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
城市互通交织处理技术探讨
城市互通交织处理技术探讨摘要:由于一些大城市中城市环线及快速路上立交间距不合理,出现了道路拥堵、交通事故和匝道周围路段形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立交周围的交通压力,保证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最小间距这一问题。
关键词:城市互通;交织处理;最小间距;问题处理前言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立体交叉可以将平面互相冲突的车流分别设置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互相跨越,使交通流按各自的方向以正常速度行驶。
建设立体交叉可以取代平面交叉上的信号管理,基本上消除了所有冲突点,缓解了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堵。
立交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许多城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立交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1.城市互通立交如果互通立交间距过短,互通立交过于集中,不仅造成工程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还会引起交通流频繁的交织,导致城市道路上交通流紊乱;但是互通立交间距过大,又会造成沿线居民出行不便,导致沿线交通流不均匀分布,增加其他道路的交通负荷,造成路网交通不平衡。
因此,为提高我国的立交规划、设计水平,对规范进行技术更新,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
2.影响互通立交间距的因素分析互通立交间距直接制约着立交的通行能力以及城市快速路的运行车速。
快速路段上的右进、右出匝道,由于其与主线连接的区段受合流、分流的车辆交织行驶影响,易产生紊流现象,从而导致快速路通行能力降低。
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在快速路立交规划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互通立交间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凡个:周围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对于立交建设有很多的约束。
土地的功能性决定了其开发的程度,土地利用性质也对互通立交间距有影响。
道路类型、立交形式及基本路段交通特性互通立交间距受道路类型和立交形式影响很大。
道路等级越高,相邻立交间距相对较大;立交形式越复杂,相邻立交间距也相对较大,以满足立交凡何布置的需要。
车道变换模型确定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探讨
来 确定 最 小 净 距 。即 当驾 驶 员 在 互 通 式 立 交 的加 速 车 道 驶 入 主 线 后 , 在 不 了 解 道 路 状 况 的 条 件 下 , 直 接 换 到 最 内侧 车 道 后 , 到 交 通 指 示 标 当 看
23 司 机 驾驶 .
随 着 国 民经 济 的 快 速发 展 ,近些 年 公 路 和 城
互 通 式 立交 , 其 高 层 互通 式 立交 , 线 形 变 尤 其
I l
换 和纵 断 面起 伏 比较 频 繁 , 间距 过 近 , 车 辆 运 如 对 行、 驾驶 操 作 以及 景 观都 很 不 利 。
有 关。
收 稿 日期 :0 0 1- 5 2 1— 10
作者简介: 立平 ( 94 , , 杜 1 8一) 男 浙江衢 州人 , 助理 工程师 , 从
事道路 设计工 作 。
21 年 4 01 月第 4 期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道路交通
3 9
仁兰 二二二
二二二
用 者 的生 理 特 征 、 驶 舒 适 性 以 及 道 路 交 通 状 况 行
2 4 交织 段 .
J J
L l l
I
J | 0 L
I L I 2
’ I
相 邻 立 交 之 间 , 辆 进 出 必 须 有 足 够 的 交 织 车
段 长 度 。如 图 2 示 ,交 织 路 段 是 前 一个 立 交 匝 所
图 1 立 交 间 距
道 的合 流 点 ( 分 流 点 ) 后 一 个 立 交 匝 道 的 分 或 到 流 点 ( 合 流 点 ) 间 的距 离 。此 最 小 交 织 段 长 或 之 度 与 交 通 量 大 小 和 设 计 速 度 以 及 主 线 的 车 道 数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地面联接段最小长度模型
摘 要 :为 了提 高下 匝道 地面联 结 段 的系统 通行 能力 , 出 了一种 计算联 结 段长 度 的方 法. 出 了 提 给 地 面联 结段 的基 本定 义及 假 设 , 析 了地 面 联结 段构 造特 性及 交通 流特 性. 用 临界 安全 间 隙理 分 采
论 、 率论 及运 动 学方 法 , 概 综合 考 虑车 辆驶 离 匝道 后 汇 入地 面 道 路 、 成 交 织运 行 和 顺利 驶 入 下 完
r p on.Whl mo eig h r i c l t fcma e vro n igo eo — mpra , m j a it i d l ,t moedf ut ri n u e fr nn f t f r od e n e i a u h a
i ihi g isi tr a i g a d r fn s n t n ew e v n n nnng o t h e tt m a eofdo u i n o t e l f-u l n wnsr a ne s ci n a et k n i t te m i tre to a e no r
中 图分类 号 :U 9 . 3 4 1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0 1— 5 5 2 0 ) 617 - 1 0 0 0 ( 0 7 0 .0 10 6
Mii m- n t-e urme t d l o x rswa f・ mpjit nmu ・ gh・ q i l e r e n mo e fre p es yo -a on r
c m p td u i g t em o e . F ra xitn o d,ba e n t e c m p rs n o h e s r d v l e a d o u e sn h d 1 o n e si g r a s d o h o aw n l e tc fo a e a ayz d. F o y tm a i i wp i t k n m a is, g p- c e a c e r nd p o - l r r m a s se t v e o n , i e tc c a a c ptn e t o y a r ba h bi t h o e e p o e o e tb ih te m i i um ・e g h・ q ie e tm o l o x r s wa f・ l y t e r a m l y d t sa ls nm i y r h ・ n t ・e u r m n l r de f r e p e s y of ・
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
图1 匝道组合模式 Ⅰ
Fig. 1 Ramp combination mode Ⅰ
图2 匝道组合模式 Ⅱ
Fig. 2 Ramp combination mode Ⅱ
图3 匝道组合模式 Ⅲ
Fig. 3 Ramp combination mode Ⅲ
图4 匝道组合模式 Ⅳ
