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化学热力学5

合集下载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自发
S孤 < 0
非自发
S孤 = 0
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但对于封闭体系,上述结论不适用:
-10 °C 的液态水会自动结冰,尽管是熵减少。
因为结冰过程中,体系放热到环境 ( H < 0)。
无机化学
5.3.2 Gibbs自由能(G)
Gibbs 自由能的定义 G H – TS
(是状态函数)
无机化学
= [ 2 ×(-1118)+ (-393.5)] –[ 3 ×(-824.2) + (-110.5)]
= -46.4 (kJ/mol)
(查表)
无机化学
3、键焓
化学反应: 原子间化学键的变化。 H—H (g) + Cl —Cl (g) = 2 H—Cl (g) Hθ= -184.6 kJ/mol
= i BE (反应物) i BE (生成物)
= [BEH-H + BEOO] 2 BEH-O
= [436 + 498] 2 ×464 = - 243.0 kJ/mol 注意:用键焓计算反应只限于气态物质。液态、固态时不能 计算。
× H2 (g) + 1/2 O2 (g无)机=化学H2O (l)
= -241.8 –[(1 –1.5)×8.31 ×10-3 ×373] = -241.8 – (-1.50) = -240 (kJ/mol)
可以看出, ng RT项相对于H 项数值小得多,一般来 说可以用H 来近似估算U。(Qp Qv)
无机化学
四、热化学方程式— 标明反应热效应的方程式
途径和过程: 状态发生变化的经过 称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
等温过程:反应前后温度不变 ( T = 0) 等压过程:反应前后压力不变 ( P = 0) 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V = 0) 绝热过程:反应中体系与环境无热量交换 ( Q = 0)

《化学热力学》课件

《化学热力学》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5
CHAPTER
和实际生产数据,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优化与设计。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化学工业中,通过对热力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反应过程的优化与设计。例如,通过分析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数据,可以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以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同时,热力学数据也是新型反应过程和工艺开发的重要依据。
02
01
04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学热力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化学热力学将更加注重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结合,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和优化化学反应和相变化过程。
未来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与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
定义
化工生产
化学热力学理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用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降低能耗。
新能源开发
通过化学热力学原理研究新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环境科学
化学热力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用于研究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回收等问题。
03
02
01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总结词
自由能变化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用于衡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和熵的综合效应。
详细描述
自由能变化是焓变和熵变的综合结果,其变化值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自由能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状态具有决定性影响。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体系能量转化和热效应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 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质样品或一组物质。

系统与周围环境通过能量交换进行相互作用。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它指出热力学系统的内能是由热和功所做的贡献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自发方向的判据。

它表明在孤立系统中,热量不能自发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这个定律还提供了熵增原理,描述了熵的不可逆增加趋势。

4. 焓和焓变
焓是描述系统能量的状态函数,定义为内能与压力乘积的和。

焓变则是描述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函数。

焓变可以通过热量和功来描述,常用于反应热和燃烧热的计算。

5. 自由能和自由能变
自由能是描述系统可用能量的状态函数,定义为系统的内能减去温度乘以熵。

自由能变则是描述系统自由能变化的函数。

自由能变的符号判断了系统处于平衡态还是非平衡态。

6. 反应熵和反应焓
反应熵和反应焓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反应熵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熵的变化,反应焓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焓的变化。

根据反应焓和反应熵的正负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以上就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表达式:xj=(nj)/∑n
∑xj=1 5-2-3浓度 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溶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摩尔浓度):c(mol/L) 质量摩尔浓度(m):每1kg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 量”。 表达式:m=n溶质/w溶剂 (w的单位:kg) 水做溶剂忽略温度的影响:c≈m 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 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则乘以100%) 例 p200
a.等压膨胀:p = p始态 = p终态 W = -pΔV b.自由膨胀: p = 0, W = 0 c.分次膨胀: W = - pi(△V )i d.可逆膨胀:每一次膨胀的外压总比上一次小无限小 量。 W = -nRTln(V终态/V始态) 有用功: 理想(可逆)电池的有用功: W = -QE = -nFE F为摩尔电量(法拉第常数):96485 C· -1。 mol
5-2-7 热与功 热(Q):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热不是状态函数。 功(W):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之外以其它能量传递形式。 功不是状态函数。 膨胀功(体积功):W = -pΔV 有用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它形式的功。 规定:系统吸热:Q >0,系统放热:Q <0; 环境对系统做功:W >0,系统对环境做功:W<0。 对膨胀功的讨论: 始态:T,V始态,p始态,n 密闭容器等温膨胀至: 终态: T,V终态,p终态,n
等温等压下 ΔG < 0 自发过程,能正向进行 ΔG > 0 非自发过程,能逆向进行 系统自发过 程的判据 ΔG = 0 处于平衡状态 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变rGmө:简称反应自由能。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U和H变化不很大,而ΔG则变化 较大。 范特霍夫等温方程: rGm (T) = rGmө (T) + RT lnJ 若系统为气体: 溶液:

