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骨髓检查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b1e8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2.png)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背景介绍骨髓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血液系统疾病。
它通过取得骨髓组织样本,经过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骨髓中不同细胞类型的信息,并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理诊断。
检查步骤骨髓活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和准备在进行骨髓活检之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
麻醉后,医生会消毒活检部位,以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2. 活检穿刺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在骨盆或胸骨上,然后使用特殊的针头将其插入骨髓腔。
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或轻微的疼痛,但整个过程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3. 骨髓样本采集一旦针头插入骨髓腔,医生会使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样本。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抽取,以获取足够的样本进行后续分析。
4. 样本处理和制片取得的骨髓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制片。
在实验室中,技术人员会将样本进行染色和固定,以便细胞学家和病理学家能够观察和分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5. 细胞和组织学分析经过染色和固定的骨髓制片将被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细胞学家和病理学家将仔细检查样本中的细胞类型、数量和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估和诊断。
6. 报告撰写和解读根据细胞和组织学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病理学家将撰写骨髓活检诊断报告。
这份报告将详细描述骨髓样本中发现的异常细胞类型、数量和其他病理特征,并提供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和意义骨髓活检诊断报告对于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骨髓活检诊断报告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骨髓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连续进行骨髓活检,医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样本,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病情是否有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骨髓活检诊断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它通过细胞和组织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血液系统疾病的详细信息。
大学中医诊断学临床血液检查
![大学中医诊断学临床血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38601684cc17552706220825.png)
参考值: 开始溶血(最小抵抗力):4.2g/L-4.6g/L NaCl溶液 完全溶血(最大抵抗力):2.8g/L-3.4g/L NaCl溶液
临床意义:
➢ 脆性增高:开始溶血5.2g/L-6.8g/L NaCl溶液, 完全溶血0.38% NaCl溶液: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遗 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血液学检查(II)
教学目标:
掌握:;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贫血实验室检测的程序和诊断思路
熟悉: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重点
溶血性贫血的筛检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铁代谢的检测及在贫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难点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和病因诊断思路
(五)其他
HbH包含体、HbS胶溶试验、红细胞镰变试 验、 HbC检测、异丙醇试验、热不稳定 试验。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自身抗体和补体对红细胞的破坏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 test)
抗人球蛋白抗体是完全抗体, 可与不完全抗体的Fc段结合, 导致红细胞凝集。
参考值:正常人直接及间接 Coombs test均 阴性。
贫血分类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 MCH MCHC
疾病
(fl) (pg) (g/L)
80- 26-32 正常 AA、急性失血性贫血、
100
溶血性贫血、白血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正常 巨幼细胞贫血及恶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26 正常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 尿毒症、恶性肿瘤、风湿 性疾病等继发贫血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2af216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8.png)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骨髓检查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骨髓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c997c15a8956bec0975e3bd.png)
26.07.2020
5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26.07.2020
6
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26.07.2020
3
概述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26.07.2020
4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③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④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
