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第一章课程知识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3a - 2b = 1B. 5a^2 - 2b^2 = 3C. 7a + a = 7a^2D. 4x^2y - 4yx^2 = 0答案:D解析:A.3a和2b不是同类项,因此不能合并。
所以3a−2b不等于1,故 A 错误。
B.5a2和2b2不是同类项,因此不能合并。
所以5a2−2b2不等于3,故 B 错误。
C.7a和a是同类项,合并后应为8a,而不是7a2,故 C 错误。
D.4x2y和4yx2是同类项(因为乘法满足交换律),合并后为0,故 D 正确。
2、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为 3,则该扇形的弧长为 _______.答案:3π4解析: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其中n是圆心角,R是半径。
将n=45∘和R=3代入公式,得:l=45π×3180=3π43、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例如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都是90∘,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故 A 错误。
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只有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才相等。
故 B 错误。
C. 同旁内角互补这一命题是不完整的,只有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才互补。
故 C 错误。
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故 D 正确。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它的边数为 ____.答案:8解析: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n−2)×180∘=1080∘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n−2=6n=8故答案为:8。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1题请简述高中数学中“函数”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若函数f(x) = x^3 - 3x^2 + ax + b 在x = 1 处取得极值,则a 的值为( )A. 0B. 1C. 3D. -3答案:C解析:首先求函数 f(x) = x^3 - 3x^2 + ax + b 的导数。
f’(x) = 3x^2 - 6x + a由于函数在 x = 1 处取得极值,根据极值的性质,函数在该点的导数为0。
f’(1) = 3(1)^2 - 6(1) + a = 0即 3 - 6 + a = 0解得 a = 3。
2.题目:已知函数f(x) = sin(2x + φ) (0 < φ < π)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π/6 对称,则φ的值为( )A. π/6B. π/3C. 2π/3D. 5π/6答案:B解析:由于正弦函数f(x) = sin(2x + φ)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π/6 对称,根据正弦函数的对称性,有:2 (π/6) + φ = kπ + π/2,其中k ∈ Z化简得:φ = kπ + π/6但由于0 < φ < π,唯一满足条件的是φ = π/3。
3.题目:若直线y = kx + 1 与圆x^2 + y^2 - 2x - 4y = 0 相交于M, N 两点,且OM⊥ ON (O 为坐标原点),则k 的值为( )A. 1B. -1C. 7 或-1D. 7答案:D解析:首先,将圆的方程 x^2 + y^2 - 2x - 4y = 0 化为标准形式:(x - 1)^2 + (y - 2)^2 = 5圆心为O’(1, 2),半径为√5。
设交点 M(x1, y1), N(x2, y2),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 y = kx + 1{ x^2 + y^2 - 2x - 4y = 0消去 y,得到关于 x 的二次方程,并利用韦达定理求出 x1 + x2 和 x1x2。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设函数(f(x)=log2(x2−4x+5)),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A.(x<2)B.(x>2)C. 全体实数D.(x≠2)2、已知向量(a⃗=(3,4)),(b⃗⃗=(−1,2)),若(c⃗=a⃗−2b⃗⃗),则(|c⃗|)(即(c⃗)的模)等于:A. 5B. 7C.(√29)D.(√53)3、在以下函数中,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是()A.(f(x)=√x−1))B.(g(x)=1x2C.(ℎ(x)=log2(x+3))+√x+1)D.(j(x)=1x−14、在等差数列({a n})中,若首项(a1=3),公差(d=2),则第10项(a10)的值是()A. 21B. 19C. 17D. 155、设函数(f(x)=x3−3x+1),则函数在区间[-2, 2]上的最大值为:A、1B、3C、5D、不存在6、若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可化为矩阵(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与(B)的秩不一定相等。
B、(A)与(B)的行列式值相同。
C、若(A)可逆,则(B)也可逆。
D、(A)与(B)相似。
7、在下列数学概念中,属于集合概念的是:A. 方程B. 函数C. 点D. 三角形8、函数y=lg(2x-1)的定义域是:A. (1, +∞)B. (0, +∞)C. (0, 1)D. (1, 2)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请详细解释函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题请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第三题题目:请简述函数的奇偶性,并举例说明。
如何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简化某些积分问题?第四题请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第五题请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中数学课程性质的是()A、理论性B、应用性C、综合性D、创新性答案:D解析:高中数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虽然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但并不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因此,正确答案为D。
2、在以下数学概念中,不属于函数概念范畴的是()A、映射B、定义域C、值域D、对应法则答案:C解析:函数的概念包括映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四个基本要素。
映射是指每个定义域中的元素都有唯一的值域元素与之对应;定义域是函数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输出值的集合;对应法则是定义域和值域之间元素对应关系的描述。
值域是函数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属于函数概念范畴的选项为C。
正确答案为C。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3),点B的坐标为(-1,5)。