热力学第五章6162474页PPT文档

热力学第五章6162474页PPT文档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化
1. 工质
p3 4
定比热理想气体
工质数量不变
2
P-V图p-v图
2’
2. 0—1和1’ —0抵消 开口闭口循环
3. 燃烧外界加热
p0 0
5 1’
1
4. 排气向外界放热
V
5. 多变绝热
6. 不可逆可逆
理想混合加热循环(萨巴德循环)
分析循环吸热量,放热量,热效率和功量
p
3
4
T
4 3
1
2’ 喷柴油
V
2 开始燃烧
2—3 迅速燃烧,近似 V
p↑5~9MPa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工作过程
3—4 边喷油,边膨胀
p3 4
近似 p 膨胀
t4可达1700~1800℃
2 2’
4 停止喷柴油
5
4—5 多变膨胀
p0
1’
p5=0.3~0.5MPa
0
1
t5500℃
V
5—1’ 开阀排气, V 降压
1’—0 活塞推排气,完成循环
p 3
T
3
2
2
4
4
1
1
v
s
定容加热循环的计算Βιβλιοθήκη 吸热量T3
q1cvT3T2
放热量(取绝对值)
2
4
q2cvT4T1
1
热效率
s
t
wq1q21q21T 4T 1
q1 q1
q1 T 3T 2
定容加热循环的计算
热效率
T
t
1 T4 T3
T1 T2
1
T1
T4 T1
T2
T3 T2

05化学中能量的变化1

05化学中能量的变化1

第五讲化学中能量的变化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知识概要]一、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1、热力学专门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的一门科学。

它以两个定律为基础,通过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与限度,是一种纯宏观的方法。

2、化学热力学把热力学的定律、原理、方法用来研究化学过程以及伴随这些化学过程而发生的物理变化,就形成了化学热力学。

它是有关化学过程的热力学,主要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限度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3、体系和环境体系被研究的物质或空间系统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与体系有联系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体系和环境之间可以有明显的界面即真实的界面,也可以是假想的界面。

热力学体系可分为三种:(1)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

在热力学中主要研究封闭体系。

(3)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4、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借以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

例如:某理想气体是研究的体系,其物质的量n=1mol,压强p=1.013×105Pa,体积V=22.4L,温度T=273.2K,则体系处于标准状态。

这里的p、V、T就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征体系状态一定,则状态函数有一定的值。

体系的状态函数发生改变,则体系的状态发生改变。

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各状态函数的改变量也就确定了。

或者说状态函数的增量只决定于体系变化的起始和终了状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和途径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的变化经过。

途径体系经历一个过程,由始态变化到终态,可以采取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每一种具体方式称为一种途径。

6、热力学能(原称为内能)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叫做体系的热力学能,通常用U表示。

它是体系自身的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其改变值只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且绝对值无法确定。

第五讲化学反应原理

第五讲化学反应原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对于2-1价或1-2价型的盐
MX2 (M2X) (s) M2+(2M+)(aq)+2X-(X2-)(aq) Ksp=[M2+][X-]2 (或[M+]2[X2-])=0.01×0.022(或0.022×0.01) =4×10-6 △sGmθ =-RTlnKsp =30.80 kJ· -1 mol 因此,△solGmθ>30.8 kJ· -1属难溶盐, mol 此时Ksp< 4×10-6,或溶解度<0.01 mol· -1 L <30.8 kJ· -1属易溶盐, mol 此时Ksp> 4×10-6,或溶解度>0.01 mol· -1 L 因此,对2-1价或1-2价型的盐, 以△solGmθ=30.8 kJ· -1 mol 作为判断的依据,若△solGmθ>30.8 kJ· -1属难溶盐,此时Ksp< mol 4×10-6,或溶解度<0.01 mol· -1;若△solGmθ<30.8 kJ· -1属易 L mol 溶盐,此时Ksp>4×10-6,或溶解度> 0.01 mol· -1。 L c.类似地, 可计算出1-3或3-1型盐的△solGmθ界限值为 38.5 mol·-1 。 L d.2-3或3-2型盐的△solGmθ界限值为45.6 kJ· -1。 mol
对于破坏晶体晶格过程: I McXa(s) cMa+(aq)+aXc-(aq) △latGmθ=△latHmθ-T△latSmθ ≈L(McXa)-T△latSmθ
1.079×105(a+c)Z+Z- = -T△latSmθ r++r-
a. 破坏晶体,即使之成为无限远离的气态离子,其熵变大于 0,即破坏晶体晶格的熵效应对溶解有利。 b.破坏晶体需耗能, △latHmθ≈L>>0, 此项对溶解是不利的。 对于水合过程: cMa+(g)+aXc-(g)