Fig. 4 Ramp combination mode Ⅳ
1 匝道最小间距组成分析
本文所指的匝道间距是入口匝道或出口匝道的三 角区顶点之间的距离。匝道间距是影响快速路主线运 行状况的关键因素 ,从需求上来说 ,匝道数量越多 ,快 速路的利用效率就越大 ,但是如果匝道数量过多 ,匝道 间距过小 ,车辆上下快速路得不到充分加减速 ,而且由 于车辆频繁进出主线 ,影响主线车流的速度 ,安全性也 将大大降低。因此 ,快速路的匝道间距必须满足某个 下限 ,一旦小于这个下限 ,主线的道路行驶条件就得不 到保证。研究[1 ,2 ] 表明 ,影响匝道最小间距的主要因素 有 :匝道组合模式、 加减速车道长度、 交织段长度、 标志 确认距离 ,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
车辆从匝道汇入主线或从主线进入匝道的过程 中通常要经历观察 — 加速 ( 减速) — 变道的操作 。由 于主线交通流匝道车流之间的区别 , 车辆在合流或 分流过程中必须利用加减速车道调整车速 , 这种调 整过程中加减速车道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 11 21 1 加速车道长度 目前 , 中国城市快速路匝道设计中基本上沿用 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 。而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匝 道车辆运行特性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 : 高速公路 匝道半径较大 , 与主线高程相差不大 , 因此匝道车辆 在匝道上行驶的过程中 , 驾驶员可以比较清楚地掌 握主线的交通状况பைடு நூலகம்; 相反 , 城市快速路 ( 高架道路) 由 于匝道一般与主线平行 , 为节约用地 , 匝道坡度一般 较大 , 高差影响了匝道车辆驾驶员对主线车流的了 解 , 在进入匝道入口三角区之前 , 匝道车辆基本上对 主线车流一无所知 。因此 , 在计算城市快速路 ( 高架 道路) 匝道加速车道长度时 , 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重 要的差异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2 模型建立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肖忠斌1 ,2 , 王 炜1 , 李文权1 , 王 1
(11 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6 ; 21 扬州大学 建工学院 ,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 :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 , 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 , 引入临界安全间隙 概念 , 采用概率论 、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 , 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 、减速车道 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 , 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通过与仿真软件 CORSIM 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 110~ 210 km , 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 关键词 : 交通工程 ; 最小间距 ; 运动学 ; 互通立交 ; 临界安全间隙 中图分类号 : U491 文献标识码 : A
口 , 于是在到达出口前寻找到合适的间隙 , 变换至车
道 1 , 从出口匝道驶出 。因此 ,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的
计算公式为 :
D = La + Ls + Lm + Lc + Ld ,
(1)
其中 ,La 为加速车道长度 ; L s 为交通标志的识认距离 ;
图 2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组成图
城市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P( ≥ f 一 … : 1 )÷ j ^ ) >7 ( z 从f
式 中: 为来车 强 度 ,e / 。 v h s
() 2
是在 利用 回归分析 方法 时首先要 确定 外侧 车道车 头 时距 的分 布 特征 , 能按 照 特定 模 型 回归 出待 才 定 系数 而得到具 体 的车头时距 分 布规律 。
笔 者在 研究 城市快 速路 匝道连接段 车头 时距
式 中 : ^ ) 车头 时 距 大 于等 于 t的概 率 ; P( ≥£ 为 Q 为交 通 流平 均 小时流量 ; 为所选 定 的时间 间隔 。 t
分 布 规 律时 , 现其 与 文 献 [] 究结 果 有 出入 , 发 1研
简单 的负 指 数分 布 、 r n E l g分 布难 以 表达 连接 段 a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项 目资 助 ( 准号 : 批
2 03 13 30) 0 02 0
维普资讯
城 市 快 速路 匝道 连接 段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模 型 —— 裴 玉龙 高 晗
路 匝道 连 接 段 车辆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模 型 , 就 参 数 估 计 的 图形 法 和 解 析 法 进 行 讨 论 , 析法 能 够 直 并 解 接 应 用 于 交 通 流 车头 时 距 威 布 尔 分 布模 型 参 数估 计 。 运用 实 际 匝道 连 接 段 数 据 进 行 验 证 , 果 表 结
快 速路 入 口匝道连 接段 交 通 量 的增 大 , 往 往
头 时距值 基本 上 可 以认 为是 恒定的 , o / f 6 o Q。 一3
3 )交 通流 量 介 于上述 2种 情况 之 间 , 时部 这 分 车辆独 立行 驶 , 而另外 一些 车辆彼此 影响 , 这时
城市快速路出入最小间距分析
n a t r u c t i o n &D e s , h 莉
城 市 快 速 路 出入 最 小 间距 分 析
Mi n i mu m Di s t a nc e Ana l y s i s o f Ge t t i ng i n a n d o u t o f Ur ba n Ex p r e s s wa y 王万 里
【 中 图 分类 号] T U 9 8 4 . 1 9 1 【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7 . 9 4 6 7 ( 2 0 1 8 ) 0 1 . 0 0 7 8 。 0 2
[ DO I ] 1 0 . 1 3 6 1 6  ̄ . c n k i . g c j s y s j . 2 0 1 8 . 0 1 . 0 2 2
很多的交 叉路 口。因而 , 城 市道路 , 常常 会在 快速路进出 口附 近存在交叉路 口的现象【 1 ] 。 目前 ,我国并没有严格 的规定 城市快速路与隧道出 口之
墨 疆 r : z 爵螭 嚣 翻
墨 { 孟&
0
=j
洼
蕊
鬣 》 一 可
■ ■
一 一 - -
窿聋 ■
图 1 道 路 平 交 口与 隧 道 出 口最 小 安 全距 离构 成 示意 图
2 影 响城 市快速 路 与隧道 出 口最小 安全距 离 的因素
2 . 1 驾驶人 员 的明适 应距 离
