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学习有感2

合集下载

赴林州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赴林州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赴林州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最新)X月X日至X日,我随县党政考察团赴河南林州市考察,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场馆,并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观看了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访谈录,聆听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主题党课。

一路走,一路看,使我倍感震撼,深受鼓舞,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现将本次考察的几点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一是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水贵如油”。

走进林州市(林县),聆听和了解了在开通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之前群众的疾苦,可谓是“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历史上多少林县人因水受尽苦难,因旱家破人亡。

“一生只洗三次脸”、“桑林茂儿媳因水自杀”、“闺女嫁人不求其他,只求有水洗脸”......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使我深切感受到:对林县人来说,水就是生命。

二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力量”。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干旱缺水、条件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

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历时十余年。

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全长1500余公里。

在极其恶劣的施工条件下,10万林县儿女在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心灵倍受触动,体会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三是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党员干部的担当”。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攻坚克难创造的,更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面对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的恶劣自然条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深感百姓疾苦的同时,果断决策,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开凿引水,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凭着林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排除万难,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旗渠”。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7月20日至22日,我局党组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职工赴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当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认识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震撼。

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建成红旗渠,实现了“青山绿水、麦香仓丰”的林县梦给了我很多感想。

这种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是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的实事求是;这种精神,也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就像那红旗渠精神成为科教中心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

她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红旗渠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

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

林州一行心得体会

林州一行心得体会

林州一行心得体会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有人追求享乐,有人追求安逸……而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54年如一日,带领白泉村“两委”一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不断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人生的辉煌。

54年来,他每时每刻都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他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为白泉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张福根身上我们真实地看到了黄土地的潜力,真实地感悟到劳动创造一切包括人类自身的真谛;从张福根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带领的白泉村群众治山治水创造出的一个人间奇迹,是党领导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缩影。

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白泉村位于林州市临淇镇南12.5公里海拔12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

全村550人,132户,所辖10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5人,党员32名,村民代表30人。

山坡耕地660亩,四面环山,荒山面积东西长25华里,南北15华里。

经过全村村民的不懈努力,该村2008年人均收入6500元,2009年达到7000元。

这是一双当家理财为民造福的手,这是一双为改变山区面貌可以豁出生命来拼搏的手,这是一双为民排忧,为群众利益而忙碌的手。

张福根的手上还缠着胶布。

他告诉大家:家乡养育了我,我就要报答养育之恩,只有扎实工作,为民造福,无私奉献,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

这就是深山沟里一名共产党员一生所追求的人生观。

巍巍太行,重峦叠嶂,它是永久的丰碑,凝聚着白泉村人民的勤劳与辉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张福根常对群众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

因为该村座落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每年冬天的气温要比山下更冷些。

这些土薄石厚的小地块,东一片、西一片的像炕席一样大小,挂在沟两边的山坡上,只能靠天等雨,遇到旱年颗粒不收。

红旗渠、兰考学习有感

红旗渠、兰考学习有感

红旗渠、兰考学习有感今年7月份,我按照组织安排到河南林州、兰考两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

通过参加讲解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和体会:1、红旗渠、焦裕禄精神非常之可贵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了解决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在太行山上修渠引水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伟大创业精神。

其精神内涵也是其可贵之处,可概括为十六字,一是自力更生。

他们当时在以杨贵为书记的林县县委的调研、决策、领导下,在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主实施,立下愚公志,敢为天下先,硬是把林县河山做了重新安排;二是艰苦创业。

动用7万劳工,用仅有的300万元储备金、3000万斤粮食,历时十年,在没有专业设备、缺少专业技术的情况下,在悬崖绝壁上凿砌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灌渠总长达1500公里,工程浩大,旷古烁今,堪称奇迹;三是团结协作。

涉及所有乡(镇)、村、组、户、人,全民动员,合力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四是无私奉献。

所有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顽强拼搏、无私无畏,涌现出300多名突击队员用时一年多打通青年洞等经典感人事迹,先后有81名劳工为修渠献出了宝贵生命。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与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这种精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也是他得病后人生最后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全力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集中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

