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汇总.
骨密度分级标准
骨密度分级标准
骨密度分级标准通常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T值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基于骨密度测量结果,将骨密度与一个标准(T分数)相比较,该标准是基于年轻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骨密度。
WHO 的骨密度T值分级标准如下:
1.正常:
T分数大于-1:骨密度处于正常范围。
2.骨质疏松症(轻度):
T分数介于-1 到-2.5 之间:骨质疏松症的轻度阶段,被称为骨量减少。
3.骨质疏松症(中度):
T分数小于-2.5:骨质疏松症的中度阶段,被称为骨量减少。
4.严重骨质疏松症:
T分数小于-2.5,并且伴有骨折:被视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这些标准提供了评估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方法,T分数越低,代表骨密度降低的程度越严重。
这些评估通常是通过骨密度扫描(DEXA扫描)等方法进行测量得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骨密度,其他因素如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影响骨折风险和病情的发展。
因此,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骨质疏松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与骨密度由于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发生骨质疏松与骨质减少,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质减少,骨组织的细微结构被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它可以使除头颅外的任何部位的骨骼发生骨折。
已知骨组织的强度有75%~85%与骨密度(BMD)有关。
随着年龄的老化,周身各骨骼的BMD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股骨颈的BMD在20~90岁之间,女性要下降58%,男性要下降39%;股骨粗隆间区(intertrochanteric region)则分别下降53%及35%。
BMD下降到一定程度,易于发生骨折。
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前臂远端(Colles'骨折)、胸椎和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近端股骨骨折(股骨颈居多)。
随年龄的增加,骨折发生率相应增加(就各人种而言,白人、黄人远高于黑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Colles'骨折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5,椎骨压缩性骨折为1∶7,股骨颈骨折为1∶2。
股骨颈骨折而致死亡者占15%~20%,如要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一般需12个月的时间,有些则致终身残疾。
骨峰值与骨重建骨骼内矿物质含量是决定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基础,而成人后的骨峰值(Peak adult bone mass)的高低,是年长后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导致骨矿物质丢失的速度加快等因素均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通过骨重建(bone remodeling)使新骨代替旧骨,保持骨骼的"年青化"。
这种代谢更新,称为骨转换(turnover),每单位骨转换如呈负值,造成骨矿丢失,称为高转换,许多继发性骨质疏松,都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骨的高转换引起。
骨质疏松的病因骨质疏松与骨质减少有着多种致病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疾病及药物等,见表1。
表1. 常见的骨质疏松与骨质减少的原因遗传疾病生活方式药物营养白人、黄人神经性厌食吸烟甲状腺激素不能耐受奶制品家族史甲亢甲亢少活动或过分活动引起无月经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低钙饮食体形小甲旁亢绝经早抗凝药物素食者柯兴氏病未生育化疗酗酒I型糖尿病月经初潮迟抗惊厥药物持续高蛋白饮食类风湿骨质疏松的分型按照骨转换可以分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或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按病因分型可以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绝经后早期骨丢失,丢失的骨骼主要为小梁骨及少量的皮质骨,Ⅰ型引起的骨折,多为Colles'骨折及压缩性椎骨骨折;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由于老年肾功能减退,1α(OH)D3的合成功能下降,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使皮质骨丢失,Ⅱ型骨质疏松多见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诊断对于及早采取治疗和预防骨折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骨质疏松的四个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第一个诊断标准是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来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松,T值在-2.5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因此,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个诊断标准是临床症状和体征。
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出现背痛、身高减小、驼背、易骨折等症状。
此外,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也可以通过触诊、压痛等方法来发现骨骼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诊断骨质疏松。
第三个诊断标准是骨折史。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密度减少,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腰椎、髋部和桡骨等部位的骨折。
因此,有无骨折史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个诊断标准是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可能。
此外,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尿钙的检测也有助于骨质疏松的诊断。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骨密度测定、临床症状和体征、骨折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评估。
只有准确诊断了骨质疏松,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降低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
中医骨病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对人体有何影响?
