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
•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
、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 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 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 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 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 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 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 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 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 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 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小结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一个 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文 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 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 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 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知错能改,否则会丧失朋 友,失去友谊。告诉人们 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 做一个守信人。
乘
船
• 《乘 船》
给下列字词注音释义
歆 辄 携 邪 拯
xīn
zhé 当即、当下
• 作业 • 1、抄写课文一遍 • 2、背诵课文
xié 携带
yé 相当于“吗”的意思 zhěng 救助
一起,都
当时
想要
搭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代词,这件事
对……感到为难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 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
恰巧,幸而
还
同意
•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 抛弃 为什么
• 王欲舍所携人。
译文: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 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 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初一语文上册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语文
•乘船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 1. 歆则难之 • 2. 幸尚宽 • 3. 王欲舍所携人 • 4. 已纳其自托 • 5. 遂携拯如初
•感到为难
•幸而,恰巧 •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 求。 •救助。
•内容研讨
• 1.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 2. 思考: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
认为谁的做法好,好在哪里?
•各抒己见
•华歆
•王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字词积累
•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 1. 与友期行 •约定 • 2. 太丘舍去 •离开 • 3. 尊君在不 •现在写作“否”,表示疑问 • 4. 相委而去 •丢下,抛弃 • 5. 则是无信 •信用 • 6. 下车引之 •牵引,拉 • 7. 入门不顾 •回头看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 于谦词。
• ①•①尊君 ②•②家君 ③•③陛下 • ④•④令尊 ⑤•⑤寡人 ⑥•⑥足下 • ⑦•⑦令郎 ⑧•⑧老朽 ⑨•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内容思考
•1. 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 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 ,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 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 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 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内容思考
•2. 元方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 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 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 ,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 格特征。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期 行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
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
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
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这则短文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本文亦不例外。
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
“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乘 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请求搭他们的船一起逃难,华歆立即表示不同意。
王朗认为船上还宽松,答应了这个人的请求。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打算扔下搭船的那个人。
华歆不同意,认为既然答应别人,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不履行承诺。
世人就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王二人品行的高下。
这个故事在写作特点上与《期行》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主旨上也与《期行》有近似之处。
它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课文翻译期 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 船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语文版七上语文22《世说新语》二则
乘船
全文翻译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 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 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 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 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 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 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 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 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
重点字词积累拓展:
1.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太பைடு நூலகம்舍去--4.则是无信--5.下车引之--6.入门不顾---
不期而遇 (约定) 舍近求远 (放弃) 去危就安 (离开) 言而有信 (诚信) 引吭高歌 (拉) 瞻前顾后 (回头看)
想一想: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 有什么不同?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文言知识累积
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感到为难。 文言句式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同表判 断。 倒装句:“何为不可?”正常语序:“为何不可?”
课后作业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他们的“优劣”?
通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开始华歆 对别人的求救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 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金, 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 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遇到危险 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他是一个对自己 说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2021)
2021《<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此书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它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一则被编入“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寒雪:这里指寒冷的雪天。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可,可以,能够。
拟,相比。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1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中午时分。
1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5.至:到。
16.时年:那年。
17.戏:嬉戏。
1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9.待:等待。
2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2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2.信:信用。
23.礼:礼貌。
24.引:拉。
25.顾:回头看。
26.谢太傅.(fù)27.柳絮.(xù)28.雪骤.(zhòu)29.无奕.(yì)女重点虚词1.与:跟,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22.《世说新语》【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全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含上下册)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全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含上下册)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1)《咏雪》 (1)《陈太丘与友期》 (2)《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3)《论语》十二章 (3)《诫子书》 (5)《狼》 (7)《寓言四则》 (10)七年级下册 (11)《孙权劝学》 (11)《木兰诗》 (16)《卖油翁》 (21)《短文两篇》 (23)《陋室铭》 (23)《爱莲说》 (25)《河中石兽》 (27)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2〉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 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 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 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当朋友问年仅七岁的元 方“尊君在不”,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 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 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 方.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从小就知道守时守信有 礼的人。
复习目标
理解文言字词,会翻译全文。 理解两篇文章各自阐释的道理。 理解两文主旨及写作特点上的异同。
作者简介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 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 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 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 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 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 “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课文《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
诚信
句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词语: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光明正大 海枯石烂 竭诚相待 开诚相见 开心见诚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 要诚信吗?
