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_胥宏

合集下载

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研究

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研究

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研究冗余度优化的概念始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是协助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可靠操作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的目的是让机器人能够充分利用其机构、传动和控制系统中每个部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平稳性,解决机器人结构参数与运动学控制参数的冲突问题。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

冗余度优化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要求,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确定的机器人系统。

本文将介绍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目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目的冗余度优化是将不同指标优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以获得最优解。

在这样的一个多指标优化问题中,目标函数是一个矢量函数,它将机器人所需要达到的不同指标当作一个优化目标,而通过优化算法这个矢量函数求解最优解。

其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人的性能指标,使机器人的运动能够更加连贯、自动化。

二、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原理冗余度优化的原理是通过对机器人的每一个部件的运动参数和控制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冗余度优化。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机器人模型,然后计算出机器人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用多指标融合优化算法对机器人参数进行调优,最终获得最优解,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合理的解决冗余度问题。

三、冗余度机器人多指标融合优化的研究方法(1)多目标优化算法多目标优化算法是最常用的冗余度优化算法,它可以同时优化机器人能够满足的多个指标。

一般来说,此类算法可以通过添加一个权重系数,以使每个指标都得到最合理的处理,也能使机器人更加平稳可靠地实现其运动任务。

(2)对抗学习对抗学习是一种更新机器人模型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冗余度优化模型的复杂问题,通过在约束空间内设计一些参数以提高冗余度优化的精度。

(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类免疫优化算法,它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类似进化的过程,以利用一种模拟机器人性能参数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机器人更加稳定可靠地实现其运动任务。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柔性机构是近年来机器人学和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柔性机构具有出色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简要介绍柔性机构的核心主题和研究领域,回顾其发展历程,阐述应用场景及优势和挑战,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并最后对柔性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总结。

柔性机构是指具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形状改变或刚度变化的机构。

这类机构通常由弹性元件、致动器和传感器组成,具有主动变形和自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柔性机构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论和生物学等。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精密制造、仿生系统等。

柔性机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杠杆原理和弹性力学。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柔性机构才开始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Kahn和Hodgeman于1977年提出的柔性腕机构,用于实现机器人手部的多功能抓取;Steger于1988年设计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柔性驱动器,以及Grimes和Swinburne于1991年提出的基于磁致伸缩材料的柔性致动器。

工业领域:柔性机构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机器人抓取、包装和装配过程中。

通过主动变形和自适应调整,柔性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灵活性和抓取精度,降低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的依赖。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柔性机构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生物医学工程中。

例如,通过精确控制柔性机构的形状和运动,可以实现微创手术和高精度康复治疗。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柔性机构的应用包括机器人侦察、侦查和排雷等任务中。

通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克服复杂地形障碍,柔性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生存能力和任务成功率。

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柔性机构被应用于桥梁、大坝和高层建筑的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中。

通过实时感知和调整结构形状,柔性机构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振动和疲劳损伤。

兰州大学科技成果——基于神经网络的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及其智能算法

兰州大学科技成果——基于神经网络的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及其智能算法

兰州大学科技成果——基于神经网络的冗余机器人
运动规划及其智能算法
成果简介:
本项目提出非线性机器人运动学统一描述方程,建立期望性能指标下的带约束优化模型,基于非线性转化技术构建相应的含投影约束的非线性方程组,将非凸问题进行凸化操作,构造可以避免雅可比矩阵求逆并全局收敛到非线性方程组的参数自适应智能算法。

针对机器人运动规划中涉及的各类指标问题,提出多种的神经计算模型以及受生物启发的智能计算方法,探讨所提多类神经计算方法的稳定性、鲁棒性以及相应的算法复杂度。

技术特点:
机器人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仪器之一,创新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解析有利于推动自动化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

神经网络智能算法为各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的可靠手段,不断提出新型神经网络丰富了可行的求解方法,建立了科学便捷的数据处理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柔性机器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柔性机器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推荐指数 9 4 4 4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科研热词 柔性并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动力学 仿真 建模 动力学分析 转换矩阵 误差 线结构光传感器 柔性 机器人 振动主动控制 弹性振动 并联柔性机器人 并联机构 尺度设计 固有频率 动应力 加速度反馈控制 加速度 作业空间 三维力 ked方法 ansys adams 鱼形机器人 高速 骨盆运动 非线性控制 静刚度 采摘机器人 运动约束条件 运动微分方程 运动学耦合 运动学方程 运动学仿真 运动学 输入/输出部分线性化 跟踪预测 误差补偿 误差分析 触觉传感器 触觉 解耦 视觉跟踪 虚拟上程试验室 肌肉性静水骨骼 耦合 群机器人 群体智能 绳索牵引 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
X= ( q) ( 2)
利 用 式 ( ) 时 间 求 一 次 导 数 、 次 导 数 可 得 2对 二

J( q)
() 3

J q 西+J q () ()
() 4
式 中 X, , ∈ R” 别 为 机 器 人 末 端 的 位 移 、 度 、 速 呈 分 速 加
度 ; , , ∈ R 分别为关 节转角 、 q 寺 ” 速度 、 加速 度; q 为 J( )
Ab ta t I dsu s d t emc hM t p i z h itt r u ff x berd n a tma iu tr .Thso t l bet e w st e sr c :t i se h t c O o t e t ej n o q eo e il e u d n np l o s c mi o l a i pi jc i a h ma o v c n bn t no it o q ewi n p it ro . h u r a s lt no R s a i np ltr h we h t h t o a o l i i f on r u t e d on rr ao j t h e F en me i l i a i f 4 p t l c mu o a a ma iu o o d t a e a s t meh d W S
( . 京 工 业大 学 机 电学 院 , 京 10 2 ) 2 北 北 0 0 2
摘 要 : 出 了机 器人 动 力规 划 新 策 略 — — 基 于 关 节 最 优 初 始 位 形 的 多 目标 规 划 方 法 。在 保 证 机 器 人 实 现 预 定 运 提 动 轨 迹 的 前 提 下 , 节 机 器 人 的 关 节 初 始 位 形 , 可 能 地 降 低 机 器 人 的 关 节 驱 动 力 矩 和 末 端 的 弹 性 变 形 的 运 动 误 调 尽 差 。 通 过 一 空 间 4 机 器人 的 仿 真 实 例 验 证 了 这 一 方 法 的 有 效 性 。 R

冗余度机器人最小关节力矩的优化

冗余度机器人最小关节力矩的优化
法 。然 而这 些方 法都 是在加 速度 水平 上 进行 的动 力 学性 能优 化 , 实践 证 明 , 在优 化 冗余 度机 器 人 的动 力 学

稳定。
本 文通过 对冗余 度 机器人 运 动学 和动 力学 性 能优 的研 究 , 出了在 速 度 水 平 上利 用 冗 余 特 性 进行 动力 提 学优 化 , 同时也 综合 了运 动学 上 的优化 的算法 , 有效 地 进行 避奇异 位 形 等速 度 水 平 上 的 优 化 , 而避 免 了关 从 节速 度突变 , 造成 的不 稳定 现象 。
( 北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与 自动 化 学 院 , 阳 10 0 ) 东 沈 10 4
摘要 : 在加速 度 水平上 冗余度 机 器人 的冗余特 性 可 以 实现 力 矩合 理分 配 的动 力 学优 化 , 于受奇 异 位形 由
的影 响关 节速度会 出现 突变 , 而 引起 不 稳 定 。文 章提 出 了在 速 度 水 平 上 利 用 冗余 特性 进 行 动 力 学优 从
0 引 言
利用 冗余 度机器 人 的冗余 自由度 可 以改 善机 器人 的运动学 及动 力学 性 能 , 冗 余 度 机 器 人 在 保 证 机器 使 人完 成给 定末 端作 任 务 的 同 时 , 系 统 的 其 他各 项 性 对 能指 标进行 优 化 。 。冗 余 度 机 器 人 的 动 力 学优 化 的
化, 同时也 综合 了运动 学上 的性 能优 化 的算 法 , 最后 经过 仿 真验证 了该 算法 的可行性 。
关键词 : 冗余 度 机 器 人 ; 动 学 优 化 ; 力 学 优 化 运 动 中 图 分 类 号 :G 5 ;P 4 T 69T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一类柔性宏刚性微空间机器人广义动力学高效率建模研究