第五热力学基础

第五热力学基础
引言 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一、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热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 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它与力学、电磁学及 光学一起共同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宏观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 (例如分子、原子等)都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热 运动中。布朗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正是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热运动,才决定了宏 观物质的热学性质。 热物理学渗透到自然科学各部门,所有与热相 联系的现象都可用热学来研究。
温度的概念较复杂,它的本质与物质分子的热运 动有密切的关系。温度的高低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 烈程度。在宏观上,我们可以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作温标,常用的 温标有:
(1)热力学温标T,SI制,单位:K(开尔文)
(2)摄氏温标t,单位:º C(度),规定:纯水的冰点 和沸点温度分别为0º C和100º C。
二、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1、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方法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它从对热现象 的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测量所总结出来的普适的 基本定律出发,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推理及演绎, 得出有关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宏观物理 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结论。 热力学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只要 在数学推理过程中不加上其它假设,这些结论也具 有同样的可靠性与普遍性。 对于任何宏观的物质系统。不管它是天文的、 化学的、生物的……系统,也不管它涉及的是力学 现象、电学现象……只要与热运动有关,总应遵循 热力学规律。
I (P 1 , V! , T 1)
P2
II ( P2 ,V2 , T2 )
V1
O
V2
V
3.热力学第零定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 况下,只要右图中A和B 同时与C处于热平衡,即 使A和B没有热接触,它 们仍然处于热平衡状态, 称为热力学第定律告诉我们,互为热平衡的物体 之间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它们的温度相同。因 而也称之为热平衡定律。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大学化学》的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

具体讲解如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指出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即自然界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 熵的概念: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系统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状态函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难点: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为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热力学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通过举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热力学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5.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热力学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以及这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请解释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3. 请举例说明热力学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等工程热力学 第五讲-线性不可逆热力学PPT课件

高等工程热力学 第五讲-线性不可逆热力学PPT课件

如图,有一容器充入红、绿两种气体形成均匀 混合的气体系统。当冷热源温度相等时,两种气 体呈均匀混合状态。把一温度梯度加到容器左右 两器壁间,一为热壁、一为冷壁。实验观测到, 一种气体在热壁上富集,而另一种气体则在冷壁 上富集。这是由于热扩散带来的结果。
第五讲 线性不可逆热力学
由此我们发现: 温度梯度的存在不仅引起热扩散,
dSg i( 1 dE )
dx
T dx


第五讲 线性不可逆热力学
§5-3 最小熵产生原理
一、最小熵产生原理
最小熵产生原理可表述为:在非平 衡态的线性区(近平衡区),系统处于 定态时熵产生速率取最小值。它是 1945年由普里高京确立的。
第五讲 线性不可逆热力学
热源
冷源
热源
冷源
混合气体的热扩散
位面积的热量与物质的量时:
dni d (i / T )
i d dx
dq d (1/ T ) d dx
第五讲 线性不可逆热力学
特点:两个式子都是由两个因子的乘积组成 一个是与不可逆过程速率有关的因子,如热流,扩
散流,这些因子可以广义地称之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 学流,简称“流”。
一个是与引起相应“流”的推动力有关的“力”, 如温度,化学势的梯度。
度的统一形式。
Scv
qx dqx Txdx
qx Tx
( qx qx ) dqx Txdx Tx Txdx
T T x xdx
qx
qx
dqx dx
dx
x x dx
单位截面单位时间熵产
第五讲 线性不可逆热力学
dSg
( qx Tx dx
qx ) Tx
q
x
d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的活动”的统计原理下的机制及性质的热力学,准确说它是描述分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及变化的机理。