病因。
26.07.2020
2
骨髓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26.07.20207Βιβλιοθήκη 26.07.20208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9293ac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骨髓报告单样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临床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要症状、疾病持续时间、用药史等。
2.骨髓穿刺活检信息:记录骨髓穿刺过程的详细信息,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方式、穿刺前后的痛苦程度等。
3.骨髓涂片观察:对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包括髓母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等。
4.骨髓细胞分类:对骨髓细胞进行分类鉴定,包括髓系细胞和淋系细胞的比例、细胞数量等。
5. 骨髓细胞染色: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主要有Wright染色和Giemsa染色。
通过染色观察细胞的核仁、细胞质、胞浆等结构。
6.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异: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变异进行描述,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核仁大小、胞浆质地等。
7.骨髓细胞分类诊断:对骨髓细胞进行分类诊断,鉴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恶性细胞或其他病变细胞。
8.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遗传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测等。
9.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免疫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等。
10.骨髓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查:如果需要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将在报告单中提供相关检查结果。
例如,PCR扩增、基因突变检测等。
11.诊断和建议: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关的治疗建议和观察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病情和临床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骨髓报告单样本中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上只是一个常见的样本内容,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骨髓细胞学检验正常值范围
![骨髓细胞学检验正常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67705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7.png)
骨髓细胞学检验正常值范围
骨髓细胞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检测
方法,通常用于诊断血液病和其他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
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参数来确定。
一般来说,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细胞比例,正常情况下,骨髓中各种细胞的比例应该在
一定范围内,比如骨髓中成熟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
细胞的比例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细胞数量,正常情况下,骨髓中各种类型的细胞数量也
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比如每立方毫米骨髓中成熟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数量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3. 细胞形态,除了数量和比例外,骨髓细胞学检验还需要评估
细胞的形态,包括细胞的大小、形状、核形态等,这些形态特征也
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和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不
同,因此在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时,最好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或
专业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正常值范围。
总的来说,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范围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需要综合考虑细胞比例、数量和形态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pdf - 南方医科大学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pdf - 南方医科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7550e4aeaad1f346933fb5.png)
X型题 34 31 26 12 21 6
18
《实验诊断学》试题分布统计
判断题 12
填空题 15
名词解释 题
6
论述题 24
13
14
1
24
8
7
3
10
3
2
3
3
6
3
4
5
6
5
2
4
5
1
5
A3型题 3 0 7 6 3 0
1
A4型题 0 5 0 0 0 0
0
简答题 0 0 0 0 1 0
0
08: 粪便检测
13
38
10
0
0
0
0
3
0
0
题目数量合计
428题 209题
76题
91题
22题
140题
27题
5题
3题
难度分布:当前题库可用试题共有1001道, 其中较难题241道,占24% 中等题406道,占41% 简单题354道,占35%
备注:如果按主题词和题型分类的题目总数和题库中的题目总数不一致,说明题库中有些题主题词为空或者题型设置有误。
合计 159 135 84 45 79 47
54 39 69 48 40 118 26 7 51 1001题
5
5
4
0
12
0
0
0
09: 胃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测 44
1
6
4
0
14
0
0
0
10: 脑脊液检测
23
3
6
4
0
12
0
0
0
11: 浆膜腔液检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e7cc8a195f312b3069a552.png)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练习题一、A11、不符合原红的特点的是()。
