性,如果⼈突发⼼脏病,⼼跳为0(或者过快与过慢),那这时候我们会测到⼀个偏离正常值的⼼跳,如果我们把这个值也放进去进⾏相关性分析,它的存在(3)实例代码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原始数据X1=pd.Series([1, 2, 3, 4, 5, 6])Y1=pd.Series([0.3, 0.9, 2.7, 2, 3.5, 5])X1.mean() #平均值# 3.5Y1.mean() #2.4X1.var() #⽅差#3.5Y1.var() #2.9760000000000004X1.std() #标准差不能为0# 1.8708286933869707Y1.std() #标准差不能为0#1.725108692227826X1.cov(Y1) #协⽅差#3.0600000000000005X1.corr(Y1,method="pearson") #⽪尔森相关性系数 #0.948136664010285X1.cov(Y1)/(X1.std()*Y1.std()) #⽪尔森相关性系数 # 0.9481366640102852.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斯⽪尔曼相关性系数)斯⽪尔曼相关性系数,通常也叫斯⽪尔曼秩相关系数。

Spearme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MATLAB实现

Spearme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MATLAB实现

Spearmen 相关系数和Pearson 相关系数及其MATLAB 实现 Spearmen 相关系数,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是一种无参数(与分布无关)检验方法,用于度量变量之间联系的强弱。

在没有重复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变量是另外一个变量的严格单调函数,则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就是+1或-1,称变量完全Spearman 秩相关。

表达式如下:)(161r 312nn d ni i s --=∑=式中,n 为样方数,对原始数据i x ,i y 按从大到小排序,记'i x ,'i y 为原始i x ,iy 在排序后列表中的位置,'i x ,'i y 称为i x ,i y 的秩次,秩次差'i 'i i y -x d =。

使用Pearson 线性相关系数有2个局限:1) 必须假设数据是成对地从正态分布中取得的。

位置n 原始X 排序后 秩次 原始Y 排序后 秩次 秩次差 1 12 546 5 1 78 6 1 2 546 45 1 78 46 1 0 3 13 32 4 2 45 5 1 4 45 13 2 46 6 2 0 5 32 12 3 6 2 4 1 62264513-3r=1-6*(1+1+1+9)/(6*35)=0.6571图1 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上图为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对相关系数r(-1<r<1):A.当|r|越接近1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B.当|r|越接近0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

因为n=6,若|r|>0.829,则样本之间存在相关性,反之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若|r|>0.943,则样本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程序:%%%%%%%%%%%%将以下程序存为mySpearman.m文件%%%%%%%%%function coeff = mySpearman(X , Y)if length(X) ~= length(Y)error('两个数值数列的维数不相等');return;endN = length(X); %得到序列的长度Xrank = zeros(1 , N); %存储X中各元素的排行Yrank = zeros(1 , N); %存储Y中各元素的排行%计算Xrank中的各个值for i = 1 : Ncont1 = 1; %记录大于特定元素的元素个数cont2 = -1; %记录与特定元素相同的元素个数for j = 1 : Nif X(i) < X(j)cont1 = cont1 + 1;elseif X(i) == X(j)cont2 = cont2 + 1;endendXrank(i) = cont1 + mean([0 : cont2]);end%计算Yrank中的各个值for i = 1 : Ncont1 = 1; %记录大于特定元素的元素个数cont2 = -1; %记录与特定元素相同的元素个数for j = 1 : Nif Y(i) < Y(j)cont1 = cont1 + 1;elseif Y(i) == Y(j)cont2 = cont2 + 1;endendYrank(i) = cont1 + mean([0 : cont2]);end%利用差分等级(或排行)序列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coeff = 1 - (6 * sum((Xrank - Yrank).^2)) /(N * (N^2 - 1)); end%函数mySpearman结束%%%%%%%%%%运行下面这个程序%%%%%%%%%%%%%%%%X=[12,546,13,45,32,2];Y=[1,78,2,46,6,45];S=mySpearman(X,Y);%根据以上程序可以算出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571 %%%%%%%%%%%%%%%%%%%%%%%%%%%%%%%%%%%%%%%%%%matlab自带程序coeff = corr(X , Y , 'type', 'Spearman');Pearson 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也叫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用来反应两个变量相似程度的统计量。

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相关系数的比较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相关系数的比较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相关系数的比较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是两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一、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是一种可度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方法。

它通常被用来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通常被用来构建回归模型。

Pearson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其中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0则表示没有线性相关性。