其可贵之处:一是一种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二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三是一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四是一种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五是一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赴河南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赴河南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赴河南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

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极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被林县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个伟大实践中,孕育铸就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红旗渠精神。

林县人民谱写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使林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发展成为繁荣富裕的新林州。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始终坚守。

红旗渠的修建历时10年,其间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也曾出现过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修成了红旗渠。

是什么在支撑他们呢?无疑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正是因为林县县委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们能够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

所以说,坚定理想信念正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根本前提和所表现出的最光辉内涵。

古往今来,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政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其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其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

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疑、矢志不渝,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在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任务繁重艰巨,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复杂的、严峻的。

林州学习报告

林州学习报告

“四型三读”单元整体备课结构
整体预习型 基础阅读型 整合阅读型
拓展阅读型
“四型三读”单元备课过程
研读教材,确立主题 确定课型,研定主线 课内课外,合理链接 根据实际,确定课时
全面实施“四型三读” ——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强势改变课堂结构
一、在教研教改管理方面
四心合一
在语文主题学校实验上,他 们以一盘棋的思想共谋事;以一 船人的思想共发展;以一家人的 思想共荣辱。全校自上而下拧成 一股绳,同结一条心,使语文主 题学习实验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 头等大事。
挂壁公路
郭兴纪念馆
郑永和纪念馆
课型概述
“四型三读” 是一种备课模块。主要是指把每单元 中的课文和链接中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以及同主题 的同类文章或整本书的阅读)按照四种课型,三种阅读形 式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一种备课策略。“四型” 指的是四种课型,即:“整体预习型”、“基础阅读型” “整合阅读型”、“拓展阅读型”。 “三读”指的是“ 基础阅读”、“整合阅读”、“拓展阅读”。
立足师生成长 构建阅读课程
——林州学习有感
三小营小学李继伟
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读书与写字 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
教师写字 常态化
学生写字 规范化
师 生 同 台 习 字
学生读书专一化
充分利用好本土文化
辉县本土文化:
辉县人民干得好!
郭亮挂壁公路、齐王寨挂壁公路、陈家院挂壁公路等。
郭兴纪念馆。郭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高庄乡金章村人, 原北疆军区司令员,著名抗日英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 向阳"的原型;曾获"太行山特级战斗英雄"殊荣。
郑永和纪念馆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艰苦奋斗基地郑永和与 焦裕禄、陈永贵等三人是毛泽东时代的“三面红旗”,并称“ 县委书记的模范代表”;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PPT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PPT
林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03
02
01
03
教育事业
林州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01
红旗渠精神
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02
加强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挖掘旅游资源
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吸02
01
04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林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古老的建筑到现代的艺术,都展示了林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文化传承的深刻体验
林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林州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如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都体现了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推广。
地方特色的深度挖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实地考察
参观了林州市的多个工业园区、城市建设项目以及生态保护区,了解了当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02
CHAPTER
学习内容与感悟
1
2
3
林州自建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
历史沿革
林州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河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目录
考察背景与目的学习内容与感悟对比与反思总结与展望
01

林州市五年级研学感想

林州市五年级研学感想

林州市五年级研学感想
在林州市的研学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这次研学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实践中进行。

在这次研学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和科技馆,了解了林州市的历史和文化,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科技展示。

这些活动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此外,在这次研学中,我们还进行了很多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例如拼图比赛和拔河比赛。

这些活动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最后,在这次研学中,我们还进行了很多实践性的活动,例如制作手工艺品和进行烹饪比赛。

这些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也让我更加自信和勇敢。

总之,这次研学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还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____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____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去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为一担水,有的要耗费一个劳动力半天、乃至大半天时间。

曾经为争夺河水、井水而引发的械斗在这里并不罕见。

面对这样的情形,林州人民决定要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

然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当中开凿一条长____公里长的红旗渠,特别是在____年代,其面对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所无法想象的。

可是英雄的林州人民做到了,创造了____的一个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

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青年洞的开凿。

青年洞是一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

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

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总长度____米,高____米,宽____米的隧道。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还有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然在工地上。

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因舍己救人牺牲。

没过多久,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____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与太行山永存。