一类柔性宏刚性微空间机器人广义动力学高效率建模研究
田 富 洋 ,吴 洪 涛 ,赵 大旭 ,邵 兵 ,王 超 群
( 京航 空 航 天 大 学 机 电 学 院 ,南 京 201 ) 南 106

要 :研 究 了一 类 柔 性 宏 刚性 微 空 间机 器 人 广 义 高 效 递 推 动 力学 建 模 算 法 。介 绍 了利 用 空 间 算 子 代 数 进
(0 6 利 用广义 牛顿 一欧拉 递推 算 法建立 了链式 柔 20) 性 多体 系统 动力 学 方 程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美 国N S A A科 学家 G. or uz R di e g 等人 发展 了基 于 空
人 为了适应 大作业 空 间 、 大载 荷操 作等任 务 , 作臂 操 都较 长 。为 节省材 料和 能源 , 作臂 一般 采用轻 型 、 操 细长 的柔性杆 件材 料 。但 是此 类机器 人在 高速运 动 时 , 械臂产 生 弹性 变形 和振 动 , 机 因而降低 了机械 臂
在实 际 工程 应用 中 , 多体 系统 的建 模 不会 是 对
单纯 的正 向动力 学 和反 向动力 学 , 而是 在 整 个 系统 中既有关 节力 矩 又有 关 节 加速 度 , 种 系 统被 称 为 这
体 系统 0( 次动 力学 算 法 , 没 有 推广 到 柔 性 多 Ⅳ) 但
体 系统 中 ; a e Cr r r a和 Sma 19 ) e ( 96 川利 用 L g ne方 ar g a
行 对 刚柔 混 合 欠 驱 动 系 统 的 描 述 方 法 。 根 据 系统 中铰 链 的驱 动 情 况 分 别 对 铰链 定 义 为 主 动 铰 和 被 动 铰 , 过 铰 链 通 的类 型 以及 判 断 是 刚 性 体 或 者 柔 性 体 , 别 按 照 两 次 从 系 统 的 顶 端 到 基 座 的顺 序 、 次 从 基 座 到 顶 端 的顺 序 进 行 分 一 了 系统 铰 接 体 惯 量 的 递 推 、 系统 冗 余 力 的递 推 、 广义 加 速 度 和 广 义 主 动 力 的 递 推 。通 过 上 述 三 种 方 式 的递 推 过 程 建 立 了柔 性 宏 刚 性 微 空 间 机 器 人 广 义 递 推 动力 学 模 型 , 现 了 高效 率 0( ) 的计 算 效 率 。 最 后 通 过 软 件 仿 真 验 实 n 次 证 了本 研 究 内容 的 正 确 性 和 高效 性 。 关 键 词 :空 间算 子 ;柔 性 宏 刚性 ;微 空 间 机 器 人 ;混 合 递 推 ;高 效 率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摘要:柔性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新型机构,具有轻质化、高精度、高刚度和高自由度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机构本身的柔性特性,其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针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其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

首先,本文建立了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机构的几何特性、材料特性和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同时,考虑到机构的冗余驱动特性,引入了冗余度参数来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基于这个模型,可以对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其次,针对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控制的方法。

通过建立机构的控制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来优化控制输入信号,以实现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优化。

考虑到机构的柔性特性,本文还引入了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对机构柔性变形的补偿。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本文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控制精度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机构的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

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可以提高机构的位置测量精度和运动控制精度。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以提高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

该研究对于柔性并联机构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机械系统性能。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首先,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柔索传输装置的特殊性,每个绳索上的张力和长度都会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因此,需要利用逆运动学方法求解绳索张力和绳索长度与机器人关节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次,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在给定力和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牛顿-欧拉等动力学模型,可以推导出机器人各关节的动力学方程,从而计算出各关节的力和力矩。

而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也会对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将绳索张力作为输入量考虑进动力学方程中。

进一步,约束力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受到约束时的力学情况。

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会产生约束力,限制机器人的运动。

通过对绳索张力的分析,可以计算出约束力对机器人的影响,从而进行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

最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输运模型是指研究机器人在柔性绳索的带动下运载物体的模型。

柔索牵引机器人可以利用绳索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搬运,因此需要建立机器人和物体之间的力学模型,用于计算绳索的张力和长度。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价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

静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平衡和支撑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力学平衡分析,可以评估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可以评估机器人的动态稳定性。

综上所述,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涉及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约束力分析和输运模型的建立,并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评估。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工作效率。

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与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与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基本内容
未来研究方向方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对机器人动态特性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机器人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可 以更加准确地建立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进一步优化振动主动控制效果。
基本内容
2、多目标优化控制研究:在本次演示所提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 入多目标优化策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全面优化。例如,可以同时考虑机器人 的运动精度、振动抑制、能量消耗等多个目标,实现多目标优化控制。
基本内容
3、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机器人可能面临的各种复杂 环境,研究机器人在这些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考虑研 究机器人在不同地形、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领域之一。柔 性机器人机构作为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例如,在医疗、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等领域中,柔性机器人机构可以适应 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任务。然而,柔性机器人机构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受到动力学 特性和振动模式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柔性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振动控制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
讨论
本次演示对柔性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振动控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次演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振动模态分析结果 都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假设,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 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讨论
其次,PID控制器虽然能够有效地抑制柔性机器人机构的振动,但在实际应用 中还需要考虑控制器的参数调节和自适应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 更加智能和适应性的控制策略,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18年我校江苏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