股骨近端或髋骨自发 性骨折或轻微外伤即 可导致这种骨折。 椎骨的骨小梁减少可导 致下腰部发生压缩性椎 骨骨折,损伤的椎骨萎 缩并导致脊椎变形。这 可以是自发性的或轻微 外伤时发生
摔倒时如用手来支 撑,可导致腕骨骨 折或科利斯骨折 (Colles' fractures)
值-1~ -2.5SD – 为预测骨折的危险定期检查骨量是必要 的,低骨量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 要风险因素
•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
值- 2.5 SD
实验室检查:
• X线检查 • 单光子、双光子、双能、超 声、CT检查
骨转换的生化检查
• 1.骨形成的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 –骨钙素(BGP)
中医辨证治疗
• 肾精不足: • 益肾填精、壮骨 • 方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 脾肾气虚: • 健脾益肾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 钙剂 • 维生素D • 性激素 • 氟化钠
药物治疗(1)作用骨矿化的药物
• (1 )钙:正常成人每天需钙量为 1 ~1.5g 。
• 据统计,中国人钙摄入量400mg/日。 • 老人肠道吸收钙能力较差,饮食摄入量常常不 足。因此老人饮食外补充钙是预防和治疗骨丢 失的方法。 • 每日钙摄入标准
各种钙剂种类
• • • • • • • 无机钙:碳酸钙、氯化钙、 氧化钙、氢氧化钙 有机酸钙:葡萄酸钙、乳酸钙、 枸橼酸钙、柠檬酸钙 有机钙:巨能钙、钙金、 金乳钙、氨基酸钙(乐力) 无机钙和有机酸钙吸收率4-30%,刺激肠胃,易引 起腹泻、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 有机钙吸收率大于90%,不消耗胃酸,对肠胃无 刺激,胃肠道内溶解度高,无毒副作用。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通常是因为骨量减少、骨质变差和骨骼弱化导致。
骨质疏
松症的主要影响是骨折的风险增加。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
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诊断标准,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程度。
骨密度是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指标。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骨组织中的矿物质含量。
常见的骨密度检查有X光密度测量和双能X光吸收测量(DEXA)。
DEXA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准确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骨密度的测量结果用T分数和Z分数表示。
T分数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骨密度相对于一个年轻成人的骨密度的标准差数。
WHO的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诊断标准根据T分数将人分为三个类别,包括正常骨密度、骨量减少和
严重骨量减少。
正常骨密度: T分数≥-1.0
骨量减少: -2.5≤T分数<-1.0
Z分数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骨密度相对于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的骨密度的标准差数。
Z分数和T分数的计算方法类似,但是Z分数不能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Z分数主要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密度。
根据WHO标准,严重骨量减少的患者有很高的骨折风险。
然而,对于骨量减少的患者,骨折风险也会增加,但相对较低。
因此,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骨密度检查和更积极
的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报告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根据您近期进行的骨密度测定,我们将根据结果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
骨密度测定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风险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测定结果如下:1. 测量部位:腰椎、髋关节2. 测量数值:腰椎T值为-2.5;髋关节T值为-3.03. 结果解读: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学会(ISCD)的标准,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出明显的骨质疏松。
腰椎T值小于等于-2.5和髋关节T值小于等于-2.5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标准,而且您的髋关节T值较腰椎T值更低,表明髋关节处的骨质疏松更为严重。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减少导致骨骼易碎的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绝经后、低体重指数(BMI)、低钙摄入、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酗酒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等。
根据您的个人情况,我们推测您的骨质疏松可能与绝经后激素变化、低体重指数及其他风险因素有关。
鉴于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出明显的骨质疏松,为了降低您的骨折风险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1.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对骨健康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通过食物或者膳食补充剂来实现。