由于隧道 中的光线较暗 ,驾驶人 员在 驶出隧道之 后 , 由 于光线变化 、 道路 情况 、 行驶速 度等 的因素 , 比较容 易使驾驶 人员 由于紧张而在操作方面 出现 问题进而 引发交通事故。尤
全距离的工作有 所帮助 。
关于高速公路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的探讨
的匝道 连续 分流 点最小 间距 值 。模 型计 算值 相较 规范 规定 值更详 尽 ,与不 同 匝道设 计速 度搭 配取 用 ,可为相 关设 计 提供 一定
参 考 。
关键 词 :高速公 路 ;匝道连续分 流 ;最小 间距 ;模 型分析
中图分 类号 :U412.36+6
文献 标志 码 :A
2018年 6月第 6期
DOI:10.16799/j.cnki.csdqyth.2018.06.005
城 市 道桥 与 防 洪
道路交通 19
关于 高速 公路 匝道 连 续分流 点最 小 间距 的探 讨
夏 宁
(上海 市政 工程设 计研 究总 院 (集 团 )有 限公 司 ,上海 市 200092)
摘 要 :以高速 公路 匝道 连续 分 流点 最小 间距 为研 究 对象 ,通过 分析 其 影响 因素 、车 辆行 驶路 径 及最 小 间距 组成 等 ,建 立 了
考 虑高 速公 路主线 设计 速度 、运行 速度 过 渡段及 匝道 设计 速度 等 因素 的匝道 连续 分流 点最 小间距 模 型 ,提 出 了基 于该模 型
1 最 小 间距 影 响因素分 析
影 响匝道连 续分 流点最 小 间距 的因素很 多 , 主 要 有 设 计 速 度 (包 括 主 线 、匝 道 )、匝 道 服 务 水 平 和 交 通 量 、匝 道 车 道 规 模 、车 种 类 型 、交 通 标 志 牌 设置等 因素 。 1.1 设计 速 度
文章 编 号 :1009—7716(2018)06—0019—04
0 引 言
随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对 交 通 基 础 设施 的需求 日益增 长 ,我 国高速公 路的建设里程 亦 随之快速增长。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立 交 的合 理设计 提高 了立 交节点 的通行 能力 ,立 交 节 点 通 行 能 力 的 提 升 又进 一 步 提 升 了 整 个 高 速 公路 网的运输效率 。其 中,匝道连续分流点间距 的 设置合理与否是立交节点设计合理 与否的重要方 面 。所谓 匝道 连续分流点 间距 ,根据《公路立体交 叉设计 细则》(JTG厂r D21-2014)【 ]相关说 明 ,即匝 道上相邻分流鼻端之 间的距离 。车辆经 高速公路 主 线 驶 出进 入 匝道 后 ,再 到 下 一 个 分 流 点 之 前 的 区域 内存在着 车辆 的减速 、交织等现象 ,该区域 间 距 的长短影响着其通行能力 ,进而影 响了整个立 交 节 点 的通 行 能 力 。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落地点 与下游交叉口间距研究
等待可接受间隙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Lw1
=
v 3.6
tw
(4.20)
式中,v 为运行速度(km/h);tw 为等待可接受间隙
的时间,通过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车头时分布模型(M3
分布)进行数学计算得到。
我国城市道路路网密集,城市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落 地点距离下游交叉口较近,车辆在交叉口前的正常交织换 道行为受到制约,因此城市高架快速路的出口匝道与地面 道路衔接路段成为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所组成路网系统的 重要“咽喉”。地面车流与出口匝道车流的相互影响导致 城市高架快速路匝道车辆的驶出受阻,车辆在匝道上形成 排队,匝道排队长度过长延伸到快速路的主路,影响快速 路主路车辆的正常行驶,降低通行效率。同时,出口匝道 车辆汇入地面道路,影响地面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对地 面道路主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道路瓶颈路段的通行 能力制约着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受衔接路段拥堵的 影响,高峰时段地面道路同样会产生拥堵,严重时拥堵会 上溯到上游交叉口。
过渡段长度需要满足车辆获取道路信息及分流过程的最小
行驶安全距离 Lt1、Lt2。 驾驶员在驶出出口匝道进入过渡段后,接收衔接段分
车道信息,反馈至大脑并作出反应处理,在此段时间 t 内
所行驶的距离 :
Lt1
=
V 3.6
t
(4)
其中,t 包含驾驶员反应时间 0.5s 及读取路口标志牌
中信息时间。分流换道行驶距离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3)
式中,Ns 为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tz 为信号周期(s)。
2. 出口匝道过渡段长度 Lt
出口匝道过渡段的功能是为驶出匝道车辆提供完成速
快速路匝道协调控制模型
cn iee eif e c f a cs t a g s nteo t l a e w ihirs l d y h u taigo er pajsrt. o s rdt l n e f t e h e pi l , hc ut e cut fh d h nu o t i a cn r o h ma v u se e b t f l n t a u ta m d e
Ke wo d: o d n t d r m p me e i g M a r — y a i r fi o mo e ; l t n h p e we n d n m i p e n e st ; y r Co r i a e a trn ; c o d n m cta fcf w d l Re a i s i s t e y a c s e d a d d n i l o b y
最 初 的 匝 道 控制 策略 局 限 在 单 匝 道控 制 方 面 ,单 匝
当主 线 车 流量 达 到 或 接 近 通 行 能 力时 ,匝 道车 辆 不 能 顺 道 控 制 策略 旨在 提 高 本 匝 道 交通 运 行 效率 ,改 善 交通 拥 利 汇 人主 线 ; 当匝道 车 流量 较 大时 ,也 会 影响 主 线交 通 。 挤等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单匝道控制策略是 19 年 由M. 90
Ra p me e i g r t m t rn a e
0 引言
可 能会 影 响 到 相 邻 匝道 的 运 行 ,进 而 降 低 整个 快 速 路 系
统 的运 行 效 率 ,而 采 取 多 匝 道协 调 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则 会达 到 整 个 系
快 速 路 是 城 市 交 通 干 线 网络 的骨 架 ,为城 市 内部 长 统 的最 优控 制效 果 。
国标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解读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5)
这一条给出了交叉口车道宽度的规划设计指导性意见, 主要试图避免车道设计过宽和过窄的问题。不少城市 的交叉口进口道车道设计过宽,反而不利于车辆通行, 会导致车辆拥挤,不按车道行驶,引起交通秩序混乱, 降低通行能力。当然过窄的车道会造成驾驶员行驶过 度紧张,特别是有大车通过时。因此交叉口进口道车 道的最佳宽度是3.00 米到3.25米,在基本上没有大车 通过情况下,可以下降到2.80米。
3.75 0.60
