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成穗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地区多穗型小麦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北京地区多穗型小麦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2021.4北京地区多穗型小麦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孟范玉1佟国香2满杰1毛思帅1解春源2周吉红1(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400)摘要: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梯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成熟期亩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对亩穗数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籽粒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基本苗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高产,最高产量对应的亩基本苗均是30万,2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

关键词:多穗型小麦;产量;密度;北京地区根据对北京市房山、大兴、顺义和通州等4个小麦主产区276个监测点结果统计分析,部分地块播种时基本苗过大(最高的亩播种量达25kg,基本苗45万耀50万),冬前徒长严重,抗寒性下降,越冬死苗率增加,亩穗数下降;部分地块基本苗不足,特别是晚播(10月10日)地块小麦亩基本苗尚不足40万,冬季基本上没有分蘖产生,群体不足,影响最终产量。

本试验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适宜的播种期内,设计不同的播种密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便为生产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小麦种分别是轮选987和农大211,均属于多穗型品种。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进行。

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夏季盛行温暖的偏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

小麦全生育期日均温为11.0益,降雨量为197mm。

土壤为沙壤土,0~20cm 土层含有机质24.8g/kg、全氮1.3g/kg、碱解氮94.2mg/kg、有效磷30mg/kg、速效钾108.0mg/kg o 1.2试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主区为品种,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副区为播种密度,设计5个基本苗梯度,分别为25万/亩、30万/亩、35万/亩、40万/亩、45万/亩和50万/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2.5m2(2.5mx5.0m)。

浅谈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的原因及对策

麦 3~ 4叶期 时苗 势弱 , 麦 苗分 蘖第 一 叶位 空 缺 , 造成 因而
造成 了上 位分 蘖成 穗 少 。 同一 地 块 在播 种 情 况 相 同 的条 件下 , 用 相 同肥 料 , 料 运 筹 方式 不 同 , 穗 率 也 不 相 使 肥 成
量 以及分 蘖成 穗数 , 都有 很大 影 响。播 量 大 , 密度 高 时 , 往 往延 缓分 蘖期 , 降低 分蘖 速度 。调 查发 现许 多农 户 都 是抱
7 2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 c B l 2 1 ,8 1 ) A hi Si u1 0 2 1 ( 1 . .
浅 谈 影 响小 麦 分 蘖 成 穗 的原 因及 对 策
杨 翠 侠
( 县屏 山镇农 村经济技术工作站 , 泗 安徽泗县 24 0 ) 3 3 0

要: 分析 影响小麦分 蘖成 穗的 因素 , 主要 有播种量过 大、 秋冬 气温低 、 土壤 湿度 不适、 种质 量不 高、 播 施肥 不 当、 播

素, 以期 提 高 我 县 小 麦 分 蘖 成 穗 率 , 加 产 量 , 升 生 产 增 提
水平 。

更易 形成 弱苗 , 蘖成 穗较 少 。 分 调 查发 现 , 底肥 由于速 效肥 的不 足 , 小 在
1 5 施肥 不 当 .
l 影响 小 麦分 蘖成 穗 的主 要 因素
1 1 播种 量 过大 . 播 种密 度对 分蘖 的迟 早 、 分蘖 速 度 、 数
12 秋冬 气温 低 , 效 积 温 减 少 . 有
为 1 1 ̄ 高于 1 ̄ 或低 于 3 都 不 利 于分 蘖 , 0~ 8C, 8C ℃ 即使 有
分蘖, 成穗 率 也低 , 别 是初春 遇 到低 温寒 流 , 麦容 易 受 特 小

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

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

日照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1]。

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省种、省肥、增产的效果,对促进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目前小麦生产中,仍然有部分农户播种量偏大,每亩播种量达到20.0kg ,个别的农户甚至每亩超过25.0kg 。

这种现象在不少地区比较普遍,既浪费了种子,增加了群体密度,使无效分蘖明显增多,又造成小麦减产。

这些农户长期的种植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为了进一步研究全市不同生态区小麦适宜播种量,掌握不同播量情况下小麦全程生长动态,为农民提供科学种田的示范样板和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2018年特开展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在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小邵疃村。