18年我校江苏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

2018年我校江苏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附件1 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名单项目编号KYCX18_0230 KYCX18_0231 KYCX18_0232 KYCX18_0233 KYCX18_0234 KYCX18_0235 KYCX18_0236 KYCX18_0237 KYCX18_0238 KYCX18_0239 KYCX18_0240 KYCX18_0241 KYCX18_0242 KYCX18_0243 KYCX18_0244 KYCX18_0245 KYCX18_0246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宋皓皓祖密密芮菡萏杨晓钰张宇槐武良鹏陈玉玉房银海刘永健张巧可徐燕明吴严生历东平张希媛王浩张义青韦正涛项目名称高端装备制造业生态位和时空分异研究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消费合宜的实践样态研究协同研制背景下复杂装备可靠性增长GERT网络评价模型大型风机齿轮箱润滑油健康状态预测与故障预警问题研究“大数据”下基于复杂网络的谣言传播机制及其管控策略的研究我国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测算及其应用研究绩效导向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合规计划的设计与实现研究平台网络经济运行机理及其演化动力学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研究:成因、影响及治理航空复杂装备研制风险协同管理机制研究文化地理视角下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调查研究最优码本的构造与循环码重量研究基于变分法理论对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研究柔性复合氧化物薄膜的设计与制备台风作用下大型风力机动态响应与非线性失效机理研究典型二维纳尺度材料的热振动大型空间结构柔性模块自主运送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项目类型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硕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项目编号KYCX18_0247 KYCX18_0248 KYCX18_0249 KYCX18_0250 KYCX18_0251 KYCX18_0252 KYCX18_0253 KYCX18_0254 KYCX18_0255 KYCX18_0256 KYCX18_0257 KYCX18_0258 KYCX18_0259 KYCX18_0260 KYCX18_0261 KYCX18_0262 KYCX18_0263 KYCX18_0264KYCX18_0265 KYCX18_0266 KYCX18_0267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杨天鹏吴廷洋陈岩付军泉吴兆天罗钊毛婷韩云晓岳小康奚欣欣邵子宴张辰翔张召李龙梁中汉田帅王系众饶志文庄笑厉阳江奕项目名称高超声速热喷流动减阻降热机理研究飞机电热除冰的多层复合材料热力耦合研究一种新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及应用基于风洞自飞的翼身融合飞机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基于高阶剪切板壳理论的复合材料多模式损伤分析节能型小型化超声辅助MOS的设计理论及其原理研究基于压电驱动的柔性机器人电极悬浮式雾化烧蚀自适应快速铣削加工技术研究电解铣磨高效精密一体化加工技术研究TiAl材料复杂结构高效成型磨削关键技术研究套索人工肌肉驱动软质肘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研究微小孔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织构化CVD金刚石/WS2刀具复合涂层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移动式重载浇注机器人主体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叶片振动参数识别具有增韧机制的cBN/GNCD复合刀具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切入式电解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超高速磨削用单层钎焊聚晶CBN砂轮自锐及控制研究基于三维光学成像和深度学习的RFID光电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热-力-电多场耦合作用对压电叠堆输出特性影响研究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钢轨滚动疲劳裂纹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类型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项目编号KYCX18_0268 KYCX18_0269 KYCX18_0270 KYCX18_0271 KYCX18_0272 KYCX18_0273 KYCX18_0274 KYCX18_0275 KYCX18_0276 KYCX18_0277 KYCX18_0278 KYCX18_0279 KYCX18_0280 KYCX18_0281 KYCX18_0282 KYCX18_0283 KYCX18_0284 KYCX18_0285 KYCX18_0286 KYCX18_0287 KYCX18_0288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赵宾吴蓉董泽宇杭爽陶学伟杨汪扬张新磊夏金姣龚浩梁小会章国涛张雅迪张晗谢利娟孙孪鸿刘雨辰李健赵勇李金玉修强韩斌项目名称极区内机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对准技术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r光子流场图像层流紊流识别基于Lamb波的甲板梁定位技术研究面向火星着陆大气进入段黑障难题的X射线通信技术研究微量硼元素调控增材制造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基于氧化钛薄膜的新型柔性晶硅太阳电池研究基于波导光学的小型双源全反射X荧光光谱技术的研究反应磁控溅射制备Y2O3薄膜工艺探索及其结构研究高效光辅助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制备Zn, Co, Ni-MOFs制备掺杂碳基复合材料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原位碳热还原法制备高强韧性无钴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基于电活性有机材料的钠离子储能体系研究激光增材制造新型稀土增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研究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研究溅射法制备柔性Cu2ZnSn(S,Se)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研究加力用扇形喷嘴研究电动汽车用高性能交替极永磁轮毂电机及其控制研究磁电耦合性轴向磁通永磁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研究面向多电飞机模块化级联变换关键技术研究SiC器件对PMSM电机驱动运行特性影响及其改善方法研究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SAR图像分割项目类型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博士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博士项目编号KYCX18_0289 KYCX18_0290 KYCX18_0291 KYCX18_0292 KYCX18_0293 KYCX18_0294 KYCX18_0295 KYCX18_0296 KYCX18_0297 KYCX18_0298 KYCX18_0299 KYCX18_0300 KYCX18_0301 KYCX18_0302 KYCX18_0303 KYCX18_0304 KYCX18_0305 KYCX18_0306 KYCX18_0307 KYCX18_0308 KYCX18_0309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方小星卿婷胡长雨李黄炎郑旺苟立婷赵焕玥关亚村任建俊雍可南曹腾项目名称基于特征基函数的快速直接求解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光双边带调制的光矢量分析技术深度学习框架下ISAR成像算法研究多功能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广义互质阵列二维空间谱估计研究视频SAR实时成像算法研究与GPU实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一类分布参数切换系统的容错控制及其应用LCL型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分析与鲁棒设计研究无人机多约束鲁棒制导与控制一体化技术基于学习观测器的近空间飞行器姿态容错控制研究项目类型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博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博士博士王村松基于遥测数据的在轨航天器健康评估/预测关键技术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张洲宇距离信息缺失的低空小型无人机空域冲突感知技术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徐丽敏基于多源机会导航信息融合的室内精准导航定位关键技术自然科学硕士朱平高超声速飞行器容错控制研究自然科学硕士林海兵HORUS-2B再入多约束制导和半物理仿真验证自然科学硕士李兴鑫高效动态的云中加密数据k近邻查询研究自然科学博士耿传兴开放集合识别及其应用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宋歌面向大数据检索的深度哈希算法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张佳乐边缘计算中轻量级隐私数据聚合与安全共享机制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张夏基于信息流的飞机驾驶舱人机交互安全性建模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博士项目编号KYCX18_0310 KYCX18_0311 KYCX18_0312 KYCX18_0313 KYCX18_0314 KYCX18_0315 KYCX18_0316 KYCX18_0317 KYCX18_0318 KYCX18_0319 KYCX18_0320 KYCX18_0321 KYCX18_0322 KYCX18_0323 SJCX18_0091 SJCX18_0092 SJCX18_0093 SJCX18_0094 SJCX18_0095 SJCX18_0096 SJCX18_0097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周迪项目名称飞机电气系统危险识别方法研究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博士任禹蒙数据驱动的多机场先期航班时刻优化研究自然科学硕士苏大成直升机/舰船耦合动态界面流动机理及控制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张锦昇组合动力单自度可调进气道设计方法及流动机理研究单向SiC/SiC材料在热-力-氧环境失效机理及本构行为研究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偏导数模型及应用自然科学博士陈西辉自然科学博士庞淑伟自然科学博士张家铭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电静液作动器研究自然科学博士王海新基于机器学习的室内无人机感知及规划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孙磊3D芯片堆叠瞬时液相键合焊点可靠性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刘舒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自阻电热固化技术自然科学博士赵锦波面向旋翼飞行器的绳驱动机械臂运动规划及鲁棒控制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陆燕飞多方位多光谱的肿瘤检测研究自然科学硕士左玉鑫基于3D打印技术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自然科学博士叶东鑫低速大迎角机动下进气道与发动机综合控制自然科学硕士段义鑫基于模糊Borda法的“苏科贷”风险补偿运营效率组合评价人文社科硕士刘笑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历史绘画创作航空航天领域背景下的舞蹈编创分析——以舞蹈《逐梦云天外》为例声乐表演与计算机作曲技法研究基于3D打印技术的直升机桨叶结构与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极限工况下人-车-路闭环系统主动安全的评价与协同控制人文社科硕士佟佳慧人文社科硕士李睿人文社科硕士周丞自然科学硕士葛召浩自然科学硕士刘星怡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微型涡喷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项目编号SJCX18_0098 SJCX18_0099 SJCX18_0100 SJCX18_0101 SJCX18_0102 SJCX18_0103 SJCX18_0104 SJCX18_0105SJCX18_0106 SJCX18_0107 SJCX18_0108 SJCX18_0109 SJCX18_0110 SJCX18_0111 SJCX18_0112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严余超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手臂力触觉反馈装置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硕士赵铭鑫基于深紫外光谱特征的串联交流电弧故障检测研究自然科学硕士祝梦婷高速磁悬浮转子不平衡振动抑制方法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马歌华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图像静脉分布估计自然科学硕士张凯航空电池储能电源智能管理技术与系统开发自然科学硕士林新平互质阵的空间谱估计算法及FPGA实现海洋环境下Ni-CrSiN涂层的设计及其海水中的摩擦性能研究超精密高响应微型转台控制器的研制自然科学硕士林云根自然科学硕士逯轩自然科学硕士王建华TC4钛合金电流辅助旋压成形技术研究自然科学硕士刘刚强高效电解铣磨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金阳新型铝锂合金的激光焊及其接头组织演变自然科学硕士林基伟微纳界面结构核用钢的辐照稳定性及氢损伤机制研究自然科学硕士洪然基于构造恒星几何结构的星敏静态定姿自然科学硕士吴超扫频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与系统研究自然科学硕士严晓婧基于大数据的民机运行可靠性监测自然科学硕士项目编号SJCX18_0098 SJCX18_0099 SJCX18_0100 SJCX18_0101 SJCX18_0102 SJCX18_0103 SJCX18_0104SJCX18_0105 SJCX18_0106 SJCX18_0107 SJCX18_0108 SJCX18_0109 SJCX18_0110 SJCX18_0111 SJCX18_0112 单位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人严余超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手臂力触觉反馈装置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研究生层次硕士赵铭鑫基于深紫外光谱特征的串联交流电弧故障检测研究自然科学硕士祝梦婷高速磁悬浮转子不平衡振动抑制方法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马歌华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图像静脉分布估计自然科学硕士张凯航空电池储能电源智能管理技术与系统开发自然科学硕士林新平互质阵的空间谱估计算法及FPGA实现海洋环境下Ni-CrSiN涂层的设计及其海水中的摩擦性能研究超精密高响应微型转台控制器的研制自然科学硕士林云根自然科学硕士逯轩自然科学硕士王建华TC4钛合金电流辅助旋压成形技术研究自然科学硕士刘刚强高效电解铣磨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硕士金阳新型铝锂合金的激光焊及其接头组织演变自然科学硕士林基伟微纳界面结构核用钢的辐照稳定性及氢损伤机制研究自然科学硕士洪然基于构造恒星几何结构的星敏静态定姿自然科学硕士吴超扫频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与系统研究自然科学硕士严晓婧基于大数据的民机运行可靠性监测自然科学硕士。