该条文是《规范》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交叉口各 向交通流的交叉和交汇,需由信号灯或让行规则组织 冲突交通流分时通行,形成了所谓交叉口的“间断 流”。因这个效应,简言之,如果一条车道的通行能 力是1500 pcu/h,则到了交叉口,可能会不足750 pcu/h。这导致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严重 不匹配!换言之,如果交叉口进口道有四条车道,实 际上路段上只要两条车道就可以满足通行能力的需要。 现在各地在道路规划设计中,或者说是在划道路红线 时,往往不考虑交叉口通行能力上的这个效应,简单 化地从头至尾划两条平行线,这样看似规整,其实完 全忽视了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基本特征。
出入口布设型式 主线设计速度 (km/h)
出口-出口 出口-入口 入口-入口 入口-出口
100 80 60
760 610 460
260 210 160
760 610 460
1270 1020 760
表5.3.4-1 同一匝道“逐级分流、逐级合 流”型式出入口最小间距L(m)
匝道设计速度
70
60
50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4)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
6 0 4 , ia 1 0 1 Chn )
Abs r c :S o t n e v lta f o f r c s s o e o h mp r n r b e n i t l g n r ns o t t n s se r s a c t a t h r t r a r f c f w o e a t n ft e i o t t o l ms i n e l e tt i i l i a p i a p ra i y t m e e r h o Al o g h r a e e tM ih d ma y f r c s o e s mo t ft e b l n i g e m o e o e a t i h c n o e t h t u h t e e h v sa s e n o e a t h m d l, s m e o g t sn l d lf r c sswh c a n t o h o m e e t
YANG a Y Yu n ANG mi g , EI e n W i W f o g i gJ a t n i e st , o g i g 4 0 7 , i a 2 Ch n d a n i g g n e i g Co , d , e g u lCh n q n i o o g Un  ̄ r iy Ch n q n 0 0 4 Ch n ; e g u Ro d a d Brd e En i e rn Lt Ch n d
rq i me t o oea t c ua y T eeoe tep p r a e ra x rswa nrmpa td bet oetbihmut e ur ns ffrc s a c rc h rfr,h ae k s b ne pe s yo — e t u a ss yo jc t sal l u s i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问题研究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问题研究宁华晶【摘要】The expressway system undertakes the main task of rapid and mass transportation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of China and the exit and entrance of expressway play the vital role in the whole expressway system a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ressway systems. Currently, according to"Urban Expressway Design Specification",the space between entrance and exit only takes the design speed as the single influence factor, which belongs to flexible factors in the specification. Therefore,such phenomena as short distance between en-trance and exit of urban expressway,random setting of exit and entrance location are very common in the ex-pressway system,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urban expressway,but also influences the traffic safety of road system.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alculation of minimum distance of exit and entrance of urban expressway can be obtained by taking the parameters as main lanes,main flow and interweave ratio as input conditions under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ditions of meeting the traffic demands.%城市快速路系统承担我国大、中城市道路网系统中快速大运量交通的主要任务,出入口作为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整个快速路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研究
圳 等 。在 这些 快速 路 系统建 设经验 的基础 上 ,《 市快 速路 设计规 城
程》 ( J19 2 0) C J2 - 0 9已于 2 0 年 4 09 月正 式发布 。尽 管我 国快速路 的建
设和研究 已取得 了一定成果 ,但仍然有许 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 决 ,比
素 进行 了深入分 析 , 得到 了平 面式 快速 路 出入 口最 小 间距 的计 算 方 法 。 该计 算 方法 以 快速 路 主 线 车 道数 、 线流量 、 主 出入 口流量 、 道 辅
如如何确定城市快速路 出入 口的最小 间距。城市快速路出入 口最小 间 距是进行快速路系统布局时需要考虑的重要 因素之一。快速路出入 口
间距过长 ,车辆进出不方便 ,影响快速路 交通功能的发 挥 ;出入 口间
距过短 ,车辆 进出频 繁 ,使 得出入 口区域 交通紊 乱 ,降低了快速路系 统的通 行能力 ,甚至使车辆进 出困难 ,造成局部 交通拥堵 。因此 ,确
小 间距 值 。
Ab t c sr t: Pln re ta c n x t a a a nr n e a d e i
高快速路 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出入 口最小问距影 响 因素复杂。为此 ,本研究将主要针对平面式快速路的特点 ,建立平 面
lv l f s r i e e e o e v c .Th s m eh d c n i to a
mo e ;e ta c n x t m i i u d l n rn ea d e i ; n m m sp rt n e aai o