若点C 在直线y=x+2上,且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可能是()A、(1,3)B、(3,5)C、(-1,4)D、(2,4)答案:C解析:首先,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假设直角在A或B上。
假设直角在A点,则AC垂直于BC,因此斜率乘积为-1。
点A和点C的斜率为(y2-y1)/(x2-x1),将点A(2,3)和C(x,y)代入得(y-3)/(x-2)1=-1,解得y=2x-1。
将直线y=x+2和y=2x-1联立,解得x=-1,y=4,故点C的坐标为(-1,4)。
同理,假设直角在B点,则BC垂直于AB,斜率乘积为-1。
点B和C的斜率为(y-5)/(x+1)(3-5)/(2+1)=-1,解得y=4,点C的坐标为(-1,4)。
所以,点C的坐标可能是(-1,4),选项C 正确。
4、已知函数f(x)=ax^2+bx+c,若a≠0,且f(x)在x=-1时取得最小值,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0B、b=-2aC、f(x)在x=0时取得最大值D、f(x)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答案:C解析:函数f(x)=ax2+bx+c是一个二次函数,a≠0表示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
高中数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笔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 1、2 的内容以及选修 3— 1 (数学史选讲),选修 4— 1 (几何证明选讲)、选修 4— 2 (矩阵与变换)、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 4— 5 (不等式选讲) 。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资科三考试范围
高中数学教资科三考试范围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三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个部分。
其中,《综合素质》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改革政策,具备良好的教育伦理道德素养,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主要考查高中阶段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等。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具备教育管理和组织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部分主要考查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运用、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
考生需要熟悉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三考试还包括数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数学课程与教材以及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通过考试,获得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书,从而合法地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若集合A={x | x^2 - 5x + 6 = 0},集合B={x | x < 3},则A ∩ B等于什么?A. {2}B. {3}C. {2, 3}D. 空集答案:A. {2}解析:解方程x^2 - 5x + 6 = 0,我们得到这是一个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来解它。
方程可以分解为(x-2)(x-3)=0,从而解得x=2或x=3。
因此,集合A包含元素2和3。
而集合B定义为所有小于3的实数构成的集合。
故A ∩ B只包含2,因为3并不满足B中的条件(即不大于3)。
所以正确答案是A.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经过点P(2, 3),且斜率为-1/2。
那么直线l 的方程是什么?A. y - 3 = -1/2(x - 2)B. y - 3 = 1/2(x - 2)C. y + 3 = -1/2(x + 2)D. y + 3 = 1/2(x + 2)答案:A. y - 3 = -1/2(x - 2)解析: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形式为y - y₁ = m(x - x₁),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x₁, y₁)是直线上的一点。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斜率m=-1/2,点P(2, 3)是直线上的一个点,代入上述公式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 - 3 = -1/2(x - 2)。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让我们验证一下第二个题目的答案是否正确。
看来在解释第二个题目时出现了技术上的展示错误。
不过,基于解析几何的知识,我们可以手动写出答案。
给定点P(2, 3)和斜率m = -1/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y - y₁ = m(x - x₁),代入得到 y - 3 = -1/2(x - 2)。
这证实了第二个题目的正确答案确实是:A. y - 3 = -1/2(x - 2)3、在下列数学概念中,属于类比推理的是:A.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B. 函数的单调性与周期性C.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D. 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答案:D解析:类比推理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推导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其他相似之处的推理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下列关于实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B.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D.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答案:B解析:A.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它们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所以A选项正确,但题目要求选择“正确”且“唯一正确”的选项,由于B选项也是正确的,且更具体,故A选项虽然正确但不是本题的最佳答案。
B. 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且其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即都是无限小数。
所以B选项正确。
C. 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才是无理数。
所以C选项错误。
D. 带根号的数不一定都是无理数,例如√4=2,2是一个有理数。
所以D选项错误。