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r=\frac{\sum(x_{i}-\bar{x})(y_{i}-\bar{y})}{\sqrt{\sum(x_{i}-\bar{x})^{2}}\sqrt{\sum(y_{i}-\bar{y})^{2}}}$$二、Spearman相关系数相比之下,Spearman相关系数是一种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方法。

它通常会被用来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单调关系,即不一定是线性的,但是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或减少。

Spearman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同样为-1到1,其中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0则表示没有单调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rho=1-\frac{6\sum d^{2}}{n(n^{2}-1)}$$其中,d是排名差,n是样本的数量。

三、Pearson和Spearman之间的比较虽然这两种相关系数都是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但是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场景。

Pearson相关系数更适合用于度量两个连续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Spearman相关系数更适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此外,Spearman相关系数也更适合用于测量可排序数据的关系,因为它使用的是排序差异,而非变量之间的差异。

利用协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变量间的关系

利用协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变量间的关系

利用协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变量间的关系数据集中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复杂且未知的关系。

重要的是发现和量化数据集的变量相关的程度。

这些知识可以帮你更好地准备数据,以满足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期,例如线性回归,其性能会随着这些相关的出现而降低。

在本教程中,你会了解到相关性是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概要,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变量和关系中,如何计算它。

学完本教程,你会明白:•如何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总结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

•如何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总结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

•如何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总结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monotonic relationship)。

教程概述本片教程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是相关•测试数据集•协方差•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什么是相关有很多原因会使数据集内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例如:•一个变量可能决定或取决于另一个变量的值。

•一个变量很容易与另一个变量有关联。

•两个变量可能取决于第三个未知变量。

这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中很有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的关系。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统计学中叫做“相关”。

相关可能为正,意味着两个变量都在同一方向上移动,也可能为负,意味着当一个变量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就会减少。

相关也可能为零,也就是说这些变量是不相关的。

•正相关:两个变量都在同一方向上变化•零相关:变量间的变化不存在相关•负相关:变量在相反的方向变化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紧密相关,即多重共线性,那么一些算法的性能就会下降。

例如线性回归,为了提高模型的技能,应该移除其中有干扰的相关变量。

我们可能还会对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间的相关感兴趣,因为这些在开发模型输入中,可以用来判断哪些变量会有相关性。

关系的结构可能是已知的,例如它可能是线性的,或者我们也可能不知道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可能采用的结构。

根据已知的关系和变量的分布情况,可以计算出不同的相关分数。

皮尔森相关系数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matlab

皮尔森相关系数matlab皮尔森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反映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或相反的关系,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下面将介绍如何在MATLAB中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

1. 读入数据先在MATLAB中导入需要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的数据,可以使用xlsread函数读入Excel文件中的数据:```matlabdata = xlsread('data.xlsx');x = data(:,1); % 第一列数据作为变量x的取值y = data(:,2); % 第二列数据作为变量y的取值```2. 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MATLAB中可以使用corr函数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函数的语法为:```matlab[r, p] = corr(x, y);```x和y是需要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r是皮尔森相关系数,p是相关系数的p值。

3. 分析结果计算得到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的范围为-1到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越接近于-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的相反。

如果r接近于0,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r只是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则r可能不准确。

计算出来的p值可以用来判断皮尔森相关系数是否显著,p值越小表示皮尔森相关系数越显著。

完整的MATLAB代码如下:% 输出结果fprintf('r = %f\n', r);fprintf('p = %f\n', p);```以上就是在MATLAB中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皮尔森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不能准确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

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性比较在数据分析领域,相关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模型构建和数据解释至关重要。

在众多相关性度量方法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是最常用的两种。

本文将详细比较这两种相关性测量方法,包括它们的定义、计算方式、适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一、皮尔逊相关系数1.1 定义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通常用符号 ( r ) 表示,是一种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其值域在 ([-1, 1]] 之间,表示完全负相关(-1)到完全正相关(1)的范围。

当 ( r = 0 ) 时,表示两者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1.2 计算公式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其中,( cov(X, Y) ) 表示变量 ( X ) 和 ( Y ) 的协方差;( _X ) 和 ( _Y ) 分别是变量 ( X ) 和 ( Y ) 的标准差。

协方差能够反映两个变量如何随同变化,因此,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依赖于协方差。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样本数据进行估计,因此可以计算出样本皮尔逊相关系数:[ r = ]其中,( x_i, y_i ) 是样本数据点,( {x}, {y} ) 是样本均值。

1.3 适用场景皮尔逊相关系数主要用于以下场景:连续变量分析:仅适用于测量连续型变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关系:适合用于评估线性关系,如果数据呈现非线性特征,将导致错误的解读。