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以上水平。

0~20cm 土壤有机质含量0.95%、速效氮91mg/kg 、有效磷41mg/kg 、速效钾95mg/kg 。

1.2试验设计试验小麦品种为鲁原502[2],2011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品种,该品种2012年在日照市开始试验示范,2014年大面积推广,2018年达到2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0%左右,具有代表性。

该品种逐步代替济麦22号[3]在市面上推广,其突出特点是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较好,丰产性、适应性不同播量对小麦鲁原502生长动态及产量影响试验作者简介:陈为堂(1974-),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董加贵(1964-),男,研究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E-mail:***************陈为堂葛晓梅李晓英时玉娟惠海滨董加贵(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日照276826)摘要:针对日照市小麦生产中播量偏高问题,选用有代表性的小麦新品种鲁原502进行播量对比试验,设置每亩5.0kg 、7.5kg 、10.0kg 、12.5kg 、15.0kg 共5个播量处理,设置15.0kg/亩播量作对照。

结果表明,小麦播种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播种量过多,群体太大,不利于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无效分蘖多,反而浪费地力和种子,增加成本。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杨建1101043500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

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

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

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

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

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

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

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

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

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

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

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

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

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

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

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

15972581_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15972581_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决定群体发展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小麦的分蘖、成穗和群体动态发展与产量因素的构成密切相关,历来都是高产栽培技术调控的重点,众多学者对小麦的分蘖特性进行了研究[1~8]。

赵广才[9]在分析了北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的性状特征后发现,主茎以及一级分蘖的第1~3蘖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显著优于其他分蘖,于是提出了优势蘖组的概念,把主茎和第1~3蘖苏玉环,刘保华,马永安,陈冬梅,王雪香,贺维昭,赵志军(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为了给冀中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生产试验,在适期播种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品种的分蘖力不同,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也不一样,其中,邯4564分蘖力较强,基本苗数量在150万株/hm 2为宜;邯麦16号分蘖力中等,邯麦13号分蘖力一般,基本苗数量在300万株/hm 2为宜。

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品种单株分蘖与成穗的影响不同,其中,对邯4564的分蘖力和分蘖成穗数影响显著,对分蘖成穗率影响不明显;对邯麦16号的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影响显著,对分蘖力影响不显著;对邯麦13号的分蘖力、分蘖成穗数和成穗率影响均为显著。

从单位面积穗数的构成分析,成熟期的单株分蘖95%以上来源于冬前分蘖,春季分蘖成穗很少。

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品种的分蘖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并注重培育冬前壮苗,保证低位蘖成穗。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产量;分蘖特性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4-0013-05收稿日期:2017-01-20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826331D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作者简介:苏玉环(1982-),女,河北衡水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

E-mail :suyuhuan1982@ 。

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及防控策略

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及防控策略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本文首先从土壤肥力、播种前准备、播种技术、倒春寒、小麦种子、施肥、病虫害等方面分析小麦栽培影响因素,然后从品种选择、种子预处理、基肥施用、土壤处理、整地造墒等方面阐述播种前准备小麦栽培技术,从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等方面阐述播种小麦栽培技术,从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阐述田间管理小麦栽培技术,最后阐述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针对性提高河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

一、小麦栽培影响因素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能够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小麦生长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地养分和水分,土壤肥力充足则能够保障小麦高产、高品质影响。

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与耕层深度、施肥效果、灌溉效果具有直接关联,耕层深度越深则小麦越容易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小麦栽培过程中会尽量加深土地耕层以改善种植效果;施肥类型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二者均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是无机肥大量施用会破坏土地养分结构、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控制施肥量;灌溉效果主要受地区水文资源发达情况和灌溉水利工程影响,河南地区水文资源发达只需要适时补水浇灌即可。

2、播种前准备播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种子预处理、基肥施用、土壤处理、整地造墒等工作,种子预处理的目的是预防病虫害、提高种子出苗效率,若种子预处理技术差则小麦基本苗数量会有所下降且容易出现病虫害;基肥施用可以强化土壤肥力,基肥类型可以采用小麦秸秆,若基肥施用不足则小麦基本苗长势会受到影响;土壤处理主要指撒施毒饵,让其能够后续土地翻整杀死地下虫害,略过土壤处理步骤则病虫害防治效果会受到影响;整地造墒主要指土地翻耕灌水,确保土壤耙实,整地造墒耕层不深或者田间持水量不足则对小麦出苗和生长不利。