A、胞体大,可见突起B、染色质粗颗粒状C、核仁暗蓝色,界限模糊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E、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2、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
A、中幼粒细胞B、晚幼粒细胞C、早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原始粒细胞3、巨核细胞胞体较大,核分叶,无核仁,浆内充满紫红色颗粒,周边无血小板形成,符合下列哪种巨核细胞的特点()。
A、幼稚型B、颗粒型C、产血小板型D、裸核型E、原始巨核细胞4、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大约是()。
A、1:1B、1:2C、1:4D、2:1E、2~4:15、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和急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急淋核环多见,急单核环偶见B、急淋核内小体可见,急单核内小体未见C、急淋核泡少见,急单核泡多见D、PAS染色急淋红色粗颗粒状,急单红色细颗粒E、急淋线粒体较多、较大,急单线粒体较少、较大6、原粒与原红鉴别,不符合原粒特征的是()。
A、胞体圆形或类椭圆形B、胞浆染深蓝色,常有突起及核周淡染区C、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D、核仁界限清楚E、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呈阳性反应7、下列符合早幼粒细胞形态特征的是()。
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粗糙D、胞质量多,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8、胞体大并有伪足,染色质呈纤细网状,一个大而清晰的核仁,核形略有扭曲,胞浆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符合何种细胞的形态特征()。
A、原始红细胞B、原始粒细胞C、原始单核细胞D、原始淋巴细胞E、原始巨核细胞9、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嗜多色性,符合以下哪种细胞的特点()。
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10、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急性溶血性贫血11、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早幼粒细胞的形态特征()。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94b7bb51e79b8969022601.png)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1850b61d02d276a201292e05.png)
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 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 用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 显色,复染等程序染色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㈠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Peroxidase( POX ) Staining
骨髓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 载玻片要洁净;推端要光滑 ➢ 推玻片与载玻片呈约30度角 ➢ 骨髓抽取后要立即涂片,推制骨髓片约8张左右
送检 ➢ 涂片一般不用抗凝剂 ➢ 涂片时要保留片尾和边缘 ➢ 涂片制成后,快速摇动或扇干,不可火烤 ➢ 染色太浅-干燥后重染,若太深-干燥后-滴
数滴甲醇-稍停片刻-冲洗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Xiaoyan Zhang
概念
骨髓象检查是用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 来观察骨髓中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 断、疗效观察、预后的判断等都具有重 大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⒈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特征性细胞形态改变
各类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
Rubricyte (中幼红细胞) 8-12 u Nucleus no nucleoli with clumpy chromatin Cytoplasm moderate amount gray-blue with pink-tan
第三节-骨髓检查
![第三节-骨髓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19f3bc5df111f18583d05ab1.png)
脊突:腰椎或胸椎下段 脊突,或3、4腰椎脊 突体
髂前上棘 :
顶端后1~ 2cm处.
胫骨粗隆: 定位穿刺 3岁以下小孩.
髂后上棘:骨质薄 易穿刺,髓液丰富, 很少被血液稀释,
5-10mL, 培养. 首选
一、概述
(三)骨髓标本的采集
2.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
(1)抽取骨髓液的量<0.2 mL (2)多项检查先抽形态学检查标本 (3)厚薄适宜涂片≥4张,血片4~6张 (4)作好标记:类型、姓名、编号、时间 (5)多部位、压痛点或X线检查穿刺 (6)干抽时,作骨髓活检
(四)血涂片观察
1.白细胞分类计数 2.血细胞形态观察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四)总结分析:
1.骨髓象特征 2.血象特征 3.特殊检查 4.诊断意见及建议
特殊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五)正常成人骨髓象基本特征
1.增生活跃,G:E 2~4:1 2.各系统、各阶段比值正常,
(1)晚期原粒、N和E(+) 早期原粒和B(-)
(2)原M(-),幼M、成M(±) (3)其他系血细胞(-)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2.POX临床意义※
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acute leukemia, AL)
(1)急粒为强阳性 (2)急单(M5)为弱阳性 (3)急淋(ALL)为阴性 (4)急性巨核白血病(M7)为阴性
单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浆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巨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其他细胞形态学特点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概念: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运
用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等技术对血 细胞的化学成分作定性、定位和半定量分 析的方法.