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冗余驱动

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冗余驱动

个机器人协调操作 刚性物体 , 由于物体 是刚性 的, 协调操作 的动 力约柬 即为 : 各机器人末端抓持力的台力 与物 体 的惯 性力相 平衡 。协调操 作 的运动 约束 即为机器 人末 端 点, 即抓持点与 物体质心之间 瘟满足剐体上两点之间 的运 动 关系, 如果是紧 固抓持或 者要求 对质心无相 对转 动 , 角位 移 应相等 。协 调操作 的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
维普资讯
第 1卷第 1 8 期
20 0 2年 1 月
机械设计与研究
M ahn c ieD目 1 n sa c d Ree rh a
vd. 8 .o 1 1 N
Fe . 2 0 b .0 2
文章编号 : 0—3320 )1 1-4 1 6 4 (020— 3 0 2 0 0
自 8 年代 以来 , 从 0 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这一 研究 钡域吸 引着许多学者 。然而 , 由于柔性机器人协调 操作的复杂 性 , 这
方面的研 究成 果还 比较 少。] 脚kw 等 研 究 了柔 性关 节 姑 机器人的协调操作 , 并采用 求广 义逆 的方法分配 载荷。& m、 sa 和 № } hI f 脚 研究 了具有单柔性杆机器人协 调操作时的关 节驱动力矩的分配。M日 t 蛐 和 H t a [ 立 了两个 具有 a yma a 建 单柔性杆的双杆机器人协 调操作 的动力 学模型并给 出了基于 准静态的协调控制算法 , 窦建 武等H 建立 了两平 面三柔 性杆 机器人协 调操 作 的动 力学模 型。 蛐扯 建立 了柔性 臂机 t 器人协调操作 刚性物体 的控 制模型并进行 了实验研究 。以上 文献或者仅考虑关节柔性 或者仅考虑臂 的柔性 。尽管刚性机 器人协调操作的冗余驱 动问题已经取得 了许 多研究成 果 , 如

《2024年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冗余力控制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冗余力控制实验研究》范文

《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冗余力控制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并联机器人因其高精度、高刚性和高负载能力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医疗康复、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并联机器人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然而,对于这种复杂的机器人系统,如何实现其冗余力控制,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运动性能,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冗余力控制进行实验研究。

二、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概述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六条腿和UPU结构的并联机器人。

其特点在于采用了冗余驱动设计,使得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冗余驱动的存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冗余力,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冗余力,是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和运动性能的关键。

三、冗余力控制方法针对6PUS-UPU冗联机器人的冗余力控制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优化机器人的关节力矩,实现对冗余力的有效控制。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遗传算法和梯度下降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机器人的关节力矩进行优化,以达到控制冗余力的目的。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准备: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冗余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搭建了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实验平台,并对机器人进行了充分的调试和校准。

其次,我们设计了实验任务,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关节力矩的测量等。

2.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机器人进行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的运动测试,以获取机器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数据。

然后,我们采用所提出的优化算法对机器人的关节力矩进行优化,并记录优化前后的关节力矩和运动数据。

最后,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所提出的冗余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所提出的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6PUS-U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冗余力。

2012工程二处(机械)青基及地区基金清单及摘要

2012工程二处(机械)青基及地区基金清单及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资助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摘要汇编(201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012 年10 月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前言“NSFC 机械工程学科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发起的系列会议,会议旨在鼓励青年/地区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与潜心探索,扶持青年人才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引导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高质量完成科学基金项目,为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提供一个学习、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NSFC 机械工程学科2012 年度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将于2012 年11 月16 日~18 日在南昌举行。

会议将邀请机械与制造科学领域的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基金项目负责人以及基金委机械工程学科管理人员,围绕如何开展科学基金研究、如何利用基金平台开展交流与合作、如何创新研究思路、总结研究成果和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开展主题讲座。

