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骨髓检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值: 成人阳性率:10~40% 积分值40~80分。
AKP积分的计算
积分:-——0分 +——1分
举例:细胞数 积分 5 5*0——0
++——2分
5 5*1——5
+++——3分
10 10*2——20
++++——4分
20 20*3——60
60 60*4——2wenku.baidu.com0
——————————
计算阳性细胞的阳性率和总积分 100个细胞
2、细胞质: ①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②颜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③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
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 质内一般无颗粒。
3、细胞核:
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不规则,有的分叶, 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 规则而最终消失。
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着色由 浅变深。
③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到模糊到消失。
④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4、核浆比例: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 巨核细胞则相反。
三、血细胞化学染色
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 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
①网积红细胞的计数
②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 蛋白
③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④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 病因。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4、骨髓穿刺虽然创面不大,但血友病患者 不宜作此项检查。
原理: a—醋酸萘酚酯酶又称非特异性酯酶
(NSE),能将基质液中的a—醋酸萘酚酯水解, 产生a—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 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结果: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灰黑色或 棕黑色)为阳性反应。
骨髓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概述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各种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 尽相同,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 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察、 发病机制探讨等有一定价值。
(一)过氧化酶染色(POX) (二)苏丹黑B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五)氯化醋酸AS-D酚酯酶染色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SE) (七)糖原染色(PAS) (八)铁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阳性程度:
- 胞浆中无紫黑色颗粒 + 胞浆中有一层棕黑色不透明或 局限地方有紫黑色颗粒
++胞浆中颗粒占胞浆1/2或遍布 整个胞浆,但较疏松
+++胞浆中颗粒占3/4,颗粒染 色浓
++++仅见核影,其余均是黑色
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内的 AKP在PH9.4-9.6缓冲液 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 酸萘酚钠,产生α-萘酚, 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 性灰黑色偶氮染料沉淀,定 位于酶活性处。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 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 到棕黑色颗粒。血涂片染色后,观察血片100个成熟中性粒细 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 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 相加,即为积分数值。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了解)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熟悉) 四、细胞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分析
一 血细胞发育规律:
1、细胞体积:由大变小。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 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形态变化,巨核细胞、单核细 胞、浆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胞浆内的POX能分解 H2O2,产生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与亚硝基铁氰化 钠结合成蓝黑色颗粒,定位于酶活性的胞浆内。 结果: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 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 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鉴别最有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AKP积分总分为325
参考范围:40~80分
【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
1、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增高,病毒感染时活性略 低或正常。
2、慢粒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常为0。类白血病时活 性极度增高。
3、急粒时积分值减低,急淋时积分多增高,急单时 正常或减低。
4、再障时活性增高,PNH时活性减低。 5、其他。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AKP积分的计算
积分:-——0分 +——1分
举例:细胞数 积分 5 5*0——0
++——2分
5 5*1——5
+++——3分
10 10*2——20
++++——4分
20 20*3——60
60 60*4——2wenku.baidu.com0
——————————
计算阳性细胞的阳性率和总积分 100个细胞
2、细胞质: ①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②颜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③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
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 质内一般无颗粒。
3、细胞核:
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不规则,有的分叶, 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 规则而最终消失。
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着色由 浅变深。
③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到模糊到消失。
④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4、核浆比例: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 巨核细胞则相反。
三、血细胞化学染色
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 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
①网积红细胞的计数
②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 蛋白
③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④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 病因。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4、骨髓穿刺虽然创面不大,但血友病患者 不宜作此项检查。
原理: a—醋酸萘酚酯酶又称非特异性酯酶
(NSE),能将基质液中的a—醋酸萘酚酯水解, 产生a—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 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结果: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灰黑色或 棕黑色)为阳性反应。
骨髓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概述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各种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 尽相同,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 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察、 发病机制探讨等有一定价值。
(一)过氧化酶染色(POX) (二)苏丹黑B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五)氯化醋酸AS-D酚酯酶染色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SE) (七)糖原染色(PAS) (八)铁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阳性程度:
- 胞浆中无紫黑色颗粒 + 胞浆中有一层棕黑色不透明或 局限地方有紫黑色颗粒
++胞浆中颗粒占胞浆1/2或遍布 整个胞浆,但较疏松
+++胞浆中颗粒占3/4,颗粒染 色浓
++++仅见核影,其余均是黑色
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内的 AKP在PH9.4-9.6缓冲液 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 酸萘酚钠,产生α-萘酚, 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 性灰黑色偶氮染料沉淀,定 位于酶活性处。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 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 到棕黑色颗粒。血涂片染色后,观察血片100个成熟中性粒细 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 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 相加,即为积分数值。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了解)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熟悉) 四、细胞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分析
一 血细胞发育规律:
1、细胞体积:由大变小。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 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形态变化,巨核细胞、单核细 胞、浆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胞浆内的POX能分解 H2O2,产生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与亚硝基铁氰化 钠结合成蓝黑色颗粒,定位于酶活性的胞浆内。 结果: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 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 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鉴别最有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AKP积分总分为325
参考范围:40~80分
【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
1、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增高,病毒感染时活性略 低或正常。
2、慢粒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常为0。类白血病时活 性极度增高。
3、急粒时积分值减低,急淋时积分多增高,急单时 正常或减低。
4、再障时活性增高,PNH时活性减低。 5、其他。
(六)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