它不仅为我们了解常见物质间能量变化及为设计新型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使热分子理论,量子热力学,化学勒诺运动,电荷,离子热力学以及网络理论等都更加清楚地描述了能量变换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中,温度是用度量能量变化的定量标准,其根据给出的条件来表示能量的流入或流出的绝对值,热量是物质的能量总和,它表示能量在物质之间传递的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一种以熵来表示化学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方法,动能大小表示在分子碰撞过程中得以转变的能量。

尽管能量互相转换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根本性原因(如物质的分子等离子体的活动),但通常在热力学过程发生时物质的结构不会受到影响,只是经历了一个可逆的历程,这就是温度的常用定义的化学热力学可以解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能量平衡的吸收和释放,热力学的势能图象给出了能量梯度随温度及压强变化的关系,它描述了温度,压力和化学分析间的热量关系,形成了热力学的基本性质。

本质上,化学热力学是把热力学从总说法上拆分成物质分子层面上去解决能量转换问题,因此,对于一般热力学问题,更多的是应用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来解决。

其中,热力学的基本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出化学与热力学的关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r H m,2
(1) (2) (3)
(3) C(s) 1 O 2 (g) CO(g) 2 r H m,3
r Hm,3 r Hm,1 r Hm,2
2.2.3 几种热效应
标准摩尔生成焓
自键焓估算反应焓变 标准摩尔离子生成焓
标准摩尔燃烧焓
*溶解热和稀释热
标准摩尔生成焓
nE,0
nE
nF,0
nF
dnB
nG,0
nG
20世纪初比利时De. Donder引进反应进度 的定义为:
nB ( ) def nB,0 B
d
B
单位:mol
nB,0 和 nB 分别代表任一组分B 在起始和 t 时刻的物 质的量。 B 是任一组分B的化学计量数,对反应物取 负值,对生成物取正值。
r H m 的单位为
J mol1
mol
1
表示反应的进度为1 mol
热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中学课本和化学热力学中的表示方法不同,须
注意)
中学课本标法: H2 (g) + 1/2O2 (g) →H2O (l) + 286 kJ 1/2N2 (g) + O2 (g) →NO2 (g) – 34 kJ
2.2 热化学
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科学。 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2.2 热化学定律
2.2.3 几种热效应
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当系统发生反应之后,使系统的温度回到反应 前始态时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 反应的热效应。 等压热效应 Q p 反应在等压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 为Q p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则 Qp r H 等容热效应 QV 反应在等容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 为 QV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 QV rU ,氧弹热量计中 测定的是 QV
Bf H m (B) B
标准摩尔燃烧焓
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物质B完全氧化
成相同温度的指定产物时的焓变称为标准摩尔燃烧
焓(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combustion)
用符号△cHm (物质、相态、温度)表示。
•下标“c”表示combustion。 •上标“”表示各物均处于标准压力下。 •下标“m”表示反应进度为1 mol时。
生成物
T1 p1V2
T1 p1V1
(2)等容
rU 2 QV
(3 ) r H 3
r H 2
生成物
T1 p2V1
r H1 r H 2 r H 3 rU 2 ( pV ) 2 r H3
对于理想气体
r H3 0
( pV )2 n(RT )
Germain Henri Hess 1802-1850 瑞士出生的俄国化学 家
½N2(g) + ½O2(g) →NO(g) NO(g) + ½O2(g) →NO2(g) ½N2(g) + O2(g) → NO2(g)
ΔH = +90.25 kJ ΔH = −57.07 kJ ΔH = +33.18 kJ
引入反应进度的优点:
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可以用任一反应物
或生成物来表Biblioteka 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都是相同的,即: d dnD dnE dnF dnG D E F G 反应进度被应用于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
和反应速率的定义等方面。 注意 应用反应进度,必须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相对应。
3)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物态,因物态变化时伴随着 焓变。 H2(g) + 1/2O2(g) →H2O(l) ΔHө=−286 kJ⋅mol−1 H2(g) + 1/2O2(g) →H2O(g) ΔHө=−242 kJ⋅mol−1
2.2.2 热化学定律
有些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直接测定,但有些无法直接测定, 例如 C + 1/2O2→CO 由于总有一部分变成CO2,只能间接求算。显然,也不可
这就是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m (HCl, g, 298.15 K) 92.31 kJ mol1
●关于生成焓的几点注意:
●没有规定温度,一般298.15 K时的数据有表可查。
●生成焓仅是个相对值,相对于标准状态下稳定单质 的生成焓等于零。 ●生成焓并非一个新概念,而只是一种特定的焓变。
r H m 285.83 kJ mol1

