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式教学设计及评价
杨君萍武威第七中学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然后由渗透装置类比联想到细胞,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似吗?如果相似,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不同之处呢?引出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一步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问题的分析,学生认识到水分子是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的,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教材的资料分析提供的素材是无机盐的吸收情况,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不一定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细胞吸收物质是有选择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本设计遵循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等环节的学习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生命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更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与交流的合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感受物质进出细胞的具体过程,由宏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微观的理性的分析过程中,突破了有可能会出现的理解误区。其次,使学生体会到根据实际情景设计出合理模拟实验来研
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研究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的热情,逐步形成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和效果较难把握。如条件允许用连堂的两个课时来完成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