正态分布:理想情况下,应保证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4 优缺点优点直观: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值易于理解。

计算简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可以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快速实现。

缺点对异常值敏感:极端数据可能显著影响结果。

局限于线性关系:无法捕捉非线性关系,可能导致错判。

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2.1 定义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评价两组排名之间的关联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armen 相关系数和Pearson 相关系数及其MATLAB 实现
Spearmen 相关系数,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是一种无参数(与分布无关)检验方法,用于度量变量之间联系的强弱。

在没有重复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变量是另外一个变量的严格单调函数,则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就是+1或-1,称变量完全Spearman 秩相关。

表达式如下:
式中,n 为样方数,对原始数据i x ,i y 按从大到小排序,记'i x ,'i y 为原始i x ,i y 在排序后列表中的位置,'i x ,'i y 称为i x ,i y 的秩次,秩次差'i 'i i y -x d 。

使用Pearson 线性相关系数有2个局限:
1) 必须假设数据是成对地从正态分布中取得的。

2) 数据至少在逻辑范围内是等距的。

对于上表数据,算出Spearman 秩相关系数为:r=1-6*(1+1+1+9)/(6*35)=0.6571
图1 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上图为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对相关系数r(-1<r<1):
A.当|r|越接近1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
B.当|r|越接近0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

因为n=6,若|r|>0.829,则样本之间存在相关性,反之则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若|r|>0.943,则样本之间存在极显着相关性。

程序:
%%%%%%%%%%%%将以下程序存为mySpearman.m文件%%%%%%%%%
function coeff = mySpearman(X , Y)
if length(X) ~= length(Y)
error('两个数值数列的维数不相等');
return;
end
N = length(X); %得到序列的长度
Xrank = zeros(1 , N); %存储X中各元素的排行
Yrank = zeros(1 , N); %存储Y中各元素的排行
%计算Xrank中的各个值
for i = 1 : N
cont1 = 1; %记录大于特定元素的元素个数
cont2 = -1; %记录与特定元素相同的元素个数 for j = 1 : N
if X(i) < X(j)
cont1 = cont1 + 1;
elseif X(i) == X(j)
cont2 = cont2 + 1;
end
end
Xrank(i) = cont1 + mean([0 : cont2]); end
%计算Yrank中的各个值
for i = 1 : N
cont1 = 1; %记录大于特定元素的元素个数
cont2 = -1; %记录与特定元素相同的元素个数
for j = 1 : N
if Y(i) < Y(j)
cont1 = cont1 + 1;
elseif Y(i) == Y(j)
cont2 = cont2 + 1;
end
end
Yrank(i) = cont1 + mean([0 : cont2]);
end
%利用差分等级(或排行)序列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coeff = 1 - (6 * sum((Xrank - Yrank).^2)) /(N * (N^2 - 1)); end
%函数mySpearman结束
%%%%%%%%%%运行下面这个程序%%%%%%%%%%%%%%%%
X=[12,546,13,45,32,2];Y=[1,78,2,46,6,45];
S=mySpearman(X,Y);
%根据以上程序可以算出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571 %%%%%%%%%%%%%%%%%%%%%%%%%%%%%%%%%%%%%%%%%
%matlab自带程序coeff?=?corr(X?,?Y?,?'type'?,?'Spearman');?
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也叫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用来反应两个变量相似程度的统计量。

或者说可以用来计算两个向量的相似度(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分类、用户喜好推荐系统中都有应用)。

当两个变量的标准差都不为零时,相关系数才有定义,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
(1)、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都是连续数据。

(2)、两个变量的总体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

(3)、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成对的,每对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

.
%%%%%%%%%%%%将以下程序存为myPearson.m文件%%%%%%%%
function coeff = myPearson(X , Y)
% 本函数实现了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操作
if length(X) ~= length(Y)
error('两个数值数列的维数不相等');
return;
end
N=length(X);
f1 = sum(X .* Y) - (sum(X) * sum(Y))/N;
f2 = sqrt((sum(X .^2) - sum(X)^2/N) * (sum(Y .^2) - sum(Y)^2 /N)); coeff = f1 / f2;
end %函数myPearson结束
%%%%%%%%%%%%%%%%%%%%%
X=[12,546,13,45,32,2];Y=[1,78,2,46,6,45]; %X Y自己定义
P=myPearson(X,Y);
%%%%%%%%%%%%%%matlab自带程序coeff?=?corr(X?,?Y);?
图1 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上图为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对相关系数p(-1<p<1):
A.当|p|越接近1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
B.当|p|越接近0则表示样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

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p后与0.829比较。

与上一个方式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