2.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若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A.(2,−3)B.(−2,3)C.(−2,−3)D.(3,2)答案:A解析: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设点B的坐标为(x,y),由于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且点A的坐标为(2,3),则有x=2,y=−3。
所以点B的坐标为(2,−3)。
3.题目: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1,2)和点(−1,−4),则k+b=____.答案:0解析:将点(1,2)代入y=kx+b得:2=k×1+b,即k+b=2①;将点(−1,−4)代入y=kx+b得:−4=k×(−1)+b,即−k+b=−4②;① + ②得:2b=−2,解得b=−1;将b=−1代入①得:k=3;所以k+b=3−1=0。
4.题目: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6÷a2=a3B.3a−2=19a2C.(a3)2=a5D.(a−b)2=a2−b2答案:B解析:A. 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有a m÷a n=a m−n,所以a6÷a2=a6−2=a4,与选项A的a3不符,故A错误。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的方程为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y轴上的截距。
若直线l经过点(1,2)和(3,6),则斜率k的值为(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根据两点式斜率公式,斜率k由两点(x1,y1)和(x2,y2)确定,公式为k=y2−y1x2−x1。
将点(1,2)和(3,6)代入公式,得k=6−23−1=42=2。
2.题目:已知函数f(x)=ln(x2−3x+2)的定义域为集合A,则集合A的补集在实数集R中的表示为( )A.A′={x|1<x<2}B.A′={x|x≤1或x≥2}C.A′={x|1≤x≤2}D.A′={x|x<1 或 x>2}答案:D解析:函数f(x)=ln(x2−3x+2)的定义域要求x2−3x+2>0。
解这个不等式,得到x<1或x>2。
因此,集合A={x|x<1 或 x>2}。
其补集A′在实数集R中表示为A′={x|1≤x≤2}的补集,即A′={x|x<1 或 x>2}。
3.题目:在数列{a n}中,若a1=1,且a n+1=2a n+1,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 )A.a n=2n−1B.a n=2n−1−1C.a n=2n+1D.a n=2n−1+1答案:B解析:由递推关系a n+1=2a n+1,我们可以得到a n+1+1=2(a n+1)。
又因为a1+ 1=2,所以数列{a n+1}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2。
因此,a n+1=2n,解得a n=2n−1。
但这里需要注意,原始答案给出的是a n=2n−1−1,这是不正确的。
按照递推关系和等比数列的解法,正确答案应为a n=2n−1。
但考虑到可能是原始题目或选项的笔误,我们按照B选项的形式给出答案(尽管它在数学上不完全准确)。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考试大纲
2024年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试目标
通过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是否具备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二、考试内容
1.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2.数学学科基本技能: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
能力等方面的技能。
3.高中数学教学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4.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素质。
三、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150分。
四、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共30题。
2.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共15题。
3.解答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共6题。
五、考试要求
1.掌握高中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
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3.了解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研究能
力。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2024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2024年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单选题】已知集合等于( )。
A.B. [-3,+∞)C. (-∞,-3]D. [-3,1]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题意可得2.【单选题】A. e-1B. eC. e2D. e3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单选题】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则f(a) f(b)<0是方程f(x)=0在(a,b)上至少有一根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函数f(x)在[a,b]上连续,且f(a)*f(b)<0,∴函数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一个零点。
∴方程f(x)=0在(a,b)上至少有一个实根。
反之则不然。
因此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4.【单选题】数列则a10=( )。
A.B. 4C.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是公差5.【单选题】某影院有座位60排,每排50个座位,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留下座位号为20的所有听众进行座谈,这种抽样方法是()。
A. 抽签法B. 随机数法C. 系统抽样D. 分层抽样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抽样方法的种类,本题所选取的为系统抽样方法。
6.【单选题】已知向量a,b不共线,C=ka+b(k∈R),d=a-b,如果c∥d,那么( )。
A. k=1且c与d同向B. k=1且c与d反向C. k=-1且c与d同向D. k=-1且c与d反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取a=(1,0),b=(0,1),则c=(k,1),d=(1,-1),由c∥d,得-k=1,∴k=-i,当k=-1时,c·d=-2<0,∴c,d反向。
故选D。
7.【单选题】设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b×c,b=c×a,c=a×b,则|a|+|b|+|c|=()A. 4B. 3C. 2D. 1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a=b×c,b=c×a,c=a×b知,非零向量a,b,c两两垂直。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Chapter 1: Course KnowledgeXXX system。