本汇编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二处(机械工程学科)2012 年度批准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摘要435 篇、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51 篇,按NSFC 机械与制造科学学科代码与项目批准号分类排序、汇编成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工程?Э?2012 年10 月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目录青年科学基金项目E0501 机构学与机器人可重构变胞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设计方法与驱动配置研究1柔性支撑并联机构振动特性及抑振控制研究1强冲击扰动下油田抢喷机器人精准作业的顺应性研究2变胞机构的可重构特性及约束驱动的几何化位移子群理论研究2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同性异构现象产生机理及构型优化研究3路面附着状态在线识别及微型客车防侧翻控制算法研究3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叶鞘剥离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4基于构形平面匹配的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求解方法的研究4基于成对曲线组合的柔顺机构形状与拓扑优化设计研究5面向海洋微结构测量的水下滑翔器协同动力学行为研究5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混沌现象辨识及其在动力学设计中的应用6车辆驱动电气化背景下的轮胎力协调控制理论关键问题的研究6二次不等幅摆动特性的旋转式取苗机构机理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7线控楔形制动系统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7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MRI 相容操作手系统模型及控制方法研究8机器人正畸弓丝弯制回弹机理及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8基于等效惯量补偿的索驱动助力膝关节人机协调控制研究9面向飞机部件级对接的全对称四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9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震颤机理、抑制方法和力反馈控制研究10自适应地形的变结构矿井救灾机器人行走机构关键技术研究10并联机构奇异点动态稳定性研究11E0502 传动机械学基于加工中心的螺旋锥齿轮“全齿面主动修形”策略与方法研究11点接触的行星齿轮传动误差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12小模数弧齿锥齿轮粉末冶金近净成形齿面偏差控制机理研究12基于直线型内摆线的尾摆式仿生推进传动理论与实验研究13自动消除保护轴承间隙的机构研究13新型环面渐开线齿轮啮合原理与承载特性研究14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状态变换机理及动态耦合特性研究14凹凸点接触摆线齿线圆柱齿轮主动设计及端面滚切加工技术研究15面向功能需求的齿廓主动设计及柔性创成方法15面向随机装配误差的螺旋锥齿轮传动系非线性动力学及特征快速提取技术研究16齿轮传动离心场中颗粒阻尼的被动抑振机理研究16新型无隙行星传动的啮合基础理论及关键设计技术研究17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动态传递转矩多场耦合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17新型多排轴向柱塞泵的理论基础与试验研究18民机液压泵典型故障动态演化过程模拟中的关键问题18多源大规模压缩空气管网特性的在线辨识及节能调度策略的研究19基于LOC 的微米级油液颗粒污染物区分检测机理研究19存在气泡的纯水液压管路瞬态压力脉动过程机理研究20液压混合动力中机液联合制动能再生机理及协调控制研究20工程机械新型油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21局部多孔质气浮输运的气膜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21大调节比径向直叶片气心泵叶轮区气液两相演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22新型先导脉宽调制的电液比例节流与调速复合控制方法及系统集成22 I 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基于双行程做功的浮力摆波浪能液压传动关键技术研究23自感知/自激励压电泵的研究23基于仿生能量流传递与生物酶催化的移动机器人高效率液压驱动系统设计24高压空气节流减压中焦耳-汤姆逊效应引起的结冰研究24多段机电复合传动换段过程失稳机理与稳定性控制研究25大功率液粘调速离合器油膜动力学行为演变机理研究25锥形挤-剪式磁流变离合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26E0503(机械动力学)海上大型风机整体安装柔性对接与阻尼控制研究26非线性影响下高速轧机机-电-液耦合系统振动机理与控制方法27整车高维非线性振动状态观测算法研究27超冗余长行程并联驱动地震模拟台内力耦合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研究28磁流变智能阻尼系统对高速列车的临界速度及稳定性影响研究28谷物联合收获机多源振动传递机理研究29轿车混合FE-SEA 建模与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研究29水平轴摆式悬挂转子新型抑振策略研究30从宽带低频振动环境中回收能量的非线性压电结构及后续电路研究30面向传递路径分析的力重构和子结构特性识别的病态逆问题解决方法31多源复杂激励下磁悬浮隔振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及控制机理研究31进给伺服系统中复杂低速摩擦的作用机理及控制补偿方法研究32非平稳信号盲源分离理论及高速列车声场分解方法研究32带背腔的薄膜结构用于管道风扇噪音控制的研究33汽车混响内声场近场声全息-声品质3D 耦合分析方法及试验研究33基于Hybrid 方法的大型冗余驱动机构控制策略研究34舰船声学故障识别中的样本扩容机理与容量控制研究34工程机械多动力源复杂轴系扭振及其主动控制研究35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转子机械健康状态评估与维护策略研究35基于图像分解原理的旋转机械复合故障特征分离方法研究36完全自适应第二代小波及在循环冲击类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36面向复杂机电系统多源状态信息的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37应力腐蚀作用下汽轮机转子裂纹扩展及对故障特征影响研究37基于协同设计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维护感知建模与嵌入诊断推理38算子自定义小波有限元理论及其在通信铁塔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38高速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失稳的多传感器融合检测39轮式装载机侧、倾翻动态预测模型及预警系统研究39石化复杂过程非正常工况实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40基于多尺度leaders 多重分形与多尺度约束PCA 的汽车起重机主泵特征提取方法研究40机械制动器摩擦故障快速融合诊断与智能预报方法研究41直升机动部件损伤特征信息超完备稀疏表示与重构方法研究41齿轮箱早期故障信号分析与智能识别的数学形态学方法42基于多性能退化参数的装备关键系统实时可靠性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42电动汽车独立驱动系统动态转矩分配网络化控制研究43行星齿轮传动全耦合系统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43基于多场耦合的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44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动态可靠性敏感度及随机参数相关性判别研究44复杂工况下半挂汽车列车侧向概率稳定性评估与控制研究45基于控制分配的车辆底盘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45平衡重式叉车底盘系统横向稳定性集成控制研究46基于HHMM 分层隐Markov 模型的重型载货车辆侧翻预警新算法研究46风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大型风电机组动力学行为与控制47海上浮式风机整机刚柔混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47 II 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特高压输电导线风雨致振的产生机理及分析模型研究48链式运动单索振动抑制与索力调节的耦合控制研究48基于AR-HMM 的重型车辆侧翻预警模型与算法研究49具备差动助力转向功能的电动轮独立驱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机理研究49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机理研究50磁流变液挤压流动机理及磁流变挤压阀式减振器特性研究50基于智能轮胎的高阶全状态底盘集成控制机理与策略研究51集装化包装运输系统动态响应的逆向子结构分析51融合转向制动功能的车辆集成线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52基于PLZT 光致形变特性的光控非接触式微镜驱动与控制研究52考虑斜向载荷和局部变形的假人胸部设计及损伤评估研究53双丝杠驱动直线导轨进给单元动态耦合性能机理研究53欠驱动农业轮式机器人广义动力学与实时控制研究54深井提升系统非线性振动规律及冲击限制研究54音圈电机直驱的柔性解耦定位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方法55应用齿式联轴器的高速动车驱动系统动态特征研究55机电集成磁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56高速织机经纱系统经向力学行为及演变规律研究56磁流变阻尼器示功特性畸变机理及物理解耦型新器件基础研究57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控制研究57E0504 机械结构强度学高速列车设备舱裙板颤振与支架损伤机理研究58轨道车辆制动用喷射沉积铝硅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及其机理研究58核电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破坏机理与设计准则研究59复杂航空结构中损伤的空间-波数域滤波成像59瞬态热-机械冲击载荷作用下含金属内衬复合材料圆筒结构损伤研究60服役环境下四代机透明件的失效分析与寿命评估模型研究60考虑服役状态演化的转向架构架耐久性试验方法研究61载荷频率对车轴钢疲劳短裂纹行为的影响研究61多相组织对钢铁结构材料韧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62开孔参数对复合材料承力结构低速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62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中空结构的低速冲击损伤机理研究63面向运动精度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可靠性评估与设计63激光冲击增强结构表面抗蒸汽氧化机理及其蠕变-氧化交互作用行为研究64NiTi 