3、播种技术播种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等工作,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则小麦出苗率会受到影响;播种量过大会导致小麦根系吸收不到充足的养分;播种方法主要采用机播方式,机播后土层压实程度会直接影响小麦出苗难度;播种深度会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若播种深度较浅则小麦生长会迅速消耗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而土壤深层中的有机质无法被根系吸收,这样小麦生长态势受阻,最终在抗冻害方面的能力不如深耕层的小麦苗。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摘要: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1],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三者的乘积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

在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处于支配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则处于接受影响的地位,而这三因素的组合又受栽培方式、播种密度、播期等因素有关,只有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2]。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增产1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蘖发生和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

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

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定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

粒重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

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3]。

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产量是三因素的乘积,所以只注重穗数的增加而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减少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很多的研究[4]发现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与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

种子处理、播期和压麦对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处理、播期和压麦对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表 明 :邯 67 12适 宜播 种期 为 1 0月 1— 5日,种 子 包衣并配合 底施 锌锰 肥 、三叶 期压 麦 均能 1 有 效提 高小麦分 蘖成穗 和产 量。
关 键词 :邯 6 7 ;种子 包衣 ;微肥 ;播 期 ;压麦 ;分 蘖成 穗 12 中图分 类号 :¥ 1. 0 5 2 11 文献 标识 码 :A
h g i e a ig a d hih y ed i h tl re rn n g il . l
Ke r s Ha 2; S e o t g Mir — n r e i z r D t fs wig; S e l g s p r s ; T l r y wo d : n 61 7 e d c ai ; n c o mi e a fr l e ; a e o o n l t i e di u pe s n ie
提高分蘖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 的一个重要途径[ ] J 。为 了促进 良种 良法相配套 ,针对邯 6 7 q 12
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中等的特点 , 研究了种子处理 、增施微肥 、播种期和麦 田镇压等栽培措施对提高 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的作用 ,以期为优化该品种栽培技术和充分挖பைடு நூலகம்高产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I fu n e o e d Tr a m e t P a t g Da e a d o n e c fS e e t n , l n i t n n l n
Ti e rn n ed o i t r W h a l r Ea i g a d Yil fW n e l et
文章编 号 :10 .6 1 2 0 ) 10 6 -3 0 813 ( 0 6 0 -0 00
种子处理、播期和压麦对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孟 庆树

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

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稳定是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基础,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因素就是小麦的有效分蘖率,有效分蘖率成穗越高,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小麦的产量才有可能更高,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症状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如何提高小麦的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当中,保证小麦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小麦分蘖小麦绿色高产的关系作为种植小麦的农民,自然是非常关心自家的小麦是不是能够达到优质高产,小麦有效分糵是在播种之后,一直到小麦返青起身之前形成的有效分糵,而小麦的有效分糵又与小麦播种的密度,小麦的品种,土壤条件、肥水条件,总积温,播种的深度,异常气候以及播种的早晚等有非常大的关系。

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提高种子质量。

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与品种类型小麦在通过每一个发育阶段时,都要求一定的温、光、肥、水等综合外界条件,但其中有一个条件起主导作用,若这个条件不能满足小麦要求,即使其它条件再好,小麦也不能通过相应的阶段发育。

目前了解比较清楚并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有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一定时间的低温是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

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3℃,经历35天以上(有的品种长达50-60天);0℃时春化速度降低,-4℃时基本停止进行。

不满足春化条件,不能正常抽穗。

新疆冬小麦均属于此类型。

(2)弱(半)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适宜温度为0-7℃,经历15-30天。

未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后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不整齐,在新疆北疆地区的越冬性较差,死苗率较高。

(3)春性品种。

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12℃,经历5-15天;北方春播品种在5-20℃条件下,可完成春化阶段发育。