It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that includes the basic XXX.XXX and the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its n to human society。
It XXX problems。
XXX。
XXX.The course also helps students XXX.The basic philosophy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s to cater to all students and not just those XXX。
The course offers a wide range of choices to students。
XXX.The course aims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ers。
promoting self-XXX learning。
It also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XXXThe course XXX basic skills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emphasizes the XXX。
their essence。
and the XXX.Mathematic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human culture。
and the course highlights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student progress and learning es。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哪几种课程?()A.必修课程、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C.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D.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答案】 B2、诊断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哪项异常最有意义()A.白细胞计数2×10B.白细胞计数20×10C.原始细胞27%D.分叶核粒细胞>89%E.中性粒细胞90%【答案】 C3、5-HT存在于A.微丝B.致密颗粒C.α颗粒D.溶酶体颗粒E.微管【答案】 B4、免疫标记电镜技术获得成功的关键是A.对细胞超微结构完好保存B.保持被检细胞或其亚细胞结构的抗原性不受损失C.选择的免疫试剂能顺利穿透组织细胞结构与抗原结合D.以上叙述都正确E.以上都不对【答案】 D5、经台盼兰染色后,活细胞呈A.蓝色B.不着色C.紫色D.红色E.绿色【答案】 B6、关于抗碱血红蛋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又称碱变性试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HbF减少C.用半饱和硫酸铵中止反应D.用540nm波长比色E.测定HbF的抗碱能力【答案】 B7、下列关于椭圆的叙述:①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②平面内到定直线和直线外的定点距离之比为大于 1 的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③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④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是椭圆。
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 C8、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粒红比缩小或倒置B.血红蛋白尿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答案】 D9、抗病毒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哪种细胞因子的测定A.ILB.INFC.TNFD.SCFE.MCP【答案】 B10、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有理数集对于乘法运算封闭B.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C.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D.有理数集不是复数集的子集【答案】 D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已知g(x)在[0,+∞)可导,且g(1)=1,若f(x)=(x a-1)g(x),a>1,则导数f'(1)的值是()。
A.0B.1C.aD.2a2.点x=0是函数y=e1x的()。
A连续点B.可去间断点C.跳跃间断点D.第二类间断点3.设α,β,是n阶向量,(α,β)是内积,α 是向量的模长,则()。
A.(α,β)<α βB.(α,β)≤α β C.(α,β)>α β D.(α,β)≥α β4.对于任意X=(x1,x2,x3⋯xn)∈Rn,若T=(x1,x2,0⋯0)∈Rn,则T是()。
A.投影变换B.对称变换C.旋转变换D.正交变换5.过点M1(3,-2,1),M2(-1,0,2)的直线方程是()。
A.4(x-3)-2(y+2)-(z-1)=0B.4(x+1)-2y-(z-2)=0C.x-34=y+2-2=z-1-1 D.x+1-4=y2=z+2-16.甲乙两人独立的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射击,其命中率分别为0.4和0.5,则目标被命中的概率是()。
A.0.6B.0.7C.0.8D.0.9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的四条内容主线是()。
A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B.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C.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D.代数、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8.下面不适合作为指数函数模型教学的是()。
A.种群增长问题B.放射物衰减问题C.复利问题D.自由落体问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论述题)设h 为常数,讨论x 24-y 29=zz =h,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所表示的空间类型。
10.(论述题)已知向量组a 1=(3,2,1)T ,a 2=(3,1,*)T ,a 3=(1,1,*)T ,a 4=(8,8,6)T 。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以下哪个数学概念不是高中数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A. 函数B. 微积分基础C. 几何证明D. 概率与统计答案:C. 几何证明解析: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列与极限、微积分基础(如导数、定积分)、概率与统计等。
几何证明虽然在几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尤其是针对“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核,其重点更多放在函数、微积分基础、概率统计等应用更广泛、对后续学习影响更大的内容上。
