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预测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地理预测题(一)
预测一:
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称为日出方位角(如图中的角α),当日出方位为东北方时,α>0,当日出方位为东南方时,α<0。

据此回答1~2题。

1.当日出方位为东北方时,α>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C.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D.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当日出方位为东南方时,α<0,则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半球
B.|α|由小到大时,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解析:1.A 2.B 第1题,如果α>0,全球日出东北方向,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第2题,当日出方位为东南方时,α<0,|α|由小到大时,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

归纳总结:
涉及以上重点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涉及时间的计算问题,首先要判断出是地方时还是区时;然后再判断出两地的东西方位,最后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时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直射的纬线入手分析,离直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南北回归线间的地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南北回归线上的地点一年有一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点没有太阳直
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3)在回答有关昼夜长短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是回答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还是回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向北(南)移动,则北(南)半球昼变长。

预测二: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4.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5.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解析:3.D 4.C 5.B 第3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

第5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归纳总结:
涉及以上难点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有关太阳辐射的问题:首先理解新的概念;其实质都与太阳辐射有关;其次能够根据等值线特征判断不同地点的数值大小及变化状况;再次能够从纬度、地形、天气等角度去分析影响因素。

(2)有关光照图的问题:首先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把抽象的图转化成普通的光照图,要先分清是转换成侧视图还是俯视图;再次把抽象图上的点在普通光照图上标出正确的位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

预测三:
阅读材料,回答6~7题。

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神舟九号航天飞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材料二发射航天器必须正确选择发射窗口。

发射窗口是指发射运载火箭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

选择发射窗口主要考虑五方面要求:一、地面观察的要求;二、地面目标光照条件的要求;三、航天器上太阳电池翼光照条件的要求;四、航天器上姿态测量设备的要求;
五、航天器返回地面时的要求,如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时,一般都希望在白天,同时要求气象条件较好,没有大风等恶劣天气,以便于降落伞打开。

6.“神舟九号”发射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非洲南部
B.伦敦夜幕深沉
C.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
7.关于发射窗口选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一般选择傍晚或黎明,主要是为了避免太阳光的干扰
B.以地面观察为主要目的时,卫星发射一般选择在子夜前后
C.对地面目标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时,航天器发射应根据天气状况选择
D.载人飞船发射的选择,必须考虑返回地面的时间
解析:6.C 7.D 第6题,6月16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并且向北移动。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日昼渐长,夜渐短。

北京时间18时37分,伦敦为10时37分。

第7题,选择傍晚或黎明发射,能够使反射阳光的箭体和背景天空形成巨大的反差,有利于光学跟踪仪器清晰的跟踪和测量。

以地面观察为主要目的时,应选择在晚上,便于人们用肉眼观察。

对地面目标光照要求较高时,应选择在白天,有利于卫星上的可见光遥感器能很好地遥感地面的图像。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应选择D项。

归纳总结:
对于宇宙探索类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对于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可能的题目:套用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去分析。

(2)对于航天基地选址的题目:应从纬度、天气、地形、交通、安全等条件分析。

(3)对于观测基地选址的题目:应从大气能见度,观测时间,对光学仪器的污染角度分析。

(4)对于发射时间的问题:对学生难度较大,注意挖掘材料中信息,据材料中的条件去分析。

预测四:
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8~10题。

8.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太行山区
C.松花江流域 D.淮河流域
9.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10.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少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多
C.工业用水量增加
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解析:8.D 9.C 10.D 第8题,该水库月均水位在100米以上,6~9月份入库水量较大,说明该时段进入雨季,河流处于汛期,综合分析可知,应位于淮河流域。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出
库水量较大;4~5月水库水位并未随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6~8月水库水位出现持续升高。

第10题,6月份开始入库水量明显增加,该流域进入汛期,在此之前水库排水主要是为了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用于防洪。

下面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完成11~12题。

11.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2.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11.B 12.A 第11题,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等;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谈不上水生态。

第12题,右图把雨水引入地下,增加了下渗量。

归纳总结:
涉及以上重点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河流流量曲线图,首先明确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如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其次从流量曲线图分析河流补给,分析时要联系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2)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判断要从蒸发或降水环节突破,且注意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于局部洋流分布图,要先定好位;最好的判读方法是结合其位置或海陆轮廓等特征,将其还原为完整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然后结合完整图形去分析。

预测五:
随着黄河流域内引用水量的增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日益严重。

“十二五”期间,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将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努力开拓进取,全面推动黄河水资源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此回答13~14题。

13.黄河流域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有( )
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②黄河流域春旱严重,夏季暴雨,秋季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③黄河流域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水体污染严重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淡水利用受到影响,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解决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措施有( )
①中游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实行清水入河②建立蓄水工程或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④防治水污染,科学用水,合理用水⑤加强对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13.B 14.C 第13题,黄河流域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黄土高原南部为半湿润地区,中北部为半干旱气候,并向西北有年降水量减少的趋势。

在造成黄河流域淡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中,有人口、工农业、城市用水量大,污染水资源,也有7~8月份多以暴雨出现的强降水造成洪灾,而没有发挥其使用价值等原因。

第14题,对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宏观方面,如加强节水治水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节水治水意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等一些措施。

但从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来看,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可行,因为本区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的农耕区,本区众多人口要消费大量粮食,所以应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单位粮田面积的产量,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运用喷灌、滴灌或渗灌上大做文章,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归纳总结:
涉及以上两个难点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看有无限定条件;解决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同时要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2)有关海水等温线图中洋流的判断,①依据等温线法“暖高寒低”判断洋流性质;②依据“凸向即流向”判断洋流流向;③依据纬度与环流方向或洋流的性质判定南北半球;④依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风向定季节;⑤依据经纬度位置定洋流的流向、名称。

预测六: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利亚里纳海沟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

结合下图完成15~16题。

15.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 000米海试区表层洋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6.仅考虑风与洋流因素的影响,比较图中两条航线的航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阴→海试区的速度较快
B.海试区→青岛的速度较快
C.两条航线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
解析:15.A 16.B 第15题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 000米海试区位于中低纬度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其表层洋流主要是北半球信风带引起的北赤道暖流,其流向为自东向西。

第16题两条航线均受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和日本暖流影响,海试区→青岛为顺风顺水,江阴→海试区为逆风逆流,故海试区→青岛航线的速度较快。

归纳总结;
对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