作物分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物分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物分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廖澳付虹雨焦鑫伟龚喜红杨瑞芳佘玮崔国贤*(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分蘖作为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是评估作物生产潜力的关键指标,并对作物高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植物激素、遗传基因及外界环境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作物分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作物分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作物;分蘖;植物激素;遗传基因;外界环境因素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0-0015-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0.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Tiller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CropsLIAO Ao FU Hongyu JIAO Xinwei GONG Xihong YANG Ruifang SHE Wei CUI Guoxian* (Agricultural Colleg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128)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of grass crops,tillering is a key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crop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crop high yield goals.This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p tillering from three aspects(plant hormones,genetic genes,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rop tillering research.Keywords crop;tillering;plant hormone;genetic gene;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分蘖是禾本科作物的显著特征之一,作为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农艺指标,对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甘蔗等作物产量有着直接影响[1]。

国审小麦品种漯麦2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评价

国审小麦品种漯麦2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评价

国审小麦品种漯麦2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评价王改革李爱国张文斐袁曼曼宋晓霞(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摘要漯麦2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9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本研究对漯麦26在2016—2019年度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进行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等分析。

结果表明,漯麦2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适宜在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绝大多数麦区种植。

关键词小麦;漯麦26;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8-0009-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8.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of High Yield,Stable Yield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National ApprovedWheat Variety Luomai26WANG Gaige LI Aiguo ZHANG Wenfei YUAN Manman SONG Xiaoxia(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uohe Henan462300)Abstract Luomai26is a new wheat variety developed by the 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rough hybrid breeding with Luomai9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Zhoumai22as the male parent.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rial data of Luomai26from2016to2019,including yield,yield composition factors and ear formation ra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omai26had high yield,stable yield and wide adaptability,and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wheat areas such as Henan,Anhui,Jiangsu and Shaanxi.Keywords wheat;Luomai26;yield;yield composition factor;ear formation rate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谷物消费总量的1/3[1],其产量高低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2]。

小麦分蘖数目遗传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分蘖数目遗传研究进展与展望

麦类作物学报 2023,43(10):1344-1350JournalofTriticeaeCropsdoi:10.7606/j.issn.1009 1041.2023.10.16网络出版时间:2023 07 13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61.1359.s.20230712.1927.021.html小麦分蘖数目遗传研究进展与展望收稿日期:2022 06 14 修回日期:2022 07 31基金项目:镇江市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JJ2021002);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PL202008);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1)3065)第一作者E mail:xueyi_shen@163.com通讯作者:温明星(E mail:wmxcell2007@163.com)申雪懿,李东升,陈琛,曲朝喜,郭瑞,姚维成,刘家俊,邓篧,温明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摘 要:分蘖数目是决定小麦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了解小麦分蘖数目的分子遗传机制有利于对小麦株型进行精准改良。

本文从分蘖生长发育过程、分蘖数目遗传位点的挖掘以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小麦分蘖数目性状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小麦分蘖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分蘖数目;遗传位点;育种改良中图分类号:S512.1;S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041(2023)10 1344 07犘狉狅犵狉犲狊狊犪狀犱犘狉狅狊狆犲犮狋狅犳犌犲狀犲狋犻犮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狅狀犜犻犾犾犲狉犖狌犿犫犲狉犻狀犠犺犲犪狋犛犎犈犖犡狌犲狔犻,犔犐犇狅狀犵狊犺犲狀犵,犆犎犈犖犆犺犲狀,犙犝犆犺犪狅狓犻,犌犝犗犚狌犻,犢犃犗犠犲犻犮犺犲狀犵,犔犐犝犑犻犪犼狌狀,犇犈犖犌犢犪狅,犠犈犖犕犻狀犵狓犻狀犵(Zhenjia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intheHillyAreaofJiangsuProvince,Jurong,Jiangsu212400,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illernumberisoneofthemostimportanttraitswhichdetermineswheatyield.During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wheat,theregulationoftilleringisacomplexphysiologicalprocess.Un derstandingthegeneticandmolecularbasisoftillernumberinwheatisbeneficialforpreciseimprove mentofplantarchitecture.Inthispaper,wesummarizedthreeaspectsmadeinthegrowthanddevel opmentoftillering,thediscoveryofgeneticlocicontrollingtillernumber,andthecloningoftillernumberrelatedgenes,andgaveanoutlookforfutureresearchontillernumberinwheat.Thisreviewmayprovidereferenceforthegeneticresearchoftilleringandimprovementinwheatbreeding.犓犲狔狑狅狉犱狊:Wheat;Tillernumber;Geneticlocus;Breedingandimprovement 小麦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详解]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详解]