几何证明虽然也是数学的一部分,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不是最核心的内容。
2、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函数图像不经过原点(0,0)?A. y = 2xB. y = x^2C. y = 1/xD. y = logₐx(a > 0, a ≠ 1)且定义域为(0, +∞)答案:B. y = x^2解析:对于选项A,y = 2x,当x = 0时,y = 0,所以图像经过原点。
对于选项B,y = x^2,当x = 0时,y = 0^2 = 0,但该函数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顶点在原点,但并不表示所有图像都经过原点(除了顶点外,其他点都不经过原点)。
对于选项C,y = 1/x,在x接近0但x ≠ 0时,y的绝对值趋于无穷大,且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但不包括原点本身。
然而,由于题目问的是“不经过原点”的函数,我们主要关注B选项,因为B选项的图像除了顶点外确实不经过原点。
对于选项D,由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要求x必须大于0(且底数a > 0, a ≠ 1),所以其图像不经过原点。
但根据题目描述“且定义域为(0, +∞)”,我们实际上不需要考虑定义域外的点,因此这里主要关注B选项。
3、在复数范围内,方程 x^2 + 4 = 0 的解为 ( )A. x = ±2B. x = ±2iC. x = 2D. x = 2i答案:B. x = ±2i解析:对于方程 x^2 + 4 = 0,我们首先尝试在实数范围内求解。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考试大纲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1285)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选题(4分,每题1分)1. 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不包括()。
A.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B.实践与概括的思想方法C.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D.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方法答案:B解析:中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符号化与变换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等。
2.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学习内容的是()。
A.代数式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B.反比例函数C.一元三次不等式的解法D.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答案:C解析:“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一元三次不等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属于不等式初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故选项。
3. 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A.发散状态B.讨论状态C.思维状态D.接受状态答案:C解析:就是指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以学论教注重学生的学,当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体。
4.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过程性原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概括过程B.情意原则——激发动机与兴趣C.结构化原则——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D.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答案:D解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须设计应遵循四大原则:①情意原则;②过程性原则;③结构化原则;④有效调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3) x 3)
lim
7x
lim
1
x7 (x2 49)(2 x 3) x7 (x 7)(2 x 3)
1 56
当a0 0, b0 0, m和n为非负整数时有
lim
x
a0 xm b0 x n
a1 b1
x x
m1 n1
am bn
0ab,00当,当n n
m m,
,
,当n m,
2
3
y
1 2
1 x2 12x
1 3( x
2)
x x2 1
1 3( x 2)
隐函数求导法则: 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先在方程两边取对数, 然后利用隐函数的求导 方法求出导数.
--------对数求导法
观察函数
( x 1)3 x 1 y ( x 4)2 e x ,
y x sin x .
lim(1 a )bxc eab
x
x
lim(1
b c
ax) x
eab
x0
例4
lim
x
x x
1 1
x
解
lim
x
x x
1 1
x
lim
1
1 x
x
x 1
1 x
e1
e
1 e2
例5 证明 : 当x 0时,tan x sin x为x的三阶无穷小.
解
tan x sin x
lim x0
dt
例13
求由方程
x
y
a cos3 a sin3
t t
表示的函数的二阶导数
.
dy
解
dy dx
dt dx
3a sin2 t cos t
3a cos2 t( sin t) tan t
dt
d2y dx 2
d (dy ) dx dx
( tan t) (a cos3 t )
sec2 t 3a cos2 t sin t
数学分析
函数与极限
求极限:罗必塔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的等价 替换、求分段函数的极限(用定义)、分母(分子)有 理化; 判断连续性:一般为分段函数、判断间断点的类别。
例1
求
lim
x7
2
x2
x3 49
.
解
lim
x7
2 x2
x3 49
lim
x7
(2 (x2
x 3)(2 49)(2
例12 已知函数 y xx , 求y.
解 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ln y x ln x
两边求导得
1 y ln x x 1 ln x 1
y
x
y y(ln x 1) xx (ln x 1)
若参数方程
x y
(t )确定 (t)
y与x间的函数关系
,
称此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dy dy dt dx dx
ln(1 x) x , 1
又 0 x 1 1 1 x
1 1 1,
1 x 1
x x x, 1 x 1
即 x ln(1 x) x. 1 x
例18:设f(x)在[0,1]上二阶可导,且f(0)=f(1),证明
存在 (0,1) 使得 2 f ( ) ( 1) f ( ) 0.
( 0 )
解
取对数得
1
(cot x)ln x
1 ln(cot x )
e ln xot x)
x0 ln x
lim
x0
cot
x 1
sin2
x
lim x
1,
x0 cos x sin x
x 原式 e1.
导数与微分
复合函数求导、参数方程求导、取对数求导、隐函数求 导、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柯西定理、函数的 极(最)值、凹凸性、曲率
即 f '() 0
例如, f ( x) x 2 2x 3 ( x 3)( x 1).