2. 物理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无氧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
3.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酗酒和吸烟。
4. 药物治疗: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将建议您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来改善骨密度,并根据您的病情定期复查。
鉴于骨质疏松并不具备明显的自觉症状,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骨密度测定,我们能够对您的骨质疏松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最后,请您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健康!医生/骨密度测定报告人:XXX。
骨密度检查的意义
骨密度检测的意义骨密度是反应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质量的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
骨密度高低可作为预测骨折几率的重要依据。
骨质疏松症为骨质代谢性疾病,当骨质流失过快或合成异常时,则骨质会有疏松现象,尤其是长期卧床病人、植物状态患者均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或在微细碰撞时发生骨折。
孕产妇、中年女性、绝经后妇女、老年男性、儿童以及缺少运动、长期饮酒和喜好饮用碳酸饮料的人,均易受到骨质疏松症的袭扰。
骨密度仪会根据患者资料自动算出T值和Z值数据。
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
Z值是将检查所测得的BMD与正常同龄人群的BMD比较而得出的值。
虽然Z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骨密度水平的测量结果(BMD)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的标准差(SD),定出以下4项指标。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SD(-1~-2.5SD)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儿童骨密度检查的意义儿童骨密度测评是一个综合多个学科复杂专业问题,从骨矿物质的积累和骨的生长发育、均衡营养等方面来说,属于儿科学的研究范畴,因为儿童生长期内骨骼发育不良而影响身高的发育或将来成人后的形体的美观,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通过对骨密度测评确定孩子当生长发育过程中成骨原料的吸收与摄取状况,分析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营养、运动锻炼计划,确保孩子在骨骼生长发育的优势,特别是关于需不需要补钙,如何补钙,是解决摄入的问题还是吸收的问题,通过精确的测评和专业分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骨密度检查报告T值与Z值详解
骨密度检查报告T值与Z值详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慢性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
骨密度(即「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是衡量骨骼强度、预测骨折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老年体检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
面对骨密度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及数据参数,不仅是患者,很多非专科医生也常常是一头雾水。
其实,看懂骨密度报告并不难,关键是要搞清楚两个值:T 值和 Z 值。
读懂了「T 值」和「Z 值」,基本就能判断你是否骨质疏松以及骨量流失的情况有多严重。
大家知道,一生当中人的骨密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青年,机体骨密度逐渐增加,处于「上升阶段」;在 25~35 岁(平均 30 岁左右),机体骨密度处于一生当中的最高峰,即「平台阶段」;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加速,机体骨的密度开始逐渐下降。
T 值的临床意义所谓 T 值,就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的健康青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高于(用 + 号表示)或低于(用 - 号表示)年轻人的标准差数,即 T 值 =(受检者 BMD 值 - 青年人 BMD 平均值)/青年人 BMD 标准差。
T 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反映的是受检者与青年人之间的骨密度(BMD)差异,临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BMD)是否正常,也是目前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指标。
判定标准:-1 ≤ T 值 < 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 < T 值 < -1 表示骨量减少,说明有骨质流失;T 值≤ -2.5 表示骨质疏松症;T 值≤-2.5,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表示严重骨质疏松症。
注意:T 值只适用于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及 < 50 岁的男性,不能用 T 值来诊断其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Z 值的临床意义所谓 Z 值,就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较,即 Z 值 =(受检者 BMD 值 - 同龄人 BMD 平均值)/同龄人 BMD 标准差。