中 图 分 类 号 :U 9 . 3 4 1 4 2
v l me n o u e n e ta c , o u ,a d v lm s o n r n e nr a e p e s y x r s wa ; c mp t t n l o u a i a o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合理性仿真研究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2。
年第5期(总第315期)No. 5,202。
(Sum No. 315)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合理性仿真研究徐俊军(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6)摘要:城市快速路是解决城市拥堵、改善交通出行的重要措施,而出入口的设置是快速路运行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现行规范将设计速度作为出入口最小间距的控制因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建设条件限制,部分路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通过VISSIM 软件,模拟快速路出入口交通运行状况,细化出入口最小间距的合理取值。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交通量;交织比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383(2020)05 -0003 -031概述出入口是影响城市快速路整体运行效率的关 键因素,现行的规范对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最小值的规定,仅考虑设计速度单一影响因素,但在实 际工程应用中,出入口的设置往往受到路网规划、 地块开发、工程投资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不能满足 规范要求。
本文通过交通仿真软件模拟出入口的运行情况,细化出入口最小间距的合理取值,为以 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出入口组合型式及交通运行特性根据相邻出入口型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组合形式:()连续出口;(2)连续入口 ;(3)先出后入;(4)先入后出;交通运行特征如下:2.1 连续出口驶出车辆均提前变换至最外侧车道,导致最外侧车道车辆集中;同时连续的出口标志,间距短,指示信息过多,均影响主路正常通行。
2.9 连续入口第一个入口匝道的车辆,刚汇入主路,正处于 加速阶段,容易受到第二个入口匝道车辆的影响,道。
2.3 先出后入出口和入口与主路的冲突点分别位于出入 口上、下游,冲突点互相独立,车辆运行基本无。
2.9 先入后出出、入口匝道与主路的冲突均集中在交织段完成,冲突点集中,对主路正常通行干扰大,是最不利的出入口组合型式,规范中最小间距值要求也 大。
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出入口最小间距模型探究
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出入口最小间距模型探究摘要:建设环城快速环路能够有效缓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
环线应具备有效发挥其快速交通的功能,同时平衡局部区域居民交通出行及经济发展。
环路建设需解决路线、路基、路面、交通标志,排水及出入口布局等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佛山一环工程主辅路并行建设实践,探索出入口设置原则。
建立出入口最小间距离模型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验算出入口最小间距的方式。
关键词:主辅路出入口布局最小间距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中心区不断向外扩张,许多城市都在建设环城快速环路。
建设环城快速环路能够有效缓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
但如何通过建设环线发挥其快速交通的功能,同时又要使其能够平衡局部区域交通,方便沿线居民交通出行及经济发展值得探讨。
环路建设需解决路线、路基、路面、交通标志,排水及出入口布局等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佛山一环工程主辅路并行建设实践,探索出入口设置原则,建立出入口最小间距离模型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验算出入口最小间距的方式并指导实践。
二、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出入口设置原则1、车道连续与平衡的原则公路相关设计规范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中明确给出车道出入口分、汇流处车道数平衡公式:Nc≥/NF+NE-1(1)【1】式中:Nc――分流前或汇流后的主线车道数;NF――分流后或汇流前的主线车道数;NE――匝道车道数2 、先出后入,量出为入的原则快速路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确保出口畅通,只有车流能快速驶出,才能为驶入车辆提供运行空间,从而保证整个快速路系统车流运行出入平衡。
对于交通量比较大的路段,特别是立交部分,应按先出后入的原则安排转向匝道。
出口数量应多于入口数量,以此来控制入口流量略低于出口流量,充分发挥快速路效益。
3、立交为主,路段为辅的原则为合理控制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减少车流交织紊流对快速路系统的影响,尽量将快速路转向交通安排在互通式立交处解决,减少在路段上设置出入口,特别是入口。
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设计研究——以长沙市湘府路为例
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设计研究——以长沙市湘府路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连接城市主干道及周边道路的重要作用。
其中,平行匝道作为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车辆通行的效率和安全。
本文以长沙市湘府路为例,对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设计进行研究。
首先,要了解平行匝道的定义和作用。
平行匝道是指与主干道平行的连接道路,用于车辆从主干道上下匝道,是快速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分流主干道车流量、方便车辆进出快速路,减少主干道交通拥堵,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要对平行匝道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首先是要保证匝道的顺畅性和安全性,匝道的坡度、弯道半径、辅助道路等都要符合标准,方便车辆进出。
其次是要合理规划匝道的长度和布局,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建筑物,使匝道设计与周边道路衔接紧密。