实验诊断学骨髓检查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骨髓检查课后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ad57780722192e4436f61f.png)
实验诊断学-骨髓检查课后练习题(后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骨髓穿刺术禁忌症()A. 发热B. 白细胞减少C. 皮肤粘膜出血点D. 血友病E. 骨骼疼痛2、骨髓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紫蓝色核仁1-2个;胞浆呈深毛蓝色,不透明,常有伪足,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原单核细胞3、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具价值()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 外周血片分类中无幼稚细胞C. 肝、脾肿大D.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E. 有发热及出血征象4、柴捆样Auer小体可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淋巴细胞5、正常骨髓细胞外铁为()A. (-) ~ (+)B. (+) ~ (++)C. (++) ~ (+++)D. (+++) ~ (++++)E. (++++)6、骨髓像表现为“核老浆幼“的贫血()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急性失血性贫血7、巨幼细胞贫血最主要的血液学特征是()A. 大细胞性贫血B. 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C. 血红蛋白降低D. 骨髓内红系明显增生,可见巨晚幼粒细胞和巨杆状粒细胞E. 血小板降低8、对于MM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是()A. 血沉加快B. 骨髓内有大量异常浆细胞C. 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D. 血清钙增高E. 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9、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A. 贫血程度B. 病程长短C. 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D. 出血程度E. 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10、血小板产自于()A. 原巨核细胞B. 幼巨核细胞C. 颗粒型巨核细胞D. 成熟型巨核细胞E. 裸核型巨核细胞11、骨髓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反应强阳性,见于()A. 急淋白血病B. 急单白血病C. 急粒白血病D. 红血病E. 巨核细胞白血病12、骨髓中细胞从原始到成熟,胞体均由大变小,唯一例外的是()A. 红细胞系B. 浆细胞系C. 单核细胞系D. 巨核细胞系E. 淋巴细胞系13、骨髓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是()A. 成骨细胞B. 破骨细胞C. 脂肪细胞D. 巨核细胞E. 内皮细胞14、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值(1.5 cm×3 cm面积血膜)为()A. 0-5个B. 5-7个C. 7-35个D. 100个E. 120个15、进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先从涂片()A. 头部开始计数B. 体部开始C. 头,体交界处D. 体尾交界处E. 上或下边缘处16、原粒细胞胞浆的形态学特点()A. 量多B. 天蓝色C. 有颗粒D. 有伪促E. 着色不均匀17、鉴别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组织化学染色是()A. PASB. POXC. NAPD. 铁染色E. A-NAE18、为了区别红白血病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实验是()A. POX染色B. PAS染色C. a-NAE染色D. 铁染色E. NAP染色19、患者,男性,30岁,头昏乏力2月,牙龈渗血2周,发热伴咳嗽1周。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fe327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8.png)
第 七 章
总结与展望
临床血液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临床血液学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液一般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血液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临床血液学检测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断的结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 三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注意事项:采血前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采血后需及时送检并进行相应处理。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0.4-0.8,压积增高提示红细胞容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定义: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一般检测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通过定期复查血液一般检测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血液一般检测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第 六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液采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临床血液学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e035840c850ad02de8041a9.png)
原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 癜 (T ) 临床 常见 的一 种 免疫性 IP 是
患者血液 中含有抗血小 板抗 体 , 致使 血小板 破坏过 细胞为主 。第二型 ( 2) 原始 和 幼稚 淋 巴 细胞 以大细 胞 为 主。 出血性疾病 . 工 : 并抑制骨髓 巨核 细胞产 生血 小板 , 而 引起皮 肤黏 膜 出血。 从 第三型(3) 原始和幼稚 淋巴细胞 以含有 较多空泡 的细胞为 主。 多 , I :
点 以及骨髓增生情况等进行分类 , 见表 l 。
12 诊断某些非造血 系统疾病 .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某些原虫感
表 1 常见贫血的分类及 相互关 系
过 氧化物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用于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 急粒 2 ; 急单 ; 急淋 一)
①有助于急性 白血病诊断( 急粒 ; 急单或正常 ; 急淋 ) ; ②鉴别慢性粒 细胞 白血病与类 白血病反应 ( 前者寺今 ; 后者个个 ) ; ③化脓性 感染时其活性 明显增强
一
贫血 、 出血、 白、 苍 消瘦 及肝 、 、 巴结 肿 大 , 程度 较 脾 淋 但 据 白血病细胞 的系别 , 主要分 为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淋 ) 急 和 有乏力 、
急性非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急非淋 ) 两大类 。根据细胞 形态学 特征 轻 。
又将急淋分为 细胞 以小
值 的检查方法 , 对各 型白血病 、 多发性 骨髓瘤 、 生障碍性 贫血 、 作此项检查 。 再
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测
![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cca33f480eb6294dd886cfa.png)
白血病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 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的标准
有核细胞数/1个高倍镜视野 >100 20-50