记忆合金智能材料与结构在热-力耦合下相变和组织演变的相场法模拟研究64Ni3Al 基金属间化合物多尺度本构模型研究65具有双稳态特性的复合材料结构粘弹性模型与变形机理研究65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焊缝受力机理与断裂行为研究66基于步降加速退化试验的贮存寿命高效预测方法研究66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颈部肌肉主动力对头颈部损伤的影响研究67基于DSF 模式的在役承压设备早期损伤识别与评价研究67大型机械结构复合型裂纹随机-非概率诊断方法研究68E0505 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石墨烯改性纳米复合离子液体薄膜材料的制备、微观摩擦学实验分析及理论研究68磨辊表面形态对其耐磨和粉碎性能的影响研究69铜基表面镍基耐磨减摩熔渗层的微区组织特征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69生物活性对骨组织生物摩擦学特性的影响机理70大气环境下碳薄膜纳米结构与表面化学协同效应与超润滑相关性研究70多元能场作用下短周期制备节能型纳米WS2 润滑油的基础研究71非刚性核壳结构有机/无机复合磨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无损伤抛光机理研究71III 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覆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粗糙面重复冲击接触-分离的动态接触特性分析72织构化金属表面固体润滑膜与微纳粒子耦合的摩擦学增强效应及机理72基于轴头六分力的轮胎接地界面动态耦合性态研究73硬相人工关节生物摩擦声学及其减摩消声方法研究73纳观纹理表面往复滑动接触磨损机理研究74ICF 磷酸盐激光玻璃的机械化学耦合材料微观去除机理研究74高强度Ti5553 合金等径弯角挤压的制备及其冲蚀磨损性能研究75复杂环境下自润滑磁性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75皮肤摩擦触觉感知及触觉仿生皮肤研究76等通道转角挤压处理镁合金摩擦特性及技术应用研究76纳米碳管改性C/C-SiC 材料与金属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77类石墨烯MXene 新型润滑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77重载下蓖麻油润滑失效规律、机理与控制研究78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的磁流体热动力效应研究78基于油膜厚度测量的纹理表面润滑中气穴效应的研究79高温内梯度润滑层活化熔渗理论及其功能控制机理研究79低温高速动静结合型机械密封多场耦合模型及振动特性研究80基于流变学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可控润滑研究80纳米草修饰微孔或凸包阵列的分级织构化光学薄膜研究81基于电化学的化学机械平坦化终点检测方法及实验研究81液相等离子体电解耦合法构建橡塑模具抗粘附表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82石墨烯/稀土复合超薄润滑涂层的研制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82超净表面制备中纳米颗粒的行为机制研究83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片超低摩擦设计及机理研究83低速重载油膜的磁流固多场耦合润滑机理与界面力学行为84基于突变理论的极端制动工况下摩擦材料摩擦失效行为研究84E0506(机械设计学)新型轴向被动磁轴承-Halbach 磁体阻尼器一体化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85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力耦合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85面向复杂装备的稳健产品平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86下一代电动汽车新概念车身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86活塞式压缩机舌簧自动阀动态响应/瞬态流动特性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87考虑不确定因素的产品色彩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87基于变粘性散粒体动力学理论的水田深施肥机构的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88小浆果果树动力学特性及振动采收机理研究88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团队创意设计概念演化方法89油菜联合收获田间落粒气力式收集方法研究89智能型磁流变式汽车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90基于联接元的机电产品再制造拆卸结构再生设计方法研究90集成电动助力转向功能的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机理研究91基于无网格局部彼得洛夫-伽辽金法(MLPG)的弹带高速挤进膛线过程理论、方法及实验研究91基于网络模体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多样性研究92玉米摘穗损伤机理及低损伤摘穗技术研究92考虑产品与服务融合的产品服务系统方案智能设计与统计优化研究93面向集成创新的功能知识综合与行为预测建模93基于超声与光学耦合定位的骨组织无创实时跟踪方法研究94微创条件下无旋转缝合机理及器械设计方法研究94基于网格参数化和变复杂度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95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网状可展天线形面主动控制机理及实验研究95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设计中知识动力学研究96 IV 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面向复杂服役环境的成套装备均衡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96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的喷气涡流棉纤维成纱机理研究97宽窄行分插机构空间轨迹和姿态形成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97基于土壤破碎机理的深松节能与增产关系模型研究98基于群簇获取与振-气分离的条状组培苗高效移植机理研究98基于旋转风轮气弹稳定特征的风力机叶片廓线集成理论与优化设计研究99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随时间演化非力学问题的结构拓扑优化研究99高载重比和高适应性的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和智能控制100基于碰撞前车辆和驾驶员异常特征信号融合的主被动集成乘员防护方法研究100基于GPU 并行优化与近似技术的校车车身非线性问题多学科优化方法研究101概念车身框架结构有限元精细建模与截面几何形状优化设计101基于脑电技术的设计概念产生与概念表达关系模型研究102复杂结构的复变函数半解析灵敏度求解方法102基于概率及证据理论的航天器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103高速列车尾流特性及形成机理研究103基于生物牙形态进化模型的牙嵌体修复体曲面推理设计研究104基于动态边界约束信息的自由特征最优化重构方法研究104螺旋形反转层叠管型折纸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及其压溃机理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105虚拟对象交互结构和行为的统一建模方法105面向节能增效的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簧片阀动态特性建模、求解方法研究106可变性设计动态响应与更改传播原理研究及应用106基于扩展域的设计与半实物仿真方法及其在大型装备中的应用研究107复杂集成服务型机械产品模块化结构建模研究107航天器柔性线缆拖拽力学建模及线缆系统布线规划研究108新型单定子二自由度超声电机及其驱动的智能云台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8电磁驱动无人驾驶机器人多场耦合机理及仿生集成优化研究109基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汽车坡道起步控制技术研究109E0507(机械仿生学)含脊柱驱动关节四足机器人跳跃运动落地稳定性研究110基于血管树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化基础研究110基于柔性特征的胸鳍摆动推进模式研究111鲔科鱼类出水运动模拟及其换能机制研究111猪笼草叶笼滑移区减附机理与表面结构仿生构建研究112四足动物侧向冲击下的再平衡策略及其在四足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112硅藻结构化生物连接成形基础研究113融合增强学习机制的智能假肢肌电控制方法113基于生物耐磨原理的仿生多元耦合材料磨损机理研究114基于沙漠蝎子振动感知机理的仿生超微传感构件的研究114人工活性关节功能的体外评价及其仿生系统构建115折衍混合型三维仿生复眼多元耦合建模及其高能束制造115无人车越野环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116基于深度交通事故调查的驾驶人应急行为数据库建设及数据挖掘研究116面向虚拟座舱仿真的虚拟现实头盔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17车辆经济性辅助驾驶的最优操作与协同控制研究117改善人机之间心理交互的产品界面设计研究118基于用户模型的移动设备可用性评估方法研究118E0508(零件成形制造)金属材料的多维振动铸造理论及技术119合金凝固过程枝晶在外力作用下的生长和破碎的研究119涉及应变速率与温升效应的先进高强度钢辊式冷弯成形断裂预测研究120 V 2012 年NSFC E05 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摘要铝基复合材料强力旋压成形颗粒/基体协调变形机制及损伤行为的研究120H62 黄铜连续挤压条件下的流动特征研究121塑性成形变加载模式对镁合金微观组织和成形性能影响研究121陶瓷粉末微注射成形亚微米阵列脱脂与烧结基础研究122镁合金转模挤压成形机理与变形协调控制122难变形钛合金循环热氢处理室温增塑机理研究123高强钢热冲压成形中高温损伤和开裂行为研究123基于宏微耦合的铝合金板材零件低残余应力热成形机理研究124薄辐板厚轮缘盘形件径向旋压增厚成形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124基于性能定制的超高强度钢板一体化成形技术基础研究125界面组织对铝-316L 不锈钢双金属塑性成形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125成形工具转动数控渐进成形中摩擦热引起板料局部温度升高特性研究126高聚物成型加工过程粘弹流动诱导取向结晶机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126激光冲击微成形中的尺度效应研究127薄板微成形摩擦尺寸效应及其模具表面固体润滑薄膜改性研究127薄壁件粘性介质外压成形失稳起皱及成形极限研究128基于环件铸辗复合成形的42CrMo 钢组织演变机理研究128高应变率复杂应变路径下车身高强钢的塑性变形行为研究129热轧环过程在线精确测量与智能控制技术基础研究129变形和相变交互作用对钛合金等温局部加载组织的影响机制130钛合金锻造成形时的微观组织敏感性模型与调控研究130钛合金热变形中片状/等轴组织转化的理论模型及演变规律研究131表面性能驱动的快速变模温注塑成型理想微观结构获取研究131Ti/Al3Ti 层状材料复杂曲面.。