最后是要考虑到匝道的人性化设计,例如加设照明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方便驾驶员驾驶和行人通行。
针对长沙市湘府路的情况,其匝道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考虑到湘府路的交通状况,湘府路作为长沙市的主干道之一,车流量较大,匝道设计应该考虑到主干道的通行能力,适当增加匝道长度和宽度,减少主干道的压力。
其次是需要考虑到匝道和周边道路的衔接问题,匝道的布局要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周边道路和建筑物的影响。
最后是要关注匝道的安全性,加强匝道的标志标线设置、提高设施可见性,提高匝道的通行安全系数。
在设计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时,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比如需预留足够的匝道长度,以适应交通流量的增加,需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改建和拓宽,确保匝道的规划在未来具有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设计研究对城市交通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长沙市湘府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其匝道设计尤为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到主干道的通行能力、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匝道的安全性,以及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最小间距
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在仔细阅读了些许论文后总结了几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论文《车道变换模型确定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探讨》分析了互通式立交间距的7个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交通流密度、立交相邻侧构造、司机驾驶、交织段、指示标志牌布置规定、公路立交与城市、经济的影响。
文中引用我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和《美国通行能力手册》匝道连接点对直行交通存在交织运行的范围,且对指示牌布置进行了规定。
根据最小间距由互通相邻侧构造长度和立交净距组成,构造长度参照《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见表1,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运用表1 互通式立交构造长度车道变换模型在满足交通标志布置及主线无交织运行的距离时确定最小净距见表2,确定最小净距时考虑在驾驶员最不利行驶方式下道路使用者的生理特性、行驶舒适性及道路交通状况。
最后得出80km/h的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立交最小间距参考值见表3。
表2 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参考值表3 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参考值论文《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从组成要素分析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将其间距分为加速车道长度La、两立交净距Lp和减1速车道长度Ld 3部分,如图将加速车道La分为加速段L1、等待汇入段L2和渐变段L3如图2图2计算等待汇入段长度时运用概率论与微分法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Q确定加速车道长度。
对两立交最小净距Lp的分析及计算如图所示最小净距分析计算示意图减速车道长度根据美国AASHTO的二次减速理论,将减速车道分为渐变段、第1次减速段和第2次减速段3部分减速车道长度最后确定最小间距时引用《城市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研究》研究成果,即主线流量与车头时距分布函数的关系,得出双向4车道、6车道和8车道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论文《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模型》首先给出了互通立交的基本定义,按匝道最不利位置即先上后下、先合流后分流,对基本路段车流影响最大的情况下,上匝道-主线与下匝道-主线连接处的间距,定义为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关于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的研究
关于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4T11:45:50.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廖优[导读] 摘要:城市快速路作为长距离、大容量的通过性道路,兼顾了服务地块功能,是缓解交通瓶颈、提升整体路网服务水平、提高人均道路占有率的利器。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摘要:城市快速路作为长距离、大容量的通过性道路,兼顾了服务地块功能,是缓解交通瓶颈、提升整体路网服务水平、提高人均道路占有率的利器。
为保证快速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合理控制出入口间距、降低出入口范围的交通延误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发现城市快速路对于出入口间距的要求与公路存在一定差异性。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引言近些年,城市发展日趋快速,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各类新区加速开发,为了增加城市各个组团之间交通便捷性,城区内会设置多条快速通道,以快速到达各个组团。
快速路与城市周边高速路网会进行连通,使车辆快速出入城区。
根据功能定位,快速路的交通功能主要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周边服务功能为辅。
由于快速通道提供了较为便捷的交通环境,其周边地块以商业、住宅较为密集,如成都市的剑南大道、三环路等。
导致出入口布置过多,吸引短途交通流大量混入,城市快速路的运行压力加剧,使交通分配失衡。
若布置过少,主道车辆较少,运输效率低,造成交通资源浪费。
1城市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设计及最小距离计算公式1.1出入口组合形式的设计出入口是城市快速路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对城市快速路网功能的发挥产生至关重要,尤其出入口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网与其他城市道路网的一个重要通道,实现了不同等级道路之间的平稳过渡。