问
遂( 于是,就 )携( 携带 )拯(救助 ) 如( 像 )初( 当初 )。 世( 世人)以 ( 根据)此(代词这件事 )定( 评定 )华、 王之( 结构助词 的 )优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一、选择题1.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待君久不至,已去:等了您很长时间您也没来,已经走了.B. 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很羞愧,下了车去拉他.C. 歆辄难之:华歆当时就想为难他.D. 幸尚宽,何为不可:幸而船上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答案】C【解析】A.正确;B.正确;C.“难之”是“对此事感到为难”的意思,“歆辄难之”应译为“华歆当时对此事感到为难”;D.正确.故选:C.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本题时还要注意倒装和省略现象.二、语言表达2.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错误,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陨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石质陨星。
它是流星体自宇宙太空落到地面上的残骸。
闯入地球大气层的诸多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时,由于有些流星体质量较大,①在经过与地球大气剧烈的摩擦后未能充足燃尽,最后坠落到地球表面形成陨石。
②陨石包含着丰富的大量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对它们的分析将有助于探求太阳系的演化奥秘。
(1)第①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错误,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2)第②句中语序排列错误,应______。
【答案】充足;充分;对换“丰富”与“大量”的位置【解析】(1)词语使用错误,①句“充足”与“燃尽”搭配不当;(2)语序排列错误,②句从数量上来修饰的词应放在前面.答案:(1)充足充分(2)对换“丰富”与“大量”的位置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三、其他3.《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集,主要记叙了______到______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讲解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讲解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一部以言论为主的政治言论体,以记录、整理东晋时期名士的言谈为主要内容。
在世说新语的内容中,既有史实,又有虚构,但不管真实与否,这些言论依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世说新语中的一则课文进行讲解。
课文:慕融为荆州刺史,辞世临终,诏杀鸡持之。
鸡至而遗其股曰:“至者死耳,与余何有?”于此可观慕融之志节。
慕融(? — 300年),字德操,吴郡呉縣(今江蘇蘇州)人。
曹魏末年蜀汉被东吴攻灭,魏国将领郭淮被杀,江陵、荆州也被占领。
当时慕融担任荆州刺史。
在慕融的一生中,他以忠诚正直闻名于世,所以辞世前的临终之际,他下令杀鸡以示自己的深情厚谊和志节。
在这则课文中,通过慕融临终前的行为可以窥见他的志节。
他并非害怕死亡,而是希望能以此行为表现自己的坚毅和气节。
这种坚毅和气节的品质在古代被视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而慕融也正是凭借这种品质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钦佩。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忠诚正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慕融作为一位身怀家国情怀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坚守初心,保持忠诚正直的品格,不仅在当时得到了江陵、荆州的百姓的尊重和爱戴,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忠诚和坚持正义的品质始终是受人尊敬的。
慕融在临终之际仍以杀鸡遗其股来表达自己的志节,并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和表演,更多地是一种对自己坚守忠诚正直品质的体现。
总的来看,这则课文通过慕融临终前的一次行为,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正直的崇尚,也反映了慕融这位政治家的高尚品格和为政务实之风。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启示了我们现代人要坚守初心,保持正直,忠诚待人,做一个有担当、有志节的人。
通过对这则课文的讲解,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高尚品质与人格风范。
慕融以其忠诚正直的品质,成为了古代社会的楷模,同时也给我们现代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希望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够牢记慕融的品质,努力践行忠诚正直的品格,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语文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2)
❶生难字。
华歆.(xīn)
辄.(zhé)
携.(xié)
拯.(zhěng) 尊君在不.(fǒu)
❷重点词语理解。
①与友期.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定)
②太丘舍去.(离开)
③时.年七岁(当时)
④尊.君.在不(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⑤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⑥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⑦下车引.之(牵引,拉)
例3、实验室要用密度为1.6g/cm3的硫酸 100g,需用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硫酸?
2、两个物体问题
例4、一块石碑的体积是30m3,要计算它的 质量,取一小块样品,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是 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将样品浸入水中, 水面上升到150mL,问大石碑的质量是多少?
例5、1m3的水结成冰,求冰的体积?(ρ冰 =0.9×103kg/m3)
施润泽滩阙遇友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3、 赏析小说精妙的艺术手法。
字音
• 嘉靖.(jìng) 辏.集(cîu) 喧 阗.(tián) 趱.步(zǎn) 两 锭.(dìng) 牯.牛(gǔ) 鬻.身 (yù) 恁.样(nân) 缫.丝 (sāo) 绵纩.(kuàng) 停 桡.(ráo) 蒿.恼(hāo) 齑.粉 (jī) 朝膳.(shàn) 刁 蹬.(dēng) 嫡亲(dí)
❾重点句子翻译。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便离开了,他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③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④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那么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那么》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那么》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份:1.《世说新语》是集,要紧记叙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3分)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4分)华歆()辄()携()拯()3.说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10分)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因此疑,正为此耳(因此:)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8分)⑴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若是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4分)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判他们的“好坏”?(4分)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如何明白得元方的行为?(4分)第二部份:(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刻画要紧人物的?(4分)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4分)10.释词:(4分)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4分)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4分)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4分)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4分)(二)华歆、王朗俱搭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
解
内容预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
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
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
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懂得为人的道理,而且是“晓之以理”。
不是无礼取闹,一个聪敏机智、不卑不亢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⑵篇幅短小,情节完整、详略得当。
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先交代了对话的背景,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是对话部分的铺垫,又是必不可少,所以略写。
发展与高潮部分是对话,这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详写。
而故事的结局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语言简
洁,意思却很明了。
四、参考译文
《期行》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走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想跟元方握后,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巧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上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好坏。
【类文品读】
捉刀
刘义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①代。
帝自
捉刀立床头②。
既毕,令间谍问日:“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日:“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崔季珪:崔琰。
据说他长得美而威严。
②床头:即坐榻一侧。
汉代没有椅子,一般用坐榻。
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自以形陋(认为)B.不足雄远国(表示威严)
C.魏王雅望非常(好的名望)D.魏王雅望非常(不寻常)
2.文中的魏武是谁?从文中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3.用现代汉语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
4.匈奴的使臣怎样看出床头的捉刀人是英雄的?在故事的结尾处,魏王为什么要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5.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捉刀”一词出自这个故事,简述它在文中的词义,现在我们常用它形容什么?
(参考答案:1.C(应为“相貌威严而美”)2.文中的魏武是曹操。
从文中捉刀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有心计,猜忌多疑,忌贤妒能的性格特征。
3.略4.(例)匈奴的使臣不被假象所迷惑,他必是从曹操举止自若的神情中看出了破绽,这个使臣不简单,所以曹操要派人追上去杀掉他。
5.言之成理即可6.“捉刀”一词在文中就是“握着刀,拿着刀”的意思。
现在我们常用“捉刀”这个词来表示代替别人做事。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