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英雄的红旗渠儿女,我们才能见到今天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林州之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林州之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人,我有幸在今年的暑假期间踏上了林州的土地。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林州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悟心得体会,记录下我在林州之行中的点点滴滴。

二、林州之美1.壮丽的太行山林州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脉的南部。

这次旅行,我首先被太行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

站在山顶俯瞰,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太行山不仅风景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我了解到许多关于太行山的故事,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

2.独特的石林景观林州石林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石林景观,被誉为“北国石林第一奇观”。

石林中的石头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漫步在石林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3.古老的古村落林州拥有许多古老的古村落,如云阳村、郭亮村等。

这些古村落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展现出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4.丰富的自然资源林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瀑布、峡谷、溶洞等。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林州大峡谷。

峡谷中的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峡谷两侧的山峰陡峭险峻,令人叹为观止。

三、感悟与体会1.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林州之行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太行山的壮丽、石林的奇特、古村落的古朴、自然资源的丰富,都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此次旅行让我明白,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

2.历史文化的传承林州之行让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古村落中,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手工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林州之行中,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里的村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让大自然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林州暴雨感悟心得体会(3篇)

林州暴雨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2021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河南省林州市,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在这场灾难面前,我深感震撼,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感悟。

以下是我对林州暴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命的脆弱暴雨来临之际,林州市的居民们纷纷逃离家园,抢夺物资,抢修房屋。

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

许多人因为来不及撤离而失去了生命,这让我深感悲痛。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关注身边的人,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团结的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林州市的居民们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抗洪救灾。

消防队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的力量。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三、科技的力量在这次抗洪救灾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灾情监测、救援物资调配等方面。

这些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也让我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于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林州暴雨暴露出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暴雨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这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类似灾难再次发生。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在这场灾难中,许多居民因为缺乏防灾减灾意识而遭受了损失。

这让我认识到,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家庭等都要加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灾难面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六、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抗洪救灾过程中,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这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公民,我们要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尽自己所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赴河南林州考察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月14日至18日,我随团赴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学习。

在此期间,林州干部学院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为我们安排了现场观摩、观看纪录片、专题讲话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我接受了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熏陶。

现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如下心得体会。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实质在建国前的历史上,河南林县经常大旱连年,河水干涸枯竭,自然灾害频发,庄稼颗粒无收。

1949年以后,林县迎来了新生,但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仍未改观。

从1960年开始,在林县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动员下,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依靠人工人力,克服各种困难,勠力同心向前,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打通了一条引漳(浊漳河)入林(林县)的“人工天河”,结束了全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在此过程中,林县人民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标榜。

在为期4天的学习中,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16个字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力量,即:自力更生就是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状;艰苦创业就是克服一切客观困难,全力干事创业;团结协作就是凝心聚力,科学分工,步调一致,共同前进;无私奉献就是不讲索取、不讲回报。

从本质上看,这些精神内涵正是对我党历史上一系列光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对中华民族坚韧勤劳优良传统的践行和诠释,也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红旗渠能够成功修建的精神动力保障。

同时,这些精神体现着马列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观点,体现着抓主要矛盾的毛泽东思想矛盾论观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原理。

二、“红旗渠精神”的传承意义“红旗渠精神”自上世纪60年形成以来,一直散发着夺目的光芒,为全国各地在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推进各项事业提供着参考模板和学习典范,可谓历久弥新。

【范文工作总结】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韩志玉)

【范文工作总结】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韩志玉)

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韩志玉)参加学习培训是很多党员干部经常有的活动,不论是红色教育、还是警示教育,都会对我们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韩志玉)。

2018年4月18-21日,由县委书记***带队,我们一行59人赴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史家河村、庙荒村、红旗渠青年洞、红旗渠干部学院、光远新村、重机集团、凤宝三期、汽配产业园、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红旗渠精神再一次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现将陈述如下: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率领十万修渠大军,苦战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假设152个渡槽,打通211条隧道,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9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不但解决了万人的吃水问题,使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同时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红旗渠精神,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回望红旗渠精神,他仍然绽放着耀眼的时代光芒。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红旗渠能够顺利建成通水的关键。