而在设计出入口最小间距之前,设计人员首先需要确定出入口的组合形式。
从整体上来讲,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组合形式的四种类型,即:①“出口-出口”类;②“出口-入口”类;③“入口-入口”类;④“入口-出口”类。
考虑主线车道数与匝道车速的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
收稿日期:2019-0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38004、51278158)资助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简介:裴玉龙(1961—),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设计、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
E-mail: peiyulong@ nefu. edu. cn
考虑主线车道数与匝道车速的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裴玉龙金英群王宇
速度、交通量等因素对主线交通运行特征的影响, 给出了加减速车道长度、交织段长度等的推荐值,
并据此提出了连续式出入口的优化设计建议%
国内对快速路出入口间距设计的研究起步相
对较晚,2016年修订的CJJ37—2012《城市道路工
程设计规范和2009年颁布的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⑷是我国现行的城市快速
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并据此优化了
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
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 5%的工况
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
2.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curren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ly
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1期2005年3月交通运输工程学报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Vol 15 No 11Mar.2005收稿日期:2004210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通用“中国科学研究基金”项目(70122201/G0114)作者简介:龙科军(19742),男,湖南双峰人,长沙理工大学讲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文章编号:167121637(2005)0120106205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龙科军1,2,杨晓光2,王跃辉2,周志刚1(11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21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上海 200092)摘 要:匝道间距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城市快速匝道的特点,应用驾驶员行为理论,模拟了驾驶员城市快速匝道上的驾驶行为。
认为匝道间距是影响城市快速路主线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
为了合理确定匝道最小间距,必须确定匝道组合模式和计算匝道加减速车道长度,并计算出车流从匝道汇入主线后,由于车流变道而形成交织车流长度。
由此建立了不同匝道组合模式下的匝道最小间距模型。
应用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不能满足最小间距时,车速降低,服务水平下降。
关键词:交通规划;匝道间距;驾驶行为分析;匝道组合模式;变道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Models for determining minimum distance of ramps on urban expressw ayLON G Ke 2jun 1,2,YAN G Xiao 2guang 2,WAN G Yue 2hui 2,ZHOU Zhi 2gang 1(11School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6,China ;21Depart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The distance of ramp s is t he key for designning road route ,it has a big effect on t he mainline t raffic flow of urban expressway.According to t he ramp s feat ures of urban expressway ,t he driving at t he ramp s of urban expressway was simulated wit h drivers behavior t heory.In order to determine t he minimum distance of ramp s t he lane lengt hes for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were calculated under different ramp st ruct ures ,and t he calculating formulas were given.The model for determining t he minimum distance of ramp s was developed.An example shows t hat when t he distance of ramp s is less t han t he minimum distance ,t he vehicle πs speed will be cut down ,t he service level of ramp s will be reduced.4tabs ,8figs ,9ref s.K ey w ords :t raffic planning ;ramp distance ;driving behavior analysis ;ramp combination mode ;lane changeAuthor resume :LON G Ke 2jun (19742),male ,lect urer ,doctoral st udent ,86221265988372,lonkj @.0 引 言目前,关于匝道间距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高速公路的。