一种基于虚拟推力的冗余度机器人避障算法

一种基于虚拟推力的冗余度机器人避障算法

一种基于虚拟推力的冗余度机器人避障算法严铖;吴洪涛;申浩宇【摘要】针对冗余度机器人可能遇到的障碍影响机械臂末端运动的特殊避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推力的可实现主从任务转换的避障算法.通过引入两个随障碍与机械臂最小距离而变化的转换系数,实现末端轨迹跟踪和避障运动的任务转换,同时解决障碍影响机械臂末端和中间杆件运动的避障问题.通过对空间七自由度机器人的仿真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机械臂成功避障,关节曲线平稳连续,算法效果明显.【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冗余度机器人;避障;任务转换;轨迹跟踪【作者】严铖;吴洪涛;申浩宇【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TH113;TH116机器人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能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里运动的控制算法,而与环境的接触或不接触也是任务的一部分。

大多数情况下,机械臂通过末端机械手与物体接触。

而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应避免机械臂的其他部分与环境接触,即避免碰撞或避障。

机械臂避障规划的灵活性是基于其冗余自由度的,冗余自由度越大,在有障碍的环境下的灵活度越高,所以冗余度机器人在避障问题上的应用受到了学者们愈加广泛的研究[1-4]。

解决冗余度机器人避障问题的方法通常分成两大类:全局规划和局部控制[5]。

全局规划目的是,尽可能找到一条从运动起点到运动终点的无碰撞路径。

局部控制则是把避障作为一个控制问题。

通过障碍和机器人的实时位置信息来控制避障。

相比于全局规划,局部控制的优点是,计算量较小且可以适用于解决动态障碍的避障问题,国内外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局部控制避障的方法。

最早的机器人避障方法由Pieper[5]于1968年提出的,首先假设存在一条连接初始点和目标点的路径,然后对该路径离散化,再验证每个离散单元是否属于自由路径(不与障碍干涉)。

提高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冗余关节运动规划方法

提高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冗余关节运动规划方法

提高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冗余关节运动规划方法高志慧;员超
【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
【年(卷),期】2004(015)013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柔性机器人弹性动力响应的因素,得出了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关节运动参数来提高机器人动态性能的结论.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冗余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以冗余关节角为状态变量的优化控制结构,得出一种新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使各关节的运动简单易控、保证各关节的运动不越限,消除了机器人的终态自运动.
【总页数】5页(P1132-1136)
【作者】高志慧;员超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2
【相关文献】
1.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减振运动规划研究 [J], 高志慧;贠超
2.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最小能量法 [J], 杨继运;余跃庆
3.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力学规划 [J], 何广平
4.一类新的冗余度机器人关节运动优化方法 [J], 陈安军;马学文
5.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新方法——冗余位形法 [J], 张绪平;余跃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动态方法

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动态方法

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动态方法
文巨峰;颜景平;李春梅
【期刊名称】《机械设计》
【年(卷),期】2001()8
【摘要】引入扩展雅可比矩阵 ,导出一般优化条件下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动态方法 ,并用李亚谱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该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并对平面单臂 3R 机器人以及由其组成的双臂机器人进行了仿真研究 ,表明本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扩展雅可比矩阵
【作者】文巨峰;颜景平;李春梅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冗余度柔性机器人自运动规划新方法 [J], 张绪平;余跃庆
2.提高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冗余关节运动规划方法 [J], 高志慧;员超
3.双冗余度机器人的避碰运动规划方法研究 [J], 贾庆轩;战强;孙汉旭
4.基于构形的冗余度机器人自运动规划方法 [J], 罗翔;田梦倩;颜景平
5.作业约束下的冗余度机器人自运动避障规划方法 [J], 续龙飞;李俊;甘亚辉;戴先中;孙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有效方法

一种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有效方法

一种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有效方法
祖迪;吴镇炜;谈大龙
【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5(41)6
【摘要】针对7自由度冗余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求封闭解的方法。

保证系统实时性的前提下采用二次计算法,在梯度投影法得出优化不精确解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结构特点用固定关节法进行再次计算,最终得到一组精确的优化解。

既充分利用了系统的冗余特性又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以7自由度仿人机械手臂为例具体阐述了这种方法。

从手臂末端轨迹精度方面对梯度投影法和二次计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二次计算法在提高末端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并通过试验证明算法可以满足一般机器人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总页数】5页(P71-75)
【关键词】二次计算;冗余度机械手;逆运动学;雅可比矩阵
【作者】祖迪;吴镇炜;谈大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
【相关文献】
1.一种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神经网络方法 [J], 谭营;邓超
2.一种求解机器人运动学逆问题的有效方法 [J], 史胜利;刘乃钊
3.基于工作空间密度函数的平面冗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求解算法 [J], 东辉;杜志江
4.冗余仿人臂避关节物理约束的一种逆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 [J], 任子武;朱秋国;熊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改进遗传算法

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改进遗传算法

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改进遗传算法晏鹏宇;车阿大;李鹏;杨乃定
【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年(卷),期】2010(016)002
【摘要】为克服传统遗传算法在求解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时易出现早熟收敛、冗余迭代等缺陷,提出了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工件搬运顺序的染色体编码,并根据调度问题特征,设计构造型启发式算法来生成初始种群,避免了大量不可行染色体的产生,提高了后续操作的优化质量.同时,在交叉变异操作中引入局部邻域搜索,通过对子代邻域的局部寻优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分别应用该算法和传统遗传算法求解六个基准案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总页数】7页(P404-410)
【作者】晏鹏宇;车阿大;李鹏;杨乃定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11.1;TP278
【相关文献】
1.基于遗传算法的柔性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研究 [J], 龙传泽;杨煜俊
2.具有模糊加工时间的偏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J], 卢冰;原田华;夏勇
3.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多时间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J], 张国辉; 胡一凡; 孙靖贺
4.改进免疫遗传算法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J], 曹坤煜;陈永当;宋辛辛;强冰冰
5.改进的求解机器人制造单元调度问题的化学反应优化算法 [J], 赵晓飞;郭秀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胥 宏1,张绪平2,余跃庆2(11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31)(21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北京 100022)摘要:提出了机器人动力规划新策略———基于关节最优初始位形的多目标规划方法。

在保证机器人实现预定运动轨迹的前提下,调节机器人的关节初始位形,尽可能地降低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和末端的弹性变形的运动误差。

通过一空间4R机器人的仿真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弹性变形;冗余度机器人;驱动力矩;关节初始位形中图分类号:TH24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83(2002)05-0027-03Optimization of the Joint Torque in A Flexible R edundant ManipulatorXU Hong1,ZHAN G Xu-ping2,YU Yue-qing2(11Chengdu Electromechaninal College,Sichuan Chengdu,610031,China)(21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22,China)Abstract:It discussed the method to optimize the joint torque of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This optimal objective was the combination of joint torque with endpoint erro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4R spatial manipulator showed that the method was effective.K ey w ords:Elastic Deformation;Redundant Manipulator;Driven Torque;Initial Joint Configuration 与刚性机器人相比,柔性机器人具有驱动器小,能耗低,操作速度高,造价低,结构紧凑,载荷质量比大等优点。