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
老龄(70岁以上)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绝经后女性
低体重
实用文档
不良生活习惯 母系家族史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不
➢老年
可
➢女性
控
➢母系家族史
制
➢出生低体重
因
➢先天性
素
(特发性骨质疏松)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可
➢ 低体重
控
➢ 药物 (皮质激素等)
➢ 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
实用文档
骨密度
骨密度测定的方法
2.双能光子吸收骨密度仪(DPA):用同位素放射源 153Gd (T1/2=242天)发出两种不同能量(100 KeV和 44 KeV)的γ射线,测量它们分别通过骨骼和软组织 的吸收率,通过仪器的数据处理,可以扣除人体软 组织对吸收测量的影响,从而测出人体深部骨骼的 骨密度。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一、增加钙质的摄取 多喝牛奶
多摄食其他含钙量高的 食物
服用钙片:视需要而补充。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主食类:燕麦、小麦、黑面包、麦片、米、糯米。 ➢海产类:鲍鱼、小鱼干、马头鱼、虾、牡蛎、蟹、干贝等。 ➢肉类:猪肉等。 ➢豆类:蚕豆、莲子、黄豆、豆腐乳、豆干、杏仁、豆鼓、豆花、豆皮、黑豆、豆腐 等。 ➢蔬菜类:油菜、空心菜、白菜、海藻、发菜、紫菜、雪里红、海带、芥兰、木耳、 金针菇、枸杞、苋菜、番薯叶、萝卜、芹菜、蒜苗、韭菜等。 ➢水果类:柿子、橄榄、红枣、黑枣、栗子、木瓜、葡萄、核桃等。 ➢奶蛋类:蛋黄、奶粉、乳酪、冰淇淋、牛奶及奶制品等。 ➢其他:酵母粉、红糖、冬瓜糖、菱角、腰果、蜂蜜、瓜子、白芝麻、黑芝麻等。
骨质疏松及骨密度PPT课件
.
6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 ①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 ②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男性步入中年(40岁以后),体内的睾酮类固醇激素分泌也呈下降 趋势,骨质同样在逐渐缓慢丢失中。因此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 是存在的,但发生年龄一般要比女性晚10-15年。
.
15
几种骨密度的测量 方法与原理及比较
.
16
优点 缺点
传统X线检查
骨小梁细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诊断骨折及其骨髓系统疾病
敏感性低、特异性差
.
17
原理
优点 缺点 部位
SPA(单光子吸收法)
使用发射单能γ光子的放射形核素125I或 24A1m 作为辐射源.经过准直的γ光子束通过由某一单 元素组成的一定厚度的物质后测量射入和射出 的光子通量密度
② 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的丢失可以 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 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弯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 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
.
9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
10
骨质疏松的饮食预防
每日钙摄取量,青少年约一千三百毫克、成年女性约一 千毫克。
1、饮食中须有足够的维生素C及矿物质锌、锰、铜 等,才可防止骨质流失。
骨质疏松症
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 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 为骨质疏松症。
.
4
骨质疏松症分类
❖ 第一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 第二类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易压缩变形, 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同时身长缩短。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第12页
临床表现
骨折: 普通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可发生骨折。 骨折多发生于轻度外伤和日
常生活中。
脊椎、髋部、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踝部、髌骨等部位都是骨质疏松性 骨折好发部位。 最常见部位:髋部、脊椎和桡骨远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第1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 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第2页
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个以骨量降低, 骨微结构破坏, 造成骨脆性增加, 轻易
发生骨折为特征全身代谢性骨病 (1994, WHO)
能够和其它抗骨质疏松药品联合应用。
注意补充钙剂并定时监测血钙、尿钙。
剂量和使用方法:骨化三醇 0.25-0.5ug. po . qd 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α骨化醇 0.25-0.75ug.第36页
药品治疗
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固邦、天 可)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增加骨 密度。
其它方法: SPA: 单光子 SXA: 单能X线 QCT: 定量CT
诊疗标准多采取1994年 WHO提议白人妇女骨量 诊疗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第18页
骨质疏松诊疗标准
骨质疏松 骨量降低
正常骨量
同性别 同种族 健康成人
-4.5 -3.5
-2.5
重
中
轻
-1.0
+ 1.0 (T-score)
骨密度检查汇总.