没有以杨贵同志为班长的林县县委的决策和坚持,就没有现在的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年杨贵同志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就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最迫切的吃水问题。

将党的主张与群众需求相结合是红旗渠精神的一大特色,深刻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实干奋斗的优良传统。

林县人民依靠智慧和双手,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解决了吃水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注解。

林州学习

林州学习

主题学习,给学习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赴林州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大家好,上周,我和胡老师有幸一起去林州,参加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林州开元学校几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拓展阅读课和特色课五种课型,,向我们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了他们对语文主题学习理解及成效。

课堂以全新的面孔向我们诠释了语文主题阅读是有方向,有宽度,树立大语文观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经过几天的聆听、交流与讨论,我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结合我们的教学体会,我和胡老师把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听课感悟。

二集体备课流程及课型分析。

三反思,存在的困惑)一、听课感悟(1)通过这次学习,还有我们去林州八小听课,不难发现,通过找相通点,进行单元整合是主题学习的核心。

主题学习是以单元为基本位,备课的时候吃透整个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方案。

以四种基本课型来完成教材及丛书里的教学任务,以精读课文为主线带动略读课文,丛书课文,改变我们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阅读丛书的学习。

同样,阅读篇目的选择也要以单元主题为标准来选取。

以1+1或者1+x的模式进行,以一篇带多篇的学习,让学生收获到了远远超出教材文本的阅读量。

(2)一课一得,无需面面俱到。

通过听课有这样的感受,他们总是抓住一篇课文的某一点来进行深入解读,而不是字词、朗读、情感、写作等眉毛胡子一起抓。

在课标的解读中也提到“一课一得”。

聆听开元学校五年级备课团队展示的《亲情驿站》,把一课一得体现的淋漓尽致。

杨超颖老师展示的“整体预习课”以各种形式识字认字;王明丽老师的执教的《亲情驿站》基础阅读课,就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拓展阅读课上依然抓人物细节描写,加了心理描写。

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丰满人物形象。

短短几十分钟里,让学生有“一得”足以,无需面面俱到,正如荀子所说:“不全,不粹,不足,谓之美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州学习有感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感受校园文化,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

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一、十二号号两日,赴河南林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

两天里,林州市几所小学的十位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流利的话语、娴熟的教法、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

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生成者。

参观了几所小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各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林州二小,把校园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利用每一块墙体,比如:窗台下、楼道墙体、台阶上、大树的围栏、教室的大门甚至是电箱的立面。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目光所到之处总能让你看到孩子们的各类作品,或是书法绘画,或是理想格言,而且没有过的装饰,都是一些废旧纸张进行的镶嵌,我看到教师外面的所有墙体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生成并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做什么,只要我们给与孩子们的指导就可以了。

可想而知,
学生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他们的心里会是多么的愉悦和自豪,这无形中就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近两天的时间,我听了十位教师的常态课,无不是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尤其是林州二小付新军老师的课,她让一位学生自己写导学案,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学习,这样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

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

她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以后就感觉他们的课堂都很放的开,学生的回答非常的积极,可以说是争先恐后,教师不是让谁去回答,而是要去协调把这次的机会让给谁,当然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习惯,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多演一些课本剧,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还能从中解放出来,感受孩子们的快乐,可谓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

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
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教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

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

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

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

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

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

而他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

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

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

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
行动了才会有所收获。

”。

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一、学习他们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

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

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他们高效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林州市几所小学的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

他们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语文主题学习意识和六小的群文阅读已经内化为他们自
己的行动。

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

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三、魅力创造奇迹。

有一种力量它是无形的,但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无穷的。

它就是人的魅力。

我想这些优秀教师的自然、时尚、洒脱、
乐观也许是我也要追求的东西吧!同时这些优秀教师们都非常朴实、和蔼可亲、富有朝气,做事严谨认真,给我们竖起了榜样。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

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

相信在冉校长的带领下,通过“走出去、学得来”的方式,一定能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们校区的教学质量。

心得的总结对我来说是认识上提高,知道了不足才能对症下药。

因此,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
二完小梅凤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