目前,利用机器人的冗余度,规划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规律,优化关节驱动力矩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4]。

文献[5]考虑了杆的柔性并对平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进行了规划,但是规划出机器人的运动规律非常复杂,没有规律性,在实际运动过程中不易控制和实施。

利用机器人的冗余度优化空间柔性机器人的驱动力矩还是空白领域,因此在这方面作些探讨是有必要的。

下面通过一空间4R机器人的仿真算例来验证这一方法。

1 柔性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文献[6]利用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7],建立了柔性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的通用数学模型:{τ}=([J D]{¨θ}+[J]{¨q})+{F q}+{Fθ}+{F u}(1)式中:[J D]为n×n惯性矩阵;{Fθ}为包括刚柔耦合力、科氏惯性力及重力等的n×1阶列阵;{¨q}为n×1阶名义角加速度列阵;{¨θ}为n×1阶柔性关节实际角加速度列阵; {τ}为n×1阶关节驱动力矩列阵;{F q}为n×1前(i-1)个关节引起的第i关节转子的牵连惯性力和科氏惯性力; {F u}为杆的柔性对关节柔性动力学方程的n×1影响力列阵。

由式(1)可知:在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柔性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τ}是由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规律q, q,¨q及杆和关节的弹性变形决定的,而杆和关节的弹性变形又是由机器人的关节运动q, q,¨q决定的,因此{τ}最终取决于q, q,¨q。

2 冗余度机器人运动分析211 冗余度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我们常常要求机器人末端能够实现已知的运动规律,即x=φ(q)(2)利用式(2)对时间求一次导数、二次导数可得x=J(q) q(3)¨x=J(q)¨q+J(q) q(4)式中x, x,¨x∈R m分别为机器人末端的位移、速度、加速度;q, q,¨q∈R n分别为关节转角、速度、加速度;J(q)为m×n的雅可比矩阵。

由已知的x, x,¨x求q、 q、¨q,这就是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

式(2)、(3)、(4)都是m个方程求n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对于冗余度机器人,m<n,显然q, q,¨q的解是不确定的,有无穷个解,利用雅可比矩阵J的伪逆可求得关节速度、加速度通解。

形式如下:q=J+ x+(I-J+J) (5)¨q=J+(¨x- Jθ)+(I-J+J) (6)其中(I-J+J) ・,(I-J+J)・・是雅可比矩阵J的零空间矢量,并且是正交于J+ x,J+(¨x- J ・)的齐次解。

在满足一定约束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q,・,・・,这就是冗余度分解,不同的冗余度分解方法对机器人的运动和动力性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2-05-29作者简介:胥 宏(1970-),男,四川盐亭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构学、机械设计。

72・设计与研究・ 胥 宏 张绪平 余跃庆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212 最优关节初始位形由冗余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可知,对于冗余度机器人,在其运动初始时刻,相对于其末端的初始位置x 0,由冗余度机器人位移方程x =φ(q ),m <n 可知,其关节初始位形q 0是不确定的,有无穷多个解。

选择不同的机器人关节初始位形q 0,按照最小范数解¨q =J +(¨x - J q )规划出的机器人运动规律q , q ,¨q 也将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机器人关节初始位形来改善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由求解柔性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的动力学方程(1)可知,在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其关节驱动力矩最终是由机器人的关节运动q , q ,¨q 决定的。

这样,我们可在机器人名义运动实现预定轨迹条件下,利用机器人的冗余度,优化其关节初始位形q 0,以降低柔性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

3 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311 单目标策略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是机器人动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时总希望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尽可能小。

基于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到以降低柔性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min f (q 0)=(∑n1j =1(∑ni =1ωi|τi|)j )/n 1s 1t x 0=φ(q 0)(7)式中q 0=(q 1,…,q n )T 为机器人的关节初始位形,是要规划的优化变量;τi 为第i 关节驱动力矩;n 1为机器人运动过程离散时间点的个数;n 为关节数;ωi 为关节驱动力矩加权系数;ωi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312 多目标策略如果仅以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为优化目标,优化机器人的关节初始位形,以此规划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结果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确实从整体上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机器人末端由于弹性变形引起的运动误差却有可能增加,将会影响机器人的精确运动。

因此可以根据实际要求,以机器人的某一个或多个运动学、动力学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优化机器人的关节运动,以改善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鉴于这些情况,可以选择多个性能指标作为目标进行优化,即:以最小关节驱动力矩为基础,利用关节力矩和机器人末端的弹性变形运动误差的加权线性组合来构造一个多目标函数,优化机器人的关节初始位形,规划机器人的关节运动,使得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矩得到优化的同时,机器人末端的弹性变形运动误差也有所下降。

这样就可以建立多目标函数优化的数学模型:min f (q 0)=β1((∑n1j =1(∑ni =1ωi|τi|)j )/n 1)+β2((∑n1j =1δj)/n 1)s 1t x 0=φ(q 0)(8)式中:q 0=(q 1,…,q n )T 为机器人的关节初始位形,是要规划的优化变量;τi 为第i 关节驱动力矩;δj 为第j 时刻点机器人末端由于各杆和关节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运动误差;β1,β2,ωi 为加权系数;n 1为机器人运动过程离散时间点的个数;n 为关节数。

同时,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更多的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利用各个性能指标加权组合成多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更合理有效地改善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而且式(8)中的加权系数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的,如令β2=0,就是以最小力矩为优化目标的优化方法;β1=0,就是以机器人末端的运动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优化策略。

显然,这是一个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

文中采用的是优化软件包OPB -1中的一种改进的约束变尺度法程序CVM01[8],这个程序使用非常方便,只需对其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关于计算优化目标函数值、约束条件的子程序稍作改动即可。

在上面的计算过程中,算法收敛精度Acc 取为010001,差分步长因子T 取为01005。

4 仿真实例与结论现在对一空间四杆机器人进行计算和分析。

机器人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此机器人的参数如下:各杆材料均为钢,长为200mm ,杆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7mm ,弹性模量为200MPa ,剪切模量为80MPa ,各关节处的集中质量均为20g ,各杆材料密度为780010kg/m 3,末端载荷质量为50g 。

现在仅考虑4根杆的柔性,而不计及关节柔性。

当仅要求机器人末端满足x ,y ,z 方向规定位置时,4R 机器人显然是冗余的,冗余度为1。

机器人在1s 内末端完成自起点到终点间的直线运动,图1 空间四杆机器人结构简图具体运动规律如下:x =a 0+a 1t +a 2t 2+a 3t 3(9)y =b 0+b 1t +b 2t 2+b 3t3(10)z =c 0+c 1t +c 2t 2+c 3t 3(11)式中a i ,b i ,c i (i =0,…,3)为待定参数,由初始和终值时刻的条件决定。

文中假设机器人在运动开始和终值时刻的速度为0,行程为011m 。

选择机器人的原始初始位形为q 0=(210,210,210,210)T ,按照式(8)的形式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机器人关节初始位形q 0p =(2135,2148,2105,1148)T ,由此规划了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如图2~图5所示(限于篇幅,这里仅列出了机器人第四关节的转角)。

正是由于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发生了变化,使得机器人的关节力矩和机器人的弹性变形产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