临床应用
相对适用范围
大规模的普查,筛选 对治疗疗效的监测
对疾病影响骨量变化过程的监测
对高危病人的评价:月经不调,继发性甲旁亢、 神经性厌食、过量饮酒、抗惊厥治疗、多发性 非创伤性骨折和慢性制动
临床应用
1:预测骨折的危险性
骨密度测量并不是一种唯一的诊断骨质疏松的 手段,通过与正常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的比较, 可以发现骨量减少的人群,为预测骨折危险性 提供依据 BMD或BMC值与骨强度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 关。骨质阈值应定在小于年轻正常值平均骨密 度2s以下。大量的研究表明,当骨密度在骨 折阈值以下时,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正常:前臂远端、脊椎、髋骨骨密度(BMD) 或骨矿含量(BMC)低于正常年轻成人平均 值1个标准差(s)以内为正常
骨量减少:BMD或BMC值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1~2.5s范围内
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轻人平 均值2.5s或以下
临床应用
2:根据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检测骨密 度和骨矿含量是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 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
定义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 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 值骨量 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 骨贫或骨质缺乏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 变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提出的,其 意为骨质减少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 了孔隙的骨骼
II型: 老年
也包括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原因不明的特 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判断标准表
骨质疏松判断标准表一、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可以获得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骼的骨密度值。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人的骨密度2.5个标准差,则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二、骨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等。
这些指标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以及骨形成的速度。
骨代谢指标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三、骨形态学骨形态学检查可以通过X线、CT或MRI等手段观察骨质的改变。
骨质疏松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紊乱,骨髓腔增大。
这些改变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的风险。
四、骨生物力学骨生物力学研究骨骼在力学作用下的表现和行为。
通过测试骨骼的强度、韧性和弹性等力学性质,可以评估骨质疏松对骨骼功能的影响。
骨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可能预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折的风险。
五、骨组织病理学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骨组织的微观结构,了解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
通过观察成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骨基质的成分和结构等,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的风险。
六、骨龄测定骨龄测定是通过X线检查测定骨骼的发育年龄。
通过比较实际年龄与骨龄,可以评估骨骼的生长发育状况。
骨质疏松时,骨龄测定可以反映骨骼发育的延迟和骨折的风险。
七、骨折风险评估骨折风险评估是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折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FRAX评分、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八、骨量减少的筛查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前期表现,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骨量减少的情况。
筛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等。
通过筛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骨密度保护方法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骨密度保护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为骨量减少和骨质减弱所致。
它使得骨骼容易发生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骨密度保护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措施。
1. 均衡的饮食饮食对于骨质的形成和保护至关重要。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因此摄入足够的钙和磷对维持骨密度很重要。
推荐每天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可以通过饮用牛奶、豆类、鱼类等食物来获取。
此外,维生素D也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可以通过晒太阳或者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来补充。
2. 合理的运动运动是提高骨密度的重要手段。
适度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细胞的生长,增加骨量。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都是对骨骼有益的运动方式。
坚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哑铃等器械进行,可以增加骨骼负荷,促进骨骼生长。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造成的骨折风险。
3. 避免烟草和酗酒吸烟和过量酗酒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破坏骨骼组织,使骨密度下降。
因此,戒烟和限制酗酒对于预防和保护骨密度非常重要。
4. 定期体检和咨询医生定期进行骨质密度检测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骨密度,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此外,咨询医生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了解自己的骨质状况,并得到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5. 注意均衡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均衡的日常生活也能够减少骨折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坐不动或站立不稳定,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减少骨骼的压力。
此外,使用适当的鞋子和辅助工具也可以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总之,骨质疏松的预防与骨密度保护方法包括均衡的饮食、合理的运动、避免烟草和酗酒、定期体检和咨询医生以及注意均衡的日常生活。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我们预防骨质疏松症,并保护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骨密度检查
药物因素:使用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氟化物、降钙素、双膦酸盐 、抗癫痫药物和利尿剂等。
骨质疏松的后果
•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1.死亡率高,在美国四种疾病的死亡率中,髋部 骨折与乳腺癌相同28% 2.住院和医疗保健费用高,骨质疏松在世界常见 病的发生病率已跃第7位,该症患者人数超过2亿 人,每年治疗及住院费高达250亿美元。 3.生活质量下降
不同骨骼部位BMD 参考曲线的比较
女性与男性BMD参考曲线的比较
谢谢
为什么要同时测量程腰椎,髋部,前臂中的两个部位?