分蘖与成穗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分枝均称为分蘖。

小麦是具有很强分蘖习性的作物。

通常在成熟种子胚芽鞘原基的腋部已分化出一个腋芽,即蘖芽原基。

小麦在拔节和穗分化开始以前,植株可以分化出大量的蘖芽原基。

幼苗生长期的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株幼苗可以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分蘖,其中一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可以成穗。

因此,在一个植株内,分蘖的数量、生长状况对全株的形态建成、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都有重大作用。

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能不对小麦的分蘖生长和成穗,主茎与分蘖之间的关系,分蘖与群体结构形成的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分蘖节及其作用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

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

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节基部的某一节间伸长,即构成两个以上分蘖节。

分蘖节上节数的多少,与小麦感温性有关,一般冬性越强节数越多。

据此可将品种分为分蘖优势型、主茎优势型和中间型。

分蘖节在土层的深度受品种、播深、地温等因素的影响,春性品种、浅播、较高地温等条件下,分蘖节较浅。

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2~3cm。

分蘖的有无和多少,对植株的壮弱、群体结构的好坏和产量构成,均起重要作用。

1.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发育好坏的标志,有分蘖的小麦个体,其器官发育也相对好,尤其与次生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蘖节的形成,可以产生较多的近根叶和次生根。

2.通过分蘖来自动调节小麦群体结构。

外界变化优越时(水肥和光照充足,空间大)对分蘖的促进有时优于主茎,反之在不良条件下,分蘖首先受抑制。

3.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一部分,尤其当增产途径以主茎为主,争取一定分蘖成穗,主蘖并重。

冬小麦分蘖成穗率为55~70%,春小麦分蘖成穗率为4~6% 以主穗为主。

稀植可增加分蘖及成穗率。

一定的分蘖成穗可以节省种子。

4.分蘖可以产生更多的近根叶及次生根,从而大量地增加绿色面积,成倍地增加光合作用和吸收矿物质和水分的能力,使植株和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增多,形成更高的产量。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1. 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蘖成穗规律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包括分蘖的形成、发育和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2. 小麦分蘖的形成小麦分蘖是指小麦茎顶端的侧芽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新的茎,形成新的分蘖。

小麦分蘖的形成与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2.1 植物激素的调控植物激素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对于小麦分蘖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赤霉素酸是影响小麦分蘖的主要激素。

•赤霉素:赤霉素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小麦分蘖的形成。

在分蘖期,茎顶端的侧芽处于休眠状态,赤霉素的水平较低。

随着茎顶端的分蘖点逐渐形成,赤霉素的含量上升,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

•生长素:生长素是促进茎顶端分蘖的重要激素。

它能够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和运输,从而影响小麦的分蘖。

在分蘖期,生长素的含量相对较低,茎顶端的侧芽得到抑制。

当生长素的含量下降时,赤霉素的合成和运输得到促进,茎顶端的侧芽开始生长,形成新的分蘖。

•赤霉素酸:赤霉素酸是赤霉素的前体物质,能够促进茎顶端的分蘖。

在分蘖期,赤霉素酸的含量较高,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

2.2 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植物激素的调控外,环境因素也对小麦分蘖起着重要作用。

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小麦分蘖的主要环境因素。

•光照:光照是促进小麦分蘖的关键因素。

光照充足时,促进茎顶端的侧芽生长和分蘖形成。

而光照不足时,会抑制茎顶端侧芽的生长,影响小麦的分蘖。

•温度:温度对小麦分蘖的影响较为复杂。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茎顶端侧芽的发育,影响分蘖。

•水分: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够促进小麦茎顶端侧芽的生长和分蘖形成,而干旱或过湿的条件则会抑制分蘖过程。