(成熟红/有核细胞)1:1
50-100(成熟红/有核细胞)10:1
(成熟红/有核细胞)20:1
5-10 (成熟红/有核细胞)50:1 < 5 (成熟红/有核细胞)200:1
临床意义: 1.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者, 经多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在其血 清中可出现Rh抗体,当抗体达到一定 浓度时,再次输血,即可发生溶血反 应。
2.Rh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Rh阴性的母亲孕育Rh阳性的胎儿,胎儿 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即可刺激母体产 生免疫性抚体,若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 抗体效价进一步升高,并通过胎盘进入胎 儿体内早造成新生儿溶血或死胎。若孕前 曾接受过Rh阳性的血液输血,则第一胎即 可发生上述反应。
原巨 →幼巨 →颗粒巨→产板巨 →裸核、血小板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 的原理,对细胞化学成分及其代谢 产物进行定位、定性和半定量研究 的一项细胞化学技术。它对细胞类 型的鉴别,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疗 效观察都有重要意义。
过氧化酶染色(POX):
临床意义 常用于鉴别ALL和NALL的 鉴别诊断。
骨髓铁染色
正常值: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 粒幼细胞19%—44%。 1、缺铁性贫血:细胁卜铁消失,铁粒幼细 胞减少,铁粒细小。Fra bibliotek
2、其它类型的贫血:细胞外铁增加, 多为++~+++甚至++++铁粒幼细胞多达 50~90%铁粒粗大。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 胞增多,常见环行铁粒幼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E),能将基质液中的a—醋酸萘酚酯水解, 产生a—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 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结果: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灰黑色或 棕黑色)为阳性反应。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 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 到棕黑色颗粒。血涂片染色后,观察血片100个成熟中性粒细 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 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 相加,即为积分数值。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2、细胞质: ①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②颜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③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
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 质内一般无颗粒。
3、细胞核:
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不规则,有的分叶, 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 规则而最终消失。
参考值: 成人阳性率:10~40% 积分值40~80分。
AKP积分的计算
积分:-——0分 +——1分
举例:细胞数 积分 5 5*0——0
++——2分
5 5*1——5
+++——3分
10 10*2——20
++++——4分
20 20*3——60
60 60*4——240
——————————
计算阳性细胞的阳性率和总积分 100个细胞
骨髓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概述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阳性程度:
- 胞浆中无紫黑色颗粒 + 胞浆中有一层棕黑色不透明或 局限地方有紫黑色颗粒
++胞浆中颗粒占胞浆1/2或遍布 整个胞浆,但较疏松
+++胞浆中颗粒占3/4,颗粒染 色浓
++++仅见核影,其余均是黑色
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内的 AKP在PH9.4-9.6缓冲液 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 酸萘酚钠,产生α-萘酚, 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 性灰黑色偶氮染料沉淀,定 位于酶活性处。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4、骨髓穿刺虽然创面不大,但血友病患者 不宜作此项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
①网积红细胞的计数
②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 蛋白
③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④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0分
【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
1、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增高,病毒感染时活性略 低或正常。
2、慢粒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常为0。类白血病时活 性极度增高。
3、急粒时积分值减低,急淋时积分多增高,急单时 正常或减低。
4、再障时活性增高,PNH时活性减低。 5、其他。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了解)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熟悉) 四、细胞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分析
一 血细胞发育规律:
1、细胞体积:由大变小。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 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形态变化,巨核细胞、单核细 胞、浆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胞浆内的POX能分解 H2O2,产生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与亚硝基铁氰化 钠结合成蓝黑色颗粒,定位于酶活性的胞浆内。 结果: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 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 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鉴别最有价值。
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着色由 浅变深。
③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到模糊到消失。
④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4、核浆比例: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 巨核细胞则相反。
三、血细胞化学染色
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 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
各种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 尽相同,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 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察、 发病机制探讨等有一定价值。
(一)过氧化酶染色(POX) (二)苏丹黑B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五)氯化醋酸AS-D酚酯酶染色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SE) (七)糖原染色(PAS) (八)铁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