美国俄勒冈州公路局、加州公路局相继出版的公路设计手册中对各种组合形式的匝道间距进行了规定;中国最近修编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中也对高速公路相邻出入口最小间距给出了最小值和一般值;李硕等[2]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合流等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加速车道的设计方法;唐朝晖[3]对匝道组合以及匝道设计进行了分析;杨少伟[4]将汽车在立交匝道上的行驶状态划分为5个行驶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龙科军等[5]从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高架道路出口匝道的设置问题。
所有这些成果为中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匝道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高速公路匝道的,而关于城市快速路匝道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高速公路匝道和城市快速路匝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一般坡度较缓,匝道车辆和主线合流前即可清楚地观察主线上的交通情况,而城市快速路一般为高架道路,匝道的坡度一般较陡,匝道车辆在进入加速车道前基本上很难了解主线的交通状况,这就导致了快速路加速车道上车辆的交通行为与高速公路的差异性;与高速公路相比,城市快速路匝道数量较多,匝道间距相对较小;为了确保快速路上交通标志对交通流的诱导功能,必须保证足够的交通标志确认距离[6~9]。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组合模式与匝道间距的关系,通过模拟匝道车辆进入主线的驾驶行为过程,将之分解为4个步骤:车辆对主线车流的认识感知、间隙确认、加速以及变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计算模型;借鉴《美国通行能力手册》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匝道间的交织类型和交织长度;借鉴文献[6]中标志的设置方法,将车辆变道离开主线的过程分解为认知标志-理解标志-开始操作-完成操作4步,同时将车辆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轨迹分为认知点、理解点、开始操作点、消失点、标志点和完成操作点6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最后以上海市南北高架某2个匝道为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检验。
1 匝道最小间距组成分析本文所指的匝道间距是入口匝道或出口匝道的三角区顶点之间的距离。
匝道间距是影响快速路主线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从需求上来说,匝道数量越多,快速路的利用效率就越大,但是如果匝道数量过多,匝道间距过小,车辆上下快速路得不到充分加减速,而且由于车辆频繁进出主线,影响主线车流的速度,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
因此,快速路的匝道间距必须满足某个下限,一旦小于这个下限,主线的道路行驶条件就得不到保证。
研究[1,2]表明,影响匝道最小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匝道组合模式、加减速车道长度、交织段长度、标志确认距离,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
111 匝道组合模式根据前后匝道的类型组合关系,可以将匝道组合模式分为4类,如图1~图4所示。
图中L a、L w、L s、L d分别为:加速车道长度、交织长度、标志确认距离、减速车道长度。
从图1~图4中可得到不同匝道组合模式下匝道最小间距的构成,见表1。
图1 匝道组合模式ⅠFig.1 Ramp combinationmodeⅠ图2 匝道组合模式ⅡFig.2 Ramp combinationmodeⅡ图3 匝道组合模式ⅢFig.3 Ramp combinationmodeⅢ图4 匝道组合模式ⅣFig.4 Ramp combinationmodeⅣ表1 匝道最小间距T ab.1 Minimum ramp distances匝道组合模式最小间距模式ⅠL a+max(L w,L s)+L d模式ⅡL a+max(L w,L s)+L a模式ⅢL s+L a模式ⅣL s+L d112 加减速车道长度车辆从匝道汇入主线或从主线进入匝道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观察—加速(减速)—变道的操作。
由于主线交通流匝道车流之间的区别,车辆在合流或分流过程中必须利用加减速车道调整车速,这种调整过程中加减速车道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1211 加速车道长度目前,中国城市快速路匝道设计中基本上沿用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
而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匝道车辆运行特性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高速公路匝道半径较大,与主线高程相差不大,因此匝道车辆在匝道上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可以比较清楚地掌握主线的交通状况;相反,城市快速路(高架道路)由于匝道一般与主线平行,为节约用地,匝道坡度一般较大,高差影响了匝道车辆驾驶员对主线车流的了解,在进入匝道入口三角区之前,匝道车辆基本上对主线车流一无所知。
因此,在计算城市快速路(高架道路)匝道加速车道长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重要的差异。
701第1期 龙科军,等: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基于此,可以将加速车道上的车辆驾驶行为分解为4个过程,即:车辆对主线车流的认识感知过程、间隙确认过程、加速过程以及变道过程,对应的匝道加速车道长度为L a=L p+L g+L b+L c(1)式中:L a、L p、L g、L b、L c分别为加速车道长度、对主线车流认知行驶距离、间隙确认距离、车辆加速长度、车辆变道长度(过渡段长度)。
式(1)中L b、L c的计算方法在文献[3]中已有详细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由于缺乏匝道车辆在加速车道上的交通特性原始资料,车辆在加速车道上的行驶速度以及车辆在寻找插入间隙时间难以确定,L p和L g的确定非常困难。
因此,为简化问题,本文建议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近似方法:由于匝道车辆在进入匝道三角区以前对主线车流没有任何了解,可以假设匝道车辆在该三角区的顶点处速度为0,当主线外侧车道出现可插入间隙时,车辆加速汇入主线外侧车道,于是,加速车道长度为L a=L′b+L c(2)L′b=v2m/(2a0)(3)式中:v m为快速路主线设计车速;a0为车辆加速度,与车辆性能和道路纵坡有关;L c为过渡段长度,参考中国公路设计规范[1],取值见表2。
表2 过渡段长度规定值T ab.2 Length of transition section主线设计车速v m/(km・h-1)12080605040过渡段长度L c/m806050453511212 减速车道长度减速车道长度主要包括过渡段长度和减速距离,减速车道的过渡段长度与加速车道的过渡段长度基本相等,因此其取值可应用表2中的规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