3. 小麦分蘖的发育过程小麦分蘖的发育过程包括分蘖点的形成、侧芽的生长和分蘖的成熟等阶段。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进展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进展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进展
李娜娜;宫永超;蒲艳艳;张晓冬;贾文斌;辛富刚;裴艳婷;丁汉凤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4(30)21
【摘要】分蘖成穗是小麦高产栽培中决定群体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了研究
不同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其调节机理,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研究归纳了遗传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内源激素等方面对不同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指出以后研究应侧重于各种因素影响分蘖发生的机制以及因素间的关系,通过研究
分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激素间平衡及基因表达、调控与小麦分蘖发生关系的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14-18)
【关键词】小麦;穗型;分蘖成穗
【作者】李娜娜;宫永超;蒲艳艳;张晓冬;贾文斌;辛富刚;裴艳婷;丁汉凤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
【相关文献】
1.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J], 李娜娜;蒲艳艳;宫永超;李新华;李鹏;丁汉凤
2.冬小麦分蘖成穗的模式研究之二——群体分蘖成穗的动态统计模式 [J], 陶炳炎
3.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与内源激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J], 朱云集;郭汝礼;郭天财;王永华;李翔
4.超高产冬小麦拔节期分蘖间14C同化物分配及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 [J], 李永庚;于振文;姜东;余松烈
5.高产冬小麦不同分蘖成穗类型品种群体光合能力的研究 [J], 任德昌;徐恒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及返青拔节管理
艾乐美技术部 2021年1月 郑州
小麦的分蘖及作用
• 小麦分蘖就是小麦的分支,主茎分蘖为一级 分蘖,一级分蘖上再生分蘖称为二级分蘖。
• 1、分蘖穗占产量30%,高产田占60%。 • 2、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分
壮、弱、旺苗,分类管理。 • 3、调节小麦群体,确保小麦亩穗数。
长,争取穗数保产量,促进小麦稳健生长。
返青拔节管理(二):病虫草害防治
• 1、病害: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 2、害虫:苗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 • 3、杂草:喷施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喷施除草剂的同时,可加入
“欧乐美” ,增强除草效果,预防除草剂药害。
返青拔节管理(三):预防倒春寒
• 1、旺长麦田: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起身初期喷施 控旺药剂,预防后期倒伏;推迟追肥浇水。
• 2、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拔节前期进行追肥。 • 3、晚播弱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适期追肥
浇水以促进小麦生长。 • 4、壮苗麦田:拔节期追肥灌水,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
两极分化慢 影响亩穗数
和穗大小
小麦分蘖的大小和成穗
两极分化快 亩穗数多
孕大穗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靠主茎和 大分蘖成穗
• 成1个穗:主茎(O)成穗。
成3个穗:主茎(O)和第一、二分蘖( Ⅰ 、Ⅱ)
• 成2个穗:主茎(O)和第一分蘖( Ⅰ)。 成4个穗: O、 Ⅰ 、Ⅱ和Ⅲ或O、 Ⅰ 、Ⅱ和Ⅰp
返青拔节管理(一):看苗管理
• 1、在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 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 ih .h rp rino h i pk otetlre lra h 5: . d teyedWa r h n6 0 g/h . s hg tep o ot fteman siet h ie a e c e 5. 4 5 a h il s mo ta 0 0 k o l " d n e m