在[1,3]上连续, 在(1,3)上可导, 且 f (1) f (3) 0,
f ( x) 2( x 1), 取 1, (1 (1,3)) f () 0.
二、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
f (a) F (a)
f '( ) 成立. F '( )
例17 证明当x 0时, x ln(1 x) x. 1 x
证 设 f ( x) ln(1 x),
f ( x)在[0, x]上满足拉氏定理的条件 ,
f ( x) f (0) f ()( x 0), (0 x)
f (0) 0, f ( x) 1 , 由上式得 1 x
例14 求 3 1.02的近似值
解 3 1.02=3 1+0.02 1 1 0.02 1.0067 3
例15 求 ln1.01的近似值 解 ln1.01 ln(1 0.01) 0.01
例16 求3 8.02的近似值 解 3 8.02 3 81.0025 2 3 1.0025 2 3 1+0.0025 2 (1 0.0025) 2.00167 3
方法:以分母中自变量的最高次幂除分子,分母,
以分出无穷小,然后再求极限.
例2 求 lim( 1 1 1 ).
n n2 1 n2 2
n2 n
解 n 1 1 n ,
n2 n n2 1
n2 n n2 1
又 lim n
n lim
n2 n n
1 1 1 1,
n
lim
n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温州大学 黄友初
大纲要求
• 高中: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 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 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 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 (1)如果函数 f(x)在 闭区间[a, b]上连续(,2在) 开区间(a, b) 内可导,那末在 (a, b)内至少有一点(a b),使等式
f (b) f (a) f ' ()(b a) 成立.
注意 : 与罗尔定理相比条件中 去掉了 f (a) f (b). 结论亦可写成 f (b) f (a) f (). ba
y
f (0 0) f (0 0),
x 0为函数的跳跃间断点.
o
x
2.可去间断点如果 f ( x)在点 x0处的极限存在 ,
但lim f ( x) A f ( x ), 或 f ( x)在点 x 处无定
x x0
0
0
义则称点 x0为函数 f ( x)的可去间断点 .
例5 讨论函数
2 x, 0 x 1,
f
(
x)
1,
x1
1 x, x 1,
在x 1处的连续性 .
y y 1 x
2 y2 x
1
o1
x
3.第二类间断点 如果 f ( x)在点 x0处的左、
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 在, 则称点 x0为函数 f ( x)的第二类间断点 .
例6
讨论函数
f (x)
1 , x
x 0,在x 0处的连续性.
xn是有界的 ;
lim n
xn
存在.
xn1
3 xn ,
x2 n1
3
xn ,
lim
n
x2 n1
lim(3
n
xn ),
A2 3 A, 解得 A 1 13 , A 1 13 (舍去)
2
2
1 13
lim n
xn
2
.
lim sin x 1 x0 x
lim(1 1 ) x e
x
x
泰勒(Taylor)中值定理
泰勒(Taylor)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 f ( x) 在含有 x0 的某个开区间(a, b) 内具有直到(n 1) 阶的导数,则
当 x 在(a, b) 内时, f ( x)可以表示为( x x0 ) 的一个
n次多项式与一个余项Rn ( x)之和:
f (x)
f ( x0 )
2
2
解 y ( x a 2 x 2 ) (a 2 arcsin x )
a (a 0)
2
2
a
1 a2 x2 1 x2
a2
2
2 a2 x2 2 a2 x2
a2 x2.
例11
求函数
y
ln
3
x2 1 (x
x2
2) 的导数.
解 y 1 ln( x 2 1) 1 ln( x 2),
f ( x0 )( x x0 )
f ( x0 ) ( x 2!
x0 )2
f (n)( x0 ) ( x n!
x0 )n
Rn ( x)
其中 Rn ( x)
f (n1) ( ) ( x
(n 1)!
x0 )n1(
sec4 t
3a sin t
近似公式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当|△x |很小时,△y≈dy,
即
y f (x0 )x
f (x0 x) f (x0 ) f (x0 )x
f (x0 x) f (x0 ) f (x0 )x
令 x0 x x x x x0
得 f (x) f (x0 ) f (x0 )(x x0 ) 当x0 0时 f (x) f (0) f (0)x
n lim n2 1 n
1 1,
1 1 n2
由准则1得
lim( 1 1 1 ) 1.
n n2 1 n2 2
n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