1.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根据最低部位骨密度诊断的,全身各 部位的骨密度情况不一致。 2.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腰椎,髋部,前臂。 3.便于增加药物疗效监测的灵活性 @如果仅选择一个部位,当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由于 患者该部位出现骨性关节炎或骨折而不能继续监测。 @不同部位的骨量变化是不一样的。
测量BMD或骨强度的方法:
1. 普通X线照片(最古老的方法,不能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骨量丢失超 过30%以上才能发现)
2. 单光子(SPA)和单能X线吸收法(SXA)(只能测量四肢骨胳,不 能测量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腰椎和髋部)
3. 双能X线吸收法(DXA)(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4. 定量超声(QUS)(只能测量四肢骨骼) 5.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设备昂贵,测量费用高,X线剂
BMD是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1.BMD可反映骨强度的80%,与骨折阀值间接相关。 2.BMD减少与骨折风险增加明显相关
BMD减少1SD,骨折风险增加1.5-2倍 3.BMD的少量增加就可明显增强骨强度。
科普: 骨密度(BMD)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临床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高发年龄、骨代谢指标和阶段及病例分享
临床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高发年龄、骨代谢指标和阶段及病例分享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检验科开展骨代谢指标的分析对治疗监测骨质疏松具有明显时间优势,在治疗3个月后即能评估治疗效果,而骨密度检测至少需要1年后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骨代谢指标主要包括: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血清骨钙素(OSTEOC)等。
骨代谢有两个阶段:骨吸收与骨形成。
案例分享案例一: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正常、成骨转换速率正常本案例属于未患骨质疏松的正常患者,包括β-CROSSL、TP1NP、OSTEOC正常,即是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正常、成骨转换速率正常。
β-CROSSL是骨吸收的指标,反映了骨破坏水平。
TP1NP是骨形成代谢指标,可监测成骨细胞活力和骨形成情况。
OSTEOC是成骨转换速率的指标,主要功能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其浓度反映了成骨转换速率。
案例二: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正常、成骨转换速率低下本案例属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检测结果显示β-CROSSL正常、TP1NP正常、OSTEOC下降,即是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正常、成骨转换速率低下。
OSTEOC是成骨转换速率的指标,主要功能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本案例其浓度下降反映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成骨转换速率比较低,治疗周期需较长,恢复比较慢。
骨质疏松三项的检测有助于监测疗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成骨转换率。
案例三: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下降、成骨转换速率正常本案例属于初诊断为绝经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结果显示β-CROSSL正常、TP1NP降低、OSTEOC正常,即是破骨水平正常、成骨水平低下、成骨转换速率正常。
骨质疏松症之骨密度骨今中外
• QCT在CT图像上勾画的松质骨感兴趣区不受脊柱退 行性变、血管钙化、口服对比剂和含钙或其他矿 物质的食物或添加剂的影响。
• 由于脊柱松质骨的代谢活性约为皮质骨的8倍,因 此,QCT测得的与年龄相关或治疗相关的骨密度变 化比DXA测得的整个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的骨密 度变化更加敏感。
• QCT各机器间的一致性:如果使用同一品牌 QCT产品,各机器间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 致性。有较好的可比性。
3.骨密度测定及评估注意事项
• 腰椎侧位、股骨近端Ward区、转子区骨密度不能用于诊断 。
• 建议使用同一台设备,同时监测的扫描条件、感兴趣区应 与以前保持一致。
• 时间间隔:开始后可每年检测一次。在BMD稳定后可以适 当延长间隔,2年监测1次,特殊病例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 骨质疏松等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干预的疗效监测与评估专家意见,中华 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J],2015,8(1):1-5.