c Hm (H2 , g, 298.15 K) 285.83 kJ mol1
显然,根据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所指定产物如
CO2 (g), H2 O(l) 等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在任何温度T
时,其值均为零。
氧气是助燃剂,燃烧焓也等于零。

r Hm c Hm (A) 2c Hm (B) c Hm (C)
例如有反应
3C2H2 (g) C6H6 (g)
3C2 H2 (g)
3C H {C2 H2 (g)}
m
r H
m
C6 H6 (g)
C H m {C6 H6 (g)}
能直接测定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家们在研究了相当多的化学现象之后,总结提出了以 下两个热化学定律: (1)在相同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ΔH数值相等,符号 相反。
18世纪末Lovoisier和Lapalace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盖斯定律是状态函数的必然结果 (2) 一个反应若能分解成二 步或几步实现,则总反应的 ΔH 等于各分步反应ΔH 值之 和。当然要保持反应条件 (如温度、压力等)不变。 该定律是19世纪中叶俄 国化学家Hess综合分析大量 实验数据提出来的,所以叫 Hess定律或反应热加和定律。
而无法直接测定反应热的化学反应,可以用Hess定
律,利用容易测定的反应热来计算不容易测定的反
应热。
例如:求C(s)和O 2 (g)生成CO(g)的摩尔反应焓变 已知:(1) C(s) O 2 ( g ) CO 2 (g)
r H m,1
(2) CO(g) 1 O2 (g) CO2 (g) 2
所以
反应物 (1)等压 r H1 Q p
生成物
T1 p1V2
T1 p1V1
(3) r H 3
r H rU n(RT )
(2)等容
rU 2 QV
Qp QV n(RT )
r H 2
生成物
T1 p2V1
热力学标准态(简称标态)的定义:
气态物质:标态用压力表示,IUPAC建议选用1 × 105 Pa (1 bar)作为热力学标态,符号pө。(过去用1 atm) 溶液:指溶质浓度或活度为1 mol⋅kg−1, 对稀溶液而言,也 可用1 mol⋅dm−3。 液体和固体:指处于标准压力下的纯物质。(在此标准压力应 指1 bar)。 最常用的焓变值是298 K (25°C),凡未注明温度的ΔrHmө 就代表298K及标态时的焓变,也可简写为ΔHө。
利用燃烧焓求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的焓变值等于各反应物燃烧焓的总和 减去各产物燃烧焓的总和。 用通式表示为: r H m (298.15 K) Bc H m (B,298.15 K)
B
例如:在298.15 K和标准压力下,有反应:
(COOH)2 (s) 2CH 3OH(l) (COOCH 3 ) 2 (s) 2H 2O(l) (A) (B) (C) (D)
缺点:1)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混同。 2) 未反映反应热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化学热力学标法:
H2 (g) + 1/2O2 (g) →H2O (l) ΔrHmө(298) = −286 kJ⋅mol−1 1/2N2 (g) + O2 (g) →NO2 (g) ΔrHmө(298) = +34 kJ⋅mol−1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
C CO2 (g)
H H2 O(l)
S SO2 (g)
Cl HCl(aq)
N N2 (g)
金属 游离态
显然,规定的指定产物不同,焓变值也不同, 查表时应注意。 2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值有表可查。
例如:在298.15 K及标准压力下:
1 H 2 (g) O2 (g) H 2 O(l) 2
2Cu(s) + 1/2O2(g) →Cu2O(s) ΔH2θ = −169 kJ⋅mol−1 Cu2O(s) + 1/2O2(g) →2CuO(s) ΔH3θ = −145 kJ⋅mol−1 2Cu(s) + O2(g) →2CuO(s) ΔH1 θ = −314 kJ⋅mol−1
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 化途径无关。 应用:对于进行得太慢的或反应程度不易控制
●物质焓的绝对值H无法测定,生成焓是一种相对值, 有些是实验测定的,有些则是间接计算的。当知道了 各种物质的生成焓,就可以容易地计算许多化学反应 的焓变。
●绝大多数化 合物的生成焓 是负值,即单 质形成化合物 时是放热的。 只有少数化合 物的生成焓为 正值,如NO2 , HI 等 , 由 单 质 形成化合物时 是吸热的,这 类化合物都不 稳定。
Q p 与 QV 的关系
Qp QV n(RT )

r H rU n( RT )
式中 n是生成物与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之差值, 并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
当反应进度为1 mol 时:
r H m rU m B RT
B
Q p 与 QV 的关系的推导
反应物
(1)等压r H1 Qp
B为计量方程中的系数,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