21 0 0年 2 3卷 4期
Vo 3 L2 No 4 .
西


业学ຫໍສະໝຸດ 报 S u h s Chn o ra fAgiutrlS in e o twet iaJu l o rc l a ce c s n u
文 章 编 号 :0 1 4 2 ( 00 0 10 — 8 9 2 1 )4—15 0 0 5— 6
Absr c : u n i1 7 w sp a td a i e e t o a i n t i e e t l n i g s e i g r t o a a y e t e o c re c ft l r t a t Ch a ma 0 a l n e td f r n c t s wi d f r n a t e n ae t n z u r n e o l s,s i e fr l o h p n d l h c ie p k o -
Re e r h o ed I pa to he tS k r m le s s a c n Yil m c fW a pi e f o Ti r l
XU ・h n , ENG u q o g Da s e g P S -in
( hnd oa oa C l g f gi l rl ine& T cnlg ,i unC eI u6 3 , hn ) C eguV ct nl o eeo r ut a S e c i l A c u c ehooySe a hnd 1 0 C ia h g 1 1
w s15×1 一 2 a 9 0 2 5×1 m cudesr atefs n cn lr crdo h ue,lr a nu hm y hglpk t 0/h , ol nu t th rt ds odtl s ue ns e l tl w seog a ,i i r e eh i a e ie o c cd ie s n }s e a
但将 分蘖 成 穗 规 律 用 来 指 导 小 麦 科 学 用 种 报 道 不 多 。通过 笔者 多年 的调查 得 知 : 目前 小 麦 生 产 上合 理 利用分 蘖还 存在很 大 问题 , 主要是 播种 量偏 大 , 产 量不 高 , 这与科 研单 位试验 的小 麦最 佳播种 量 ≤10 2 k/m gh 差 距 很 大 。在 大 田生 产 中 , 量 大 、 播 分 蘖 成穗 能力弱 、 基本 苗多 导致小 麦群 体过 大 , 易激化 群 体与个 体 的矛盾 , 倒伏 严 重 。据 笔 者 在 温 江 调查
K锣 wo d : i t rwh a ;S w n oT r s W ne e t o ig n l a;Ba i e d i g pi e f m h i e ;Yi l sc s e ln ;S k o t e t l r r ls ed
在小 麦一 生 中要 发 生众 多 分 蘖 , 麦植 株 的大 小 小 与密度 遵 循 “ 自我 梳 稀 法则 ”… 。利 用小 麦 高 分
究 无疑对 指导 小麦 进 行 科 学生 产 具 有 一定 的 意义 ,
济 又有效 的方 法 , 植 物 利 用发 展 自己 的数 量 达 到 是 资 源利用 潜 能 的一 种 方 法 J 。在 小 麦 生 产 中要 提
高产 量 , 须 使小 麦 在 生 长过 程 中有 一 个合 理 的苗 必
小 麦 分 蘖 成 穗 对 产 量 的 影 响 研 究
徐大胜 , 彭素琼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3 ) 1 10

要: 将川麦 17在不同地 点以不同播种量种植, 0 去分析分 蘖发 生情况、 分蘖成穗情 况以及主 茎穗、 分蘖穗对 产量 的贡献, 结果
表 明 : 小 麦 生产 上 , 适 期 播 种 下 , 用 小 窝 密植 ( 2 m ×1 m 播 ) 播 种 量 以每 穴 播 4~5粒 , 本 苗 15— 2  ̄/ m 能 在 在 采 按 0c 0c , 基 9 2 5 -h , 保 证 一 、 次 分 蘖 按 期 发 生 , 有 足 够 分 蘖 成 穗 . 成 穗 率 高 , 主 茎 穗 与分 蘖 穗 的 比重 达 到 5 54 5, 量 在 60 g m 以上 。 二 并 且 其 .:. 产 0 0k/h 关 键 词 : 麦 ; 种 量 ; 本 苗 ; 蘖 成 穗 ; 量 小 播 基 分 产 中 图分 类 号 :5 2 1 ¥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mainf m h i es,8 ll Steyedc nr u ino pk sfo temanse a dtetlr.Th eut h we h twh ntewh a t r tetlr o o l swa h il o tb t fs ie m h i tm ies a i o r n h l ers l so dta , e et s h Wa 0 Sswni p mu p ro tec n io sta tewh a ed n o t m e id.h o dt n h th i i etse swa l t t e igrt f t risp rhl a dtepa t e st spa e a se n a eo 4 o5 s n e il n h lne d n i n d a d a d y
蘖成 穗对 单位 面 积生 物学数 量进 行补 偿是 一种 既经
壮、 穗大 , 的主穗 穗 长 、 实 小穗 和每 穗 粒 数 均优 它 结 于分蘖少 的植 株 , 单株平 均值 则相 反 , 但 分蘖 多 的植 株 整齐度 、 每穗 粒数 等均显 著 变差 - 。学者 们 的研 6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