• 治疗开始后可每年检测1次BMD,在BMD达到 稳定后可以适当延长间隔,例如2年监测1 次。对于特殊病例,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 骨质疏松等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
• 在含松质骨成分越多的部位BMD提高越为明 显,典型的BMD升高程度依次为腰椎>全髋 ﹥股骨颈﹥前臂远端,治疗开始后的前612个月升高最快,随后趋于缓慢。
程晓光,王亮,曾强,等.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 (2018).中国骨质疏松杂志[J],2019,25(6):733-736.
• 仅需在CT扫描机的基础上简单配备一套QCT 体模和分析软件即可开展QCT骨密度测量检 查,因此,QCT骨密度测量技术适合我国国 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原发性甲旁亢
图片引用自河南省骨科医院叶进主任
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
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BMD)是用来衡量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骨骼中的钙和磷等矿物质的含量和骨骼组织的稠密程度,也就是骨密度,通常用克/立方厘米(g/cm)或克/平方厘米(g/cm)来表示。
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来测量,是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薄、变弱,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骨质流失,也就是骨细胞的吸收和分解作用超过了骨细胞的生成和修复作用。
这种失衡会导致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下降,从而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营养状况、药物使用等。
女性、老年人、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是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D指数可以分为正常、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三个等级。
正常的BMD指数在-1.0及以上,骨质疏松的BMD指数在-2.5至-1.0之间,严重骨质疏松的BMD指数在-2.5以下。
BMD指数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其中,DXA 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准确地测量骨密度,而且辐射剂量较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BMD指数的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对于处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人,如女性、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建议定期进行BMD指数测量,以及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补充钙、维生素D、运动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总之,骨密度骨质疏松指数是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对于处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人,建议定期进行BMD指数测量,以及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补充钙、维生素D、运动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概论
降低 原发性减少
疗效较差
继发性骨质疏 松症
内分泌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 病
药源性骨质疏 松症
营养缺乏性疾 病
慢性肝、肾、 肺等脏器疾病
结缔组织性疾 病
废用性骨质疏松 症
先天性疾病
其他疾病与因 素
内分泌性骨质疏 松
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
欣综合症) 性腺功能减退 肢端肥大症 甲旁亢 甲亢
未 富 先 老 的
60
100
老 年 人 口 大 约 为 万 人
1000
年 人 大 约 为 万
岁 以 上 的 老 年 人 大 约 为
个 进 入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省 份
国 家 , 年 已 开 始 进 入
2006
我 省 老 年 人 口 概 况
1.73
老
亿龄
化
社
病骨 学质
疏 松 的 流 行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运 动 和 制 动
药物和疾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骨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抑制蛋白质合成,长期 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基质合成下降,抑制骨形成。
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主要由性别、遗传、种族等因素决定 后天的因素包括:钙的摄入量,体育锻炼 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30-40岁 男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40-50岁 而股骨的峰值骨量出现较早,男女均在20-30岁
年龄 女∶男 骨丢失
骨丢失速率 主要病因
骨折部位
甲状旁腺功能
肠钙吸收
1,25-(OH)2D3生成
雌激素治疗反应
Ⅰ型(绝经后)
50~65岁 >6∶1 小梁骨为主
加速性 雌激素缺乏+衰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
因 素
饮食中钙缺乏
维生素D缺乏
骨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松症
分类
骨质疏松分为与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老 年性骨质疏松(II型),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 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指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 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详
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 的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关节与骨质疏松症 消化道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多发性骨髓瘤 家族性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症 肾性骨营养不良 佝偻病与软骨病
老龄(70岁以上) 绝经后女性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不 可 控 制 因 素
老年
女性
母系家族史
出生低体重
先天性
(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低体重 可 控
药物 (皮质激素等) 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 吸烟,过度饮酒、咖啡等 体力活动缺乏
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
承德附属医院脊柱外二科 杨波
骨质疏松症
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提出的,其意为 骨质减少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了孔隙 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
定义
NIH (2001) WHO (199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以骨量低下,骨微 结构破坏,导致骨 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忌吃的过咸 忌多吃糖 忌摄入脂肪过多
骨质疏松症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60岁以上人口已达1.72亿,占世界老年 人口的23.6%,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 在中国。 总患病率是16.1%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虽然骨质 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在中国已经开展了 20年,但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仍然 有待提高。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 骨强度下降导致 骨折风险性增加为 特征的骨骼系统疾 病。骨强度主要由 骨密度和骨质量来 体现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700,000+
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0,000次
其他骨折: 300,000+
腕部骨折: 200,000+
髋部骨折: 300,000+
Riggs BL, Melton LJ. Bone 2007
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 疼痛 脊柱变形 骨折
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疼痛
患者可有腰 背酸痛或周 身酸痛,负 荷增加时疼 痛加重或活 动受限,严 重时翻身、 起坐及行走 有困 难
疼痛
病情 加重
骨质疏松 的 恶性循环
活动减 少卧床
骨吸收 增加
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 者可有身高缩 短和驼背。椎 体压缩性骨折 会导致胸廓畸 形,腹部受压, 影响心肺功能 等
骨质疏松症
I型与II型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项目 I型 II型
>70 2: 1 梁骨和皮质骨 不加速 脊椎(多发型) 和髋部 增加 减少 原发性降低
钙三醇合成减少
年龄(岁) 50~70 性别比(女:男) 6:1 骨丢失的类型 主要失小梁骨 骨丢失率 加速 骨折部位 脊椎(压缩性) 和桡骨远端 甲状旁腺 降低 钙吸收 减少 25(OH)D3转变 继发性降低 为1,25(OH)2D3 主要原因 雌激素缺乏
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骨折
腰椎
发生脆性骨折 的常见部位为 胸、腰椎,髋 部,腕骨,指 骨及跟骨
腕骨
髋 指骨 跟骨
骨质疏松症
诊断
脆性骨折: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 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 骨密度测定: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是目 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监测自然病 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DXA(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 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的 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1
WHO推荐: 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 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 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 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 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一、增加钙质的摄取 多喝牛奶
多摄食其他含钙量高的 食物
服用钙片:视需要而补充。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主食类:燕麦、小麦、黑面包、麦片、米、糯米。 海产类:鲍鱼、小鱼干、马头鱼、虾、牡蛎、蟹、干贝等。 肉类:猪肉等。
诊断标准2
现在用T-Score表示,即T值>-1.0为正常,-2.5 〈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 在绝经前妇女或<50岁的男子和儿童,不要用WHO的 BMD诊断分类标准。在这组人群中,不能只根据密 度测量标准诊断骨质疏松症。国际临床密度测量 协会(ISCD)建议,不用T分,应该用种族或民族校正 的Z分,Z分≤-2.0定义为“比实足年龄的骨矿物质 密度低”或“比该年龄的预期范围低”;Z分>-2.0 定义为“在该年龄的预期范围内”。
豆类:蚕豆、莲子、黄豆、豆腐乳、豆干、杏仁、豆鼓、豆花、豆皮、黑豆、豆
腐等。 蔬菜类:油菜、空心菜、白菜、海藻、发菜、紫菜、雪里红、海带、芥兰、木耳、 金针菇、枸杞、苋菜、番薯叶、萝卜、芹菜、蒜苗、韭菜等。 水果类:柿子、橄榄、红枣、黑枣、栗子、木瓜、葡萄、核桃等。 奶蛋类:蛋黄、奶粉、乳酪、冰淇淋、牛奶及奶制品等。 其他:酵母粉、红糖、冬瓜糖、菱角、腰果、蜂蜜、瓜子、白芝麻、黑芝麻等。
骨质疏松症
诊断流程
骨量减少高危人群
BMD测量
减 低 初筛试验 异常 进入低钙血 症或高钙血 症诊断程序
BMC(或BMD)正常
血PTH、VD
定期追踪观察
正常
原发性骨量减少
异常
继发性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更重要 •从任何时候都不算早 •从任何时候都不算迟 •尽早预防、长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